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及其防治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1891576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PPTX 页数:71 大小:3.5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前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及其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学前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及其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学前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及其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及其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及其防治(7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节 小儿肥胖症肥胖症是以身体脂肪含量过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为特征,多因素导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估计办法见教材p113第1页/共71页一、单纯性肥胖由于多食和少动引起身体内营养过剩造成的,也称单纯性肥胖。第2页/共71页(一)常见病因1、摄入 过多:长期摄入的能量超过消耗量,以致剩余的能量转化成脂肪积聚在皮下,造成肥胖。多见于人工喂养儿和2岁后的幼儿。2、活动量少:由于缺少活动,消耗减少,容易造成肥胖;肥胖后更不愿活动,于是形成肥胖。3、遗传因素:双亲肥胖者,其子女约70有肥胖,双亲一方肥胖其子女约40有肥胖;双亲无肥胖者其子女仅10有肥胖。有肥胖的家庭中往往有导致肥胖的生活习惯或生活环

2、境,与形成肥胖有关。第3页/共71页(二)症状1、体重超重,按身高计算体重高于平均数20%2、全身性肥胖,皮下脂肪分布均匀3、食欲好,喜食淀粉类和油脂类食物。4、不好动,运动和哭闹、用力后气短。5、智力正常,但常有心理障碍、自卑感、不愿 合群。第4页/共71页(三)治疗和预防1、控制饮食:适当减少热能、高脂肪、高 糖类食物供给,多选择热量少、体积大 的食物。改变吃零食、吃糖果、吃肥肉 以及睡前吃点心、餐后就睡的习惯。2、增加运动:增加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每天至少半小时,并持之以恒。3、高血脂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降脂药。第5页/共71页二、继发性肥胖所谓继发性肥胖,是指由于其他健康问题所导致的肥胖,

3、也就是说继发性肥胖是有因可查的肥胖。继发性肥胖占肥胖的比例仅为1%。根据引起肥胖的原因,又可将继发性肥胖分为下丘脑性肥胖、垂体性肥胖、甲状腺功能低下性肥胖、库欣综合征导致的肥胖、性腺功能低下性肥胖等,分别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疾病而致。其中,成人以库欣综合征和甲状腺功能低下性肥胖为多见,儿童中以颅咽管瘤所致的下丘脑性肥胖为最多。第6页/共71页一般而言,对于一个肥胖者,我们首先要想到继发性肥胖,要考虑在其肥胖的后面,有没有什么毛病,而不能一上来就说是单纯性肥胖。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您把一个单纯性肥胖考虑为继发性肥胖,只是提高了对引起肥胖的疾病的警惕性而已,对患者没有什么害处;而如

4、果您把一个继发性肥胖误认为单纯性肥胖,就可能放松警惕,贻误病情。结果不但肥胖的问题解决不了,还可能由原来的疾病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只有排除了继发性肥胖之后,我们才能作出单纯性肥胖的诊断。第7页/共71页第二节 蛋白质与能量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简称“营养不良”,又称“蛋白质摄入不足”。主要因蛋白质或总热量长期摄入不足引起,多见于婴幼儿。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消瘦、体重减轻或水肿,严重者常有脏器功能紊乱。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严重营养不良已显著减少,肥胖儿明显增多。但轻度营养不良仍较常见,贫困地区及弱势群体中仍可见到中、重度营养不良病例,全社会应予关怀。第8页/共71页一、消瘦性营养不良这是

5、一种多见于婴幼儿的极度消瘦症,是由于长期摄食过少引起的。该型营养不良多见于母乳不足、喂养不当、饥饿、疾病及先天营养不良等。表现为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止,明显消瘦,体重减轻(重者只为同龄儿童平均体重的60%),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肌肉萎缩,皮肤干燥,毛发细黄无光泽,常有腹泻、脱水、全身抵抗力低下,易发生感染,但无浮肿。第9页/共71页二、水肿型营养不良 这是因蛋白质严重缺乏而能量供应可以维持最低需要水平的极度营养不良症,多见于断乳期的婴幼儿。临床表现为精神委靡、反应冷淡、哭声低弱无力,食欲减退、体重不增或减轻、下肢呈凹陷性浮肿、皮肤干燥、色素沉着、毛发稀少无光泽、肝脾肿大等。第10页/共71页三、营

6、养不良产生原因1、膳食中蛋白质和热能供给不足;2、消化吸收不良;3、蛋白质合成障碍;4、蛋白质损失过多,分解过甚。第11页/共71页四、营养不良的预防1、加强儿童保健工作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别快,需要的蛋白质和能量比任何年龄时的都要多,而消化系统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极易引起腹泻导致营养紊乱。故指导婴幼儿保健,包括育儿方法、营养指导、正确护理及疾病预防,极为重要。大力培训保育人员,提高业务水平,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2、喂养指导 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不足者采取合理的混合喂养,补充牛乳或豆浆。母亲不能授乳或缺乳者,应以适龄的配方乳喂之,不能单独用淀粉类、炼乳、麦乳精等喂养。3、加强体格锻炼,提高身体

7、素质。4、防治其他疾病 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做好计划免疫接种。矫治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唇裂、腭裂、肥厚性幽门狭窄等。5、早期发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应及早纠正。总之轻症则以膳食调整为主,给予易消化高营养的优质食物,动物蛋白质应为蛋白质总量1/2以上,同时治疗原发疾病及并发症,待病情好转,体重稳步上升时,可适当安排一定活动量,促肌力恢复。第12页/共71页第三节 营养性贫血由于营养物质中铁、VB12和叶酸缺乏而导致的贫血,成为营养性贫血。第13页/共71页一、缺铁性贫血铁缺乏症是全球性最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症。是指机体总铁含量降低的状态。包括铁减少期、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和缺铁性贫血3个阶段。

8、第14页/共71页(一)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1、胎儿期储存不足 母亲孕期膳食结构不合理而患有缺铁性贫血,可使胎儿获得的铁量减少,出生后6个月内婴儿体内铁储备不足,而易发生缺铁性贫血。2、铁摄入不足 人乳含铁量低,铁吸收率高,但婴儿6个月后仍纯母乳喂养易发生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婴幼儿未摄入强化铁的食物,年长儿不良进食习惯致食物单调均可使铁摄入不足。第15页/共71页3、铁吸收减少或消耗增加 儿童因患消化道疾病或反复感染及某些慢性疾病影响铁的吸收和铁的吸收利用率降低。4、铁丢失增加或吸收障碍 如肠道寄生虫病、肠息肉等致长期少量失血。第16页/共71页(二)临床表现患儿面色、口唇粘膜、眼结膜、指甲苍白

9、,严重时全身皮肤苍黄明显。早期常有疲倦、乏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第17页/共71页(三)贫血对儿童的危害 铁缺乏对人类生命各个阶段的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特别是对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1、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减退,少数儿童可出现异食癖;可有呕吐、腹泻;可出现口腔炎、舌炎,严重者可发生萎缩性胃炎或吸收不良综合症。第18页/共71页 2、神经系统症状 研究已证明婴儿期铁缺乏对认知功能和行为发育有较长期的,不可逆的损害,可持续至儿童期,且铁剂治疗亦不能完全恢复损害的认知行为。长时间或严重贫血对儿童脑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第19页/共71页 3、免疫系统 缺铁性贫血可使

10、机体内的免疫功能下降,儿童感染疾病机会会增加,死亡率升高。4、小婴儿贫血可出现髓外造血,肝脾淋巴结可轻度增大。严重贫血可使心率增快,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缺铁时肠道有毒重金属吸收增加,如铅、镉。第20页/共71页我国儿童少年血红蛋白正常值为:011岁不分男女110g/L,1214岁男120g/L,女115g/L;15岁以上,男125g/L,女115g/L。根据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可将缺铁性贫血大致划分为:轻度贫血(90g/L正常值)中度贫血(6089g/L);重度贫血(3059g/L)和极重度贫血(小于30g/L)。第21页/共71页(四)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治疗缺铁和缺铁性贫血的治疗1、一般治疗

11、 加强护理,避免感染,合理喂养,给予富铁食物,注意休息。2、病因治疗 尽可能查找导致缺铁的原因和基础疾病,并采取相应措施去除病因。如纠正畏食和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治疗慢性失血疾病。第22页/共71页 3、铁剂治疗 尽量给予铁剂口服治疗。应采用亚铁口服补铁,利于铁的吸收。多种亚铁制剂可供选择。即每日补充元素铁26/,餐间服用,每日23次。可同时口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应在Hb正常后继续补铁2个月,恢复机体储存铁水平。间断补充元素铁12/(d),每周12次或每日1次亦达到补铁的效果,疗程23个月。第23页/共71页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

12、血,主要系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本症特点是呈大红细胞性贫血,骨髓内出现巨幼红细胞系列,并且细胞形态的巨型改变也见于粒细胞、巨核细胞系列,甚至某些增殖性体细胞。该巨幼红细胞易在骨髓内破坏,出现无效性红细胞生成。约95的病例系因叶酸或(和)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营养性贫血,其早期阶段,单纯表现为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者临床上并不少见。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具有地区性,我国以山西和陕西省等西北地区较多见,患病率可达;恶性贫血在我国则罕见。第24页/共71页第25页/共71页(一)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不熟主要不耐烦是由于没有叶酸

13、或维生素B缺乏引起1、叶酸缺乏的预约病因常见的有 (1)摄入不足:羊乳叶酸含量低,牛乳制品如奶粉、蒸发乳经加热等处理,所含叶酸遭破坏,副单纯用这类乳品喂养婴儿而不及时添加辅食,则易发生本症。由于胎儿可以从母体得到叶酸并贮存于敢,故4个月之内一般不会发病,此症的高峰年龄是4-7个月。(2)需要增加:新生儿、未成熟儿和婴儿生长发育较快,对叶酸的需要量增加。(3)吸收不良:慢性腹泻、小肠病变等均可影响叶酸吸收而至缺乏。(4)药物作用:结肠内细菌含有叶酸,可吸收以供人体之需。长期服用光谱抗生素者结肠内部分细菌被清除,因而影响叶酸的供应。长期使用抗叶酸制剂(如甲氨蝶呤)及某些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扑癫酮

14、苯巴比妥)可导致叶酸缺乏。(5)代谢障碍:先天性叶酸代谢障碍也可导致叶酸缺乏 第26页/共71页2、维生素B缺乏的急病病因常见的有(1)摄入不足或减少:维生素B存在于动物的蛋白质中肉类与内脏含量最为丰富意思除嗜好素食者外因摄入不足而致病者比较首先罕见(2)吸收不良:内因子缺乏小肠疾病维生素B拮抗药的应用等(3)需要量增加第27页/共71页(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表现1、贫血:起病大多缓慢特别是维生素B缺乏者除一般 性贫血 症状如乏力头晕、活动后心悸气短外,部分患者电话可出现轻度黄疸。2、胃肠道的心症状:常有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3、神经系统症状影响:有手足麻木、无力或蚁行感、共济失调、感觉

15、迟钝、大小便失禁、易激动、健忘以及精神失常。4、一般表现:虚胖或颜面水肿,头发稀疏枯黄,皮肤常呈蜡黄样,称“泥膏样体质”第28页/共71页第29页/共71页(三)预防1、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纠正偏食习惯及不正确的烹调习惯。2、婴儿应提倡母乳喂养,合理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品。孕妇应多食新鲜蔬菜和动物蛋白质,妊娠后期可补充叶酸。3、在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高发区应积极宣传改进食谱。4、对慢性溶血性贫血或长期服用抗癫痫药者应给予叶酸预防性治疗,全胃切除者应每月预防性肌内注射维生素B12一次。第30页/共71页第31页/共71页第四节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为缺乏维生素D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异常

16、,导致生长期的骨组织矿化不全,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佝偻病多见于婴幼儿,不仅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也于VitD缺乏有关。第32页/共71页一、病因 1、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母亲孕期,特别是孕后期维生素D营养不足,如母亲长期在室内工作生活,严重营养不良,肝肾疾病,慢性腹泻,以及早产、双胎均可使婴儿体内储存不足。2、日光照射不足:因日光中紫外线不能通过一般的玻璃窗,婴幼儿长期过多的室内活动,使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足。城市中的高楼建筑可阻挡日光照射,大气污染如烟雾、尘埃可吸收部分紫外线;气候的影响,如冬季太阳离地面远,日照时间短,紫外线较弱,亦可影响部分内源

17、性维生素D的生成。第33页/共71页3、补充维生素D不足:因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少,即使纯人乳喂养婴儿,若户外活动少或未补充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4、生长速度快:婴儿尤其是早产及双胎婴儿生后生长速度快,骨骼生长速度,对钙、磷和维生素D的需求量大,且体内储存的维生素D不足,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第34页/共71页 5、疾病或药物影响:胃肠道或肝胆疾病如吸收不良综合症、慢性腹泻、胰腺炎、胃肠切除术后、先天性胆道狭窄或闭锁、婴儿肝炎综合症等均可影响维生素D及钙、磷的吸收和利用。第35页/共71页二、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亦可影响肌肉发育及神经兴奋性的改变。随年龄不同,临床表现

18、不同。第36页/共71页临床上佝偻病分初期、活动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一)初期(早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主要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躁、多汗刺激头皮致婴儿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此期常无骨骼病变。第37页/共71页 枕秃第38页/共71页(二)激惹期(活动期):早期维生素D缺乏的婴儿未经治疗,继续加重,出现PTH(甲状旁腺分泌过多甲状旁腺素而引起的钙磷代谢失常。简称甲旁亢。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泌尿系结石、高血钙和低血磷等)功能亢进,钙、磷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第39页/共71页1、颅骨:6个月龄以内婴儿的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门边较软,颅骨薄。7月

19、龄以上婴儿患佝偻病无颅骨软化体征。7-8月龄婴儿可出现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因骨样组织增生致额骨及顶骨双侧呈对称性隆起,或称“方颅”重者可呈鞍性,十字状颅形,头围也较正常增大 第40页/共71页 方颅第41页/共71页 2、胸部 骨骼病变,出现肋串珠、鸡胸、漏斗胸等体征。第42页/共71页 肋串珠第43页/共71页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膈肌牵拉而内陷,胸廓的下缘形成一水平凹陷,即肋膈沟或哈里森沟。肋膈沟肋膈沟第44页/共71页 鸡胸第45页/共71页漏斗胸第46页/共71页 3、四肢畸形:多见于6个月以上婴幼儿,手腕、足踝部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佝偻病“手镯”、“足镯”。手镯、脚镯手镯、脚镯第47页

20、/共71页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婴儿站立与行走后双下肢负重,可出现股骨、胫骨、腓骨弯曲,形成膝内翻(“O”型膝)或膝外翻(“X”型)X型腿(膝外翻)型腿(膝外翻)第48页/共71页 4、其他:婴儿会坐与站立后,因韧带松弛可致脊柱畸形,包括脊柱后凸或侧弯;重症者骨盆前后径变短形成扁平骨盆。严重低血磷使肌肉糖代谢障碍,使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降低和肌力减弱,如竖颈无力、蛙腹。第49页/共71页(三)恢复期1、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体征改善;2、理化检查:X线临时钙化带重现;生化恢复正常。(四)后遗症期1、重症患儿遗留骨骼畸形。2、理化检查正常。第50页/共71页三、佝偻病的预防三、佝偻病的预防1

21、、母亲孕期预防 孕妇应经常户外活动,进食富含钙磷的食物。妊娠后期为秋冬季节的妇女宜适当补充VitD4001000U/天2、婴幼儿预防户外活动 指导家长携带婴儿尽早户外活动,逐渐达12小时/天,尽量暴露婴儿身体部位如头面部、手足。VitD补充 婴儿(包括纯母乳喂养儿)出生后2周开始摄入VitD400U/天至2岁。高危人群补充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出生后即补充VitD8001000U/天,3个月后改为400U/天。第51页/共71页四、佝偻病的治疗四、佝偻病的治疗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骨骼畸形,治疗原则以口服为主。剂量为20004000U/天,一个月后改为400U/天。口服苦难或腹泻等影响吸

22、收时,可采用大剂量突击疗法,VitD15万30万U/次,肌注,13个月后,再以VitD400u/天维持,用药一个月后随访。钙剂补充:乳类是婴儿钙营养的优质来源,一般佝偻病治疗不用补钙,除非婴儿乳类喂养少,甚至没有喂养乳类。才需要补充钙质。第52页/共71页第五节 其他营养性缺乏症一、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A缺乏症是因体内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以眼和皮肤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多见于14岁小儿;最早的症状是暗适应差,眼结膜及角膜干燥,以后发展为角膜软化且有皮肤干燥和毛囊角化,故又称夜盲症、干眼病、角膜软化症。第53页/共71页(一)产生原因1、饮食不当 婴儿初生时其肝脏储存的维生素A很少,很快被消耗尽

23、,但初乳中含量极 维生素A作用高,人乳和牛奶是婴儿所需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其他食物如蔬菜、水果、蛋类和肝等都能供给足够的维生素A。故适当地饮食能供足够的维生素A,不至引起缺乏。但婴儿时期食品单纯,如奶量不足,又不补给辅食,容易引起亚临床型维生素A缺乏症。乳儿断奶后,若长期单用米糕、面糊、稀饭、去脂牛奶乳等食品喂养,又不加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辅食,则可造成缺乏症。2、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的慢性疾病如长期腹泻、慢性痢疾、肠结核、胰腺疾病等可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肝脏是维生素A代谢和储存的主要器官,胆汁中的胆酸盐能乳化脂类,促进维生素A的吸收,并能加强-胡萝卜素-15 的活性,促进其转化为视黄醇,故患

24、肝胆系统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慢性肝炎时,易致维生素A缺乏症。对各种病毒所致的肝炎或并发于感染疾患的中毒性肝炎,也可引起维生素A缺乏症,应加警惕。第54页/共71页3、消耗性疾病 如慢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迁延性肺炎、麻疹等,在维生素A摄入不足的基础上,因维生素A消耗增加而出现症状。此外,长期摄入矿物油(如液体石腊等)、新霉素及氨甲喋呤等药物也能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恶性肿瘤、泌尿系统疾病可增加维生素A的排泄。蛋白质缺乏影响视黄醇转运蛋白的合成,致维生素A在血浆中尝试降低,从而发生缺乏症状。4、甲状腺功能低下和糖尿病 都能使胡萝卜素转变成视黄醇的过程发生障碍,以致维生素A缺乏 。第55页/共71页

25、(二)临床表现1、眼部症状 最早的症状是在暗环境下视物不清,定向困难,出现夜盲,若不仔细检查容易忽略。经数周至数月后,结膜与角膜逐渐失去光泽,稍在空气中暴露,就干燥异常。尤以贴近角膜两旁的结膜出现视锥细胞,视杆细胞 变化最早,干燥而起皱褶,角质上皮逐渐规程,形成大小不等的形似泡沫的白斑,称为结膜干燥斑,又称毕脱氏斑。此时泪腺上皮细胞变性,泪液分泌减少,加之泪腺管被脱落的上皮细胞阻塞,眼泪更少。患儿畏光,自觉眼干不适,眼部疼痛,有轧砂感,经常眨眼,或用手搓揉,易致继发感染。角膜渐变干燥、混浊、发生白翳而软化。病情进展,角膜可发生溃疡,在数日至数周内出现坏死、穿孔、虹膜外脱及角膜疤痕形成,终至失明

26、,视网膜亦有病变,出现眼底干燥,两眼一般同时得病,有时两眼先后发病,单侧发病的仅偶见。眼部症状虽然在大多数病便出现较早,但较大儿童的眼症状常出现于其他症状之后。第56页/共71页2、皮肤表现皮肤干燥,角化增生、脱屑。角化物充满于毛囊腔内,且突出于表皮,故抚摸时有鸡皮疙瘩或粗沙样感觉。于四肢伸侧及肩部最为显著,4岁以下的婴儿少见此症状。此外,尚有指甲多纹,失去光泽,蝗折裂,毛发干脆易脱落等。3、其他表现由于维生素A缺乏时呼吸道及泌尿道上皮增殖和角化,以及免疫功能下降,易引起呼吸道继发感染和脓尿。舌味蕾因上皮角化味觉功能丧失,影响食欲,有的患儿可有呕吐。婴幼儿时期可见体格发育迟缓。严重缺乏维生素A

27、时可见血细胞生成不良形成贫血,用足量铁治疗不能纠正贫血。有报道小婴儿可发生呛奶,加用维生素A后症状控制。4、并发症维生素A缺乏的全身症状如消瘦、皮肤干燥、失去弹性、声音嘶哑等。如并发感染科发展为全眼球炎,最终失明。第57页/共71页(三)一般治疗方法1、改善饮食。(植物性食物中富含类胡萝卜素的蔬菜、水果有南瓜、胡萝卜、深绿色叶子蔬菜、马铃薯、芒果、杏、西红柿等。)加用牛乳、卵黄、肝类以及富有胡萝卜素的食物2、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肠道感染,肝、胆病和其他全身性疾病,使体内代谢恢复正常,以便吸收和利用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第58页/共71页二、维生素C缺乏症(一)产生原因1、摄入不足 人类体内缺乏

28、合成维生素C所需要的古罗糖酸内酯氧化酶,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外界摄入,如果摄入量不足即可导致坏血病。人工喂养儿容易缺乏维生素C,人乳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4070mg/L,可以满足一般婴儿的需要,当然,要保证一定的摄入乳量。而牛乳中的维生素C含量仅为人乳的1/4,再经过储存、稀释、加工、消毒灭菌等处理,其维生素C含量所剩无几。因此,用牛奶、奶粉、乳儿糕、米面糊等喂养的婴儿,如不及时补充新鲜蔬菜、水果,或偏食,可造成摄入不足。2、消化、吸收障碍消化不良和慢性腹泻时维生素C的吸收减少,胃酸缺乏时,维生素C容易在胃肠道内受到破坏。3、消耗增加感染、发热、外科手术、代谢增高和患病时,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

29、加。第59页/共71页(二)临床表现1、一般症状维生素C缺乏约需34个月方出现症状。早期表现易激惹、厌食、体重不增、面色苍白、倦怠无力,可伴低热、呕吐、腹泻等,易感染或伤口不易愈合。2、出血症状常见长骨骨膜下、皮肤及粘膜出血,齿龈肿胀、出血,继发感染局部可坏死。亦可有鼻衄、眼眶骨膜下出血可引起眼球突出。偶见消化道出血、血尿、关节腔内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第60页/共71页(三)预防措施1、供应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改进烹调方法,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有感染、外伤、手术等,应增加维生素C的供给。(新鲜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很高,如柿椒、苦瓜、菜花、甘蓝、青菜荠菜、菠菜等,水果有酸枣、红果、沙田柚、刺

30、梨、沙棘、猕猴桃等,都富含维生素C。)2、鼓励母乳喂养,改善乳母营养,保证乳液中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时添加含维生素C的辅助食品,特别是对人工喂养儿,应及早添加菜汤、果汁等食品。第61页/共71页(四)治疗方法1、选择含维生素C丰富食物,改进烹调方法,减少维生素C在烹调中的损失。2、病人每天维生素C200300mg,重症300500mg,感染时剂量增加,分3次饭前或饭后服用。如患者不能口服或胃肠道吸收不良时,可予肌内或静脉注射,1次/d,一般疗程3周左右,症状明显好转时,减至50100mg,3次/d口服。3、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或治疗继发感染、止痛,有严重贫血者,可予输血,补给铁剂。重症病例如有骨

31、膜下巨大血肿或有骨折,应予制动固定,不需手术治疗,用维生素C治疗后,血肿可渐消失,骨折能自愈,但需时往往1月以上,如有骨骼错位,恢复较慢。第62页/共71页三、维生素K缺乏症(一)产生原因1、摄入不足:如长期进食过少或不能进食、长期低脂饮食、胆道疾病、肠瘘、广泛小肠切除、慢性腹泻等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内源性合成减少。2、肝脏疾病:重症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及晚期肝癌等,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引起维生素k摄取、吸收、代谢及利用障碍,肝脏不能合成正常量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3、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如香豆素类等。4、新生儿出血症:出生后27日的新生儿,可因体内维生素k储

32、存消耗,摄入不足及内生不能等,导致维生素k缺乏引起出血。第63页/共71页(二)临床表现除原发病的症状、体征外、主要表现为出血,皮肤粘膜出血如皮肤紫癜、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内脏出血如呕血、黑粪、血尿及月经过多等。外伤或手术后伤口出血。新生儿出血症:出血多见于出生后23天,常表现为脐带出血、胃肠道出血等。维生素K缺乏症的出血一般较轻,罕有肌肉、关节及其他深部组织出血发生。第64页/共71页(三)预防措施对慢性腹泻而长期口服抗生素的患儿,以及3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儿,应注意补充维生素K。多食用酸奶酪、深绿蔬菜、海藻类、植物油等。第65页/共71页(四)治疗方法1、治疗相关基础疾病;2、饮食治疗

33、,多食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新鲜蔬菜等绿色食品;3、补充维生素k;4、凝血因子补充,如出血严重,维生素k难以快速止血。可用冷沉淀物静脉滴注,亦可输注新鲜血浆、新鲜冰冻血浆。第66页/共71页 维生素B1、B2缺乏症在第三章已有较为详细的介绍,这里不再赘述。第67页/共71页养生谚语养生谚语五谷杂粮多进口,大夫改行拿锄头。暴食暴饮易生病,定时定量可安宁。要想身体健,食物要新鲜。上床萝卜下床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不染烟和酒,活到九十九。宁可无肉,不可无豆。吃米带点糠,营养又健康。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第68页/共71页健康诗健康诗吃饭人人都需要,可知里面有讲究?胡吃海塞不叫吃,吃出健康才长寿。定时吃饭有规律,每餐饮食均平衡。粗粮细粮豆腐有,饭菜清淡合胃口。鸡肉鸭肉代猪肉,宜食麻油花生油。选吃当地菜为先,荤素菇类做配友。日吃一个鸡蛋好,每周要吃顿海鱼。若能遵此施以行,保您体健壮如牛。第69页/共71页第70页/共71页感谢您的观看!第71页/共71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