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219787796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9.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雾霾天气雾霾天气,造成城市里大面积低能见度的情况。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的 是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这种现象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 染排放原因。2013年1月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中央气象 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13日10时北京甚至发布了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 警。从东北到西北,从华北到中部导致黄淮、江南地区,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雾霾天气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大气空气气压低 集,漂浮在空气中。2. 地面灰尘大一3. 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 一个因素。4. 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5. 冬季取

2、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空气不流动时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雾霾天气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时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 集,漂浮在空气中。2. 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3. 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 一个因素。4. 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5. 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雾霾天频频重返?要如何防治PM2.5才最科学?为此,记

3、者采访了浙江大学国家环境保护燃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高翔。“我们是生产制造大国,汽车保有量大国。”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能源结构以煤为 主,仅仅去年我国就燃烧了世界上近一半的煤炭。而且,火电厂、工业锅炉、炼钢厂等耗煤 行业布局往往较为分散,总体治理的力度还不够。”高翔说,久而久之导致了大气污染物的 大量排放。“汽车尾气排放是城市污染的重要来源。”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我国 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亿辆,“汽车增长所带来的污染物排放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我们城市应 对大气污染所付出的努力。”“必须要有所作为,如果不加治理,烟雾事件在我国爆发完全有可能。高翔说。在我 国,对二氧化硫

4、的排放限值标准比最严格的美国、德国还要严,对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标准 也比德国要严;而且,重金属汞首次列入环保标准。不仅如此,去年2月29日,新的环境 空气质量标准发布,“其中还首次增设了环境空气中PM2.5的平均浓度限值”。“科学测量和环保意识的培养也非常重要。”高翔分析道,目前各国都在加紧开发新的 测量仪器和仪表,只为争取最科学的测量方式。PM2.5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值,“要经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再来制定防治措施。”在高 翔看来,目前的一些防治措施依然有失考量。“大气污染的治理需要整个区域联动,否则相 邻城市的污染物也会飘过来。”高翔建议,比如江浙沪地区应该一起控制雾霾,实现数据共 享和政策

5、协调。28日,我国中东部地区继续被大范围雾霾笼罩。28日上午10时,中央气象台历史上第一 次专门针对霾发布了预警。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异常大气环流形势,是1月中旬以 来频繁出现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此前只有雾霾预警和大雾预警,28日专门针对霾首发预警继28 日上午10时首次专门针对霾发布蓝色预警后,中央气象台28日18时继续发布霾蓝色 预警:预计今天20时至明天20时,华北大部、黄淮大部、江淮西部、江汉、江南北部以及广 东南部等地有霾,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3公里。气象专家介绍,此前,中央气象台经常发布雾霾预警。但实际上,“雾”与“霾”有严 格区分。雾由水汽组成,是近地面层

6、空气中悬浮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使水平能见度降至1 公里以下的天气现象。大量PM2.5等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使水平能见度大于1公里但小于 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则称为霾,霾一般呈灰色或黄色,是污染源排放和气象条件共 同作用的结果。相对于“雾”,“霾”影响更大。中央气象台第一次单独发布霾的预警,是为了使气象服 务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条件是霾天出 现的关键因子,霾的发展、加强、消失,天气起决定性作用。在各地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公 布PM2.5数据的基础上,气象部门具有相关的科技手段和能力对霾进行监测预警。异常大气环流致雾霾频发,310后大范围雾霾结束

7、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今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已经发生4次较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过 程,分别出现在1月713日、1619日、2123日、26日至今。何立富分析,一般来说,秋末冬初和春季变暖时,是雾多发的时候。1月份是“三九四 九不出手”的隆冬时节,本来应该是冷空气活动频繁、雾霾相对少的时间段。但今年1月以 来雾霾天气频繁,异常的大气环流形势是主要因素。何立富说,这个冬季我国冷得早,去年12月到今年1月上旬,西伯利亚冷气团活跃,偏 北气流使冷空气频繁影响我国,共有7次冷空气过程,其中3次达到了寒潮程度。大风降温天 气比较多,雾就很少。但自1月中旬以来,东亚地区大气环流出现调整,在20来天的时间里,没有

8、强的冷空气 活动,气温缓慢回升。没有冷空气、地面风力小,大气层结稳定、扩散条件差,没有大范围 冷暖空气交汇的条件、降水少,再加上冬季取暖烧煤等因素,使得中东部地区接连出现雾霾, 空气质量较差。何立富指出,如果有一次强的冷空气过程,就会把雾霾都驱散了,但在这20多天时间里, 一直没有这种气象条件。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2930日,华北、黄淮等地仍有轻雾或霾。从30日夜里起,我 国中东部地区自西向东将有一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程,这将有利于雾霾的消散。31日后,随 着冷空气东移南下,大范围雾霾天气将结束。何立富表示,2月初,大气环流形势可能会再度出现调整,冷空气比较活跃,预计不会 再出现这样大范围、持

9、续性的雾霾天气。近期冷空气势力弱,低层大气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说,前段时间华北平原等地的雾主要是雨雪过后的辐射 雾。由于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大,大气层结稳定,夜间辐射降温明显,导致水汽凝结形成雾。马学款表示,近期冷空气势力减弱,大风天气减少,中东部地区低层大气长时间处于相 对稳定的状态,不利于空气的流通和污染物的扩散。冬季由于地面夜间的辐射降温明显,大 气低空容易出现“逆温层”,空气的水平、垂直方向交换流通能力变弱,空气中排放的污染 物被限制在浅层大气中,并逐渐积聚形成霾,导致空气污染。气象专家介绍,有雾的时候往往意味着大气比较稳定,而稳定的大气又容易使污染物聚 集,

10、所以大雾天气通常会伴随着或轻或重的污染状况。很多时候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的低能 见度天气,实际上是一些雾霾混合物导致的,早晨相对湿度较高时大多是雾,白天气温上升 湿度下降后转变成霾。饨近期雾霾天气比往年同期偏多,是50年来第二高值马学款指出,雾霾天气并非今年特有,我国每年的冬半年都是雾霾天气高发时期。今冬前半段冷空气活动频繁,持续性雾霾天气较少。进入1月以后,随着冷空气势力减弱,雾霾 天气开始逐渐增多,中东部地区近两周的雾霾天气与往年同期相比偏多,且其影响范围之广、 持续时间之长和污染程度之重都是比较少见的。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今年以来,截至1月23日,全国雾霾平均日数为3.1天,较常年同期偏多

11、0.8天,为1961年以来的第二高值(仅次于2003年)。马学款认为,雾霾天气的增多与近来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有关,从天气学角度讲算不上 异常。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将于310结束,伴随强降温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将持续至30日。310后,随着一股较强冷空气东移南下和降水过程发展,雾霾天气将减弱结束。中央气象台预计,28290,这股较强冷空气影响新疆北部地区,气温将下降48C,局地降温幅度可达10C以上,并伴有46级风。1月31日至2月2日,冷空气将影响我国中东 部大部地区,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将先后有48C降温,华北、东北地区的部分地区降 温幅度可达10C以上;上述地区还将伴有46级大风。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黄淮、东北 等地将有小到中雪,局地大雪;南方大部有小到中雨,其中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有大雨。气象专家提醒,天气状况对交通运输影响较大,春运期间,大家出行前应关注最新天气 变化,提前做好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