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观书有感的诗意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1872953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7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23年观书有感的诗意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观书有感的诗意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观书有感的诗意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2023年观书有感的诗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观书有感的诗意(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23年观书有感的诗意 观书有感是南2113宋大学问家朱熹5261的两首七言绝句 观书有感的诗意1 观书有感二首之一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白话译文 “濯缨池”的“半亩方塘”之水像一面镜子一样,天上的彩光和白云的影子似在镜面中一样徘徊。 要问那方塘的水为什么会如此清澈?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溪水为它源源不断地灌注和输送活水。 词语解释 “半亩方塘”:位于福建莆田黄石谷城山麓国清塘之“濯缨池”, “濯缨池”位于国清塘旁,是水与木兰溪水相灌注,上有亭,朱晦翁匾曰:“濯缨亭”,系宋时莆田黄石慈善家林国钧所构。 “天光云影”:据莆田清代学者林岵瞻著

2、莆田县志稿古迹中载:在国清塘上,朱文公书“濯缨亭”及“天光云影”。“天光云影”:天上的彩光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塘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行人在“徘徊”;徘徊:来回移动。 “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另说为镜子。1161年春,朱熹在国清塘与“半亩方塘”濯缨池之间湖面上所构建的濯缨亭观书时,所见“半亩方塘” 濯缨池与国清塘湖水如一面镜子清澈。“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半亩方塘”濯缨池之水。“那得”:怎么会。“那”:同“哪”,怎么的意思。“清”:清澈。“清如许”:如此清澈。“为”:因为。“源头”:是因为“半亩方塘”之水有谷城山上的“谷城岩穴似飞来”,又因其与木兰溪之水相灌注,故“

3、半亩方塘”之水为活水:比喻知识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吸收,不断积累,与时俱进,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活水要有源头一样。 观书有感二首之二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白话译文 昨天晚上木兰溪边因春雨水生,滚滚洪水翻过木兰陂堤坝,冲走搁浅在泥滩上的大船,看似羽毛一样轻盈。原来去推搁浅在泥滩上的大船白费力气,今日因溪流大水冲走船儿在那自行飘移。 词语解释 “江边春水生”指莆田木兰陂“木兰春涨”。“木兰春涨”后被评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木兰陂上游为溪水淡水,木兰陂下游则为海水咸水。当海水退潮时,各种船只搁浅泥滩上,此独特现象全国境内唯莆田方可见之,盖

4、因北宋元丰六年(一O八三年)莆田木兰陂筑成所致奇特景观!故2023年秋,笔者陪同著名学者陈传席教授前往木兰陂考察,陈教授亲临其境时有感而发:“朱文公观书有感二首之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诗句,系其游览时而触景生情赋之,今日来此深信不移。” “昨夜江边春水生”之“江边”,原版本为“江头”,朱熹原诗“江头”乃意指作者在木兰陂陂头所见,故用“昨夜江头春水生”。盖因后人未知本诗作者朱熹辛巳(1161年)春,亲临莆田木兰陂兴至而作,“春水生”意指溪水自木兰陂陂头上游南面方向而来,后人因不了解作者所绘诗意系其来自现实生活所见所感,而篡改“江头”为“江边”。盖臆断“江头”哪有“春水生”?而主观臆想

5、改用“江边”“春水生”,这样的源头之水,其来自方向完全不同,与本诗下句诗文“蒙冲巨舰一毛轻”的意境也完全偏离,如此也完全改变作者本诗的真实意蕴。 “艨艟巨舰一毛轻”,其中的“艨艟”也写作“蒙冲”。因为“昨夜”下了大雨,“江边春水”,万溪千流,汇入木兰溪,滚滚滔滔,翻过木兰陂下游,所以本来搁浅的“艨艟巨舰”,就如羽毛般飘浮了起来。 “蒙冲巨舰”:原为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木兰溪、木兰陂下游的大船、鱼船。“一毛轻”:昨天晚上木兰溪春水生而猛涨,今日见到木兰陂下游的大船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飘移。 “向来”:原先,指木兰春水春涨之前。“推移力”:指搁浅在泥滩上的大船推移费力困难,即使人们使劲推移

6、,也枉然费力。 “此日”:今日,朱熹来到木兰陂上所见情境的当天,“中流”:溪流的中心。“自在行”:朱熹见到船在木兰溪翻过的洪水中自动在行移飘流。此句完整的意思:昨天晚上木兰溪水因暴雨春涨,今日来到木兰陂,所见木兰陂下游之中的大船都在水流中轻松自在行移。作者在此以“溪舟自行”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故,这也是一首借助形象而说理的哲学诗。 观书有感的诗意2 观书有感 作者:朱熹 年代:南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

7、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

8、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观书有感的诗意3 1(

9、其一)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1653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事实上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一块半亩的方型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

10、让人立时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活水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

11、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 (其二)这也是一首借助形象说理的诗。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诗中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当春水猛涨,即使艨艟巨舰也如羽毛般轻,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意在强调做学问要功夫到家,才能有所突破。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2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

12、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像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观书有感的诗意4 观书有感是南宋诗人朱熹的作品,这是一首将

13、自然风景比喻成读书道理的名诗。诗人通过方塘来暗喻自己读书时的感悟和理解,要每天学习新的知识,并思索其来龙去脉,追寻知识的源头才算是真正的读书。 全诗原文如下: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的意思是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清澈见底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白云,阳光倒影,在水面上相互交融,为什么池塘会这么清澈呢?原来是因为那源头的活水源源不断。 这句诗第一句表面上写的是池塘的清澈,实际上是写在读书时要学的清楚明白不能一知半解,第二句是说人要心灵干净纯洁,只有通过不断的读书来获取新的知识,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新的创作灵感。诗人借着描写池塘来表达了自

14、己读书的感悟。 观书有感的诗意5 观书有感 宋代: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

15、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 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 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观书有感的诗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