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施工技术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219058593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预应力施工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预应力施工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预应力施工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预应力施工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施工技术(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XXXX 高架桥预应力施工技术XXXX高架桥的路况、桥面布置复杂,横跨三条公路,一条铁路, 连接两条跨江大桥;XXXX、XXXX为两层半互通式立交桥,跃进路口 为三层半环形立交。主桥全长1.357公里,加上匝道桥总长3.82公里,总投资XX亿。 2001年11月14日部分匝道临时通车,年底竣工XXXX总承包,预 应力分项由XXXX分包。结构型式有单箱双室、单箱五室、箱梁高度按二次抛物线变化。 跨度2545米。预应力筋配置12、9、7J15有粘结钢绞线,强度为1860Mpa。 钢绞线最长达146米。部分桥面板悬挑净距4.25米,配有无粘结筋, 强度为 1570Mpa。 1220cm。锚固体系:张

2、拉端为 OVM 夹片锚,固定端为 OVMP 型挤压锚,无 粘结筋用防松锚具。为缩短工期,主线桥采取间联施工,Z2、5、7、9为两端张拉, 120146 米。 Z1、 4、 6、 8 联由于张拉空间限制,预应力束由两端向 中间搭接张拉,腹板内预应力束从腹板平弯到顶板底或底板面的齿块 内张拉,避免了在腹板上开洞,削弱腹板截面。底模及侧模支好后,按设计图纸在侧模上放好顺桥向坐标,在底 模上放好筋束水平坐标,腹板箍筋扎好,垫块到位后,在箍筋上定竖 向坐标。穿束:一端采用绞磨牵引,另一端用人推。两端用对讲机联系, 使之用力同步。防漏浆措施:混凝土浇筑 45 小时后,及时用倒链松动筋束 , 以防漏浆堵塞管

3、道。张拉程序:00.2o 1.05o 锚固。仲长值量测:初始20%应con con力,假设钢绞线的应力、应变成线性,M值不变。可推得 L /0.85为量测仲长值。按此方法与JTJ0412000规范推0.21.05荐用相邻级量测伸长做推算值的方法,经在施工中多次复核,比较吻 合。u 值的测试:测试设备及仪器:1.YCW250B千斤顶3台2.SC3000KN传感器1 台 3. 数据采集仪 1 台主拉端串连三台YCW250B千斤顶,不装工作锚,被动端装上一台SC3000KN 传感器,传感器后装上工作锚,并接通数据采集仪。分级 加压、读数。试验结果:Z2 联 p =0.220.34; Z5 联 p =

4、0.210.22。(Z2 与 Z5 联,穿束至试验持续时间差2 月。)可见:穿束与张拉时间间隔越长,钢绞线摩阻系数越不稳定。后张预应力体系普遍采用压力灌浆,由于浆体中含有气泡,渗水 后易腐蚀力筋,寒冷地区结冰后胀裂构件,另外,水泥浆易离析,干 硬收缩后,与力筋粘结不好。在 Z2 联做了两束金属波纹管真空灌浆 试验。灌浆料配比:水:水泥:膨胀剂:减水剂=0.37:1:0.1:0.08。主要试验设备: 1.搅拌机 2.过滤器3.灌浆泵4.真空泵 5.真空压 力表试验结果:真空度达 96%98%。浆体凝固后,浆体与灌浆管上口 平齐,浆体非常密实。当前,桥梁后张法施工,预应力束大都提前穿入,穿束与张拉

5、间 隔时间过长,钢绞线生锈,使摩阻变得不稳定,往往偏大,应力损失 大,达不到设计要求。 2000 年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根据气候、 环境条件强制规定了穿束与张拉间隔时间。设计施工单位在工期控制 、预应力工艺设计时,必须严格执行新规范对此条文的规定。日本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新技术无粘结预应力束是由单根或多根高强钢丝、钢绞线或钢筋, 沿全长涂抹防腐蚀油脂并用聚乙烯热塑套管包裹而成。无粘结束 像普通钢筋一样敷设,然后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 后,进行张拉和锚固,它省去了预埋套管、穿索和压将工艺,节 省了施工设备,简化了施工工艺,缩短了工期,降低了造价。因 而在欧美、日本等国得到广泛应用。从 90

6、年代开始,无粘结束技 术已在我国的中心跨径桥梁中应用,目前最大跨度已达到 20m。 但是无粘结束预应力桥梁不宜作更大跨度,且计算比较复杂。日 本开发的后期粘结预应力钢材新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后期粘结PC钢材是PC钢材上涂抹硬化的黄油状的常温硬化 型树脂,以套管包裹。这种常温硬化型树脂,通过控制环氧树脂 硬化促进剂的添加量,可以自由确定硬化时期。这种树脂是硬化 时,与无粘结钢材一样,具有与黄油状同等的粘度,张拉后,PC 钢材与套管之间充填的环氧树脂自然硬化,介于套管间的PC钢材 同混凝土粘结起来。由于耐水性、耐药性,特别是耐酸性都很好,套管是很难破 坏的,高温下也比较稳定,而耐气候性有一定

7、程度降低。根据用 途不同,套管的形状可以做成与无粘结PC钢材同样的形状,如圆 形。为提高与混凝土的握裹力,也可以做成凹凸形。后期粘结PC钢材特点:1、施工容易 只需将后期粘结钢材置于所定的配筋位置, 进行混凝土浇注,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张拉、锚固。这样钢材的 穿入、压浆作业都不需要了。2、PC钢材同混凝土能形成一体 PC钢材上涂抹树脂,硬化 后同PC钢材紧密粘结由于套管的形状,取得了与混凝土粘结好的 性能。还由于这种树脂在一定时间内自然硬化,而且不需要特别 处理(如加热等),因此,没有任何危险。3、耐腐蚀性好 在整个PC钢材上涂抹了防腐蚀性能优良的 树脂,其上还有套管包,有这样两重防腐构造,因而

8、耐腐性是很 好的。4、使用性能好 由于套管直径小,即使很薄的翼缘板也能 使用,使配筋设计更容易进行。又由于摩擦系数小,也能节约钢 材的使用量。后期粘结PC钢材新技术的关键之处是树脂可在常温下硬化, 而硬化是通过促进剂的添加量来进行控制的。因此,研制这种促 进剂,就能取得这项科技成果。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蒸养”裂纹产生与防范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蒸养”裂纹产生与防范在现代桥梁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由于其自重轻、结构 性能好、施工方便等诸多有利因素而被广泛使用,在我省已完工的沪 宁高速公路、禄口机场高速公路、宁马高速公路等许多桥梁中就普遍 采用了这种结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在冬季

9、施工过程 中,特别是当板梁的预制采用蒸汽养护时,梁体经常会出现“蒸养” 裂纹。下面就以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禄口高架桥为例,对空心板梁“蒸 养”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作一分析,供桥梁工程师们参考:1问题的产生XXXX高架桥是XXX新场高速公路的重点工程,全长2 3 8 0 m, 其中6 0%以上的上部结构采用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该 桥设计荷载为汽车一超2 0,挂车一120,梁体混凝土标号为50 号,板梁长1996 m,宽99cm,高8 5cm,其断面尺寸如图所示。大梁的预制于年底开始,为保证质量,缩短养护周期,加快 施工进度,对板梁采用了蒸气养护法。元月,气温骤降51 0, 日均温度在0

10、5左右。当时大梁已经过静养、升温、恒温、降温 等养护过程,揭开油布冷却,发现很多梁顶部出现了裂纹,裂纹1布在大梁的跨中、1/4跨和3/4跨处的顶板。2原因分析2.1 混凝土内外温差所致。在冬季施工过程中,因为外界温度较低,而大梁混凝土中由于水 化热的原因产生很大的热量,根据经验公式:tmax=to + Q/10其中:tmax混凝土内部最咼水化热C ;to混凝土浇筑温度CQ每立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3;可计算出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tm ax = 5C+462/10 =51 2C本例混凝土配比中水泥用量为462kg/m3当油布掀开后,混凝土表面遇冷将发生急剧收缩,而内部混凝土 因水化热尚未完全消

11、失而发生较大的内外温差,从而形成一种内胀外 缩的现象,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2.2 梁体顶板与底板收缩不一致大梁横断面尺寸可以看出,顶板较薄,一般为78cm,而下底板 较厚,一般为1516 cm,当油布掀开后,上顶板的冷却将快于 下底板、收缩也将大于、快于下底板,而此时埋设于大梁底部的钢铰 线尚未剪索,梁体预应力尚未得到再加上上顶板布筋少,抵不住这种 大的拉应力,从而导致了顶部裂缝的产生。2.3 养护时降温梯度过快。据当时的施工记载和监理抽测,部分大梁降温时降温梯度在1015,而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明确规定,当表面系 数等于或大于6时,降温速度不得超过5,而在该例中,大梁表面 系数已达1

12、19 1m2/m3,降温梯度明显高于规范要求。表面系数为结构冷却面积与结构体积之比3防范措施31 加强混凝土梁的养护管理。在梁体混凝土温度冷却至与外界温度相近时,方可拆除加热养护结构的模板和保温层 如油布;当 混凝土与外界气温相差大于2or而要拆除模板时,混凝土表面应加 以覆盖,并使其缓慢冷却,严禁提前掀开油布。32 大梁冬季施工采用蒸汽养护时,应适当增加大梁内的抗裂钢筋。可在大梁的顶部及两侧适当增加纵向非预应力钢筋,以提高这部 分混凝土的抗拉能力,防止裂纹的出现。施工时可考虑在大梁的顶部 增加2根e 12钢筋,在大梁两侧增加4根 8的钢筋。3. 3 提前释放预应力。在大梁梁体冷却至510时应

13、立即拆 模,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 0%时,应剪索,完成对大梁施 加的予应力。3.4 严格控制升降温梯度。严格按规范规定,控制升降温梯度。 当表面系数大于6时,升温速度不超过10C ;恒温温度不超过6 0C;降温速度不超过5C,从而避免升温过程中的膨胀裂缝和降温 过程中的收缩裂缝。4 结束语事实表明,采用了以上防范措施后,禄口高架桥在后来施工的近 千块板梁中再未出现裂纹,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预应力板梁的冬季蒸养 裂纹的问题。参考文献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2严家亻及道路建筑材料人民交通出版社3邬晓光,俞向东桥梁施工技术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关于预应力施工的两点建议 黎春源许琼萍何奎林

14、 (萍乡公路分局萍乡337055) 摘要:施工中对采用有自锚性能的夹片式锚具的预应力筋的张拉 为了减少钢绞线回缩对预应 力筋中的应力损失,应采用超张拉程序,即使是低松弛钢绞线也 应一样;施工规范中所采用的 计算理论伸长值的公式,其本身已考虑了管道摩阻力及曲线阻力 的影响,因此,在初应力以下 的“推算伸长值”建议采用按理论伸长值公式计算的数据,这样 比采用现场量得到的相邻板伸 长值更准确方便。 关键词:桥梁工程;预应力张拉;初应力;建议0 前言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后张法施工时,由于锚具其特有的结构性 能,从理论上分析,往往不能达到最佳的张拉效果。本文就在预应力 施工中的超张拉及推算长度的选取方面提

15、出一些建议供参考。1 关于超张拉的建议在预应力桥梁上部构造梁板的生产中,均大量采用后张法施工, 预应力钢筋普遍采用低松弛钢绞线(Ryb = 1860MPa),及具有自锚性 能的夹片式锚具。锚具之所以具有自锚性能,首先因为千斤顶的零部件系统配备有 一块限位板,限位板与锚圈之间有一间隙,一般为6mm左右,因此张 拉过程中,夹片最多只能后退6mm,就会被限位板挡住,不可能再后 退了。当张拉到规定的应力,持荷2 分钟后,电动油泵归零,进行锚 固操作时,由于失去了张拉力,原来被张拉长了的钢绞线便立即回缩, 并带动夹片,将夹片拖入锚孔内,由于夹片与锚圈的锥形配合,使得 钢绞线在回缩过程中,越回缩越被自己拖

16、入的夹片锚紧,直到不能再 回缩,则已被锚固。由于夹片与锚圈的锥形配合,及限位板只有6mm左右的间隙,所 以在钢绞线的回缩自锚过程中,夹片被绞线带动前进,最多也只有 6mm,就会被钢绞线锚固,也就是说,钢绞线最多回缩3mm。“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00 (简称“施工规范”中 规定,预应力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 仲长值与理论仲长值的差异应控制在6%以内,即(4-L理)/ L 理 W6%。锚下的张拉控制应力O con,在“公路钢筋混泥土及预应力混泥 土桥涵设计规范” JTJ023-85 (简称“设计规范”中规定O con应W 0.75Ryb(Ryb 为钢

17、绞线的标准强度),且在任何情况下不应超过0.8 Ryb。一般在设计图中多采用 O con = 0.75 Ryb = 0.75 X 1860 = 1395MPa。在理论仲长值( L理)的计算中,张拉端的张拉力也是 采用O con。预应力梁一般跨径最短的为10m,长的到30m不等,现 以20m长T梁与30m长箱梁的张拉仲长情况,来说明两者要达到现行 施工规范的要求,将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异控制在6%以内, 采用两端张拉时,其难易程度是不同的,对于20m梁来说,是难以达 到的。为简单清晰地说明情况,现假设20m梁和30m梁的预应力筋 都是直线型,没有管道摩阻力,并且不考虑锚口损失,这样按施工规

18、 范中理论仲长值的计算公式: L理=pppEALP = ppEAPL = oconpEL,贝I:20m 梁厶 L 理= 1395X 19000020000=146.84mm 30m 梁 L理= 1395X19000030000=220.26mm现场实际张拉时,也假设处 于理论状态,按施工规范要求,从10%O con拉到100%O con,持荷 2 分钟,测量这一阶段的伸长值。由于是处于理想状态,所以伸长值 就与用理论公式计算的相一致。持荷2分钟后,油泵归零,钢绞线回 缩,自行锚固。前面已做分析,在自锚过程中,钢绞线的回缩值,最 大约为6mm,则此阶段的仲长值为:L1=(100%-10%) O

19、con L/Ep -6-6mm 贝 此阶段 20m 梁的伸长量: L1=90%X1395X1900002000066=132.15-6-6=120.15mm则此阶段30m梁的仲长量:L1 = 90%X 1395X19000030000 66= 198.2366=186.23mm 从0到10% crcon阶段的仲长量也按照理想状态计算,则此阶段 20m 梁的伸长量:L2=10%X1395X19000020000 =14.68mm30m梁的仲长量:L2=10%X1395X19000030000 =22.03mm故20m梁的实际仲长量为:L = AL1+AL2=120.15+14.68 = 134.

20、83mm30m梁的实际仲长量为:L = L1+L2=186.23+22.03 = 208.26mm 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计算它们各自的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 的差值,分别为:20m 梁的差值百分比:(134.83-146.84) 一 146.84 = 8.18% 6%,不符合规范要求,30m 梁的差值百分比:(208.26-220.26) 一 220.26 = -5.45%V 6%,符合规范要求。许多中小桥中采用10m预应力空心板,下面分析一下其进行一端 张拉时的情况: L 理=1395X19000010000 =73.42mmLI = 90%X 1395X19000010000 -6=66.

21、07-6 = 60.07mmL2 = 10%X1395X 19000010000 =7.34mmL = AL1+AL2=60.07+7.34=67.41mm10m 板的差值百分比:(67.41-73.42) 一73.42=-8.18%6%,不 符合规范要求,若进行两端张拉,其差值更大。显然,10m板、20m梁和30m梁钢绞线的回缩值都相同,这样对 不同的跨径,其回缩量对差值的影响就大,即长跨径回缩量对差值的 影响小,短跨径回缩量对差值的影响大。因此,为了减少自锚时钢绞线回缩对伸长值的影响,不论是普通 松弛钢绞线,还是低松弛钢绞线,张拉时都应该比理论仲长值( L 理)多拉长12mm,以抵消钢绞线

22、的回缩量,即应该进行适当地容许 超张拉。以厶L19000020000O超但超施工2初施工但是如果(如20m 跨径,预应力筋处于直线,无管道摩阻力的理想状态为例, 来说明要多拉长6mm,张拉应力需要超张拉到什么值,即:理 +12mm=146.84+12=158.84p 超,= 158.84X20000190000 =1508.98Mpa=1.0817J con=0.8112 Ryb张拉到 0.8112 Ryb 是不允许的,因为设计规范要求,任何情况 下,O超不大于0.8 Ryb,所以,对于20m梁的预应力张拉,只能超 张拉到1.05O con为宜。实际上只要经过油泵归零,钢绞线回缩自锚 后,超过

23、锚下应力的部分(即0.05O con)就会因为钢绞线的回缩而 被释放,因而实际超张拉对提高双控的合格率是很必要的,否贝20m 梁的预应力张拉其伸长率的差值要控制在6%之内将不可能。规范中对采用有自锚性能的夹片式锚具的预应力筋的张拉,为了 减少预应力筋的应力松弛损失,因而采用了超张拉程序,而本文是考 虑为了减少钢绞线回缩对预应力筋中的应力损失,也应采用超张拉程 序,即使是低松弛钢绞线也应一样。应力推算伸长值的选取规范中说明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 例如:初应力O为10%O con时,其仲长值可采用由10%O con到20% O con时的仲长值。,由于目前施工场所采用的压力

24、表还不是很理想,指针的运行有 时不是很稳定,同时因为达到初应力的张拉力比较小,指针的行程很 短,特别是10m板,油泵一开动,指针很快就到达了 10%O con的位 置,马上就要稳压,做好测量标记后,接着加油升压,指针又很快到 达了 20%O con的位置,再稳压测量,得出相邻级(10%O con到20% O con)的仲长值,之后,再继续升压,现场要测量,又要读数,准 确性就不会很高,我们曾在现场分几级进行测量:10%20%、20% 30%、30%40%,几次测量出来的仲长值很难一致。另外,现场在钢 绞线上划线标记、伸长值测量都存在一定的误差,不可能与在实验室 里做一样的准确。从10%O co

25、n 一直匀速拉到所需要的应力O con),则钢绞线在管道中一直在均匀地运动、伸长,此时是克服滑动摩阻力的过程;如果中途停顿后再启动,则 以首先要克服静摩阻力,因此中途的停顿、启动对张拉力的大小及伸 长值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施工规范中所采用的计算理论伸长值得公式,其本身已考虑了管 道摩阻力及曲线阻力的影响,同时,由于理论伸长值与实际伸长值之 差必须在6%以内,那么,在初应力(010%)的范围内的仲长差值 应该在 0.6%以下了。因此,在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建议采用按理论伸长值公 式计算的来的数据,这样比采用现场量得的相邻板伸长值更准确方 便。 作者在预应力梁的后张法施工中,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 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2公路钢筋混泥土及预应力混泥土 桥涵运用这两点方法,都能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设计规范 JTJ023-8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