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 (2)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1810908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5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文言文断句 (2)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文言文断句 (2)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文言文断句 (2)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断句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断句 (2)(4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不留!凉州词凉州词王之涣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黄河远上黄河远上/白云一片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度玉门关朝闻道夕死可也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断句常用步骤:断句常用步骤:第一步: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通读全文,弄懂大意。第二步: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将能

2、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上下文的联系。第三步:第三步:借助借助“特征特征”,巧妙断句。,巧妙断句。例例1 1:匡:匡 衡衡 勤勤 学学 而而 无无 烛烛 邻邻 舍舍 有有 烛烛 而而不不 逮逮 衡衡 乃乃 穿穿 壁壁 引引 其其 光光 以光以光 映映 书书 而而读读 之。之。例例1 1:匡:匡 衡衡 勤勤 学学 而而 无无 烛烛 邻邻 舍舍 有有 烛烛 而而不不 逮逮 衡衡 乃乃 穿穿 壁壁 引引 其其 光光 以光以光 映映 书书 而而读读 之。之。匡衡勤学而无烛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邻舍有烛而不逮/衡

3、乃穿壁引其光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以光映书而读之。(凿壁偷光)(凿壁偷光)规律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规律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读。规律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规律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或代词,如,如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或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官职名或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

4、等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等就可以确就可以确定断句的位置。定断句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例2 2:刻:刻 削削 之之 道道 鼻鼻 莫莫 如如 大大 目目 莫莫 如如 小小鼻鼻 大大 可可 小小 小小 不不 可可 大大 也也 目目 小小 可可 大大 大大不不 可可 小小 也也 举举 事事 亦亦 然然 为为 其其 后后 可可 复复 者者也也 则则 事事 寡寡 败败 矣。矣。刻削之道刻削之道/鼻莫如大鼻莫如大/目莫如小目莫如小/鼻大可小鼻大可小/小

5、小不可大也不可大也/目小可大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则事寡败矣。例例2 2:刻:刻 削削 之之 道道 鼻鼻 莫莫 如如 大大 目目 莫莫 如如 小小鼻鼻 大大 可可 小小 小小 不不 可可 大大 也也 目目 小小 可可 大大 大大不不 可可 小小 也也 举举 事事 亦亦 然然 为为 其其 后后 可可 复复 者者也也 则则 事事 寡寡 败败 矣。矣。【译文】雕刻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的小一点。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对于那

6、些不能恢复挽回的,开始就得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主旨】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留有余地,努力掌握事物的规律 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句首的语气词: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凡、窃、诸、敬、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

7、对独立的叹词,如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等,前后都可断句;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句首的语气词: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凡、窃、诸、敬、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等,前后都可断句;句末语气词:句末语气词:“也、矣、欤、

8、耶、哉、也、矣、欤、耶、哉、乎、焉、兮、耳、而已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等后面可断句;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句首的语气词: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凡、窃、诸、敬、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等,前后都可断句;句末语气词: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哉、

9、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等后面可断句;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3 3)有些常用在句首的)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关联词:如如“苟苟”“”“纵纵”“”“是故是故”“”“于是于是”“”“向使向使”“然而然而”“”“无论无论”“”“至若至若”“”“是以是以”“”“继而继而”“纵使纵使”“”“然则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4)(4)常在句首的常在句首的时间词时间词:如如“顷之顷之”“”“向之向之”“”“未几未几”“”“已而已

10、而”“”“斯须斯须”“既而既而”“”“俄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等,也可以帮助断句。(3 3)有些常用在句首的)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关联词:如如“苟苟”“”“纵纵”“”“是故是故”“”“于是于是”“”“向使向使”“然而然而”“”“无论无论”“”“至若至若”“”“是以是以”“”“继而继而”“纵使纵使”“”“然则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断句口诀:断句口诀:“曰曰”后冒,后冒,“哉哉”后叹,后叹,“夫夫”“”“盖盖”大都在句前。大都在句前。“于于”“”“而而”一般在句间,一般在句间,“矣矣”“”“耳耳”后面画圆圈。后面画圆圈。“耶耶”“”“乎乎”经常表疑问,经常表疑问,

11、“也也”“”“者者”作用要停顿。作用要停顿。例例3 3:天:天 下下 事事 有有 难难 易易 乎乎 为为 之之 则则 难难 者者亦亦 易易 矣矣 不不 为为 则则 易易 者者 亦亦 难难 矣矣 人人 之之 为为学学 有有 难难 易易 乎乎 为为 之之 则则 难难 者者 亦亦 易易 矣矣 不不为为 则则 易易 者者 亦亦 难难 矣矣天下事有难易乎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则难者亦易矣/不为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则难者亦易矣/不为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则易者亦难矣。规律三:据对话、引文断句规律三:据对话、引文断句规律三:规

12、律三:对话、引文定句读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曰”“云云”“”“言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曰”,而把主语省略。,而把主语省略。例例4 4:上:上 常常 从从 容容 与与 信信 言言 诸诸 将将 能能 不不 各各有有 差差 上上 问问 曰曰 如如 我我 能能 将将 几几 何何 信信 曰曰 陛陛下下 不不 过过 能能 将将 十十 万万 上上 曰曰 于于 君君 何何 如如 曰曰臣臣 多多 多多 而而 益益 善善 耳耳 笑笑 曰曰 多多 多多 益益 善善 何何为为

13、为为 我我 禽禽 信信 曰曰 陛陛 下下 不不 能能 将将 兵兵 而而 善善将将 将将 此此 乃乃 信信 之之 所所 以以 为为 陛陛 下下 禽禽 也。也。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各有差/上问曰上问曰/如我如我/能将几何能将几何/信曰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上曰曰/于君何如于君何如/曰曰/臣多多而益善耳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上笑曰/多多益善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何为为我禽/信曰信曰/陛下不能将兵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

14、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万。”皇上说:皇上说:“你怎么样?你怎么样?”回答说:回答说:“我是我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皇上笑着说:”你越多越好,为什你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译文:译文:规律四:依修辞,定句读规律四:依修辞,定句读规律四:依修辞,定句读规律四:依修辞,定句读 顶真、排比、对偶、反复

15、是文言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例如:例如:1.具告具告沛公沛公/沛公沛公大惊。大惊。2.秦王坐章台见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相如相如奉璧奏奉璧奏秦王秦王/秦王秦王大喜大喜/传以示美人及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皆呼万岁。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又作了主语。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

16、文的一大特点。这一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如:例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可镂。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

17、便。例例5:5:君君 子子 之之 言言 寡寡 而而 实实 小小 人人 之之 言言 多多 而而 虚虚君君 子子 之之 学学 也也 入入 于于 耳耳 藏藏 于于 心心 行行 之之 以以身身 君君 子子 之之 治治 也也 始始 于于 不不 足足 见见 终终 于于 不不可可 及及 也。也。例例5:5:君君 子子 之之 言言 寡寡 而而 实实 小小 人人 之之 言言 多多 而而 虚虚君君 子子 之之 学学 也也 入入 于于 耳耳 藏藏 于于 心心 行行 之之 以以身身 君君 子子 之之 治治 也也 始始 于于 不不 足足 见见 终终 于于 不不可可 及及 也。也。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

18、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虚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在心里,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在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一些不易看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到的地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参考译文:参考译文:规律五规律五:依总分,定句读依总分,定句读规律五规律五:依总分,定句读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也可以据此进行断句。式,我们也可以据此进行断句。规律五规律五:依总分,定句读依

19、总分,定句读老老 而而 无无 妻妻 曰曰 鳏鳏 老老 而而 无无 夫夫 曰曰 寡寡 老老而而 无无 子子 曰曰 独独 幼幼 而而 无无 父父 曰曰 孤孤 此此 四四者者 天天 下下 之之 穷穷 而而 无无 告告 者者 也。也。例例6: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也可以据此进行断句。式,我们也可以据此进行断句。老老 而而 无无 妻妻 曰曰 鳏鳏/老老 而而 无无 夫夫 曰曰 寡寡/老而老而 无无 子子 曰曰 独独/幼幼 而而 无无 父父 曰曰 孤孤/此此 四者四者 /天天 下下 之之 穷穷 而而 无无 告告 者者 也。也。规律六规律六:借助句式特点及固

20、定结构断句借助句式特点及固定结构断句规律六规律六:借助句式特点及固定结构断句借助句式特点及固定结构断句 固定结构,如固定结构,如“者者也也”、“不亦不亦乎乎”、“何何之有之有”,“孰与孰与乎乎”“”“为为所所”、“受受于于”,“无乃无乃乎乎”,“得无得无乎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句。“何何之有之有”“如如何何”“唯唯是是”“非唯非唯抑亦抑亦”“不亦不亦乎乎”“何何之为之为”“无乃无乃乎乎“可得可得欤欤”“得无得无乎乎”“何何之有之有”(宋何罪之有?)(宋何罪之有?)“如如何何”(如太行王屋何?)(如太行王屋何?)“唯唯是是”(唯余马首是瞻)(唯余马首是瞻)“不亦不亦

21、乎乎”(不亦说乎?)(不亦说乎?)“何何之为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无乃乎乎 (无乃不可乎?)(无乃不可乎?)“可得可得欤欤”(可得闻欤?)(可得闻欤?)“得无得无乎乎”(得无异乎?)(得无异乎?)实际实际操作操作中要中要综合综合运用运用小结:小结:文言断句的方法文言断句的方法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2.找虚词,定句读。找虚词,定句读。3.对话、引文定句读。对话、引文定句读。4.据修辞,定句读。据修辞,定句读。5.依总分,定句读。依总分,定句读。6.借助句子成分及固定结构断句借助句子成分及固定结构断句检测练习1、夫以百亩之不易

22、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2、太 宗 曾 罢 朝 怒 曰 会 杀 此 田 舍 汉 文 德 后 问 谁 触 忤 陛 下 帝 曰 岂 过 魏 征 每 廷 争 辱 我 使 我 常 不 自 得 后 退 而 具 朝 服 立 于 庭 帝 惊 曰 皇 后 何 为 若 是 对 曰 妾 闻 主 圣 臣 忠 今 陛 下 圣 明 故 魏 征 得 直 言 妾 幸 备 数 后 宫 安 敢 不 贺3、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4、(王戎)尝 与 群 儿 戏 于 道 侧 见 李 树 多 实 等 辈 皆 趣 之 戎独 不 往 或 问 其 故 戎 曰 树 在 道 边 而 多 子 必 苦 李 也 取 之 信然5、读 书 如 同 销 铜 聚 铜 入 炉 大 鞴扇 之 不 销 不 止 极 用 费 力作 文 如 铸 器 铜 既 销 矣 随 模 铸 器 一 冶 即 成 只 要 识 模 全 不费 力 所 谓 劳 于 读 书 逸 于 作 文 者 此 也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