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h****3 文档编号:219456058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谰多姿,在绚丽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行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名家名篇,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同学们将随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感受不同节日的无穷乐趣,从而增加酷爱自然、酷爱生活、酷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社戏:小说根据“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来构思全文。详写看社戏的全过程,略写看社戏后的余波和“我”对社戏的怀念。详写部分的景物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充溢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对烘托人物形象,抒发感情起到了重要作用。最终对社戏的怀念起着点旨作用。“我”所怀念的

2、是平桥村的孩子、老人那种朴实真挚的感情,他们的劳动本事,办事实力,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密切的关系。“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妙生活的憧憬。(本文可精读,两教时)可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1、本文题目是“社戏”,但为何还要写到“乐土”中的其它三“乐”?2、简述去赵庄看戏的过程。3、请你通过想象将去看戏和归途中所描绘的生动画面用画笔画出来,体会一下“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可在课后完成)4、你最喜爱文中的哪位少年挚友和哪位成年人?为什么?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挚友和长者吗?(小组沟通)5、其实,在船上吃的豆也是生长在田里的一般豆,去看戏,也不尽兴,但“我”却

3、说“直到现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这看似冲突的结论,你是如何理解的?你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吗?(小组探讨)6、你是否也有过一次开心的旅行或难忘的探亲故事?说给大家听听(或课后写出来)。7、你希望你的家乡有怎样的“民风”?事实上怎样?端午日:散文描写了端午赛龙舟的热情场面,按“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绽开,意在体现传统节日的价值。让学生在了解淳朴民风的同时,丰富生活体验,感受传统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激励争先、合作、奋勉向上和爱国、爱民、爱生活的美妙情感。(本文可以略读,一教时)可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1、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2、作者的家乡过端午

4、有哪些习俗?文中重点写的是哪种?(或为何不以“赛龙舟”为题?)3、假如你来组织一次“赛龙舟”活动,将如何策划呢?(如赛前打算、人员支配、预期效果、嘉奖形式、留意事项等等)(小组探讨)4、假如你是文中插图中的一个人物,你最情愿当哪一处的哪一种或哪一个人物?如何当好这个角色?(可涵盖文中描写的各种细微环节,引导学生明确“同舟共济”精神的重要)(小组沟通)5、你家乡的端午是怎么过的?有什么寓意吗?你还知道端午节的别的习俗吗?我的本命年:散文回忆了作者京郊运输河家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从腊月预热,后一天比一天增温、火热、发烧直到年三十的除夕之夜,表现了显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酷爱生活、纯

5、真可爱的父老乡亲。(本文可精读,两教时)可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1、你知道“年”的传闻吗?2、作者小时候过年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有何寓意?3、选择文中的几个习俗,为它们做几个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剪纸或年画。4、现在过年都有哪些习俗?与文中比较,消逝或保留或发扬光大了哪些习俗?由此,你明白了什么?(结合课后“探究、练习”)(小组探讨)5、你最憧憬以何种方式过春节?6、收集其他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是如何度过一年中其它隆重的节日的(如圣诞节、感恩节、泼水节、庙会等等),并了解共寓意。7、在课后开展辩论,主题围绕习俗与时尚的不同意义。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尽管作者朝代不同,诗词体裁不同,但反映的都

6、是一个共同主题:中秋咏月抒怀。中秋是我国传统三大节日很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当月圆之时,人们渴望国家统一,家人团聚。(可精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教时)十五望月:在唐代咏中秋诗篇中,是较为闻名的一首。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久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闲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水调歌头由月光的转移照着“无眠”的人自然引出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怅恨与亲人久别,而又无可奈何,于是自叹自哀,得出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常理的结论,最终以主动的心态战胜了“遁世”的念头,表达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我

7、的思念是圆的作者借中秋之月抒发对祖国统一的剧烈愿望,不是一般的低呤浅唱,表面的是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对人民华蜜的期盼。三首诗词建议以诵读为主,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课文,从而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言表达等方面去体会、去观赏。课后可让学生去收集各地的中秋习俗,充分感受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俗风情。(如安徽农村的“舞草龙”、广西壮族的歌墟活动、浙江山区的“抢瓜”、台湾地区的“抛帕招亲”等等),也可让学生竞赛背诵咏月名句或创作咏月诗歌。诵读观赏:可让学生利用注释及说明自己读背领悟。写作:生活中到处是“米”,但要做到四多:“多留心、多视察、多思索、多积累”,将自己精彩的见闻及由此引发的所思、所感写出来。综合实践活动:1、到图书馆亲自借阅本学期涉及过的名家著作,如冰心、巴金、鲁迅、艾青等,从而熟识借书的有关程序。2、查阅有关书籍的书目或名言警句等。3、查阅与单元相关的资料,制作读书卡片,如各地重大节日的风俗习惯,相关传闻等内容。4、沟通各自制作的各类卡片,并按内容分类、展览、评比。5、结合微机课学会网上检索有关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