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河教育园-天津大学新校区建设工程建设环境评估报告书简本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18219401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1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天津海河教育园-天津大学新校区建设工程建设环境评估报告书简本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天津海河教育园-天津大学新校区建设工程建设环境评估报告书简本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天津海河教育园-天津大学新校区建设工程建设环境评估报告书简本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资源描述:

《天津海河教育园-天津大学新校区建设工程建设环境评估报告书简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海河教育园-天津大学新校区建设工程建设环境评估报告书简本(4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天津大学新校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目 录1.建设项目概况11.1.项目由来11.2.项目概况11.3.项目功能分区81.4.项目布局91.5.规划地块现状101.6.公用工程10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02.1.自然环境状况202.2.社会环境状况212.3.建设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222.4.评价范围263.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污染治理措施283.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283.2.使用期污染源分析293.3.对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桥区域影响323.4.环境经济损益分析353.5.污染源排放汇总354.公众参与384.1.公开环境信息384.2.征求公众意见394.3.公众参

2、与对象414.4.调查结果414.5.调查结论425.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结论426.联系方式426.1.建设单位及联系方式426.2.环评机构及联系方式4321. 建设项目概况1.1. 项目由来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951年经国家院系调整定名为天津大学,是1959 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 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是“211 工程”、“985 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经过100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中国进行高技术领域创新研究、解决社会发展中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以及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天津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规模26500人,其中本科生1

3、5387人,硕士研究生7049人,博士研究生2469人,高职学生960 人,留学生641人。现有教职工4333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双聘院士11人。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随着学校的发展,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学校原有教学设施已处于饱和状态,特别是校园拥挤,建设用地缺乏,已成为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经过充分考察研究,学校决定以外延拓展方式,异地新建校区,拟在海河教育园区(北洋园)二期建设项目区建设天津大学新校区项目。依据天津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天津大学新校区整体建成后,新校区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将达到36000人,新校区规

4、划占地面积250公顷(实际勘测面积243.57公顷)。新校区建设规模为1550677平方米。1.2. 项目概况天津大学新校区建设工程。1.2.1. 建设单位天津大学。1.2.2. 项目性质新建。1.2.3. 项目建设地点项目选址位于海河教育园区(北洋园)二期建设项目区,用地范围北至规划的纬六路,南至规划的纬八路,东至规划的纬二路,西至规划的纬一路。项目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详见附图1、附图2。1.2.4. 项目总投资工程总投资85亿元。1.2.5. 施工周期本项目建设周期40个月,工程计划于2012年10月开工,预计2016年2月竣工。1.2.6. 项目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1)项目建设规模依据

5、天津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250公顷(实际勘测面积243.57公顷)。新校区建筑面积将达到155.0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47.34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7.73万平方米。新校区整体建成后,天津大学新校区在校生规模将达到36000 人(其中,本科生15311 人、硕士生9614人、博士生2404 人、留学生2671 人,进修生、干训生6000 人)。新校区主要进驻有:机械工程学院、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文法学院、软件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航空航天技术学院等,项目建成后这些院系本

6、硕博师生全部从老校区迁入新校区。主要建设教学楼、图书馆、综合教学实验楼、学生宿舍、教工宿舍、食堂等各类教学、生活设施等。(2)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拟建建筑面积共计1550677平方米,建设内容按照使用功能划分为:教室131652平方米,图书馆80300平方米,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334358平方米,综合体育馆22570平方米,会堂9000平方米,学校行政用房49100平方米,系行政用房71582平方米,学生宿舍410219平方米,学生食堂43900平方米,生活福利及附属用房68050平方米,教工宿舍66800平方米,教工食堂1000平方米,科研用房184846平方米,人防773008平方米。

7、按组团划分为:图书馆组团53300平方米,综合教学实验楼组团39200平方米,机械教学组团76500平方米,第一教学楼14100平方米,第二教学楼24190平方米,主楼83700平方米,综合体育馆17570平方米,行政管理中心27870平方米,北区生活组团70520平方米,南区生活组团44860平方米,中区生活组团45370平方米,教师公寓组团40800平方米,学生活动中心10000平方米,教职工服务中心10200平方米,硕士生公寓组团34486平方米,水土建教学组团57630平方米,计算机软件教学组团20000平方米,化工材料教学组团100418平方米,博士生公寓组团43590平方米,第三学

8、生食堂3700平方米,第五学生食堂5700平方米,科学图书馆组团35000平方米,基础教学实验楼组团38000平方米,生命科学教学组团28000平方米,第三教学楼26000平方米,第四教学楼26000平方米,国际教育学院23000平方米,计算机软件研发实践中心57000平方米,水土建环境综合创新基地10000平方米,化工材料科研创新基地21000平方米,航天航空技术教学科研组团44700平方米,海洋科学教学科研组团44700平方米,教学科研服务中心20000平方米,留学生生活组团79000平方米,西区生活组团64573平方米,西区硕士生活组团49000平方米,西区博士生活组团44000平方米,

9、学术交流中心55000平方米,健身中心5000平方米,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15000平方米,人才公寓组团37000平方米,北洋音乐厅5000平方米。表1.2-1 用地平衡表项目数量(ha)百分比(%)规划总用地面积250实际勘测用地面积243.57100校舍建筑用地163.0766.9其中教学科研用地115.0747.2图书馆用地4.802.0宿舍用地29.0011.9教工公寓5.002.1食堂3.41.4生活服务设施5.82.4体育设施用地19.17.8其中风雨操场2.601.1运动场16.56.8公共绿地3.301.4水域14.86.1道路用地35.514.6停车场用地7.83.2表1.2-

10、2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名称单位数量用地面积ha250建筑总占地面积m2477500总建筑面积m21550677其中地上建筑面积m21473377 地下建筑面积m277300容积率0.64建筑密度%19.6绿地率%37.08学生规模人3600019表1.2-3 本项目建设内容分项明细表项目序号项目名称实验室及科研用房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体育馆会堂行政办公用房生活福利用房地下建筑合计1 图书馆组团45300 8000 53300 2 综合教学实验楼组团3920039200 3 机械教学组团694122000 5088 76500 4 第一教学楼14100 14100 5 第二教学楼24190 241

11、90 6 主楼3030016400 9000 12000 3000 13000 83700 7 综合体育馆17570 17570 8 行政管理中心19570 8300 27870 9 北区生活组团5984060004680 70520 10 南区生活组团39860500044860 11 中区生活组团3987045001000 45370 12 教师公寓组团348002000 4000 40800 13 学生活动中心10000 10000 14 教职工服务中心6000 4200 10200 15 基础设施及绿化景观0 16 硕士生公寓组团3448634486 17 水土建教学组团4539434

12、42 8794 57630 18 计算机软件教学组团106003400 6000 20000 19 化工材料教学组团869984120 9300 100418 20 博士生公寓组团4359043590 21 第三学生食堂37003700 22 第五学生食堂57005700 23 科学图书馆组团35000 35000 24 基础教学实验楼组团3800038000 25 生命科学教学组团250003000 28000 26 第三教学楼26000 26000 27 第四教学楼26000 26000 28 国际教育学院500010000 8000 23000 29 计算机软件研发实践中心4000020

13、00 5000 10000 57000 30 水土建环境综合创新基地1000010000 31 化工材料科研创新基地200001000 21000 32 航天航空技术教学科研组团417003000 44700 33 海洋科学教学科研组团417003000 44700 34 教学科研服务中心20000 20000 35 留学生生活组团65000400010000 79000 36 西区生活组团47573700010000 64573 37 西区硕士生活组团4000040005000 49000 38 西区博士生活组团40000400044000 39 学术交流中心50000 5000 55000

14、 40 健身中心5000 5000 41 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15000 15000 42 人才公寓组团3200010004000 37000 43 北洋音乐厅5000 5000 合计131652 50330447701980300 22570 9000 110752 93880 1550677 表1.2-4 本项目建设内容明细表序号项目名称合计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地下面积其中:人防1图书馆组团5330045300800065002综合教学实验楼组团3920039200003机械教学组团7650076500004第一教学楼1410014100005第二教学楼2419024190006主楼837007

15、070013000130007综合体育馆1757017570008行政管理中心2787019570830070009北区生活组团70520705200010南区生活组团44860448600011中区生活组团45370453700012教师公寓组团40800368004000300013学生活动中心10000100000014教职工服务中心10200102000015基础设施及绿化景观000016硕士生公寓组团34486344860017水土建教学组团57630576300018计算机软件教学组团20000200000019化工材料教学组团1004181004180020博士生公寓组团4359

16、0435900021第三学生食堂370037000022第五学生食堂570057000023科学图书馆组团35000350000024基础教学实验楼组团38000380000025生命科学教学组团28000280000026第三教学楼26000260000027第四教学楼26000260000028国际教育学院23000230000029计算机软件研发实践中心5700047000100001000030水土建环境综合创新基地10000100000031化工材料科研创新基地21000210000032航天航空技术教学科研组团44700447000033海洋科学教学科研组团447004470000

17、34教学科研服务中心20000200000035留学生生活组团7900069000100001000036西区生活组团6457354573100001000037西区硕士生活组团49000440005000500038西区博士生活组团44000440000039学术交流中心55000500005000500040健身中心500050000041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15000150000042人才公寓组团37000330004000400043北洋音乐厅5000500000合计1550677 1473377 77300 73500 1.3. 项目功能分区本项目的功能建筑主要分六大类,分别以不同的组

18、团格局出现:1、教学、实验楼组团:主要包括主楼综合体、图书馆、综合教学实验楼、科学图书馆、生命科学教学组团、基础设施实验楼教学组团、第一至第四教学楼。2、专业学院组团:主要包括机械精仪教学组团、水土建教学组团及环境综合创新基地、计算机软件教学组团及软件研发实践中心、化工材料教学组团及科研创新基地、理科教学组团、文科教学组团。国际教育学院、航空航天技术教学科研组团、海洋科学组团。3、生活组团:主要包括北区生活组团、南区生活组团、中区生活组团、西区生活组团、留学生生活组团、硕士生公寓组团、西区硕士生生活组团、博士生公寓组团、西区博士生生活组团、教师公寓组团、教职工服务中心、第三学生食堂、第五学生食

19、堂、人才公寓组团。4、体育设施组团:主要包括综合体育馆、健身中心、室外体育设施。5、文化设施组团:主要包主要括学生活动中心、音乐厅、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6、行政管理组团: 主要包括行政服务中心、教学科研服务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等。1.4. 项目布局采取一轴两翼的正向布局采取以东西向的中心线为基轴、向南北两翼展开的正向布局方案。以中心线为基轴、基本为对称布局的矩阵网格道路体系,将校区分隔成若干区块,在各地块内布局各功能组团,形成疏密有度、均匀错落的功能建筑群。主大门设置在纬二路上,由此沿中轴线前行,经明德大道、集贤广场后进入求实大道,经校园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到达校园中最大的水面青年湖畔;紧邻青年湖畔

20、的是大学生活动中心和北洋音乐厅。青年湖西侧延伸部分是大片的人工生态湿地,具有净化污水、蓄留雨水的湿地功能。中轴线的南北两翼布置着六大类功能建筑构成的若干组团。各组团的建筑基本采取南北正向布置。校区内主、次干道构成的矩阵式路网将各功能组团分隔并连接,并与校外周围的城市交通体系相连,从而形成与周边通达的交通网络。护校河及卫津河环绕着校区四周。新校主大门在纬二路上,另外设计有两座主出入口,分别设置在纬一路、纬八路上;次出入口设计有四座,分别设置均匀布局在纬一路、纬六路、纬二路及纬八路上。校园中心轴区布局将图书馆、综合教学实验楼组团、主楼综合体、公共教室、学生活动中心等基础性、共享性的建筑布局在中心轴

21、区,使之成为公共活动的核心空间,这不仅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建筑、设施的功能作用,而且也使师生能够最便捷地享用这些公共资源。学生生活区布局将学生生活区镶嵌于各学院组团之间,这不仅便于管理,而且极大地缩短了学生必要的活动半径,减少学生的出行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在学生公寓周边布局有较完善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如商业网点、便利店、书店、洗衣房等。每个学生宿舍均设置有集中式的自行车存放处。后勤服务设施布局物流活动较频繁的后勤服务类建筑(包括配套设施),安置在校八路与护校河之间的区域内,不仅可减少物流、服务活动对教学环境的干扰,而且有利于校容校貌的管理。综上所述,本项目总体上各功能布局基本合理。1.5.

22、规划地块现状本项目地块原为农田,现状为平整的空地,无原有污染及遗留环境问题。 图1.5-1 项目地块现状图1.6. 公用工程1.6.1. 水源自来水:本项目自来水由海河教育园区市政管网提供,可满足项目供水要求。中水:本项目建设中水管线,使用中水供区内绿化、冲洗道路、冲厕使用。其中使用的中水引自园区内中水管网。1.6.2. 管网布置自来水:根据北洋园总体规划及北洋园二期控规,天大新校区范围周边市政道路下规划市政给水管道管径分别为:纬一路、纬二路、纬六路下分别有1条DN400 的市政给水配水管道,纬八路下有1 条DN300 的市政给水配水管道。根据与海河教育园管委会相关部门对接确定,在纬一路、纬二

23、路、纬八路下市政给水配水管道上预留有DN300 的给水接入口接入新校区给水管网。校区内环形布置DN300 和DN250 给水管网,其中DN300 管道工程量为9135 延米,DN250 管道工程量为7959 延米。中水:本项目沿路敷设DN200DN250 钢骨架塑料复合中水管,平均埋深2米。其中DN250 管道工程量为7452.2 延米,DN200 管道工程量为4617.2延米。1.6.3. 供水方式项目供水由市政管网供给。在低区,配水干管下行上给,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并与该区域室外消防栓用水共用同一系统;高层建筑采取通过设置二次加压给水系统供水,由变频加压泵加压供水。用水量表见表1.6-

24、1。表1.6-1 用水量表项目面积/使用指标自来水用水指标中水用水指标自来水用量t/d中水用量t/d教职工及学生生活用水42900人(其中学生36000人、教师5100人、后勤人员1800人)80L/人d40L/人d34321716其中食堂餐饮用水40L/人d17160其他生活用水40L/人d40L/人d17161716实验室及科研用水131652m22 L/m2d2630校医院300人次/日15L/人次4.50游泳池循环补充水4400m30.5220道路清洗355000m22L/m2d0710绿化903000m22L/m2d01086景观水体补水14.8万m20500合计3721.54012

25、1.6.4. 排水工程(1)污水室内排水采用污废水分流排至室外污水管网。规划区污水量按给水量的90%计,污水收集及排放以重力排放为原则,根据现有地形积水线设置污水干管。根据规划区地形条件及总体布局,规划区内设隔油池和化粪池,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和化粪池沉淀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干管,进入津南区双林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2)雨水均采用有组织排水,屋面雨水经收集后与室外雨水汇合,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按自然地形布置雨水管网,遵循就近重力排放原则,充分考虑地形特点,利用规划区内的绿化带和现有沟壑。沿雨水口前设置沉沙池,拦截泥沙,提高水质标准。表1.6-2 拟建项目用、排水量一览表项目自来水用量t/

26、d中水用水量t/d用水总量t/d排水量t/d教职工及学生生活用水3432171651484633.2其中食堂餐饮用水1716017161544.4其他生活用水1716171634323088.8实验室及科研用水2630263236.7校医院4.504.54游泳池循环补充水220220道路清洗07107100绿化0108610860景观水体补水05005000合计3721.540127733.54873.9自来水3721.57733.5进水3329.5食堂餐饮隔油池实验室损耗26.3263校医院4损耗0.54.5消毒设施4游泳池循环补充水损耗2222236.7中水化粪池4873.9双林污水处理厂

27、4012710损耗710绿化1086损耗1086道路清洗1544.41716损耗171.6师生其他生活用水师生其他生活用水1544.41716损耗171.61544.417161544.4损耗171.6景观水体补水500损耗500图1.6-1 水平衡图 单位m3/d1.6.5. 电力工程本项目电源由区外市政电网接入本项目。采用两路电源,一路引自白塘口220kV电站,另一路引自区域规划的220kV电站。并根据负荷分布情况下设4座10kV开闭站及21座10kV变电站。1.6.6. 燃气工程本地块气源采用天然气,由市政供气管网提供。在校园外西侧规划有高中压调压站,在校园东侧纬二路、纬六路敷设有DN4

28、00 的中压燃气管道,根据外部管道位置及校内设施分布,为方便管理和与外界衔接,由纬二路引入中压燃气,在校行政管理中心以南空地设调压柜作为校内总供气点,向食堂和能源站提供天然气。(1)食堂用气量新校区共建有5个学生食堂,分布于校园各区域,可满足36000名学生及6900名教师和职工就餐。餐饮使用天然气分别为向学生和教职工提供餐饮用热,用餐耗热指标为3454MJ/座a。根据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值换算,则本项目学生食堂天然气年用量为441万m3/a。(2)能源站用气量本项目在能源站ABD设置燃气锅炉供热系统;能源站BCE设置直燃溴化锂冷热水一体机组空调系统,总燃气负荷为3476Nm3/h。表1.6-3

29、 能源站用气量表 单位Nm3/h能源站编号系统形式单台燃气负荷台数燃气负荷能源站A燃气真空热水锅炉3032606能源站B燃气真空热水锅炉1521152直燃溴化锂冷热水机组3481348能源站C直燃溴化锂冷热水机组3481348能源站D燃气真空热水锅炉38031140燃气真空热水锅炉2282456能源站E直燃溴化锂冷热水机组3482696合计3476冬季采暖期和夏季制冷按120天计算,每天24小时,年用气量1480万m3/a。上述用气量合计为1921万m3/a。1.6.7. 采暖、制冷本项目能源站划分为A-E五个能源站。能源站A位于校区东北角体育设施处,能源站B位于校区东南角体育设施处,能源站C

30、、D、E位于学生食堂处。能源站A服务范围:东为纬六路护校河-南为校四路、西为校十一路、北为纬一路护校河。建筑面积242100平米;冷负荷:3890KW;热负荷:9300KW。供暖服务半径710米,供冷服务半径155米。能源站A设在综合体育馆东侧操场的东北角。能源站B服务范围:东为校十五路-南为纬八路护校河、西为校十路-校五路-校十二路、北为校四路。建筑面积280230平米;冷负荷:9970KW;热负荷:11130KW。供暖服务半径670米,供冷服务半径530米。能源站B设在机械教学组团东侧操场的东北角。能源站C服务范围:东为校十路-南为纬八路护校河、西为校十六a路、北为校四路。建筑面积2666

31、60平米;冷负荷:13130KW;热负荷:10520KW。供暖服务半径650米,供冷服务半径410米。能源站C设在中心岛第五学生食堂处。能源站D服务范围:东为校十一路、南为校四路、西为校十七a路、北为纬一路护校河。建筑面积419400平米;冷负荷:0KW;热负荷:14340KW。供暖服务半径495米。能源站D设在第一学生食堂西侧的学生食堂处。能源站E服务范围:东为校十二路、南为校五路、西为校十路、北为校四路。建筑面积106570平米; 冷负荷:5490KW;热负荷:4890KW。供暖服务半径340米,供冷服务半径340米。能源站E设在中心岛第二学生食堂处。图1.6-2 能源系统分区图表1.6-

32、4 能源站主要设备配置表能源站编号系统形式设备参数台数能源站A水源热泵机组冷量:1950KW热量:1875KW2燃气真空热水锅炉热量:2800KW天然气:303Nm3/h2能源站B水源热泵机组冷量:3500KW热量:3350KW2燃气真空热水锅炉热量:1400KW天然气:152Nm3/h1直燃溴化锂冷热水机组冷量:2900KW热量:3200KW天然气:348Nm3/h1能源站C水源热泵机组冷量:4600KW热量:4400KW2直燃溴化锂冷热水机组冷量:2900KW热量:3200KW天然气:348Nm3/h1能源站D燃气真空热水锅炉热量:3500KW天然气:380Nm3/h3燃气真空热水锅炉热量

33、:2100KW天然气:228Nm3/h2能源站E直燃溴化锂冷热水机组冷量:2900KW热量:3200KW天然气:348Nm3/h2本项目使用水源热泵系统、燃气真空热水锅炉、直燃溴化锂冷热水机组作为采暖热源,对校区居住建筑供热。其中水源热泵系统以蓟县系雾迷山组热储层为目的层,设计开采井为四开直井,井深3800m,直径152.4mm裸眼完井;设计回灌井为四开定向井,井深3820m(斜深),直井152.4裸眼完井。本项目北区生活组团、南区生活组团、中区生活组团、教师公寓组团、硕士生公寓组团、博士生公寓组团、留学生生活组团、西区生活组团、西区硕士生活组团、西区博士生活组团等生活组团安装分体式空调进行夏

34、季制冷,其他组团采用直燃溴化锂冷热水机组作为水冷式中央空调进行制冷。分体式空调室外机置于各建筑侧墙,中央空调机组和冷却塔位于能源站楼顶。1.6.8. 停车场本项目停车方式分为地上停车和地下停车库两种形式。地面停车场设计6处,设置停车位420个,面积20500平方米。地下停车场设计10座,泊车位1520个,面积73500平方米。表1.6-4 本项目校内停车场情况表序号停车场形式组团名称停车数量占地面积1地上停车行政服务中心9045002文科教学组团6030003教师公寓组团6030004化工教学组团80400051#学生宿舍5020006水土建教学组团804000小计420205001地下停车图

35、书馆组团13065002主楼270130003行政管理中心15070004教师公寓组团6030005计算机软件研发实践中心210100006留学生生活组团210100007西区生活组团210100008西区硕士生活组团10050009学术交流中心100500010人才公寓组团804000小计152073500地下停车库排风风机地下停车库项目边界图例图1.6-1 地下车库分布图1.6.9. 交通(1) 校外交通拟建新校址外部交通条件良好,校区北侧有城市主干路纬一路通过,与东侧的次干路纬二路、纬六路相连;南侧有主干路纬八路通过,并与纬一路在校园西侧交汇。在纬一路、纬八路的外侧分别有蓟汕联络线及津港

36、快速线通过。以上六条快速路、主干线、次干线在校区周围形成环绕、交汇的交通网络,与外部路网联络极为通畅,奠定了大交通环境的极好条件。规划设计中的轨道交通M6 线通过本校区南部,并在校南部的主大门附近区域设计有轨道交通站一座,其线路在此区间的走向与纬八路相同。(2) 小区内道路及出入口学校主大门在纬二路上,另外设计有两座主出入口,分别设置在纬一路、纬八路上;次出入口设计有四座,分别设置均匀布局在纬一路、纬六小区路、纬二路及纬八路上。校内由主、次干道路构成的矩阵式路网,是由八条横向道路和五条纵向道路组成,整个校区内形成环形路网,内部车行道与人行道基本分流。消防道路与车行道、人行道结合设置,满足组团内

37、消防要求。1.6.10. 绿化本项目公共绿地面积90.3万m2,绿地率达到37.08%。项目将自然景观引入校区内部,更多地享受优越的自然环境,体现生态、环保的概念,采取集中与分散、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绿化方式,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归属感与享受。1.6.11. 景观湖本项目校区中部设置景观水体,景观水体面积14.8万m2。沿湖岸设置浅水区,平均水深约0.4 米。为提高人工湖雨水调蓄能力,中部为深水区,深水区平均深度为2.0 米。规划人工湖的浅水区配置种植水生湿地植物,沿湖岸呈带状相对成规模的片植,力求创建良好的人工湖生态系统,达到保持水体美观、水体净化的目的。因此,需要合理平衡配置不同的水生植物来调

38、节光线、氧气以及营养水平,以便创造适于动物和植物都能繁荣生长的水生环境。并适应不同季节的水位变化,形成富于自然趣味的植物景观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自然环境状况本项目位于天津市津南区,津南区地貌类型为海积平原亚区,由近代海浸层及河流冲积而成。大地构造属地处新华夏构造体系的马房断裂及沦东内断裂的中间部位,分别距上述断裂为2.5km和4km,处于7级构造裂度分布区内。从历史记载该地区没有发生地震,只在1815年8月6日在葛沽附近发生4-4.9级地震的记载。据有关资料,该区由新到老,广泛揭露出第四系和第三系地层。按地层时代成因及工程地质性质,该区为海冲积相松散土类。埋深0-3.0m为灰黄

39、色粘土,天然垂直渗透系数在10-6-10-7cm/sec之间,地基土容许承载力为17T/,埋深3-5.6m,为灰褐色亚粘土夹轻亚粘土,垂直渗透系数为10-6-10-7cm/sec,容许承载力为19T/,埋深5.6-12.0m,为暗灰色淤泥质轻亚粘土,垂直渗透系数为10-6cm/sec,容许承载力为8-10T/。该地区埋深150m以上为咸水;以下各含水组为淡水,现已被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广泛利用。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均在1-2m之间变化变化,水质特征为Cl-Na型水,矿化度为3-5g/L,为咸水。该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较短多风,干燥少雨,蒸发量大,多西南风;夏季长而高温潮湿,

40、多阴雨,多南风;秋季短,冷暖适中,多晴天,多西南风;冬季长,干冷少云,多雾,雨雪稀少,多西北偏北风。根据有关资料,具体气象条件为:年平均气温 11.7最高气温 38最低气温 29.5年平均降水量 558.4mm年平均风速 3.4m/s年最大风速 23m/s本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季集中在7-8月份,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0.8m。该地区大气稳定度以中性(D类)为主,频率为56.7%。津南区地处海河流域下游,自然河道与人工河道纵横交织,河网稠密。其中市管河道有海河、大沽排污河、双巨排污河;区管河道有马厂减河、卫津河、洪泥河、南白排河、月牙河、双桥河、跃进河、咸排河

41、、石柱子河、四丈河、十八米河、双白引河。本地区地下水埋藏较浅,水位标高一般在1.7-1.8m。2.2. 社会环境状况津南区位于天津市东南部,海河下游南岸,是联接市中心区和滨海新区的重要通道。津南区距天津市中心区12km,距天津港30km,距天津滨海国际机场20km,距铁路天津站27km,距京津塘高速公路12km,到北京仅需用1小时车程。津南区是驰名中外的小站稻的发源地,著名的“鱼米之乡”。“津南青韭”、“津南实芹”、“南菜”、“西菜”等名优蔬菜风味独特。津南区工业基础雄厚,已形成机械、化工、轻工、纺织、建材、服装、铸造、金属制品,电子仪表、环保设备等20多个工业门类。津南区总面积420.72k

42、,辖8个镇和地处市区的长青办事处,户籍总人口39.79万人。区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发达。现有公路总长度500多公里,丹(东)拉(萨)高速、津晋高速联通四方;李港铁路、蓟港铁路横贯全境。近年来,津南区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2009年,全区实现区县生产总值24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8%;财政收入26.95亿元,财政支出29.8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63元,固定资产投入265.48亿元;区县增加值230.68亿元,区县增加值增速21.4%;财政收入18.00亿元。八里台镇位于天津市中南部、津南区西南部。北与辛庄镇、咸水沽镇接壤

43、,南接大港区中塘镇,西邻西青区王稳庄镇、大寺镇,东与津南区小站镇、北闸口镇相连。八里台镇总面积 112.96 平方公里,人口 4.8 万人,所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是全区地域面积最大的镇,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驰名中外的小站稻状若玑珠,香气浓郁,久负盛名。工业产业发展强劲,生机勃勃,是我镇经济的主导产业,对实现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第三产业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建立了集餐饮、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津港公路服务带。从2006年6月开始,天津市对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30个中心镇进行统一规划。津南区八里台镇为上述30个中心镇之一。八里台工业区是1999年底设立的经济工业园区,并在国家发

44、改委公告2006年第37号第六批公告中对天津八里台工业园区进行了批复,批准时间为2006年4月,批准主要产业为机械、电子、金属制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八批落实四至范围的开发区公告中对天津八里台工业园区四至范围进行了界定:东至幸福河,南至津港公路,西至洪泥河,北至津晋高速公路。2.3. 建设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2.3.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引用2010年度天津市环境质量报告书中国控点津南区24小时连续监测的污染物平均浓度,说明建设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见表2.3-1。表2.3-1 国控点津南区三项常规因子监测结果 mg/m32010年SO2NO2PM10采暖期0.0800.0540

45、.099非采暖期0.0240.0440.097年均值0.0420.0470.098日均超标率1.71.412.8环境空气质量年均值二级标准0.060.040.07表3.5-1中常规污染物监测数据结果可知,2010年SO2年均值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要求。PM10和NO2年均值略有超标,PM10超标倍数为1.4,NO2超标倍数为1.18。SO2监测值采暖期明显高于非采暖期,说明当地冬季采暖是导致SO2年均值超标的最主要原因,采暖期供热锅炉煤烟型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大。2.3.2. 地表水水环境现状监测及评价根据天津大学新校区建设规划、地表水体分布及排水去向,卫津河设置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2

46、#1#地表水监测点位项目边界图例图2.3-1 地表水监测点位图监测因子: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COD、BOD、氨氮、总磷、总氮、石油类、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六价铬、铜、锌、砷、汞、镉、铅、粪大肠菌群。监测时间:2011年12月25日至27日监测频次:连续采样三天。监测分析方法:采样和分析方法按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要求进行。监测结果见下表。根据地表水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建设地区地表水监测断面1#监测点的溶解氧、COD、高锰酸钾指数、BOD、氨氮、总氮、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粪大肠菌群等指标超标;2#监测点COD、高锰酸钾指数、B

47、OD、氨氮、总氮、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指标超标。其余各项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标准要求。该地区由于市政污水管网配套建设不完善,原有居民、企业向卫津河排放污水,因此水质较差、部分污染物超标。本项目不向周围地表水体排污,不会加重河流污染现象。27表2.3-2 地表水监测结果监测点位指标pH溶解氧COD高锰酸钾指数BOD氨氮总氮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类标准值6-924015102.02.00.40.31.01#平均值6.821.63207.2540.05104.0017.53223.500.781.780.48超标倍数-1.235.182.6710.408.

48、76111.751.955.93-达标情况达标超标超标超标超标超标超标超标超标达标2#平均值7.308.1590.7516.7316.3510.01183.253.140.390.41超标倍数-2.271.121.645.0091.637.851.31-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超标超标超标超标超标超标超标达标监测点位指标挥发酚粪大肠菌群六价铬铜锌铅镉砷汞标准值0.1400000.11.02.00.10.010.10.0011#平均值0.044966670.0150.0020.0760.0040.00730.00070.00003超标倍数-12.42-达标情况达标超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2#平均

49、值0.04233330.0120.0020.0360.0040.00930.00180.00001超标倍数-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2.3.3. 土壤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根据天津大学新校区建设规划、评价区域功能区划、用地类别特征及土壤性状,在项目所在区域设置2个监测点。1#点位代表农田的土壤环境,2#点位代表村庄生活居住区的土壤环境。1#2#土壤监测点位项目边界图例图2.3-2 土壤监测点位图监测项目:pH、镉、汞、砷、铜、铅、铬、锌、镍。监测频次和时间:监测一期,采样一次。监测时间为2012年5月。监测分析方法:土壤监测分析方法按照HJ/T166-200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

50、范进行。监测结果见下表。表2.3-4 土壤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mg/kg监测点位取样深度pH镉汞砷铅铜铬锌镍1#0-20cm8.20.190.4818.878.744.811617448.52#0-20cm8.10.190.1619.665.341.571.518942.3展览会用土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限值A级-11.5201406319020050由土壤现状监测结果可知,各监测因子均符合展览会用土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限值(暂行)(HJ350-2007)A级标准限值,可作为学校、居住等用地,该地区土壤环境质量较好,不存在明显重金属污染。2.3.4. 环境噪声监测为了解建设地区噪声环境现状,

51、评价过程中于2012年4月24-25日在该项目东、南、西、北侧边界各设一个噪声监测点,分别对其进行了现场监测,昼、夜间各一次。监测结果取最大值进行统计,见下表。表2.3-5 噪声监测结果 单位:dB(A)监测点位昼间夜间东侧边界52.543.1南侧边界63.052.8西侧边界63.452.7北侧边界63.152.5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拟建项目东边界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限值要求,其他边界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限值要求。从整体上来分析,建设地区空气和声环境质量尚可,本项目具备开发建设的环境条件。2.4. 评价范围(1

52、)大气评价范围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项目周边300米范围内。使用期:主要评价燃气锅炉燃气废气、食堂燃气废气、油烟及地下车库换风系统排放的汽车尾气、实验室废气对校区内教职工宿舍及教室的影响。大气评价范围确定为项目中心为圆心、半径2.5km的范围。(2)噪声评价范围施工期:施工场界外1m;使用期:区域内,同时兼顾评价地块外环境噪声源。(3)水环境评价范围评至津南区双林污水处理厂。(4)区外污染源评价范围本项目为大学校区建设项目,项目建成后区外环境可能会对本项目产生影响,本次评价区外污染源调查范围为项目地块周围1km范围内大气污染源,200m范围内噪声污染源。噪声监测点位项目边界图例图2.4-3噪声监测点位图 图3.3-1 噪声监测点位图天津大学新校区建设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3. 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污染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措施分析包括施工期和使用期两个部分。3.1.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建筑施工全过程按作业性质可分为下列几个阶段:土方阶段:包括挖槽、运输工程土等;基础工程阶段,包括打桩、砌筑基础等;主体工程阶段,包括钢筋、混凝土工程、钢木工程、砌体工程等;装饰工程阶段,包括内装修、外装修等;扫尾阶段,包括回填土方、修路、清理现场等。其中土方、基础和扫尾阶段易产生扬尘、而施工噪声则贯穿施工全过程。3.1.1. 施工期扬尘污染源施工期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