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对袁隆平优秀事迹的心得体会

上传人:z****2 文档编号:21807543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最新对袁隆平优秀事迹的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对袁隆平优秀事迹的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对袁隆平优秀事迹的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最新对袁隆平优秀事迹的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对袁隆平优秀事迹的心得体会(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对袁隆平优秀事迹的心得体会【1】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于 1930年,八十几岁高龄的他仍然活跃在科研 场上,为我国的水稻研究事业做着贡献。袁隆平的励志故事充满了奋斗和坚持的 色彩,不畏艰难,知难而进是袁隆平院士做科研一贯的原则。“一颗种子改变世界” 是对袁隆平所作贡献最好的诠释。这个励志故事从袁隆平年轻的时候开始讲起。1953 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 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那时国家实行毕业分配政策,袁隆平被 分到穷乡僻壤的安江农业学校当教师,负责教三门课。然而就在这个落后的湖南 乡下,袁隆平度过了人生中最难忘的18年岁月一一这些日子里,他一边教书育人, 一边做农业科研,积累了

2、大量的经验。那个年代的人都深受饥饿的折磨。1960 年,严重的大饥荒像蝗虫般掠过中华 大地,饿殍遍野,惨不忍睹。袁隆平内心的壮志被激发起来了,他发誓,一定要 研究出一种高产的水稻,让自己的同胞吃饱!当时,科学家都认定水稻杂交没有优 势,可是倔强的袁隆平不认输,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无数次实验、无数次 失败,都没有使他气馁。天才都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一 天,袁隆平像往常一样走在实验田里,突然发现一株特殊的稻穗,袁隆平在惊喜 之下,继续潜心研究。终于,在1973 年,袁隆平在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正式宣 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对袁隆平优秀事迹的心得体会【2】 他们

3、到底跋涉过了多少旅程,肩上到底背负了多少使命? 他把鞋子深深地陷入稻田里,让清晰的脚印指向遥远的未来,迈向我们美好 的新时代!自古以来,人民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潮流,“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天”, 因此,最令我敬佩的科学家莫过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我的脑海里, 袁隆平的形象总是定格为一位身穿白色衬衫,站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辛苦劳作的 老者。常年的躬身在田间地头,他皮肤黝黑,与其说是一位科学家,倒不如说他 更像是一个普通农民。“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是两个多么宏大的设想,杂交水 稻大面积亩产900 公斤又是个什么样的概念?这是世界上迄今尚无人登临的一个 高峰,也是“杂交水稻

4、之父”袁隆平带领着中国专家迎战世界粮食问题的一个新 跨越。袁隆平曾直言,这条道路虽然是艰难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苦就苦一点, 出了产量更高的新品种,全中国、全世界人民都能解决温饱问题,他心里高兴, 吃点苦没关系。袁隆平在讲话时会有中英交杂的习惯,就像是吃多了杂交水稻,讲中文后会 自动翻译,人们称这是“袁氏幽默”,他还会讲俄语,爱好体育,爱好音乐,考过 空军,像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宝藏男孩”怎能不让人敬佩!2019年,阳光炽热,土地温暖。90 岁高龄的袁隆平依旧在埋头苦干,他希望 自己再奋斗十年,让全世界一半的稻田种上我们的杂交水稻。这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科学家身上所具备的品质,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一生致

5、力 于科学研究,或许他们没有千亿的身家,却甘愿把技术无偿的贡献给全人类,造 福全人类。他们夜以继日的工作,谁有功夫闲看云隐;他们精确地估量着生命的意 义,谁有私心去计较生命的长短;他们在模糊的泥土上捡拾细小的沙粒,是这些美 妙的晶莹绽放开来,给了我们方向,使得世界更精彩。我每天都在幻想自己何时才能发芽,茁壮成长,成为绿荫,去感恩那些为我 们无言付出的科学家。因为,我坚信自己可以不断地向未来迈进,致敬新的时代!对袁隆平优秀事迹的心得体会【3】我了解到袁隆平同志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生于 1930 年 9 月,是中国工 程院院士,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创始人, 世界

6、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曾成功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 用的强化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 2 号;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生产和 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此外,他还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 组织等多次国际奖励。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 7%的土地养 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相当于每年解决 6000 万人的吃饭问题。有人说,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矿,怎么挖掘都有收获,他还是一个多面 体,每个侧面都值得大家学习。是啊,如今,全国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学习,学习 他为国

7、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 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 取的务实精神,学习他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学习他谦逊 淳朴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精神不是随便说说的,翻开那本中国感动 世界,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立体真切的展现在脑海里的,就是真实的袁隆平。袁隆平早在考大学之前,他就立志做一个农业科学家,西南农学院正是我们 这位现今的农业科学家的诞生之地。也许是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战火与生活 的艰辛让他能够立下这样的志向吧。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最艰苦 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

8、怀大志,目标坚定的人,才会不畏惧苦, 不害怕难!在 20 世纪 60年代,在那饥荒的年代里,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惨痛的一幕 幕,那一段凝固的历史成为袁隆平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从此,他立志使我国农民 摆脱贫困,立志向饥饿挑战。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说袁隆平在青年时期就知 道了,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业,更造福了亿万的人民。所以,要做怎样的人?我想应该就是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 高的理想,才会有崇高的人格。所以,当我们今天学习袁隆平那么的美好的品质的时候,我们知道,那个汗霜满衣,皮肤黝黑,真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泥 腿子的人,展示给我们的却是人格的光芒。七十几岁高龄的袁老,他会告诉你:日思夜梦的东

9、西变成现实是最高兴的事。 “21 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博士提出的质疑。袁隆 平的头脑中始终装着一个坚定的答案:我们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袁老还会告诉 你他衷心希望杂交水稻这一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中国依靠自己力量解决吃饭问题 的能力,同时,也将为全人类战胜饥饿做出更大的贡献。在袁隆平的带领下,通 过大家努力,杂交水稻目前已在越南、印度大面积种植,增产十分明显;在菲律宾、 巴基斯坦等国的开发工作进展也很顺利。袁隆平的一生,始终淡泊名利,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安逸,不向组织提任何 个人的要求。他对“见利而拼命,干事而惜身”的人很反感,很厌恶。他说:“要 那么多钱干什么?有些人连人格也不

10、要了,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袁隆平现在一定很高兴,因为他自青年时期的理想到现在的目标,不论多苦 多难,都已经成为了现实!看完全部的袁隆平传,我们知道他的高兴,不是因为身 上的各种光环,而是因为他给了中国人自己养活自己的梦。学习袁隆平精神,就要作一个有价值的人!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研 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他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科技工作者,立志解决人民 群众的吃饭问题,五十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提出了水稻杂 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 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可以说,袁隆平同 志是我国当代

11、知识分子的楷模.他献身科学、顽强拼搏、勇于创新,以农业科技的 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不断造福人类.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团结协作、甘为人梯, 桃李满天下,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还是杰出的无党派代表人士,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参政议政、献计出力,为统一战线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对于这位伟大的、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创造了无限财富的袁隆平院士,有人 评价他的身价何只千亿,可他每月的收入连工资加补贴也只有几千元.依其贡献, 他应该拥有更多的钱,但面对几千元的工资,他乐呵呵地说:“要生活和生产,钱是 重要的,但钱的来路一定要正.钱是拿来用的,有钱不用等于没有钱.但是用钱

12、,第 一不要奢侈浪费,第二不要小气,该用的就用,不该用的就不用.所以,我穿衣服朴 素大方,这是一个原则.穿那么好干什么,表面光.穿得好,也不见得你的地位就 高.”这就是袁隆平院士的金钱观,朴实直白,寓意深刻,发人深思.有人评价他说:“袁隆平院士头顶蓝天,勇攀科技高峰;脚踏实地,造福世界人民.他几十年如 一日,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服务人类社会;胸怀祖国,心忧天 下,造福世界人民,”作为科学家,袁隆平院士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 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才能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 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身处教

13、 育战线的广大知识分子树立了学习的典范.作为奋战在水利战线的一员,我发自内心地赞扬袁隆平院士,我觉得我们大家 都应该认真努力地学习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为 自己的信仰,脚踏实地,造福人民.我们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人 生观、世界观和金钱观我们除了要宣传他的科研成果,长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 志气外,更应该让大家都来学习并发扬光大他做人的态度和奉献的精神.首先,要学习袁隆平院士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 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 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

14、学家.”作为一名具 有高级职称的党员,身处教学科研第一线,我应该把个人的理想同院系学校及国 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结合 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并立身本职,从教学做精、科研做强、专业做大着眼一步一个 脚印.其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袁隆平院士 认为:“成功的要决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 世纪60 年代初,米丘林、 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 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

15、合的研究,打开了杂 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 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学一生,爱一行,钻一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 挫折不屈服,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并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 甘于奉献,振兴高等教育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再次要学习袁隆平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自从事杂 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从大处着眼,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所以每次课 题的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和单位的合作攻关.20 世纪 70 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 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 18个研究单位,从

16、而加快了协作 攻关的步伐,使得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实现.从这点上,我想作为一名高校教 师和金融教研室主任更应该需具备这种精神,团结同志,倾听大家的呼声,充分发 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雨后送伞”,去做一 名合格的服务员,围绕专业和院系全局决策,统一认识,理顺关系,全力以赴把及教 学科研培养工作办成、办好、办到位.努力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以树科大高知形象.最后还要学习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 不以权威自居;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 了我国当代优秀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报负、自强不息、勇攀

17、高峰 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对袁隆平优秀事迹的心得体会【4】1960 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 患者倒下了隆平的 5 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 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 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 尽快培育出亩产过 800 斤、1000 斤、20_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 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

18、+机遇=成功。他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对试验田里的退化植株仔细进行观察和 统计分析,不仅论证“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而且从其第一代的良 好长势,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试验结果使他确信,搞杂交 水稻的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可是,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 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这样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 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这是一个难解的世界难题。袁隆平知难而进, 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 中国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是水

19、稻的自由王国, “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袁隆平迈开了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这从未见过、而且中外 资料没见过报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时间一天天过去,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 泥,驼背弯腰地、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 14天发现 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袁隆平欣喜若狂。1964年 6月到 1965 年 7 月,他和妻子邓则,又找到了 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 成熟时,分别采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种子。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 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撰写出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 1966 年科学通报第 17 卷第 4

20、 期上。文中还预言,通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从 中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使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状)和恢复系(恢复雄性可育 能力),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将会给农业生产带 来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这篇重要论文的发表,被一些同行们认为是“吹响了 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进军号角。又经过8 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提高雄性不育率关、三系配套关、育性稳 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到 1974 年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 1975 年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获大面积制种成功,为次年大面积推广 作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1975 年冬,国务院作

21、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国家投 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1976 年定点示范 208 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 1988 年全国杂交稻面积 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 39.6%,而总产量占 18.5%。20_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 稻面积12.56 亿亩,累计增产稻谷 1000 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 280 亿元,取得 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群众交口称赞靠两“平”解决了吃饭问题,一靠 党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杂交稻,人们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亿万中 国农民的心里话。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

22、平名声大震。在成绩和 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 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并组织助 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80 年代初期,面对世界性的饥荒,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发了一个惊人的设想, 大胆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课题,试图解决更大范围内的饥饿问题。1985 年,袁隆平以强烈的责任感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探讨一文, 提出了选育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四个途径,其中花力气最大的是培育核质杂种。 可是多年的育种实践,却没有产生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组合。他便果断迅速地从核 质杂种研究中跳了出来,向新

23、的希望更大的研究领域去探索。袁隆平凭着丰富的想象、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认真总结了百年农 作物育种史和 20_年“三系杂交稻”育种经验,以及他所掌握的丰富的育种材料, 于 1987 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高瞻远瞩地设想了杂交水稻的二 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 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这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理论发展的又 一座新高峰。在袁隆平的战略思想指引下,继湖北石明松 1973年在晚粳农垦 58 自然群体 中发现一株不育的光敏核不育材料之后,1987 年7 月16 日,李必湖的助手邓华 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

24、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 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不 育期在安江稳定50 天以上,并且育性转换明显和同步。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关 于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进展,也使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迈出了可 喜的一步。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研究的前景,充满必胜信心。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袁隆平 近年来,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 亚等8 个国家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 活动19 次。自 1

25、981 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 明奖之后,从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内,又连续荣获了 3个国际性科学大奖。 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 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 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袁隆平,从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里走来,从一个山村中等农校的青年教师, 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名人,登上了“杂交水稻之父”的宝座。杂交水稻研究事业方 兴未艾,正朝着袁隆平新的战略设想的方向迅猛发展!对袁隆平优秀事迹的心得体会【5】1930年9月,袁隆平出生于江西德安。他的童年及青少年时代主要

26、是在武汉 和重庆度过。对于这样一个生长在大城市,并自小就上教会学校的人来说,在风 华正茂的时候违背母亲的意愿选择学农,实在是出人意料。大约我“6岁时一次郊游,曾在武汉郊区参观了一个园艺场。满园里郁郁葱 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实在是太美丽了!美得 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没有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没有功成名就的意气风发,有的只是质朴的表白, 有的只是对美丽的特别感悟与无悔执着。时隔 60 多年的漫长岁月,袁隆平忆及当 年的感受,仍不免双眼灼灼,神采焕发。可见当年那片花果鲜艳的园艺场,在风 雨飘摇、国事艰难的年代,曾是多么深刻地打动了一个孩子纯真的心。这片美丽

27、 的记忆,成了袁隆平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情结与梦幻,使他从此与“农”结下了 不解之缘。也正是这片美丽的永远,最终改变了袁隆平一生的命运,并进而在某 种程度上改变了16 亿中国人的命运。1953 年,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的袁隆平,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毅然从四 川重庆来到了偏僻的湘西雪峰山旁的安江农校任教。在安江农校,他一呆就是 19 年。回顾在安江农校的教学生涯,袁隆平感触良 深:“我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的生物学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因此在以 后的作物育种科研中,才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 这里,袁隆平以非凡的努力完成了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为将来的科研打下了基础; 同

28、时,一场梦魇般的饥荒最终促使他全力以赴的编织杂交水稻梦。安江农校成为 袁隆平腾飞的起点。一生的付出,为的是战胜记忆中那梦魇般的饥荒20世纪 60 年代初期,一场罕见的饥荒席卷神州大地。安江农校宁静的校园 也无法幸免。袁隆平为这沉痛的现实深深感到不安。在这种情况下,青年袁隆平 响应党的号召,和学生们一起来到黔阳县的硖州公社秀建大队支农。生产队长老 向企盼地对他说:“袁老师,听说你正在搞科学试验,如果能研究出亩产 800 斤、 1000 斤的新稻种,那多好啊!我们就可以不怕饥荒了,苦日子也就可以结束了。” 老队长的话又一次唤醒袁隆平蕴藏在心底的童年之梦,从那一刻开始,他将“所 有人不再挨饿”奉为终

29、生的追求。三年困难时期,我亲眼见过有人饿死倒在路边、田坎上,很多人因饥饿得“ 了浮肿病。当时我们农校的老师被下放到艰苦的地方锻炼,在集体食堂里, 我们吃的菜就是一大锅红薯藤,加一小酒杯的油来煮,跟猪食差不多。饭是双蒸 饭,用水蒸了两次,饭粒儿看起来大,吃下去一会儿就饿,整天想的就是能吃顿 饱饭就好了。人类能否战胜饥饿?我认为主要靠科技进步,再有一个和平环境,通过不“ 断研究,取得农业科技的不断提高,就能解决饥饿问题。我是学农的,每年 做点优产育种研究,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曾经做过一个好梦,梦见我们试验 田里种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帚那么长,粒子像花生米那么大,我们 几个朋友累了,坐在

30、稻穗下面乘凉。”回忆起当年的那场灾难,袁隆平那种济世情怀,那种对生命的真挚的呵护与 关爱,让人分明感受到了一位伟大科学家内心的崇高与博大。梦当然只是梦。为了通过科研的力量在实践中一步步接近这个梦,袁隆平以 一种义无反顾的精神一头扎进了杂交水稻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中。不为别的,就为 了让现实中落后、贫困的农村能变得富饶而美丽。为此,他所经历的困苦与磨难 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但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着,努力着,“真的,我从没后悔, 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一定要走到底”。他一直这样说,也一直这样做。杂交水 稻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培育杂交水稻,是他生命中最强的音符对于一个几千年来受贫穷与饥饿折磨的

31、民族,有着高产量的杂交水稻良种来 帮助解决吃饭问题,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贡献啊。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 代“神农”,而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是“全人类的福音”。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 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 行星闪烁翱翔;风云市场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股票隆重上市。袁隆平,由安江农 校的一名普通教师,终于登上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殿堂。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辉煌、荣耀、名利,却丝毫也没有使袁隆平发生任何改变,他还是始终如一的恋着杂交水稻事业。从播种到收获, 他依然风尘仆仆的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分秒必争的察看着 育种基地。他心中想的只

32、有他的试验,只有他的杂交水稻。通过科技进步,现在我国常规水稻的亩产平均为“700 斤左右,我们培育的 杂交水稻平均亩产达 800 斤左右。我们正在研究一种超级杂交水稻,亩产将达到 15001600斤,有希望在23年内培育成功,那时又将推动全国的水稻产量上 一个大的台阶。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都要求基地三天报 一次数据,这样我就可以随时对情况进行分析。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 800 公斤的目标。”1998 年,国家国资局对“袁隆平”品牌进行了无形资产评估,认定其价格达 1000亿元人民币。对此,在社会上反响很大,各方面给予积极评价,并誉为昭示 着中国知识经济的风暴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时代的真正到来。农平高科“”上市后,社会上有人称“袁隆平一夜之间变成了亿万富翁”,他却很平静,对此一笑了之。他仍然一如往日的奔波在试验田地里。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还有两大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研究成功,大面积“应用于生产,这样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让杂交稻 进一步由中国走向世界,?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虽已届古稀之年,但袁隆平仍是魂牵梦萦着杂交水稻;虽已没有了园艺场的美 丽与缤纷,但那种淳美与质朴,却更能透出一种科学巨人所特有的崇高品质与境 界。对袁隆平优秀事迹的心得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