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219424634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2.3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一、隧道监控量测的目的 1二 、编制依据 1三、适用范围 1四、量测项目及要求 1五、量测方案 3六、量测仪器 7七、数据处理 8八、确保监测质量的措施12隧道围岩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指导施工, 预报险情,确保施工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的信息(数 据),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混凝土衬砌支护时间提供信息依 据,确保结构的耐久性,为信息化设计与指导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二 、编制依据1、已批复的监理计划;2、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范(TB10201-2007 );3、铁建设【2010】120号文件相关要求。三、适用范适用于中铁三局集团敦格

2、铁路甘肃段 DGGSJL-2 标两座隧道施工的监控量测:1、阔克萨隧道:DK191 + 167DK191+473,全长 306 米;2、长草沟隧道:DK191+925DK194+673,全长 2748 米。、量测项目及要求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大小和设计要求综合选 定。量测项目可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选测项目应根据工 程规模、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开挖方法及其他要求,有选择地进行。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跟开挖、支护作业。按设计要求布设测点,并根 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或增加量测的内容。(一)根据设计要求,本标段各隧道需做以下监测项目:1、洞内外观察,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拱顶下

3、沉量测及地表沉降为必须进行的量测项目; 2、浅埋暗挖段应进行地表沉降监测。3、二次衬砌后净空变化。4、洞口段与路基过渡段不均匀沉降观测。5、根据施工需要,必要时增设地表下沉量测及围岩内部变形等量测 项目。6、其它选测:隧底隆起,围岩位移等。 (二)量测要求: 量测项目及方法如下表所示:序号项目名称方法及工具布置1洞内外观察岩性、结构面产状及支护裂缝观察或描述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2拱顶下沉拱部变位观察计、精密水准尺或精密水平仪每个断面3个测点3底板隆起精密水准尺或精密水平仪每个断面3个测点4围岩位移洞内钻孔中安设单点、多杆式或钢丝式位移计每个断面12个测点5净空水平收敛各种类型收敛计每台阶设一

4、条水平测线6围岩及支护间接触应力各种类型压力盒、压力传感器每个断面24个测点,初期阶段严格执行7地表下沉精密水准仪浅埋隧道必测注:一般围岩段只对 1、2、5 各项进行监测,特殊地段视围岩实际 情况增设其它监测项目。量测断面间距:V级围岩不得大于5mV级围岩不得大于10m ,皿 级围岩地段3050m。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监控量测详 细见敦格施隧 101)。现场量测要求:1、喷锚支护施作 2h 后即埋设测点,进行第一次量测数据采集。测 试前检查仪表设备是否完好,如发现故障及时修理或更换。2、确认测点是否松动或人为损坏,只有测点状态良好时方可进行测 试工作。3、测试中按各项量测操作规程安装

5、好仪器仪表,每测点一般测读三 次;三次读数相差不大时,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观测值,若读数相差过 大则检查仪器表安装是否正确、测点是否松动,当确认无误后再按前 述监控量测要求进行复测。4、每次测试都要认真作好原始数据记录,并记录掘进里程、支护施 工情况以及环境温度等,保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5、量测数据在现场进行粗略计算,若发现变位较大时,及时通知现 场施工负责人,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6、测试完毕后检查仪器、仪表,做好养护、保管工作。7、及时进行资料整理。五、量测方案1、地表沉降:隧道洞口及浅埋地段需进行地表沉降观测,在选定的量测断面区域,首先应设一个通视条件较好、测量方便、牢固的基准点。地面测点

6、布置在隧道轴线及其两侧,每个断面共711个测点,测点间距2-5m , 隧道中间附近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不应小于H。+(见 图 1)。测点用全站仪定位到隧道中心位置,应埋设水泥桩,用精密 水准仪配铟瓦水准尺进行观测。隧道开挖距测点前30m处开始测量, 隧道开挖超过测点50m、并待沉降稳定以后停止测量。作为必测项 目,可根据需要加密沉降观测点。地表沉降观测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基准点不要选择隧道经过的山 体上,要保证基准点的稳固。 (2)基准的高度要选择好,可以使用水 准仪一镜可以测量全部的沉降观测点,不要频繁的转站。 (3)测量顺 序图 1:地表沉降观测点布设示意图应先读后视读数,

7、然后依次观测各沉降点,每个点读一次数,再读后视读数(必要时应动一下水平仪的位置),如此往复3 次,成果取平均值。应该将高程数据引测到基准点上,可以对隧道埋深情况进行了解。2、拱顶下沉:拱顶下沉点与净空变化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原则上设置在拱顶轴 线附近,当隧道跨度较大时,应结合施工方法在拱部增设测点。数据 采集使用水准仪与钢挂尺或全站仪来完成。使用水准仪与钢挂尺来进 行测量时,点应布设成挂钩形式,以方便悬挂钢尺(见下图)。|兰韋at在钳粧炭上3、周边收敛:在预埋设点的断面位置,隧道开挖爆破以后,沿隧道周边的拱顶、拱 腰和边墙部位分别埋设测桩。测桩埋设深度30cm ,钻孑L直径屮42 , 用快凝

8、水泥或锚固剂固定,如果采用螺丝状测桩头则需设保护罩,采 用挂钩式测桩则需避免隧道施工人员悬挂风管、电线或杂物等造成破 坏或移动。采用收敛仪量测周边收敛,初始读数应在开挖后12h内 读取,最迟不得超过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初期变 形值的读取。(埋设方式见下图)不要.悍接在鋼拱架上匚匸二口丄 =*4土八屮测量锚杆2 2钻孔30cn收敛点埋设示意钢尺测力计 螺杆 奕点nm手轮训徴计链头收敛仪结构示意图三4、量测频率:各项量测项目量测频率应根据位移速度和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分别按下表确定。当按表中量测频率出现较大差异时,宜取量测频率较高的作为实施的 量测频率。量测频率(按位移速度)量

9、测频率(按距开挖面距离)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量测频率(01) b2 次/d(12) b1 次/d(25) b1 次/2 3d5b1 次/7d注:b隧道开挖宽度。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 3周结束。对于膨胀性 和挤压性围岩,位移长期没有减缓趋势时,应适当延长量测时间。六、量测仪器1收敛观测:JSS30A型数显收剑计,精度0.01mm ;2、沉降观测:精密水准仪,精度0.1mm ;铟钢尺。每次测得的数据应立即进行整理,并把整理结果绘在图上画出曲 线。这一环节的工作应在数据采集后立即进行,如果发现沉降变形量 过大,首先要复核量测数据是否有误,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应分析原 因,并进行

10、汇报。不能把几天的工作堆在一起集中处理,这是监控量 测基本的要求。根据量测数据绘制位移u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可以较直观的看 出围岩位移变化的情况,并初步判定围岩是否趋于稳定或出现异常情 况。建议在Exce I表格中及时输入量测结果,并利用其图表功能自动 生成曲线图,能保证量测数据与曲线图同步,更能及时直观的得到围 岩变化情况。1、回归分析: 由于量测的偶然误差所造成的离散性,因此对量测数据采用统计学 原理进行分析,并以相应的数学公式进行描述,采用回归分析对量测 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得到 u、t 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用这个 函数曲线能代表测试点数据的散点分布,并能推算出因变量的变化速率和极限

11、值,主要采用以下指数、对数和双曲线三种曲线函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三种曲线函数的原形公式与换算公式如下:指数函数:u = A. e(B/T)导:u = AB - e (b /1)-1 2将其转化为直线函数:A ( B)1ln u = ln A + (B)- t极限公式:恤f (t) = At T8对数函数:u = A + B/lg(1 + t)求导:.1=(1 +1 )ln10 xllg(1 +1 )i将其转化为直线函数:u = A + B - lg(1 +1)极限公式:lim f (t) = At fg双曲函数: tu =A + B t将其转化为直线函数:求导:u“极限公式:1 = B + A

12、 -ut其中:A、B 回归常数;u 一位移值(mm);lim f (t) = Bt fgBt 初读数后的时间(天) 线性回归分析需要分别将三种函数独立进行回归计算,将其转化为直 线函数y二a + bx的形式求出a、b,并通过a、b换算出曲线函数常数 A、B值,以指数函数为例,视in u为丫,, t为X,按直线方程进行回 归计算,得到直线方程常数a、b,并计算其相关系数r,指数函数常 数A = ea、 B 一b,由此可得到指数函数方程。对三种曲线函数进行回 归分析后,根据三种曲线方程的相关系数r,取r最趋近于1的曲线 方程代表所分析测点数据的变化情况,一般情况下所选择曲线函数的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

13、应大于0.9。其a、b、r的计算公式如下:工 y b YY xy Y xY ya =b =在Inn 乙 x 2 xn 工 xy - 工x工yr 二n Y x2 (Y x)2n 忙 y2 (Y y)2线性回归分析数据处理量大,计算复杂,一般采用工程计算器进行回 归计算,常用的工程计算器(如:CASI04500、4800、4850、5800)都具有回归分析的功能,也可以使用Excel表格的内置函数方便的进 行回归分析计算。根据回归分析结果选定代表测点的曲线方程,并可根据求导公式计算 某一天的位移速率,也可根据极限公式计算其总位移量,通过代表测点 的曲线函数方程可消除偶然误差并推断出围岩的稳定情况,

14、或估计二次衬砌施作的时机。2、围岩量测数据分析: 隧道开挖后洞内的变形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急剧变形阶段、中期 缓慢变形阶段、末期趋于稳定阶段。这是围岩调整自稳的一个正常的 过程IV、V级围岩初期急剧变形阶段变形量、变形速率较大,达到 稳定的时间很长;口、皿级围岩初期迅速变形完成,最终达到稳定的 时间很短。在分析量测数据时,首先关注变形量、变形速率是否过大,可以参照 设计及规范的位移管理等级来进行判断。位移控制基准类别距离开挖1BU1B距离开挖2BU2B距离开挖距离较远允许值65%Uo90%Uo100% Uo管理等级距离开挖断面1B距离开挖断面2B应对措施mU UM3U U2B/3正常施工nU

15、ib/3U2 UM3U2b/3U2 UM3U2 U2b/3停工、米取措施位移理等级应对措施注:u实测位移值;u最大允许位移值。其次要重点关注曲线的异常变化,出现反拐点,无论是变形速率突然 增大,还是突然不收敛,都属于反常情况,一定要查明原因,看是否 在可控范围内。一般情况会出现如下两种时间位移特征曲线,位移特征曲线见下 图。反常曲线图表示位移变化异常,出现反弯点,喷锚支护出现严重 变形。正常曲线图表示绝对位移值逐渐减小,位移、周边收敛、拱顶下沉量达到预测终极值的80-90%,收敛速度0.5mm/d,拱顶下沉速率0.5-0.3mm/d时,可以认为围岩基本稳定,可施作二次砼衬砌。每天相对的净空变化

16、15mm时,对支护加强观测;当初期支护收 敛量达到100mm,或钢筋应力接近其计算抗拉强度时,或位移变化 仍超过1mm/d时,对该段支护采取加强措施,确保隧道不坍方;严 重时施工人员须迅速撤离施工现场,保证人身安全。分析出现每个区段变化的影响因素,将影响因素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 控因素,以用于指导施工,消除可控因素影响,减小不可控因素的影 响。如调整施工方法,减小对围岩的扰动,或加强支护参数,保证施 工安全。如下台阶开挖属不可控因素,但可根据控制边墙一次开挖的 长度减少围岩的变形,使围岩变形在可控范围内。仰拱开挖对围岩的 影响也可通过施工质量及工序的控制改善,根据实践证明,初期支护 拱架的锁脚锚

17、杆可有效减小开挖对围岩变形的影响,因此在拱架施工 时,应严格控制锁脚锚杆的施工质量,此外,如初期支护不及时,一 次开挖进尺过长,施工方案不合理等对围岩的影响都属于可控因素, 可通过调整、改进消除其影响。此外,还可绘制位移与掌子面距离关系曲线图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反 映出开挖进尺对围岩位移变化的影响,对围岩位移变化分析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隧道的监控量测原本就属于动态的过程,因此要充分应用 动态控制的原理进行隧道监控量测管理,不断总结和改进,使监控量 测更好的指导施工,保证隧道安全。八、确保监测质量的措施1、为确保施工监测质量,真正做到信息化指导施工,确保施工 安全,必须严格按照以下措施进行操作。2

18、、成立监测管理小组,实行监测质量专人责任制,由有经验的 专业监测人员组成,制定实施性计划使监测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3、工程开工前,充分调查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汇编成资料, 上报监理部门审批。施工中,当发现被测对象接近或超过警戒监测值 时,应立即报告监理,并提出应急补救措施;4、观测前,对所有仪器设备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和校核, 确保仪器的稳定可靠和观测的精度;5、观测中,采用增加测回数的办法,保证初始值的准确性;6、制定各点位的保护措施。定期对使用的基准点或工作基点进 行稳定性检测,有怀疑时立即进行复核,如有问题应及时处理,监测 时采用相同的观测路径及方法;7、建立监测复核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8、每个工程项目的监测资料必须保持有完整、清晰的监测记录、 图表、曲线及监测文字报告;9、建立监测成果反馈制度,对大量的监测信息使用计算机绘图 和分析,及时将监测信息及监测成果反馈给监理、设计和施工现场, 以指导施工。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