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泄漏应急预案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218340550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8.1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氮气泄漏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氮气泄漏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氮气泄漏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氮气泄漏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氮气泄漏应急预案(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氮气泄漏应急预案(多篇)第 1 篇:氮气泄漏应急预案氮气泄露应急预案1、事故汇报发生事故后,企业负责人要在组织人员进行前期处理的同时还必 须马上了解事故初步情况并向公司有关部门领导汇报;汇报内容为发 生事故的各类、发生时间和地点、有无人员伤亡或被困情况发生等并 由公司向政府有关部门汇报。 2、事故危险性评估 一般危险性评估 液体充装管路、阀门发生撕裂,液体泄漏面积 20平方米以下,未发 生窒息,能及时得到控制 液体运输车在充装过程中由于运输车本体破裂或充装满罐导致液体 泄漏。较大危险性评估 液体充装管路、阀门发生撕裂,液体面积超过 20平方米,现场气雾 弥漫。易导致低温冻伤事故和冻坏建构筑物,

2、事故能得到有效控制, 未发生窒息。严重危险性评估 液体充装管路、阀门发生撕裂,液体储罐紧急切断阀损坏无法操作, 液体泄漏面积超过100平方米,极易导致低温冻伤和冻坏建构筑物, 并且泄漏无法控制。液氮罐发生泄漏,现场空气中氮气浓度过高,引发大面积人员窒息, 危及较大范围内的人员生命安全。液氮罐发生泄漏,现场大量惰性气 体积聚,人员发生低温冻伤和窒息事故。 3、控制及消除事故源 一般危险性事故 控制事故源,操作人员立即关闭发生泄漏部位之前的阀门。以泄露点 半径 20 米设警戒线,禁止所有车辆和非抢险人员进入现场。消除事故源对泄漏点按规定进行检修。较大危险性事故 控制事故源,操作人员立即关闭发生泄漏

3、部位之前的阀门。以泄漏点50 米为半径设警戒线,禁止所有车辆和非抢险人员进入警戒线,非抢险人员立即撤离事故现场。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事故液体罐周围设 备、设施发生冻裂。 消除事故源,液氮泄露,进入警戒线的抢险人员必须佩戴呼吸器,抢 险人员在抢险过程中要站在上风口。由公司主管确定泄漏点和堵漏措 施,方可进行抢险。严重危险性事故 控制事故源,以泄露点 100 米为半径设警戒线,禁止非抢险车辆和 人员进入现场。立即启动疏导程序,停止事故区域内的一切作业,组 织区域内所有作业人员尽快做好设备安全停运工作后有序撤离。 消除事故源,立即报警,组织消防车和通风设备对现场氮气进行稀释。 稀释后进入警戒线抢险人员

4、必须佩戴呼吸器,抢险人员站在上风口。 由公司主管确定泄漏点和堵漏措施,方可进行抢险。 4、氮气窒息症状及急救措施氮气窒息常有氮气泄漏史。临床表现与缺氧相同,有头胀痛、头 晕、恶心、呕吐、胸部紧束窒息感、胸痛、四肢麻木、呼吸深快、脉 快,重者有明显发绀、阵发性痉挛、瞳孔缩小、对光反应减弱及意识 障碍与昏迷。如不及时脱离中毒环境,可致死亡。氮气窒息者应立即将其转移至空气新鲜处。若密闭容器出口小, 难于及时将其拖出时,应及时向容器内送压缩空气或给患者输氧,同 时设法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即可较快康复。稳定自主呼吸,保持呼 吸道通畅。及早进入高压氧舱治疗。如无条件,可先用常压面罩给氧。 给予能量合剂,r

5、-氨酷酸等脑保护剂对症治疗。合理应用冬眠疗法以 减少机体的耗氧量,防止脑水肿。 5、疏散非相关人员、减少财产损 失迅速疏散警戒区内的人员,减少进入警戒区抢险的人员,对警戒区周围道路实行通行管制,禁止非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进入,并派专 人到外延一定区域内的路口等处设下关卡,并进行排查,严防一切可 能使事态继续扩大的不安全因素。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进入现场协助抢险人员转移物品,做好抢险过程中的安全、保卫工作。督 促化验分析人员对事故现场及周围大气、建筑物、地沟、电缆沟中氧 气和窒息性气体含量进行取样分析,结果随出随报,防止含量过高发 生次生灾害。事故警戒、疏散救护小组进入事故现场清查人员,对轻伤人

6、员进 行现场应急救治、联系车辆将重伤员送医院急救站救治。在现场救援 人员未到之前由当班操作人员对现场进行警戒,在救援人员到现场之 后,安全人员负责对现场进行警戒。第 2 篇:煤气氮气氧气泄漏综合应急预案炼铁新厂煤气、氧气、氮气泄漏、火灾爆炸综合事故救援预案1 目的为了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人身伤害、设备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 有序开展事故预防和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失,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应急准备 与响应管理程序等要求,结合本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救援预案 (以下简称预案)。 2 适用范围本预案

7、适用于炼铁新厂范围内可能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煤 气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泄漏事故,事故。 3 应急组织成立炼铁新厂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小组。组长由厂长担任,根据事 故类别可由组长委托书记履行组长职责。副组长由分管厂长担任;厂 领导到场前,由当班调度主任担任临时指挥小组组长。根据事故情况 的需要也可由组长指定相关科室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由综合科、生 产科、机动科负责人以及相关作业区的主任、副主任、技术员组成。 4 职责 组长 决定预案的启动。 根据事故情况,迅速展开抢险救援工作。对抢险救援工作中发生的争 议进行裁决。 向上级部门汇报设备损坏、人员伤亡、污染程度和经济损失等情况。 根据联合公司应急

8、救援总指挥部的指示进行工作。 副组长 服从组长的领导。协助组长做好人员组织、物资调配、现场处理等工作。厂部调度室 负 责在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通知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成员; 负责事故设 备与运行设备可靠隔离的指挥协调工作; 负责事故现场供、用电应 急处置; 征得指挥小组的同意,迅速恢复非事故设备或事故设备的投运工作; 负责组织人身伤害事故和运行事故的调查取证工作。 机动科 指挥中心:炼铁新厂调度室(视发生事故的地点及情况定)。6 事故 应急措施 事故发生初期,事故单位或现场人员应积极采取自救措施,自救过程 中,抢救人员应严格按照有关规程规定做好自我防护,防止扩大事故。7 其他事项8 指挥小组组成 指

9、挥小组组长:当班调度主任(厂领导赶到现场后任组长)。 指 挥中心电话:、 指挥人员: 杨 桦:分管副厂长,负责应急救援的 组织及救护。办公电话:;手机: 芮学位:调度主任,负责应急救援 的组织及协调。手机: 姚得欢:调度主任,负责应急救援的组织及 协调。手机: 胡光玉:调度主任,负责应急救援的组织及协调。手 机: 杜庆山:调度主任,负责应急救援的组织及协调。手机: 李家 彬:调度主任,负责应急救援的组织及协调。手机: 王全福:调度主 任,负责应急救援的组织及协调。手机: 相关部门: 生产科:负责人:万华。办公电话:。手机:职责:负责成立事故应急 处理小组。以调度室为信息枢纽,负责对内、对外联系

10、,协调人员、车辆。 负责组织事故现场的应急处理。负责组织人员清理事故现场,恢复生产。负责高炉爆炸事故应急预案与响应计划的演习及文件的修订。 负责人:吴圣兵。办公电话:。手机:职责:负责组织对伤员进行 急救。发生事故时,负责配合相关单位对煤气阀门、管道进行紧急处 理和控制。负责煤气泄漏、中毒事故应急预案与响应计划的演习 及文件的修订。 机动科:负责人:陈东。办公电话:。手机:职责:发生事故后,协助 有关人员处理水、电、风、气。负责组织人员查明设备、设施损坏情况,组织人员抢修,恢复 生产条件。负责相关材料、物资的协调。综合科:负责人:郑桂稳。办公电话: 手机: 职责: 负责设立警戒线, 维护事故现

11、场秩序。负责组织人员进行灭火。负责着火事故应 急预案与响应计划的演习及文件的修订。 自动化科:负责人:王 彬。办公电话:。手机: 。 职责: 发生事故后, 协助有关人员处理电气故障。负责组织人员查明电气设备、设施损坏情况,组织人员抢修, 恢复生产条件。保证事故处理现场的照明和用电安全。 应急救援组 织: 着火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由综合科、生产科、三电车间及其 他相关单位人员组成。负责人有:郑桂稳,办公电话:。手机: 吴圣兵。办公电话:。手机:。 王 彬。办公电话:。手机:。 巴 胜,办公电话:。手机:。王成江。办公电话:。手机:。及焦化车间。 煤气泄漏、中毒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由生产科、综合科、机

12、动 科、技术科及其他相关单位人员组成。负责人有:万 华。办公电话:。手机:。 吴圣兵。办公电话:。手机:。 郑桂 稳,办公电话:。手机: 陈 东。办公电话: 手机:。 王 斌,办公电 话:。手机:。王成江:办公电话: 手机: 及焦化车间。韩志刚:办公电话: 。手机:。及高炉车间。 人身伤害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由生产科及其他相关单位人员 组成。负责人有:万 华。办公电话:。手机:。 吴圣兵。办公电话:。 手机:。 危险化学品泄露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由生产科、综合科、机 动科、技术科及其他相关单位人员组成。负责人有:万 华。办公电话:。手机:。 吴圣兵。办公电话:。手机:。 郑桂 稳。办公电话:。手机

13、: 陈 东。办公电话:。手机:。 王 斌。办公电 话:。手机:。王成江。办公电话:。手机:。及焦化车间。物质安全数据表氧一标识中文名 氧;氧气 英文名 oxygen 分子式 O2相对分子质量 CAS 号 7782-44-7 危险性类别 第类不燃气体 化学类别 空气(氧气) 二 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含量髙纯氧(体积)M%。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主要用途 用于切害割、焊接金属,制造医药、染料、炸药等。三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常压下,当氧气不浓度超过 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 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 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且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

14、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吸人氧浓度在 80%以上 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 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60100Pa (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 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四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眼睛接 触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 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五 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助燃闪点(C。)无意义爆炸下限()无意义引燃温度(C)无意义爆炸上限()无意 义最小点火能(mJ)无意义最大爆炸压力无意义危险特性是易 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

15、物质。与 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灭火方法 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 迅速切断气源,用水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 当灭火剂灭火。 六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 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 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七 储运注意事 项不燃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内温度不宜超过 30C 。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气体、金属粉末分 开存放。验收时要注意

16、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 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八 防护措施车间卫生标准中 国 MAC(mgm3) 未制定标淮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美 国 TVLTWA 来制定标准美 国 TLVSTEL 未制定标准检测方法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身体防护 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 避免高浓度吸入。 九 理化性质熔点(C。)-218. 8沸点(C。)- 相对密度(水=1) (-183C。)相对 密度(空气=1)饱和蒸气压(kPa) (-164C。)辛醇/水分配系

17、数的对数 值燃烧热(k/ 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C)-临界压力(MPa)溶解性溶于水、乙醇。十稳 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避免接触的条件禁忌物 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乙炔。 烧烧(分解)产物 十一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 LD50 十二 环境资料 对环境无害。十三 废 弃 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 十四 运输信息危规号UN编号1072包装分类III包装标志5, 11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十五 法规信息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针对化 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 定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

18、BI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类 不燃气体。氮 一标识 中文名 氮;氮气 英文名 nitrogrn 分子式 N2相对分子质量 CAS 号 7727-37-9 危险性类别 第类不燃气体 化学类别 非金属单质 二 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 含量髙纯氮M%;工业级一级M%;二级M%。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主要用途 用于合成氨,制硝酸,用作物质保护剂冷冻剂。 三 健 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健康危害 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使吸入气氧分压下降,引起缺 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 继而有烦躁不安、极度兴奋、乱跑、叫喊、神情恍榴、步态不稳,称 之为“氮酩酊”,可进人昏睡或

19、昏迷状态。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出 现昏迷、呼吸心跳停止而致死亡。潜水员深潜时,可发生氮的麻醉作用;若从高压环境下过快转入 常压环境体内会形成氮气气泡,压迫神经、血管或造成微血管阻塞, 发生“减压病”。 四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眼睛接触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 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食入五 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不燃闪点(C。)无意义爆炸下限()无意义引燃温度(C。)无意义爆炸上限() 无意义最小点火能(m)无意义最大爆炸压力(MPa)无意义危险特性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 力法 本品不燃。用雾

20、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六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 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强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 验后再用。 七 储运注意事项不燃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仓温不宜超过 30C 。 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 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八 防护 措施车间卫生标准中 国 MAC(mg 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3) 未制定标准 美 国 TVL-TWA ACGIH 窒息性气体 美 国

21、TLVSTEL 未制定标准 检测方法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 低于 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身体防护 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 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 业,须有人监护。九 理化性质熔点(C。)- 沸点(C。)-相对密度(水=1) (-196C。)相对密度(空 气=1)饱和蒸气压(kPa) (-173C。)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燃烧热(k/ mol)无意义临界温度(C)-147临界压力(MPa)溶解性微溶于

22、水、乙醇。十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避免接触的条件 禁忌物 燃烧(分解)产物 氮气。 十一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 LD50 十二 环境资料 对环境无害。 十三 废 弃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 十四 运输信息 危规号 UN 编 号1066包装分类III包装标志5包装方法钢质气瓶十五法规 信息国务院令第 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针对化 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 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92)将该物质划为第类不燃气 体。其它法规:工业用气态氮(GB386483)。高炉煤气性质:髙炉煤气是无色、无味、

23、剧毒的易燃易爆气体,比重, 热值33494187KJ/ M3,理论燃烧温度1500C。左右,着火温度730C。 左右,爆炸极限%,含N2和CO2之和近7 0%,会致人喘息(因 氧含量很低)和窒息。焦炉煤气 性质:净化后的焦炉煤气是无色、有臭味、有毒的易燃易爆气体, 比重,热值KJ/M3着火温度550650C,爆炸极限%,理论燃 烧温度 2150C 左右。焦炉煤气中的 CO 含量较髙炉煤气少,但也会 造成中毒事故煤气中毒的症状 急性中毒发病较急,症状严重,通常分轻、中、重三级。轻度中毒: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小于 30%。中毒者出现头痛、 头昏、头沉重、恶心、呕吐、全身疲乏等;有的出现轻度至中度意

24、识 障碍,但不会昏迷。中毒者离开中毒场所,经过治疗或不经过任何治 疗,数小时后或次日即可好转。中度中毒: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为30%50%。中毒者除上述 症状加重外,面部呈樱桃红色,呼吸困难,心律加快,意识障碍表现 为浅至中度昏迷,经抢救可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者。重度中毒: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髙于 50%。患者深度昏迷或 有意识障碍, 且具有下列症状之一: 脑水肿休克或严重的心肌损害 肺水肿 呼吸衰竭 上消化道出 血脑局部损害,如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体征。重度中毒死亡率 髙,存活者也常有后遗症。煤气泄漏、中毒、火灾爆炸应急救援预案1 目的为了预防和减少煤气泄漏、着火和爆炸事故的发生,防止污染环

25、 境,保护员工人身和公共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2 事故类型: 火灾;中毒;爆炸。危害因素分析:a煤气着火烧伤;b. 煤气泄漏,一氧化碳中毒;c爆炸造成物体坠落砸伤、设备设施损坏及其他二次伤害。3应 急救援措施: 受伤人员立即脱离现场,安置在空气新鲜、通风处,保持安静。冬季 注意保暖,夏季注意降温。对休克及停止呼吸人员立即抢救,进行人 工呼吸。现场急救后,送医院治疗。 煤气事故现场应急处理a发生煤气大量泄漏、着火、爆炸、中毒等事故时发生事故区域 的人员,立即通知调度室,调度主任立即组织成立应急领导小组,抢救事 故的所有人员都必须服从统一领导和指挥.b.事故现场应划出危险区 域,布置岗哨,阻

26、止非抢救人员进入.进入煤气危险区域的抢救人员必须 佩戴氧气呼吸器 ,严禁用纱布口罩或其他不适合防止煤气中毒的器 具.c煤气大面积泄漏时,应立即设立警戒范围,所有人员依据“逆风 (煤气)而逃的原则,迅速疏散到安全地带,防止中毒人员扩大。d未查明事故原因和采取必要安全措施,不得向煤气设施恢复送 气.煤气泄漏的应急处理 热风炉系统、煤气输送管道、风机房区域发生煤气泄漏时的处理: a. 值班室岗位人员立即通知调度室、生产科,停止所有操作,佩戴好空 气呼吸器后及时关闭煤气阀门,如有人员煤气中毒及时进行抢救。b.调度主任立即组织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立即组织相关单位对泄 漏点查明原因、实施处理,进入煤气泄漏区

27、域,必须携带氧气呼吸器。 处理完毕确认安全后方可恢复生产,相关岗位人员在恢复生产后对处 理后的设施应进行巡检。 煤气管道锈蚀穿孔、煤气管道法兰连接不 严、阀门、膨胀器、焊缝口、水封等煤气泄露的处理:a.调度主任立即组织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关闭阀门切断 气源,确认安全后,方可对煤气泄漏点进行处理,煤气设施若需动火, 必须严格执行煤气设施动火的有关规定.b.煤气泄漏点附近无阀门或 阀门损坏时,由调度室联系相关单位处理。煤气着火事故应急处理:a煤气着火区域人员立即通知调度室及相关单位,调度主任立即 组织成立应急领导小组.b.煤气设施着火时,应逐渐降低煤气压力,通入 大量蒸汽或氮气,但设施内煤气

28、压力最低不得小于100Pa().严禁突然 关闭煤气闸阀或封水封,以防回火爆炸c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煤 气管道起火,可直接关闭煤气阀门灭火.d.当煤气泄漏微少时,可用湿 泥、湿麻袋等堵住着火处灭火。e在煤气设备烧红时不得用水冷却,以防管道和设备急剧收缩造 成变形和断裂。火熄灭后,应打盲板,通入蒸汽或氮气,清除残余煤 气,由救护站监测后方可进行动火处理。f.煤气隔断装置、压力表或蒸汽、氮气接头应有专人控制操作.g. 煤气着火事故难以控制或火势较大时,应立即通知济钢消防队.煤气爆 炸事故应急处理:应立即通知调度室及相关单位,调度主任立即组织成立应急领导 小组,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后,部分设施破坏,

29、大量煤气泄漏可能发生煤 气中毒,着火事故或产生二次爆炸,这时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迅速 将残余煤气处理干净,如因爆炸引起着火应按处理,事故区域严禁通行 以防煤气中毒, 如有人员煤气中毒时按 组织处理。煤气中毒的现场 应急处理:a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区域的有关人员,立即通知调度室及有 关单位并进行现场急救 (进入煤气区域,必须佩戴呼吸器,未有防护措 施,严禁进入煤气泄漏区域、严禁用纱布口罩或其他不适合防止煤气 中毒的器具).b.调度主任到达现场后,立即成立临时性机构,指挥机构 设在上风侧便于观察和指挥的安全区域,通讯联系以调度室为信息枢 纽。c.中毒区域岗位负责人清点本岗位人数。d现场指挥人员负责组织

30、查明泄漏点及泄漏原因,并对泄漏点进 行处理。 中毒人员的抢救: 轻度中毒:脱离现场,安置在空气新鲜处,保持安静,喝浓茶刺激兴 奋神经,冬季防寒,经观察无异常时再送到医院继续观察治疗。 中、重度中毒:由煤气防护人员负责将中毒人员脱离现场,切忌再次 搬动或用汽车送往医院,以免引起死亡,即是“先救命后转送”的原则。 首先由煤气防人员现场紧急处理,等待医务工作者到来。 煤气中毒 现场急救煤气防护人员的现场急救措施是减少中毒者伤害程度、降低煤气 中毒死亡率的根本措施。对中毒引起的猝死(假死)必须立即抢救, 使之心肺复苏,这种技术国外称之为“苏醒的ABCD法”。A打开呼吸 道确定是否需要打开呼吸道,对下列

31、情况之一的应立即打开呼吸 道:神志不清、呼吸停止(口鼻不呼吸,胸腹不起伏)、呼吸困难。打开呼吸道:使中毒人员仰卧,托住其脖子,一手按前额,使 之头向下仰,鼻孔朝天,头向后仰,下颌前伸,口张开,这是呼吸道 通畅的三个条件。为保持这一姿势应在肩胛骨下垫衣服或其他软质物 品约 10-12cm。 注意事项:1)解开领子、衣扣、腰带、乳罩、袖口、手表等。2)清擦口内异物,如食物、粘液及呕吐物。消除粘液时可让患 者侧身,抢救者用膝盖顶住患者的肩,然后用纱布或手绢缠到手指上 擦抹口腔和咽喉。如牙咬的紧可用开口器和拉舌器。 3)注意通风良 好,空气新鲜。4)以上工作在5 秒内完成。人的心肺停止工作延续时间超过

32、4- 6min 就可能造成脑组织死亡,即使复苏也可能造成记忆丧失、四肢 麻痹、痴呆的植物人。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时肺中积蓄大量碳酸气, 极度缺氧,因此打开呼吸道即着手进行人工呼吸,以排除肺中碳酸气。 B.进行人工呼吸口对口呼吸法:跪在患者一侧,一手托脖,一手捏鼻孔,深吸 一口气,再对患者的口吹气,松口,靠患者胸腔回缩呼吸,再吸气, 再吹气,反复进行。吹气用2 秒,患者呼气用3 秒,一般以抢救者的 自然速度即可。C.胸外心脏挤压方法:确定按压点:胸骨下部 1/3处心口窝上方尖状软骨上二 横指处, 也就是心脏的部位。两手扣住掌指向下,压下 3-4cm, 反复进行,每秒1 次。 应配合人工呼吸连续挤压

33、,直到复苏。配合人工呼吸法的做法是:一人抢救,先吹气 2次,再按压15 次; 两人抢救,按压 5 次,吹气 1 次。 注意:吹气时不可按压。 D医生治疗。氮气窒息的预防和抢救预案1目的为了预防和减少氮气窒息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人身的安全,特 制定本抢救预案。2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炼铁新厂内氮气窒息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3、实施 办法a、预防:在氮气管道区域作业,应对区域内的气体进行分析, 如含氧低于 18%禁止作业。b、如果发生意外,将窒息者迅速及时地脱离氮气髙浓度区域, 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除一切阻碍呼吸的衣物,并注意保暖。抢救 场所应保持清净、通风,并指派专人维持秩序。c、氮气窒息轻微者,

34、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可直接送 往附近卫生所急救。d、窒息较重者,如出现失去知觉、口吐白沫等症状,应由厂调 度室联系医院赶到现场急救。e、窒息者已停止呼吸,应在现场立即做人工呼吸并使用苏生器, 同时打 120电话赶到现场抢救。f、窒息者未恢复知觉前,不得用急救车送往较远医院急救。就近送往医院抢救时,途中应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应有医务人员护送。 压力容器着火和爆炸事故预案1.目的为了预防和减少压力容器着火和爆炸事故的发生,防止污染环境保护员工人身和公共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2.适用范围本事故预案使用于炼铁新厂内压力容器、管道事故预防及紧急情 况的处理。 3.实施办法(1)压力容器

35、所属装置的仪表、安全阀必须保持完整、灵敏, 并应定期检查、校验并铅封。(2)压力容器周围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3)压力容器操作工必须掌握本岗位的技术操作规程,持证上 岗。 (4) 邀请专业人员对压力容器每年至少一次检验。(5)发生压力容器着火、爆炸事故后,操作工人立即切断气来 源。(6)事故发生后,操作工立即通知厂部调度室,由调度通知相 关人员赶赴现场处理。(7)组织事故处理指挥领导小组,事故抢险应服从统一领导和 指挥,严格遵守抢险纪律。(8)指挥救援人员立即封锁现场,防止闲人误入。(9)指挥、救援人员迅速了解事故现场情况,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事故扩大。(10)救援人员着手扑灭火灾事故,抢救受

36、伤人员。 (11) 指挥领导小组于事后查明原因,教育群众。6应急救援物资要储备到位,定期检查、维护保养,保证有效。第 3 篇:硫酸泄漏应急预案硫酸泄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一:编制目的为了预防、控制和处理硫酸泄漏事故,快速、有序、高效地开展 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环境污染事故和降低 财产损失,迅速恢复正常的生产,保证企业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本 着“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 订本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二:适用范围此预案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硫酸泄露而引起的工作人员及周围人员的身体伤害及因此可能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三、硫酸泄漏应急指挥组织机构1、硫酸泄漏应

37、急救援工作实行部门统一组织领导和各部门牵头负责 相结合的原则。2、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四、应急救援机构职责应急救援指挥部:1、在发生硫酸泄漏事故时,负责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以及 善后处理的组织指挥工作。2、根据事态发展,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如需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并协助组织行动。3、组织此类事故应急演练。应急救援队伍及职责:1、抢险抢修组: 组长:铬盐工段生产厂长 成员:红矾、铬酐、焙烧、原料、动力车间成员 职责:负责现场 抢险、抢修或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2、抢险救护组: 组长:工艺质量部部长 成员:工艺质量部、电气工程部成员 职责:及时抢救受害人员,负责联系伤员的现场医疗及

38、运送,负 责内部人员疏散、隔离。3、抢险处理组: 组长:生产管理部部长 成员:生产管理部、技术设备部成员 职责:抢险救援结束后,处理组人员要保护事故现场,对相关人 员进行检查,防止再生事故的发生。五、应急预案的启动:1、硫酸发生泄漏后,被硫酸喷洒或者是溅到身上的人员应立即进行 冲洗并尽快脱离现场,并向夜间厂部值班人员报告事故基本情况 2、 指挥部成员接到汇报后,迅速做出判断,是否启动本预案,如需要, 立即启动。3、应急救援原则:坚持统一指挥、协同作战、以人为本的原则,及时有效的实施急救和安全转移,减少事故损失。4、必要时要停产及时疏散其它相关人员,避免给周围人员造成伤害。5、各应急救援组要各负

39、其责进行抢险救援行动。六、应急救援注意事项:1、救援人员一定要做到自我防护,应穿好防护服,戴好防护用具, 佩戴好防毒面具等。2、现场医疗急救要按照先重后轻的原则。七、应急救援结束后,要将救援工作情况做出总结。附件: 现场救护方案由于硫酸为强酸性腐蚀物品,并且在高浓度下对人体有烧伤的可 能,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对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性;因此,被硫酸 喷洒或者是溅到身上必须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再以%的碳酸氢钠 溶液清洗,同时离开泄漏现场。如果溅到眼睛内,必须立即用大量的 清水冲洗并送医务室急救。 一、泄漏控制A、泄漏控制时的注意事项:1、进入现场的人员必须穿防酸服、防酸碱雨鞋,戴全防护面罩。2、应

40、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B、泄漏控制1、确认漏酸罐及其漏酸部位。2、将漏酸大罐和空罐的排酸阀打开(实现液位平衡),同时打开漏酸大 罐排污阀(进行倒酸应急处理)并切换好倒酸阀门。3、将装酸的应急槽或应急空罐的阀门打开,进行倒酸,控制好液位, 以防冒酸。4、将罐区地面酸进行回收,将回收的酸打至空罐等候处理。5、通过倒酸、排污同时进行后,确认漏酸大罐酸已被排空,停止倒 酸。6、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对酸库的废水排放口及其沿路下水道加 电石渣、生石灰或弱碱中和。7、用大量的消防水冲洗泄漏处,稀释泄漏的工业硫酸。8、要防止泄漏物扩散,殃及周围的建筑物、车辆及人群,万一控制不住泄漏,要及时处置泄

41、漏物。 二、泄漏物的处1、酸少量泄漏,可用大量清水冲洗。而大量硫酸泄漏后四处蔓延扩 散,难以收集处理,可以采用筑堤堵截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为降低 泄漏物向大气的蒸发,可用泡沫或其他覆盖物进行覆盖,在其表面形 成覆盖后,抑制其蒸发,然后进行转移处理。第 4 篇:甲醇泄漏应急预案甲醇泄漏应急预案一、甲醇特性及危害甲醇均属危险化学品。甲醇俗称木酒精,分子式为CH3OH,危 险性类别为危险化学品第3类第2项中闪点易燃液体。其危险特性 是:易燃易爆易挥发易中毒,当有跑冒、滴漏或少量泄漏,易引发神 精衰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粘膜刺激、视力减退等慢性中毒症状; 当发生大量泄漏,易引发多人眼睛、上呼吸道刺激、

42、头晕、头痛、乏 力、眩晕、酒醉感,甚至眼睛失明、昏迷死亡等急性中毒症状;当空 间浓度达到%时,则可能发生爆炸着火事故,将造成大量人员中毒、 烧伤或死亡,并可能波及周边企业居民区,后果十分严重。二、甲醇储罐区基本情况甲醇罐区位于甲醇分厂东南角,距生产装置区860 余米,由 1、 2#罐组成,几何容积为3000m3x2个=6000 m3,实际最大储量为2400 m3x2个二4800 m3。罐区设有围堤;喷淋降温装置;氧呼吸器、防化 服等防护器材;泡沫灭火装置、消防水网;防静电防雷装置、防爆电 器设施;同时采用微机控制,设有液位、压力、温度自动监测报警装 置;最关键的是有一个m3的泄漏应急事故池来应

43、对甲醇、液氨严重 泄漏后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回收处置。从而有效控制事态,最大限度减 少危害。甲醇罐区隶属甲醇分厂管理。三、应急指挥部组织机构职责当发生重大事故时,以应急救援领导组为基础,组成应急救援指 挥部。总经理任总指挥,主管安全生产副总任第一副总指挥,其他副 总任第二副总指挥,负责全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指挥部 设在生产调度处(总调室)。若总指挥外出不在单位,由第一副总指 挥接管工作;若总指挥、第一副总指挥都外出不在单位,由第二副总 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生产总调室) 总指挥:王中刚 第一副总指挥 韩喜民 第二副总指挥:张建民 柳小峰 副总:师周进 解交平 许

44、建平 李会平 杜卯世 范绍凯 成员:周 武生 廉尼尔 候顺太 马红波 赵 华 刘保安姚秋峰 郭根存 孟慧军 原望鹏 周智礼 董文杰张跃学 杨民康 卫红江 李世保 薛晓斌 吴存仓 张全峰 陈社有 宋文戈 刘 旭 陈宪定 张雨革 王顺孝 董占奎 宁秀民 茹国杰 荆联 众 各车间主任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1)发生事故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2)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3)向上级行政部门汇报和向相邻企业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 要时向县安监局、环保局、卫生局、公安局、消防大队等政府有关部 门发出救援请求,启动县政府应急救援预案,迅速开展周边企业和居 民疏散工作。 (4)组织事

45、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工作经验教训。四、应急队职责分工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都负有事故应急救援义务和责任,各 救援专业分队是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1、通信队:由生产处主管调度科长 1人、当班总调度 2人、当班分 调1人、电器分厂电话班 4人、共8人组成。负责人:生产调度处副处长。担负电话、线路等通讯设施维修, 确保畅通;各分队之间联络和对外联系通信任务。2、治安队:由保卫处经警组成,共 20人。负责人:保卫处处长。担负现场治安、交通指挥、设立警戒、指 挥群众疏散的职责。3、现场处置队:由生产、安全处、设备、电器、仪表、环保、技术 中心、物管各2人及分厂事故车间化工人员20人组成,共 36人。

46、负责人:事故分厂厂长、生产处处长。担负查明事故部位、原因, 提出补救措施;指挥紧急停车;切断泄漏源,搜救伤员等现场处置工 作。4、消防队:由安全处消防科长 1 人、安全处 2 人;一厂、二厂、三 厂、尿素分厂、甲醇分厂安全科 7 人及各车间安全员 20 人;电器、 仪表、锅炉、供水、原料、检修分厂安全科6人组成,共36 人。负责人:安全处处长。负责火灾报警,请求县消防大队救援;担 负灭火、洗消和搜救伤员任务。5、抢修队:由设备处 2 人、电器分厂 2 人、仪表分厂 2 人、事故分 厂及车间维修工 16人、检修分厂30人组成,共 52人。负责人:事故分厂设备厂长、设备处长。担负现场设备堵漏、抢

47、修恢复工作。6、污染处置队:由环保处5人、环保监测站4人、质管处化验中心 3人、分厂化验室2人、再生分厂4人组成,共 18。负责人:环保处长。环保处负责指导车间人员污染物清洗、回收 工作;并联系相关单位控制污染物蔓延;质检处配合环保监测站现场 取样、监测分析工作;再生分厂清洗回收工作。7、医疗救护队:由厂职工医院组成。共 10 人。负责人:医院院长。担负中毒及伤员现场急救、重伤员护送转院 任务。 8、后勤保障队:由供销处2 人、物管处8 人、车队4 人、后 勤处 4 人组成,共 18 人。9、供销处长:担负应急救援专用物资和生产必需品供应运输保障工 作;车辆调配任务。五、甲醇应急处置程序(一)

48、当生产装置/设备管道出现少量跑冒滴漏或系统排污时,可由 当班化工人员穿戴防护用品,同时配合维修工实施消漏、堵漏措施。(二)当下雨天或大修/临时抢修时,系统排出的污染物随同雨水, 利用排污沟,回收至污水处理场处置。(三)当生产装置管道或储罐发生大量严重泄漏时,立即采取以下应 急处置程序:1. 现场最早发现者立即报告班长,同时用岗位电话通知车间干部、分 调、总调(夜间则要通知各级值班人员)并讲清初步判断的原因、泄 漏的设施部位、波及范围及人员危害基本状况。2. 岗位人员立即穿戴相应防化服,进入泄漏区,迅速查明部位,分析 判断真实原因,提出补救措施,即刻向车间、调度干部汇报;同时进 行紧急停车工作,

49、切断泄漏源。3. 总调、分调接警后,用手机通知分公司领导、各职能处室应急救援 分队负责人,赶往事故现场。4. 各应急分队穿戴使用相应防护用品设施到达后,接指挥部应急救援 命令后,按各自职能分工,开展救援行动。5. 现场处置队、医疗救护队相互配合,先搜救被困或病伤员,开展现 场急救或转院治疗工作。6. 治安队负责现场治安、道路管制、交通指挥、疏散围观人员,指挥 岗位人员撤离。7. 消防队、泄漏污染处置队到达现场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置:若 甲醇泄漏,立即开启罐顶喷淋水,并用雾状消防水对泄漏空间及设备 进行稀释冲洗,控制扩散,(泄漏场所为生产设备区,则设立临时围 堤收集污染物;若为罐区则将污染物收

50、集在围堤内),同时启动回收 泵将泄漏污染物回收至m3事故池,然后再回收到甲醇精馏系统进行 处.当甲醇罐区发生爆炸火灾时,必须启动泡沫灭火装置;并用消防 水对相邻罐区进行冷却处置,防止相邻罐区发生二次爆炸。8. 抢险抢修队负责配合紧急停车、堵漏、抢修设备工作。9.后勤保障 队负责事故救援所需物资及生活用品的供应工作。 10.事故处置完后 组织恢复生产工作。六、通讯联络 以各岗位固定电话为主,干部管理员同时可采用手机通讯联络。主要电话号码表: 分公司应急指挥部(生产处总调度室):、2059、20 一厂分调: 2108、 二厂分调:2282、 三厂分调:2331、 甲醇分调:2400、 总 经办:安

51、全处: 生产处: 环保处: 物管处: 后勤处: 职工医院: 汽车队: 质管处:县消防队:119 县医院:120 七、有关制度 1.学习培训制度;2.安全生产值班制度; 3.应急设施检查维护保养制 度; 4.应急物资库管理制度; 5.演练制度; 6.定期专题会制度。设备处: 供应处: 保卫处: 县安监局: 丰喜集团临猗分公司 安全处第 5 篇:核泄漏应急预案核泄漏应急预案【篇 1:核和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核和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为了应对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丢失引起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 件,提高紧急救援反应速度,及时、有效地控制和消除核污染,最大 限度地降低危害和损失,保障公司员工身心健康,维护正常

52、的生产和 生活秩序,特制定本预案。一、适用范围 凡属公司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性放射性事故,均适用本预案的规定 具体包括:1、在生产、进出口、销售、使用、贮存、运输、处置过程中出现的 突发性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丢失事件;2、放射源被盗事件;3、其它突发性的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丢失引起的环境污染事件。二、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划分等级丨级:事故可能产生国际原子能机构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中 定义的越界影响,丢失、被盗、失控 1类放射源或导致1人死亡或 10 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II级:事故可能在设施边界之外产生明显影响,丢失、被盗、失 控 2 类放射源或导致 1 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或局部器官残疾(含截

53、肢等)或 10 人以上急性轻度放射病。III级:事故后果局限在设施的边界之内,丢失、被盗、失控3类 放射源或人员受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IV级:事故后果局限在单一房间、实验室或其他建筑物内,丢失、 被盗、失控 4 类、 5类放射源。三、处置原则1、预防为主,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大面积核事故与辐射事故的发生及 污染范围、程度的扩大;2、迅速查明事故原因,提出有关事故控制的建议措施,防止污染扩 散,尽量减少污染范围;3、采取适当对策措施对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进行处理处置,同时注 意避免造成二次污染;4、确保处置人员及周围群众的人身安全。 四、组织领导机构和职责 公司成立应对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丢 失事

54、件紧急处置指挥部,负责全公司范围内发生突发性核污染事件的 指挥领导。(一)公司应对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丢失事件紧急处置指挥部总 指挥由总经理担任,副总指挥由副总经理担任。成员由各部门主要领 导组成,其职责:1、根据核污染事件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启动本预案;2、统一指挥和组织指导公司应对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的应急处 理工作,研究解决应急处理中的重大问题;3、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报告事故应急处理的进展情况。(二)指挥部下设若干应急工作组:1、应急工作组办公室:是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其职责:组织、 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分工和职责;建立定期应对突发核污染的工作磋 商机制;做好污染事件紧急处置

55、的人员、车辆、监测仪器、通讯联络、 后勤保障等相关准备工作;组织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演练 提高紧急处置能力;传达指挥部的各项命令,组织应急处置预案的实 施;负责与上级和其它部门的报告、联络和协调工作;统一对外发布 环境污染事件的相关信息。2、事故调查处置组:其职责:开展现场监察、处置工作;调查事故 发生原因,做出调查结论,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对事故造成的环境 影响进行评估,制定放射性物质的处置和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3、医疗救护组:其职责:及时联系医院、卫生院,并配合做好抢救 转运和医治受伤、中毒人员工作,力求将人员伤亡降到最低程度 4、 后勤保障组:其职责:组织应急处理相关物资的调

56、度,保证应急物资 的供应和运输。5、治安保卫组:其职责:组织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 通疏导,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根据现场勘验情况,配合划 定警戒线范围并进行现场警戒,必要时通报或疏散周围单位和群众; 组织营救受害人员,阻止无关人员随意靠近现场;协助有关部门采取 必要的控制措施;进行丢失和失窃放射源的侦查。6、善后处理组:其职责是: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各有关部门,做好事 故伤亡人员善后及其亲属的安抚工作,安置受害家属的生活;做好财 产保险、人身保险的理赔工作。五、紧急处置工作程序 (一)、迅速报告(报警):在接到事故报警 后,值班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公司应对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丢

57、 失事件紧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办公室将立即向总指挥、检验检 疫部门和地方政府报告。公司应对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丢失事件紧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设置 24 小时值班电话 (电话号码)并向全公司公布。(二)事故评估和预案启动:公司应对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丢失 事件紧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 调查核实,对事故的类别、性质、危害程度和波及范围进行科学评估 和确认。经评估确认,凡符合本预案适用范围之一的,由指挥部办公 室提出启动应急处理预案的建议。指挥部接到办公室启动应急处理预 案的建议后,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视事故情况研究决定启动公司应 对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丢失事

58、件应急处理预案或部分启动预案。(三)处置救援应急预案启动后,公司应对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 丢失事件紧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事故调查处置组、医疗救护组、后 勤保障组、治安保卫组、善后处理组即进入工作状态,根据预案规定 的职责要求,紧急调集应急处理队伍、物资、交通工具等,组织实施 各项应急处理的具体措施,并随时将事故应急处理进展情况上报指挥 部。六、其他事项 (一)本应急预案为指导性意见,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情况相应 进行处理。(二)各专业救援工作组要根据其职责,制定相应的实施救援预案。 (三)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是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丢失事件应急 救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根据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

59、援工作预案,适 时组织业务培训和综合演练,使工作人员熟悉预案程序,掌握处置方 法,并根据演练情况和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预案。【篇 2:核辐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哈尔滨市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制定方案的目的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核事故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方案的要求, 鉴于核与辐射事故所具有的突发性、应急响应的复杂性及其政治、社 会影响等方面的敏感性,结合我市实际,必须做好我市应急准备工作。 一旦发生事故,即可根据本预案,按事故性质及应急状态、级别,准 确的收集信息,进行分析、评价,果断决策。为了及时、高效、妥善 地处理辐射事故,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本方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核

60、与辐射事故。 核事故与辐射 事故应急响应的方针 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密切协同、保护公众健康、保 护环境。 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中的主要任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 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中的主要任务是:(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工作的方针政策, 落实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核与辐射事 故应急响应方案。(2)接收区、县(市)和核技术应用单位、辐射事故责任单位 事故报告,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根据核与辐射事故的级 别及时向上级报告。(3)监督核技术应用单位、辐射事故责

61、任单位的应急响应行动 和事故处理措施。(4)接收和评价区、县(市)的应急辐射环境管理信息,指导 区、县(市)开展应急辐射环境管理工作。(5)牵头组织各方面的现有力量对事故地区场外应急辐射监测 进行支援。(6)从核安全与辐射环境安全监督的角度,对核与辐射事故的 发展过程和可能对人员及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和预测,及时上报市政 府。(7)建立统一的核事故分析报告制度,统一发布信息。适用范 围核与恐怖事件 放射性废物处置设施,包括放射源贮存库事故 核技术应用中发生的事故,包括辐射源污染环境事故 放射性物质运输、丢失、被盗事故伴生放射矿辐射事故 其它核与辐射事故 为提高本预案可行性和有效性,根据国家 和省

62、应急管理法规的变化,市政府内部职能机构的变化以及其他有关 情况和实践经验等,及时对本应急响应方案进行必要的修订。 2、核 应急响应组织与职责核与辐射事故的应急响应体系,在市政府核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 挥下,各职能部门及有关单位各负其责,平时做好应急准备;应急时 快速响应。市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组织体系 哈尔滨市设立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简称核应急领导小 组),下设应急办公室(简称核应急办)和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技术中 心(简称核应急技术中心)。市核应急领导小组的组成与职责 市核应急领导小组的组成 市核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1)贯彻执行国家核事故应急的方针政策、法规、导则和标准; 贯彻执行国家、省核

63、事故应急工作要求。(2)领导、协调各部门、核应急技术中心的核应急准备和应急 响应工作,包括事故期间和应急终止后的核安全监督管理、环境辐射 监测评价、三废处置等工作;负责组织事故调查,审定事故报告和应 急工作报告。(3)指导或指挥核应急响应行动,核应急总指挥依据核应急技 术中心提供的事故分析和事故后果影响的评价结果和应急监测结果 以及事故预期的发展过程等技术资料,对营运单位所采取的措施和防 护行动进行判断、监督和提出建议,并在必要时进行干预。(4)指导区、县(市)开展环境辐射监测及现场核安全监督。 在场外应急时,牵头组织各方面现有力量开展应急辐射监测支援。(5)及时向市政府汇报事故情况、向省环保

64、局核应急办报告有 关核事故评价和环境辐射应急、监测情况,提出保护公众和环境的措 施建议,对区、县(市)应急组织提供技术咨询和支持。(6)负责核与辐射事故的新闻和信息发布,负责审查向有关机 构发布事故或应急情况的通报或通告。 核应急办公室的组成与职责核应急办公室的组成核应急办公室是市局核应急领导小组的工作班子和执行机构,办 公室主任由市环保局局长兼任。 核应急办公室的主要职责(1)组织宣传贯彻国家和省核事故应急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及环 境保护法规、导则和标准;落实省应急工作要求;组织制定市核与辐 射事故应急响应方案,并组织实施应急准备工作。(2)在核应急响应期间综合协调各应急响应单位的启动和行动 的配合,传达和贯彻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