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单反相机 S5 PRO使用经验、技巧、心得

上传人:m**** 文档编号:219867939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5.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富士单反相机 S5 PRO使用经验、技巧、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富士单反相机 S5 PRO使用经验、技巧、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富士单反相机 S5 PRO使用经验、技巧、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富士单反相机 S5 PRO使用经验、技巧、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富士单反相机 S5 PRO使用经验、技巧、心得(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S5 PRO使用经验、技巧、心得阿西DX等摄友的使用心得,全部来自网上,未及仔细整理,请见谅!拍人 F1b拍景, F2有阳光拍人 F1b没阳光拍人 F1c阴天 f1c 加ev晴天就用f1bf1 跟f1a室内的棚拍室外用f1b或f1cf1b室外拍人有打光,f1c是室外拍人不打光小弟最常用的是f1b跟f1c拍人只要曝光够 包括F1&F1a 每个模式都可以尝试看看拍出来的fu不大一样 但各有特色!阴天.由于有云层做了一个超大的柔光罩.所以不管用啥相机.对比都会比较低.颜色也会比较清淡些.所以改善方法.1. 到色彩缤纷的地方拍2. 穿着鲜艳衣服或配件道具3. 用STD or F1c 模式来加强一下菜单

2、里就有快门,测都不要测,看一看即可=按setup 进入维护-快门动作次数/更换次数 就可以看见了=先按一下MENU键,再按一下DISP,这样就看到维护选项,进入子菜单,有快门更换次数和快门次数选项。只教大家一招,画面就会变得稍微透一些,也可以达到S3那样的明快效果:要根据拍摄情况,及时调整动态范围的设置值,建议大家设置在230%,其它都可以采用原厂设置值,如果要画面更漂亮,可以放到100%,只要不放在自动设置以及400%上,S5拍摄的片子就会变透。F2实际上相当于较小动态范围里面的大反差,较高饱和度设置,动态范围应该是由相机自动根据画面调整。使用S5应该尽量避免将动态范围放在AUTO上,过大的

3、动态范围正是S5的画质灰度较大的原因,应该适当设置动态范围那个STD模式,实际上就是一个偏重大动态范围的自动设置选项,你想想,根据动态范围与光线的匹配原则,在这种模式下,只要不使用人造强光源,即非大光比的拍摄情况下,拍摄出来的片子肯定都会平淡无奇,实际上这是对的使用误解。许多人说只适合影楼内使用,不适合户外拍摄,就是因为使用了这个STD模式。在此模式下相机总是使用更大的动态范围来寻找更好的中灰表现,此时从中灰到白和黑的距离拉大了,相当于亮度居中分布,画质自然就会感觉不爽,这只是个人的一点体会,也可能不对,对于的深入了解也正在摸索之中。S5的自动动态范围设置,其实相当于自动采用较大动态范围,因此

4、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拍摄出的片子都会显得比较平淡。自己设置动态范围,与STD模式不同,相当于自己分创建胶片。使用这部相机,拍摄人像和拍摄风光当然是要改变动态范围来拍摄,拍摄人像还要分两种:使用影灯在大光比的情况下拍摄,需要使用偏大的动态范围,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相机的默认值是非常适合拍摄的,这也是一些人说和适合在影棚内拍摄的原因。而拍摄风景,一般来说光比不大,因此可以适当缩小动态范围,就可以得到更适合我们视觉系统的画质,如果缩小到,就相当于卡片机那样的硬片,但灰度会减少,层次会丢失,因此比较适合在清晨黄昏这样的小光比的条件下使用。实际上我自己试用之后,感觉如果您对于光线分布了解不深,对于相机的操控力

5、较弱,就不要使用胶片模拟模式,富士的数码单反相机一般使用自动白平衡设置就可以得到非常类似于胶片的色彩表现,个人认为其自动白平衡能力是目前所有数码相机中表现最符合胶片画质的,我推荐的万用设置如下:自动白平衡、动态范围设置、锐度基本上就可以满足所有的拍摄情况,并可以得到具有一定胶片味道的数码影像。加强对于胶片的理解,就可以用自创胶片来拍摄,下图是我使用通过调整动态范围拍摄的未作调整的原图,由于是坝上的早晨,光线不强烈画面光比不大,因此收缩动态范围会得到类似中高反差中高色饱和度的效果,也就是相当于正片的画质。当设置于自动调整时,富士的数码相机会自动根据拍摄场景,在100-400之间自动改变动态范围,

6、此模式用于大光比的室外或者影棚创作时,可以自动采用高动态范围,以确保高光部分的细节与层次并保持适度的反差。而在室内或者阴天这样的光线条件下,由于光线反差不大,自动降低宽动态范围,也能得到较为鲜明的感觉比较锐利影像。在这种大光比的情况下,你应该是选用的默认设置拍摄的,大动态范围匹配大光比,因此拍摄出的片子锐度肯定没问题,因此不能说的画质锐度就是不错。如果你在光线较差的情况下拍摄,的锐度就会降低,这是与的成像特性有关,一般人由于没有掌握好动态范围的调整,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拍摄的画质基本上都会显得锐度不足,原因是大光比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太多见,特别是在使用远摄镜头截取某个局部的时候。于是拍

7、摄画质锐度不足的错误结论就此就流行开了。几点体会根据拍摄光线情况,来选择是否采用胶片模拟模式,并根据光比来选择正片或者是负片模式在胶片模拟设置为STD时,我推荐的万用设置就是:动态范围调整为230%?然后锐度调成M-HARD 。通过自定义动态范围,并配合其它画质的控制,相当于自创胶片以达到自己控制的拍摄效果富士家的数码单反白平衡一般设置在自动白平衡为佳,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色彩表现,或者是在中可以简单的调节一下,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调的方法两种:自选调点的曲线以及手动色阶调整,其它基本上不需要再动。F1模式的主要画质特点是专业级的大宽容度的负片效果,这个模式会自动选择较大的

8、动态范围,以提升对高光部分的记录水平,并结合自动白平衡功能再现人物靓丽的肤色以及浅色服装的细节与层次。而一般数码相机在影棚中拍摄人物肖像时,都会因采用影室闪光灯作为光源,很容易在服饰和人的裸露部位出现大面积的高亮区,拍摄出的画面会因缺少亮部的细节与层次而显得呆板乏味。F1模式是专门为了满足室内摄影创作而设置的选项,为了更好的再现自然、柔和的皮肤色调。在这个选项下,相机的影像处理器会针对闪光灯形成的高光区域采取抑制算法,并运用更大的动态范围来记录高光区域中的细节并对这些区域里面的色调进行平滑控制。这些高亮区不论是在人的肌肤上还是在服饰上,都不会再像一般的数码相机那样出现空白的高光区,或者是出现浓

9、重而且缺乏变化的色彩。此外由于电子影像感应器具有较大的动态范围,一些数码相机只适合拍摄大平光的问题也不再出现,我们可以自由布置灯位进行创意摄影。F1模式主要用于人像拍摄,由于拍摄人像的环境与照明方式多种多样,有些画面并不出现高亮区,如果相机仍然自动采用大动态范围设置,整体画质就可能因反差较小、灰度较大而显得较为模糊平淡,为此富士又给出了三个细调的个性化设置作为解决方案:F1a,这个模式相当于在F1的基础上,略微增加了画面的色饱和度,以满足对鲜艳浓烈色彩的需求,因此也有人感觉F1a模式下,人的肤色会偏暖,认为更适合儿童摄影用;F1c这个模式相当于在F1的基础上,提升了画面的锐度,以满足对锐利画面

10、的需求,比较适合较远距离的拍摄时装以及制作印刷品样张;F1b在确保肤色润白的同时,还能再现蓝天绿叶自然景色,适合于白天外拍的风光人像摄影,或者是纪念照,相当于略微收缩了动态范围,在兼顾了高光部分的表现时,还考虑到户外的色彩表现。尽量不要将动态范围设置为,否则拍摄的画面会傻艳呆板没有层次,除非是在光线反差极小的情况下,而你又想拍摄出鲜艳的高反差的影像。有关万用设置在前面已经说了,请查看一下。大的动态范围用于大光比的情况下,会得到高光部分具有层次,而且整体画质仍然有一定反差的影像,因此不是不可以使用大动态范围,而是要与光比匹配适应,这是使用的关键。原文由 银杏树 发表通过,近来的试用,建议在F2模

11、式,色调不要在,使用0或-1,会更加自然。F2模式,色调,看起来有些过,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严重同意!如果选择了厂家提供的胶片模拟模式,其内置设置选项我个人认为已经基本上达到了最佳状态,动态范围的改变实际上已经将色调做了改变,相当于大反差、高色饱和度、小动态范围、高锐度,此时人为的向右的调整有时可能会画蛇添足!特别是F2模式,微调时,向左调整要比向右调整为好!这是我专门从“TNT”资深那里讨教来的经验,放在这里供大家参考(尤其是像我这种刚购机的“入门汉”):其实在用S5时,机内的设置严格按照场景来设置,我很少使用“标准”几乎不用“F2”,因为这两种模式是为风光设置的,不适合人像除非在拍风光时

12、。S5新上手的朋友急于使用这两种模式拍摄,其结果-色彩极度夸张,锐度下降,自己看来不满意,别人看来产生误会,我最常用的是F1F1BF1C拍人像,拍风光也很雅致,机内的色彩不作调整,锐度-1,尽量使用尼康镜头,副厂镜头偏色,另外每只镜头都有其最佳拍摄距离,可能是2米也可能是5米,也可能是在无限远的位置,S5的动态范围、色彩后期可调节的范围比尼康佳能都大,当然我在用S5除非画面需要几乎很少在做后期的色彩调整,最多拉一下“色阶”,S5新买回来最好先上三脚架对着取风光做背景的人物做各种模式的测试,做到心中有数,平时拍摄一定要端稳相机不能拍虚了.,。我个人认为富士数码相机的主要特点是:1/色彩更符合人的

13、视觉习惯.如何比较数码相机的色彩还原水平,不是拍摄色卡所能决定的,而目前的测试都是拍摄色卡,因此富士的单反相机在测试中都会吃亏,在实拍过程中,我们通过设置典型的拍摄场景,可以明显的表现出富士画质与众不同,更符合人的视觉习惯。2/富士的单反相机包括S5在内,在与闪光灯配合时,可以表现出良好的肤色,这一方面的动态范围的功劳,另外一方面也是色彩还原水平高。3/在画质方面拍旧如旧是其最典型的特点,一般数码相机都是拍摄旧如新,真实感不足.。4/S5的画质比较细致,不单纯地强调降噪,另外一点就是自动白平衡能力强,类似于胶片。不足:S5的画质很特殊,没有写明白具体的拍摄用途,就会造成使用者认为相机画质不佳

14、S5吃亏在这里了.说明书不能只是相机单纯的操作按键的说明,一些功能应该结合自己相机拍摄画质的长处进行说明,这样通过具体拍摄来指导使用者如何使用好相机,是最直接方便的,S5的中文说明书基本上是失败的,没有更多的画质说明,因此绝大多数使用者无法掌握最终的成像画质,这也是许多使用者认为S5相机画质不佳的原因,这一点其它相机的说明书也存在同样有问题,相比之下由于S5的画质多变因此显得更突出。按照一般理解,S5是双控的,这一点与S3的单控相比是进步.如果想采用胶片模式,就尽量使用原厂默认选项,最多就是调整一下锐度值.我们使用S5讲究的就是直接在相机上调整选项,直接拍摄,基本上不使用PS处理,也不选择RA

15、W拍摄至于所提的色彩问题,还需要考虑一下,因为调整了动态范围就相当于已经调整了色彩设置了,对于这部相机还需要好好琢磨琢磨,在画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原文由 阿西 发表同意LCD亮度降4级的体会,如果降到低也是正常,不过考虑到在室外这样的亮度有可能会影响观看,所以一般降低3级.如果降低了动态范围,最好不要锐化太多,这样的画质胶片味道才会比较足,如果使用了较大的动态范围,那么可以考虑锐狠点.S5的各个选项设置中最关键的就是那个动态范围。 -关于LCD亮度.我会把机器拿到明亮的地方,观察一下,看看是否影响浏览。另外,LCD画面的饱和度高于显示器,可惜机器没有调整LCD饱和度这一项。(我是不是有点贪

16、?)“S5的各个选项设置中最关键的就是那个动态范围”,这是本帖的核心观点,楼主的研究成果,十分感谢!如果光比不大的场景,即使降了动态范围,我也想锐狠点,当然我会用“包围锐度”的方法进行尝试比较,并做笔记。玩s5和玩胶片差不多,需要有一段时间摸索,感受积累。玩s5,是玩直接出片;玩d70,是玩后期。还有,我发现在ps里,富士s5的画面经得起锐,不知为何?请问LZ:在F2模式下,更改动态范围还有用吗? -在胶片模拟模式中,应该是没有办法调整动态范围的,只是可以微调其它选项,F2模式就是小动态范围/高反差/高色饱和度的模式LCD亮度在播放模式时可以通过菜单调整。F2模式,忘记修改了。估计很多人容易范

17、这错误。S5的LCD显示默认确实太亮了。拍摄的时候看很准的曝光导到电脑里后全部曝光不足。下次要注意了,呵呵。 -较暗光照下典型的富士人像画质,人物的皮肤有些深红解决办法有两种:一是加闪光灯补光,二是在里面用曲线把中间亮度提升一下,就会非常漂亮了。原文由 阿西 发表是在HS_V3中调节吗?还是在随机配送的那个富士浏览软件中调整?我一般只有HS_V3做一个亮度分析,其它还没怎么用,呵呵 也是菜鸟一个。今天中午进行外拍,感觉S5也不是万能的,在强烈的顶光下,如果不使用闪光灯配合,直接拍摄的效果也是一般般,其实胶片相机也不是万能的,也不能把S5给神话了,不过在强烈的光照条件下,通过对S5进行 . -就

18、是附送的那个软件,V3只是多了在RAF下,如果用错了F1 F1A . F2,可以变换到你想要的模式。S5 和SB灯是绝配。在中午拍摄时用中央重点测光(把测光范围调到最大),效果会好点。各位用家,后面那个AF-ON的作用是什么?具体怎么应用?知道的大家说说吧 -AF-ON最简单的是AF-C时锁定对焦,其它的和AEL/AFL,快门的设定有关。原文由 京汉 发表“色彩”应该是“饱和度”,“色调”应该是“对比度”我将LCD亮度减3,但LCD的饱和度稍仍高于电脑。浏览LCD时,只有自己预想最后的效果了。 -大图缩小在小屏上观看,当然显得饱和度高了,呵呵.忘记了这一条了吧?其实所有的数码单反都有这个现象,

19、只是不同品牌的小屏的亮度不同,富士这个系统全都要减少亮度。这个光比是很大的。首先画面里面有白色的床单,白色的瓷盆,黑色的大理石,深栗色的柜子,而且还有聚光灯的照射点,高光反射点,总体画面的反差超过9档以上。看看白色床单的白平衡,高光照射的枕头和瓷盆,以及金属门框上的反光,一般来说,这样的场景只能HDR来处理。但是,s5一张就拍下来了。我用f1C,比较接近fuji的负片reala的效果,很不错。锐度加2,色彩加1,色调加1,这样调下,感觉很有RDPIII的感觉,而且比RDPIII的宽容度大。所以,这个机器就得有点胶片的基础才能玩得好。要不,对应那些不同的成像风格就会弄得晕头晕脑的。我刚拿到的时候

20、就是这样,如此多的配置,一下子就晕了。后来用起来,越来越觉得像fuji那几款胶片的感觉。f2很像rvp,f1c很像RDP,f1b像reala,f1a就像pro-好多年不用,可能也有些模糊了,但是s5越用越有感觉啊。原文由 雨中赏花 发表有高光而且需要高光细节的片子,用F2 不太适合,而且F2 下,再增加对比度,也值得商榷。 -在试用阶段,什么都要试下才行,最起码我可以发现这种光照条件在模式下,拍出的片子不如常规模式,但此时的模式同真正的的表现是差不多的。下次应用的时候,在如此光比下可以试用joeboor兄的模式,或者类似于的模式,等等。既然是胶片模式,我们在玩胶片时也是要根据不同的光线情况,选

21、用合适的胶卷,玩熟了,回头再琢磨使用胶片可能更进一步,毕竟胶片的感觉还是最棒的。原文由 joeboor 发表这个光比是很大的。首先画面里面有白色的床单,白色的瓷盆,黑色的大理石,深栗色的柜子,而且还有聚光灯的照射点,高光反射点,总体画面的反差超过9档以上。看看白色床单的白平衡,高光照射的枕头和瓷盆,以及金属门框上的反光,一般来说,这样的场景只能HDR来处理。但是,s5一张就拍下来了。我用f1C,比较接近f . -又学习了一招,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会这样判断:由于画面里面没有太强烈的高光照明,为了画面鲜亮,我会采用动态范围较小的正片模式F2直拍。而joeboor兄与我的画质表现想法一样,但他认为

22、画面属于大光比,因此要使用大的动态范围,因此决定使用负片模式想用大的动态范围来表现,不过如果直接采用F1c的默认设置,肯定画面灰度增加无法达到表现目的,因此joeboor兄做了锐度加2,色彩加1,色调加1的操作,实际上其所做的调整基本上就是100F正片的画质倾向设置,这样joeboor兄实现了RDPIII的感觉,又达到了RDPIII所不及的宽容度。不知道是不是这样我倒是没有想很多。fuji的说明书中说,f1c表现更加的锐利一些,适合时装的拍摄。因此,我大部分选择f1c来拍摄。而在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我大概分析了一下室内的灯光和色调,决定将色调加一,这样会很好的拉起反差。而我不希望把红色和黄色过

23、多的压抑,因为提高色彩饱和度。而锐度加二,是想表现一下细节。这样最后得出的结果,特别想RDPIII的表现,而宽容度又大很多。原文由 gtcfxecon 发表这里说的F1是指F1模式还是包含了a、b、c?按之前大侠介绍,F1b似乎是小光比用的 。-F1实际上相当于较大的动态范围设置,比较适用于肖像拍摄,这里面的a、b、c我个人理解其倾向分别是:室内色彩表现/户外色彩表现/靓丽模式(大反差高锐度高色饱和度)。原文由 qianying2008 发表其实拍人像尽量不要使用F2,应该使用F1B或STD,选用动态范围更好些;F1或STD(动态范围100%除外)模式如果使用RAW,同时保证曝光基本正确,后期

24、调整非常随便,什么F1A、F1B、F1C,f2都可选,保证让你能够得到一个理想的效果,后期调整工作不是很大,相机给了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 -同意.拍人像尽量不要使用F2。在闪光灯下拍摄人像,想省事应该使用F1里面的F1a和F1B,也可以STD,适当收缩动态范围更有助于我们掌控画质。我个人更倾向于通过调整动态范围来控制画质,当然了使用模拟胶片模式,再微调里面的选项也是可以的,但使用胶片模式时,应该尽量少增加锐度为好。原文由 阿西 发表这个情况下F1c不适合拍人,使用F1的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大光比的情况,其实很多人认为有较大的明暗差异,就是大光比,这是错误的,首先是要有强光,这样才会对高光部分有

25、层次表现要求,至于有没有低光这并不重要;同理小光比也是如此,只要画面的光线不强烈,就算是明暗对比强烈也不能算大光比,都只能算是小光比,此时采用F2会才会有理 . -其实拍人像尽量不要使用F2,应该使用F1B或STD,选用动态范围更好些;F1或STD(动态范围100%除外)模式如果使用RAW,同时保证曝光基本正确,后期调整非常随便,什么F1A、F1B、F1C,f2都可选,保证让你能够得到一个理想的效果,后期调整工作不是很大,相机给了你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原文由 南桔北枳 发表在试用阶段,什么都要试下才行,最起码我可以发现这种光照条件在模式下,拍出的片子不如常规模式,但此时的模式同真正的的表现是差

26、不多的。下次应用的时候,在如此光比下可以试用joeboor兄的模式,或者类似于的模式,等等。既然是胶片模式,我们在玩胶片时也是要根据不同的光线 . -呵呵 joeboor兄在那样照度不强烈的情况下,使用模式使用实际上是误加误撞,你没看他在色彩色调和锐度上都作了增加?在大白天中午使用的话,最好不要再加锐了,色彩可以加一些.原文由 gtcfxecon 发表不知道这时候的F1c还适合拍人吗? -这个情况下F1c不适合拍人,使用F1的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大光比的情况,其实很多人认为有较大的明暗差异,就是大光比,这是错误的,首先是要有强光,这样才会对高光部分有层次表现要求,至于有没有低光这并不重要;同理小

27、光比也是如此,只要画面的光线不强烈,就算是明暗对比强烈也不能算大光比,都只能算是小光比,此时采用F2会才会有理想不到的效果.这一点与许多朋友的理解不同,因此我在无忌的另外一贴已经已经被人砸砖,认为我本人不懂光影,我个人自己的体会是:画面明暗对比强烈,不一定都是大光比,画面明暗对比显得不强烈,也不见得是小光比.具体事例。前者如夕阳落入地平线之后的天空与山影对比强烈,但不是大光比,下面这张图画面明暗对比显得不强烈,但是大光比因为这是秋天十点半左右的光线。以上这种判断对于我掌握数码相机的画质帮助不小,我感觉胶片时代的一些说法与曝光控制已经与数码相机有些不同了,但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不一定对。以上这点

28、观点只敢曝露在自家兄弟之前,大家只当我在说胡话,别传出去,不然估计我又会受到一些数码铁杆的追杀了 呵呵 无忌里面高人多,说话还是小心些为好。S5 拍运动题材的片子,AF-C 尽量不用区域自动对焦(效果很差),多用组动态对焦,提高ISO以增加快门速度。最近对焦优先是你要拍的物体离你最近,这时的效果也很好。调整设置,把AF锁定关闭,AF-C时对焦优先,SH。发现S5定义用镜头光圈环调节光圈时,夜晚辅助对焦打开不能工作,这个应该是个BUG。尽量不要使用F2模式,出的片子傻艳。如果天气浑浊,景物反差小,不妨选用。发现一个超级郁闷的问题如果拍人用了F2模式,想把它改成F1B,理论上不就是用HS-V3转换

29、嘛,打开HS-V3选raw,登录到raw file转换界面,转换条件选自定义转换,色彩空间/胶片模式选sRGB/Film Simulation F3b,按转换,OK成功了。可是不要高兴的太早,再试着转换成Film Simulation F3a、Film Simulation F3c、PRO Negative、Standard以及Fujichrome 等等,比较一下这些图像色彩有啥变化,我觉得转出来的图基本上是一样的,和原始图像(raw+Fine)不一样。只有转换条件用按拍摄时设定 转出的和相机是一样的。难道是HS-V3的模式和相机里的不一样还是本人的HS-V3的版本属于Web shit? (已

30、经在Fujifilm下载升级到1.1b)。f2好像不能转换为别的模式,别的模式可以转换为f2模式、先把白平衡调低,我的经验值拍夜空是2850K,所以天空会有蓝色调出现若以太阳白平衡,则出现黄色调,后制上不方便但是拍日落后不久的色温,不要调太低,不然红色也会不见,如下图。S5Pro机身设定小技巧RVP调的优化Mode:F2ISO:100COLOR:-1TONE:+1SHARP:+1WB:AUTOWB微调:R-Cy,B-Ye各+1大家参考看看。STD比较强。颜色是一样的。建议是开STD。GSMBOY wrote:WB的微调里就能调整.(恕删)这边我倒是没发现,也许有用喔。比较麻烦的是我觉得色偏不是

31、定值,每张图调整的数值都不太一样,换镜头之后也许又会变,目前我拍的比较多的是用 28-70,不知道换上其它镜头之后又是怎样的状况 (也有很大的机会是我眼睛的误差啦,毕竟近视超过 900 度.)顺边提一下 D-Range 的影响好了,D-Range 算是 Fuji 的神兵利器,可以大幅增加动态宽容度,但是也有其后遗症,以 8bit 的影像来说明的话,R G B 各有 256 阶,本来 CCD 的宽容度是 7 EV 的话,最亮跟最暗就是差七格,在数字档案里面一格就会有 36 阶的变化,假设开启了 D-Range 400% 之后可以把宽容度拉到 11 EV,那一格就只剩下 23 阶,比较不会过曝是没

32、错啦,但代价就是反差会变的很小,整个画面看起来很没立体感。若是转成 16bit 呢?很抱歉,虽然每一格的阶段变多了,但从屏幕上来看,最亮部跟最暗部的差距还是那样而已,所以一样会变的很平,风景的话还好,因为大家都比较喜欢颜色很浓,甚至逆光变蓝天都没有关系,但用在人像上就会把皮肤弄得没有光泽,立体感也会消失,有兴趣的人不妨把 D-Range 关掉拍人像试试看,也许会喜欢上这样的效果也不一定,关掉 D-Range 的话 RAW 会缩小到 12MB 左右,连拍张数也可以多一倍。啊.如果有 HS-V2 的人可以拿来压缩 S5 的 RAW 档,本来 24MB 左右的档案经过压缩会变成 14MB 上下,压缩

33、过之后一样可以用软件打开,不过 HS-V2 本身无法转档就是了。S5 我觉得还有一个缺点就是 LCD 的颜色不好看,大概是完全承袭 D200 机身,那个 LCD 显示出来的感觉跟 Nikon 相机很像,有点偏黄,没有 Fuji 一贯的鲜艳.哈好像就只有我在挑这台的毛病,其实我对于机身性能的提升还有连拍存盘的顺畅性还是很满意的我的调整方式大概没啥参考价值,因为不是直接用 S5 出 JPG,基本上是用 F1b 或 F1c 拍 RAW,转档时。Tone STD or MEDIUM HARD。White balance Camera setting (Auto or 自订,不在这边调整是因为这功能太难

34、用.而且预览很慢)。Sensitization 视状况增减。Color High。Sharpness HARD。Dynamic range 100% (爆的太夸张时还是会开 )。NOIES REDUCTION STD。就这样,其实也没啥选项可以调整,输出 4256x2848 16bit Tiff adobe RGB,进 photoshop 时转换成 sRGB。之后就是用 Photoshop 凭感觉调整,每张调整的方式都不太一样,就算同一张修两次,也不会完全相同.S5 直出 JPG 我是已经放弃了啦,会使用 RAW + JPG 是因为偶尔需要输出PIVI.这张是用 F2 拍之后再转的,一开始不会

35、看 S5 的色阶图所以测光搞的有点惨,D-range 非开不可.jakyou wrote:我的调整方式大概没啥.(恕删)真是受益良多呢。这个美眉真的很性感阿。我大致上的设定是:sharp + 2, tone + 1, color + 2, 感谢杰克油大大的分享喔第一次带af-s 24-120外出,S5PRO的色彩.真的太爽了,以下照片 JPEG直出,原图未修,ISO 800 F1 锐利+2,ISO 800 F2 锐利+2,按这里检视图片,F1 拍摄的确比 F2 粉嫩,F2 强烈的色彩,真的有正片的感觉,。请问各位用S5在正常矩阵下有没有微调测光呢?总觉得好暗,目前我是微调曝光2/3,拍人我会再

36、加1/3吧,拍景则是把2/3给减回去.小弟目前是矩阵 中央重点都加2/3,拍东西都还只有加没减回来过 ,点测没动.因为拍人我都点测0.7-1.3之间在加的 ,知道各位前辈大大们的各个模式都是怎么设定的,爬文爬了很久还是只有找到 GSMBOY 大大有关 F2 的设定.S5Pro机身设定小技巧RVP调的优化Mode:F2ISO:100COLOR:-1TONE:+1SHARP:+1WB:AUTOWB微调:R-Cy,B-Ye各+1q1.有无办法 使半压快门键时 就能够AE&AF LOCK 功能启用?而不用压(AE-L&AF-L)的按钮 每次压(AE-L&AF-L)都不小心按下快门了!因为已习惯中心点对

37、焦+测光 然后再构图方式抢拍!被01劝败.(恕删):押SETUP,选1 +/- 曝光 自动曝光锁定 释放钮,位伟大的大大们 小弟有个疑问 S5 PRO 拍起来会比较暗 我通常会手动+0.3+0.7EV 就 OK,但我在选单设定里面 有看到一个选项 就做 曝光微调,账面上的意思 好像是说 如果曝光微调设定EV+0.5 当机身设定在 EV+0 会自动启动EV+0.5,可是呀 已上面那中图来说 我已经作了这样的设定,(F1B 曝光微调+3/6 机身上EV+0) 但没有感受到加+3/6EV 的感觉,去光影魔术手看 设定也是+0EV 是不是这个曝光微调 没用 还是小弟设定错误了,正确调整的地方在微调最佳

38、曝光,调整之后 的确在光影里面是看不到的,如果您EV要都加0.5 请选3/6那个选项即可、。感谢mandy063的指导 ,原来曝光为调会累加 ,但我发现 累加的感觉 满小的 ,EV+0.3 加 曝光微调累加 +2/6 小于 机身的EV +0.7,还真的是给他微调 这样也不错啦 更细微的调教 能更调出自己想要的亮度,oliver wrote:请问大大: 你有动用.(恕删)没有,直接拍,因为S5 PRO的动态范围大(STD,400%),所以我可以很放心的拍反差较大的场景。对夕阳旁边的云层测光,白平衡调自动或日光,可利用包围曝光多拍摄几张试试。入手s5pro已经两个月了,以下是小弟的小小心得成果相机

39、设定:jpeg(fine)直出f1b模式锐利+2iso.200400之间a模式+m模式awb:auto+日光ev+0.3反光板补光。后制:拉曲线锐化一点点柔焦 缩图水印加框。拍人用中央重点测光比较好,s5的测光和nikon好像有点不同,大部分拍都加0.30.6ev拍出来明亮点,一开始你可以使用人像f1b,f1c和风景f2对比加12拍出来的效果很不错等用久了之后再来用标准模式可以创作很多不同的东西喔,qoogogogo wrote:中央重点测光在+EV吗.是矩阵测光和中央,点测就不一定了小弟比较重口味,色调都加2,颜色的话,数位镜就不用加了,太艳,f2风景我都用16-85,色调+1,颜色-1,锐

40、利+2曝光都0+0.3ev,阳光充足拍起来才好看,阴天用标准动态130%,色调+1,颜色+1,锐利+2,或f1c对比+2,给你参考参考,CF卡当然是首推SANDISK EXTREME III,稳定又快,当然S5的速度买2代应该就够了,SANDISK比较贵但质量真的没话说,S5认的到16G,如果有需求也可以直接上16G。24-70+S5-PRO,期待很久的组合,自己总是没冲劲败这颗,记得日后多多分享。底片模式风景用F2,人像F1B,植物蔬菜F1C(有时F2颜色太浓了),锐利度+2,其余都预设0,多拍多试就可以找到自己的设定了。-附:玩D80也有一段时间了,觉得有几个东西需要整理记录一下,写出来与

41、玩这个机器的人分享,欢迎多交流。1、对焦D80尽管有11个对焦点,但是只有中心的是十字对焦,换句话说,这个点对焦对的最准,所以我长期锁定了中心的对焦点在用。习惯之后,构图也很方便,先对准主体,半按快门,然后平行移动一下相机,焦点基本上就OK了。2、测光D80有点测,很好用,不过用的最多的还是3D矩阵测光。点测光有一个问题就是在明暗对比比较多,光线比较复杂的时候,人物的脸部OK了,其它地方往往不准。3D矩阵测光唯一的麻烦就是要离主体近一些测光,然后按AE-L键锁定,再去对焦构图,这样的测光才是比较准确的。那种在户外、或者光线复杂的时候,离MT5、6米的测光往往是不准的,因为现场环境对光线的干扰太

42、多,D80这样的机器是无法很准确的测光的。以上两点,经过我实际的使用,D200也有同样的问题,D2XS这样的机器要好的多,用过几次,难怪D2XS要卖那么贵。基本上11个点都可以对的很准,加上那明亮的圆形取景器,构图实在是太方便了。参见了一次尼康的新产品使用活动,暗光的情况下,我觉得目前D300和D3的合焦和测光很准。3、逆光下如何拍清楚人物和背景基本上是这样的一个流程:A档光圈优先模式、靠近人物面部测光得到一个数据,比如F2 1/125秒。然后换成M档手动档,光圈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快门到1/125以上,比如1/250秒,这样就可以主体背景都清楚了。同理也可以快门不变,缩小光圈,也有一样的效果。

43、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逆光太强,光比太大的时候,就要用反光板或者闪光灯来补光了,否则主体曝光会严重不足,会太暗,当然这样也可以拍出来剪影效果。4、如何拍的更清楚这个问题肯定是长期存在的,跟很多因素有关。确实好的镜头、牛头在成像和分辨率上更好一些,每次用85MM F1.4D的时候都是一边骂这个头贵,一边觉得这个头值。需要注意的问题是:A、安全快门。这个可能是拍不清楚的最主要原因了,尤其是光线不理想的时候。用镜头的焦距的倒数就是安全快门,比如使用85MM的镜头,理论上快门速度要高于1/85才不容易虚。但是D80这样的数码单反有一个系数1.5,所有的镜头在尼康的数码单反上面实际的焦距都要乘以这个系数,所有

44、85MM的镜头在D80上面实际上是85X1.5=127.5MM了。所以实际拍摄的时候安全快门要在1/127.5以上,例如1/160这样的快门才是安全的。为了达到安全快门,有很多方法,常见的就是开大光圈,但是也有需要小光圈的时候,比如拍风景,很少用F2.8这样大的光圈来拍的。还有就是受镜头限制光圈不能加大。比如银广角的光圈最大也就F3.5,那么可以通过提高ISO的办法来提高快门。D80的ISO值建议最大提高到ISO400,再大,噪点就比较高了,这一点儿后出的D40X比D80都要做的好,当然更不要说D3了。如果既不能加大光圈,也不能提高ISO,那么就只有上脚架了。拍风景,尤其是夜景需要一个三脚架,

45、这点儿真的没错。有条件还可以上一个快门线可以减少对机身的震动。事实上,一个三脚架可以很好的解决安全快门的问题,国产的百诺就足够一般使用了。经常出去外拍建议还是买一个碳素的,轻便。拍风景再来一个快门线可以减小更多的机震。B、对焦的问题。对焦的模式个人觉得还是中心十字对焦最好用。光线不好的时候,D80往往对不好焦,建议用手动模式对焦。(新出的D300和D3尤其是D3的对焦系统提升很大,在暗光的时候也能对的很快很准,个人感觉AF85这样不带超声波马达的镜头在D3上面合焦更快更准。据说是因为新的单反机身的驱动能力提高了的原因)C、镜头的问题。尽量用镜头的黄金成像光圈来拍摄,每个镜头都有自己成像最好的光

46、圈。常用的有F2.8/F5.6/F8/F11等,50MM F1.8D在F2.8的时候就很不错,收缩到F5.6来拍可以很锐。但是一些牛头可以打破这个常规,比如85MM F1.4在F2的时候,135MM F2 DC和1735MM F2.8D在它们最大光圈的时候成像就很不错了,更不要说小竹炮这样的变焦镜头中的变态镜头了,这样大的恒定光圈成像又还不错,难怪要卖那么贵了。D、景深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经常需要注意的问题。举一个例子:D80用AF85拍模特当光圈F2.8的时候,如果距离模特2米,这个时候的景深只有6CM也就是说在焦点前后只有6CM的范围是清晰的!这个距离差不多就是我们平时拍一个

47、人半身的距离,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景深是很浅的,很容易让你不希望虚化的部分虚化掉。关于景深这里有一个很好的景深计算器,有兴趣的可以计算一下,看看自己爱用的镜头和机身在怎样的距离,多大的光圈下有怎样的景深。切记!景深过浅也会导致“不清楚”。个人觉得不要一味的使用大光圈去背景虚化,适当的缩小光圈既可以保证成像质量,减少紫边,而且还可以保证有效的景深,避免那种MT的一只眼清楚,另外一只眼模糊的情况。况且拍人有适当的环境效果,反而能更好的烘托主体。5、多用RAW格式。尽管RAW格式又大后续的处理也比较费时间,但是建议拍一些自己觉得重要的照片的时候还是RAW更可靠。曝光欠曝一些,过曝一些正负2档之内,基本上

48、能找回来。并且RAW文件可以转化成TIFF文件,更利于后期的处理。尼康的NX软件很好用很强大,推荐。6、手柄和电池。有了手柄最大的好处就是竖拍方便。一块电池拍400张左右是没问题的,但是经常会有忘记充电的事情发生,有了手柄可以多一个电池,还是很实用的,并且这2个东西都属于很耐用的消费品,以后不玩了二手也好出手,亏不了多少钱。如何出一张品质较好的图片?个人觉得首先一定要坚持使用RAW格式,这点很重要。RAW不仅可以保证后期处理有很大的空间,而且可以调整很多参数,诸如曝光、白平衡等。我一般是采用RAW+BASIC JPG的方式,BASIC JPG主要是用来快速浏览,挑选图片。一些朋友觉得后期麻烦喜

49、欢用JPG,但是JPG的问题是调整较多的话就会显得“很脏”反而影响了心情,不如这样挑一些确实满意的处理一下,保证出片的品质,还可以提高成功率。RAW使用尼康的NX处理,或者LIGHTROOM,最近对LIGHTROOM比较着迷,呵呵。两个都是很好的软件,处理后,如果是需要PS成分较多的图片,我一般是采取TIFF文件,再用PS进行精修,这样可以减少图片损失。当然,通常就是JPG就可以了。处理完成之后,再缩小做一张小图,以便在网上交流,这样出来的图片在细节层次方面会保留的比较好。如果只是网上这样的尺寸,大多数时候高品质的JPG图片已经足够了。P.S.试用了D3之后,发现这个机器除开高ISO以外,在宽

50、容度和细节层次方便提高也很大,给后期处理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我的D80确实已经老了。有钱就准备换D3了,一步到位,哈哈。-自动感光度的新用途 “光圈快门速度优先” 自动感光度的新用途 “光圈快门速度优先”大部分尼康的数码单反相机都有一个自动感光度功能(Auto ISO),然而这个功能往往被忽略,包括笔者在内。自动感光度功能通常在数码傻瓜相机上都有,就是相机根据环境光线自动选取适合的感光度,比如ISO 100或者ISO 400。因此这个功能往往被认为是傻瓜功能。尼康从D100开始以后在数码单反相机上也提供这个功能,在次之前的D1、D1X和D1H没有这个功能,而随后其它所有尼康单反相机都有这个功能,

51、如D70、D70s、 D50、D2H、D2Hs、D2X、D200、D80、D40、D40X。而且从当初D100上面的简单“启动、关闭”功能选择发展到D200上面的可以由用户决定在快门速度低于多少才启动以及设定最高感光度的功能。在P(程序)、A(光圈优先)、S(快门速度优先)的情形下,这个功能确实与傻瓜相机上的相似。然而,配合M(手动曝光)档这个功能可以实现在“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以外的一个新测光模式:光圈快门速度优先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在M档选择适合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然后相机根据不同光线条件自动调节感光度以保持光圈和快门速度组合不变。比如我选取F/4的光圈来保证所需要的景深,同时还选择了1/

52、125的快门速度来保证清晰拍摄,我让相机自己选择在这个组合(F/41/125)所需要的感光度。看官也许会问,什么场合才需要这个光圈快门速度优先模式呢?如果你平时在阳光艳丽的公园给家人拍照,或者喜欢在日出日落前支起三脚架拍风光的,或者在影棚里面拍模特,你可以不用看下去了。根据我个人经验,这个“光圈快门优先”模式在光线快速变化的情形下最有用。比如拍摄舞台表演或者时装,被拍摄主体快速从不同照明环境下变动。如果我们使用传统的光圈优先或者快门速度优先测光模式,我们必须选取最坏情形下的感光度,比如ISO 1600以保证足够的快门速度和光圈组合。虽然最近几年数码相机在高感光度噪音表现有飞快的改进,但电子物理

53、基本原则告诉我们ISO 1600的噪音还是不如ISO 200,因此如何在可能的条件下使用最适合的感光度对摄影师来说还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尼康数码单反的这个“光圈快门速度优先”模式正好可以满足这个要求。以下面这个对比图片就是这个应用的一个例子。这是我在2006/2007秋冬国际时装节拍摄的一个场面,T台的光线照明在不同位置都不同,因此我使用了自动感光度功能,把光圈保持在F4,快门速度固定在1/160,然后让相机自己选择感光度。我们看到在模特刚走进T台是光线比较弱,因此被增加到ISO 1600,而当模特走到T台末端光线照明比较充足,感光度降到ISO 640。有趣的是,在这个模式下曝光补偿也可以使用(

54、在D200上面),因此摄影师可以根据现场随时调整曝光。遗憾的是,自动感光度配合闪光灯时的行为不同,它是以保持闪光灯输出为重点,因此也没有“慢速同步”的功能。至于不同型号的尼康数码单反如何实现这个功能需要用户研究不同的机器,比如D50上面就只有选择最低快门速度而没有最高感光度限制的选择。此外即使在 D200上面,最高感光度的选择级别是1 EV等级,也就是说只有ISO 200、400、800、1600而没有之间的选择。当然在机器自动选择感光度时倒是会选取合适的数值,因此我们会看见ISO 280这样的奇怪数字。我们来看另外一个例子,这是一组接近黄昏在北京798工厂(废弃厂房)拍摄照片。当时接近黄昏,

55、光线开始减弱,而且我们在一些窄小的空间之间游荡,光线变化也比较大。我把机器设定在自动感光度,然后选择1/60F4,其它就是相机的选择,而我集中精力在构图。据我所知,这个光圈快门速度优先功能目前只有尼康数码单反相机才有。 -现代Nikon单反相机AF系统 【未完成草稿】 :)仔细研究过这两款机器后我发现其中差别比较大的一个部分是AF系统。看官也许会问:不都是MultiCAM 1000吗?不错,都是CAM 1000,都有11个对焦区域,但这仅仅是两者的唯一共同点。AF模块只是整个AF系统的一部分,如何实现AF在D80和D200上面有相当大的区别,而且他们之间的差别远远大于D2和D200 AF系统之

56、间的差别。尽管D2和D200使用不同的AF模块(CAM 2000和CAM 1000),在功能实现中和用户使用时D2(D2H、D2Hs、D2X、D2Xs)和D200之间的差别基本可以忽略不计,除了对焦准确度以外。我们先来看CAM 1000在D200上面的实现方式。首先CAM 1000在D200上有两个对焦区域选择:11区和7宽区。根据内部消息,CAM 1000其实有7个对焦区域,其中中央区域为十字。Nikon进一步把其中左右两边竖立的区域再拆开为三个,这样可以有11个对焦区域。有了这么多对焦区域可以选择,Nikon还提供多项对焦区域选择方式,而且方式之多要通过一个对焦区域选择开关和菜单来实现。取决于对焦跟踪模式的设定还可以延伸出更多的排列组合,这里就不详细解释了。首先我们来看对焦区域开关,总共有四个位置:单区域:用户从11/7对焦区域里面自由选择一个对焦区域。这是最古老的对焦方式,从有AF相机开始就是这样,现在不过让用户可以根据拍摄主体位置从画面里面选择合适的对焦区域而已。动态区域:和单区域相似,也是只有一个对焦区域。但结合连续对焦跟踪模式时如果主体离开原对焦区域AF系统会用其它11/7对焦区域跟踪主体,不过最后使用了哪个对焦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