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散文读后感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219563549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8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张爱玲散文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张爱玲散文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张爱玲散文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张爱玲散文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爱玲散文读后感(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张爱玲散文读后感散文(一)对于张爱玲的中国的日夜可以说是传奇小说集中唯一一 篇采用第一人称来自述抒情的散文,这篇散文并没有把重心放在故事 情节上,而是通过主人公“我”的视角向读者叙述了街上人物的片段, 散文虽短,但却出现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并且把人物的群像刻画的栩 栩如生,可以说这篇散文的风格颇有小说的神韵。张爱玲除了在这篇散文中注重人物刻画外,还注重主人公内心的 剖析,这种剖析被张爱玲写的细腻且富有情感,小说的开头与结尾分 别有一首诗,而这两首诗则是我们了解主人公内心的线索,两首诗一 首叫落叶的爱另一首叫中国的日夜,这两首诗所反应主人公 “我”的思绪在前后的巨大转变,张爱玲写的第一首诗落叶的爱

2、 表达出了一种历经磨难而得到的爱,而这种磨难被张爱玲表现的极具 残酷性,在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刀光”“尘梦”等词语。从诗中我们 可以看到主人公“我”对于爱的渴望与乞求。诗的前半部分残酷,后 半部转向抒情与柔和,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我”内心对于爱 的挣扎与向往。当主人公“我”的视角转向一个个中国人时,看到了他们,主人 公“我”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因此把前先写的诗涂改变成了另一首中 国的日夜,而这首诗的风格我们完全看不到了主人公“我为爱情 而神伤挣扎,主人公“我”这时的心理是振奋而激昂且富有斗志,而 这种精神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这首诗的前两句“我的路, 走在我自己的国土。乱纷纷都是自己人:

3、补了又补,连了又连的补钉 的彩云的人民。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我”强烈的国家意识,对民族, 对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在中我们可以从“自己的国土”“自己人” 等语言看出,这种思想和精神张爱玲运用诗句表现的非常的强烈。后 三句是我的人民,我的青春,我真高兴晒着太阳去买回来沉重累赘的 一日三餐。谯楼初鼓定天下;安民心,嘈嘈的烦冤的人声下沉。沉到 底。 中国,到底。在感情的抒情上后三句表现的更加的直露,没 有增添更多的修饰,表现主人公“我”对于祖国以及生长在这里人们 由衷的赞美和热爱。诗后三句是全诗的高潮,极富感染力,在感情上 得到了巨大的升华。主人公“我”的思想其实就是张爱玲当时自己思想与情感的流露,

4、 在这篇散文中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张爱玲,一个极富激情与热情的张 爱玲。张爱玲在这篇散文中描写各种角色的贫民百姓,被没有像其它 文章那样去采用“暗讽与批判”,更加的去展现普通百姓的生活的乐 趣,淳朴的性格。张爱玲中国的日夜一篇结构巧妙,意象丰富的自述体散文, 展现了她自己的另一面。张爱玲散文读后感(二)秋雨是选自张爱玲散文集中的其中一篇,她细腻的笔风, 把普普通通的一场秋雨描绘得那么有细腻。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 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 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 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从这篇散文中不难看

5、出作者内心的多愁善感。文字中充满了灰 色、忧郁,黯然,寥落,唯一萌芽的一束希望之光,仅是那株低矮的 无人问津的桂花树。15 岁的她,就能写出次文,真是不知道她是怎 样体会得那么的深刻。有人说,读她的作品,如同在一架钢琴上行走, 每一步都发出音乐。但她创造了生之和谐,而仍然不能满足于这和谐。 她的心喜悦而烦恼,仿佛是一只鸽子时时要想冲破这美丽的山川,飞 到无际的天空,那辽远的、辽远的去处,或者坠落到海水的极深去处, 而在那里诉说她的秘密。她所寻觅的是,在世界上有一点顶红顶红的 红色,或者是一点顶黑顶黑的黑色,作为她的皈依。她以独特的文字 结构- 以低微的姿势仰视平淡,以高贵的眼神俯视浮华。成为这

6、个 时代最伟大的“超级女生”;成为当今文坛里私下同鲁迅相提并论的 唯一女性;成为上个世纪40年代上海那座沦陷区的废墟上绽开的最 美的一朵罂粟花;成为这个时代女性一味摹仿的对象。她文章风格细腻温婉,就其对人物心理的刻划,对文章语言的掌 控,暂时内可能无人能超越。作为海归派的先驱,在中国的文学地位 是无可替代的!张爱玲散文读后感(三)在自己的文章一文中,张爱玲用了比较坦诚、平和的语气, 谈到了自己在写小说和散文中的一些想法和思路,这篇文章也是我们 深刻的了解张爱玲的作品和去还原一个真实的张爱玲的最好的一手 材料了。在文中张爱玲非常谦虚的指出了自己写小说存在的缺点和不 足,但也坚定的表明了自己写小说

7、和散文时自己的主张和以后该努力 的方向,字里行间中透露着张爱玲的作为一位文学大家的风范和气 量。张爱玲觉得自己写小说和散文是不太注重文学理论的,并认为文 学理论是文学出品出现后而产生的产物,她认为一个作家应该是在文 学作品中,经过自身提炼和吸收获得适合自己的文学理论,可能也只 能这种方式才能让作家把那些文学理论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可以比 较自如把文学理论一些好的东西浑然天成的融入到自己的文学作品 里,创造出一流的作品,当然她也肯定了文学理论对于推动文学作品 上的积极作用,她把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比作平行的一前一后的两只 脚,文学理论是不可能处在文学作品之上,更不会是手持鞭子的御者。张爱玲认为人是

8、为了追求和谐安稳的一面才去斗争的,可许多的 文人却过多的关注于人生的斗争,而忽视了和谐的一面。她认为斗争 只存在一个时代,每个时代斗争的东西可能会是不同的,但人们追求 安稳的生活相信是每个时代的人都有着的愿望,因此张爱玲认为安稳 实质是一种永恒。所以张爱玲在文学作品中透露着追求人生安稳的一 面,但因此也会缺少一种“力”,给人振奋的一种力量。张爱玲觉得写文学作品应该给人一种启示,而这种启示是蕴含在 自己的作品当中的,让人们在故事中自己去获得,因此她会把自己的 小说作品写的更加的真实,但因为要真实因此自己的作品就会缺少激 烈,但她坚定的认为自己只能这样写,激烈的东西往往可以给人一时 的刺激,但真实

9、反映人们的生活,才能给人以启示,而这可能是永恒 的。因此张爱玲的小说中除了金锁记中得曹七巧是一个极端病态 的人物外,其它人物都是平凡的不彻底的人物,他们不是英雄,而是 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负荷者,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 子,从中获得启示,我想这也是张爱玲所一直追求的文学方向。张爱玲说自己喜欢用参差对照的写法来表现人生的苍凉,而不是 去表现壮烈,壮烈虽有力但缺少美,而悲剧往往给人一种强烈的对比, 而苍凉之所给人回味,是因为给人一种参差的对照,从以上这些观点 我们便可以看出为什么张爱玲乐于写悲剧,为什么去营造苍凉气氛的 原因了。张爱玲在文中提到了自己的主题欠分明,但张爱玲认为这并不是 什么缺点,因为许多伟大的作品主题都是很模糊的(在这里她用了托 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来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张爱玲认为让故事自 身去说明表达的,比拟定了主题再去编故事要好的多。因此张爱玲认 为一味的强调主题,那些唯主题论者是机械的并且是刻板的。张爱玲自己的文章一文,说理清楚,观点明确,论证深刻而 有说服力,一篇让我受益匪浅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