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材的再认识

上传人:gfy****yf 文档编号:21900049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对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材的再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对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材的再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对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材的再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对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材的再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材的再认识(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对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材的再认识课程标准强调 ,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和个性开展的重要时期 ,高中数学课程应为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开展空间 ,数学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 ,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开展 ,致力于使每个学生获得必需的、与个性开展相适应的数学 ,同时获得数学素养的培育与提高。数学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表达数学本身的特点和价值。数学课程及其教育应帮助学生通过数学认识自然 ,包括培养学生的认识论、方法论、世界观、自然观等一系列内容 ,在此根底上认识数学的应用性、工具性;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开展学生的身心并进 ,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数学素养和全面素质并重;使学生认识数学在人类文化开

2、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视技术 ,更重视理性与精神 ,逐步形成数学观念和数学意识 ,充分发挥数学课程对培养新时期优秀人才的独特功能和作用。高中数学新教材表达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设计思路。一、新教材新理念的载体新课程新在教学理念上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由过去的“双基加能力转化为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创新思维1.注重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教材每一节常常是从“思考开始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 ,引导学生观察、猜测、归纳、推理 ,进行自主探究;特别是“探究、“探究与发现等栏目提供应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 ,促使他们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探究思索;并且“阅读与思考可以

3、促进学生阅读自学习惯的养成;“实习作业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多种结构形式 ,能够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 ,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斯林斯基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利于学生自学的教材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进而培养理性精神。新教材在内容的设计上 ,能够在学生已有的经验根底上 ,引导学生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例如在?统

4、计?一章的例题与习题设计上 ,重视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直观感知变量的相关关系 ,进行数学描述、判断和推理的能力;。3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开展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 ,并在生活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近年不断深化的数学课程改革中 ,数学的应用意识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这一点在教材中也得到充分的表达:数学应用贯穿新教材的始终。1通过丰富的实例 ,从实际背景引出数学新知识。例如从对大学生身高与体重的相关性研究实例得出回归分析的方法;从吸烟与患肺癌的关系引出独立性检验的方法;从物理背景抽象出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等等。这样强调数学概念的形成背景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发生、开展的来龙去脉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5、体会到数学的作用、数学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2在例题、习题中都适当增加了相关的应用问题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圆锥曲线?中有卫星运行轨道、炮弹爆炸点的轨迹、双曲线型冷却塔、卫星接收天线、天文望远镜、拱桥、隧道等丰富的题目;恩格尔系数;考古学上用到的根据半衰期计算出古代墓葬的朝代。3教材设置的“实习作业统计活动 ,使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应用 ,从而使应用意识得到进一步开展。4渗透数学史 ,表达数学的文化价值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 ,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应用及开展趋势。教材中的“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等栏目 ,正是表达了这一理念。例如“函数数概

6、念的开展历程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伟大成就 ,并且更深刻的体会函数的应用价值。二、新教法新教材应用的具体表达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方法的变革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法决定教法。我们要通过数学教学 ,培养人格完善、能够终身学习的人。为了到达新课标的要求 ,改革的核心应在于课堂教学方法 ,把过去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变成一种多样的、主动地、快乐的学习方式。新教材充分关注数学课程中的学习过程 ,集中表达在三个方面:1将课程与学习融为一体 ,精选学生必需的数学知识 ,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开展的规律组织合理的知识结构;展现知识的生成、开展和形成过程 ,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时机;把“学知和

7、“学做紧密结合起来 ,是学生获得认知、参加活动、增加体验、开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2扩展学生学习的空间 ,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发挥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的主观能动作用。要给学生更多的时机和条件 ,为学生体验过程创设适宜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自主探究的时间以及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促使学生能够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 ,逐步学会学习和思考 ,增长经验和智慧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 ,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 ,颖悟非凡貌 ,属句有夙性 ,说字惊老师。于是看 ,宋元

8、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 ,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那么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 ,“教师一说是比拟晚的事了。如今体会 ,“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 ,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异。辛亥革命后 ,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 ,故又称“教师为“教员。3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和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 ,提供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 ,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训练技能、领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

9、动的的经验。“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

10、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 ,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 ,颖悟非凡貌 ,属句有夙性 ,说字惊老师。于是看 ,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 ,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那么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 ,“教师一说是比拟晚的事了。如今体会 ,“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 ,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异。辛亥革命后 ,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 ,故又称“教师为“教员。我们知道 ,学生地学习是一项艰苦

11、而有趣的脑力劳动。“苦学是有限的 ,“乐学的力量是无限的。仅要求“苦学而无视“乐学 ,只满足于“学会而无视“会学 ,都会带来学生探求精神与能力的枯竭。高中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我们应根据其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 ,是学生“乐学、“会学 ,注意发挥其能动性 ,不断满足其求知成才的愿望 ,使其终身受益。“学会并非教学的唯一目的 ,高中生未能学会学习 ,那么 ,根底教育就未能表达出自身的价值。在科学技术迅猛开展的今天 ,要求学生既能“苦学又能“乐学;既能“乐学 ,又能“会学;既有知识 ,又有能力;既懂科学 ,又会创造。因此 ,数学教材的编写、数学教法、学法的采用都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型人才等为目的。4 / 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