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小麦

上传人:feng****ing 文档编号:220206746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2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小麦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小麦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小麦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小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小麦(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目、课题小麦(理论课8学时)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小麦各生育阶段的生育特点及产量与品质形成;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在生产 上的应用小麦的播种技术、种植密度、营养特性和需水特性及灌排技术;追肥在 小麦器官调控中的作用;小麦防倒伏、冻害技术及原理;难点:营养特点和施肥技术,各生育阶段的苗情诊断。教学进程(含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 辅助手段)授课提纲第节概述(05学时,了解)1.1小麦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1.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2小麦子粒营养丰富。3. 加工副产品是良好的饲料,麦秆还可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也可作为造纸 原料。4. 子粒含水量较低,易于贮藏和运输,是主要的商品粮之一。5小

2、麦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6小麦可与多种作物间种、套种,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复种指数。7.小麦在耕作、播种、收获等环节中都便于实行机械化操作。1.2世界小麦生产概况1.2.1世界小麦种植面积与产量小麦在世界上分布极广。世界栽培小麦主要是冬小麦。春小麦主要集中在俄 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约占世界春小麦总面积的90%。在粮食作物中,小麦面积 和总产第一。1.2.2世界小麦增产的主要经验(1)米用咼产、抗病、耐肥、抗倒伏品种;(2)增施肥料(包括有机肥和无机肥);(3)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作物培肥地力;(4)扩大灌溉面积,改善灌溉方法;合理密植,化学除草等。1.3我国小麦生产与科研概况1.3.1

3、我国小麦生产的发展面积、单产和总产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栽培技术方面已初步形成了 良种、间套复种、高效施肥、节水灌溉、科学管理、机械化操作等模式化高产栽 培技术体系。1.3.2高产地区小麦生产的主要途径1.选用分蘖力中等、秆壮抗倒、穗型较大的品种,中等播量,适期播种, 以主茎与分蘖成穗并重达到高产;2. 适当加大播量,保证基本苗,以主茎成穗为主,争取部分分蘖成穗达到 咼产;3. 选用分蘖力强、抗倒伏的品种,小播量适期早播、匀播,以分蘖成穗为 主夺咼产。1.3.3小麦生产发展前景1. 根据气候、土壤等条件以及区域比较优势,合理布局,实现小麦区域化 生产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小麦品种结构,大力推广

4、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专用 小麦品种;2集成小麦品质、产量形成规律研究渐成果,建立优质咼产咼效生产技术 体系;3. 因地制宜,建立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实现小麦产业化开发;4. 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在小麦上的应用研究。1.4小麦的起源和分类1.4.1栽培小麦的祖先与演化过程1栽培小麦的祖先。乌拉尔图小麦、野生一粒小麦、栽培一粒小麦、野生 二粒小麦、栽培二粒小麦等原始种。2. 栽培小麦的演化过程。小麦的起源和进化过程经历了两个重要步骤。1.4.2小麦的分类染色体数染色体组亚种种二倍体(2n=14)AA野生一粒小麦Tr. boeoticum=Tr. aegilopoides一粒小麦 Tr. Monoco

5、ccum一粒小麦Tr. monococcum四倍体(2n=28)AABB野生二粒小麦Tr. dicoccoides 二粒小麦 Tr. dicoccum 圆锥小麦Tr. turgidum 硬粒小麦Tr. durum 东方小麦T. turanicum (高拉山小麦)=Tr. orientale 波兰小麦Tr. polonicum 波斯小麦Tr. carthlicum=Tr. persicum 古考尔希二粒小麦 Tr. paleocolchicum=Tr. Georgicm圆锥小麦Tr. turgidumAAGG提莫菲维小麦Tr. timopheevi阿拉拉特小麦Tr. Araraticum提莫菲维

6、小麦Tr. timopheeviAABBDD斯卑尔脱小麦Tr. spelta莫迦小麦Tr. macha普通小麦 Tr. aestivum=Tr. vulgare 密穗小麦 Tr. compactum 印度圆粒小麦Tr. sphaerococccum 瓦维洛夫小麦Tr. VaviloviAAAAGG(AAAABtBt)茹可夫斯基小麦Tr. zhukovslyi普通小麦六倍体(2n=42)茹可夫斯基小麦Tr. zhudovskyiTr. aestivum1.5我国小麦的分区(3个主区,10个亚区)1.5.1春(播)麦区1东北春(播)麦区。2北部春(播)麦区。3西北春(播)麦区。1.5.2冬(秋播)

7、麦区4. 北部冬(秋播)麦区。5.黄淮冬(秋播)麦区。6.长江中下游冬(秋播)麦 区。7.西南冬(秋播)麦区。8.华南冬(晚秋播)麦区。1.5.3冬春麦兼播区9.新疆冬春(播)麦区。10.青藏春冬(播)麦区。第二节小麦的温光反应特性与器官建成2.1小麦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应用感温(春化)阶段:萌动的小麦种子或者幼苗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产生的质变 的发育阶段叫做春化阶段,是小麦发育的第一阶段。光照阶段:小麦通过春化阶段之后,需要在特定光照条件下发育才能产生质 变,这一发育阶段称光照阶段。2.1.1小麦温光反应特性1. 小麦的春化类型(1)春性型。对低温要求不严格,一般在012C,经过515d即可通过,

8、 但不经低温春化也能正常抽穗。(2)冬性型。这类品种对低温要求较严格,需在03C下35d以上才能通 过。(3)半冬性型。对低温要求介于冬性品种与春性品种之间,通过感温阶段 要求的温度为07C,时间为1535d。2. 光照反应的品种类型 反应迟钝型。每日812h日照,经16d左右即可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 反应中等型。每日8h日照不能抽穗,但l2h日照可以抽穗,需时约2ld。 反应敏感型。要求12h以上才能完成光周期反应,需时3040d。3. 我国不同生态型小麦的分布(1) 冬小麦:南方春性强,北方冬性强(2) 春小麦:分布东北、西北和北部地区,强春性。2.1.2小麦温光反应特性在生产上的应用1.

9、 引种2. 品种布局与播期3种植密度4. 加速育种世代。5. 器官促控2.2小麦的器官建成2.2.1小麦的一生小麦从种子萌发开始到新种子产生称为小麦的一生,或称全生育(时)期。根 据小麦器官形成的顺序和明显特征,习惯上分为出苗、3叶、分蘖、拔节、孕穗、 抽穗、开花、灌浆和成熟等生育时期。从器官的功能和形成特点来看,小麦一生 还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2.2.2种子及其发芽出苗1麦粒的构造。小麦的果实在植物学上称为颖果,在生产上称为子粒或种 子,其由皮层、胚乳和胚3部分组成。2. 种子萌发过程。经历吸水膨胀、物质转化(生化过程)、形态建成3个阶 段。3. 幼胚生长和出苗当胚根与种子等长

10、,芽鞘达种子的1/2长度时为发芽。芽鞘穿出土面,第1 真叶从芽鞘孔中伸出约2cm时称出苗;全田有50%植株出苗时为出苗期。4. 影响萌发出苗的因素(1) 种子品质。包括休眠期、种子生活力等。(2 )外界因素发芽出苗的适宜温度为1520C,最低为12C,最高是3035C。2.2.3根的生长1. 根系的类型、发生与分布(1) 根的类型小麦的根系是纤维状须根系,由初生根(又叫胚根、种子根)和次生根(又叫节根、不定根)组成。(2) 根的发生(3) 根的吸收作用(4) 根系的分布020cm的土层内占60%左右,在2040cm的土层内约占30%, 40cm以下土层约占10%。2.2.4叶的生长1. 叶的形

11、态小麦的叶由叶片、叶鞘、叶舌、叶耳和叶枕组成。2. 叶的生长(1) 小麦主茎叶片的数目(2) 叶片伸长期叶片开始伸长到定长。(3) 叶片功能期叶片定长到变为黄叶。3叶片功能及其分组(1) 叶片功能(2) 叶片分组近根叶组;中层叶组;上层叶组;2.2.5分蘖发生与成穗规律1分蘖节及分蘖节的作用(1) 分蘖节。由麦苗基部若干密集在一起的节所组成。(2) 分蘖节的作用。着生分蘖、次生根和叶的组织;麦苗贮藏养分的器官之 一;具有高度的抗寒力。2分蘖的发生发生于主茎上的分蘖称第一级分蘖,由第一级分蘖发生的 分蘖称第二级分蘖,依次类推。小麦分蘖发生的时间、部位是有序的,并且与主 茎叶龄保持着n-3同伸关系

12、。3. 分蘖数的预测(1) 主茎在某叶时,植株可能出现的茎蘖数为前面2个叶龄时的茎蘖数之 和。(2) 一般是早期分蘖比对应叶龄提早1-3d,而高节位分蘖则滞后3-7d。(3) 如果环境因素不利于分蘖发生,甚至会出现“缺位”或“空节”。(4) 一般芽鞘节分蘖发生率只有10%-20%。4分蘖的消长与成穗规律(1) 分蘖的消长过程(2) 分蘖的成穗生理5. 影响分蘖的因素1温度;2水分;3.矿质养分;4密度2.2.6茎的生长1. 茎的形态结构直立圆柱体,由节和节间组成。伸长节间数目一般为4-6个。伸长节间长度 由下而上渐次增长;以穗下节间最长,约占全茎长的35%-45%。2. 茎的生长(1) 茎的生

13、长。主要依靠节间居间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和体积的增大。(2) 拔节。当基部节间露出地面2cm左右,用手可以摸到茎节时称拔节。(3) 节间伸长顺序。第1节间伸长时,第2节开始缓慢伸长;第1节间接 近定长时,第2节间进入迅速伸长期,同时第3节间开始伸长;依次重叠向上。3. 茎的功能(1) 茎秆性状与产量(2) 茎秆性状与倒伏2.2.7穗的分化与发育1. 穗的构造 在植物学上称为复穗状花序,由穗轴和小穗组成;穗轴由许 多节片组成,小穗着生在节片上。小穗由小穗轴、2片护颖和多个小花构成。小 花由2个颖片、3个雄蕊、1个雌蕊和2个鳞片组成。2. 穗的分化过程 麦穗是由茎端生长锥分化而成的。幼穗分化前,生长

14、锥 外形为半圆球体,宽度大于长度。经过伸长期、单棱期、二棱期、小花分化期、 雌雄蕊分化期、药隔分化期、四分体形成期。3. 影响小麦幼穗分化的环境条件(1) 温度 是诱导小麦转向生殖生长的首要因素。(2) 日照长度影响光照阶段进行,决定着二棱至雌雄蕊分化期的天数。幼 穗分化期间,特别是拔节期开始,随着气温的回升,对营养的需求日增。(3) 矿质营养 充足的氮肥能促进分化强度,延长分化时间,提高小花育性, 在适当磷肥配合下能显著提高小穗结实率而增加每穗粒数。(4) 水分 幼穗分化期间,干旱会严重影响当时正在发育的器官。4培育大穗的途径(1) 延长顶小穗形成期,增加每穗小穗数及可育小花数(2) 增加小

15、花数,降低退化率,提高每穗粒数2.2.8抽穗、开花与结实1. 抽穗、开花、受精(1) 抽穗 麦穗顶端第一个小穗露出剑叶鞘时,即为抽穗。全田有50%以上 的植株抽穗时,为抽穗期。一株内主茎先抽穗,分蘖次之。从主茎抽穗开始到整 株抽穗结束约需35d。(2) 开花 小麦抽穗后一般26d开花。开花时鳞片吸水膨大,将外颖撑开, 花丝伸长,顶出花药,散出花粉。小麦昼夜均可开花,但在上午911时和下午 36时较多。(3) 受精 小麦受精过程 小麦受精的环境条件。小麦开花、授粉的适宜气温为 20C左右,低于 911C或高于30C都会影响开花、受精能力。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 高温干燥或阴雨连绵,或

16、骤然降温,都不利于开花、受精。2子粒形成与灌浆成熟(1) 子粒形成期此期历时约1015d。(2) 灌浆期。分为乳熟期和面团期两个时期。乳熟期。子粒大量积累淀粉,用手指可挤出白色乳浆,又称灌浆期。麦粒 的鲜重与体积达最大值,含水量由70%左右下降到45%左右。此期历时2025d。面团期 含水量进一步下降,干物质增长变慢;子粒由绿黄变为黄绿, 失去光泽。胚乳呈面筋状,可捏成团。子粒体积开始缩小。此期历时约35d。(3) 子粒成熟期 子粒成熟期可分为蜡熟期和完熟期两个时期。蜡熟期子粒含水率由45%左右下降至20%30%,并由黄绿色变为黄色,体积 开始变小,胚乳变硬成蜡质状,故称。蜡熟末期,整个植株已

17、变黄色,子粒干物 质积累达最大值。是最适的收获时期。蜡熟期一般历时710d。完熟期植株枯黄,干物质积累停止,子粒继续失水变硬,含水量下降至 14%16%,体积也相应缩小。此期易发生断穗和落粒现象。如不及时收获,粒重 将降低。3. 影响子粒灌浆成熟的因素开花受精到成熟是决定粒重和品质的关键时 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灌浆期适宜的温度为2022C,高于25C或低于 12C都不利于灌浆。昼夜温差大、雨水适度、日照充足的条件,有利于干物质的 积累和千粒重的提高。4提高粒重的途径(1) 提高光合产物的供应量及其转化能力(2) 增加光合产物的运输速度及其贮积量。同一麦穗,子粒的发育不均衡, 一般顺序是2

18、1345。一般认为第3粒以上是受维管束较小的限制。2.2.9器官间同伸、同步关系1. 叶片、叶鞘、节间的同伸关系 n位叶片与n-1位叶鞘、n-2位节间同 伸。2主茎(或母茎)叶龄与分蘖、节根的同伸关系叶、蘖、根的同伸关系是: n叶伸出n-3蘖发生n节根原基分化nT、n-2节根进一步发育n-3节根 伸出n-4节根发生一级支根n-5节根发生二级支根。第三节小麦产量形成与高产群体的培育3.1产量形成3.1.1产量构成因素小麦的经济产量是由每公顷穗数、每穗粒数和粒重3个因素构成。1.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形成于不同的生育阶段(1) 穗数。决定于基本苗数、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2) 每穗粒数。决定于小穗

19、的分化数、小花的分化数和结实率。(3) 粒重。主要决定于生育后期。子粒灌浆物质来自于抽穗前茎鞘等器官 贮藏物质的转化和开花后光合产物的输送,在高产条件下,后者在子粒灌浆物质 中的比例更大。2. 不同生产条件和产量水平下,有着不同的产量结构和主攻方向(1)中低产麦田。主攻足穗是主要增产途径。(2)高产麦田。适当降低基本苗,在保证足穗基础上,主攻粒数和粒重, 使穗、粒、重协调发展,实现高产。3.2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经济产量=(光合面积X光合效率X光合时间)-呼吸消耗X经济系数3.2.1群体结构概念麦田的群体结构。指群体的大小、分布、长相及动态变化。3.2.2不同群体的物质生产特点有明显越冬的麦区,

20、按LAI消长动态可分为4个时期:出苗至越冬始期为低 速增长期;越冬至返青为缓慢增长期;返青至孕穗期为快速增长期;孕穗至成熟 为衰减期。3.2.3高产群体质量指标高产群体质量指标指能反应个体与群体源库关系协调、具有高的光合效率和 经济系数的群体的主要形态特征与生理特性的数量指标。1开花至成熟期群体光合生产量是小麦群体质量的核心指标。2. 适宜LAI是小麦高产群体质量的基础指标。3在适宜LAI条件下,提高总结实粒数是增加群体花后光合产物的重要生 理指标。4. 粒叶比是衡量群体库源协调水平的综合指标5. 茎蘖成穗率是群体质量的诊断指标。3.3小麦高产群体调控程序1. 根据当地生态、生产条件、品种的温

21、光反应类型、栽培特性、产量指标 和适宜的穗数指标,确定合理的基本苗数;2在合理的基本苗的基础上,促进有效分蘖的发生,在分蘖成穗可靠叶龄 期群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值;3在实现上述茎蘖数的基础上,控制无效分蘖发生,减少无效光合生产, 降低高峰苗,高峰苗不超过预期穗数的2. 02. 5倍;4. 控制最大LAI在67,并于孕穗期封行;5. 开花后控制LAI的下降速度。第四节小麦子粒品质及其调控技术4.1子粒品质的概念与指标小麦子粒品质指小麦子粒对某种特定最终用途的适合性,亦指其对制造某种 面食品要求的满足程度,是衡量小麦质量好坏的依据。l. 形态品质。子粒外观特性。包括形状、整齐度、饱满度、粒色和胚乳

22、 质地等。2营养品质。子粒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对人(畜)营养需要的适应性和满足 程度。重要的指标是蛋白质含量、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和比例及组成蛋白质的氨基 酸种类、淀粉的含量和组成。3. 加工品质。子粒和面粉对制粉和制作不同食品的适应性,包括磨粉品 质(次加工品质)和食品品质(二次加工品质)。一次加工品质。小麦加工成面粉的过程中,加工机具、流程和经济效益对小 麦的构成和物化特性的要求,例如小麦子粒饱满度、容量、千粒重、皮色等,出 粉率是磨粉品质的主要指标。二次加工品质。在制作各种食品时对面粉物化特性的要求,即通常所说的焙 烤品质与蒸煮品质,主要指面粉制成品如面包、面条、饼干、糕点的口感、滋味、 烘焙特

23、性和蒸煮等特性。现将常用的加工品质指标:出粉率、容重、面粉白度、 面粉面筋含量、沉淀值、降落值、面团品质面团品质是指面粉加水制成面团后 的流变学特性,以此可评价面筋品质和面包烘烤等食品制作品质。4.2专用小麦4.2.1专用小麦分类1强筋小麦。子粒硬质(角质率70%),蛋白质含量高,面筋强度强,延伸 性好,适于生产面包粉以及搭配生产其他专用粉的小麦。2中筋小麦。子粒硬质或半硬质,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强度中等,延伸性好, 适于制作面条或馒头的小麦。3弱筋小麦。子粒软质(粉质率70%),蛋白质含量低,面筋强度弱,延伸 性较好,适于制作做饼干、糕点的小麦。4.2.2专用小麦区划1. 北方强筋、中筋冬麦区。

24、该区主要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河北、河南、 山西、陕西大部、甘肃东部以及江苏、安徽北部,适宜于发展白粒强筋和中筋小 麦。本区可划分为华北北部强筋麦区,黄淮北部强筋、中筋麦区,黄淮南部中筋 麦区3个亚区。2. 南方中筋、弱筋冬麦区。本区主要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和河南南部、 江苏、安徽淮河以南、湖北等地区。该区湿度较大,小麦成熟期间常有阴雨,适 宜发展红粒小麦。本区域可划分为长江中下游中筋、弱筋麦区,四川盆地中筋、 弱筋麦区,云贵高原麦区3个亚区。3. 中筋、强筋春麦区。该区主要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宁夏、 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区。除河西走廊和新疆可适宜发展白粒、强筋小麦 和中筋小

25、麦外,其他地区小麦收获期前后降雨较多,常有穗发芽现象发生,适宜 发展红粒中筋和强筋小麦。该区可划分为东北强筋春麦区,北部中筋春麦区,西 北强筋、中筋春麦区,青藏高原春麦区4个亚区。4.2.3专用小麦发展趋势4.3小麦品质调控技术4.3.1播期随播期的推迟,子粒产量呈下降趋势,而蛋白质、赖氨酸和湿面筋含量均比 对照(早播)有所增加。要实现优质高产,强、中筋小麦应在适期范围内播种,弱 筋小麦宜在适期范围内早播。4.3.2密度随密度增加,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逐渐提高,密度与品质呈正相关。4.2.3肥料用量及肥料运筹1. 肥料用量(1) 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小麦子粒蛋白质中含量。(2) 磷钾肥施用量对小麦

26、子粒品质亦有一定的调节作用。2. 肥料运筹不同专用型小麦子粒品质均表现为随中后期施氮比例提高,子粒蛋白质含 量、面筋含量呈上升趋势,有利于中、强筋小麦改善品质。4.2.4影响小麦品质的其他因素1. 土壤。土壤肥力高、稳水保肥能力强的黏、壤土,适宜种植中、强筋小 麦;肥力低、稳水保肥能力差的沙土,适宜种植弱筋小麦。2. 降雨量。偏少、生育中后期偏旱年有利于小麦子粒蛋白质形成。3病害。小麦感染赤霉病、白粉病会使子粒皱缩,降低制粉品质和面筋强 度。4. 倒伏。会降低容量和千粒重,也便制粉品质和烘烤品质恶化。5. 生长调节物质。用2040mg/kg烯效唑干拌种小麦,不仅可提高产量,而 且提高了子粒蛋白

27、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改善了加工品质第五节小麦栽培技术5.1高产小麦的土壤条件5.1.1高产的土壤指标1. 土地平整。2. 土层深厚。小麦根系入土深度可达1米以上,70%的根量分布在040cm 的土层内。要求土层厚度不低于1米,耕作层厚度20cm以上。3. 结构良好。土壤不粘重板结,具有团粒结构或良好的柱状、块状结构。4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丰富。5. pH6.87.0o5.1.2麦田整地方法麦田整地质量要求达到深、透、细、平,并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整地方法 因地而异。5.2小麦需肥特性与合理施肥5.2.1小麦的需肥特性1. 每生产100kg子粒和相应茎叶,约需吸收N 3kg, P2O5 1.01.5

28、kg, K20 34kg。2. 冬小麦一生中对N、P、K吸收有2个高峰。5.2.2施肥量的确定5.2.3肥料的运筹原则1. 冬前分蘖期。有适量的速效氮、磷、钾供应,以满足第一个吸肥高峰对 养分的需要,促进分蘖和发根,培育壮苗;2. 越冬至返青期。是小麦一生中需肥较少时期,应适当控制肥料供应以控 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培育高光效群体;3. 拔节至开花。是一生中吸肥的最高峰,是施肥的最大效率期,必须适当 增加肥料供应量,以巩固分蘖成穗,培育壮秆,促花,保花,争取穗大粒多;4. 抽穗开花以后。要维持适量的氮、钾营养,延长绿色叶面积持续期,提 高后期光合生产量,保证子粒灌浆,提高粒重。5.3小麦需水特性与

29、灌排技术5.3.1小麦需水特性1.小麦的耗水量(1) 小麦一生中总耗水量为400600mm,即40006000m3/hm2,其中植株蒸 腾占 60%70%。(2) 小麦每生产lkg子粒需要耗水8001000kg。2各生育期适宜土壤水分(1) 播种至出苗。土壤含水量以占田间持水量的70%75%为宜,低于60% 出苗不整齐,低于40%不能出苗,高于80%易造成烂根烂种;(2) 出苗至越冬阶段。以占田间持水量的70%75%为宜,低于60%地上部遇 低温易受冻,分蘖不发生,低于40%则分蘖节因干冻而死亡;(3) 返青至拔节。以70%为宜,低于60%虽能控制无效分蘖发生,但返青迟 缓,分蘖成穗下降;(4

30、) 拔节至抽穗。以70%80%为宜,有利于巩固分蘖成穗,形成大穗,低 于60%虽无效分蘖加速死亡,但退化小穗、小花数增多(尤孕穗期);(5) 抽穗至乳熟末期。以70%75%为宜,既要防止于旱所造成的可孕小花 结实率下降而影响每穗粒数,又要防止田间湿度过大,造成渍水烂根,影响粒重;(6) 蜡熟末期植株开始衰老,土壤水分以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为宜。5.3.2灌溉与排水技术1.灌水抗旱技术1) 小麦灌溉时要掌握看天、看地、看苗的原则。(1) 看天。看当时当地的天气变化和降水量的多少,决定是否灌水。(2) 看地。看土壤墒情、土质和地形、地势,一般在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 水量的60%时要进行灌溉。(

31、3) 看苗。看麦苗生长情况。 群体小、麦苗正处在有效分蘖期,遇到干旱,要及时灌溉,以水调肥,以 肥促长; 麦苗处在无效分蘖期,群体大、长势旺,虽遇到干旱,为控制群体过大, 减少无效分蘖,就要少灌水或不灌水。 拔节、孕穗、抽穗及开花期遇干旱,要及时灌水。 乳熟期如单茎平均绿叶数少于3片,则不宜灌水。2) 小麦灌溉的重要时期(1) 播种水。土壤湿度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小麦发芽出苗不良, 需要灌溉。(2) 分蘖扎根水。在小麦三四叶期检查土壤墒情,不足者给予适当灌溉, 非常必要。3) 灌溉方式主要有:畦灌、沟灌、暗管输水2. 麦田排水(1) 开好田间排水沟(2) 降低地下水位(3) 小麦拔节、

32、孕穗、灌浆期是需水关键时期。北方冬麦区常发生干旱。5.4各生育阶段的技术措施5.4.1播种出苗阶段1主攻目标灭三子(深子、露子、丛子),争早、全、齐、匀苗,为壮苗 早发促蘖增穗打好基础。2栽培措施(1) 选用良种。最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2) 种子准备。播前要晒种并精选种子;应用药肥包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测 定种子的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以备准确计算播种量。(3) 最佳播种期确定我国不同地区小麦播种期:北部冬麦区 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黄淮平原麦区在9月下旬到10月中旬;长江中下游麦区 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长江上游麦区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华南麦区在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4) 施足

33、基肥,增施种肥。(5) 基本苗与播种量确定 基本苗基本苗数(104/hm2)=适宜穗数(104/hm2)三单株成穗数 6000-7500kg/hm2的高产田,适期播种时基本苗一般为150X104-225X104/hm2,晚播时需适当增加基本苗。 播种量。以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籽(6) 播种方法 小麦播种方法主要有:条播、撒播、穴播3种。(7) 提高播种质量播种质量要求落子均匀,播深适宜,深浅一致,消灭深 子、露子、丛子,播后能适墒出苗。播种深度因地区、土质、土壤墒情等稍有差 异,一般以35cm为宜。(8 )播后管理 播后镇压可降低播深,消灭露子,使种子与土壤密接,有利于吸水萌 发

34、,提高成苗率和早苗率。大型机械化播种时镇压尤其重要。 喷施除草剂 杂草危害严重麦田,要及时喷施除草剂,以消灭苗期杂草。 抗旱播时严重干旱,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时,应及时浇水 抗旱或沟灌窨水,抗旱催苗,切忌大水漫灌。 查苗补缺 麦苗出土后,及时查苗补缺,移密补稀,如发现缺苗断垄, 或基本苗不足,应立即催芽补种,以保证苗全。5.4.2分蘖(越冬)阶段分蘖阶段,自播种出苗开始,到拔节为止。冬小麦经历100多天,北方长于 南方。1. 生育特点。小麦从出苗至越冬是生长叶片、分蘖和根系等营养器官为主 的时期,是决定穗数和奠定大穗的重要时期。2. 主攻目标。要在获得早、齐、全、匀苗的基础上,促根长

35、叶,促发分蘖, 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和为春后稳健生长奠定基础。3. 苗情诊断(1) 分蘖期的苗情诊断以叶片、分蘖和次生根的同伸关系为主要内容。(2) 越冬始期以麦苗长相、群体大小以及叶、蘖、根的数目来诊断。4栽培措施(1) 早施苗肥,促早发 苗肥一般占总施氮量的10%15%。基种肥施足的麦 田,一般不施用苗肥。(2) 施好腊肥,促根壮蘖 腊肥。指冬至过后气温显著下降时所施的肥料。 腊肥的作用。巩固冬前分蘖、促进幼穗分化,为春季生长奠定营养基础。 根据苗情施腊肥。壮苗和弱苗应重施腊肥,一般施有机肥15000-22500kg/hm2。弱苗还应施尿素60-75kg/hm2。旺苗不施腊肥。(3) 冬

36、灌冬灌作用。增加土壤水分、热容量和导热率,改善根系活动层的土壤水分和 营养状况,使分蘖节部位土温较稳定,湿度较好,减轻冻害。冬灌前提。在底墒不足或冬季干旱,耕作层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 60%时就要冬灌,注意瘦地弱苗早灌,肥地旺苗推迟灌。冬灌时间。一般在夜冻日消,日均温3-4C时进行。冬灌方法。宜采用小畦细水、沟灌窨水等方法,做到田间不积水。(4) 镇压与中耕除草 冬季镇压(压麦)镇压作用。可以压碎土块,压实畦面,弥合土缝,使麦根扎实,防冻保苗, 控上促下,有利于保水、保肥、保湿,促使麦苗生长健壮。还能控制地上部主茎 生长,促进低位分蘖和根系发育。旺长麦田可以通过多次镇压,控制麦苗生长,

37、蹲苗促壮。镇压方法。旺苗镇压要重,每隔10d压l次,连续镇压2-3次,再结合压泥、 盖土等措施,可有效控制旺苗。弱苗轻压少压。土壤过湿、有露水、封冻、盐碱 土等情况及3叶前和拔节后麦苗不宜镇压。 中耕除草小苗弱苗要浅锄,以免伤苗和埋苗。旺苗可适当深锄,损伤部分根系,蹲苗, 控制无效分蘖。播后未进行化除的麦田需进行化学除草。(5) 防御冻害 合理选用品种、精细整地、增施有机肥、适期播种、合理管理肥水、培育 壮苗等均可增强麦苗自身抗冻能力; 低温来临前及时灌水,有防冻效果。 冻害发生后,对部分叶片被冻坏的麦苗,立即追施速效肥水,促使麦苗恢 复生长,只要分蘖节未冻死,加强管理,仍可获得丰收。5.4.

38、3返青拔节孕穗阶段1. 生育特点。开春以后,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3C以上时,小麦开始返青 生长。返青、拔节至孕穗是巩固有效分蘖、争取总穗数、培育壮秆大穗并为增粒 增重打基础的时期,属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2. 主攻目标。促控结合,协调群体与个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 培育壮秆,巩固分蘖成穗,增加小花分化数,减少小花退化数,提高可孕花数, 争取穗大、粒多、壮秆不倒。3苗情诊断(1) 拔节期:壮苗。叶片斜伸,大小适中,叶色褪淡“显黄”,叶面积系数3.54.0;分 蘖茁壮有劲,有效与无效分蘖的分化较快,最高茎蘖数为8090万/667m2,拔节 后710天封行。旺苗。拔节时叶色浓绿不“显黄

39、”,叶片披垂,群体过大,茎蘖数常超过 100万/667m2,分蘖竞相生长,两极分化速度慢。弱苗。叶色“显黄”过早、过重、过长,植株长势差,叶片窄小,群体发展 不足等。(2) 孕穗期:壮苗。叶色较拔节期有所加深,呈青绿色,叶面积指数达最大值,在56之 间。茎秆基部粗壮,坚韧有弹性;旺苗。叶色深绿,茎秆软弱;弱苗。叶色黄绿,茎秆瘦弱。4栽培措施(1) 巧施返青肥。冬前施肥少、肥力差、分蘖不足、麦苗返青迟缓的麦田, 适量早施返青肥,增穗增产效果较好。高产田为防止中期旺长,应严格控制返青 肥,只能以少量速效氮肥作平衡肥,促进长势平衡,达到中期稳长,保证拔节期 叶色正常褪淡。(2) 施好拔节孕穗肥拔节肥

40、。应在群体叶色褪淡,分蘖数已经下降,第1节间已接近定长时施用。 在拔节前叶色过早落黄,应适当提早施用拔节肥。孕穗肥。凡未施拔节肥的壮、旺、弱苗,孕穗期有缺肥象征的,均可追肥。 一般在旗叶露时追施,追尿素23kg/667m2,以增加穗部分养分供应,促进生殖 器官的发育。(3) 春灌和防渍春后随气温升高,植株生长加剧,需水量增多,拔节孕穗期间,是小麦一生 中耗水量多的时期,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水。在南方麦区,春季雨水多,要做好清 沟理墒,控制麦田地下水位在lm以下。(4) 倒伏及预防根倒。主要由于土壤耕层浅薄,结构不良,播种太浅或露根麦,或土壤水分 过多,根系发育差等原因造成。茎倒。是由于氮肥过多,N

41、、P、K比例失调,追肥时期不当,或基本苗过多, 群体过大,通风透光条件差,以致基部节间过长,机械组织发育不良等因素所致。预防倒伏的主要措施 选用耐肥、矮秆、抗倒的高产品种; 合理安排基本苗数,提高整地、播种质量; 根据苗情,合理运用肥水等促控措施,使个体健壮、群体结构合理; 如发现旺长应及早采用镇压、培土、深中耕等措施,达到控叶控蘖蹲节; 对高产田可使用多效唑、烯效唑、矮壮素等预防倒伏。(5) 化除与病害防治 注意做好春季化学除草工作,及时防治纹枯病和白粉 病。5.4.4抽穗结实阶段1. 生育特点 小麦抽穗后根、茎、叶的生长基本停止,进入以生殖生长为 主,是籽粒形成期,也是粒数的最后决定期。2

42、. 主攻目标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和贪青,抗灾、防病虫,延长上部叶 片的功能期,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增粒增粒重,丰产丰收。3. 苗情诊断 开花至乳熟期。正常长相单茎绿叶45片,叶绿色,长势旺盛。贪青晚 熟型叶色过深。早衰型叶色黄绿、单茎绿叶数少。 蜡熟期。良好长相小麦植株正常落黄,茎秆逐步显出油黄色,单茎仍有 12片绿叶,麦穗粗壮,芒张开角度较大,未发生倒伏。贪青型植株颜色暗褐, 成熟延迟,或发生倒伏;早衰型植株色淡黄,无光泽,植株较矮小,成熟过程提 早结束。4栽培措施(1) 排水降湿与后期灌溉防御干热风的危害。干热风是在小麦扬花灌浆期出现的一种高温(最高气温 可达30C以上)、低湿(大气相对温

43、度可降至30%以下),并伴有四级以上的大风。 它强烈破坏小麦的水分平衡,使小麦迅速青枯卷叶,甚至短期内逼熟死亡。北方 冬麦区发生干热风的频率高,受害面积大;南方冬麦区5月中旬左右出现干热风, 小麦受害程度较轻。干热风的防御措施: 营造防护林。 选用抗干热风能力较强的品种。 合理灌溉。干热风到来之前进行沟灌,干热风期间进行喷灌,可以明显 改善田间小气候,温度降低23C,空气相对湿度增加10%20%。(2) 根外追肥磷酸二氢钾浓度为0. 2%0. 3%、尿素浓度为1%2%,溶液用 量为750kg/hm2左右。近年来生产上结合后期病虫防治喷施生长调节剂类产品, 也起到一定增加粒重的作用。(3) 防治

44、病虫。小麦生育后期是黏虫、蚜虫、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大量发 生的时期。除采取农业综合措施防治外,必须加强病虫预测预报,及时采取药剂 防治措施。5.4.5收获与贮藏1. 适期收获(1) 小麦粒重以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为最高,因此蜡熟末期是收获适期。(2) 不易落粒的品种也可以在完熟期抢收2. 安全贮藏 收获脱粒后的种子,应晒干扬净,待种子含水量降到12.5% 以下时,才能进仓贮藏。一般在日光下暴晒趁热进仓,能促进麦粒的生理后熟。作业思考1. 根据中国和世界小麦生产现状,分析我国小麦的发展前景及对策。2. 小麦温光特性在生产上有哪些应用?3根据小麦分蘖的基木特性,试述咼、中、低产田块获得咼产的途径。4.根据小麦幼穗分化特性和子粒灌浆特性,试述生产上如何提高穗粒数和粒重。5小麦高产群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培育高产群体?6. 分析小麦产量形成规律与需肥特性,提出小麦肥料运筹原则。7. 不冋类型专用小麦主要品质指标有何差异?分析专用小麦品质调控主要技术。8. 根据小麦器官建成与群体发育规律,分析不冋生育阶段的调控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