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治教学法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1874678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71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明治教学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三明治教学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三明治教学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三明治教学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明治教学法(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三明治教学法三明治教学法 sandwich教学法教学法对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的一种形象比喻 “三明治三明治”教学的概貌教学的概貌1.最早是在英国提出来的:(1+2+1;2+1+1)实践+学习+再实践,学习+实践+再学习2.主要应用于工科、医科(在英国主要是商学院、工学院、职业学校,后来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3.微观的三明治教学法,主要指一种课堂组织方法 “三明治三明治”教学的基本思想教学的基本思想理论学习与实践问题解决相结合教师少讲、学生多学(less teaching more learning)合作学习(相互倾听、沟通、表达)遵循“知识的社会建构性”(information+inter

2、ruption)“三明治三明治”教学法的课堂应用教学法的课堂应用1.流程2.特点3.应用举例“三明治三明治”教学法流程教学法流程step1step3step2step4呈现教学目标呈现教学目标组织课堂组织课堂布置任务布置任务(提出一个核(提出一个核心议题)心议题)分组学习分组学习交叉学习交叉学习(独立学习、组(独立学习、组内学习、组间学内学习、组间学习)习)集中汇报集中汇报教师引导教师引导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全班交流学(全班交流学习)习)总结与应用总结与应用反馈与反思反馈与反思(回归教学(回归教学目标)目标)“三明治三明治”教学法流程教学法流程时间安排(时间安排(90分钟)分钟)1.1.教师

3、开场白:教师开场白:5 5分钟分钟 2.2.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1515分钟分钟 3.3.学生交叉学习:学生交叉学习:1515分钟分钟 4.4.学生汇报:学生汇报:1515分钟分钟 5.5.教师引导、总结:教师引导、总结:2525分钟分钟 6.6.金鱼缸讨论:金鱼缸讨论:1010分钟分钟 7.7.总结与反馈:总结与反馈:5 5分钟分钟 举例举例:Step 1Step 1电影电影“小孩不坏小孩不坏2”课堂讨论问题课堂讨论问题A.两个家庭的孩子,主导性需求分别是什么?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是什么?B.两个家庭中,亲子关系的类型、特征是什么?(民主型、独裁型、放任型、溺爱/包办型)C.“黄

4、碟事件”步步升级、转化的过程中,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与事件分别是:加入混帮群体,头子威逼利诱 作案,太婆谅解 D.孩子的攻击性是被激发的?还是自发的?E.两个高中男孩,加入混帮群体,满足了什么需求?完全是 威逼利诱的结果吗?F.从贯穿“黄碟事件”始末的亲子对话来看,父母最初认为孩子的需求是什么?后来明白了,是什么?7.针对两个家庭的不同特点,应如何与孩子交流、交往?如何打开孩子心中的“那扇门”?Step 2Step 2:第一次分组讨论(第一次分组讨论(1520min)按按A B C D E F分组,讨论各组问题分组,讨论各组问题A A组组A-1A-1A-2A-2A-3A-3A-4A-4A-5A-5

5、A-6A-6A A问题问题B B组组B-1B-1B-2B-2B-3B-3B-4B-4B-5B-5B-6B-6B B问题问题C C组组C-1C-1C-2C-2C-3C-3C-4C-4C-5C-5C-6C-6C C问题问题D D组组D-1D-1D-2D-2D-3D-3D-4D-4D-5D-5D-6D-6D D问题问题E E组组E-1E-1E-2E-2E-3E-3E-4E-4E-5E-5E-6E-6E E问题问题F F组组F-1F-1F-2F-2F-3F-3F-4F-4F-5F-5F-6F-6F F问题问题组内充分交流:你、我是怎么想的?组内充分交流:你、我是怎么想的?Step 2Step 2:第二

6、次分组讨论(第二次分组讨论(1520min)按按A B C D E FA B C D E F分组,汇报各组讨论结果分组,汇报各组讨论结果(交叉学习交叉学习)1 1组组2 2组组3 3组组4 4组组5 5组组6 6组组汇报汇报A-1A-1A-2A-2A-3A-3A-4A-4A-5A-5A-6A-6A A问题问题B-1B-1B-2B-2B-3B-3B-4B-4B-5B-5B-6B-6B B问题问题C-1C-1C-2C-2C-3C-3C-4C-4C-5C-5C-6C-6C C问题问题D-1D-1D-2D-2D-3D-3D-4D-4D-5D-5D-6D-6D D问题问题E-1E-1E-2E-2E-3E

7、-3E-4E-4E-5E-5E-6E-6E E问题问题F-1F-1F-2F-2F-3F-3F-4F-4F-5F-5F-6F-6F F问题问题收集其他组意见收集其他组意见 Step 3 Step 3 集中汇报:集中汇报:(全班交流学习(全班交流学习)A A组组A-1A-1A-2A-2A-3A-3A-4A-4A-5A-5A-6A-6A A问题问题B B组组B-1B-1B-2B-2B-3B-3B-4B-4B-5B-5B-6B-6B B问题问题C C组组C-1C-1C-2C-2C-3C-3C-4C-4C-5C-5C-6C-6C C问题问题D D组组D-1D-1D-2D-2D-3D-3D-4D-4D-5

8、D-5D-6D-6D D问题问题E E组组E-1E-1E-2E-2E-3E-3E-4E-4E-5E-5E-6E-6E E问题问题F F组组F-1F-1F-2F-2F-3F-3F-4F-4F-5F-5F-6F-6F F问题问题各组的发言代表,集中汇报各组的发言代表,集中汇报 Step 3Step 3: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的金鱼缸(金鱼缸(1520min)A1,B2,C3,D4,E5,F6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践实践 Step 3Step 3:集中解决问题:集中解决问题(1520min)编号编号1 12 23 34 45 56 6A AA-1A-1A-2A-2A-3A-

9、3A-4A-4A-5A-5A-6A-6B BB-1B-1B-2B-2B-3B-3B-4B-4B-5B-5B-6B-6C CC-1C-1C-2C-2C-3C-3C-4C-4C-5C-5C-6C-6D DD-1D-1D-2D-2D-3D-3D-4D-4D-5D-5D-6D-6E EE-1E-1E-2E-2E-3E-3E-4E-4E-5E-5E-6E-6F FF-1F-1F-2F-2F-3F-3F-4F-4F-5F-5F-6F-6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践实践“三明治三明治”教学法的特点教学法的特点灌输式教学:教师主导被动学习记忆知识评价单一三明治教学:学生为中心主动学习解

10、决问题过程性评价“三明治三明治”教学法的优势教学法的优势1.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2.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围绕问题的学习3.合作学习:讨论-分享,集中-分散;组合-交叉 5.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技能:问题导向学习;理论学习-实践问题解决6.培养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交叉学习训练学生沟通能力、倾听技巧、自我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能力7.调动多种学习途径:听、说、总结、汇报 Sandwich的不足1.问题探讨局限不深入:时间/地点限制,文献搜索受限,问题涉及面较窄、肤浅2.短时记忆好,长时记忆差3.需要与讲授法等互补 三明治教学案例三明治教学案例(一):光电效应实验(一):光电效应实验主

11、题主题:光电效应实验对象对象:二年级上人数人数:18人,分三组时间时间:3小时(180分)1、开场白(1015分)2、学生分组讨论(20分)3、学生交叉学习(10分)4、学生汇报(10分)5、教师点评(总结)(10分)6、学生实验(100分)7、金鱼缸讨论(10分)8、总结与反馈(5分)你知道数码相机关键芯片CCD及其他光电器件如光敏管、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光电池等的应用原理吗?你知道19世纪末在物理学晴朗天空中飘起的乌云是怎样导致量子力学的诞生吗?你知道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因什么获得诺贝尔奖,美国实验物理学家密利根是做什么实验获得诺贝尔奖的?开场白开场白(15分钟)分钟)光电效应

12、现象:光电效应现象:由德国物理学家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18571894)在1886年底,做电磁波实验时意外发现。随后成了19世纪末物理学中的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在以后10年中,各国科学家对此发表的论文近百篇。总结出了光电效应的四点基本实验事实:光电效应的基本实验事实:光电效应的基本实验事实:1、饱和光电流 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比。2、实验得出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而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3、光电效应存在一个阈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 时,不论光的强度如何强都没有光电子产生。4、光电效应是瞬时效应,只要照射光的频率大于 ,一经光线照射,立刻产生光电子,

13、响应时间为 。对于光电效应的实验事实,经典的波动理论无法给出圆满的解释。1905年爱因斯坦受普朗克量子假设的启发,提出了光量子假说。根据光量子假说及勒纳得的实验,爱因斯坦在其著名的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中给出了著名的光电效应方程,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各条实验规律。然而,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和光电效应方程并没有立即得到人们的承认,原因是经典的电磁理论的传统观念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同时这个假说未获得全面的验证。随后10年,密立根以卓越的研究方法和精湛的实验技术证实了爱因斯坦方程的正确性,为确立光量子论的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

14、5),因发现了光电效应的规律,获得了192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密立根(Robert Andrews Millikan,1868-1953)因对基本电荷和光电效应的研究,获得了1923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一、通过实验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认识;并通过实验看你能总结出几条光电效应基本实验事实。二、验证爱因斯坦方程,并测量普朗克常数以及阴极材料的“红限”频率。KAGAV入射光光电管图图1 1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示意图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示意图0图图2 UI2 UI特性曲线特性曲线反向遏止电压 的物理意义是:当在光电管两端所加的反向电压为 时,则逸出金属电极K后具有最大动能的电子也不能到达阳极A,此时 爱因

15、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普朗克常数h及“红限”频率 的测量 关系曲线 根据原理及实验仪器使用指导手册A、制定用零电流法测量普朗克常数 h、“红限”频率 具体步骤。B、制定测量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IU曲线)具体步骤。C、制定验证光电管的饱和光电流 与入射光强 的正比关系具体步骤。第一次讨论(第一次讨论(20分)分)第二次讨论(第二次讨论(10分)分)交叉学习介绍各自方案学生汇报各自方案(学生汇报各自方案(10分)分)其他学生此时应大致了解三个实验内容的具体做法了教师点评(教师点评(10分)分)完善方案,再次提醒注意事项。学生对此次实验具体做法有较完整了解。学生进行实验(学生进行实验

16、(100分钟)分钟)同组在实验中可互相讨论学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金鱼缸讨论(金鱼缸讨论(10-15分钟)分钟)讨论各自在实验中碰到的问题,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方案。老师也可以提出一些学生没注意的问题讨论 如:不同的光强下为什么测得的反向截止电压会有不同,甚至还有正值总结与反馈(总结与反馈(5分钟)分钟)教师可就讨论的某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时解决不了的可提出一些建议。提出数据处理要求:1、各内容作图、2、用作图法和最小二乘法处理数据,得出h和 ,与公认值比较、3、各内容结论及分析。1、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是什么?2、经典的波动理论是如何解释光电效应的各条实验规律?3、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说的内容是什么?它是如何解释光电效应的各条实验规律?4、密立根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主要实验思想是什么?拓展问题拓展问题:1、试根据光电效应原理设计一定性演示光电效应现象的实验装置。2、试列举几个根据光电效应原理制作的器件的应用例子。学生做实验报告 (学生的再一次自己学习过程)教师批改报告并发给学生 (老师的再一次引领过程)谢谢聆听!谢谢聆听!欢迎交流。欢迎交流。于海琴 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 结束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