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831 回声 鲁教版

上传人:1528****253 文档编号:21850524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4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831 回声 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831 回声 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831 回声 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831 回声 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831 回声 鲁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回声?说课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分析:?回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看科学。本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解释了回声这一物理现象 ,捧读本文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本课的主人公小青蛙 ,由自己的叫声引来了另一只“小青蛙 ,还淘气地学他说话。在青蛙妈妈投石击水 ,用水波和声波相比的巧妙指点下 ,小青蛙才明白了回声的原理。本文是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 ,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极好教材 ,也是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 ,朗读训练的重要凭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低年级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 ,结合学生实际,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确定为: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认识7个生字 ,会写10个字。(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热爱科学 ,探求知识的兴趣。3、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不同语气。理解青蛙妈妈言行的语句 ,懂得水的波纹与声音的波纹相似点 ,从而明白“回声原理。难点:理解什么是“回声及“为什么会生产回声这一科学知识。4教学准备:字卡、课件。让学生搜集回声的资料。5课时安排:2课时。二、说教法?回声?是一篇科学童话 ,它以故事的形式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作为讲读课文 ,在教学中应注重语言文

3、字的训练 ,切忌把它上成自然课。教学时应主要采用以读为主 ,以词句训练为重点 ,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及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回声及产生回声的原因。在教学中应表达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三、说学法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力求遵循“让学生读懂课文的原那么 ,紧扣教材重点。学习青蛙妈妈是怎么做的这一段时 ,先让学生轻声自渎课文 ,边读边用笔画出这段话中表示动作的词 ,用填空的方式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做到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段 ,使语言文字训练与认识事物统一起来 ,然后引导学生看投影演示 ,明白河水是怎样激起

4、波纹 ,又是怎样荡回来的这一现象 ,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这段话 ,并想象句子的内容。这样 ,把朗读的训练和字、词、句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在反复的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教学过程:本课须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初读课文 ,识记生字 ,品读课文感悟回声的教学任务。第二课时进行稳固复习生字 ,分角色朗读课文 ,指导书写生字等教学任务。下面我我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一、激趣导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小学生的兴趣那么源于好奇 ,为了使学生马上被吸引住 ,我是这样导课的: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听 ,这是什么声音?播放一段人在山谷中大声叫唤的片断。幽静的山谷 ,

5、反复的回声 ,学生很快就会被吸引住。这时老师继续说有一只小青蛙也听到了回声 ,他是在哪里听到的呢?回声又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来学习31课?回声?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 ,多种形式 ,乐中认字。1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2.多种形式 ,乐中认字识字教学仍是二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 ,教学中 ,我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发现汉字特点 ,主动探究规律 ,引导学生掌握最根本的识字方法 ,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联系生活实际 ,逐步学会自主识字 ,有效提高了识字能力。如:。学习“纹字。老师问这个字叫什么?谁能给它找个朋友 ,组个词。预设学生说“花纹。师及时引导:你瞧这位同学衣服上的花纹

6、可真漂亮啊!学习“圈字时 ,让学生伸出小手来画一个大大的圈边说边画圈 ,生跟画。学习“返字时 ,老师走到一位学生前和他握手 ,然后问:握完了手我要干什么?师引导刚刚老师这样走了过去 ,又走了回来就是返 ,你看它的偏旁是什么?走之旁。三、精读课文 ,感悟回声。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老师问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听到了回声?根据学生答复相机板画桥洞。然后.出示课文插图 ,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师:半圆的桥洞和倒影在那里?大月亮又在那里你能用手指一指吗?师引导看图 ,看桥体和倒影连起来好象什么?书上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练习用好象说话。(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小青蛙听到了什么样的回声?此时投影句子:小青蛙快

7、乐地叫起来:“呱呱呱 ,多好看哪!“你是谁?你在哪儿?指一名学生读小青蛙的话 ,再指一名学生读回声。比比谁读得好 ,师生评价 ,生生评价。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局部学习材料十分适合朗读 ,因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多层次多形式地朗读。如自由读 ,指名读 ,评价读 ,男女声当小青蛙赛读 ,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读出小青蛙的兴奋与好奇。在读时我积极引导学生自评他评 ,每一句评价语不同 ,相同的是鼓励、表扬.评价成了朗读提高的推动力。这样教师很好地发挥了引领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 ,学生尽情地朗读 ,和文本亲近 ,揣摩小青蛙的心情 ,激发了

8、学生对小青蛙心理的多元解读。(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在这一教学中 ,我巧用课件 ,突破重难点:回声较为抽象 ,学生能听得见 ,但看不到 ,摸不着。要理解它产生的原因是本课的重难点。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 ,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呢?此时我用电脑适时展示“青蛙妈妈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 ,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 ,又一圈圈地荡回来的动画。让静变动 ,化难为易。再让学生根据画面 ,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并为“青蛙妈妈起一颗石子 ,进河里让学生填动词.然后让学生模仿青蛙妈妈的动作进行表演 ,这样既认了这两个生字 ,又理解了它意思。通过动画演示学生也理解波纹是如何产生的 ,又是怎样返回 ,而

9、且动词“激、荡也不用解释学生就能明白它们的意思。课件中通过青蛙妈妈的讲述 ,将石头投入水中 ,激起波纹 ,波纹碰到岸边又一圈圈荡回来。在桥洞里小青蛙的声波碰到石壁声波也返回来。很好的理解了什么是声波 ,找出了水波与声波的共同点 ,再来认识回声轻而易举。在此课件的出示直观形象 ,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 ,溶化了知识的难点 ,引发了学生的思维 ,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 师:那桥洞里的声音是怎么回事呢?谁来说一说。师相机板书:碰 声波 石壁荡回明白回声后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体会小青蛙快乐的心情。通过精读感悟课文 ,使学生在能力情感态度上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到达了预设的目标。四、拓展延伸。我们在哪儿还

10、能听到回声?回声有什么作用呢?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五、板书设计 碰 声波 石壁荡回“师之概念 ,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那么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 ,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 ,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 ,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 ,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 ,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

11、者的一种尊称 ,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 ,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 ,“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 ,更重于传播知识。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局部 ,我常采用范读 ,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 ,我读一句 ,让幼儿读一句 ,边读边记;第二通读 ,我大声读 ,我大声读 ,幼儿小声读 ,边学边仿;第三赏读 ,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 ,一边放录音 ,一边幼儿反复倾听 ,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该板书运用了板画和几个字 ,把回声形成的地点及回声的形成过程表现出来 ,简单明了 ,通俗易懂 ,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要练说 ,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 ,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 ,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 ,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 ,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 ,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开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 ,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 ,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 ,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3 / 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