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2023862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697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资源描述:

《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东风东风-31和东风和东风-41洲际导弹的介绍洲际导弹的介绍 discover2040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的介绍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洲际弹道导弹弹道导弹(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通常指射程大于8000公里的远程弹道式导弹。它是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攻击敌国领土上的重要军事、政治和经济目标。洲际弹道导弹具有比中程弹道导弹、短程弹道导弹和新命名的战区弹道导弹更长的射程和更快的速度。目前主要拥有国为: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和印度。据称,朝鲜也在研制中。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东风-31洲际

2、弹道导弹 东风31是我国首种远程固体弹道导弹,作为国内第二代战略武器,应用了许多新技术。与其前辈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相比,东风31在体积、打击精度、生存性能和突防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突破。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研制背景研制背景七十年代,移动式液体远程导弹东风22(DF-22)导弹正式立项研制,这宣告我国第二代战略导弹正式提上了日程。1978年底,东风22的方案论证和预研工作开始,代号“202工程”(国家重点工程),主要着眼于实现机动、快速发射,提高生存能力、命中精度和突防能力,达到小型化、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东风22项目有11项关键技术,包括高性能液体火箭发动机、仪器设备小型化设计、新型结

3、构材料、机动发射模式、全数字化的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很快得到突破,到1984年底,导弹初样的设计、生产和试验任务均已完成。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但很快进展顺利的东风22便告下马,主要原因有二。其一,“七五”计划期间,“以常规武器为主,适当发展战略核武器”的方针意味着重心的倾斜及核武器研制计划的精简。而更适合机动的固体导弹则被挑中。其二,我国自行研制的大直径固体火箭发动机进展顺利。1985年1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正式批准终止东风22导弹的研制工作。次年,在经过联合论证组论证后,“大直径、基本型、系列化”方案得到认同。其后,航天工业部正式开始东风31(DF-31)研制工作。东风31和东风41洲

4、际导弹研发历程研发历程 尽管东风22未成正果,但新型三级远程导弹东风31大量沿用其技术成果,例如全数字化控制系统、末速修正技术、以及头部设计,仪器设备小型化的成果也得以应用。另外,东风31的第一、二级发动机均采用新研制成功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性能推测 东风31作为我国第二代战略导弹,其性能属于高度机密等级。与推测东风5性能有所不同,缺乏性能接近的民用火箭数据作为推测依据。西方国家公开媒体对于东风31的数据主要是通过情报来获得。在Missilethreat、fas等网站和Janes Defense Weekly等刊物上往往可以看到如下数据: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级数:

5、三级 长度:13.00米 直径:2.25米 发射重量:42 吨 载荷:1050-1750千克 弹头:单弹头100万吨TNT当量,或3-6MIRV(9-20万吨TNT当量)射程:9000千米/12000千米(东风31一甲)CEP:300米 服役:1999年/2002年(东风31甲)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射程射程东风31基本型号射程8000千米的说法已经广为流传,很多较为权威的西方机构也多次援引,并返销回中国国内。但这一数字最早的出现时间为80年代末,当时东风31仅立项数年,总体方案设计和初样设计均未完成,因而所谓8000千米射程实际上是一个未经证实的估计值。那么是不是就无从查证真实数据了呢?

6、2003年8月CCTV-10的科教节目介绍复合材料时,曾提及复合材料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带来的效益,所列举的例子是我国某运载火箭采用复合材料后减重300多千克,使射程提高了14%,提高了1300多千米。尽管是以“运载火箭”的名义给出数字,但细心的观众一眼就可以看出“射程”两个字和一般意义上的商用运载火箭并不匹配。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载荷与弹头性能 早期西方数据中,东风31的载荷为700千克,当时与之匹配的弹体重量是20吨,仅仅是实际情况的一半。以东风31甲的技术水准,在重量接近SS-27白杨M(47.2吨)的情况下,不可能仅具备其60%的载荷。因此在较晚的数据中,一般给出来的都是1000-1

7、750千克载荷。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 实际上,核弹头的性能将反映在对载荷的需求中,因而在没有载荷的直观数据情况下,可以从我国核武器小型化水平入手分析东风31的载荷。与第二代战略导弹配套的第二代核武器研制工作同样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中央专委提出我国第二代核武器的发展方向是小型、机动、突防、安全、可靠 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洲际导弹所配备的热核弹头的小型化,关键是初级的小型化,需要采用助爆原理(初级已不是纯裂变弹)。“助爆”的概念是指在裂变装置的中央加人少量的聚变材料,用低裂变威力引发聚变反应,使聚变反应放出高能中子再引起裂变,以此来提高初级的裂变材料利用效率。助爆初级包括“气体助爆

8、”和“固体助爆”两种形式。前者是指聚变材料在武器中以氘氚气体的形式存在,我国应用于东风5核弹头;后者是指聚变材料在武器中以氘氚化锂-6的形式存在,即应用于第二代核武器。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 打击精度打击精度东风31采用惯性制导,而我国在该领域进步明显。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航天卷II记载,三浮陀螺已经于1999年研制成功,尚未肯定是否已经应用,该陀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有助于提高打击精度。至于国外所称的星光修正技术尚未见到确凿证据。国外媒体给出的CEP=300米数据应当与真实水平相差不大,随着惯导技术的提高和末修技术的改良,东风31有望接近国外先进水平,若能采用先进末制导技术,

9、则打击精度有望提高一个数量级。实际上我国倘若仅仅执行最低核威慑政策,则无需过多考虑对付敌方洲际导弹发射井等硬目标时才会苛求的打击精度,反而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显得更加重要。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生存能力生存能力东风31系列体积重量较上一代东风5明显缩减,13米左右的长度在所有陆基洲际导弹中是最低的,40吨级别的重量则是介于36吨的民兵III和47.2吨的白杨M之间。小型化为东风31实现机动部署提供了先决条件,这对于躲避侦察、提高生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东风41是中国手中目前最先进的洲际弹道导弹。推进剂:三级固体燃料 射程

10、:10000到14000公里左右 弹长:15米 弹径:2米 弹重:25吨 制导:三轴液浮惯性陀螺+数字式空间计算机 弹头:一枚351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或610枚51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 发射方式:井下发射或机动发射 圆周概率误差:500800米 发射准备时间:35分钟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东风41型洲际弹道导弹均采用三级固体运载火箭作动力,其载车能在公路进行机动,提高在敌方发动第一次核打击时的幸存力。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另一方面,该型导弹采用了电脑控制的惯性制导系统,命中精度得到大幅提高。若配用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方式进行攻击,以西方目前技术是无法进行拦截的。采用三级固体燃料的D

11、F-41要比DF-31来得大,并且拥有1000014000千米的射程。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公开资料提及这种新型导弹的结构,据推测其很可能是在DF-31基础上加大了第三级推进火箭改进而来。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由于还没有进行发射实验,这款使用固体推进剂的导弹最终的结构还是未知的,特别是第三级推进火箭的长度。然而,作为DF-31的衍生型号,DF-41的有效载荷预计不到1,000千克,很可能在800千克以内。一些意见认为,和早期型号的中国洲际导弹一样,DF41仅能携带一枚当量约35万100万吨的核弹头。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东风四十一于1984立项,工程编号204工程,目的是研制一种能够打击前

12、美国本土任何一地区的固体燃料洲际导弹,用来代替东风五液体燃料洲际导弹。东风四十一于1991年解决固然燃料问题,1994年进行首次高弹道试射成功定型,东风四十一研制工作历时十年。东风四十一原计划参加1999年10月1日的阅兵,但是因为当时载车未能得到解决,所以被中央军委取消。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东风四十一同年又进行过计算机模拟的全程试射,打击美国本土目标,获得成功。东风四十一洲际导弹是我国研制的一种先进的多弹头洲际导弹,固体燃料,两级结构。东风四十一能够携带6到10枚分导式核弹头,最大射程超过一万公里以上。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推进剂:三级固体燃料 射程:10000到14000公里左右

13、 弹长:15米 弹径:2米 弹重:25吨 弹头:一枚1,200公斤的3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或6枚200公斤3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 制导:三轴液浮惯性陀螺+数字式空间计算机 精度(CEP):100-200米 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DF-41部分技术数据 推进:三级火箭 推进剂:固体燃料 弹长:15米 弹径:2米 弹重:25吨 制导:惯性 首次试射:未知 交付使用:2010年 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弹头:一枚351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或610枚51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 发射方式:井下发射或机动发射 圆周概率误差:500800米 发射准备时间:35分钟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摒弃东风

14、摒弃东风31,中国战略导弹东风,中国战略导弹东风41服役全面提速!服役全面提速!n n东风31泄密案曾轰动一时,尤其是中国的军事爱好者们尤为愤怒,“国之利器,不可示人”。战略导弹是中国的战略威慑力量,是国家与民族安全的重要保障,是真正的“国之利器”。沃维汉窃取有关战略导弹的绝密情报,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特大间谍窃密案,对国家安全与国防建设造成了特别严重的后果。中国排除了国际社会重重压力,将东风31泄密案的元凶正法,实乃大快人心。但国人振奋之余不免惋惜。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n n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核心利器东风31全部资料图纸早已被美台军情机关掌握。美台对东风31性能可谓了如指掌,国之利器战

15、略核威慑能力大打折扣,对国家安全带来的危害难以估量。即便东风31/东风31A按计划完成实战部署,中国21世纪核保护伞还能靠东风31撑起吗?其实这也不算啥新闻了。陈水扁每年都能报出东南沿海战术导弹的精确数目,国人倍感震惊,中国的反间谍能力亟待提高。东风东风3131和东风和东风4141洲际导弹洲际导弹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核心利器东风31全部资料图纸早已被美台军情机关掌握。美台对东风31性能可谓了如指掌,国之利器战略核威慑能力大打折扣,对国家安全带来的危害难以估量。即便东风31/东风31A按计划完成实战部署,中国21世纪核保护伞还能靠东风31撑起吗?其实这也不算啥新闻了。陈水扁每年都能报出东南沿海战术

16、导弹的精确数目,国人倍感震惊,中国的反间谍能力亟待提高。东风东风3131和东风和东风4141洲际导弹洲际导弹l l目前怨天尤人,将间谍诛灭九族也没啥意思。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中国唯一的补救办法便是将中国二炮终极杀手锏东风41洲际导弹研制全面提速。当美国沾沾自喜时,中国唯有知耻后勇铸造新利器才能弥补损失。尤其是东风31泄密后,东风41服役研制更为迫切。东风东风3131和东风和东风4141洲际导弹洲际导弹一直以来,外界对中国远程洲际弹道导弹的实际拥有数量猜测纷纷,但归纳起来,基本都认定大约有20-30枚,而且基本都为东风-5型(DF-5)和东风5A(DF-5A)型。中国正通过增强其弹道导弹的生存能

17、力和攻击精确性及其作为威慑力量的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其作战力量的现代化水平。概言之,未来15年间部署在亚洲地区的弹道导弹数量和型号将受到美国可能部署的NMD系统的重要影响。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如果美国在未来10年内开始部署有限的NMD系统,中国将几乎肯定增加其弹道导弹的部署数量,并研究一系列诸如辅助突防和诱骗装置的反制技术。中国还可能为东风41弹道导弹装备MRV或MIRV弹头。中国核武库增长的特定规模和范围在部分程度上将受到其对美国NMD系统规模及发展限度的判断的影响。从基本因素考虑,中国可能部署100-150枚分导式多弹头的东风41弹道导弹,并在每枚导弹上安装2个诱骗装置,从而在美国的第一次核打击的综合效应,以及美国使用NMD系统(设计用以截击24个再入弹头舱)对中国可能发起的核报复进行拦截的情况下,确保其战略威慑力量的生存。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然而,中国最终部署的核弹数量可能更高,即部署300-500枚战略核弹头(包括MIRV型弹头),并在预计美国NMD系统未来的规模和防御能力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部署反卫星武器。国危思良良将,只有寄予厚望的东风41才能刺穿美帝心脏。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只有研制定型工作全面提速,加紧部署东风41才是上上良策。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导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