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文阅读指导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21865541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4.3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社科文阅读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社科文阅读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社科文阅读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社科文阅读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科文阅读指导(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社科文阅读指导【教学目标】1、明确社科文考点,掌握解题步骤及方法。2、了解命题者设干扰项的几种方式,提高正答率 【重点、难点】社科文解题步骤及方法。【教学技术】多媒体 powerpoint 课件 【教学课型】讨论课【课时】4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高考考查现代文阅读目的在于检验考生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能 力对于一个即将升人大学学习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目前高考 考查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材料包括“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 章和文学作品”,这里将着重探讨对一般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文 章阅读的考查要求。在高考试卷中,一般社会社会科学类或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选材, 往往是反映某一个领域

2、最新动向的文章,也就是说文章所涉及的内容 对考生来说是比较新的或是比较陌生的。我们把这样的文章内容称为新知识”。新知识包含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动态和成果, 是人们在学习深入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接触到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 习和探究能力测验是为了检验人的学习的潜在能力,选这样材料的目 的是为了检测考生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 以及判断的能力,这些内容在升学考试中具有较高的效度和区分度。 二、【典型例题讲解】合理推断法以 2001 年全国高考试题第三大题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铜奔马正名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 1969 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 当时被定名为

3、“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 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 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 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 二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 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 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拆金于山川”,史记秦 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 廉是人,但是淮南子黨真训高诱

4、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 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 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 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 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 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 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 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毋庸置疑的。历 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

5、“紫燕光陆离”句,注: “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 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 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 来比喻良马之神速 ,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 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1. 以下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A.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纭B. “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二名跟铜奔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C. “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不能令人满意D. “飞廉铜马” 一名,比起“铜奔

6、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筹2. 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A. 三才图会一书撰作时代太晚,且有冗杂虚构之病B. 飞廉是人还是神,是兽还是禽,古人的说法并不一致C. 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D. 后汉书董卓传“飞廉铜马之属”中,飞廉和铜马应是两物3. 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B. “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 “紫燕跃武” 二句C. 铜奔马足下有一鸟,文中透露出这种造型的用意表明奔马速度快 于飞燕D. 作得认为,“紫燕骝”“飞燕骝”的

7、名称符合古人原意,又切合铜 奔马的造型4.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B. 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C. 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D. 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 相似的讲解:1. 着眼全文,逐个击破。 一般现代文阅读选择题,大都从局部到整体设题,但有时也是从“整体一一局部一一整体”设题的。2001年高考现代文第I卷阅读 题,就是如此。例 1 题,指出“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为铜 奔马正名”是全文的标题,而第一问

8、就涉及到题目问题,是从整体阅 读出发命题的。了解这一思路后,就要逐步去解决。A项“作为中国 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坛”是正名的基础,当然 是原因之一。C项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 不能令人满意”,也是原因之一。且原文说“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 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也说明此意。 D 项“飞廉铜马一 名,比起铜奔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筹”,此句也是原因之一。 因为原文说“飞廉铜马”,“愚意此说更属不妥”。而实际作者正名的 是“紫燕骝”或“飞燕骝”。而 B 项“马踏飞燕”“马超龙雀”是最 初的名字,这只是介绍了一个过程,而并非“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 应选 B 项。要解

9、决此题,必须纵观第一二三自然段,从整体把握,再就是结合各 项说法,照应原文各个击破。2. 看清题意,灵活作答。例 2 题,实际上是考查对第三自然段的理解。题干是“找出不属 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而实质上,其他 三项,都是否定“飞廉铜马”的证据,只要找出其中三项,并与原文 对应就可以了。有一项不是证据,那这一项就是答案。结合原文看, A 项是证据之一,三才图会一书撰作时代太晚, 且有冗杂虚构之病,可以推断,三才图会上的东西,不可全信。 与原文对照,发现文中有这样的句子“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 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 之病”,这是否定三才图会

10、的证据。 B 项“飞廉是人还是神,是 兽还是禽,古人的说法并不一致”,也说明“飞廉”的含义并不固定, 这也是否定“飞廉铜马”的证据之一。D项说“飞廉”与“铜马”是 指两物,原文也这样说“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 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可见此项也是正确的,两者不可 兼二为一。只有 C 项不是证据,原因是此项内容只是介绍了汉代的 神话、画像,说明汉代的神话颇多,“飞廉”是人是神是有其时代特 色的。可以说 C 项只是介绍了汉代的社会背景,而不是否定“飞廉 铜马”的证据,应选 C 项。3. 深入挖掘,去粗取精。在现代文阅读过程中,往往在一个自然段中深入挖掘,然后再确 定题目。这样,我们

11、就要紧紧扣住锁定语段,仔细分辨,去粗取精。例 3 题,“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选择的 答案是正确的一项,而不是像上两题一样,选出错误的一项。A项错 误在于“从古到今”“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原文只是举了“历 朝”,并非“从古到今”;原文说“以燕喻良马”,而“奔腾如飞”原 文中也有,但在列举诗文之前,是说明飞燕为何喻马的原因,而非“古 今喻马之奔腾如飞”之意。B项中的“二句”只是指“紫燕跃武,赤兔越空”,而不指前句“紫燕光陆离”,从原文中自可分辨。 C 项错在奔马速度快于飞燕”,原文中并没有申明奔马快于飞燕,只是想到 奔腾如飞”。只有 D 项是正确的,“此名恰合古意,

12、最为雅致贴切”4. 合理推断,引申自然。合理推断,是高考考试说明新加内容。这也要仔细分析原文 方可辨明是非。推断,一定要合情合理,由原来的意思再向前推进rH步。例4题,就是一个合理推断题。A项有两个推断:一是四库提 要比三才图会晚出,这是正确的说法,因为四库提要认为三才图会有虚构之病,就说明此书在三才图会之后。二是四 库提要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这一点推断也是正确的,因为作者用四库提要的观点否定三才图会的观点,也说明其极具权威。 B 项说“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是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原文 中顺次引了三人的注释,说明其准确与可靠性,不具有渊博的学识能 作注释家吗? D项的推断也是正确的,“飞廉

13、铜马”中的“飞廉”按三才图会上的说法是“一只鸟”,而“紫燕骝”前者指燕,都是 由“鸟+马”组成的命名形式,所以是相似的。而 C 项则推断太绝对, 不当。“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 故事”说法不恰当。原文说“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 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从此句看,根本无法推断“人骑马的 图案不属于神话故事”的说法,且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石雕,具体展 现了神话传说的形象。 推断达到“合理”“合情”“有度”“有据”, 必须依据原文而进行,而不可凭空臆造。三、社科文客观题命题设置的陷阱所谓陷阱,也就是命题者设置的干扰项。具体说来,一般不外 乎以下几种:所谓断

14、章取义,是指概括内容信息不全面,就妄下结论, 使论题不全面。如2001全国高考卷铜奔马正名第2题,题目要 求考生找出不用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 作为这个题答案的c项是这样表述的:“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 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这句话在原文中是可以找 到的,且就在集中阐述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原因的一段,可 为什么不对呢?因为原文中这句话的后面还有这样一句话:“但神 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这句话和前面选项 的那句话合起来才能作为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的依据。2偷换概念面对传授新知识、新信息的文章,要准确无误地把握那“惟一” 的语义,不是

15、一件容易的事。要准确无误地理解原文,首先要必须 准确无误地理解概念。命题者常常在此设置干扰项。如2001年高考 全国卷铜奔马正名第3题的A项“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 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就是偷换概念,原文的表述是“历 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古诗文中的“燕”并非现在人们说的 “燕子”,两者不是同一概念。由此看来,我们在解答试题时,对 文中尤其是选项中出现的重要概念要予以特别的关注,力求在准确 理解的基础上辨别真伪,作出正确判断。3张冠李戴 原文中用于指甲事物、甲现象的事物、现象在干扰项中用 于指乙事物、乙现象。例如2002年全国卷第8题题干为“下列对沙 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

16、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其中选项B为“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 生态平衡的作用。”从选文来看,第3段是讲沙尘在土壤和水循环 方面的积极作用,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素之一。而第8题B项将 这种作用说成是沙尘在形成沙尘暴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显然出了张 冠李戴的毛病。4无中生有 所谓无中生有,就是选项中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 不能由原文推断出来。例如2002年全国卷第10题题干为“根据原 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其中选项A为“沙尘暴 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 用。”选文第2段主要讲沙尘暴的作用。从节选部分来看,原文只 讲

17、了给新西兰带来好处,并没有讲给意大利、法国带来好处,由此 可知A项中说给“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属无中牛有。5故意扩大所谓故意扩大,是指不是实事求是,而是夸大某种作用、程度或扩大答案的范:例如2001年全国卷选文第3段倒数第3句为: “两汉之间神话颇多? ,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 案中各有其形。”第20题题干为“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 不正确的一项是”,其中选项I为“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 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从选文来看,汉代画像石 的图案中有人骑神兽的形象,也有人骑马的形象,虽然神兽归神兽, 马

18、归马,两者各有其形,不相混淆,但作者并没有说神兽和马分别 出现在两种不同的图案中,更没有说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中, 就没有神兽、神龙的形象,就不属于神话故事,由此可见,c项的 推断超出了原文所给信息的范围,所得出的判断是错的。6颠倒关系 所谓颠倒关系,是指原文中事物间的关系是特定的,而干 扰项却故意将这种关系颠倒。 例如2000年全国卷第 20题题干为“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其中选项A为 “利用钠原子降低光速的代价要小于利用铷气。”选文第1段指出, 科学家利用冰冷的钠原子降低光速,但是要把原子(也包括钠原子) 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第2段说,用热的铷原子来降

19、低光速则要简单得多。由此可见,利用钠原子降低光速的代价应该 大于利用铷气。显然,A项将两者的关系颠倒过来了。7强加因果 所谓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例如2002年春季高考卷,社科文阅读第19题D项:“ 18世纪70年代, 东印度公司因把鸦片大量销售给印度农民,而一度岌岌可危。”东 印度公司一度岌岌可危的原因是把鸦片大量销售给印度农民吗 ?通 过阅读原文,我们知道并非如此,其真正原因是“经营不善”。显 然,本题就是犯了强加因果的毛病。8横加武断所谓横加武断,是指把“未然”“或然”“将然”或推想 的结果,说成是“已然”“必然”的结果。 把实验的情况,放 到一般事物的推断上。说

20、的再明白些,就是将原文没有发生的事情 当作已经发生的,将原文可能出现的情况当作必然出现的情况来设 置干扰项。例如2000年全国卷选文第6段最后一句是:“他们已在 考虑运用这个原理制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由于紫外线波长 短,因此可以用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等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 密的数据。”第18题为“下列不属于韦尔奇所做实验的内容的一项 是”,其中选项D为“制造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来读取光盘上 的数据”。对照原文可知,D项是韦尔奇小组正在考虑进行的工作, 是韦尔奇“将做”实验的内容,而不是他“所做”实验的内容。 D 项把“将然”当成了“已然”。四、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

21、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 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 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文化的这种特色,有 时通过“天人合一”的命题表述出来。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 天与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天人合一问题,就其理论实质而言,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 或者说是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问题。应当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 人合一思想,内容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正确的观点,也有错误的观点, 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但是,从文化的民族性以及对民族文 化的推进作用和深远影响看,我们应当大胆

22、肯定。中国古代思想家关 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 统一,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从这个意思上说,天人合 一思想的,是非常有价值的。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他说: “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 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他还说: “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 和自然界矛盾的。”“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 必然是互相一致的。”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 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察中国古代的天

23、人 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 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 对于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根据 这种思想,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自 然、征服自然、破坏自然,而只能在顺从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去利用自 然、调整自然,使之更符合人类的需要,也使自然界的万物都能生长 发展。另一方面,自然界也不是主宰人其社会的神秘力量,而是可以 认识、可以为我所用的客观对象。这种思想长期实践的结果,是达到 自然界与人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统一,自我身心

24、平 衡与自然环境平衡的统一,以及由于这些统一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 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对 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自然环境 被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对于我们今 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有着防患于未然的重大现实意 义。(选自张岱年等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后形成的共识。 B它具有民族色彩鲜明、内涵丰富深刻而内容十分复杂的特点。C. 它已解决了主观认识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的问题。D. 它所关注的核心

25、问题是人类如何广泛地利用自然。答案:B (【解析】是对“天人合一思想”在文中的概念内涵意义 的理解)2下列对文中恩格斯有关论述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阐述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协调统一的问题。B. 提醒人们不要随意干涉自然界的惯常行程。C. 认为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可以具有一致性。D. 丰富了天人合一思想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答案:D (【解析】不是针对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而言的,谈 不上“丰富”和“局限性”)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有优于西方文化 的地方。B. 现代人重视和研究天人合一思想,是基于对现实及发展问题的思 考。C

26、. 肯定天人合一思想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对其思想内容的全盘接 受。D. 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可解决当今世界因工业化带来的各种社 会问题。答案:D (【解析】夸大其词)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北京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9 题。天坛之美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天坛,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它具有一 种独特的意境,它以教练的艺术形成式表现了埔大深遂的精神内涵, 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象。天坛的意境美,可以归纳为:高、圆、清。“高”是天的一种特性。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升的完整 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南端的圈丘高5.18 米,皇穹宇高19.2米, 诉外殿上升到 3

27、8 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 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扩年殿比大和殿还高出3 米,成为 天帝的象征。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墙外低楼,空间开阔,祈年殿和圈丘的 整个外轮廓直接与天空连接,祭坛仿佛高入云霄,人站在祭坛上也好 像升上青天。天坛的崇高感中,蕴含着敬天的思想。“圈”不仅指外形,而且是一种科学境界。在中国古代美学中, 阅代表着生命光转,蕴含着宇宙万物,体现了一种“天行健”的思想 以及祥和的精神。天坛建筑群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大量圆的造型。圆丘、皇穹宇、祈 年殿都是圆形,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圆、一直扩展到与穹隆形 的天空成为一个圆融的整体。“清”是天的一种特征,也是

28、中国古代的一种美学范畴,体现一 种人格精神或艺术境界,例如清新、清真、清淡、清妙等。“清”由 “青”而来,通常我们称天是“青天”、“蓝天”、“苍天”。天坛的基 本色调整体是青色,不论是天空还是琉璃瓦都属于青色。“青”是祥 和、安宁的象征,也体现了一种空灵的美。天坛建筑中,祈年殿、皇穹宇都采用蓝色琉璃瓦,深蓝的琉璃和 浅蓝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浅的对比、更显示出天的澄清、明朗。反过 来天的澄清、明朗,又与祈年殿的外轮廓虚实相生,唤起观赏者的审 美想象。以上高、圆、清三点体现了天坛的崇高、祥和、清朗的独特意境。 如果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故宫拥有庞大的建筑群以,以气热取脏, 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

29、而著称;故宫以封闭式的一道道门、 一道道墙为特点,而天坛以天高地阔的开放式为特点;故宫的空间徒 刑是方的,而天坛则是柔和的圆;故宫的颜色以红为重,而天坛则是 幽静的青绿色。天坛之美,耐人深思。(取材于杨辛天坛)4. 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天坛的建筑风格是以气势高耸、铺天盖地取胜。B. 故宫太和殿是明清两代北京的最咼建筑,是帝王的象征。C. 天坛的大量圆形建筑表现了中国古人生生不息的宇宙观。D. 天坛的琉璃瓦采用蓝色,与蓝天相互融合,虚实相生。答案C【解析】A项错误,以气势取胜的是“故宫”不是“天 坛” B项错误,最高的建筑应是天坛的祈年殿;D项错误,不是 所有的天坛的琉璃都采用蓝色;

30、C项观点在文章第五段能找到依 据,故选 C。5. 根据文意,下列对天坛建筑“高”这一特性的理解,正确的一 项是A. 渐次升高,表示对上天的挑战。B. 节省占地面积,突出幽静之美。C. 高入云霄,表达“羽化登仙”的愿望。D. 突出崇高感,强化敬慕上苍的心情。答案D【解析】A项“对上天的挑战”一语错误,象征天,尊 崇天,怎能挑战;B项“节省占地面积”有误;C项错误,没有 表达“羽化登仙”的愿望; D 项“敬慕上苍”的思想贯穿全文, 也是天坛建筑追寻的原则,在第 3段最后一句更是一语道破,故 D 项为正确答案。6. 作者从审美角度,指出天坛的意境是崇高、祥和、清朗,请你 根据文章提示的故宫的建筑特点

31、,也从审美角度,用三个双音词概括 一下故宫的建筑意境。),威严(庄严、森严厚重(凝答:重 【解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关键是对原文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理解。7. 天坛大约有十万株树,你认为这些树木的作用与本文所概括的“高、圆、清”三点中的哪一点关系最大?为什么?答:与“清”关系最大,大面积树木突出了天坛青色的整体色调,同时增加了空灵之类。第三、四课时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文赤壁 朱增泉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 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 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

32、 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 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 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 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 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 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江山如画,逝者如斯!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 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 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 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

33、渐 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 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 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 “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 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来 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 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 真是阴差阳错。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

34、阴差阳错 之间。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 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 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 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 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 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 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 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 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 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

35、作,一叹成绝唱。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 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 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 提起,因为他生前其实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 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淹渍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 著,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 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 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 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 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

36、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 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 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 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 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 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文章略有没动)1结合原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4分)(1)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 而说是苏东坡。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强化(或“强调” “突出”等)了对苏东坡的热爱、崇敬之情(或 “

37、强化了苏东坡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2)第5自然段:“惟有东坡在,测有游人处。”它在整篇散 文中起什么作用?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眼前的景物描写转向了历史 抒写。【解析】从“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句可推出作者对苏轼的景仰、 爱慕之情。【考点】该题考查理解文意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 E 级。【易错点】不注意从内容上说明。【备考意见】【试题评析】回答这类题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 手,因为一篇文章不管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的表情 达意。实际答题时考生常漏掉一方面,这反映了其思维的不严密、不 全面。其实大可把答案写得多一些,以增加得分的几率(特别是在自 己

38、拿不准到底对不对的情况下),这是从目前高考没有字数限制而考 虑的。2第6自然段中,作者说:“苏东坡获罪人狱,旋被朝廷发配 来黄州,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二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请根据文意说明“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的具体含义。(4 分)主观情绪:因不白、不公、不平而导致的悲愤心情及面对困境时超然 旷达的情怀。客观环境:“赤壁”一带的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 自然景观,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的历史背景【考点】该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解析】题干中的“反而”一词暗示了“主观情绪”要从两方面 回答:一是无辜获罪被贬的失意、郁闷、愤慨,一是在浩瀚的宇宙时 空下豁达开朗的

39、胸襟。概括“客观环境”,从“万古东流、惊涛拍岸 的浩浩长江”容易找到答案,而“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 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易错点】第二问只关注自然环境,而漏掉了社会人文环境。【备考意见】对于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要结合文意,不可 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这一点要通过平时的阅读训练得到强化。此 题的难度在表述上,一定要注意题干的提问,表述的指向性一定 要明确。近年来阅读题的设置上,用材料原句回答的问题少了, 大都要经过一定的分析理解加以整合。3 联系全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7分)(1) 第7自然段中,作者说:“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 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

40、。”“一连串的阴差阳错”指哪些具 体内容?请分条概述。阴差阳错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A 一个文人却挂职做了武官B 落难遭贬却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C 本来是“赤鼻”却误以为是赤壁D 生前命运多舛,身后却名传千古E无意与政敌周旋却在“文战”中获胜F无优美景观的假赤壁反成了旅游胜地(2) 文章最后说,虽然、文赤壁”不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但苏东坡 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胜仗,请简要说明苏东坡取的的原因。取胜的原因:大起大落的仕途人生使他具备了艰难玉成的意志品 质,浪漫旷达的性情使他拥有了豪放超拔的情怀风骨,信笔纵情的骄 人才华使他有了“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的非凡能力。【解析】从六七两段可归纳出ABCD四条,从

41、三九两段可提取EF 两点。八九两段是提炼答案的答题区间。这显然应抓住相应文段中的 作者议论性的语句来概括,如第八段中“大起大落却艰难玉 成”“悲愤之中更见其旷达情怀”,第九段中“信笔纵情写华章”。【考点】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和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 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易错点】对“苏东坡取胜原因”的归纳不全面,不条理。【备考意见】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来进行 具体的总结与把握、筛选与提炼、加工与转化。往往是具体的内 容加以概括、抽象的内容加以阐发、含蓄的内容加以解说。此题 难度在第二要点的概括上,须顺着文段表达的思路来分析综合, 将相对抽象的原因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具体的表

42、述。此题找到信息 区域不难,难点是将这些内容加以提炼概括整合。近年来的高考 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大了,这样看似很容易,实则整合概述要 求高的设题越来越多4.联系本文,并结合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与评价。 100字左右。(6分)苏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诗、词、赋、散文、文论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他以理入诗,写了不少妙趣横生 的哲理诗;他扩大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境界,以雄壮豪迈而 见长,开创了北宋的豪放词派。题西林壁赤壁怀古赤 壁赋石钟山记等作品是古代文化遗产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民传颂,尤其是在险恶的仕途上他能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

43、脱旷达的对待一切,更是我们学习的榜 样。【解析】该题极具开放性,答案不求一律,考生只要言之成理, 自圆其说即可。【考点】考查鉴赏评价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能力层级为E级。 【易错点】只表明看法,不加以分析。【备考意见】开放性试题的题型虽然千变万化,但考点是相对稳 定不变的,考生要能从题目所给的信息中明确究竟考查哪些知识 点,从而找出答题的关键所在。这就要读懂题目的要求,明确要 答什么、怎么答、有何限制,可在关键词上标注重点符号,以提 醒自己。开放性试题是有字数要求的,在评分标准中语言一般也 要占到一分,如何在规定的字数内按要求规范答题呢? A.观点明 确,要点齐全。一般来说最好能在开头用一句话表述

44、出自己的观 点,切忌冗长拖沓。在表述中要点都要答到,不要有遗漏。 B. 结 构清晰,语言规范。回答开放性试题其实就像在写一篇小作文, 清晰的结构往往能更好地表述清自己的观点。行文的结构一般来 说由以下三部分组成:表述观点、分析论证、总结点题。但碰到 不同类型的开放性试题时,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阅读下文,完成58题。泪与笑粱遇春匆匆过了二千十年,我自然是常常哭,也常常笑,别人的啼笑也 看过无数回了。可是我生平不怕看见泪,自己的热泪也好,别人的呜咽也好;对 于几种笑我却会惊心动魄,吓得连呼吸都不敢大声,这些怪弄的笑声, 有时还是我亲口发出的。当一位极亲密的朋友忽然说出一句冷酷无情冰一般的冷话

45、来,而 且他自己还不知道他说的会使人心寒,这时候我们只好哈哈哈莫名其 妙地笑了,因为若是不笑荚,叫我们怎么样好呢?我们这个强笑或者 是出于看到他真正的性格和我们先前所认为的他的性格的矛盾,或者 是我们要勉强这么一笑来表示我们是不会被他的话所震动,我们自己 另有一个超乎一切的生活,他的话是不能损坏我们于毫发的,或 者但是那时节我们只觉到不好不这么大笑一声,所以才笑,实在 也没有闲暇去仔细分析自己了。当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苦痛缠着,正要向人细诉,那时我们平时 尊敬的人却用个极无聊的理由来解释我们这穿过心灵的悲哀,看到这 深深一层的隔膜,我们除开无聊赖地破涕为笑,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吗?我们一生忙碌,把

46、不可再得的光阴消磨在马蹄轮铁,以及无谓敷 衍之间,整天打算,可是自己不晓得为什么这么费心机,为了要活着 用尽苦心来延长这生命,却又不觉得活着到底有何好处,自己并没有 享受生活过,总之黑漆一团活着,夜阑人静,回头一想,哪能够不吃 吃地笑,笑里感到无限的生的悲哀。这几种笑声发自我们的口里,自己听到,心中生个不可言喻的恐 怖,或者又引起另一个鬼似的狞笑。若使是由他人口里传出,只要我 们探讨出它们的源泉,我们也会惺惺惜惺惺而心酸,同时害怕得全身 打鼓。此外失望人的傻笑,挨了骂的下人对主子的赔笑,生离永别时节 的苦笑一这些笑全是“自然”跟我们为难,把我们弄得没有办法,我 们承认失败了的表现,是我们心灵的

47、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莎士比亚的妙句“对着悲哀微笑”说尽此中的苦况,传出“笑”的悲 剧的情调。泪却是肯定人生的表示。因为生活是可留恋的,过去的是春天的 日子,所以才有伤逝的清泪。若使生活本身就不值得我们的一顾,我 们哪里会有惋惜的情怀呢?当一个中年妇人死了丈夫的时候,她嚎啕 地大哭,她想到她儿子这么早失去了父亲,没有人指导,免不了伤心 流泪,可是她隐隐地对于这个儿子有无穷的慈爱和希望。她的儿子又死了,她或者会一声不响地料理丧事,或者发疯狂笑起来,因为她已 厌倦于人生,她微弱的心已经麻木死了。我每回看到人们流泪,不管是失恋的刺痛,或者丧亲的悲哀,我 总觉人世真是值得一活的。眼泪真是人的甘露。当我还

48、是小孩的时候, 常常觉得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故意去臆造些伤心事情,想到有味时 候,有时会不觉流下泪来,那时就感到说不出的快乐。现在却再寻不 到这种无根的泪痕了。嘟个有心人不爱看悲剧,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净 化的确不错。我们精神所纠结郁积的悲痛随着台上的凄惨情节发出 来,哭泣之后我们有形容不出的快感,好似精神上吸到新鲜空气一样, 我们的心灵忽然间呈非常健康的状态。果戈里的著作人们都说是笑里有泪,实在正是因为后面有看不见 的泪,所以他的小说会那么诙谐百出,对生活处处有回甘的快乐。中国的诗词说高兴赏心的事总不大感人,谈愁语恨却是易工,也 由于那些怨词悲调是泪的结晶,有时会逗我们洒些同情的泪;所以亡 国的

49、李后主,感伤的李义山始终是我们爱读的作家。天下最爱哭的人莫过于怀春的少女和在情海中翻身的青年,可是 他们的生活是最有力,色彩最浓,最不虚过的生活。人到老年了,生 活力渐渐消磨尽了,泪泉也枯了,剩下的只是无可无不可的那种行将 就木的心境和好像慈祥实在是生的疲劳所产生的微笑一所怕的 微笑。十八世纪初期浪漫诗人格雷在他的诗里说:流下也就忘记了的泪珠,那是照耀心胸的阳光。这些热泪只有青年才会有,它是同青春的幻梦同时消灭的;泪尽 了,每个人心里都像苏东坡所说的“存亡惯见浑无泪”那样的冷淡 了(文章有删改)注梁遇春:(19061932)现代散文家。幡:一种窄长的旗子。5 “对于几种笑我却会惊心动魄,吓得连

50、呼吸都不敢大声”,请分 点概括出使作者不敢大声呼吸的几种笑的具体内容。(6分) 当一位亲密的朋友说出冷酷无情的话时,我们只好莫名其妙地 笑。 当我们向尊敬的人倾诉悲苦,他却轻描淡写地加以应付时,我们只好无聊赖地笑。 当我们一生忙碌,费尽心机,却不知生的意义而感到悲哀时, 我们只好吃吃地笑。意思答对即可。6 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使用了暗喻(或比喻)的修辞手法。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 己的失败。意思答对即可。7“我每回看到人们流泪,不管是失恋的刺痛,或者丧亲的悲哀, 我总觉人世真是值得一活的。”作者为什么这么说?(4分)作者认为泪是对人生的肯定,是人生的甘露,它能使人感到快乐,净化人们的情感,让人们的心灵呈现出非常健康的状态。意思答 对即可。8 本文视角独特,立意新颖,请简要分析。(6分)人生在世,哭笑本是人之常情,笑是快乐的表示,泪是痛苦的表现。但是,作者从中翻出新意:透过笑看到生的悲苦,揭示出笑的悲剧情调;透过泪看到生的快乐,揭示出泪的阳光意味。文章 独特的视角,新颖的立意,表现出作者的机敏与睿智。意思答对 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