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考必修1第一单元ok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19140826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69.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会考必修1第一单元ok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会考必修1第一单元ok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会考必修1第一单元ok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资源描述:

《会考必修1第一单元ok》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考必修1第一单元ok(2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历史必修历史必修1 1 复习提要复习提要中国政治文明进程 1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第第1 14 4课)课)了解了解了解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宗法制的基本内容理解理解理解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分封制的基本内容了解了解了解了解秦朝的统一秦朝的统一秦朝的统一秦朝的统一了解了解了解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皇帝制度的创立皇帝制度的创立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了解了解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了解了解了解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郡县制的

2、建立和作用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认识认识认识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了解了解了解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理解理解理解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唐朝三省六部制了解了解了解了解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了解了解了解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了解了解了解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清朝设置军机处清朝设置军机处清朝设置军机处认识认识认识认识明清时期君

3、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影响影响影响 等等等等级级级级森森森森严严严严的的的的分分封封制制建立建立建立建立目的目的目的目的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对象对象对象对象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王畿之外),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王畿之外),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王畿之外),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王畿之外),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4、拱卫王室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义务义务义务义务权力权力权力权力影响影响影响影响积极积极积极积极影响影响影响影响消极消极消极消极影响影响影响影响结果结果结果结果巩固政权,有效统治巩固政权,有效统治服从命令服从命令服从命令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镇守疆土镇守疆土镇守疆土、作战作战作战作战、纳贡纳贡纳贡纳贡、述职述职述职述职受封诸候在自己封疆内再分封,形成受封诸候在自己封疆内再分封,形成受封诸候在自己封疆内再分封,形成受封诸候在自己封疆内再分封,形成“天子诸侯天子诸侯天子诸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卿大夫士卿大夫士卿大夫士”;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设置官员

5、、建立武装、征派赋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役等役等役等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绵延数百年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绵延数百年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绵延数百年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绵延数百年受封的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受封的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受封的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受封的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西

6、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楚王问鼎是一例证)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楚王问鼎是一例证)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楚王问鼎是一例证)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楚王问鼎是一例证)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1046104610461046年,周武王年,周武王年,周武王年,周武王血血血血缘关缘关缘关缘关系维系维系维系维系的系的系的系的的的的的宗宗法法制制目的目的目的目的概念概念概念概念特点特点特点特点或或或或核心核心核心核心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影响影响影响影响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7、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1.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两大支柱两大支柱两大支柱,互互互互为表里为表里为表里为表里;2.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宗法制在政治制宗法制在政治制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加强分封制形成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加强分封制形成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加强分封制形

8、成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加强分封制形成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继承上的矛盾继承上的矛盾继承上的矛盾用用用用父系血缘父系血缘父系血缘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彼此间是兄弟关系与君臣关系;彼此间是兄弟关系与君臣关系;彼此间是兄弟关系与君臣关系;彼此间是兄弟关系与君臣关系;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9、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1.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的是A、周王、周王B、鲁国国君、鲁国国君C、卿大夫、卿大夫D、士、士2.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周初实行分封制是

10、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权力削弱功臣贵族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妻妻妾妾一般称谓一般称谓妻(正室)妻(正室)A、三哥(、三哥(20岁)岁)B、四哥(、四哥(14岁)岁)妾一(侧室)妾一(侧室)C、大哥(、大哥(25岁)岁)妾二(侧室)妾二(侧室)D、二哥(、二哥(22岁)岁)5、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A、分封土地、分封土地B、分封爵位、分封爵位C、规定义务、规定义务D、规定贡赋、规定贡赋6、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A、绝对的继承关系、

11、绝对的继承关系B、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C、仅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仅仅是家族等级关系D、方国联盟的基础、方国联盟的基础7通过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够成为大宗的是相关范围内一定能够成为大宗的是周王室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周王正妻所生之子周王室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周王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孙诸侯国诸侯国:诸侯嫡长子诸侯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孙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嫡

12、长孙A、B、C、D、9下列对西周王朝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下列对西周王朝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正确的是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ABCD10、春秋时期发生的楚王问鼎事件实质上说明春秋时期发生的楚王问鼎事件实质上说明A、楚庄王已成为中原霸主、楚庄王已成为中原霸主B、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C、分封制的崩溃、分封制的崩溃

13、D、宗法制已不能维护王室特权、宗法制已不能维护王室特权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1 1、基本矛盾:、基本矛盾:(1 1)中央)中央:君权与相权矛盾君权与相权矛盾;(2 2)地方)地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2 2、演变的具体情况、演变的具体情况 【秦清(鸦片战争前)秦清(鸦片战争前)】秦秦秦秦朝朝朝朝中中中中央央央央集集集集权权权权制制制制度度度度的的的的形形形形成成成成特点特点特点特点作用作用作用作用影响影响影响影响皇帝皇帝皇帝皇帝制度制度制度制度中央中央中央中央 官制:官制:官制:官制:三公三公三公三公九卿九卿九卿九卿制制制

14、制地方:地方:地方:地方:郡郡县县制制特点特点特点特点一人独尊;大权独揽;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一人独尊;大权独揽;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一人独尊;大权独揽;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一人独尊;大权独揽;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特点特点特点特点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中央主要官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中央主要官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中央主要官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中央主要官职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于皇帝。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于皇帝。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于皇帝。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于皇帝。丞相丞相丞相丞相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太尉太尉太

15、尉太尉诸卿诸卿诸卿诸卿郡守、县令(长)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守、县令(长)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守、县令(长)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守、县令(长)由皇帝直接任命实现对地方政权有效控制实现对地方政权有效控制实现对地方政权有效控制实现对地方政权有效控制奠定基本格局奠定基本格局奠定基本格局奠定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为历代王朝所沿用,加强和完善加强和完善加强和完善加强和完善内容内容内容内容中中央央集集权权的的发发展展汉汉汉汉唐唐唐唐宋宋宋宋元元元元:汉初,汉初,汉初,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郡国并行制,景帝平七国之乱,武帝颁,景帝平七国之乱,武帝颁,景帝平七国之乱,武帝颁

16、,景帝平七国之乱,武帝颁推恩令推恩令推恩令推恩令设置设置设置设置节度使节度使节度使节度使;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将地方军权将地方军权将地方军权将地方军权、财权收归中央财权收归中央财权收归中央财权收归中央;派派派派文官文官文官文官任地方官任地方官任地方官任地方官,通判通判通判通判监督监督监督监督行行省省制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中国省

17、制的开端君君主主专专制制的的演演进进汉朝汉朝汉朝汉朝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隋朝隋朝隋朝隋朝唐朝:唐朝:唐朝:唐朝:机机机机构构构构特特特特点点点点影影影影响响响响宋宋宋宋元元元元中朝、外朝;尚书台中朝、外朝;尚书台中朝、外朝;尚书台中朝、外朝;尚书台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三三省省六六部部制制中书省中书省中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门下省门下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尚书省尚书省

18、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三省互相牵制和监督,削弱相权削弱相权削弱相权削弱相权,保证皇权独尊保证皇权独尊保证皇权独尊保证皇权独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中书门下、设中书门下、设中书门下、设中书门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参

19、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使使使分割相权分割相权分割相权分割相权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决策,草拟诏令决策,草拟诏令决策,草拟诏令决策,草拟诏令审议审议审议审议执行执行执行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明明明明朝朝朝朝君君君君主主主主专专专专制制制制强强强强化化化化措措措措施施施施地方地方地方地方中央中央中央中央清清清清朝朝朝朝君君君君主主主主专专专专制制制制顶顶顶顶峰峰峰峰措措措措施施施施影影影影响响响响废行省,设三司废行省,设三司废行省,

20、设三司废行省,设三司地方权力就集中到了中央地方权力就集中到了中央地方权力就集中到了中央地方权力就集中到了中央撤中书省和丞相撤中书省和丞相撤中书省和丞相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权分权分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宰相制被废除,宰相制被废除,宰相制被废除,宰相制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设设设设内内内内阁阁阁阁特点特点特点特点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

21、权大小依皇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帝旨意而定帝旨意而定帝旨意而定雍正雍正雍正雍正设军设军设军设军机处机处机处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按皇帝的意旨拟写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按皇帝的意旨拟写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按皇帝的意旨拟写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和地方官员执行和地方官员执行和地方官员执行提高行政效率;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提高行政效率;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提高行政效率;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提高

22、行政效率;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进一步巩固。进一步巩固。进一步巩固。特特特特点点点点 1 1 1 1、基本特点、基本特点、基本特点、基本特点 (1 1 1 1)在)在)在)在中央政权中央政权中央政权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2 2 2 2)在)在)在)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中,中,地方权力

23、不断削弱,中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央集权不断加强。央集权不断加强。央集权不断加强。2 2 2 2、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消极作用:消极作用:消极作用:消极作用: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文化专制。文化专制。文化专制。文化专制。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

24、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衰落的根源。成为近代中国衰落的根源。成为近代中国衰落的根源。成为近代中国衰落的根源。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有利于维护有利于维护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有利于有利于有利于有利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有利于各有利于各有利于各有利于各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

25、交流。清清明明元元宋宋唐唐隋隋汉汉郡县制郡县制秦秦地方地方中央中央特点特点朝代朝代汉承秦制汉承秦制传承开创传承开创承前启后承前启后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加强有新发展有新发展空前加强空前加强发展顶峰发展顶峰发展完善发展完善中外朝、中外朝、尚书台尚书台郡国;州郡县郡国;州郡县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州县二级州县二级道州县三级道州县三级二府二府三司、参知政事三司、参知政事文臣;路州县文臣;路州县一省二院一省二院行省制行省制皇帝皇帝、三公九卿、三公九卿废行省设三司废行省设三司康熙设康熙设南书房;南书房;雍正雍正设军机处设军机处废丞相废丞相,权分六部权分六部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我国古代选官

26、制度的变化: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1 1、汉朝:、汉朝:、汉朝:、汉朝:特点:特点:特点:特点:2 2、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特点:特点:特点:特点:3 3、隋朝以后:、隋朝以后:、隋朝以后:、隋朝以后:特点:特点:特点:特点:(2 2)评价:)评价:)评价:)评价:察举制察举制察举制察举制举荐孝廉举荐孝廉举荐孝廉举荐孝廉(依据品行)(依据品行)(依据品行)(依据品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世家大族子弟世家大族子弟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依靠门第依靠门第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不注重提高才能即可步入仕途;不注重提

27、高才能即可步入仕途;不注重提高才能即可步入仕途;不注重提高才能科举制科举制依据才能依据才能依据才能依据才能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扩大官吏人才扩大官吏人才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

28、集中到中央政府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11、始皇曰: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求其宁息”的措施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推行郡县制C、修长城、修长城D、统一文字

29、、统一文字12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A中央集权制中央集权制B皇位继承制皇位继承制C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D宗法分封制宗法分封制13、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要A、B、C、D、14、刘邦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是刘邦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是A.中央机构的设置中央机构的设置B.地方制度地方制度C.皇帝权力皇帝权力D.根本目的根本目的1

30、5、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门下中书尚书16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制防止宰相权重难控制B完善中央集权制完善中央集权制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保证决策的合理性保证决策的合理性17下列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

31、权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它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它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落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朝影响深远这一制度对隋唐以后各朝影响深远ABCD18、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最突出的特点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最突出的特点是A.极力提高皇权极力提高皇权B.削弱相权削弱相权C.削弱将权削弱将权D.削弱地方权力削弱地方权力19、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B、分割宰相权力、分割宰相权力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20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32、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奠定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奠定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B.扩大元朝政治版图扩大元朝政治版图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D.促进各地经文交流和民族融合促进各地经文交流和民族融合23、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A.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强化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强化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C.相权重新得以恢复相权重新得以恢复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24.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

33、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之一。下列哪些举措是为了分割相权盾之一。下列哪些举措是为了分割相权(1)秦设御史大夫秦设御史大夫(2)唐设三省六部唐设三省六部(3)北宋设参知政事北宋设参知政事(4)清设议政王大臣会议清设议政王大臣会议A.(1)(2)B.(1)(3)C.(2)(3)D.(2)(4)25.清朝前期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多次重大变化中央机构发生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最主要的变化是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B、“率循祖制,咸复旧制率循祖制,咸复旧制”,废内阁,恢复内三院,废内阁,恢复内三院C、选调翰林等官员入南书房当值、选调翰林等官员入南书房当值

34、D、军国大计,自雍乾后百八十年,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军国大计,自雍乾后百八十年,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27、清代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突出特点是清代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突出特点是A.废丞相制度和行省制度废丞相制度和行省制度B.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高于内阁和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高于内阁和六部C、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三衙分权、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三衙分权D、设置了直属皇帝的具有传达性质的中央机构、设置了直属皇帝的具有传达性质的中央机构28、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所产生的影响包括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所产生的影响包括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

35、一促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导致官僚主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A、B、C、D、29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30、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题是A、封建统治日趋稳固、封建统治日趋稳固B、封建统治日趋衰弱、封建统治日趋衰弱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封建国家日趋巩固、封建国家日趋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