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ppt课件教学教程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20093939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83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ppt课件教学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ppt课件教学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ppt课件教学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资源描述: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ppt课件教学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ppt课件教学教程(4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九章第九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退出退出主目录主目录9 91 1 生态系统的稳态与稳态机制生态系统的稳态与稳态机制9 92 2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9 93 3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退出退出第九章第九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主菜单主菜单9-1 9-1 生态系统的稳态和稳态机制生态系统的稳态和稳态机制一、一、生态系统的稳态生态系统的稳态二、二、自然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自然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1-1 9-1-1 生态系统稳态生态系统稳态一、生态系统的稳态(一、生态系统的稳态(homeostasis)c定义:生态系

2、统通过多种内部调节作用阻止变化,保持定义:生态系统通过多种内部调节作用阻止变化,保持 自身相对稳定性(即保持平衡)的倾向。自身相对稳定性(即保持平衡)的倾向。自自然然生生态态系系统统是是演演替替系系列列中中最最后后成成熟熟的的阶阶段段,是是顶顶极极群群落与外界环境取得平衡的,自我维持的稳定系统。落与外界环境取得平衡的,自我维持的稳定系统。自自然然生生态态系系统统在在一一定定时时间间和和相相对对稳稳定定的的条条件件下下,总总是是向向着稳定的方向发展着稳定的方向发展c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系统在遇到生态环境较大变化时,由于系统自身的调节系统在遇到生态环境较大变化时,由于系统自身的调节恢复和保持

3、稳定的能力。恢复和保持稳定的能力。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1-1 9-1-1 生态系统稳态生态系统稳态二、生态阈值二、生态阈值:任何生态系统,其内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任何生态系统,其内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c定义:系统在不降低和破坏自动调节能力的前提下所能忍受定义:系统在不降低和破坏自动调节能力的前提下所能忍受 的最大限度的外界压力。的最大限度的外界压力。外界压力:自然灾害、外界环境因子的强烈变化。外界压力:自然灾害、外界环境因子的强烈变化。人类的获取,改造和破坏人类的获取,改造和破坏c实例:实例:森森林林有有一一定定的的采采伐伐量量,草草原原有有一一定定的的载载畜畜量量,超

4、超过过这这个个限限度,就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度,就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农农田田耗耗地地作作物物的的复复种种指指数数也也有有一一定定限限度度,复复种种指指数数过过高高会会导致地力衰竭导致地力衰竭。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1-1 9-1-1 生态系统稳态生态系统稳态 生态系统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态阈值称为生态容量。称为生态容量。c生态容量生态容量:生态系统对某种物质(有毒,有害物质)的最大容:生态系统对某种物质(有毒,有害物质)的最大容 纳量。纳量。c为为了了保保持持生生态态系系统统的的相相对对稳稳定定,在在调调控控管管理理和和利利用用生生

5、态态系系统统时时必须以生态阈值为标准。必须以生态阈值为标准。c生态阈值的大小决定于生态系统的成熟性。生态阈值的大小决定于生态系统的成熟性。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1-2 9-1-2 自然系统稳态机制自然系统稳态机制c稳态机制稳态机制:系统内维持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即稳:系统内维持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即稳 态)的各种调节作用。态)的各种调节作用。生态系统的各个水平都有稳态机制。生态系统的各个水平都有稳态机制。一、生态系统构成要素一级的稳态机制一、生态系统构成要素一级的稳态机制c1 1、种群的自我调节(种内密度制约)种群的自我调节(种内密度制约)各各种种群群内内部部

6、都都有有一一定定的的反反馈馈机机制制,使使种种群群的的密密度度与与个个体体之之间间的的增增长长率率之之间间保保持持一一定定的的关关系系,稳稳定定在在环环境境容容纳量附近。纳量附近。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1-2 9-1-2 自然系统稳态机制自然系统稳态机制c2 2捕食与被捕食关系的调节(种间牵制)捕食与被捕食关系的调节(种间牵制)在在生生态态系系统统中中的的生生物物处处于于不不同同的的营营养养级级,连连接接成成食食物物链链和和食食物物网网,这这种种网网状状的的结结构构通通过过捕捕食食与与被被捕捕食食的的关关系系限制平衡各种物种的密度。限制平衡各种物种的密度。二、生态系统有机

7、体(个体)水平的稳态机制二、生态系统有机体(个体)水平的稳态机制 生生物物有有机机体体的的主主要要调调节节作作用用是是以以生生物物的的生生理理和和遗遗传传的的调节作用为基础的,这种调节作用称为适应。调节作用为基础的,这种调节作用称为适应。适应适应:生物对环境产生的反应,以适应变化的环境,维持:生物对环境产生的反应,以适应变化的环境,维持 个体的生存,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的延续。个体的生存,维持个体的生存和种的延续。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1-2 9-1-2 自然系统稳态机制自然系统稳态机制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生物适应环境的方

8、式是多种多样的:生生物物可可通通过过改改变变自自身身的的形形态态结结构构和和生生理理特特性性,产产生生不不同的生态型来适应环境。同的生态型来适应环境。如:光和养分都不足时和仅光照不足时植物的反应。如:光和养分都不足时和仅光照不足时植物的反应。通过生理调节和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通过生理调节和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如:沙漠的植物和动、植物的休眠和植物的落叶。如:沙漠的植物和动、植物的休眠和植物的落叶。生物还可通过改变自身的活动规律获得适应和生存。生物还可通过改变自身的活动规律获得适应和生存。如: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动物的迁徙。如: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动物的迁徙。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退

9、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1-2 9-1-2 自然系统稳态机制自然系统稳态机制有些植物还可在逆境中创造小生境而获得生存。有些植物还可在逆境中创造小生境而获得生存。如:红树。如:红树。生生物物适适应应的的结结果果使使生生物物与与环环境境达达到到了了新新的的统统一一,一一方方面面生生物物可可最最大大限限度度的的利利用用环环境境方方面面的的优优越越条条件件,良良好好的的生生长长发发育育,另另一一方方面面生生物物种种可可产产生生各各种种生生态态型型、亚亚种种和和新新种种,使使物物种种的的多多样样性性和和遗遗传传基基因因的的异异质质性性得得以以丰丰富富和和发发展展,这这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

10、定性是有重要作用的。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重要作用的。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1-2 9-1-2 自然系统稳态机制自然系统稳态机制三三生态系统一级的稳态机制生态系统一级的稳态机制多样化的组成。多样化的组成。如如果果一一个个生生态态系系统统的的构构成成要要素素的的数数量量丰丰富富,食食物物链链结结构构复复杂杂,则则系系统统内内所所包包含含的的正正、负负反反馈馈机机制制多多,它它们们使使各各要要素素保保持平衡的同时,也是生态系统稳态的基础。持平衡的同时,也是生态系统稳态的基础。生态位的分化生态位的分化 使使各各物物种种和和谐谐相相处处,互互相相补补充充,避避免免由由于于某某

11、一一种种或或几几种种生生物的灭绝而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的影响物的灭绝而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的影响。次生分泌物的作用次生分泌物的作用 可进行生物种间的信息传递和调节生物种间的关系。可进行生物种间的信息传递和调节生物种间的关系。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 92 2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一、一、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平衡的概念二、二、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三、三、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2-1 9-2-1 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平衡的概念c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在在一一定定的的时时间间内内,生生态态系系统统中中生生物物

12、与与环环境境之之间间、生生物物与与生生物物之之间间以以及及环环境境各各因因子子之之间间,通通过过相相互互制制约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而维持的某种协调(稳定)状态。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而维持的某种协调(稳定)状态。表现为:表现为:结构上:生物种类组成,种群数量、食物链营养结结构上:生物种类组成,种群数量、食物链营养结构协调稳定;构协调稳定;功能上: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畅通无阻;功能上: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畅通无阻;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基本相等,物质储量恒定;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基本相等,物质储量恒定;生物种群与环境之间达到高度的相互适应和同步协生物种群与环境之间达到高度的相互适应和同步协调

13、。调。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2-1 9-2-1 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平衡的概念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c1 1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生生态态平平衡衡并并非非静静止止不不动动的的,生生态态平平衡衡应应是是生生物物与与环环境境相对协调的动态平衡。相对协调的动态平衡。c2 2生生态态平平衡衡的的出出现现是是由由于于生生物物强强大大的的繁繁殖殖力力、较较窄窄的的适适应力和环境资源的有限性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力和环境资源的有限性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三三个个因因素素相相互互作作用用,

14、使使生生物物与与生生物物、生生物物与与环环境境之之间间各自保持一定的状态,达到正反相当,协调吻合。各自保持一定的状态,达到正反相当,协调吻合。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2-1 9-2-1 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平衡的概念c3 3理解理解生态平衡不能离开系统的观点;生态平衡不能离开系统的观点;平平衡衡应应是是系系统统的的总总体体概概括括,表表现现为为总总体体的的特特征征,而而不不过过分强调某一种生物类型数量的变化或某一局部地区的变化。分强调某一种生物类型数量的变化或某一局部地区的变化。c4 4生生态态平平衡衡并并不不是是指指自自然然状状态态就就是是平平衡衡,就就是是我我们们追追求求

15、的目标。的目标。如如果果改改变变自自然然环环境境面面貌貌,改改变变生生态态系系统统结结构构,改改变变某某种种物物种种的的自自然然特特征征,我我们们就就破破坏坏了了平平衡衡。因因为为农农业业生生态态系系统统就就是是在在改改变变了了自自然然生生态态系系统统而而建建立立的的另另一一种种相相对对的的生生态态平衡。平衡。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2-1 9-2-1 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平衡的概念c5 5生生态态系系统统保保持持生生态态平平衡衡的的调调节节能能力力是是有有一一定定限限度度的的,超超过过这这一一限限度度,原原有有的的生生态态平平衡衡就就会会遭遭到到破破坏坏,并并朝朝着着新新的

16、平衡发展。的平衡发展。生态平衡的事例:生态平衡的事例:c5050年代苏联生物地理研究实验站对两棵栎树所做的实验。年代苏联生物地理研究实验站对两棵栎树所做的实验。c目前全世界鼠害成灾的原因。目前全世界鼠害成灾的原因。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2-2 9-2-2 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 当当生生态态系系统统受受到到外外界界的的压压力力或或冲冲击击时时,系系统统的的平平衡衡就就受受到到影影响响。若若这这种种压压力力超超过过了了生生态态阈阈值值时时,系系统统的的自自我我调调节节能能力力随随之之降降低低,以以致致消消失失。此此时时,生生态态平平衡衡遭遭到到破破坏坏,生生态

17、态系系统统趋向衰退,甚至崩溃。趋向衰退,甚至崩溃。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有两个方面: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有两个方面:c一、结构方面的标志:一、结构方面的标志:一一级级结结构构缺缺损损:系系统统缺缺损损一一个个或或几几个个组组分分,标标志志外外界界压压力力具大,系统内变化剧烈,生态平衡严重失调。具大,系统内变化剧烈,生态平衡严重失调。如如:大大面面积积毁毁林林开开荒荒,围围湖湖造造田田,草草原原强强度度开开垦垦 原原有有生生产产者消失者消失 各级消费者因缺少栖息地和食物源而消失(或转移)各级消费者因缺少栖息地和食物源而消失(或转移)系统崩溃。系统崩溃。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2-2

18、 9-2-2 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二级结构变化:系统中某一组分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二级结构变化:系统中某一组分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如:生物种类减少,种群数量下降,层状结构发生改如:生物种类减少,种群数量下降,层状结构发生改变等,变等,引起生态平衡的失调。引起生态平衡的失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植物群落结构简化,甚至退化。植物群落结构简化,甚至退化。如:由于过度放牧,使草原中的优质牧草逐渐减少,由高如:由于过度放牧,使草原中的优质牧草逐渐减少,由高 草群落退化为矮草群落。草群落退化为矮草群落。消费者种群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消费者种群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草草原原上上

19、鹰鹰、狐狐狸狸种种群群数数量量减减少少,啮啮齿齿类类(鼠鼠)种种群群增增大大。草草原受原受鼠害影响而进一步退化。鼠害影响而进一步退化。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种群结构发生变化。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种群结构发生变化。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2-2 9-2-2 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c二、功能方面的标志二、功能方面的标志 生物的生产功能生物的生产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表现为生态系统的功能表现为 生物对环境的调节功能生物对环境的调节功能 系统对外界压力的抵御功能系统对外界压力的抵御功能生态平衡失调时,系统功能衰退,其基本标志是:生态平衡失调时,系统功能衰退,其基本标志是:能量流动受

20、阻:能量流动受阻:生产者由于同化面积减少,生产力下生产者由于同化面积减少,生产力下 降,进而各级消费者的食物减少,使食物链紊乱。降,进而各级消费者的食物减少,使食物链紊乱。物质循环中断:物质循环中断:物流在某一环节中断或输入比例失调,物流在某一环节中断或输入比例失调,则整个系统改变。则整个系统改变。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2-3 9-2-3 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引起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引起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一、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气候的突变,自然灾害。气候的突变,自然灾害。如:台风、海啸、龙卷

21、风、暴雨、干旱、地震、火山、泥石如:台风、海啸、龙卷风、暴雨、干旱、地震、火山、泥石 流、火灾等都带有很强烈的突发性的破坏作用。流、火灾等都带有很强烈的突发性的破坏作用。二、人为二、人为因素:因素:c1 1、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引起生态失调的主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是引起生态失调的主 要原因;要原因;如:大面积的毁灭性的砍伐森林,草原过度放牧、农田土壤如:大面积的毁灭性的砍伐森林,草原过度放牧、农田土壤 的重用轻养等,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贫瘠,水源枯竭,气的重用轻养等,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贫瘠,水源枯竭,气 候破坏。候破坏。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2-3 9

22、-2-3 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 人人类类对对自自然然资资源源的的开开发发利利用用,还还缺缺乏乏科科学学的的预预见见性性,常常不不能能预预测测生生态态系系统统变变化化的的结结果果,因因而而住住住住采采用用盲盲目目的的,掠夺式的原始开发办法。掠夺式的原始开发办法。高高山山陡陡坡坡毁毁森森开开荒荒,采采伐伐森森林林剃剃光光头头,垦垦殖殖草草原原变变农农田田,填填湖湖造造田田等等,都都会会造造成成水水土土流流失失,土土壤壤贫贫瘠瘠,水水源源枯枯竭竭,候候变变坏坏等等恶恶果果。特特别别是是巨巨大大的的生生产产者者 植植被被遭遭到到破破坏,所引起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坏,所引起的后果是不堪设

23、想的。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2-3 9-2-3 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c由于水土流失农田土壤变得贫瘠,甚至岩石裸露或被沙由于水土流失农田土壤变得贫瘠,甚至岩石裸露或被沙淤废,使江河泥沙含量增加,河床升高,水库淤塞,落淤废,使江河泥沙含量增加,河床升高,水库淤塞,落河田增多;严重者甚至造成河水泛滥。河田增多;严重者甚至造成河水泛滥。如图如图c 例例如如:我我国国西西北北黄黄土土高高原原,在在古古代代曾曾是是茂茂密密的的森森林林和和肥肥沃沃的的草草原原,经经过过封封建建社社会会几几百百年年的的盲盲目目地地砍砍伐伐,森森林林、草草原原面面积积逐逐渐渐减减少少,生生

24、态态平平衡衡遭遭到到破破坏坏,昔昔日日郁郁郁郁葱葱葱葱的森林,如今已变成黄沙漫漫的荒原。的森林,如今已变成黄沙漫漫的荒原。c又如:由于长江上游的森林遭到破坏,使长江水含沙量又如:由于长江上游的森林遭到破坏,使长江水含沙量日益增加,媒体呼吁:日益增加,媒体呼吁:“若再继续下去,长江可能变成若再继续下去,长江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第二条黄河”。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2-3 9-2-3 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c2 2、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污染;1 1、随着、随着工业、农业

25、的发展,大量有害有毒物质排放出来工业、农业的发展,大量有害有毒物质排放出来进入生态系统,形成环境污染。这些污染物质参与生态进入生态系统,形成环境污染。这些污染物质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深刻地动摇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系统的物质循环,将深刻地动摇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甚至使生态系统毁甚至使生态系统毁 灭。灭。例例如如:污污染染物物进进入入水水体体,将将出出现现水水体体富富养养化化现现象象。农农药药所所引引起起的的环环境境污污染染,也也导导致致了了自自然然生生态态系系统统的的破破坏坏,它它首首先先污污染染生生产产者者,然然后后顺顺着着食食物物链链逐逐级级向向前前传传递递,以以致致整整个有机界都受到

26、农药的污染。个有机界都受到农药的污染。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2-3 9-2-3 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2、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结果可分为两种:、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结果可分为两种:近期效应:在污染物大剂量作用下,生态系统立即崩近期效应:在污染物大剂量作用下,生态系统立即崩 溃。溃。远期效应:经一段时间甚至几代人之后才显现出来。远期效应:经一段时间甚至几代人之后才显现出来。它常常不为人所重视,但危害性是无法估它常常不为人所重视,但危害性是无法估 算的,甚至是无法扭转的。算的,甚至是无法扭转的。如:工业上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增加了如:工业上大量燃烧化石

27、燃料,增加了COCO2在大气中的浓在大气中的浓 度,形成度,形成“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2-3 9-2-3 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3、污染物可通过各种途径来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污染物可通过各种途径来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改变生态系统中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关系,造成结构的改变生态系统中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关系,造成结构的深刻变化。深刻变化。改变各个库的库存大小及输入输出比例,造成功能上改变各个库的库存大小及输入输出比例,造成功能上的变动。的变动。导致信息传递的破坏,使系统失去平衡。导致信息传递的破坏,使

28、系统失去平衡。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2-3 9-2-3 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c3 3、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技术也可引起生态失调。、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技术也可引起生态失调。如:内陆地区不合理的农田灌溉技术(只灌不排,大水如:内陆地区不合理的农田灌溉技术(只灌不排,大水漫漫 灌)将地下水位上升,土地大面积盐碱化,造成农灌)将地下水位上升,土地大面积盐碱化,造成农 业生产水平下降。业生产水平下降。不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可能造成病虫害猖獗,农产不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可能造成病虫害猖獗,农产品含毒等,都是破坏生态平衡。品含毒等,都是破坏生态平衡。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

29、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2-3 9-2-3 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注意:注意:在引起生态失调的两种因素中,人为因素是引起生态失在引起生态失调的两种因素中,人为因素是引起生态失 衡的主要因素,常常是人为因素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衡的主要因素,常常是人为因素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人类是生态系人类是生态系 统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人类的生产统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人类的生产活动愈来愈强烈地干扰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活动愈来愈强烈地干扰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恩格斯说:恩格斯说:“对于人类战胜自然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对于人类战胜自然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都报复了我们”。因此,人类征

30、服自然的任何措施,都必须全面地、综合因此,人类征服自然的任何措施,都必须全面地、综合地研究生态系统的平衡,不能只满足于当前的胜利,而要慎地研究生态系统的平衡,不能只满足于当前的胜利,而要慎重地考虑到未来的世界,它的远距离的、长时期的后果。重地考虑到未来的世界,它的远距离的、长时期的后果。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3 9-3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c一、一、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生态学原理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生态学原理c二、二、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c三、三、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3-1 农

31、业生态系统调控的生态学原理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生态学原理c一、系统的整体效应原理一、系统的整体效应原理c二、生物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平衡原理二、生物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平衡原理c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c四、限制因子原理。四、限制因子原理。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3-2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c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包括三个层次: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包括三个层次:自然调控(第一层次)自然调控(第一层次)构成要素一级的调控构成要素一级的调控个体水平的调控个体水平的调控生态系统一级的调控生态系统一级的调控人工直接调控

32、(第二层次)人工直接调控(第二层次)环境改造环境改造农业生物调控农业生物调控结构调控结构调控输入输出调控输入输出调控社会间接调控(第三层次)社会间接调控(第三层次)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3-2-1 自然调控自然调控一、一、自然调控自然调控 是农业生态系统从自然生态系统继承而来。自然调控通是农业生态系统从自然生态系统继承而来。自然调控通过农业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过农业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生物本身的遗传、生理、生化机制来实现,是农业生态系及生物本身的遗传、生理、生化机制来实现,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第一层调控。自然调控包括个体、

33、种群和系统三个水平统的第一层调控。自然调控包括个体、种群和系统三个水平的调控机制。的调控机制。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3-2-2 人工直接调控人工直接调控二、人工直接二、人工直接调控调控 由直接操作农业生态系统的农民和经营者充当调控中心,由直接操作农业生态系统的农民和经营者充当调控中心,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第二层次的调控。包括: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第二层次的调控。包括:c1 1、环境改造、环境改造 目的: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生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目的: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生物生长发育的需要。(1 1)调节气候因子调节气候因子 对对光光、热热等等气气候候因因子子的的调调控控在在大大范范围围

34、是是有有限限的的,但但人人类一直在不断强化调控手段。类一直在不断强化调控手段。如如:植植树树种种草草、防防治治水水土土流流失失;塑塑料料大大棚棚、地地膜膜覆覆盖盖、局局部部改改变变近近地地和和土土壤壤的的温温、湿湿度度;人人工工降降雨雨、人人工工驱驱云云、烟烟雾雾和泡沫防霜等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不利气候因子的影响。和泡沫防霜等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不利气候因子的影响。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3-2-2 人工直接调控人工直接调控(2 2)土壤环境调节土壤环境调节 机械措施机械措施 如:传统的耕、耙、起垄作畦等可改善土如:传统的耕、耙、起垄作畦等可改善土 壤物理性状,协调三相比例

35、。壤物理性状,协调三相比例。化学措施化学措施 如:施用化肥、土壤改良剂、保水剂、除草如:施用化肥、土壤改良剂、保水剂、除草 剂等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剂等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生物措施生物措施 施用有机肥,轮作豆科作物、绿肥,秸杆施用有机肥,轮作豆科作物、绿肥,秸杆 还田等以丰富土壤还田等以丰富土壤N N素和有机质。素和有机质。(3)水分调节)水分调节 兴修水利、根治河患、实行喷灌、滴灌等方法改善农兴修水利、根治河患、实行喷灌、滴灌等方法改善农田水分状况。田水分状况。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3-2-2 人工直接调控人工直接调控c2 2农业生物的调控:农业生物的调控:个体水平的调节:

36、个体水平的调节:生生物物种种类类的的选选用用;品品种种的的选选育育(良良种种选选育育、杂杂种种优优势势利利用、遗传工程方法的运用等)。用、遗传工程方法的运用等)。种群水平的调节:种群水平的调节:确定各种农业生物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确定各种农业生物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包括:播种密度,牲畜放养密度、鱼群捕捞强度等。包括:播种密度,牲畜放养密度、鱼群捕捞强度等。如:草原严重过牧,造成如:草原严重过牧,造成“夏肥、冬瘦、春死亡夏肥、冬瘦、春死亡”的现的现 象应引以为戒。象应引以为戒。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3-2-2 人工直接调控人工直接调控种群水平的调节:种群水平的调节:确定适合

37、的群体结构形成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确定适合的群体结构形成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如:进行合理的作物间、混、套作,实行动物混合如:进行合理的作物间、混、套作,实行动物混合 放牧,营造混交林。放牧,营造混交林。种群的季节搭配。种群的季节搭配。如:作物熟制的安排即前后茬的安排,鱼群的分期如:作物熟制的安排即前后茬的安排,鱼群的分期 放养等。放养等。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3-2-2 人工直接调控人工直接调控c3 3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调控:结构决定功能,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的调控,结构决定功能,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的调控,可以改善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流动与分配

38、,增强系统的可以改善系统中能量和物质的流动与分配,增强系统的机能。机能。大农业:调节农、林、牧、副、渔、工各业的比例。大农业:调节农、林、牧、副、渔、工各业的比例。亚系统:调整各业内部比例。如:种植业的作物布亚系统:调整各业内部比例。如:种植业的作物布 局、种植制度,养殖业的各物种的比例,局、种植制度,养殖业的各物种的比例,粗加工、精细加工以及加工种类的比例粗加工、精细加工以及加工种类的比例 等。等。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3-2-2 人工直接调控人工直接调控c4 4系统输入输出的调控:系统输入输出的调控:调控输入可改变系统的机能,然后改变输出。调控输出调控输入可改变系统的

39、机能,然后改变输出。调控输出可通过反馈机制影响环境和输入,从而影响系统本身。可通过反馈机制影响环境和输入,从而影响系统本身。增加系统的物质、能量投入,确定合理的投入比例,是增加系统的物质、能量投入,确定合理的投入比例,是输入符合系统的运行规律。输入符合系统的运行规律。增大有效输出的数量和多样性。增大有效输出的数量和多样性。减少非目标性输出。减少非目标性输出。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3-2-3 社会间接调控社会间接调控三、社会的间接调控三、社会的间接调控 经营者在计划和实施直接调控时,除了考虑系统的自经营者在计划和实施直接调控时,除了考虑系统的自然状况外,还必须考虑各种社会如

40、:市场、交通、科技信然状况外,还必须考虑各种社会如:市场、交通、科技信息等。其中价格对农民决策起着决定性影响。息等。其中价格对农民决策起着决定性影响。利用社会因素对生态系统进行调控包括:利用社会因素对生态系统进行调控包括:c财政系统:政府预算,税收制度等。财政系统:政府预算,税收制度等。c金融系统:货币发行,银行利率,贷款方向等。金融系统:货币发行,银行利率,贷款方向等。c工交系统:影响到生态系统的输入数量和种类,也影响产工交系统:影响到生态系统的输入数量和种类,也影响产 品的流通。品的流通。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9-3-2-3 社会间接调控社会间接调控c通讯系统:影响到农民是否能及时准确的获得市场状况、通讯系统:影响到农民是否能及时准确的获得市场状况、天气预报、科技知识等天气预报、科技知识等。c行政系统:政策导向,所有制形式、生产体制等。行政系统:政策导向,所有制形式、生产体制等。c法制系统:与农业有关的法规。法制系统:与农业有关的法规。c科教系统:影响到生产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及农业科技水科教系统:影响到生产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及农业科技水 平的推广和应用情况。平的推广和应用情况。退出退出主菜单主菜单主目录主目录返回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