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李商隐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18103344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11.6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隋唐五代李商隐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隋唐五代李商隐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隋唐五代李商隐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资源描述:

《隋唐五代李商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唐五代李商隐(3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李商隐李商隐第一节 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第二节 朦胧多义与对心灵世界的开拓第三节 凄艳浑融的风格第1页/共35页第一节第一节 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一、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及其一、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及其灵心善感的气质灵心善感的气质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李家从商隐曾祖父起,父系中一连几代都过早病故。商隐十岁,父亲卒于幕府。孤苦不幸,使他较早地体验到了人世的艰辛,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在“悬头苦学”中获得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锻炼了他执著的追求精神。第2页/共35页一、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及其灵心善感的气质一、李商隐的人生

2、遭遇及其灵心善感的气质 文宗大和三年(829),李商隐谒令狐楚,受到赏识。令狐楚病逝。李商隐于次年春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当时朋党斗争激烈,令狐父子为牛党要员,王茂元被视为亲近李党的武人。“背恩”的行为,引发党人的成见,加以李商隐个性孤介,他一直沉沦下僚。妻子王氏病故,子女寄居长安。时世、家世、身世,从各方面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内向型的性格与心态。他所秉赋的才情,他的悲剧性和内向型的性格,使他灵心善感,而且感情异常丰富细腻。国事家事、春去秋来、人情世态,以及与朋友、与异性的交往,均能引发他丰富的感情活动。第3页/共35页二、李商隐的思想二、李商隐的思想 李商隐思想中儒佛道的成分兼而有之。他

3、有“匡国”用世之心,也有过“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的出世念头。他重视自身的价值与创造,反对机械复古。第4页/共35页三、诗歌内容三、诗歌内容: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照照 李商隐是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的直接反映时事政治的诗、借古喻今的咏史诗,以及少数词意隐约但可肯定是针对现实政治而发的诗,总数不下百首,在其现存的约六百首诗中,占了六分之一,比重相当高。第5页/共35页三、诗歌内容三、诗歌内容: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照照 李商隐反对藩镇破坏国家统一。一方面他赞成朝廷对藩镇用兵,歌颂在平叛中立功的将相;另一方面,对于朝廷存在的问

4、题,他也尖锐批评。如针对伐叛中暴露的军政腐败现象,追究根源,认为关键在于宰辅不得其人。将反对藩镇割据和批判朝政结合起来,在思想深度上超出以前的同类作品。第6页/共35页三、诗歌内容三、诗歌内容: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照照 李商隐的咏史诗历来受到推重,而从内容上看,则绝大部分属于借咏史以讽时的政治诗。唐代后期,许多皇帝不重求贤重求仙,希企长生。李商隐一再借咏史予以冷嘲热讽。安史乱后,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的失政特别感到痛心,他的一些相关咏史之作,讽刺也特别尖锐。第7页/共35页三、诗歌内容三、诗歌内容: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

5、照照 除政治抒情诗外,李商隐诗集中更多的是吟咏怀抱、感慨身世,以及有关男女爱情的作品。其中一些咏怀诗表现了他的用世精神。它基于诗人自我体验,但又往往反映了世人对命运遭际、人情世态种种带有普遍性的体验。除在直接写怀抱身世诗中抒发人生感慨外,李商隐的咏物诗也多托物寓慨。第8页/共35页三、诗歌内容三、诗歌内容: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照照 李商隐抒情之作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这些诗是李商隐诗歌独特的艺术风貌的代表,以其深情绵邈与艺术独创性,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古代不少爱情诗的作者,往往以一种玩赏的态度来对待女子及其爱情生活。李商隐的爱情观和女

6、性观是比较进步的,他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写爱情、写女性。第9页/共35页无题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第10页/共35页第二节朦胧多义与对心灵世界的开拓第二节朦胧多义与对心灵世界的开拓一、中唐后期以来的诗歌走向一、中唐后期以来的诗歌走向 李商隐诗歌在艺术上具有多方面成就。李商隐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类作品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李商隐之前,韩孟、元白两大诗派兴盛于中唐。到了晚唐,韩愈、白居易那一类诗歌的情感内容与士人的心态已逐渐隔膜,韩诗的怪

7、奇而壮大、白诗的平易少含蓄的笔法,已不适用于表达纤细情感的需要。中唐后期,李贺的瑰丽诡谲,开启了晚唐重心灵、重自我的趋向。第11页/共35页一、中唐后期以来的诗歌走向一、中唐后期以来的诗歌走向 之后,诗歌创作中出现三种值得注意的走向:一,情爱和绮艳题材增长,齐梁声色又渐渐潜回唐代诗苑;二,追求细美幽约;三,重主观、重心灵世界的表现。三者从不同的侧面表现出来,又有其内在联系。李商隐正是受这一走向推动,在表现包括爱情体验在内的心灵世界方面作了重大开拓,同时创造了“绮密瑰妍”(敖器之诗评)的诗美。第12页/共35页二、诗歌情调的幽美二、诗歌情调的幽美 李商隐的抒情诗,情调幽美。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

8、、把握与再现,用以状其情绪的多是一些精美之物。表达上又采取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不仅无题诗的情感是多层次的,就连其他一些诗,也常常一重情思套着一重情思,表现得幽深窈渺。第13页/共35页三、朦胧与亲切可感三、朦胧与亲切可感 李商隐不像一般诗人,把情感内容的强度、深度、广度、状态等等,以可喻、可测、可比的方式,尽可能清晰地揭示出来。为了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怅惘莫名的情绪,他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这些意象分明有某种象征意义,而究竟要象征什么,又难以猜测,由它们结构成诗,略去其中的逻辑关系的明确表述,遂形成如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辞意缥缈难寻。李商隐诗的朦胧,并不导致接受上的隔

9、膜。虽朦胧而情思意象仍能让人觉得亲切可感。第14页/共35页锦瑟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第15页/共35页四、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及其成因四、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及其成因 “无题”一类境界朦胧的诗歌,在内涵上往往具有多义性。多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本来很常见,比兴、象征、用典、暗示,情在言外,旨冥句中,都可以造成多义。但一种多义是易解可解的,一种多义则难解、不可确解。李商隐属于后者。前者往往表现为在一些意象中带象征意义或在表层意义下掩藏着深层意义,虽然多义,但多属外延的扩展,层次的加深。而李商隐的

10、多义,往往是给读者提供多种解读的可能,构成解读上的复义。多重意旨之间可以是比较接近的,也可能是差距很远的歧解。第16页/共35页四、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及其成因四、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及其成因 多义性的成因来自多方面。从文字表述,亦即语言符号层面看,李商隐诗的意象、典故,以及词语意象之间的联系组合方式,都有可能导致朦胧。这类意象,被李商隐心灵化了,是多种体验的复合。第17页/共35页四、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及其成因四、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及其成因 李诗大量用典。典故由于内涵的浓缩性等原因,如果用得好,能在有限的字句中,包含丰富的、多层次的内容。李商隐又擅长对典故的内涵加以增殖改造,用典的方式也别开生面。他往往

11、不用原典的事理,而着眼于原典所传达或所喻示的情思韵味。结合他的体验和认识,常常把典事生发演化成与原故事相悖的势态,由正到反,把人思想活动的角度和空间大大扩展了。第18页/共35页嫦娥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第19页/共35页四、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及其成因四、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及其成因 李诗的多义性与词语意象组合也很有关系。诗人心理负荷沉重,精神内转,内心体验纤细敏感,当心灵受到外界某些触动时,会有形形色色的心象若隐若显地浮现。发而为诗,其意象往往错综跳跃,不受现实生活中时空与因果顺序限制。这种意象转换跳跃所造成的省略和间隔,导致读者在通过艺术联想将其有

12、序化的时候,见仁见智,产生歧义歧解。第20页/共35页四、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及其成因四、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及其成因 李诗多义性更为深层也是更为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把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李商隐许多诗歌所写的不只一时一事,乃是整个心境。种种情绪,互相牵连渗透,难辨难分。其心理状态,被以繁复的意象表现出来的时候,便无法明确地用某时、某地、某事诠释清楚。有些诗,虽有一时一事的触动,但着力处仍然在于写心境。第21页/共35页无题四首其一无题四首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第22页/共35页四、诗歌内涵的

13、多义性及其成因四、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及其成因 既然所表现的往往不限于具体情事,而是复杂的感情世界与多种人生体验;因而关于李商隐诗的种种歧解,便可能在更高的层次上融合。沟通众说中某些合理成分,从诗境的多面性、多层次性着眼,或许更能接近原作。对于无题诗,一般读者可以不必根究其“本事”,而应通过把握其总体情感内涵,去领略诗意与诗美。第23页/共35页第三节凄艳浑融的风格第三节凄艳浑融的风格一、凄艳浑融风格的分一、凄艳浑融风格的分析析 李商隐诗歌风格凄艳。艳,有来自六朝的文学渊源,但李商隐诗艳而不靡。在他那里,艳与爱情生活的不幸,身世遭遇的坎坷,乃至与对唐王朝命运的忧思相联系,表现出“哀感顽艳”(张采田

14、评语)的特色。第24页/共35页一、凄艳浑融风格的分析一、凄艳浑融风格的分析 李商隐诗不仅把凄与艳融合在一起,而且由凄艳通于浑融。李诗不重意象的外部联系,同时又多用美丽的词藻与事典,这本来容易给人镶金嵌玉、支离饾饤的感觉,难得在这种形式中表现出深浑的大气候,是“沉博绝丽”(朱鹤龄评语),艳而能浑,在艺术上表现出博大的气象和完整性。这是由于:一、李商隐拥有自己的意象群,在色调、气息、情意指向上有其一致性。二、李诗技法纯熟。三、情感的统一。孤独、飘零、惘然、无奈、寥落、伤感的情绪,弥漫在许多诗中,使诗的各部分得以融合、贯通,浑然一体。第25页/共35页二、李商隐诗与齐梁诗以及与李贺、杜甫诗对二、李

15、商隐诗与齐梁诗以及与李贺、杜甫诗对照照 李商隐所开创的风格和境界,是晚唐诗歌的重大收获。他总结吸取前代诗歌艺术经验加以提高,同时在诗歌中吸收了骈文、赋、小说等文体的养分和技法,代表晚唐,而又高于晚唐。通过将李商隐和前代某些阶段诗歌与诗人对照,可以进一步看到他在创作上的取径和成就:第26页/共35页二、李商隐诗与齐梁诗以及与李贺、杜甫诗对二、李商隐诗与齐梁诗以及与李贺、杜甫诗对照照 (一)李商隐与齐、梁诗歌。李诗中爱情和绮艳题材比重很大,讲究词藻声律、对仗用典,与齐、梁诗有渊源关系。但齐、梁诗主要兴趣在描写闺阁楼榭与女子的容貌体态服饰,重声色而乏性情。李商隐的爱情诗,侧重于感情领域的表现,摆脱了

16、以满足感官欲望为特征的庸俗情调,以其深情绵邈把这一题材的诗境推向高峰。第27页/共35页二、李商隐诗与齐梁诗以及与李贺、杜甫诗对二、李商隐诗与齐梁诗以及与李贺、杜甫诗对照照 (二)李商隐与阮籍。论诗歌的象征性和多义性,李商隐与魏晋之交的阮籍有相似之处。但在写法上,阮籍把复杂的心理导向玄思,以虚拟象征之境,隐约暗示诗旨。李商隐主情,心象与物象相融合,构成象喻,表现丰富复杂的情绪与心灵景观,显得更为真切生动。第28页/共35页二、李商隐诗与齐梁诗以及与李贺、杜甫诗对二、李商隐诗与齐梁诗以及与李贺、杜甫诗对照照 (三)李商隐与李贺。李贺写诗开启了走向幽奥隐微的途径,但李贺诗夹杂着生而未化的成分。李商

17、隐精心结撰,才思绵密,既有沉郁之致,又精美妥帖。李贺所写的物象,往往具有特别的硬度和锋芒。又多用颜色字,瑰丽炫目。李商隐则是虽美艳而又较少给人色彩刺激。脱离了李贺的词诡调激,归于温润纯熟。第29页/共35页二、李商隐诗与齐梁诗以及与李贺、杜甫诗对二、李商隐诗与齐梁诗以及与李贺、杜甫诗对照照 (四)李商隐与杜甫。王安石说:“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而已。”(蔡居厚蔡宽夫诗话引)李商隐优秀诗歌所达到的浑融境界,在艺术上可以和杜甫诗歌的浑成境界遥相呼应。不同的是,杜甫较李商隐外向,诗思经常盘旋在社会江山朝市之间,诗境与社会与自然直接沟通。李商隐转向内心,内在浩浩茫茫,无涯无际,扑朔迷离,

18、也有一种浑沦之状,成为唐诗中达于浑化层次的一种新境界。第30页/共35页三、李商隐对诗歌发展的推进三、李商隐对诗歌发展的推进 李商隐给在盛唐和中唐已经有过充分发展的唐诗以重大的推进,使其再次出现高峰。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心灵世界作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二、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的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虚化。第31页/共35页三、李商隐对诗歌发展的推进三、李商隐对诗歌发展的推进 三、在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三种类型诗歌的发展上做出重要贡献。他所创写的无题诗,在诗歌中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新体式。他的咏史诗,情韵深长,善于突破“史”的拘限,真正进入“诗”的领域,将咏史诗的创作,往更具典型性、抒情性的境界推进。他的咏物诗,托物寓怀,表现诗人独特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在物与我、形与神、情与理等类关系处理上做出了新贡献。第32页/共35页三、李商隐对诗歌发展的推进三、李商隐对诗歌发展的推进 四、在体裁方面,他的七律、七绝,深婉精丽,充分发挥了这两种诗体在抒写情感、表现心理方面的潜能。第33页/共35页谢谢谢谢!第34页/共35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