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触控屏和plc的分拣站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大学学位论文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18211831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86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于触控屏和plc的分拣站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大学学位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基于触控屏和plc的分拣站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大学学位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基于触控屏和plc的分拣站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大学学位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资源描述:

《基于触控屏和plc的分拣站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大学学位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触控屏和plc的分拣站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大学学位论文(4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北华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摘要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综合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工业自动控制装置。目前,可编程序控制器已成为工业自动化领域中最重要、应用最多的控制装置,其广泛的深度和广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程度高低的标志。本文针对继电器控制系统可靠性较差、使用不够灵活方便等缺陷,利用PLC进行设计,达到了控制邮件分拣目的。在系统中充分利用PLC在控制方面的卓越性能实现了系统运行可靠、故障率低的功能。本论文在内容安排上首先介绍了题目的来源与意义及其相关的背景:系统方案的确定、总体的组成、设计思想与理论依据等。随后对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包括:部分

2、硬件设计、安装;软件设计并编制梯形图;系统通调试等。最后,论文对全文进行总结。关键词:PLC控制;邮件分拣;触控屏 Abstract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 is a latemodel automatic equipment as core with microprocessor. Its development is based on computer technology , automatization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sAt the present,PLC has become the most i

3、mportant automatic equipment and been applied widely ,The degree and extent of PLC development are the symbols of automatic level in one countryThe main body of a book has been designed specifically for the relay controlling system reliability defects such as relatively poor,using lack to go to the

4、lavatory nimbly,making use of PLC to be in progress,has reached the purpose controlling the mail sortingPLC is in frequency transformer in fully utilizing in system,use the varying voltage exchanging frequency conversion to drag moving a technology ,the starting having realized reliably,the malfunct

5、ion leads the low function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related to it and the meaning and source of this title,the definition of systematic scheme,overall composition and design thought and theoretical basis;then carries out detailed design of the system which includes control circuit h

6、ardware and assembly;Software design and a ladder diagram;System communication by and debugging and so onIn the master system design,Configuration software is used to build dynamic operation pictures with Windows style,such as parameter setting frame,process monitor frame,data processing frame,fault

7、 location and system animation,etcFinally ,a conclusion is given Keywords:PLC controls ;Sorting mail;Touch screen- 2 -目录摘要1Abstract21 绪论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1.2 PLC的概述11.2.1 PLC的产生背景11.2.2 PLC的发展过程21.2.3 PLC的特点31.3 PLC控制系统程序设计的步骤42 邮件自动分拣系统52.1 自动分拣系统概述62.2 自动分拣系统的主要特点62.3 邮件分拣系统PLC控制硬件部分82.3.1 PLC控制范围及要

8、求:82.3.2 分拣机的动作过程82.4 机型的选择及输入输出的确定92.4.1 内存估计92.4.2 响应时间92.4.3 输入输出的确定93 PLC控制程序123.1 梯形图程序143.2 程序图中各辅助触点的作用203.3 程序图中各个定时器的作用214 安装与调试224.1 安装可靠性技术要求224.2 PLC程序的调试运行245 触控屏技术介绍245.1 电容式触控屏245.1.1 电容式触控屏简介245.1.2 电容式触控屏工作原理245.2 电阻式触控屏255.2.1 电阻式触控屏简介255.2.2 电阻式触控屏工作原理255.3 触控屏人机界面的特点255.4 触控屏人机界面

9、的功能266 检测单元触控屏编程276.1 触控屏程序的建立276.2 变量的建立286.3 组态界面的建立296.4 软件下载296.5 分拣单元触控屏编程306.6 触控屏程序的建立306.7 变量的建立316.8 组态界面的建立316.9 软件下载32结论33参 考 文 献34致谢36北华大学毕业设计(论文)1 绪论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各个企业都迫切地需要改进技术,提高效率,尤其在需要进行分拣及缓冲、传送的单位,以往一直采用人工分拣的方法,效率低成本高。为解决上述问题,将PLC技术应用到分拣装置中用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一个很

10、好的途径。本文就介绍了PLC在邮件分拣系统中的应用。1.2 PLC的概述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厂家生产300多品种PLC产品,而我国PLC生产厂有约30家,却并没有真正形成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和名牌产品,其中有一部分厂家是以仿制、来件组装或“贴牌”方式生产。但同时,我国在PLC应用方面却很活跃,近年来每年约新投入10万台套PLC产品,年销售30亿人民币,应用的行业也很广阔川。所以说,对我国PLC生产厂家来说如何生产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LC产品,并形成规模化生产,打造中国自己的PLC品牌是其面临的一大课题。一句话,PLC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自动控制领域一颗耀眼的明星,到今天已经发展为一个极其巨大的

11、产业,也形成了其在自动化控制领域中短期内不可被替代的地位。PLC即可编程控制器(Pra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面向工业环境由美国科学家首先研制成功的。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其内部存贮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并通过数字的、模拟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设备,都是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的。PLC自产生至今只有30多年的历史,却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成为当代工业自动化的主要支柱之一。1.2.1 PLC的产生背景

12、在PLC诞生之前,工业控制设备的主流品种是以继电器、接触器为主体的控制装置。继电器、接触器是一些电磁开关。其结构是由励磁线圈、铁心磁路、触点等部件组成。其中触点是接通或断开电路的部件,按励磁线圈通电前的状态又可分为常开和常闭两种类型。线圈通电前呈断开状态的为常开触点,呈接通状态的为常闭触点。同一只接触器或继电器常有多对常开、常闭触点。当励磁线圈通电,衔铁在磁力作用下被铁心吸合时,常开触点接通,常闭触点断开,以完成电路连接的切换。触点又分为主触点及辅助触点。用于主回路,控制较大电流的触点是主触点。用于控制电路,只能通过较小电流的触点称为辅助触点。通过继电器、接触器及其它控制元件的线路连接,可以实

13、现一定的控制逻辑,从而实现生产设备的各种操作控制。人们将由导线连接决定器件间逻辑关系的控制方式称为接线逻辑。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用继电器电路构成工业控制系统的缺陷不断暴露出来。首先是复杂的系统使用成百上千个各种各样的继电器,成千上万根导线连接得密如蛛网。只要有一个继电器、一根导线出现故障,系统就不能正常工作,这就大大降低了这种接线逻辑系统的可靠性。其次是这样的系统维修及改造很不容易,特别是技术改造,当试图改变设备的工作过程以改善设备的功能时,人们宁愿新生产一套控制设备也都不愿意将继电器控制柜中的线路重接。而在20世纪60-70年代,社会的进步要求制造业生产出小批量、多品种多规格、低

14、成本、高质量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要,不断地提出改善生产机械功能的要求。加上当时电子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于是人们开始寻求一种以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的新型工业控制设备。这就是PLC。1.2.2 PLC的发展过程1968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M)为适应汽车型号的不断翻新,想寻找一种能减少重新设计控制系统和接线、降低成本、缩短时间的措施,并设想把计算机功能的完备、灵活通用和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简单易懂、操作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结合起来,制成一种通用控制装置,并把计算机的编程方法和程序输入方式加以简化,用面向控制过程、面向用户的,自然语言,编程,使不熟悉计算机的人也能方便地使用。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

15、司(DEC)研制出世界上第1台PLC,并在GM公司的汽车自动装配线上首次使用,获得成功。从此,这项新技术便迅速发展起来。1971年日本从美国引进了该项新技术,很快就研制出了日本第1台PLC。1973-1974年,西德和法国也相继研制出了自己的第1台PLC。中国从1974年开始研制,1977年应用于工业生产。限于当时的元器件条件和计算技术的发展水平,早期的PLC主要由分立元件和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1959-1973年是PLC的初创时期。在这个时期,PLC从有触点不可编程的硬接线顺序控制器发展成为小型机的无触点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靠性比以往的继电器控制系统有较大提高,灵活性也有所增强。其主要功能限

16、于逻辑运算、计时、计数和顺序控制,CPU由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存储器为磁芯存储器。1974-1977年是PLC的发展中期。在这个时期,由于8位单片CPU和集成存储器芯片的出现,PLC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完善,并逐步趋向系列化和实用化,普遍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控制。PLC除了原有功能外,又增加了数值运算、数据的传递和比较、模拟量的处理和控制等功能,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开始具备自诊断功能。1978-1983年,PLC进入成熟阶段。这个时期,微型计算机行业已出现了16位CPU,MCS-51系列单片机也由Intel公司推出,使PLC也开始朝着大规模、高速度和高性能方向发展,PLC的生产量在国际上每年以30%

17、的递增量迅速增长。在结构上,PLC除了采用微处理器及EPROM,EEP-ROM,CMCS RAM等LSI电路外,还向多微处理器发展,使PLC的功能和处理速度大大提高;PLC的功能又增加了浮点运算、平方、三角函数、相关数、查表、列表、脉宽调制变换等,初步形成了分布式可编程控制器的网络系统,具有通讯功能和远程I/O处理能力,编程语言较规范和标准化。此外自诊断功能及容错技术发展迅速,使PLC系统的可靠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1984年后,PLC的规模更大,存储器的容量又提高了1个数量级(最高可达896K),有的PLC已采用了32位微处理器,多台PLC可与大系统一起连成整体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在软件方面有的

18、已与通用计算机系统兼容。编程语言除了传统的梯形图、流程图语句表外,还有用于算术的BASIC语言、用于机床控制的数控语言等。在人机接口方面,采用了现实信息等更多直观的CRT,完全代替了原来的仪表盘,使用户的编程和操作更加方便灵活。PLC的I/O模件一方面发展自带微处理器的智能I/O模件,另一方面也注意增大I/O点数,以适应控制范围的增大和在系统中使用A/D,D/A通讯及其他特殊功能模件的需要。同时,各PLC生产厂家还注意提高I/O的密集度,生产高密度的I/O模件,以节省空间,降低系统的成本。1.2.3 PLC的特点一、控制结构简单,通用性强,使用方便。由于PLC产品的系列化和模块化,PLC配备有

19、品种齐全的各种硬件装置供用户选用,当控制对象的硬件配置确定以后,就可通过修改用户程序,方便快速地适应工艺条件的变化。二、功能性强,适应面广。现代PLC不仅具有逻辑运算、计时、计数、顺序控制等功能,而且还具有A/D和D/A转换、数值运算、数据处理等功能。因此,它既可对开关量进行控制,也可对模拟量进行控制,既可控制1台生产机械、1条生产线,也可控制1个生产过程。PLC还具有通讯联络功能,可与上位干扰信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软件方面,设置故障检测与诊断程序。采用以上抗干扰措施后,PLC平均无故障时间大大延长。三、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虽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但使用了大量的机械触头,

20、使设备连线复杂,由于器件的老化、脱焊、触头的抖动及触头在开闭时受电弧的损害,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而PLC采用微电子技术,带领的开关动作由无触点的电子存储器件来完成,大部分继电器和复杂的连线呗软件程序所取代,故其寿命长,可靠性大大提高。微机虽然有很强的功能但抗干扰能力差,工业现场的电磁干扰、电源波动、机械振动、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都可能使一般通用微机不能正常工作。而PLC在电子线路、机械结构及结构上都吸取了生产控制经验,主要模块都采用了大规模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I/O系统设计有完善的通道保护与信号调理电路;在结构上对耐热、防潮、防尘、抗震都有精确考虑;在硬件上采用隔离、屏蔽、滤波、接地等抗干扰

21、措施;在软件上采用数字滤波等抗干扰和故障诊断措施所有这些使PLC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目前各生产厂家生产的PLC,平均无故障期都大大超过了IEC规定的10万小时,有的甚至达到了几十万小时、四、编程方法简单,容易掌握。PLC配备有易于接受和掌握的梯形图语言。该语言编程元件的符号和表达方式与继电器控制电路原理图相当接近。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方便。PLC用软件功能取代了继电器控制系统中大量的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计数器等部件,硬软件齐全,且为模块化积木式结构,并已商品化故可按性能、容量(输入、输出点、内存大小)等选用组装。又由于用软件编程取代了硬接线实现控制功能,使安装接线工作量大大减小

22、,设计人员只要有一台PLC就可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并可在实验室进行模拟调试,而继电接触器系统需在现场调试,工作量大且繁琐。六、体积小,质量小,功耗低,由于PLC是将微电子技术应用于工业控制设备的新型产品,因而结构紧凑,坚固,体积小,质量小,功耗低,而且具有很好的抗震性和适应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的能力,因此PLC很容易装入机械设备内部,是实现机电一体化较理想的控制设备七、维修方便工作量小 PLC具有完善的自诊断、履历情报存储及监视功能,对于其内部工作状态、通信状态异常状态和输入输出点的状态均有显示。工作人员通过它可以检查出故障原因,工作人员通过它可以查出故障原因,便于迅速处理,及时排除。控制柜的设计、

23、安装接线工作量大为减少。1.3 PLC控制系统程序设计的步骤在对一个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之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深入了解和分析系统的控制要求,只有这样才可能提出准确的、合理的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进而实现各个阶段的设计任务。PLC程序设计的主要步骤是: 对于较复杂的控制系统,需绘制系统控制流程图,用以清楚地表明动作的顺序和条件。对于简单的控制系统,也可省去这一步。 设计梯形图。这是程序设计的关键一步,也是比较困难的一步。要设计好梯形图,首先要十分熟悉控制要求,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电气设计的实践经验。 根据梯形图编制语句表程序清单。 用编程器将程序键入到PLC的用户存储器中,并检查键入的程序是否正确。 对程序

24、进行调试和修改,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待控制台(柜)及现场施工完成后,就可以进行联机调试。如不满足要求,再修改程序或检查接线,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编制技术文件。 交付使用。2 邮件自动分拣系统最初的分拣系统是完全基于人力的作业系统。通过人工搜索、搬运来完成货物的提取。这种分拣系统的作业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代化物流配送对速度和准确性的高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分拣系统中开始运用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机械设备。计算机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成为信息传递和处理的重要手段。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成为现代分拣系统的主要特点与发展趋势。自动分拣系统(automatic sorting system)是二战后在美国

25、、日本以及欧洲的大中型物流中心广泛采用的一种分拣系统。一般由控制装置、分类装置、输送装置及分拣道口四部分组成,它们通过计算机网络联结在一起,配合人工控制及相应的人工处理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分拣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可编程控制器应运而生。并且功能也越来越强大。在应用上,PLC有着其他设备无以比拟的优越性,它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高;适用性强,应用灵活;编程方便,易于使用;功能强大,扩展能力强;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方便;维修方便,维修工作量少;体积小,质量轻,易于实现机电一体化。2.1 自动分拣系统概述现代社会已将物流的高科技(自动分拣桃、自动化立体仓库、信息处理及通讯自动化等)广泛应用

26、于各个流通领域。自动分拣系统(Automatic Sorting System)现在已成为发达国家大中型物流中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肯定,随着物流大环境的逐步改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特别是感测技术(激光扫描)、电子标签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等的引入使用,自动分拣系统在我国发展空间巨大。2.2 自动分拣系统的主要特点在我国,自动分拣系统主要用于邮政业的信函分拣或机场的行李分拣等场合。自动分拣系统具有传统的人工分拣无可比拟的优势,其主要特点如下: 分拣效率高:由于采用流水线自动作业方式,自动分拣系统不受气候、时间、人的体力等因素的限制,可以连续运行,而且单位时间分拣件数多,因此它能够连续大批量的

27、分拣物品。一般情况下,自动分拣系统可连续运行100个小时以上。中等效率的分拣系统每小时可分拣7000件物品。比起人工每小时最多分拣150件的效率来说,有点特别明显。更重要的是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从事分拣作业。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分拣误差率低:自动分拣系统的分拣误差率主要取决于所输入分拣信息的准确性。而这又取决于分拣信息的输入机制。其中携带货物的相关载体和识别装置起着主导作用。如果采用人工输入,则误差率在3%以上;如果采用条形码输入,在条形码喷码无误和无破损的情况下出错率很低。目前自动分拣系统主要采用条形码技术来识别货物;如果采用当前广泛研究的电子标签,则不仅解决了分拣过程中

28、读取信息的不便,而且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运行稳定性。 分拣作业基本实现无人化:国外建立自动分拣系统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减少劳动力的使用,降低劳动强度,自动分拣系统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的使用,基本做到无人作业。分拣系统本身并不需要人员,在分拣过程中主要从事以下工作:送货小车抵达自动分拣作业线的进货端时,由人工接货;由人工控制分拣系统的运行;分拣系统的末端用人工将分拣出来的货物进行分包、堆盘、装车;自动分拣系统系统的经营、管理与维护。 自动分拣系统最早在我国邮政部门使用。邮件分拣作业是自动分拣的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邮件分拣机依据邮件的地址,迅速、准确地将发往不同地点的邮件从众多邮件中按邮政编码分拣

29、出来。自动分拣系统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手工作业的分拣方式,大大减轻了笨重的体力劳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了邮件分拣作业的准确性。我国人口众多,人员之间的联系紧密,邮件数量相当巨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邮政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邮政通信网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技术装备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邮件处理已基本实现机械化,并且朝着自动化的方向迈进。其中,利用机器自动分拣邮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国内的研究工作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20多年来,科技人员不断跟踪国际分拣技术的发展状况,推陈出新。截止1998年底,全国共有106套邮件自动分拣设备投入运行。供货厂家有国家邮政局上海研究所、德国SI

30、EMENS公司、日本NEC公司。本文主要介绍邮件分拣机的工作原理。下图为某邮件分拣机的工作原理框图。它主要通过对在传送带上通过的邮件进行扫码获得邮件的信息,识别出邮政编码后由邮政编码的数字信息来控制邮件流向。图2.1 邮件分拣系统的工作原理图2.3 邮件分拣系统PLC控制硬件部分2.3.1 PLC控制范围及要求:自动准确识别邮政编码。对邮政编码不符合规格的邮件进行处理(剔除),并根据邮政编码的不同加以分类,实现邮件的准确自动分拣;自动计件,能够实时监测邮件的分拣数量。硬件部分的分拣机是将软件识别出的邮政编码的编码信息随传送带分拣入各个代表唯一地址的邮箱中,如编码信息代表上海的就拣入上海的邮箱。

31、2.3.2 分拣机的动作过程分拣机工作过程如下:当传送带开始工作,绿灯L1亮,红灯L2灭,电机M5驱动带有推头的主链运行,扫码器读取传送带上的邮件的邮码,将结果送入PLC进行邮件的识别分析,得到邮件邮政编码的数字编码信息。检测发生器S1检测到有邮件,若邮码信息正确,L2亮,L1灭,系统根据邮件的邮码启动相应的推杆定时器,PLC从定时器中采集脉冲数,当定时器动作时就表示邮件到达分拣箱时,推进器(M1M4)将邮件推进相应的邮箱。随后L2灭,L1亮,继续分拣。若邮码信息出错,则L2闪烁,电机M5停止动作,待重新启动后,再运行。具体结构见图2.2。 图2.2 分拣站动作过程2.4 机型的选择及输入输出

32、的确定2.4.1 内存估计用户程序所需的内存容量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内存利率:开关量输入,输出点数;用户的程序水平。所需内存字数=开关量(输入+输出)总点数10;所需内存字数=模拟量点数100(只有模拟量输入);所需内存字数=模拟量点数200(模拟量输入输出同时存)。2.4.2 响应时间可编程控制器顺序扫描的工作方式使它不能可靠地接受持续时间小于扫描周期的输入信号。所以,系统响应时间没特殊要求,不需要考虑这方面的问题。邮件分拣是一个比较固定的、环境条件较好的工艺过程,要实现的功能也相对简单,无A/D和DA转换、加减运算。另外,控制程序也比较固定,不需要在线编程,选用整体式PLC就可以满足工艺

33、的要求了。综合前面的工艺要求与I/0点数可知,在机型上可选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CPU型号为226型的微型可编程控制器。2.4.3 输入输出的确定表2.1可编程控制器系统I/O点数估算。系统I/O分配见下表输入输出端子功能端子功能I0.0启动Q0.0指示进邮件I0.1邮件检测Q0.1指示邮码是否正常I0.2读码器输出的邮码Q0.2传送带运转接触器I0.3读码器输出的邮码Q0.3指定邮码的推杆接触器I0.4读码器输出的邮码Q0.4指定邮码的推杆接触器I0.5读码器输出的邮码Q0.5指定邮码的推杆接触器I0.6复位Q0.6指定邮码的推杆接触器Q0.7指定邮码的推杆接触器由表可知共需I/O点数为7个输入

34、,8个输出其硬件连接图如下:图2.3 PLC外部接线图图2.4 为分拣机与PLC的硬件连接图3 PLC控制程序控制系统选用SIEMENS S7-200 CPU226CN型PLC,它能够控制各种设备以满足自动化控制需求。S7-200的用户程序中包括了位逻辑、计数器、定时器、复杂数学运算以及其他智能模块通信等指令内容,从而使它能够监视输入状态,改变输出状态以达到控制目的。紧凑的结构、灵活的配置和强大的指令集使S7-200成为各种控制应用的理想解决方案。邮件入箱控制软件设计流程:一是邮件检测;二是编码信息检测;三是编码信息转化为脉冲信号;四是邮件入箱;五是出错控制。PLC控制部分程序流程图如下。图2

35、.5检测程序流程图3.1 梯形图程序图2.6程序梯形图设计3.2 程序图中各辅助触点的作用辅助继电器功能M0.0辅助显示正常邮码M0.1辅助显示正常邮码M0.2辅助显示正常邮码M0.3辅助显示正常邮码M0.4辅助显示正常邮码M10.0辅助复位M10.1在邮码输入错误时互锁启动电路M10.2辅助控制指示下一邮件可以进入M10.3辅助控制传送带停止M11.0错误邮码输入时启动定时器T57,并辅助停止电机M53.3 程序图中各个定时器的作用定时器功能T40根据邮码启动定时,1.6秒后接通指定的分拣接触器T41设定分拣时长,2.4秒后提示下一邮件进入T42根据邮码启动定时,3.2秒后接通指定的分拣接触

36、器T43设定分拣时长,2.4秒后提示下一邮件进入T44根据邮码启动定时,4.8秒后接通指定的分拣接触器T45设定分拣时长,2.4秒后提示下一邮件进入T46根据邮码启动定时,6.4秒后接通指定的分拣接触器T47设定分拣时长,2.4秒后提示下一邮件进入T48根据邮码启动定时,8秒后接通指定的分拣接触器T49设定分拣时长,2.4秒后提示下一邮件进入T57设定L1闪烁时每周期灯灭时长为1.6秒T58设定L1闪烁时每周期灯亮时长为1.6秒4 安装与调试4.1 安装可靠性技术要求PLC是专门为工业生产服务的控制装置,通常不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就可以直在工业环境中使用。但是当生产环境过于恶劣,电磁干扰特别强烈

37、,或安装使用不当,都不能保证PLC的正常运行,因此使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 工作环境 温度PLC要求环境温度在55。C。安装时不能放在发热量大的元件下面,四周通风散热的空间应足够大,开关柜上、下部应有通风的百叶窗,防止太阳光直接照射;如果周围环境温度超过55。C,要安装电风扇,强迫通风。 湿度为了保证PLC的绝缘性能,空气的相对湿度应小于85(无凝路)。 震动应使PLC远离强烈的震动源,防止振动频率为1055Hz的频繁或连续振动。当使用环境不可避免振动时,必须采取减震措施,如采用减震胶等。 空气避免有腐蚀和易燃的气体,例如氯化氢、硫化氢等。对于空气中有许多粉尘或腐蚀性气体的环境,可将PLC安

38、装在封闭性较好的控制室或控制柜中,并安装空气净化装置。 电源PLC供电电源为50Hz、220(110)V的交流电,对于电源线来的干扰,PLC本身具有足够的抵御能力。对于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场合或电源干扰特别严重的环境,可以安装一台带屏蔽层的变比为1:1的隔离变压器,以减少设备与地之间的干扰。还可以在电源输入端串接LC滤波电路。S7-200系列PLC有直流24V输出接线端,该接线端可以为输入传感器提供24V电源。当输入端使用外接直流电源时,应选用直流稳压电源。因为普通的整流滤波电源,由于纹波的影响,容易使PLC接收到错误信息。2) 安装与布线动力线、控制线以及PLC的电源线和IO线应分别配线,隔离变

39、压器与PLC和IO之间应采用双绞线连接。PLC应远离强干扰源如电焊机、大功率硅整流装置和大型动力设备,不能与高压电器安装在同一个开关柜内。PLC的输入输出最好分开走线,开关量和模拟量也要分开敷设。模拟量信号的传送应采用屏蔽线,屏蔽层应一端或两端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屏蔽电阻的110。PLC基本单元与扩展单元以及功能模块的连接线缆应单独敷设,以防外界信号干扰。交流输出线和直流输出线不要用同一根电缆,输出线应尽量远离高压线和动力线,避免同行。3) IO端的接线 输入接线输入线一般不要超过30mm。但如果环境干扰较小,电压降不大时,输入线可适当长些。输入输出线不能用同一根电缆,输入输出线要分开。尽可能

40、采用常开触点形式连接到输入端,使编制的梯形图与继电器原理图一致,便于阅读。 输出连接输出端接线分为独立输出和公共输出。在不同组中,可采用不同类型和电压级的输出电压。但在同一组中的输出只能用同一类型、同一电压等级的电源。由于PLC的输出元件被封装在印制电路板上,并且连接至端子板,若将连接输出元件的负载短路,将烧毁印制电路板,因此,应用熔丝保护输出元件。采用继电器输出时,所承受的电感性负载的大小,会影响到继电器的寿命,因此采用电感性负载时选择继电器工作寿命要长。PLC输出负载可能产生干扰,因此要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如直流输出的续流管保护,交流输出的阻容吸收电路,晶体管及双向晶闸管的旁路电阻保护。4)

41、 外部安全电路为了确保整个系统能在安全状态下可靠工作,避免由于外部电源发生故障、PLC出现异常、误操作以及误输出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事故,PLC外部应安装必要的保护电路。5)PLC的接地良好的接地是保证PLC可靠工作的重要条件,可以避免偶然发生的电压冲击危害。PLC的接地线与机器的接地端相接,接地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2平方毫米,接地电阻小于100欧;如果要用扩展单元接地点应与基本单元接地点接在一起。为抑制加在电源及输入端、输出端的干扰,应给PLC接上专用地线,接地点应与动力设备的接地点分开;若达不到这种要求,也必须做到与其他设备公共接地,禁止与其他设备串联接地。接地点应尽可能靠近PLC。

42、4.2 PLC程序的调试运行按下启动按钮I0.0绿灯L1亮后他表示邮件可以进入。当扫码器上检测元件检测到物体时,扫码器开始扫码,并将邮码输入PLC。若邮码为正常值,则红灯L2亮,传送带开始动作。PLC根据输入邮码启动相应定时器,当邮件到达指定邮箱位置时定时器接通,分拣推杆动作,将邮件分拣至邮箱内。2.4秒后,红灯L2灭,绿灯L1亮,表示下一邮件可以进入。若输入邮码不是正常值,则红灯闪烁表示出错,传送带停止。重新启动后系统重新运行。5 触控屏技术介绍触控屏根据所用的介质以及工作原理,可分为电阻式、电容感应式、红外线式和表面声波式四种。触控屏从低档向高档逐步升级和发展:从电阻式、红外线式走向电容感

43、应式和表面声波式。 )触控技术我们并不陌生,早就有了。银行的取款机大多是触控屏,很多医院、图书馆等的大厅都有这种触控技术的电脑。而支持触控屏的手机、MP3、数码相机也很多。触控技术,用手指代替了键盘、鼠标,既显示除了最大的人性化,又在特定的场合减少了鼠标、键盘的空间。但是这些已经存在的触控屏幕都是单点触控,也可以说是电阻式触控。电容式触控屏。5.1 电容式触控屏5.1.1 电容式触控屏简介电容式触控屏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电容式触控屏是一块四层复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有一层ITO(镀膜导电玻璃),最外层是一薄层矽土玻璃保护层,ITO涂层作为工作面,四个角上引出四个电极,内层I

44、TO为屏蔽层以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当手指触摸在金属层上时,人体电场、用户和触控屏表面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别从触控屏四角上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信息。5.1.2 电容式触控屏工作原理利用压力感应进行控制。电阻触控屏的主要部分是一块与显示器表面非常配合的电阻薄膜屏,这是一种多层的复合薄膜,它以一层玻璃或硬塑料平板作为基层,表面涂有一层透明氧化金属(透明的导电电阻)导电层,上面再盖有一层外表面硬化处理、光滑防擦的塑料层、它的内表

45、面也涂有一层涂层、在他们之间有许多细小的(小于1/1000英寸)的透明隔离点把两层导电层隔开绝缘。 当手指触控屏幕时,两层导电层在触摸点位置就有了接触,电阻发生变化,在X和Y两个方向上产生信号,然后送触控屏控制器。控制器侦测到这一接触并计算出(X,Y)的位置,再根据模拟鼠标的方式运作。这就是电阻技术触控屏的最基本的原理。5.2 电阻式触控屏5.2.1 电阻式触控屏简介电阻触控屏(Touch panel of resistance)又称为电阻式触控面板,是个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当接触了屏幕上的图形按钮时,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式驱动各种连结装置,可用以取代机

46、械式的按钮面板,并借由液晶显示画面制造出生动的影音效果。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5.2.2 电阻式触控屏工作原理电容式触控屏是是一块四层复合玻璃屏,玻璃屏的内表面和夹层各涂有一层ITO,最外层是一薄层矽土玻璃保护层,夹层ITO涂层作为工作面,四个角上引出四个电极,内层ITO为屏蔽层以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 当手指触摸在金属层上时,由于人体电场,用户和触控屏表面形成以一个耦合电容,对于高频电流来说,电容是直接导体,于是手指从接触点吸走一个很小的电流。这个电流分从触控屏的四角上的电极中流出,并且流经这四个电极的电流与手指到四角的距离成正比,控制器通过对这四个电流比例的精确计算,得出触摸点的位置

47、。5.3 触控屏人机界面的特点设备都需要对其进行操作控制。传统的输入控制采用按钮,按键,开关等操作元件;状态监控采用指示灯,仪表等显示元件。传统的控制方式比较简单,但是要有较大的操作界面,既不美观又不像,且接线复杂繁琐; 工控机CRT显示器控制方式,硬件和软件的成本较高,系统组成体积较大,开发过程复杂,开发周期较长,不适合小型系统;触控屏人机界面采用“人机对话“的控制方式,以触控屏HMI作为操作人员和机器设备之间双向沟通的桥梁,用户可以自由的组合文字、按钮、图形、数字等来处理并监控管理设备,使用人机界面能够明确告知操作人员机器设备目前的工作状态,使操作变得简单生动。同时,使用人机界面可以使机器

48、的配线标准化、简单化,还能减少所配的PLC的I/O点数,同时由于控制设备的高性能以及操作面板的小型化,相对的提高了整套设备的附加价值。触控屏人机界面由触控面板,液晶显示面板,主控机板三部分组成。触控面板用来识别操作者触控的位置;液晶屏显示面板用来显示图片,用户设计的图形和文字符号等信息;主控机板上有CPU,ROM,PAM,控制面板以及与电脑或PLC传送数据的通讯口。5.4 触控屏人机界面的功能在触控屏人机界面上可以设置各种单状态或多状态的按钮,开关,指示灯,能利用多状态灯功能实现动态画面,形象、美观,可以设置键盘,拔盘开关,惊醒数字输入或修改系统的各个参数的设定,可以设置各种指针式、柱式、数字

49、式仪表,显示数据的动态变化过程; 设置曲线图,实现多通道动态数据的监控;也可以制作各种系统工作的流程图,动态显示工作过程中的各个控制状态的变化实况,减免形象,监管全面,直观;还可以设置系统报警记录,把系统工作中发生的各种故障机记录下来;同时也可以之作故障提示窗口,便于操作者检修维护。触控屏人机界面上设置的各种按钮、开关、指示灯、键盘、仪表等,都是实物的替代品,触控屏寿命相当长,另外,由于他们与PLC的连接通讯是通过软件来实现的,不占用PLC的输入输出点,因此,只需配置简易小型的PLC即可满足需要,就此而言,还节省不少费用。6 检测单元触控屏编程6.1 触控屏程序的建立在WinCC flexib

50、le项目界面中选择“使用项目向导创建一个新项目”会弹出如下图所示的对话框,如图所示:选择“小型设备”,点击下一步,添加“HMI设备”和“控制器”。点击完成,实现初步连接。再在“项目/通讯”中双击“连接”出现以下画面进行通讯参数配置。点击完成,组态完成后下载到操作面板或触控屏后,连接即建立。6.2 变量的建立在项目/通讯里点击“变量”设置变量,如图:6.3 组态界面的建立变量新建完成后,下一步要建立几个组态界面;首先建个主要显示界面,作为检测单元的起动停止的显示。如下图所示。6.4 软件下载将检测单元实验程序下载至S7-200 PLC中;将检测单元触控屏程序下载至TP177B触控屏中。设置传送的

51、IP地址,点击传送。6.5 分拣单元触控屏编程6.6 触控屏程序的建立在WinCC flexible项目界面中选择“使用项目向导创建一个新项目”会弹出如下图所示的对话框,如图所示:选择“小型设备”,点击下一步,添加“HMI设备”和“控制器”。点击完成,实现初步连接。再在“项目/通讯”中双击“连接”出现以下画面进行通讯参数配置。点击完成,组态完成后下载到操作面板或触控屏后,连接即建立。6.7 变量的建立在项目/通讯里点击“变量”设置变量,如图:6.8 组态界面的建立变量新建完成后,下一步要建立几个组态界面;首先建个主要显示界面,作为检测单元的起动停止的显示。如下图所示。6.9 软件下载将检测单元

52、实验程序下载至S7-200 PLC中;将检测单元触控屏程序下载至TP177B触控屏中。设置传送的IP地址,点击传送。结论本文主要利用PLC作为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系统设计建造量小、维护方便等等优点,采用S7-200型PLC,实现邮件自动分拣的自动控制。论文在深入研究PLC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系统分析了自动分拣系统的要求,完成了基于PLC控制的邮件自动分拣系统的部分设计。(2)制器是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在全面分析了可编程控制器的基础上确定采用西门子PLC作为本课题的控制器,使系统的开放性和通用性大大加强。(3)对控

53、制系统工艺流程进行了细化,优化了系统控制逻辑;设计了PLC控制系统软件并进行调试,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通用性。参 考 文 献1朱文胜电气与PLC综合控制技术M,赵斯军.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2路林吉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M,王坚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廖常初PLC基础及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寨希林,曲非非PLC的发展J微计算机信息,20025廖常初PLC编程及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6王兆义PLC的选型问题J上海电器技术,19977张建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8王兆义小型可编程控制器实用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9邱公伟可编程控制器网络通信及应

54、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9李树雄 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教程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200310武峰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基本原理及应用J电子世界,200211朱蕴分拣输送机和分拣系统J机电信息,2000,(10):666712张海林, 李伟. 西门子S7 系列PLC 在自控系统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4, 30(1): 38-39.13文伟人机界面组态软件中的PLC参数自适应配置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6,(4):29-32.14白忠喜.城市停车难与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 25(8): 434515弭洪涛,孙铁军,牛国成.PLC技术实用教程基于西门子

55、S7-300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316李国勇,卫明社. 可编程控制器实验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7潘宏侠.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J.机械管理开发,200618王耘波浅析PLC的应用及前景J科技资讯,2005(25):40-56.19 Roengruen P,Suesut T,Tipsuwanporn V HS. Design of PLC networks using remote I/O module based o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C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200

56、1 Canadian Conference on. 1316 May 2001, (ISBN)Volume 2 :1023-1027.20KazuoHirai,MasatoHirose,YujiHaikawa,ete.The Development of HondaHumanoidRobot.Proeeedings of the199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ee on Roboties& Automation Leuven . Belgium May 1998 1321一1326.21The intelligent ASIMO:system overview

57、and integration,Sakagami,Y.;Watanabe,R.Aoyama,C.;Matsunaga,5.:Higaki,N.:Fujimura,K.: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2002.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ee on,Volume:3,200222Ching-Hung Lee,Yi-Hsiung Lee,Ching-Cheng Teng.A novel robust PID controller design by fuzzy neural networkJ.Asian Journal of Con

58、trol,2002(4):433-441.致谢时间飞逝,日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愉快的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作为整个大学学习的总结毕业设计也即将告一段落,这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四年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毕业设计来体现,因为它使我的知识系统化、形象化,真正作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另外,在开发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和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今后工作有了更多的信心在本次设计中,得到了许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支持。在此,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教师弭洪涛,杨伟鸿老师。在遇到困难时,两位老师在第一时间内给了我解答,并为我们的设计方向做了正确有效的引导,使我们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每一

59、阶段的设计完成后,两位老师都会对已经完成的设计进行认真的批改,使我能积极的改正不足之处,并给下一阶段的设计做出方案布置。让我们在设计中,在没走弯路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体验到了设计中的思想,总结了大学四年来的课程,又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弭老师对于学生和工作那种一丝不苟的精神,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在设计期间不仅得到了老师的指导,同时还得到了许多同学和朋友的大力支持,他们为我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资料,使我的整个设计系统更加的完善。在这几个月的设计中,我也得到了同组的同学鼓励和帮助。大家互助,一同去图书馆查资料,对大量的资料进行筛选。交流经验,使我们对PLC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此我对给予我支持与帮助的人衷心的说一句,谢谢。成功是通过老师的帮助和我自己的努力获得的,这样的喜悦是我自己所不能完全独占的,它属于付出努力的老师和同学。回想我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和喜悦,在历时两个多月的实习,我们得到了老师的耐心知道和支持,为了辅导我们的设计给我解决了许多的难题,不管工作多么忙,都挤出时间为我们辅导。使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避免走了许多弯路,对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向那些给予我们关心、帮助、支持的同学和老师表示我们最衷心的感谢:“真是太谢谢你们了!”- 36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