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20235161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PDF 页数:151 大小:33.7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15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重庆市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序号化学品名称别名CA S 号1氯液氯、氯气7 7 82-5 0-52氨液氨、氨气7 6 6 4-4 1-73液化石油气6 84 7 6-85-74硫化氢7 7 83-0 6-45甲烷、天然气7 4-82-8(甲烷)6原油7汽 油(含甲醇汽油、乙醇汽油)、石脑汕80 0 6-6 1-9 (汽油)8氢氧气1 3 3 3-7 4-09苯(含粗苯)7 1-4 3-21 0碳酰氯光气7 5-4 4-51 1二氧化硫7 4 4 6-0 9-51 2一氧化碳6 3 0-0 8-01 3甲醇木酹:、木精6 7-5 6-11 4丙烯晴氟基乙烯、乙烯基氟1 0 7-1 3-11

2、 5环氧乙烷氧化乙烯7 5-2 1-81 6乙焕电石气7 4-86-21 7氟化氢、氢氟酸7 6 6 4-3 9-31 8氯乙烯7 5-0 1-41 9甲苯甲基苯、苯基甲烷1 0 8-88-32 0氟化氢、氢氟酸7 4-9 0-82 1乙烯7 4-85-12 2三氯化磷7 7 1 9-1 2-22 3硝基苯9 8-9 5-32 4苯乙烯1 0 0-4 2-52 5环氧丙烷7 5-5 6-92 6一氯甲烷7 4-87-32 71,3-丁二烯1 0 6-9 9-02 8硫酸二甲酯7 7-7 8-12 9氟化钠1 4 3-3 3-93 01-丙烯、丙烯1 1 5-0 7-1重庆市增加重点监管的危险化

3、学品名录3 1苯胺6 2-5 3-33 2甲醛1 1 5-1 0-63 3丙烯醛、2-丙烯醛1 0 7-0 2-83 4氯苯1 0 8-9 0-73 5乙酸乙烯酯1 0 8-0 5-43 6二甲胺1 2 4-4 0-33 7苯酚石炭酸1 0 8-9 5-23 8四氯化钛7 5 5 0-4 5-03 9甲苯二异氟酸酯T D I5 84-84-94 0过氧乙酸过乙酸、过醋酸7 9-2 1-04 1六氯环戊二烯7 7-4 7-44 2二硫化碳7 5-1 5-04 3乙烷7 4-84-04 4环氧氯丙烷3-氯-1,2-环氧丙烷1 0 6-89-84 5丙酮鼠醇2 一甲基_2-英谨为睹7 5-86-54

4、 6磷化氢瞬7 80 3-5 1-247氯甲基甲醛1 0 7-3 0-24 8三氟化硼7 6 3 7-0 7-24 9烯丙胺3-氨基丙烯1 0 7-1 1-95 0异氟酸甲酯甲基异系酸酯6 2 4-83-95 1甲基叔丁基酸1 6 3 4-0 4-45 2乙酸乙酯1 4 1-7 8-65 3丙烯酸7 9-1 0-75 4硝酸钱6 4 84-5 2-25 5三氧化硫硫酸酎7 4 4 6-1 1-95 6三氯甲烷氯仿6 7-6 6-35 7甲基册6 0-3 4-45 8一甲胺7 4-89-55 9乙醛7 5-0 7-06 0氯甲酸三氯甲酯双光气5 0 3-3 8-8序号化学品名称别名CA S 号1

5、羟基已晴乙醇精1 0 7-1 6-42三氯氢硅硅氯仿10025-78-23 氯乙酸 氯醋酸 79Tl-8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1氯特别警示剧毒,吸入高浓度气体可致死;包装容器受热有爆炸的危险。理化特性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常温下、7 0 9 k P a 以上压力时为液体,液氯为金黄色。微溶于水,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分子量为7 0.9 1,熔点-l o r e,沸点-3 4.5。,气体密度3.2 1 g/L,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2.5,相对密度(水=1)1.4 1(2 0。),临界压力7.7 1 M P a,临界温度1 4 4 C,饱和蒸

6、气压6 7 3 k P a (2 0),l o g p o w (辛醇/水分配系数)0.85.主要用途:用于制造氯乙烯、环氧氯丙烷、氯丙烯、氯化石蜡等;用作氯化试剂,也用作水处理过程的消毒剂。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本品不燃,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热后容器或储罐内压增大,泄漏物质可导致中毒。【活性反应】强氧化剂,与水反应,生成有毒的次氯酸和盐酸。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反应生成次氯酸盐和氯化物,可利用此反应对氯气进行无害化处理。液氯与可燃物、还原剂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与汽油等石油产品、烧、氨、酸、松节油、醇、乙烘、二硫化碳

7、、氢气、金属粉末和磷接触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母基滕、铝、睇、肿、锐、硼、黄铜、碳、二乙基锌等物质会导致燃烧、爆炸,释放出有毒烟雾。潮湿环境下,严重腐蚀铁、钢、铜和锌。【健康危害】氯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体,经呼吸道吸入时,与呼吸道粘膜表面水分接触,产生盐酸、次氯酸,次氯酸再分解为盐酸和新生态氧,产生局部刺激和腐蚀作用。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间质性肺水肿或哮喘样发作,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还会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细等;重者发生肺泡性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窒息、昏迷或休克,可出

8、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眼睛接触可引起急性结膜炎,高浓度氯可造成角膜损伤。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牙龈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肺安全措施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牙齿酸蚀症。列 入 剧毒化学品目录.职业接触限值:MA C(最高容许浓度)(mg/m,):1 0【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工作场所严禁吸烟。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生产、使用氯气的

9、车间及贮氯场所应设置氯气泄漏检测报警仪,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液氯气化器、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氯压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氯气输入、输出管线应设置紧急切断设施。避免与易燃或可燃物、醇类、乙醛、氢接触。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吊装时,应将气瓶放置在符合安全要求

10、的专用筐中进行吊运。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残留有害物时应及时处理。【特殊要求】【操作安全】(1)氯化设备、管道处、阀门的连接垫料应选用石棉板、石棉橡胶板、氟塑料、浸石墨的石棉绳等高强度耐氯垫料,严禁使用橡胶垫。(2)采用压缩空气充装液氯时,空气含水应W0.0 1%。采用液氯气化器充装液氯时,只许用温水加热气化器,不准使用蒸汽直接加热。(3)液氯气化器、预冷器及热交换器等设备,必须装有排污装置和污物处理设施,并定期分析三氯化氮含量。如果操作人员未按规定及时排污,并且操作不当,易发生三氯化氮爆炸、大

11、量氯气泄漏等危害。(4)严禁在泄漏的钢瓶上喷水。(5 )充装量为5 0 kg和1 0 0 kg的气瓶应保留2 kg以上的余量,充装量为5 0 0 kg和1 0 0 0 kg的气瓶应保留5 kg以上的余量。充装前要确认气瓶内无异物。(6)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储存安全】(1)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 0 C,相对湿度不超过8 0%,防止阳光直射.(2)应 与 易(可)燃 物、醇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罐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储存区要建在低于自然地面的围堤内.气瓶储存时,空瓶和实瓶应分开放置,并应设置明显标志。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12、。(3)对于大量使用氯气钢瓶的单位,为及时处理钢瓶漏气,现场应备应急堵漏工具和个体防护用具。(4)禁止将储罐设备及氯气处理装置设置在学校、医院、居民区等人口稠密区附近,并远离频繁出入处和紧急通道。(5)应严格执行剧毒化学品“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运输安全】(1 )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不得在人口稠密区和有明火等场所停靠。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暴晒.(2)运输液氯钢瓶的车辆不准从隧道过江。(3)汽车运输充装量5 0 kg及以上钢瓶时,应卧放,瓶阀端应朝向车辆行驶的右方,用三角木

13、垫卡牢,防止滚动,垛高不得超过2层且不得超过车厢高度。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醇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车上应有应急堵漏工具和个体防护用品,押运人员应会使用。(4)搬运人员必须注意防护,按规定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搬运时,管理人员必须到现场监卸监装;夜晚或光线不足时、雨天不宜搬运。若遇特殊情况必须搬运时,必须得到部门负责人的同意,还应有遮雨等相关措施;严禁在搬运时吸烟。(5)采用液氯气化法向储罐压送液氯时,要严格控制气化器的压力和温度,釜式气化器加热夹套不得包底,应用温水加热,严禁用蒸汽加热,出口水温不应超过4 5 ,气化压力不得超过I MPa。应急

14、处置原则【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给予2%至4%的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眼睛接触:立即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就医。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灭火方法】本品不燃,但周围起火时应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由于火场中可能发生容器爆破的情况,消防人员须在防爆掩蔽处操作。有氯气泄漏时,使用细水雾驱赶泄漏的气体,使其远离未受波及的区域。灭火剂:根据周围着火原因选择适当

15、灭火剂灭火。可用干粉、二氧化碳、水(雾状 水)或泡沫。【泄漏应急处置】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戴橡胶手套。如果是液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 等)接 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限制性空间扩散。构筑围堤堵截液体泄漏物。喷稀碱液中和、稀释。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泄漏场所保持通风。不同泄漏情况

16、下的具体措施:瓶阀密封填料处泄漏时,应查压紧螺帽是否松动或拧紧压紧螺帽;瓶阀出口泄漏时,应查瓶阀是否关紧或关紧瓶阀,或用铜六角螺帽封闭瓶阀口。瓶体泄漏点为孔洞时,可使用堵漏器材(如竹签、木塞、止漏器等)处理,并注意对堵漏器材紧固,防止脱落。上述处理均无效时,应迅速将泄漏气瓶浸没于备有足够体积的烧碱或石灰水溶液吸收池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控制吸收液温度不高于45C、pH不 小于7,防止吸收液失效分解。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6 0m,下风向疏散白天400m、夜 晚1 6 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6 00m,下风向疏散白天3500m、夜 晚8000m。2 氨特别警示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17、;吸入可引起中毒性肺水肿。理化特性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20C、89 1 kPa下即可液化,并放出大量的热。液氨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的系数很大。溶于水、乙醇和乙醛。分子 量 为1 7.0 3,熔点-77.V C,沸点-33.5 C,气体密度0.7708g/L,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59,相对密度(水=1)0.7(-33),临界压力1 1.40MPa,临界温度1 32.5,饱和蒸气压1 01 3kPa(26),爆炸极限1 5%30.2%(体积比),自燃温度63 0 C,最大爆炸压力0.580MPa.主要用途: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铁盐和氮肥。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18、极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活性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急性氨中毒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肺炎,重度中毒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和心搏停止。可致眼和皮肤灼伤。PC-TWA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nf):2 0;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n?):3 0。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

19、,工作场所严禁吸烟。生产、使用氨气的车间及贮氨场所应设置氨气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应至少配备两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长管式防毒面具、重型防护服等防护器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可能接触液体时,应防止冻伤.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

20、铜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特殊要求】【操作安全】(1)严禁利用氨气管道做电焊接地线。严禁用铁器敲击管道与阀体,以免引起火花。(2)在含氨气环境中作业应采用以下防护措施:根据不同作业环境配备相应的氨气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并落实人员管理,使氨气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处于备用状态;作业环境应设立风向标;供气装置的空气压缩机应置于上风侧;一进行检修和抢修作业时,应携带氨气检测仪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3)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储存安全】

21、(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 0 C.(2)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罐远离火种、热源。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3)液氨气瓶应放置在距工作场地至少5 m以外的地方,并且通风良好。(4)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氨气储罐应按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 0 0 5 7 )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运输安全】(1 )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2、2)槽车运输时要用专用槽车。槽车安装的阻火器(火星熄灭器)必须完好.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 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防止阳光直射。(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人看管。发生泄漏或火灾时要把车开到安全地方进行灭火或堵漏.(4)输送氨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氨管道架空敷设时,管

23、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氨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氨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氨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 2 3 1 )的规定。应急处置原则【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 5 分钟。就医。【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

24、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泄漏应急处置】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液体泄漏物。用醋酸或其它稀酸中和。也可以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同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如果钢瓶发生泄漏,无法封堵时

25、可浸入水中。储罐区最好设水或稀酸喷洒设施。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 0 m,下风向疏散白天1 0 0 m、夜晚2 0 0 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1 5 0 m,下风向疏散白天8 0 0 m、夜晚2 3 0 0 m。3 液化石油气特别警示极易燃气体。理化特性由石油加工过程中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主要组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并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硫化氢等杂质。不溶于水。熔点-1 6 0-1 07C,沸点-1 2 4。,闪点-8 0 -60 C,相对密度(水=1)0.5 0.6,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2

26、.0,爆炸极限5%33%(体积比),自燃温度426 537c.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民用燃料、发动机燃料、制氢原料、加热炉燃料以及打火机的气体燃料等,也可用作石油化工的原料。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或明火有燃烧爆炸危险。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点火源会着火回燃。【活性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健康危害】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液化气轻度中毒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咳嗽、食欲减退、乏力、失眠等;重者失去知觉、小便失禁、呼吸变浅变慢。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1 000;PC-STEL(短时间接

27、触容许浓度)(mg/m1:1 500.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密闭操作,避免泄漏,工作场所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生产、储存、使用液化石油气的车间及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建议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可能接触液体时,应防止冻伤。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

28、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储罐等设置紧急切断装置。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特殊要求】【操作安全】(1)充装液化石油气钢瓶,必须在充装站内按工艺流程进行。禁止槽车、贮灌、或大瓶向小瓶直接充装液化气。禁止漏气、超重等不合格的钢瓶运出充装站。(2)用户使用装有液化石油气钢瓶时:不准擅自更改钢瓶的颜色和标记;不准把钢瓶放在曝日下、卧室和办公室内及靠近热源的地方;不准用明火、

29、蒸气、热水等热源对钢瓶加热或用明火检漏;不准倒卧或横卧使用钢瓶;不准摔碰、滚动液化气钢瓶;不准钢瓶之间互充液化气;不准自行处理液化气残液。(3)液化石油气的储罐在首次投入使用前,要求罐内含氧量小于3%。首次灌装液化石油气时,应先开启气相阀门待两罐压力平衡后,进行缓慢灌装。(4)液化石油气槽车装卸作业时,凡有以下情况之一时,槽车应立即停止装卸作业,并妥善处理:附近发生火灾;检测出液化气体泄漏;液压异常;其他不安全因素。(5)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储存安全】(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 过3 0。(2)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

30、混储。照明线路、开关及灯具应符合防爆规范,地面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材料或防静电胶垫,管道法兰之间应用导电跨接。压力表必须有技术监督部门有效的检定合格证。储罐站必须加强安全管理。站内严禁烟火。进站人员不得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和穿带钉鞋.入站机动车辆排气管出口应有消火装置,车速不得超过5 km/h。液化石油气供应单位和供气站点应设有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专用钢瓶库;建立液化石油气实瓶入库验收制度,不合格的钢瓶不得入库;空瓶和实瓶应分开放置,并应设置明显标志。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3)液化石油气储罐、槽车和钢瓶应定期检验。(4)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应按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31、(GB 5 0 0 5 7 )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运输安全】(1 )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2)槽车运输时要用专用槽车。槽车安装的阻火器(火星熄灭器)必须完好。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 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人看管。发生泄

32、漏或火灾要开到安全地方进行灭火或堵漏。(4)输送液化石油气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液化石油气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液化石油气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液化石油气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液化石油气管道外壁颜色、标 志 应 执 行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231)的规定。应急处置原则【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立即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

33、于保持在3842C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如有不适感,就医。【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雾状水。【泄漏应急处置】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静风泄漏时,液化石油气沉在底部并向低洼处流动,无关人员应向高处撤离。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防寒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

34、蒸气云流向,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00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00m.4硫化氢特别警示强烈的神经毒物,高浓度吸入可发生猝死,谨慎进入工业下水道(井)、污水井、取样点、化粪池、密闭容器,下敞开式、半敞开式坑、槽、罐、沟等危险场所;极易燃气体。理化特性无色气体,低浓度时有臭鸡蛋味,高浓度时使嗅觉迟钝。溶于水、乙醇、甘油、二硫化碳。分子量为34.08,熔点-85.5,沸点-60.V C,相对密度(水=1 )1.539g/L,相对蒸气密

35、度(空气=1)1.1 9,临界压力9.OIMPa,临界温度100.4 C,饱和蒸气压2026.5kPa(25.5),闪点-60,爆炸极限 4.0%46.0%(体 积 比),自燃温度 26 0,最小点火能0.077mJ,最大爆炸压力0.490MPa。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造无机硫化物,还用作化学分析如鉴定金属离子。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活性反应】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可发生爆炸。【健康危害】本品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急性中毒:高

36、 浓 度(lOOOmg/n?以上)吸入可发生闪电型死亡。严重中毒可留有神经、精神后遗症。急性中毒出现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支气管肺炎,头痛,头晕,乏力,恶心,意识障碍等。重者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或呈植物状态,出现肺水肿、多脏器衰竭。对眼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的硫化氢,可引起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职业接触限值:M A C (最高容许浓度)(mg/m10。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建立独立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

37、场所严禁吸烟。硫化氢作业环境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要定期测定,并设置硫化氢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储罐等压力设备应设置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重点储罐等设置紧急切断设施。避免与强氧化剂、碱类接触。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38、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应急处置原则【特殊要求】【操作安全】(1)产生硫化氢的生产设备应尽量密闭。对含有硫化氢的废水、废气、废渣,要进行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2)进入可能存在硫化氢的密闭容器、坑、窑、地沟等工作场所,应首先测定该场所空气中的硫化氢浓度,采取通风排毒措施,确认安全后方可操作。操作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使用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作业工人腰间缚以救护带或绳子。要设监护人员做好互保,发生异常情况立即救出中毒人员。(3)脱水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不能离开现场,防止脱出大量的酸性气。脱出的酸性气要用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并有隔离措施,防止过路行人中毒。

39、【储存安全】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 0。储罐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安全】(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2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3)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

40、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人看管。(4)输送硫化氢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硫化氢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硫化氢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硫化氢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硫化氢管道外壁颜色、标 志 应 执 行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 2 3 1 )的规定。【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

41、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泄漏应急处置】根据气体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作业时所有设备应接地。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泄漏、未着火时应穿全封闭防化服。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 0 m,下风向疏散白天1 0 0

42、 m、夜晚1 0 0 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6 0 0 m,下风向疏散白天3 5 0 0 m、夜晚8 0 0 0 m。5 甲烷、天然气特别警示极易燃气体。理化特性无色、无臭、无味气体。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隧等有机溶剂。分子量1 6.0 4,熔点-1 8 2.5 ,沸点-1 6 1.5 C,气体密度0.7 1 6 3 g/L,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0.6,相对密度(水=1 )0.42 (-164 0,临界压力4.5 9 M P a,临界温度-8 2.6 C,饱和蒸气压5 3.3 2 k P a(-1 6 8.8),爆炸极限5.0%1 6%(体积比),自燃温度5 3 7 ,最小点火能0.2 8

43、 m J,最大爆炸压力0.7 1 7 M P a。主要用途:主要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焕、甲醛等的制造.危害信【燃烧和爆炸危险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危险。【活性反应】息与五氧化澳、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他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健康危害】纯甲烷对人基本无毒,只有在极高浓度时成为单纯性窒息剂。皮肤接触液化气体可致冻伤。天然气主要组分为甲烷,其毒性因其他化学组成的不同而异。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密闭操作,严防泄漏,工作场所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

44、吸烟。在生产、使用、贮存场所设置可燃气体监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必要时戴防护手套,接触高浓度时应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佩带供气式呼吸器。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

45、漏应急处理设备。【特殊要求】【操作安全】(1)天然气系统运行时,不准敲击,不准带压修理和紧固,不得超压,严禁负压。(2)生产区域内,严禁明火和可能产生明火、火花的作业(固定动火区必须距离生产区30nl以 上)。生产需要或检修期间需动火时,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配气站严禁烟火,严禁堆放易燃物,站内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并应有事故排风装置。(3)天然气配气站中,不准独立进行操作。非操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准进入配气站。(4)含硫化氢的天然气生产作业现场应安装硫化氢监测系统。进行硫化氢监测,应符合以下要求:含硫化氢作业环境应配备固定式和携带式硫化氢监测仪;重点监测区应设置醒目的标志;一硫化氢监测仪报警值设定

46、:阈限值为1级报警值;安全临界浓度为2级报警值;危险临界浓度为3级报警值;硫化氢监测仪应定期校验,并进行检定。(5)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储存安全】(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 过30。(2)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3)天然气储气站中:与相邻居民点、工矿企业和其他公用设施安全距离及站场内的平面布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天然气储气站内建(构)筑物应配置灭火器,其配置类型和数量应符合建筑灭火器配置的相关规定;注意防雷、防静电,应 按

4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 0 0 5 7 )的规定设置防雷设施,工艺管网、设备、自动控制仪表系统应按标准安装防雷、防静电接地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检测。【运输安全】(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2 )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

48、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人看管。发生泄漏或火灾时要把车开到安全地方进行灭火或堵漏.(4)采用管道输送时:输气管道不应通过城市水源地、飞机场、军事设施、车站、码头。因条件限制无法避开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输气管道沿线应设置里程桩、转角桩、标志桩和测试桩;输气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输气管道管理单位应设专人定期对管道进行巡线检查,及时处理输气管道沿线的异常情况,并依据天然气管道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保护管道.应急处置原则【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

49、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皮肤接触: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 8 4 2七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如有不适感,就医。【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泄漏应急处置】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

50、避免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1 0 0 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8 0 0 m。6原油特别警示易燃粘稠液体。理化特性原油即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 褐 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粘稠液,略轻于水。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 5 0.9 5 之间,少数大于0.9 5 或 小 于 0.7 5,相对密度在0.9 1.0 之间的称为重质原油,小 于 0.9 的称为轻质原油.原油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6 0 3 0 ),沸点范围为常温到

51、5 0 0 以上.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烧烧,还含有硫、氧、氮、磷、锐等元素。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观可以有很大差别.主要用途:原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生产各种油品等,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易燃,遇明火或热源有燃烧爆炸危险。【健康危害】石油对健康的危害取决于石油的组成成分,对健康危害最典型的是苯及其衍生物,含苯的新鲜石油对人体危害的急性反应症状有:味觉反应迟钝、昏迷、反应迟缓、头痛、眼睛流泪等,长期接触可引起白血病发病率的增加。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

52、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在可能泄漏原油的场所内,应该设置可燃气体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戴安全防护眼镜。穿相应的防护服。戴防护手套。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防毒口罩。必要时应佩戴自给式呼吸器。储罐等压力设备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并应带有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存在残应

53、急处置原则留有害物时应及时处理。【特殊要求】【操作安全】(1)往油罐或油罐汽车装油时,输油管要插入油面以下或接近罐的底部,以减少油料的冲击和与空气的摩擦。(2)当进行灌装原油时,邻近的汽车、拖拉机的排气管要戴上防火帽后才能发动,存原油地点附近严禁检修车辆。(3)注意仓库及操作场所的通风,使油蒸气容易逸散。【储存安全】(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库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房内温度不宜超过3 0 C。(2)保持容器密闭。应与氧化剂、酸类物质分开存放。储存间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等设施。禁止使用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灌装时,注意流速不超过3 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

54、积聚。(3)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储罐应按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 0 0 5 7 )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运输安全】(1 )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2)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导静电拖线,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勿在居民

55、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3)输油管道地下铺设时,沿线应设置里程桩、转角桩、标志桩和测试桩,并设警示标志。运行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急救措施】吸入:将中毒者移到空气新鲜处,观察呼吸。如果出现咳嗽或呼吸困难,考虑呼吸道刺激、支气管炎或局部性肺炎。必要时给吸氧,帮助通气。食入:禁止催吐。可给予1 2杯水稀释.尽快就医。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水冲洗皮肤或淋浴。眼睛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 5分钟,尽快就医.冲洗之前应先摘除隐形眼镜。【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

56、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泄漏应急处置】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泄漏区附近禁止吸烟、消除所有明火、火花或火焰)。作业时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空间。用泡沫覆盖抑制蒸气产生。用干土、砂或其它不燃性材料吸收或覆盖并收集于容器中。用洁净非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在液体泄漏物前方筑堤堵截以备处理。雾状水能抑制蒸气的产生,但在密闭空间中的蒸气仍能被引燃。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周围至少为50

57、m。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300m。7 汽 油(含甲醇汽油、乙醇汽油)、石脑油特别警示高度易燃液体;不得使用直流水扑救(用水灭火无效).理化特性无色到浅黄色的透明液体。依 据 车用无铅汽油(GB1 7 9 3 0)生产的车用无铅汽油,按研究法辛烷值(RON)分 为9 0号、9 3号 和9 5号三个牌号,相 对 密 度(水=1)0.7 0 0.8 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 4,闪点-4 6 C,爆炸极限1.4 7.6%(体积比),自燃温度4 1 5 5 3 0,最大爆炸压力0.8 1 3 MPa;石脑油主要成分为C4 C6的烷妙,相对密度0.7 8 0.9 7,闪点-

58、2 C,爆炸极限1.1 8.7%(体积比)。主要用途:汽油主要用作汽油机的燃料,可用于橡胶、制鞋、印刷、制革、颜料等行业,也可用作机械零件的去污剂;石脑油主要用作裂解、催化重整和制氨原料,也可作为化工原料或一般溶剂,在石油炼制方面是制作清洁汽油的主要原料。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高度易燃,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和爆炸。【健康危害】汽油为麻醉性毒物,高浓度吸入出现中毒性脑病,极高浓度吸入引起意识突然丧失、反射性呼吸停止。误将汽油吸入呼吸道可引

59、起吸入性肺炎。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 0 0 (汽 油),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密闭操作,防止泄漏,工作场所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配备易燃气体泄漏监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戴耐油橡胶手套。储罐等容器和设备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

60、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特殊要求】【操作安全】(1 )油罐及贮存桶装汽油附近要严禁烟火。禁止将汽油与其他易燃物放在一起。(2)往油罐或油罐汽车装油时,输油管要插入油面以下或接近罐的底部,以减少油料的冲击和与空气的摩擦。沾油料的布、油棉纱头、油手套等不要放在油库、车库内,以免自燃。不要用铁器工具敲击汽油桶,特别是空汽油桶更危险。因为桶内充满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而且经常处于爆炸极限之内,一遇明火,就能引起爆炸。(3)当进行灌装汽油时,邻近的汽车、拖拉机的排气管要戴上防火帽后才能发动,存汽油地点附近严禁检修车辆。(4)汽油油罐和贮存汽油区的上空,不应有电线

61、通过。油罐、库房与电线的距离要为电杆长度的L 5倍以上。应急处置原则(5)注意仓库及操作场所的通风,使油蒸气容易逸散.【储存安全】(1)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 0 C。炎热季节应采取喷淋、通风等降温措施。(2)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用储罐、铁桶等容器盛装,不要用塑料桶来存放汽油。盛装时,切不可充满,要留出必要的安全空间。(3)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对于1 0 0 0 m:及以上的储罐顶部应有泡沫灭火设施等。【运输安全】(1 )运输车辆应有

62、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2)汽油装于专用的槽车(船)内运输,槽车(船)应定期清理;用其他包装容器运输时,容器须用盖密封。运送汽油的油罐汽车,必须有导静电拖线。对有每分钟0.5 m以上的快速装卸油设备的油罐汽车,在装卸油时,除了保证铁链接地外,更要将车上油罐的接地线插入地下并不得浅于1 0 0 mm.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汽车槽罐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3)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夏季

63、最好早晚运输,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及人口密集地段。(4)输送汽油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汽油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汽油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汽油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汽油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 2 3 1 )的规定。(5)输油管道地下铺设时,沿线应设置里程桩、转角桩、标志桩和测试桩,并设警示标志。运行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

64、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给饮牛奶或用植物油洗胃和灌肠。就医。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 5分钟。就医。【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用水灭火无效。【泄漏应急处置】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

65、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50mo如果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300m。8氢特别警示极易燃气体。理化特性无色、无臭的气体。很难液化。液态氢无色透明。极易扩散和渗透。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醍。分子量2.02,熔点-259.2,沸点-252.8 C,气体密度0.0899g/L,相对密度(水=1)0

66、.07(-252),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0 7,临界压力1.30MPa,临界温度-2 4 0 C,饱和蒸气压13.33kPa(-257.9),爆炸极限4%75%(体积比),自燃温度500,最小点火能0.019mJ,最大爆炸压力0.720MPa.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合成氨和甲醇等,石油精制,有机物氢化及作火箭燃料。危害信【燃烧和爆炸危险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发生爆炸。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息烧时,火焰呈蓝色,不易被发现。【活性反应】与氟、氯、澳等卤素会剧烈反应。【健康危害】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缺氧性窒息。在很高的分压下,呈现出麻醉作用。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密闭操作,严防泄漏,工作场所加强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生产、使用氢气的车间及贮氢场所应设置氢气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