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灸法学第一章模板课件.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1958528 上传时间:2021-05-16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4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刺法灸法学第一章模板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刺法灸法学第一章模板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刺法灸法学第一章模板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刺法灸法学第一章模板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刺法灸法学第一章模板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 篇刺 灸 学第 四 章刺 法 灸 法 总 论 目 的 掌 握 刺 灸 的 量 学 要 素 、 刺 灸 宜 忌熟 悉 刺 法 、 灸 法 的 概 念了 解 刺 法 、 灸 法 的 起 源 与 发 展 概 况 第一节刺灸的起源与发展一 、 刺 灸 学 的 定 义 刺 灸 学 是 以 各 种 针 灸 技 术 的 操 作 方 法 、 临 床 应 用及 作 用 原 理 为 主 要 内 容 的 针 灸 分 支 学 科 , 是 针 灸 学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主 要 内 容 包 括 : 针 法 、 灸 法 、 腧 穴 特 种 治 疗 技 术刺 灸 学 : 研 究 刺 法 、 灸 法 等 的 理

2、 论 及 其 临 床 使 用 方 法 的 学 科 二 、 刺 灸 学 的 内 容 特 点( 一 ) 刺 灸 法 的 技 能 训 练 刺 灸 法 包 括 几 十 种 不 同 的 刺 激 方 法 、 刺 激 强 度 、 刺 激 部 位 的 腧 穴 治 疗 技 术 。 每 一 种 刺 灸 技 术 都 有 各 自 不 同 的 操 作 步 骤 和 实 施 过 程 , 是 必 须 掌 握 的 重 要 环 节 。 需 要 认 真 学 习 和 长 期 训 练 , 逐 步 熟 练 掌 握 , 灵 活 应 用 。 ( 二 ) 刺 灸 法 的 临 床 治 疗 内 容1、 基 本 内 容 :刺 法 : 又 称 针 法

3、 , 而 刺 法 的 意 义 较 广 , 是 指 采 用 不 同 针 具 或 非 针 具 , 人 体 不 同 的 手 法 ,刺 入 肌 腠 之 间 , 或 叩刺 体 表 皮 部 , 或 刺 络 放 血 等 , 以 激 发 经 络 之 气 , 调 整阴 阳 , 从 而 使 机 体 恢 复 平 衡 , 达 到 防 治 疾 病 的 目 的 的 方法 。 灸 法 : 是 采 用 艾 绒 等 各 种 施 灸 材 料 以 烧 灼 、 熏 熨 体 表 的 一 定 部 位 , 或 采 用 其 他 光 、 电 等 刺 激 体 表 的 一 定的 部 位 , 以 温 热 或 药 性 的 刺 激 达 到 防 治 疾

4、病 目 的 的 方法 。 2、刺法与灸法关系:v相同点:两者均属中医外治法范畴,都是在人体的特定部位 上施术,给予一定的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且常配合应用,相互补充。v不同点:两者施治的材料不一,施术的方法各异,各有特 点,根据病情灵活运用。 因此灵枢官能篇说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说明了两者的密切关系。 针 刺:以机械刺激为主,适用于大多数病症 艾 灸:以温热刺激和药物作用为主,主要用于寒症、血瘀、虚症三棱针:放血刺激强,适用于青壮年、热症 皮肤针:叩刺刺激较弱,作用与十二皮部,主要宜于老人、 小孩、 体弱者 认真掌握各种刺灸法的治疗作用、适应范围和选穴配方原则,在临床上随宜

5、而施。3、具体方法选择: 三 、 刺 灸 学 的 内 容 范 围( 一 ) 针 刺 技 术1、 毫 针 : 基 本 技 术 方 法 针 具 选 择 、 质 量 检 查 、 针 刺 前 准 备 进 针 、 行 针 、 留 针 、 出 针 深 浅 刺 法 毫 针 刺 法 多 针 刺 法 临 床 操 作 技 术 操 作 技 术 透 穴 刺 法 得 气 法 针 刺 手 法 行 气 法 相 应 的 单 、 复 式手 法 补 泻 法 2、 三 棱 针 、 皮 肤 针 、 皮 内 针 、 鍉 针 、 火 针 和 芒 针 ( 二 ) 灸 法 技 术 是 采 用 艾 绒 和 非 艾 灸 材 以 烧 灼 、 熏

6、熨腧 穴 和 病 变 部 位 的 技 术 方 法 。 1、 艾 灸 法 : 以 艾 绒 为 灸 材 施 灸 的 方 法 。 艾 炷 灸 ( 直 接 灸 、 间接 灸 ) 艾 条 灸 ( 悬 起 灸 、 实按 灸 )艾 灸 法 温 针 灸 温 灸 器 灸 2、 非 艾 灸 法 是 以 艾 绒 以 外 的 灸 材 进 行 施 灸 的 方 法 。 灯 火 灸 非 艾 灸 法 药 线 灸 药 笔 灸 ( 三 ) 耳 针 、 头 皮 针 、 腕 踝 针 人 体 某 些 特 定 部 位 浅 刺 或 沿 皮 刺( 四 ) 腧 穴 特 种 治 疗 技 术 是 采 用 电 、 光 、 声 、 磁 、 热 和 药

7、物 刺 激 腧 穴 以 防 治 疾 病 的 针 灸 技 术 。 四 、 刺 灸 法 在 针 灸 学 术 中 的 地 位v 刺 法 灸 法 学 , 是 针 灸 基 础 理 论 与 临 床 治 疗 之 间 的 桥 梁 与 经 络 腧 穴 学 和 针 灸 治 疗 学 一 道 , 共 同 组 成 针 灸 学 科的 主 体 内 容v 针 灸 治 疗 疾 病 的 过 程 就 是 刺 法 与 灸 法 的 具 体 实 施 过 程v 刺 灸 方 法 应 用 正 确 与 否 直 接 关 系 到 疗 效 的 优 劣 , 故 如 何 正 确 并 熟 练 地 掌 握 刺 灸 方 法 就 成 为 学 习 好 针 灸 的

8、关键 , 刺 灸 法 是 影 响 针 灸 效 应 和 提 高 治 疗 效 果 的 重 要 手 段 。 ( 一 ) 正 确 取 定 腧 穴 是 针 灸 施 术 的 基 础 灵 枢 邪 气 脏 腑 病 形 : “ 中 气穴 则 针 游 于 巷 , 中 肉 节 则 皮 肤 痛 。 ” 神 灸 经 论 : “ 灸 法 要 在 明 症审 穴 穴 不 审 则 多 有 误 于 伤 气 伤 血 。 ” ( 二 ) 针 灸 感 应 的 获 得 , 是 提 高 临 床 疗 效 的 基 础 古 称 得 气 或 气 至 灵 枢 九 针 十 二 原 : “ 刺 之 要 , 气至 而 有 效 , 效 之 信 若 风 吹

9、云 。 ” ( 三 ) 不 同 的 针 灸 方 法 , 可 影 响 腧 穴 的 主 治 功 用如 : 神 阙 穴 、 足 三 里 、 秩 边 、 天 枢 泻 申 脉 、 补 照 海 治 疗 失 眠 , 补 申 脉 、 泻 照 海 治 疗 嗜 睡 ( 四 ) 针 灸 处 方 , 以 穴 法 和 刺 灸 法 为 主 要 内 容 是 在 辨 证 施 治 指 导 下 的 最 佳 腧 穴 组 合 和 针 灸 施术 的 具 体 方 案 。v穴 法 : 即 腧 穴 的 部 位 、 性 质 、 取 定 和 配 伍 方 法 , 为 针 灸 处 方 的 第 一 要 素 。v刺 灸 法 : 即 针 灸 技 术 的

10、实 施 和 治 疗 方 法 选 择 的 组 合 , 为 针 灸 处 方 的 第 二 要 素 。 第 二 节 刺 法 灸 法 学 的 历 史 发 展一 、 针 法 的 历 史 发 展( 一 ) 针 具 的 研 制 与 改 进1.砭 石 的 应 用 砭 石 是 最 早 的 针 具 , 起 源 于 新 石 器 时 代 。 说 文 解 字 : “ 砭 , 以 石 治 病 也 。 ” 2. 九 针 的 创 制 九 针 是 指 九 种 不 同 形 状和 用 途 的 金 属 针 具 ,包 括 : 鑱 针 、 圆 针 、 鍉 针 、 锋 针 、 铍 针 、 圆 利 针 、 毫 针 、 长 针 、 大 针 。

11、灵 枢 九 针 十 二 原 “ 九 针 之 名 , 各 有 不 同 :一 曰 鑱 针 , 长 一 寸 六 分 ; 二 曰 圆 针 , 长 一 寸 六 分 ;三 曰 鍉 针 , 长 三 寸 半 ; 四 曰 锋 针 , 长 一 寸 六 分 ;五 曰 铍 针 , 长 四 寸 , 广 二 分 半 ;六 曰 圆 利 针 , 长 一 寸 六 分 ; 七 曰 毫 针 , 长 三 寸 六 分 ;八 曰 长 针 , 长 七 寸 ; 九 曰 大 针 , 长 四 寸 。 ” 九 针 的 创 制 与 使 用 , 大 约 开 始 于 青 铜 器时 代 , 最 早 记 载 于 内 经 , 直 至 公 元 1315年 在

12、济 生 拔 粹 中 始 见 图 形 。 1968年 在 河北 省 满 城 县 西 汉 刘 胜 墓 (葬 于 公 元 前 113年 )出土 了 4根 金 针 和 5根 残 损 银 针 , 经 考 证 认 定 是九 针 中 一 部 分 实 物 。 九 针 的 创 制 为 刺 法 理 论 的 形 成 奠 定 了 重 要的 基 础 。 ( 二 ) 针 灸 手 法 体 系 的 形 成 与 发 展1. 内 经 难 经 奠 定 了 针 刺 手 法 的 基 础( 1) 内 经 针 法 ( 素 问 灵 枢 各 9卷 81篇 ) 以 大 量 篇 幅 论 述 了 针 刺 手 法 和 操 作 技 术 。 灵 枢 官

13、针 : “ 凡 刺 有 九 , 以 应 九 变 。 ” 输 刺 远 道 刺 经 刺 络 刺 分 刺 大 写 刺 毛 刺 巨 刺 焠刺 灵 枢 官 针 : “ 凡 刺 有 十 二 节 , 以 应 十 二 经 。 ” 偶 刺 报 刺 恢 刺 齐 刺 扬 刺 直 针 刺 输 刺 短 刺 浮 刺 阴 刺 傍 针 刺 赞 刺 灵 枢 官 针 : “ 凡 刺 有 五 , 以 应 五 脏 。 ” 半 刺 豹 文 刺 关 刺 合 谷 刺 输 刺 素 问 宝 命 全 形 论 : “ 凡 刺 之 真 , 必 先 治 神 。 ” 首 先 提 出 “ 盛 则 泻 之 , 虚 则 补 之 ” 的 针 刺 治 疗 原则灵

14、枢 经脉:“ 盛 则 泻 之 , 虚 则 补 之 ”灵枢 终始:“ 泻 者 迎 之 , 补 者 随 之 ”还 提 出 针 刺 补 泻 要 领灵枢 五乱:“ 徐 入 徐 出 谓 之 导 气 ”灵枢 经脉:“ 不 盛 不 虚 以 经 取 之 ”为 针 刺 技 术 制 定 了 思 想 原 则 , 奠 定 了 理 论 基 础 ( 2) 难 经 针 法 对 针 刺 操 作 , 进 一 步 强 调 左 右 手 配 合 行针 。 难 经 七 十 八 难 : “ 知 为 针 者 信 其 左 , 不 知 为 针者 信 其 右 。 ” 对 营 卫 补 泻 、 提 插 补 泻 、 子 母 补 泻 等 方法 的 应

15、用 , 尤 有 重 要 阐 述 。 2.针 刺 手 法 在 金 元 明 时 期 的 昌 盛 发 展( 1) 窦 汉 卿 针 经 指 南 提 倡 寒 热 补 泻 和 手 指 补 泻 、 十 四 字 手 法 等 。 “ 动 、 退 、 搓 、 进 、 盘 、 摇 、 弹 、 捻 、 循 、 扪 、 摄 、 按 、 爪 、 切 ” ( 2) 泉 心 石 金 针 赋 (徐凤针灸大全) 对 十 四 字 手 法 加 以 总 结 继 承 , 提 出 了 一整 套 的 复 式 补 泻 手 法 , 倡 导 以 下 方 法 : 治病八法:烧山火 透天凉 阳中隐阴 阴中隐阳 子午捣臼 龙虎交战 进气法 留气法 抽添

16、法 飞经走气法:青龙摆尾 白虎摇头 苍龟探穴 赤凤迎源 其后,高武的针灸聚英、汪机的针灸问对记载的针刺手法,都是在金针赋的基础上发挥撰成。 ( 3) 杨 继 州 针 灸 大 成 采 集 明 代 以 前 有 关 针 灸 手 法 的 精 华 , 提 出 “ 刺有 大 小 ” , 有 “ 大 补 、 大 泻 ” 、 “ 平 补 、 平 泻 ” 、 “ 下 针 十二 法 ” 和 “ 下 手 八 法 ” 。 ( 单 式 手 法 的 归 纳 总 结 ) 烧 山 火 、 透 天 凉 、 阳 中 隐 阴 、 阴 中 隐 阳 、 中 气 法(即 纳 气 法 )、 苍 龙 摆 尾 (青 龙 摆 尾 )、 赤 凤

17、摇 头 (白 虎 摇 头 )、龙 虎 交 战 、 龙 虎 升 降 、 五 脏 交 经 、 通 关 交 经 、 膈 角 交 经 ; 子 午 捣 臼 、 子 午 补 泻 、 子 午 倾 针 、 进 水 、 进 火 、 留气 法 、 运 气 法 、 提 气 法 等 。 杨 氏 补 泻 手 法 分 层 而 施 , 结 合 了 徐 疾 、 捻 转 、 呼 吸 、 进 退 等 操 作 方 法 。 针 具 发 展 的 历 史 沿 革 砭 石 ( 旧 石 器 时 代 ) 骨 针 (山 顶 洞 人 文 化 时期 ) 竹 针 ( 年 代 不 详 ) 陶 针 ( 仰 昭 文 化时 期 ) 青 铜 针 ( 夏 、 商

18、 、 周 时 代 ) 铁 针 ( 春 秋时 代 ) 金 针 、 银 针 ( 汉 代 ) 不 锈 钢 针 ( 现 代 ) 现 代 针 具 电 针 仪 ( 1934) 穴 位 离 子 导 入 治 疗 仪 ( 1959) 穴 位 磁 疗 仪 ( 20世 纪 60 年 代 ) 激 光 穴 位 治 疗 仪 ( 1974)经 络 导 频 治 疗 仪 、 微 波 治 疗 仪 、 灸 疗 仪 ( 20世 纪 70 年 代 ) 等 刺 法 发 展 的 历 史 沿 革 砭 石 刺 病 ( 旧 石 器 时 代 ) 九 刺 、 十 二 刺 、 五 刺 等 刺 法 , 多 种 补 泻 手 法 ( 内 经 ) 左 右 手

19、 配 合 行 针 ( 难 经 ) 子 午 流 注 针 法 ( 金 元 时 代 ) 针 刺 十 四 法 ( 针 经 指 南 ) 催 气 手 法 ( 神 应 经 ) 、 复 式 补 泻 手 法 ( 金 针 赋 ) “ 刺 有 大 小 ” 、 “ 大 补 大 泻 ” 、 “ 平 补 平 泻 ” 等 ( 针 灸大 成 ) 多 种 现 代 刺 法 二 、 灸 法 的 历 史 发 展( 一 ) 灸 法 的 起 源1.火 的 应 用 是 灸 法 之 本 “ 灸 ” 字 说 文 解 释 作 “ 灼 ” , 从 火 音 久 5万 年 前 火 的 发 现 和 使 用 为 灸 法 创 造 了 条 件 可 能 采 用

20、 树 枝 、 柴 草 取 火 来 作 熏 、 熨 、 灼 、 烫 以 消 除 病痛2.灸 以 艾 火 为 源 选 用 “ 艾 ” 为 主 要 灸 材 。 艾 , 作 为 一 种 野 生 植物 , 因 其 气 味 芳 香 , 性 温 易 燃 , 且 火 力 缓 和 , 于 是 便 取 代 一般 的 树 枝 燃 料 , 成 为 灸 法 的 最 好 材 料 。 用 艾 作 材 料 点 燃 , 熏 、 熨 、 灼 、 烫 以 消 除 病 痛 为 灸 法 的 本原 ( 二 ) 灸 法 的 盛 行1.先 秦 时 代 的 灸 法 “ 灸 ” 字 在 现 有 文 献 里 , 以 庄 子 盗 跖 篇 最 早提

21、及 。 据 载 孔 子 劝 说 柳 下 跖 曾 说 : “ 丘 所 谓 无 病 而 自 灸也 。 ” 孟 子 离 娄 篇 : “ 今 之 欲 王 者 , 犹 七 年 之 病 , 求 三 年之 艾 。 ”从 中 可 推 断 出 春 秋 战 国 时 代 灸 法 是 颇 为 盛 行 的 。 2. 黄 帝 内 经 中 的 灸 法 在 医 学 专 著 中 , 灸 法 最 早 见 于 黄 帝 内 经 。 素 问 汤 液 醪 醴 论 : “ 必 齐 毒 药 攻 其 中 , 镵石 针 艾 治 其 外 。 ” 灵 枢 官 能 : “ 针 之 不 为 , 灸 之 所 宜 。 ” 素 问 异 法 方 宜 论 说 ,

22、 “ 藏 寒 生 满 病 , 其 治 宜灸 焫 , 故 灸 者 , 亦 从 北 方 来 ”3.魏 晋 至 唐 宋 是 灸 法 盛 行 的 时 期 ( 三 ) 灸 材 的 多 样 性1. 掺 药 的 艾 灸 法2. 其 他 灸 材 为 主 的 灸 法 ( 1) 硫 黄 灸 : 用 于 干 疮 , 瘘 ( 2) 黄 腊 灸 : 用 于 治 狂 犬 咬 伤 , 发 背 , 对 口 , 无 名 肿 毒 ( 3) 桑 枝 灸 : 用 治 疮 疡 , 背 痈 , 阴 疮 , 流 注 , 臁 疮 ( 4) 桃 枝 灸 : 治 心 腹 冷 痛 , 风 寒 痹 痛 , 附 骨 疽( 5) 药 捻 灸 : 治 风

23、 痹 , 水 胀 , 膈 气 , 胃 痛 ( 6) 药 锭 灸 : 用 于 气 滞 血 瘀 病 症 ( 四 ) 灸 法 的 多 样 性1. 艾 炷 直 接 灸( 1) 艾 炷 的 形 状 : 常 以 圆 锥 形 为 主 ( 2) 艾 炷 的 计 量 方 法 : 壮 ( 3) 施 灸 的 壮 数 : 因 人 、 因 病 、 因 穴 而 施 ; 一 次 灸 完 的 称 “ 顿 灸 ” , 分 几 次 施 灸 的 称“ 报 灸 ” 2. 艾 炷 间 接 灸 :隔 物 灸 ( 隔 姜 、 隔 蒜 、 隔 葱 、 隔 附子 、 隔 盐 ) 3. 艾 条 灸 法 :( 雷 火 针 、 太 乙 针 、 三

24、气 合 痹 针 、 百 发 神 针 、 治 薜 神 火 针 ) 实 按 灸 ;悬 起 灸4. 灸 器 灸 法 : 瓦 甑 , 苇 管 , 铜 钱 , 泥 钱 , 灸 板 , 灸 罩 ,面 碗5. 天 灸 : 旱 莲 草 , 石 龙 丙 , 毛 莨 叶 灸法发展的历史沿革: 火的应用“灸法的萌芽”(年代不详)艾灸(先秦时代)灸法与针刺、药物举重, 灸法的主治范围和作用性质初步明确(内经)禁灸、误灸的记载、艾炷大小与疗效关系和灸治取穴法 (小品方) 急症用灸、多种灸法的记述(肘后备记方)针灸与药物并用,保健灸法(千金要方), 艾炷灸壮数因病因部位而宜的提出(外台秘要) 艾炷大灸(扁鹊心书) 发泡灸(针论)灸盏灸 ( 灸法秘传) 现代多种灸法。 课后作业: 1刺法灸法学的定义是什么?2刺法灸法学的内容特点和范围有哪些?3刺法灸法学的历史发展及前景如何?4预习下次课内容: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1-3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