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1865382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PPT 页数:104 大小:1.66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资源描述:

《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发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10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国外科学家预测(澳大利亚教授麦米高)未来未来20年将出现年将出现30种新发传染病种新发传染病一、概一、概 述述什么是传染病?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主要为病毒、细菌、病原体主要为病毒、细菌、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和寄生虫等和寄生虫等寄生虫包括原虫和蠕虫寄生虫包括原虫和蠕虫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

2、类。(年月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年月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年月日中华人年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五号公布年月日起施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五号公布年月日起施行)行)至至20092009年年9 9月,已由原来的月,已由原来的3737种增为种增为3939种。分为甲类种。分为甲类2 2种、种、乙类乙类2626种,新增甲型种,新增甲型H1N1H1N1流感(二九年四月三十日流感(二九年四月三十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2009年第年第 8 8号公告),和丙类号公告),和丙类1111种(新增手足口病,种(新增手足口病,200

3、82008年年5 5月月2 2日日卫生部关于将手卫生部关于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的通知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甲类传染病是指: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鼠疫、霍乱(2)。)。乙类传染病是指: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艾滋病、病、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

4、、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甲型H1N1H1N1流感流感(262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丙类传染病是指: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

5、米巴性痢疾、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手足口病(11)。)。什么是什么是新发新发传染病?传染病?新发新发传染病是指近传染病是指近30年来,人们新认识年来,人们新认识或新发现的那些能造成地域性或国际公或新发现的那些能造成地域性或国际公共卫生问题的新识别和以往未知的传染共卫生问题的新识别和以往未知的传染病。病。什么是什么是新发新发传染病?传染病?一般将一般将1970年以来发现或认识的人类年以来发现或认识的人类传染病纳入其中传染病纳入其中;目前,世界范围内共有新发传染病目前,世界范围内共有新发传染病40余余种种;截至目前,在

6、我国陆续发现的有十余种截至目前,在我国陆续发现的有十余种(14)。新发新发传染病传染病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1)新病原体引起)新病原体引起的新发传染病:的新发传染病:即出现了对人类致病的新病原体并引起新的疾病,如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艾滋病等。新发新发传染病传染病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2)新变异株引起)新变异株引起的新发传染病:的新发传染病:原已认识的病原微生物发生变异后出现新的型别而引起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是由冠状病毒变异引起的。新发新发传染病传染病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3)新认知的新发传染病:有些疾病早已存在,但未被认知,近年才被认识,如丙型和戊型肝炎、军团菌病和莱

7、姆病(lyme disease)等。新发新发传染病传染病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4)新确认的新发)新确认的新发传染病:传染病:一些疾病早已存在并被认识,但未被认为是传染病,近年来,发现这些疾病是传染病,如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新发新发传染病传染病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5)在某地新流行)在某地新流行的新发传染病:的新发传染病:某种传染病早已在一些地方流行并被人们所认识,而当它在新的地方流行时,通常被认为是该地的一种新发传染病,如西尼罗病毒病和猴痘在美国发生流行。新发新发传染病传染病的流行特点的流行特点1、流行范围广,影响因素多、流行范围广,影响因素多如莱姆病、军团病、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呈全球

8、分布;SARS在32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疯牛病在欧洲、北美及日本近30个国家流行。同时,生物、自然和社会等因素可对新发传染病的传播范围、传播途径产生影响;如局限在非洲等地区的西尼罗病毒脑炎和猴痘却在美国出现暴发流行。新发新发传染病传染病的流行特点的流行特点2、传染性强,传播方式复杂传染性强,传播方式复杂埃博拉出血热、SARS等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西尼罗病毒脑炎可经蚊虫叮咬而传播;O139霍乱主要通过水传播引起暴发流行。近年来新发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呈现复杂化的趋势,如2003年12月17日,英国政府宣布一名因输血感染疯牛病的病例,打破了人类的常规认识。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3、与动物关系密切与动物关

9、系密切野生动物是马尔堡出血热、西尼罗病毒脑炎等病原体的宿主;莱姆病、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等病原体的宿主是鼠类;猫抓病、疯牛病、禽流感等疾病与畜禽有关。新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4、病死率高,危害大病死率高,危害大埃博拉出血热、汉坦病毒肺综合征、军团病、人禽流感等疾病的病死率很高。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新发新发传染病传染病的流行特点的流行特点引起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引起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等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等,

10、以病毒性传染病居多,变异快,抵抗力强,以病毒性传染病居多,变异快,抵抗力强,病毒给防治工作带来较大困难病毒给防治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如引起疯牛病的朊病毒,对所有杀灭病毒如引起疯牛病的朊病毒,对所有杀灭病毒的物理、化学因素均有较强的抵抗力,在的物理、化学因素均有较强的抵抗力,在136 高温和高温和2 h的高压下才能将其灭活。的高压下才能将其灭活。一、概一、概 述述WHO报告,全球报告,全球48种常见疾病中,种常见疾病中,40种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种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的85WHO报告,全球死亡报告,全球死亡5200万,其中万,其中1700万死于传染病万死于传染病传染病仍是

11、全球危害最大的疾病传染病仍是全球危害最大的疾病一、概述一、概述21世纪的传染病控制既面临挑战又布满机遇。20世纪后期,在全球范围内曾经卓有成效地得到预防和控制的传染病再度肆虐人类;传染病的流行、爆发事件在全世界此起彼伏,经常不断使已控制的传染病再卷土重来。给我们重重的敲响了警钟!一、概述一、概述近30年新的传染病不断涌现对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人口老化、环境污染、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及病原体的演变等等,使传染病控制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概述一、概述同时,政府的指导,人口素质的提高,健康教育的促进,医学的发展,新疫苗的不断问世及新的有效的预防措施的实施,又使21世纪的传染病控制布满机遇。预防为主是新

12、世纪传染病控制的主旋律。二、二十世纪新发传染病的回顾二十世纪后期新的病原体和传染病不断出二十世纪后期新的病原体和传染病不断出现,并且有些已经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现,并且有些已经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害。二、二十世纪新发传染病的回顾二、二十世纪新发传染病的回顾1985年年4月,英国发现首例首例疯牛病疯牛病。20年多年来,该病迅速蔓延,波及到许多其他国家,如法国、爱尔兰、加拿大、丹麦、葡萄牙、瑞士、阿曼和德国等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00多人死于此病。该病无药可治,病死率几乎为病死率几乎为100%在中国,传染病虽然已经不是引起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但传染病仍然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1985年年在北京发

13、现首例传入在北京发现首例传入性艾滋病病例。性艾滋病病例。二、二十世纪新发传染病的回顾二、二十世纪新发传染病的回顾近二十年多年来中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数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二、二十世纪新发传染病的回顾二、二十世纪新发传染病的回顾卫生部、联合国艾滋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组织发布的20112011年中年中国艾滋病疫情评估报国艾滋病疫情评估报告显示,截至告显示,截至20112011年年底,估计中国存活艾底,估计中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滋病病人(PLHIV)

14、78(PLHIV)78万万人人(62(629494万人万人),女,女性占性占28.6%28.6%;艾滋病;艾滋病(AIDS)(AIDS)病人病人15.415.4万人万人(14.6(14.616.216.2万人万人);全人群感染率全人群感染率0.058%(0.046%0.058%(0.046%0.070%)0.070%)。二、二十世纪新发传染病的回顾二、二十世纪新发传染病的回顾2011年年12月月1日艾滋病日日艾滋病日估计估计20112011年当年新发艾滋病病毒年当年新发艾滋病病毒(HIV)(HIV)感染者感染者4.84.8万人万人(4.1(4.15.45.4万人万人),20112011年艾滋病

15、相关死亡年艾滋病相关死亡2.82.8万人万人(2.5(2.53.13.1万人万人)。二、二十世纪新发传染病的回顾二、二十世纪新发传染病的回顾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将为控制艾滋病花费5,000多亿美元,仅非洲国家目前用于艾滋病防治的经费每年需10多亿美元。(2600万人丧生,约万人丧生,约4000万人受感染万人受感染)联合国于2000年6月27日首次把艾滋病列为“安全危机”。二、二十世纪新发传染病的回顾二、二十世纪新发传染病的回顾在过去的在过去的20世纪里,人类世纪里,人类在传染病控制方面取得了在传染病控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但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但在与传染病的斗争中,人类仍远远不能说

16、取得了人类仍远远不能说取得了胜利,传染病的流行现状胜利,传染病的流行现状使人不容乐观。使人不容乐观。二、二十世纪新发传染病的回顾二、二十世纪新发传染病的回顾许多已知的疾病重新出现也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80年代初,李斯特年代初,李斯特菌作为食源性病原菌作为食源性病原体首次被确认继而体首次被确认继而引起了大流行,尤引起了大流行,尤其影响孕妇。其影响孕妇。二、二十世纪新发传染病的回顾二、二十世纪新发传染病的回顾A型脑膜炎奈瑟菌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1996年仅在非洲撒哈拉附近地区就造成15亿人发病和16 000人死亡;B型和C型脑膜炎奈瑟菌株在发达国家城市和大学校园中引起了许多发病。二、二十世纪新

17、发传染病的回顾二、二十世纪新发传染病的回顾肠炎沙门菌主要与蛋壳污染有关,是最常见的沙门菌型;在亚非地区,多种药物抗性的痢疾志贺菌感染造成了大流行,其死亡率超过10%。二、二十世纪新发传染病的回顾二、二十世纪新发传染病的回顾结核病是发展中国家一个持续的问题,每年导致几乎300万人死亡,而且药物抗性在发达国家的许多地方出现;耐药性的扩散导致抗生素的使用寿命缩短。二、二十世纪新发传染病的回顾二、二十世纪新发传染病的回顾三、三、21世纪的新发传染病的威胁世纪的新发传染病的威胁新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中有中有3 34 4是是人兽共患病人兽共患病动物在新发动物在新发传染病的发传染病的发生上起了巨生上起了巨大的

18、作用。大的作用。三、三、21世纪新发传染病的威胁世纪新发传染病的威胁某些传染病,原先在动物间传播,但病原体在发生基因变异后具备了在人群中传染的能力;如艾滋病原是非洲灵长类动物的疾病;疯牛病和禽流感则分别是奶牛和家禽的疾病。三、三、21世纪新发传染病的威胁世纪新发传染病的威胁埃博拉出血热是非洲猎人吃了得病的野兽肉后患上的;而尼帕病毒脑炎是带有该病毒的蝙蝠将病毒传给猪又传给人引起的。(一)、新发传染病的威胁(一)、新发传染病的威胁1、SRAS2、疯牛病、疯牛病3、禽流感、禽流感4、甲型、甲型H1N1流感流感1、SRA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从2002年11月始,已波及32个国家和地区,至2003年6月9

19、日WHO公布:全世界有8421例病人,死亡784例,痊愈6280例;中国大陆有5328人患病,死亡340人。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300亿美元。1、SRAS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而有别于上个世纪30年代末传统的非典型肺炎。1、SRASWHO终于2003年4月16日在瑞士H内瓦宣布:引起SARS的病因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亚种,并正式命名为SARS病毒。1、SRAS传染途径近距离飞沫空气传播,通过呼吸道为主,双眼也可能是传染途径,由于职业原因,医务人员较容易受传染。1、SRAS

20、我国动物冠状病毒疫源调查组采集了59种动物共1700份动物样品,主要包括与人类有过接触或可能接触的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水生动物和宠物。1、SRAS专家们从果子狸、蝙蝠、猴和蛇等数种野生动物体内检测到冠状病毒基因,已测出的病毒基因序列与SARS病毒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调查组认为SARS病毒或类SARS冠状病毒可能存在于部分野生动物体内。1、SRAS鉴于冠状病毒的传染性和传播速度中国卫生部将SARS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2、疯牛病、疯牛病概述 疯牛病(mad-cow disease)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又称牛海绵状脑病(bovinespongiform encephal

21、opathy)简称BSE。2、疯牛病、疯牛病该病以大脑灰质出现海绵状病变为主要特征,表现为亚急性、渐进性和致死性神经系统变性;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死亡率几近100%。2、疯牛病、疯牛病该病于1985年4月首先发现于英国,并于1986年11月定名为BSE。疯牛病不仅在英国广泛流行,而且在其它许多国家和地区亦相继有病例报道,目前该病在全球呈蔓延趋势。2、疯牛病、疯牛病由于由于BSE是人畜共患是人畜共患病病,一旦发生所造成的一旦发生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将无法估量;将无法估量;因此,疯牛病是世界疯牛病是世界各国口岸动植物检疫各国口岸动植物检疫部门重点防范的传人部门重点防范的

22、传人家畜传染病之一。家畜传染病之一。2、疯牛病、疯牛病近年来,WHO的报告中也时有关于此病的报道;2007年在加拿大、德国、日本、奥地利等国先后出现疯牛病病例。3、禽流感、禽流感禽流感1997年和2003年香港2次发生H5N1禽流感,共有20人传染,7人死亡;2003 年荷兰H7N7亚型禽流感病毒使89人感染发病,1人死亡。3、禽流感、禽流感在我国大陆,仅200505至今,就已在青海、新疆、西藏、安徽、湖南、湖北、辽宁、内蒙、宁夏、云南、江西、四川、山西和福建等地共发生40 多起疫情,共扑杀家禽约600万只,对这些地区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3、禽流感、禽流感2006年全国感染禽流感12例,死

23、亡8例;2009年1月北京、山西、湖南相继出现禽流感死亡病例。3、禽流感、禽流感患者黄某,女,19岁,现住北京市朝阳区三间房。2008年12月24日发病,12月27日症状加重后入院治疗,经全力救治无效,患者于2009年1月5日上午7时20分死亡。3、禽流感、禽流感2011年12月31日,广东省深圳市公交司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成为2011年我国报告的唯一一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3、禽流感、禽流感2003年至今,共有阿塞拜疆、柬埔寨、中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12个国家近300人感染了禽流感,其中175例死亡。4、甲型、甲型H1N1流感流感2009年从墨西哥开始暴发了一场席卷全世界的流感疫情。此

24、次大流行的毒株,甲型H1N1病毒,包含了猪源、禽源和人源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4、甲型、甲型H1N1流感流感正视流感大流行的威胁;积极提高流感病毒在生态系统中的监控;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发展疫苗与药物;建立有效公共卫生保障体系;降低流感人流行的破坏性。4、甲型、甲型H1N1流感流感2009 年6 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流感大流行的警戒级别升至最高级别6 级,这意味着继1918 年西班牙大流感、1957 年亚洲大流感和1968 年香港大流感之后,21 世纪的首次“流感大流行”(pandemic)暴发了。4、甲型、甲型H1N1流感流感截至2010年2月3日,在全球超过209个国家和地区

25、,新甲型H1N1 流感死亡超过15,000例。4、甲型、甲型H1N1流感流感作为21 世纪的首次流感大流行;给全球的公共卫生、经济等诸多方面带来了重大影响。(二)、(二)、新发新发传染病的影响因素传染病的影响因素1、病原微生物的变化、病原微生物的变化(病原体变异及新的病原体、滥用抗生素等)2、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环境的变化(环境气候、天灾人祸、技术与工业、旅游等)3、人类本身行为的变化、人类本身行为的变化(性乱、吸毒、人口流动、防疫漏洞等)1 1、病原微生物的变化(病原体变异及新、病原微生物的变化(病原体变异及新的病原体、滥用抗生素等的病原体、滥用抗生素等微生物适应与变化人类发生很多变化的同时

26、,微生物本身也正在变化,导致了病原体的演变,新的致病因子的增多,抗生素抵抗作用的增强,对病原体不利环境条件耐受能力增强。1、病原微生物的变化(病原体变异及新、病原微生物的变化(病原体变异及新的病原体、滥用抗生素等)的病原体、滥用抗生素等)SARS病毒就是冠状病毒的变种;艾滋病病毒与猿的免疫缺陷病毒;(simio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认为艾滋病来源于SIV。1、病原微生物的变化(病原体变异及新、病原微生物的变化(病原体变异及新的病原体、滥用抗生素等)的病原体、滥用抗生素等)食品处理与保存方面变化对食品的“天然性”要求提高(相对使用较少的防腐剂

27、或二道屏障用来阻止食品的损坏);用冰箱来保存食品(导致微生物在低温下生长问题的出现,如李斯特菌)。1、病原微生物的变化(病原体变异及新、病原微生物的变化(病原体变异及新的病原体、滥用抗生素等)的病原体、滥用抗生素等)第二道屏障的缺乏增加了食物处理失误的危险性(可引起一些疾病如肉毒杆菌病)。2 2、社会环境的变化(环境气候、天灾人、社会环境的变化(环境气候、天灾人祸、技术与工业、旅游等)祸、技术与工业、旅游等)社会环境变化(外在因素)乱捕乱杀野生动物;导致一些过去只在动物间传播的疾病在人群间流行。2 2、社会环境的变化(环境气候、天灾人、社会环境的变化(环境气候、天灾人祸、技术与工业、旅游等)祸

28、、技术与工业、旅游等)盲目砍伐森林,开垦荒地原有生态屏障被破坏,一些野生动物被迫离开栖息地,致病微生物从动物身上传到人群。2 2、社会环境的变化(环境气候、天灾人、社会环境的变化(环境气候、天灾人祸、技术与工业、旅游等)祸、技术与工业、旅游等)全球排放CO2过多引起“温室效温室效应应”使全球气候变暖,亚热带流行的传染病北移,使原来没有亚热带传染病地区出现了新疫情。2 2、社会环境的变化(环境气候、天灾人、社会环境的变化(环境气候、天灾人祸、技术与工业、旅游等)祸、技术与工业、旅游等)技术与工业新技术与产品很难使人想到会与疾病相关;如空调和排气扇可引起军团病;新的月经棉垫可引起中毒休克综合征;快

29、餐汉堡包可引起埃希大肠杆菌O157:H7感染。2 2、社会环境的变化(环境气候、天灾人、社会环境的变化(环境气候、天灾人祸、技术与工业、旅游等)祸、技术与工业、旅游等)食品的生产、加工与处理许多新的农产品用于饲养幼小动物;幼小动物生存和生长需要不断地使用抗生素;结果导致生物体耐药性的增加;这种耐药性可以通过食物链由动物传递给人类。2 2、社会环境的变化(环境气候、天灾人、社会环境的变化(环境气候、天灾人祸、技术与工业、旅游等)祸、技术与工业、旅游等)环境环境 污染污染日益严重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学后果,引起许多传染性疾病的增加。2 2、社会环境的变化(环境气候、天灾人、社会环境的变化(环境气候、天

30、灾人祸、技术与工业、旅游等)祸、技术与工业、旅游等)其它类型发展和土地利,其它类型发展和土地利,带来了很多特殊的问题如对鹿的保护活动会引起莱姆病的出现,海滨农业开发导致致病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海滨人口增长导致人类的粪便污染贝类和引起大量病毒、细菌体的传播。2 2、社会环境的变化(环境气候、天灾、社会环境的变化(环境气候、天灾人祸、技术与工业、旅游等)人祸、技术与工业、旅游等)莱姆病是一种由伯氏疏莱姆病是一种由伯氏疏螺旋体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所引起,所引起,经硬经硬蜱蜱(tick)为主要传为主要传播媒介的自然疫源性疾播媒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炎病。临床表现

31、为慢性炎症性多系统损害,除慢症性多系统损害,除慢性游走性红斑和性游走性红斑和关节炎关节炎外,还常伴有外,还常伴有心脏心脏损害损害和和神经神经系统受累等症状系统受累等症状2 2、社会环境的变化(环境气候、天灾人、社会环境的变化(环境气候、天灾人祸、技术与工业、旅游等)祸、技术与工业、旅游等)国际旅行与商业,国际旅行与商业,全球旅游事业的急剧发展,旅游人数的迅猛增加,航运速度的不断增快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播与扩散。2 2、社会环境的变化(环境气候、天灾人、社会环境的变化(环境气候、天灾人祸、技术与工业、旅游等)祸、技术与工业、旅游等)技术的发展对国际旅行与技术的发展对国际旅行与商业有较

32、为迅速的影响商业有较为迅速的影响一个人或一种食品几乎可在2448小时内到达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旅行和商业可增加病原体通过感染的旅行者,污染的食品,甚至运输车辆等到达新的区域的机会。3 3、人类本身行为的变化(性乱、吸毒、人类本身行为的变化(性乱、吸毒、人口流动、防疫漏洞等)人口流动、防疫漏洞等)人口人口统计统计特征与人类特征与人类行为行为改变人口统计特征的重要因素包括:易感人群与老年人口的增加,移民等;这一系列因素导致传染病传播的可能性增大。3 3、人类本身行为的变化(性乱、吸毒、人类本身行为的变化(性乱、吸毒、人口流动、防疫漏洞等)人口流动、防疫漏洞等)在许多发达国家,老龄化不仅影响在许多发

33、达国家,老龄化不仅影响非传染病而且也影响传染病传播的非传染病而且也影响传染病传播的机会,机会,某些疾病也会使人们更易患各种传某些疾病也会使人们更易患各种传染病,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在增染病,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在增加,化疗使病人寿命延长但增加患加,化疗使病人寿命延长但增加患各种传染病的机会,各种传染病的机会,全球增加易患传染病机会的最大因全球增加易患传染病机会的最大因素可能就是素可能就是HIV传播,后者将会使传播,后者将会使几百万人处于易患各种传染病的危几百万人处于易患各种传染病的危险之中险之中,3 3、人类本身行为的变化(性乱、吸毒、人类本身行为的变化(性乱、吸毒、人口流动、防疫漏洞等)人口

34、流动、防疫漏洞等)天灾人祸、饥荒、难民潮移民模式的改变及社会动乱为近年传染病的传播蔓延创造了条件;1984年到1992年,美国每年允许50150万移民和难民进入其国内,与以前的难民潮相比,现在许多移民来自世界各个地方,而这些地方有很多常见传染病。3 3、人类本身行为的变化(性乱、吸毒、人类本身行为的变化(性乱、吸毒、人口流动、防疫漏洞等)人口流动、防疫漏洞等)如结核结核,是导致美国结核病重新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结核病人在国外出生者所占百分比1986年为22%,1996年则上升为37%。3 3、人类本身行为的变化(性乱、吸毒、人、人类本身行为的变化(性乱、吸毒、人口流动、防疫漏洞等)口流动、

35、防疫漏洞等)非洲一些国家,连年战乱,民族仇杀;使成千上万的人流离失所,饥寒交迫,易感人群增多,为传染病广泛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3 3、人类本身行为的变化(性乱、吸毒、人类本身行为的变化(性乱、吸毒、人口流动、防疫漏洞等)人口流动、防疫漏洞等)各种人类行为性革命对淋病、梅毒、艾滋病发生率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四、四、21世纪新发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世纪新发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从历史的发展看,许多疾病的根除主要归功于预防。在与传染病斗争中,已证明应用疫苗预防传染病有其独特的、巨大的作用,是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手段和措施。四、新发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四、新发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全球成功地消灭了天花,就是人类向疾病

36、作斗争取得彻底胜利的最好证明。我国用了10年消灭了天花。从全球看,用了将近20年,实际上,只经过10年全球的通力协同作战,肆虐3 000年危害人类的疾病天花即被消灭了。四、新发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四、新发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1979年10月26日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宣布,全世界已经消灭了天花病,并且为此举行了庆祝仪式。四、新发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四、新发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针: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指导思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一)、建立和完善疾病监测网络建立和完善疾病监测网络。作用:保证及时识别疫情及预防控制策略迅速实施监测网络应该对公共卫生

37、相关信息进行连续、系统的收集和分析。目的:提供决策依据,评价所实施措施的效果。(二)、改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二)、改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保证公共卫生工作(二)、改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二)、改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培养建立现代传染病流行病学工作队伍(重要的是培养决策分析能力、现场工作能力);专业人士应该加强对公卫医师的培训;在面对新发传染病疫情时能有条不紊的采取合理措施;控制疫情的发展。(三)、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科学研究(三)、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科学研究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科学研究具体内容:改进识别和认识新发传染病的手段;研究策略:基础结合临床。(三)、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科学研究(三)、

38、加强对新发传染病的科学研究了解传染病的危险因素及其评价;准确进行预测和预警;为制订和评价预防和控制策略而开展研究等。(四)、对新发传染病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四)、对新发传染病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针对新发传染病制针对新发传染病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依法防治的力加大依法防治的力度;度;目前颁布实施的相目前颁布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应贯关法律法规,应贯彻落实。彻落实。(四)、对新发传染病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四)、对新发传染病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传染病现有的主要法律法规:传染病现有的主要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

39、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结核病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防治管理办法性病防治管理办法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血液制品管理条例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血站管理办法等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五)、重视公众教育和信息沟通(五)、重视公众教育和信息沟通重视公众教育和重视公众教育和信息沟通信息沟通开展公共卫生与新闻学、传播学多学科研究,以应对传染病爆发时所造成的社会恐慌。(五)、重视公众教育和信息沟通(五)、重视公众教育和信息沟通适当的时间;适当的时间;适当的途径;适当的途径;适当的信息;适当的信息;告诉适

40、当的人,包告诉适当的人,包括疾病爆发信息、括疾病爆发信息、流行控制的成功流行控制的成功无效的策略无效的策略。(五)、重视公众教育和信息沟通(五)、重视公众教育和信息沟通开展有关新发传染病的群众性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新发传染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六)、政府干预与指导(六)、政府干预与指导十七大报告;胡锦涛主席讲话;以人为本;政府指导、部门配合、全民参与;中国特色成功事例。(七)、关于我国应对新发传染病的建议(七)、关于我国应对新发传染病的建议充分认识我国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充分认识我国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利因素有利因素 政府统一组织领导政府统一组织领导 依法办事;依法办事;不利因素不利

41、因素 人口众多人口众多 资源相对匮乏;资源相对匮乏;新发传染病严重影响各地新发传染病严重影响各地GDP;面对新发传染病大家要服从领导尽职面对新发传染病大家要服从领导尽职尽责,防止地区保护主义;尽责,防止地区保护主义;团结一致战胜传染病。团结一致战胜传染病。(七)、关于我国应对新发传染病的建议(七)、关于我国应对新发传染病的建议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吸取国内外新发传染病吸取国内外新发传染病防治的成功经验;防治的成功经验;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防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防控措施并确保实施。控措施并确保实施。(七)、关于我国应对新发传染病的建议(七)、关于我国应对新发传染病的建议加强国境

42、卫生检疫;加强国境卫生检疫;防止新发传染病的输入和输出;防止新发传染病的输入和输出;对国外已经发现但在我国可能不存在的新发对国外已经发现但在我国可能不存在的新发传染病,如埃博拉出血热等,应引进病原学传染病,如埃博拉出血热等,应引进病原学诊断技术和方法,并借鉴其成功经验,防止诊断技术和方法,并借鉴其成功经验,防止其输入;其输入;对那些我国可能存在但尚未发现或发现不久对那些我国可能存在但尚未发现或发现不久的新发传染病,如军团菌病、的新发传染病,如军团菌病、O139型霍乱型霍乱和莱姆病等,则应采取各种措施,查明其发和莱姆病等,则应采取各种措施,查明其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降低其感染与发病率,病情况及影

43、响因素,降低其感染与发病率,并防止其输出国外。并防止其输出国外。五、未来五、未来20年的新发传染病年的新发传染病国外科学家预测(澳大利亚教授麦米高)未来未来20年将现年将现30种新型疾病种新型疾病麦米高在2004年1月16日发出警告,未来25年人类将受到约30种新型甚至可能致命的病毒的困扰。而这些病毒,大部分来自于动物。教授麦米高表示,人类破坏生态环境、全球暖化和行为改变,都助长了新病毒滋生,而滥用抗生素导致微生物产生抗体也是人类频频遭受病毒攻击的原因。五、未来五、未来20年的新发传染病年的新发传染病在历史上,人类就曾经多次受到来自动物界病毒的骚扰。艾滋病毒,据称是因为人类与非洲的猴子和黑猩猩有紧密接触而传染;03年的SARS病毒,也被认为是人类食用野生动物所致。该教授同时表示,在过去的25年,人类已经遭受了上述病毒等至少30种新病毒的骚扰,而未来的25年,还会不断有新的疾病出现。声明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部分内容引用网络资源,并在此表示感谢;有不正确的地方敬请各位老师、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