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设计---基于bs结构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18213978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1.5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大学毕业设计---基于bs结构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大学毕业设计---基于bs结构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大学毕业设计---基于bs结构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资源描述:

《大学毕业设计---基于bs结构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毕业设计---基于bs结构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6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宁波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基于B/S结构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姓 名 何飞云 学 号 3080121044 专业班级 08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班 指导教师 李绍英(讲师) 学 院 管理学院 完成日期 2012年5月20日 I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已然进入信息化时代,教育作为社会的重要部分,也受到了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庞大冲击。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网络教育的不断普及,使得开发灵活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成为21世纪全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网络教学平台是网络教学的技术基础,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此为背景,

2、作者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参照一些成功的网络教学系统开发案例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基于B/S结构的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网络教学环境。本系统采用B/S结构作为系统的开发平台,后台数据库采用的是SQL Server 2000,ASP的前端开发工具是DreamWeaver。论文介绍了本系统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分析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并针对用户需求对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详细的功能需求分析,从网站各个子系统的数据库、页面、功能模块到最后的测试和运行,都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设计。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B/S结构;数据库;系统的分析与设计53AbstractAlong

3、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database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ur society has entered the information age. Education a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ety has also been influenced by the swift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the booming development of th

4、e Internet and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Network Educ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develop agility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of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21st century.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the technical foundation of Online Teaching and Learning, has been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5、 role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sector. An ext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process has been conducted for this project, particularly in the area of Network Teaching System.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a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based on B/S structure has been designed and deve

6、loped. This system provides a convenient and efficient platform for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system uses the B/S structure as the development platform. SQL Server 2000 is used as the backstage database and DreamWeaver is the ASP development tool. 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

7、ificance,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users demand for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the author has made the detailed function requirement analysis. Keywords: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B/S structure; Database;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1 绪论11.1 研究背

8、景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1.3 国内外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现状分析21.3.1 国外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现状分析21.3.2 国内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现状分析31.4 研究方法41.5 研究内容42 理论基础和网站建设相关技术介绍62.1 理论基础62.1.1 远程教育62.1.2 网络教学72.1.3 网络教学平台72.2 网站建设相关技术82.2.1 ASP技术82.2.2 IIS概述92.2.3 IIS与ASP的结合102.2.4 SQL Server概述112.3 本章小结113 基于B/S结构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分析133.1 可行性分析133.2 系统需求分析143.2.1 基本目标14

9、3.2.2 功能需求分析143.3 操作流程分析163.4 数据流程分析203.5 本章小结234 基于B/S结构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244.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244.2 平台设计原则254.3 接口设计264.4 数据库设计274.4.1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274.4.2 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324.4.3 数据库表设计334.5 网页界面设计原则384.6 本章小结385 基于B/S结构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实现395.1 系统需求软硬件环境395.2 系统的开发工具395.3 系统的平台选择405.4 关键技术及其实现405.4.1数据库连接405.4.2 学院专业二级联动415.5 网站系统

10、功能模块实现435.5.1 登录模块435.5.2 教学信息维护模块435.5.3 网络课程模块445.5.4 课程答疑模块455.5.5 学习公告模块455.5.6 作业公告模块465.5.7 论坛交流模块465.5.8 个人消息模块475.6 本章小结476 总结与展望496.1 总结496.2 展望49参考文献51致谢53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毕业论文1 绪论1.1 研究背景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已经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发展成为“以学为中心”,这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完全不同,教师和学员的地位、作用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教学设计的思

11、想,高效地开发网络课程成为摆在教学设计人员面前的首要任务。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宽带网络的飞速发展,高校网络综合教学平台为高校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从一定意义上说,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对于高校教学是一场巨大的革命。网络教学的兴起,即教学网站的出现,给传统教育增添了几分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网络在高校中得到了普遍应用,校园网也相继出现,但是校园网络在教学方面的发展相对较缓慢,未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在教学对象上,偏重于更加功利的远程教育,不够重视学校的教育。大力开展网络教学,注重学生对教学资源的真实需求,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信息的集合,是推动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

12、的有效途径,也是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充分应用的体现1。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是教育的信息化与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反映了现代教育理念,逐渐成为高校数字化建设的重要体现和组成部分,也成为研究的热点。1.2 研究目的及意义高校教育越来越注重个性化、现代化,在网络环境中,教学资源铺天盖地,良莠不齐,资源量及质的问题是一大困扰。 管理者盲目地上传大量资料,学生连浏览一遍都来不及,更不必说做笔记、分析、思考、判断、吸收、综合、消化了,结果出现了学生无从下手、漫无目的、随意阅读的现象,这实际上是使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处于一种严重失控状态。同时,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应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而且教师又应该如何培养学

13、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等的这些问题是在实施网络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网络教学作为现代社会学习交流的重要途径,应该拥有一个稳定的、安全的环境。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开发一个既简单又实用的网络教学平台十分的有必要。随着计算机技术、教育理念等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今后对于网络教学的需求必定迫切,网络教学平台的缺乏是现代教育发展的瓶颈和阻碍之一。我国的教学信息化还处于教学资源建设与整合阶段,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应用还在探索之中,所以,对于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具有现实意义。1.3 国内外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现状分析1.3.1 国外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现状分析对于网络教育的起源,国内外学者各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起源于

14、计算机会议系统,有人认为起源于美国1988年创立的明星法案,马治国等人对网络起源进行过探究,认为网络教育起源于“虚拟课堂” 2。国外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尤其重视网络教学,还在该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美国有350多所大学和学院提供因特网教育的远程学习,基本覆盖了高等院校的所有专业和学科;英国也走在网络教育的前端,而且英国利物浦大学等名校学府正积极致力于开拓中国的教育市场。由此可见,网络教育已经逐渐成为经济合作与发展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美等国家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一直走在世界的前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渐渐出现了众多的知名平台,如

15、Blackboard、Desire2learn、Angel、eCollege等,同时也不乏一些开源平台,如Moodle、Claroline、Atutor、Sakai等,且开源平台在国外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些功能全面的教学平台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大大缩短了教师开发和管理网络课程的时间,使众多高校得以大规模地开发和从事网络教学成为了可能。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已成趋势,网络教学平台也已成为高校师生不可缺少的工具。国外众多大学极其重视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辅助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据EDUCAUS CDS(Core Data Service)2011年的调查报告表明:在美国及部分国外大学

16、,近800个参与调查的高等院校中有98%左右已经配置有教学平台,其中有95%至少支持一个教学平台,超过69%有一个商业教学平台,16%有一个开源教学平台3。这一数据表明,国外高校极其重视教学平台的应用,而且,网络教学平台也在国外高校教育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1.3.2 国内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现状分析1994年,“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示范工程的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网络服务教育的开始,首先是在一批教育部批准的网络教学试点高校中开展网络远程教学,后来逐步渗透到普通高校的教学辅助应用。网络教学的兴起与发展需求引起了国内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的热潮。从1998年9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

17、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试点现代远程教育至今,全国已有67所普通高等院校建立了网络教育学院。随着网络教育试点的实施,对我国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4。由此可见,网络教学平台已是网络教育的一大趋势,而且也是教学改革的一大方向。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满足网络教学的发展需要,国内的一些教育和商业机构开始开发专业的教学系统,其中包括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BluePower,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何克抗等人设计开发的Vclass网络教学平台等等;也包括IT公司开发的K12网络课程制作平台、中教育星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网视宝课程管理平台NV-Serve

18、r、凯迪网络课程平台KD-WebCT等等5。这些网络教学平台基本都包含有以下几个系统:网上教学系统、网上教务管理系统、网络课程开发系统,此外,一些网络教学平台还包括了网上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试题库、案例库、网络课件库、文献资料库等。总体来看,我国高校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国内自主开发的教学平台的不断成熟、稳定和国外开源教学平台的兴起,为我国普通高校引进教学平台,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1.4 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是从计算机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角度,探讨网络教学的优化方案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对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等理论研

19、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在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课题进行研究。在理论研究阶段,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中、外文献资料,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研读和分析的基础上,突出本研究的构思和设计,并对国内外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现状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梳理。在实践应用阶段,一方面,通过对系统的可行性、需求、功能模块等分析,利用操作流程图、数据流程图等对整个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分析,进而对平台的数据库、功能模块、页面和输入输出进行设计。另一方面,则是根据得到的分析和设计方案,运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实现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与测试。最后,结合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论文撰写。 1.5 研究内容本文在对众多国内外文献进

20、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国内外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现状,认真分析网络教学的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提出了B/S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作为系统开发平台,以DreamWeaver 作为系统开发软件,以SQL Server 2000作为系统实施的后台数据库,实现对ASP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整合应用;同时,运用系统开发理论和方法,通过功能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和系统实现等过程,开发出一套以学生、教师和管理员为用户主体的网络教学平台,集成课程资源应用、答疑讨论、网上作业及讨论交流等功能。本文所有研究内容将在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撰写,具体内容框架如图1.1所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

21、部分步 骤内 容绪 论基于B/S结构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分析基于B/S结构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诠释选题背景与意义,分析国内外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现状 理论基础概述 网站建设相关技术介绍 阐述系统开发的可行性 通过把握系统的基本目标,进行功能需求分析 根据用户的操作流程进行业务流程分析及数据流程分析 通过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系统的总体结构 阐述平台设计及界面设计原则 运用数据库知识对网络教学平台数据库进行详细设计第五部分基于B/S结构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实现 开发技术等概述 网络教学平台功能实现简要描述理论基础与技术简介第六部分总结与展望对本文进行总结,指出研究不足和未来研究章 节图1.1 论文框架2 理论基础

22、和网站建设相关技术介绍由上一章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网络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是否贯彻现代教育理念成为衡量网络教学平台先进性的重要标准。本章主要阐述有关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网站建设相关技术,并将其作为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的基础和指导思想。2.1 理论基础2.1.1 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函授教育。1840年,英国人伊萨克皮特曼(Issac Pitman)将速记课程以寄信的方式发给学生,因此也称函授教育。1902年,蔡元培等在上海成立的中国教育会采用通信教授法;1914年,商务印书馆创办函授书社,这些都是中国最早的函授教育6。远程教育(Distan

23、ce Education),也称遥距教育、远距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7。 现代远程教育是指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Internet)的迅猛发展,使远程教育的手段有了质的飞跃,成为高新技术条件下的远程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兼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传统教学形式,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方式。

24、 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地发挥远程教育的特点,是一种相对于面授教育、师生分离、非面对面组织的教学活动,它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它的特点是:学生与教师分离;采用特定的传输系统和传播媒体进行教学;信息的传输方式多种多样;学习的场所和形式灵活多变。与面授教育相比,远距离教育的优势在于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有利于教学规模的扩大;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的成本。远程教育的出现及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奠定了网络教学平台及其他教学网站的建设基础。随着计算机等各技术的迅速发展,远程教育将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教学平台将成为教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1.2 网络教学远程教育

25、历经了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等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第三代即现代远程教育阶段,这个阶段的的基本特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通常被称为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是指以网络为依托、以多媒体信息为传输媒介的开放式、远程化教学模式8。它结合了教育学知识和计算机科学知识,推出了最有生命力的网络化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高素质教育的教学形式,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教学活动的限制,显著增强了教与学的交互能力,教学质量显著提高。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课堂授课模式,同时也打破了传统远程教育所无法实现的有效沟通和交流的局限性。它要求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

26、教师和学生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中,教师逐渐从一个教学的完全支配者转变为学习的支持者,他负责网络课件的设计、开发以及维护;而对学生而言,也渐渐从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成自我探索、发现、协作等多种形式的组合学习,学生的目标不仅仅是接受教师给予的课堂知识,而是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寻找和探索相关的知识和资源。随着网络的延伸,学生的学习范围和交流对象也渐渐扩大,一种协作化的学习模式也应运而生。这诸多的变化都要求我们在进行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时不能因循从前的模式,而应该根据新的学习、教学环境进行教学设计 ,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心理;知识的编排既遵循课程的逻辑结构,

27、也要和学生学习的接受水平相一致,而且还能够体现其科学性。2.1.3 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又称在线教学平台。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并迅速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教学媒体和教学管理工具。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促进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变革和发展,一系列相关的思想、理论和技术在实践中日积月累,并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为开展网络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文献研究,发现对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组成部分有不同的分类:保利逊(Polyson,e

28、t.al,1996)认为,网上教学平台由八个部分组成:网上教学大纲;作业;通知;个人网页;交互性;测验;课程管理;课程内容9。卡恩(Khan,1997)认为,网上教学平台的组成部分是:课程内容建设;多媒体成分;网络工具;计算机及储存设备;网络链接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编程语言和工具;服务器;网络浏览器和其它应用程序10。罗斯(Ross,1998)提出,网上教学平台包括七部分:学生工具;合作工具;管理和安全性;测试和记录功能;功能性;用户界面;非技术特征11。 菲尔迪维克(Firdyiwek,1999)将网上教学平台分为三大部分:管理,包括建立并维护网上课程,登记注册,登录控制,使用追踪等;教学,包

29、括界面观感,教学工具,评估工具,课程管理等;学生使用,包括自我编程,自我评估等12。张伟远等(张伟远、王立勋,2004)在分析了17种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网上教学平台以后,提出了网上学习平台三大功能的划分,即课程设计功能、交流和协作功能以及管理功能13。 通过文献研究,得出网络教学平台主要的功能模块有管理模块、资源模块以及交流模块,因此,作者在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时将着重对这三部分进行分析与设计,并通过与实际相结合,创建一个功能齐全、操作简便的教学平台。2.2 网站建设相关技术2.2.1 ASP技术网页可分为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两大类。本文网站的建设使用的是ASP服务器端脚本编写环境技术,中文也叫做:

30、“动态服务器页面”,即:Active Server Pages14。顾名思义,Active:活动的,活跃的。其相对于静态网页,能根据用户的各种请求信息,通过逻辑判断和编程处理,进行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及时给用户返回所需要的信息;Server:服务器。现在绝大多数编程人员都在使用微软公司的IIS 6.0服务器与ASP相匹配;Pages:页面。这里的页面的英文使用的是复数pages,说明的是由多个页面组合完成工作的。ASP就是一个在特定服务器环境下运行解析的、可以根据用户不同请求生成不同网页的输入输出系统。它可以组合脚本命令、ActiveX组件、HTML页面创建交互的Web网页以及功能强大的应用

31、程序,对于编写网站的程序员来说是一种相对简单、方便的编程工具。ASP是由Microsoft微软公司在1996年研发出来的一项技术,它的面世给网站开发带来新的血液,并且ASP开发网站应用也有诸多优点,具体如下:(1)简单易学。ASP可以通过Windows的记事本、FrontPage、Excel等软件进行编辑;无需编译,可在服务器端直接执行命令。(2)保密性高。编写的源程序不容易被剽窃,从中提高了程序的安全性。(3)管理方便。Script都嵌在网页语言HTML内,使Script与HTML的开发一次性完成,管理起来很方便。(4)操控数据库方便。可以轻易地连接各种不同的数据库。(5)ASP通过扩展名为

32、.asp的文本文件出现,通过灵活运用动态技术,可以设计出精美的网页。2.2.2 IIS概述IIS的全称为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中文译作Internet信息服务,是一个World Wide Web server,它包含了Gopher server和FTP server,意味着用户能发布网页,并且可以运用ASP(Active Server Pages)、JAVA、VBScript产生页面,并有着一些扩展功能15。 本文系统采用的是IIS 6.0版本。IIS 6.0和Windows 7提供了可靠的、高效的、连接的、完整的网络服务器解决方案。其与IIS 5.0比较,

33、有着更加完善的特点,具体如下:(1)可靠性、可伸缩性IIS 6.0提供了更智能、更可靠的Web服务环境,新的环境包括应用程序健康检测、应用程序自动循环利用,还提供了最佳的扩展性和强大的性能,使得服务器能够充分发挥功效。(2)安全性更高、更易于管理IIS 6.0显著改进了Web服务器的安全性。IIS 6.0在默认情况下处于锁定状态,从而减少了暴露在攻击者面前的攻击表面积。此外,IIS 6.0的身份验证和授权功能也得到了改进,它还提供了更多更强大的管理功能,改善了对XML元数据库(metabase)的管理,并且提供了新的命令行工具。因此,IIS 6.0在降低系统管理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统的

34、安全性。(3)服务器并存IIS 6.0通过将可靠的体系结构和内核模式驱动程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它允许在单台服务器上托管更多的应用程序。(4)开发与国际化支持增强基于IIS 6.0,Windows 7为开发者提供高标准的附加功能,包括快速应用程序开发以及广泛的语言选择,同时也提供了国际化支持。2.2.3 IIS与ASP的结合在过去,客户端/服务器结构的设计与Web的相关技术几乎处于平行线上,两者相互独立并无法做出集成性的设计。现在我们利用IIS+ASP构成三层式Web结构的中间一层,将客户端/服务器结构与Web密切结合,完成前后端两者的集成输出功能,使得Web站点的开发更方便,实现的功能更强大。

35、 利用IIS+ASP技术来集成Web前后端所带来的强大效益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l 减少构建和维护成本l 加快联机过程l 应用软件集中在服务器开发管理l 前端可使用任何浏览器(IE、Netscape.)l 后端可存取任何数据库(SQL Server、Access.)l 可使用任何脚本开发语言(VBScript、JavaScript.) 图2.1 三层式Web结构示意图2.2.4 SQL Server概述SQL的全称是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中文翻译为:结构化查询语言,是一种数据库查询和程序设计语言,用于存取数据以及查询、更新和管理关系数据库系统。使用SQL Serv

36、er的最终目的是用它来管理数据,创建能够满足业务需求的数据库16。本文系统开发采用的是SQL Server 2000数据库,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是美国微软公司推出的使用相当广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包含一套图形工具,如服务器管理(用于启动和关闭数据库服务)、企业管理器(用于创建和修改数据库及备份数据库等)和查询分析器(用于交互执行Transact-SQL语句和过程并提供图形查询分析功能)等。本文选择SQL Server 2000是因为它与其他数据库相比,有着其独特的优势:(1)最好的数据库平台。SQL Server 2000是建立在SQL Server 7.0的基础上

37、,它的特点在于管理数据仓库和大规模数据联机事务处理上有着优越的性能,是最好的数据库平台。(2)易用性。SQL Server 2000提供了多种向导和编辑器,使得管理员能够根据系统的提示,将任务逐步完成,这将大大地缩短管理人员使用系统的时间。2.3 本章小结本章通过分析远程教育的起源以及发展,从而引申到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可以说是网络教学兴起的基础,而网络教学平台的出现从很大程度上给网络教学带来了一次浪潮。这三大理论,形成了本文研究网络教学平台的理论基础。本章还结合网站建设相关技术,详细阐述了系统开发技术、运行服务器以及开发工具等的特点,最终决定本系统采用ASP+IIS 6.0+Microsoft

38、 SQL Server 2000搭建。ASP动态服务器页面技术相对于一般的静态网站维护成本较高、升级与扩充难、缺乏交互性等因素,对整个网站系统生存周期来说,具有较大的可行性优势。使用ASP建设网站,可以组合HTML页、脚本命令和ActiveX组件以创建交互的网页和基于Web的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而且应用程序比较容易开发和修改,相对比较适合本文网站系统的应用。3 基于B/S结构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分析本文系统分析的目的是在建立一个新的系统时,针对系统开发的可行性以及功能需求等做一个详尽的分析。这是本系统开发项目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系统开发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项目,系统最终能否迎合教育信息化的发

39、展需求、满足用户获取信息的需求等等问题都跟系统分析的结果有很大的关系。以下通过对系统的可行性、功能需求及操作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3.1 可行性分析现今社会讲求效率,时间就是金钱。对于高校教学来说,同样讲求效率,开发简单、易于操作的管理平台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避免浪费人力、物力,提高效率。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解决。现从下述三个方面分析基于B/S结构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可行性。(1)技术可行性:本系统的开发以DreamWeaver作为开发工具。DreamWeaver是一个图形化的应用程序开发环境,使用DreamWeaver可

40、以很容易地开发和数据库打交道的网站。 系统采用SQL Server 2000作为开发数据库。SQL Server 2000是一种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许多易于使用的图形化工具和向导,为创建和管理数据库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在技术难度方面,有周围同学的热心帮助,老师的适时指导,加上对很多相关文献的参考,能够解决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由此,可以得出,本系统在技术上是具有可行性的。(2)经济可行性:如今计算机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应用,使得各种软件的开发成本越来越低,价格也越来越底。本系统也是如此,开发成本低廉同时能够还能够为用户带来相当大的方便。主要表现在: 本系统拥有多种实用功

41、能,它集成了课程管理、教学管理、资料管理等多种功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本系统的实用能快速提高用户的学习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由此,可以得出,本系统在经济上是具有可行性的。(3)操作可行性:由于本系统是对教学资源的一些相关管理,管理对象简单,主要是对数据库的操作,且每个数据库内容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设计过程不复杂。因此,整个平台的使用非常简便,对于计算机用户的要求也不高,每一个用户都能够很好的操作该平台,且本系统所耗费的资源非常小,只需要在一般的电脑上面就能够使用这个平台,简单、方便、快捷的实现对教学资源等进行管理与利用。综上所述,证明该系统是切实可行的。3.2 系统需求分析3.

42、2.1 基本目标网络教学平台作为教师向学生发布信息的平台,应该体现它的管理性以及互动性。在开发系统之前必须先确立系统的作用以及系统的功能,根据网络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发的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1)由于使用者在使用一种新的系统时,会出现陌生,不熟悉的现象,所以要求本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让用户易于操作。2)能够实现网络教学平台的各项功能,能成功管理用户的各种信息。3)在使用系统中,查询、修改、删除、添加数据方便,具有良好的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4) 加强平台互动功能。对于网络教学平台来说,教师与用户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所以在系统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开发“讨论交流”这

43、个模块可以让用户互相沟通、交流经验、信息共享,从用户反馈的信息中也能促进系统在内容上更加完善、更实用。5)力求站内信息传递顺畅,界面使用便捷,运行环境稳定、可靠,保证各个模块运作流畅,确保安全运行。3.2.2 功能需求分析 网络教学平台要求既能满足学生的学,又能够满足教师的教;既能满足学生自学的需要,又可供教师进行备课及课堂教学参考。本系统将利用互联网优势,为教学的课下学习进行改革。在教学上能实现:首先,以简洁美观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学习信息,提供有关课程的作业及学习信息;第二,向教师提供方便的课件上传功能和教学的相关资料;第三,向师生提供便利的网上学习和讨论的交互式教学环境。基于以上考虑,本系统

44、将实现以下主要部分功能:(1)学生学习功能该部分主要针对学生用户,学生可以选择各科课程的电子教案进行学习,了解学习方面的通知、习题作业通知及教师的答疑情况等。开设了电子公告板,也就是讨论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热点讨论,引导学生进行网上交流,让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判断,进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网络成为教学的战场。对于学习功能,该平台主要设置了以下栏目: 学习资料下载:该功能顾名思义就是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料,以文件的形式。但以文件的形式组织学习资料,在内容上对于学生来说,有时也不是很方便,但基于技术有限,该功能只能基于文件形式了。 作业公告:此功能为作业信息发布栏目,由教师发布作业公告信息

45、,以通知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免去了老师布置完作业,学生因忘记而没有及时完成作业的情况的发生,当作业公告信息过期时,教师可以将它删除。 学习公告:此功能主要提供学习方面的通知,例如考试通知或者停课通知等,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课程学习动态,免去了教师亲自寻找学生告知而花费长时间的情况。 师生教学交流:该功能提供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可以是大众式讨论的交流,也可以是一对一的答疑。(2)教师教学功能该部分为各科教师提供了一个发布课程学习资料的平台,使得课程或电子教案的发布更为简单,并为教师提供网上答疑模块,便于教师与学生交流。对于教学功能,该平台主要设置了以下栏目: 作业公告管理:

46、此功能与学习功能中的作业公告相对应,学生只能查看公告,但是教师管理公告信息,教师在此模块可以发布公告信息,编辑已发布的公告信息,还可以删除已过期的公告信息。 学习公告管理:此功能与学习功能中的学习公告相对应,教师在此模块可以发布学习公告信息,编辑已发布的公告信息,还可以删除已过期的公告信息。 学习资料上传下载:此功能帮助教师上传教学课程资料,还可以删除资料,为学生在学习端提供学习资源。(3)后台管理功能这一部分为后台管理员提供了对各信息的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用户管理、课程管理、专业管理、班级管理、开课信息管理、讨论区管理等功能,这些功能是系统运行所需要的一些初始信息管理。3.

47、3 操作流程分析根据需求确定系统主要实现的功能。操作流程分析主要围绕上节中提到的管理员、教师、学生三大用户展开。(1) 管理员操作流程管理员进入登录界面,输入正确的帐号、密码,点击“登录”。通过身份验证后,即可登录成功,进入后台管理界面,然后管理员就可以对员工用户管理、教师管理模块、学生管理模块、课程管理模块、消息论坛管理模块、学院管理模块、专业管理模块、班级管理模块等功能模块进行管理。管理员操作流程图如图3.1所示:NY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核对信息管理主页面管用户管理管论坛管理管开课管理管课程管理管学院管理管专业管理管班级管理管学生管理管教师管理管理员返回登录首页退出管理个人消息管理管信息添加管

48、信息删除管信息修改管信息添加管信息删除管信息回复管个人消息添加管个人消息删除管密码修改图3.1 网络教学平台管理员操作流程图(2) 教师操作流程教师通过身份验证,登录教师主页后,就可以对课程管理模块、消息论坛管理模块、作业公告管理模块、学习公告管理模块及答疑模块等其他功能模块进行操作与管理。教师操作流程图如图3.2所示:NY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核对信息教师主页面管学习公告管理管论坛管理管课程资料管理管课程答疑管理管作业公告管理教 师返回登录首页退出管理个人消息管理管公告添加管公告删除管公告修改管信息添加管信息删除管信息回复管个人消息添加管个人消息删除管密码修改管资料添加管解答疑问管资料删除管疑问删

49、除图3.2 网络网络平台教师造作流程图(3) 学生业务流程学生通过身份验证,登录学生主页后,可以对个人消息模块、讨论交流模块等其他功能模块进行操作。具体操作流程如图3.3所示:NY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核对信息学生主页面管学习公告浏览管论坛交流管课程资料下载管发表课程答疑管作业公告浏览学 生返回登录首页退出管理个人消息管理管信息添加管信息回复管个人消息添加管个人消息删除管密码修改图3.3 网络教学平台学生模块流程图通过对操作流程的分析,使得本文所研究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实现思路更加清晰,从各功能的分析可以得出具体模块的划分,避免在实现中出现模块混乱的情况。但是,为了更加具体地描述具体过程,本文也将从数据

50、流程进行分析。3.4 数据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图简称DFD(Data Flow Diagram),它用来描述目标系统的逻辑结构,图中没有任何具体的物理元素,只是描绘信息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情况,因为DFD是逻辑系统的图形表示,即使不是计算机技术人员也容易理解,所以是极好的通行工具17。此外,设计数据流程图只需考虑系统必须完成的基本逻辑功能,完全不需要考虑如何具体地实现这些功能,它是由实体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流两部分组成。表3.1 数据流图符号说明图形符号名称符号说明实体记述系统以外的数据提供数据获得的组织机构个人,框内为实体名称PMC处理记述某种业务的手工或计算机处理,其中PM记述处理标号,C记述处

51、理名称SDN数据存储记述与处理有关的数据存储,DN记述存储的标号,S记述存储数据的名称FM数据流记述数据流的流动方向,FM技术数据流名称根据系统需实现的各部分功能以及数据流程图的设计原则,得出网络教学平台的四类数据流程图,分别是:和管理员相关的,和教师相关的,和学生相关的以及个人消息的数据流程图。(1) 和管理员相关的数据流程图(如图3.4):在该数据该流程图中管理员输入学院、专业、班级、教师、学生、课程、开课以及讨论信息到系统中,系统根据这些信息得到学院教学信息并反馈给用户。 管理员P1接收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及删除操作学院教学信息D1P2产生学院教学信息列表学生教师教师信息专业信息讨论信息

52、班级信息学生信息课程信息学院信息开课信息管理员图3.4 管理员数据流程图(2)和教师相关的数据流程图(如图3.5):教 师P1接收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及删除操作学院教学信息D1P2产生公告信息列表、答复信息列表、学习资料信息列表P3产生讨论信息列表学生管理员教师学习公告信息师信息疑问答复信息课程资料信息作业公告信息讨论信息教师在该数据该流程图中教师输入学习公告、作业公告、课程资料、疑问答复及讨论信息到系统中,系统根据这些信息得到学院教学信息,将产生的公告信息、疑问答复信息以及课程资料反馈给学生用户,同时将讨论信息反馈给系统的所有用户。图3.5 教师数据流程图(3)和学生相关的数据流程图(如图3

53、.6): 在该数据该流程图中学生输入疑问信息及讨论信息到系统中,系统根据这些信息得到答疑讨论信息,将产生的疑问信息反馈给教师用户,同时将讨论信息反馈给系统的所有用户。学 生P1接收数据,进行添加及回复操作P2产生疑问信息列表答疑讨论信息D2管理员学生学生P3产生讨论信息列表讨论信息信息疑问信息教师图3.6 学生数据流程图(4)个人消息数据流程图(如图3.7):在该数据该流程图中管理员、教师、学生输入个人消息内容到系统中,系统根据这些信息得到个人消息信息,将产生的个人消息信息反馈给相应用户。管理员学生教师P1接收数据,进行添加及删除操作P2产生个人消息列表管理员学生教师个人消息信息信息D3个人信

54、息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图3.7 个人消息数据流程图3.5 本章小结本章结合网络教学的发展情况,对系统的可行性、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全方位的分析。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使得系统的设计思路更加清晰,同时,也为下一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网络教学平台的用户主要为教师、学生和管理员,为了满足各个用户的需求,本章还对各用户进行了操作流程分析与数据流程分析,充分了解每个角色对该系统的操作流程,以及在每个流程中所设计的存储、处理等过程,以便在系统设计与实现阶段的工作更加明确。4 基于B/S结构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本文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基于系统的可行性以及功能需求分析等的基础上对系统的模块进行设计。以下通

55、过对系统总体结构、平台设计原则、接口设计、数据库设计及页面设计原则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4.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网络教学平台用户身份验证后 台前 台教学信息维护功能交流功能学习功能教学功能个人消息功能通过对功能需求进行分析,总结出网络教学平台由前台、个人消息功能、交流功能及后台四大模块组成,四个模块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系统,整个平台功能模块如图4.1所示:图4.1 网络教学平台总体功能模块图系统分为前台和后台两部分,由于交流功能和个人消息功能在前台和后台都有,所以将它单独出来。前台包括学习功能模块和教学功能模块,具体子模块有:学习公告、作业公告、课程教学、网络答疑。后台主要

56、是管理维护教学信息功能,主要分为用户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班级管理、课程管理、学院管理、专业管理、开课管理以及论坛管理等功能。因此,系统的具体功能模块图如图4.2所示:网络教学平台作 业 公 告 模 块网 络 答 疑 模 块网 络 课 程 模 块个 人 消 息 模 块学 习 公 告 模 块讨 论 交 流 模 块教学信息维护功 能模 块登 录 模 块图4.2 网络教学平台具体功能模块图4.2 平台设计原则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目标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合理有序地管理和利用教学资源建立一个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教学环境。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原则:18(1)系统性原则。网络教学平台由相互独立而又关系密切、数

57、据信息相互交互的模块构成。因此,在开发设计初期,就应该有系统地考虑,做好各模块的功能分类和分析设计,做好各部分的数据接口设计等工作。(2)通用性强,操作简单,实用。网络教学平台营造的是一个教学环境,它的每个功能都是为教学活动所设计的,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可用性,切忌那种华而不实,严重脱离教学需求的功能。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者是广大教师和学生,他们的计算机能力不同于专业技术人员,因此平台的开发必须要做到界面简洁、分类清晰、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尽量符合使用者的操作习惯,使学生和教师很快就能运用平台开展网络教学。同时,平台的设计要考虑到教学的通用性,满足各类课程的需要,适合各类不同教师的教学方法。(3)

58、整体性。科学有序、合理规范地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同时在功能设计上强调教学过程与资源管理的整体设计,形成教学过程中完整的管理、监控和评价体系。(4)教学互动,交互性强。网络交互功能是确保网络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应为用户提供强大的交互支持。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特点,在教学平台的设计中要注重网络教学活动的交互性和学生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5)可发展性和灵活性。教学平台的完善需要有一个过程,通过实际的应用会提出很多的问题和要求,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成熟也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系统中去。因此,在设计和开发中要注意系统的可发展性,运用模块化结构,将各种功能组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模块,既减少

59、代码的重复开发,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便于局部的更新和扩充。(6)确保系统稳定,便于系统维护。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稳定可靠的平台才能为教学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在注意系统的功能和技术尽量满足教学需要的同时,一定要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简化不必要的功能,尽量采用成熟的技术,在需求和稳定相矛盾时,应以稳定为主。另外,对系统的资源和信息应具有可维护性,避免信息资源的老化和数据量的膨胀。很多信息和资源都是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完善的,每年都有新的学生入学,每年也都有学生毕业,因此必须提供对各类信息资源的维护功能,可以进行方便地添加、更新、删除,对各种信息资源分类,便于管理。4.3 接口设计4.3.1

60、 外部接口1)用户界面在用户界面部分,为了给用户一个友善的界面。在界面设计上,应做到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并且要注意到界面的布局,应突出显示重要以及出错信息,为用户提供友好、方便、直观、简洁的操作环境。2)软件接口服务器程序可以使用DreamWeaver提供的对SQL Sever 2000的接口,进行对数据库的所有访问。3)硬件接口在输入方面,对于键盘、鼠标的输入进行处理。在输出方面,打印机的连接和使用,也可用DreamWeaver的标准输入/输出对其进行处理。4.3.2 内部接口系统在功能模块的设计上,以“高内聚、低耦合”为设计目标19。内部接口方面,各模块之间采用函数调用、参数传递、返回值的

61、方式进行信息传递。接口传递的信息将是以参数传递或返回值的形式在各模块间传输。4.4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设计)优化数据库逻辑模式和物理结构,并据此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和管理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包括信息管理要求和数据操作要求20。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涉及到大量数据的管理,因此,数据库的设计是不可缺少的部分。4.4.1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根据分析得到系统的实体有:管理员实体、学院实体、专业实体、班级实体、教师实体、学生实体、个人消息实体、帖子实体、疑问实体、作业公告实体、学习公告实体及课程实体。1)管理员实体管理员实体的属性包括编号、用户名、密码。其实体图如图4.3所示:管理员编号用户名密码图4.3 管理员实体图2)学院实体学院实体的属性包括编号、学院名称。其实体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