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考察汇报3篇

上传人:yi****21 文档编号:217962410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1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农业综合开发考察汇报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农业综合开发考察汇报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农业综合开发考察汇报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农业综合开发考察汇报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综合开发考察汇报3篇(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农业综合开发考察汇报3篇 农业综合开发考察汇报第1篇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的档次和水平,促进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组织各县区开发办主任及市开发办业务科室负责人一行20人,于2012年12月16日至17日,先后对我省的、两市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和项目管护、农业综合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等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先后与市、区、县、市、县开发办领导以及项目乡镇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参观了市区、县、市县土地治理项目区建设和管护现场。受到市、区、县、市、县开发办领导的热情接待。本次参观学习收获很大,对提高我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两市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经验

2、 (一)基本情况 1、区农业开发与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 市区朱台镇位于市区西北部,辖57个行政村,面积74.5平方公里,人口5.1万。朱台项目区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地处平原,为井灌区,开发面积2.9万亩,共涉及16个行政村,人口1.68万人。项目总投资5127万元,其中开发资金2507万元,整合资金2620万元,共拓修并硬化农田道路80公里,高标准硬化主干道路17公里,林网植树11万株;建设粮食生产基地6000亩,发展优质果品、绿色蔬菜等经济作物1.5万亩,新建桥涵1024座,新打机井35眼,修复配套机井115眼,安装水锤消除器355套,新建井房355个,铺

3、设PVC地下防渗管道154公里,埋设地下电缆10公里,购置大型农机具18台套,购置化验仪器11台套,建立专业协会3个,科技培训1.6万人次。 朱台镇作为全国20个农业综合开发支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之一,镇党委政府在搞好土地治理项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上,结合镇村实际,以新能源推广、环境建设和乡风文明为突破口,坚持典型带动,突出重点,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朱台镇生态农业工作一直以来有着良好的基础,他们按照高标准、高质量、高地点、高要求的四高标准,以及农田灌溉节水化、道路硬质化、植树林网化、农业生产机械化、农业科技化、畜牧养殖规模化、企业区域龙头化、环境生态化的八化要求,先后投资20

4、00余万元完成了6期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任务,是全省率先整建制完成农业综合开发的乡镇之一。全镇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桥涵配套,种、养、加工全面发展的格局,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确保了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全镇生产总值实现342亿元,农业总产值54亿元,财政收入40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90元。 镇政府在年初出台了关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奖励扶持政策的意见,鼓励各村进行道路整修、建小沼气池、绿化美化村庄、卫生综合治理、路灯安装等等,先后对全镇23公里的镇村道路进行了硬化,安装路灯1215盏,完成绿化5600平方米,投资50余万元修建了高标准的垃圾中转站,彻底解决粪堆、柴堆

5、、垃圾堆的顽疾,全镇卫生厕所的比重达到100,项目区村庄林木绿化覆盖率达到55,村庄道路硬化率达到99以上。 镇党委政府从村干部入手,严格规范执行五项制度,民主管理,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建立健全了红白理事会,严格执行丧事九不准,九提倡制度,镇上还出资建设村卫生室,先期垫付资金保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落实,开展百佳标兵、建文明朱台活动,在全镇评选好干部、好村官、好教师、好婆婆、好媳妇,在农开支持资金里,列出专项开支用于农民科普培训,成立农民书画协会,定期举办农民书画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2、县农业开发小流域治理项目 本着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以项目农业和园区建设

6、为载体,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思路,短短的3年时间里,农业综合开发已累计投入资金3504万元,治理土地2.3万亩,建起了富硒苹果园13000亩,黄金梨园、红将军苹果5000亩,优质红提葡萄园5000亩。全县6个开发项目中,共建设桥涵闸站、拦水坝、蓄水池、机井等建筑物600多座,建起科技示范园3处,形成了果业、畜业、劳务、生态、药业五大特色产业。 农业综合开发实施整体布局,整体推进,规模开发,连片治理,示范带动,辐射全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层层梯田错落有致,棵棵树木郁郁葱葱,蓝天碧水交相辉映。开发项目为农民增收带来了多彩的神奇。同时,该县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农

7、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先后举办培训班20余期,使山区1万多人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今年19月份,全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33.78元,增长18.08%。 张家坡镇开发的名优果品基地,项目涉及3个村,小流域治理面积5000亩,总投资310万元,实施水、电、路等综合配套,建起了红将军、黄金梨等名优果品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燕崖乡双泉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4657亩耕地,有3847亩是山岭薄地,并且大都挂在半山腰,农民生活一直在低水平线上徘徊。该村被列为综合开发项目区后,对山、水、林、田、路进行综合治理,在昔日贫瘠的土地上发展果品面积810亩,全村人均收入由3年前的

8、不足2000元猛增到现在的4574元。 在项目区内的社庄村,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筑路、修渠、架电,在果园推行喷施富硒、种植三叶草等技术,大大改善了农业基础生产条件,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今年全村5000亩苹果喜获丰收,亩均收益将达到1万元,创产值5000余万元,由此,农民群众形象地将农业开发称之为富民工程。 3、市县土地治理项目 县2011年农业开发项目共涉及10个行政村,人口7359人。开发治理面积1万亩,项目总投资513万元,其中各级财政资金410万元,自筹资金103万元。新打机井70眼,修复配套机井60眼,建井房50个,桥涵284座,埋设PVC管道36公里,修建农田道路36公里,疏挖

9、排水沟72公里,栽植杨树6.6万株。在项目实施中他们坚持高起点规划,聘请有关专家亲临现场规划,努力做到规划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坚持高标准施工,对项目区的所有工程均实行包保责任制;树木栽植实行五个统一;坚持高效能管理,项目区建立了由护林员、村干部、镇巡逻队员三级管护队伍,同时,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制订了严格奖惩措施,使已建成的工程使用完好率达到100%。此外,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还做到搞好三个结合,一是农业开发与深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二是农业开发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结合;三是农业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二)主要经验 1、各级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机构,强化宣传发动。项目计划

10、下达后,他们都及时成了开发领导小组和工程建设指挥部,实施一把手工程,确保参战人员及时到位。不定期地组织召开指挥部人员及各村干部参加的调度会议,分析研究问题,现场解难释疑。同时,强化宣传发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业开发的政策,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开发的意义及内容,种植品种的选择及供应,水利工程及道路等项目的建设要求等,以充分调动他们支持和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2、严格项目管理,全面推行四制。一是严格推行法人负责制。二是全面推行了建设项目的招标制,对道路硬化、PVC管道埋设、桥涵井房修建等重要建设项目,均面向社会散发招标说明,实行公开招标,由多家队伍参与投标,既提高了项目建设的透明度,又节约了

11、项目资金。三是全面实行工程项目监理制,由具有专业资质的监理单位进行全程监理,为提高工程质量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四是严格推行项目公示制度,做到立项前、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建成后的公示,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国家投资情况、自筹资金落实情况和主要工程建设内容,让群众看的明白,做得宽心,以激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严格立项条件,重视项目前期工作。在项目区的选择时,要求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否则不予立项,一是水源条件具备,二是乡镇领导班子强,认识到位,三是项目区群众开发积极性高。从而避免了出现因过多建设水源工程,而使田间配套工程建设不足,由于乡村认识不到位,开发积极性不高而使自筹资金落实难的问

12、题,项目区选择后,他们还十分重视项目实施前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区于7月初便开始进行对主要框架道路的撒线布桩及路沟挖掘工作,9月中旬秋收季节即正式全面开工建设。 4、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高标准施工、注重林网和田间配套工程建设。两市土地治理项目区,主要建筑物均由市水利设计院高标准设计,由具有监理资质的工程监理公司进行全程监理,所有工程质量好,建设标准高。项目区内桥涵等水利工程的设计统一标准,美观实用。为满足节水灌溉和生产的需要,他们均十分重视林网和田间配套工程的建设,林网建设从项目区实际出发,科学选择树种,项目区,林网树木选用速生杨树优良品种,除较窄的生产路实

13、行单行种植外,主要道路均实行双行或三行种植,且种植在较浅的排水沟内,便于管护,不宜破坏。由于他们重视林网建设,管理措施得力,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在98%以上。项目区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5、进一步强化项目的科技推广工作。市、市均在项目区内整建制实施了小麦及其他农作物的统一供种、全面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市区还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制定出台了许多优惠扶持政策,在项目区内整建制规划建设沼气村三个,共建设户用沼气池600余个,并利用其产生的沼渣、沼液这一高效有机肥料,在项目区内选择地块综合利用,进行了对比试验。进一步促进了优势农产品的生产。 6、坚持项目建设与项目管护相结合,工程管护措施到位

14、,效益显著。市人大通过立法的形式出台了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护办法,它的出台填补了我国地市级农业综合开发立法的空白,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运行管护做到了有法可依,步入法制化轨道。两市土地治理项目区均按照项目运行管护的要求,因地制宜,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项目运行管护新机制,进一步明晰建设项目的产权归属。一是针对林木、道路、桥涵等公益性设施,镇政府成立了管护专职队伍,由林路站负责实施统一管理,并与管护员签订管护责任合同书,实行定管护路段,定管护人员,定管护标准,定管护奖罚措施的四定管理办法。仅朱台镇就聘用林路管护员100名,镇政府每年出资90万元用于项目管护。二是将项目区内机井、井房、防渗渠等农田

15、水利设施使用权一次性划归各地片小组,由农户自主管理使用,保证了项目区工程的长效运行。其他各项目乡镇、村根据各自实际,都分别制定了相应的管护制度,落实了管护措施,全面落实管护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管护的工程管护体系;通过开发项目的实施,项目区整体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整体面貌焕然一新,使昔日的中低产田全部建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沟相连、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敖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主要收获 这次赴我省两市参观学习的主要收获是:一是基本了解了两市平原和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和项目管

16、护的做法、经验和主要特点,二是在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看到了我们的差距,找出了不足。大家一致认为,两市在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和项目管护方面创造了很好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结合我市实际,在今后工作中,要进一步强化措施,突出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效能管理,高效益开发。严格立项条件,重视项目前期工作。在项目区的选择时,要求必须满足水源条件具备,乡镇领导班子强、认识到位,项目区群众开发积极性高等基本条件,否则不予立项。项目要早规划,早设计,自营工程早实施,争取工作主动。同时还要十分注重林网和田间配套工程建设。防渗渠和

17、PVC管道安装等节水灌溉保证率要达到95%以上;桥涵建设要满足群众生产的需要;道路要压实平整通畅;林网建设要从实际出发,科学选择树种,做到统一树种、统一标准质量、统一标准栽植,加强管护措施,提高树木成活率和保存率。进一步发挥防护林网的生态防护效益。 2、农业开发坚持两个优先做好四个结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坚持群众意愿优先,坚持生态富民优先;做好四个结合:一是农业开发与深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二是农业开发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结合;三是项目建设与项目管护相结合,四是农业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3、加强项目管理和管护措施,确保建成项目能长期发挥效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项

18、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项目监理制和项目公示制度。认真做好建成工程的产权移交工作,进一步明确竣工工程的管护责任;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和自主管理新模式。对树权、路权等可进行公开竞价拍卖,对拍卖的资金可继续用于开发项目的管护和维修;对产权明晰,配套齐全的部分水利工程,采取政府引导、自愿组合的办法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或用水者协会,走自主经营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路子,确保项目长期稳定发挥效益,真正实现项目运行的良性循环。 4、积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综合开发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的作用。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产前、

19、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和销售服务,改变单个的农业生产者参与市场竞争的弱势,把处于松散状态的农民联合起来,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 5、农业综合开发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大力推进基地化建设。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与调整农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与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有机结合起来,与增加农民收入有机结合起来,使中低产田改造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业布局的桥梁和纽带,把项目区建设成为发展优势农产品的重要基地,推进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为现代农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农业综合开发考察汇报第2篇 一、基本情况 康乐县自2006年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以来,农业综合开发投资逐年增加,规模逐

20、年扩大,内容逐年丰富,为全县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注入了活力,有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业综合开发的具体实践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农发机构,调整充实农发队伍,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按照国家和省上下达的建设任务,精心组织实施,每个项目均较全面地完成了建设任务,受到了国家和省州农发部门的肯定,得到了项目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全县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截止2011年,全县共立项建设土地治理项目6个,共完成改造中低产田3.65万亩,完成投资3350万元,其中:中央

21、财政资金1760万元、省州县财政配套资金1036万元,自筹资金554万元。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经过6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共改造中低产田3.65万亩。 (1)水利方面共衬砌主、支渠212.5公里,配套修建斗门、陡坡、农桥等渠系建筑物918座,开挖疏浚主干渠13公里,埋设过路引水管道5公里。 (2)农业方面采用机耕深翻、复种绿肥、秸杆还田、平整土地、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改良土壤1.9万亩,引进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31.054万公斤,整修机耕路83.1公里,补助购置农牧业机械78台(套)。 (3)林业方面在渠道和机耕路两旁植树速生柳、新疆杨等苗木22万株,面

22、积2200亩。 (4)科技方面编印康乐县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培训教材10800册,聘请甘农大教授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17期56场(次),培训农民10800人(次);引进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8150亩。 经过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目标;通过优良品种推广,优质高产田比例加大,粮油草种植结构不断趋于优化,粮油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项目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80元。 (二)推动了农业科学新技术应用。通过推广旱作农业、引进优质农作物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包衣、良种精选、药剂灭草等多项农业科技技术,提升了农业科技含量。农民科技培训人数累计达10800人次,通过培训,

23、有效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模式和生产经营方式。 (三)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通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挖掘潜力,较快地增加了农民群众收入,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农民致富步伐加快。 (四)带动了相关产业,密切了干群关系。水利方面共衬砌主、支渠212.5公里,为我县育苗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育苗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级领导、广大干部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到一线了解掌握项目建设情况,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难题,不仅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实施,而且真正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拉近了干群距离,密切了干群关系。 三、主要做法 (一)加大组织领导力度,保证项目顺利实

24、施 自项目实施以来,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对加快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县财政局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纳入全县财政工作的主要内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农发办积极配合乡(镇)政府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放线到项目开工建设,我们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听取群众的意见,提高了群众参与开发的程度和热情,通过精心组织领导和周密安排部署,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认真组织项目实施,严把工程建设质量关 工程质量决定工程命运,能不能把群众所盼的事办成群众放心满意的事,使群众长期受益

25、,农业长期增效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搞好了就能造福子孙后代,搞不好就会劳民伤财。为了确保工程建设,使这一民心工程持久地为民造福。我们集中精力,主要抓了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科学选址、注重效益。在实施渠道衬砌项目工程前,我们对项目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进行详细的查看,广泛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在选址上选择集中连片、地势平坦、水源相对有保证,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和地块作为渠道衬砌的施工地段。 二是从原材料的采购上抓起,保证材料质量过关。对渠道衬砌预制件材料把关,严格四不采用和两不出现。四不采用是水泥不是国家定点厂家的正规产品不采用;砂石要求必须在指定的产砂地拉运,不是指定砂石厂的不采

26、用;砂料不符合要求、粗细不匀、土质太大的不采用;预制厂家没有相关部门认定的资质和设备,产品质量不达标、不过关的不采用。两不出现是预制件制成后经技术鉴定,不合规的不出厂,产品不准出现在成品材料当中;质量不过关的不出现在田间地头和施工现场。 三是在渠系布局上力求美观、整齐,既方便群众,又节约耕地。在渠道衬砌中我们坚持了一直、一少、一倾听的原则。一直就是将渠道尽可能的取直,改变过去渠弯道多、路程长的现状;一少就是在渠道布局上尽量减少占用群众的耕地,把渠开在路地边缘,便于群众在灌溉中直接引水入地;一倾听就是在开渠放线前倾听当地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邀请当地经验丰富、处事公正的村社干部和农民代表共同协商

27、渠系的布局和配套。通过以上办法,使所修建衬砌渠道布局更合理、更科学、实用价值更高,同时也体现了民情民意,深受群众的欢迎,真正使所衬砌的渠道成了群众的民心渠。 四是在工程建设中精密实施、严格把关。在工程建设中严格把关,做到三不给活、三到位、三不留。在施工前实行招投标制度,对没有相关部门认定的施工资质的不给活、对施工设备简陋和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的不给活、对不精心施工及责任心不强的不给活。坚持三到位,即施工专职监理人员到位、农民质量监督人员到位、农发办跟踪检查到位。及时发现并现场解决问题。三不留是做到安装建成后的渠系不留隐患、不留问题、不留后遗症。 五是在工程验收中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在工程结束后

28、认真组织相关部门领导、技术人员、监理单位、项目村社干部和农民监督员,组成的验收小组,由农发办统一组织进行验收,对质量不合格不达标的不予验收;对群众和村社干部不满意的不予验收;对保养不到期、保护不善的不予验收;通过严把各个环节质量关,保证了工程质量,使所衬砌的渠道渠直、质佳、美观大方,持久耐用。 (三)管好用好项目资金,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一是认真组织学习了有关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的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规范资金管理; 二是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政策规定,坚持国家引导,配套投入,

29、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县级财政部门及时足额划拨财政资金,项目村广泛发动群众采取种种措施,动员群众投工投劳,使群众自筹资金落到实处。 三是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按照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严禁挤占挪用,严格按报账管理办法和规定的程序进行报账。通过认真实行县级报账制,有效地加强了对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项目资金及时到位,保证项目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受区域差异影响,开发难度加大。按照先易后难,集中连片的原则,前几年开发重点主要集中在条件相对好的乡镇村社,而尚未实施项目的村社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条件差,实施开发项目的难度大。

30、 (二)农民群众筹资投劳难度大,不易落实。一是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农村由老人、儿童留守,劳动力缺乏,难以完成投资投劳任务;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税费改革后,农户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动力不足,不愿在土地上筹资投劳;三是投资标准难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农民难以完成国家农业综合项目开发政策规定的筹资投劳比例;四是村两委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不强,缺乏办实事的敬业精神,只求过得去,不积极主动进取。 (三)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管护难。由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投入主要是以财政的无偿资金为主,项目工程验收后,虽然向乡镇、村办理了产权移交手续,但由于乡村干部的责任心不强,农民的集体意识差,加上维

31、护资金缺乏,使水渠等工程的管护不到位,使用不久就有损坏现象,甚至导致整个渠道不能正常使用。 (四)农发机构工作量大面广,专业人员缺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涉及面广、科技含量高、工作量大、要求严、任务重,我县进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的时间较晚,农发机构办公设备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少,致使工作难以深入,好的想法难以实现,这些问题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正常开展存在较大的困难和影响。 五、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新形势下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要以农业稳县战略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实施综合开发、规模开发、特色开发、产业开发和科技开发,提高优势农产品的生

32、产能力,为构建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门源做出积极贡献。 (一)明确目标,强化组织领导。要立足三农工作全局,明确目标任务,切实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对农发项目的宣传和争取力度,将其作为促进农业和农区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性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力推进,抓出成效。要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充实人员,保证正常经费、办公场所和工作用车,落实农发干部待遇,切实解决农发干部的后顾之忧。要把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努力在全县上下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二)协调作战,加大资金整合力度。要加强协调,提升统一作战能力,使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解决农发办资金和其它资金投

33、入形不成合力的问题,逐步形成投资不变、渠道不乱,捆绑使用、相互弥补,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资金投入格局,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把握重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综合开发的第一要务,必须常抓不懈。根据康乐农业生产布局和发展水平,农业综合开发要坚持以土地治理为重点,以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为关键,着重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突出农田水利、农业良种、优质饲草种植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注重科技,提高项目建设效益。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立项、建设和运行中,必须注重开发实效,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布局,把项目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作为

34、重要内容,使每一个项目区至少推广一个主要品种和技术措施,不断提高项目科技含量,努力实现项目的最大投资效益。要研究制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管理办法,加强项目区基础设施的管护和维修,及时落实管护的主体、措施和责任,确保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五)加强宣传,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广大农民群众是项目建设的主体,充分发挥好他们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的作用,是搞好农业综合开发的关键。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群众更多地了解农业综合开发的意义,使其积极投身到项目建设中,主动严格执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关于群众筹资投劳的规定,使农业综合开发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一项自觉行动 农业综合开发考察汇报第3

35、篇 一、现代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南川区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南川区生态农业园区,方圆280平方公里,涵盖5个乡镇,其中核心区面积30平方公里。园区成立4年多以来,坚持生态立园、产业强园、旅游兴园的发展目标,打捆使用涉农资金1.8亿元,逐步完善产业带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星级农家乐100家,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农产品三品认证160个,居全市第一。目前,已获得国家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全国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重庆市生态农业示范区、重庆市统筹城乡集中示范区、重庆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等六大称号。 (二)江津区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江津区现代农业园区于2009年8月启动建

36、设,核心区60平方公里,涉及7个镇街19个村居。目前,园区累计整合投入资金3.5亿元,引进企业49家,到位资金37亿元,规模流转土地4.7万亩。园区坚持三集中三提高(产业集中发展规模化、土地集中经营集约化、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化、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为主要发展模式,先后荣获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市级统筹城乡集中示范区、市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区、市级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等称号。 (三)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情况。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由北戴河集发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发公司)投资建设,占地3600

37、亩,2000年正式开园。园区采用公司+基地+农户连市场的方式,带动周边5000多农户发展绿色和无公害蔬菜,解决了30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周边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观光园首开中国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先河,目前已经形成吃、住、娱、游、购、玩、科普教育、民俗展示为一体的观光乐园,每年接待中外游客100多万人次,综合收入达8000多万元,成为全国首家高科技农业旅游4A级景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首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河北最美30景区和百姓最喜爱的魅力景区。 二、启示与收获 这次考察,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考察了三个地区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概况。考察组通过现场察看、听取介绍、

38、座谈交流等方式,对三个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开阔了视野,对照我区现代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我们深受启发。 (一)领导高度重视,扶持政策落实到位是关键。一是思想解放,强力统筹。江津区、南川区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全区自上而下在加快农业园区建设上思想高度统一,不仅将农业园区确定为全区经济主战场,而且相应成立了正处级机构的农业园区管委会,区委常委会或副区长担任管委会主任,并配有10人左右编制,高规格、强有力统筹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二是政策扶持,资金到位。江津区委、区政府为现代农业园区量身出台了1+5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决定、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先建后补、农业发展奖扶

39、、规范土地管理工作、美丽乡村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林木水利设施和公路办证等文件),并将涉农项目和资金重点向园区倾斜,倡导全区有关部门都要在农业园区找到展示本单位工作亮点的项目。三是城乡统筹,整体推进。江津区将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与城乡统筹的相关要求和目标充分结合,积极整合各类资源和项目,大力推进园区内农民新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居住条件和园区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二)科学合理布局,提升农业产业水平是基础。南川区生态农业园区坚持规划一张图、区域一体化,依据本地区资源结构,科学合理划分产业功能区,统筹布局道路、管网、水利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了示范区40多个规划和策

40、划的编制。通过统筹招商引资,中国海外集团、重庆澳美集团、西南大学种子科研基地等70多家有实力的企业先后入驻园区,园区产业科技含量和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三)农旅深度融合,优化结构提质增效是核心。北戴河区依托区位优势,持续发展以设施农业为主导的现代高效农业,尤其是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以建设农产品特供,旅游观光、设施种植、产品加工、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为重点,成功探索出一条发展高端特色名牌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家庭农场以及养老产业配套为主的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新模式。到2015年,北戴河区将全面消除区内传统大田作物种植,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出效益显著提升。 (四)大胆探索实践,创新思维破除阻碍是动力。一方面,北戴河集发公司利用公司职工集资筹集发展资金,确保发展资金链条不断,并取得了农业与旅游、养老产业的深度融合,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江津区政府划拨600亩土地指标给农业园区管委会筹集建设资金,极大地改善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江津区通过推行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并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林木、水利设施和公路办理证明,以此向银行融资抵押贷款,增强了园区发展后劲。第 21 页 共 21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