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习题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17857435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习题(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1.(2012皖南八校联考)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形式种群可以作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单位A.B.C.D.2.(2012黄山模拟)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B2003年,某省人口的出生率为%C橡树的植株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由于薇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3.(2012聊城模拟)将若干只雌、雄鼠放在一定大小的笼子中饲养,让它们自由交配繁殖,并且给予足够的饲料和水,则笼内鼠的数量和饲养时间之

2、间的关系最可能是图中的( )4.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时( )A.增长速率大于零B.成年个体数量最多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D.种群密度最大5. (易错题)科研人员对某草原一种野生动物的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B.死亡率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和天敌等因素C.要合理利用该种动物资源,应将种群密度始终控制在D点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6.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种群开始呈“J”型增长,达到

3、K值后呈“S”型增长B.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2时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D.因为植物群落有分层现象,所以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7. (2012安师附中模拟)如图表示某一种群在有限环境中增长的曲线。现围绕此曲线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其数值是恒定不变的B.在K值之前,种群的数量逐渐增大,年龄组成由增长型逐渐转为衰退型C.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死亡率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8. (预测题)为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某同学用1 000 mL的锥形瓶作

4、为培养容器,棉塞封口,装入200 mL培养液,接种酵母菌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培养过程中( )A.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不同时间取样后显微镜视野中酵母菌细胞数量不断增加B.一段时间内酵母菌呈“J”型增长C.氧气的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D.可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稀释后进行计数9. (2012兖州模拟)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 000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雄性个体数初捕50502822重捕50103218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

5、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6分)10.(9分)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1)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着重要意义。试举一例:_。(2)如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买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3)下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块地中苦买菜的种群密度

6、为_。组别12345678910株数/m20233412423311.(16分)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_”型;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_,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2)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_时,原因是_。(3)该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变化是_,主要原因是_和_。12.(21分)(探究创新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 h取样检测

7、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单位:106个/mL)温度()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第8次0 h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168 h1520253035请根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这种方法称为_法。(2)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_。(3)请在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

8、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4)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中的_等无关变量。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_(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_(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答案解析1.【解析】选D。种群是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因而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物种的存在形式,可以作为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单位。群落是指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9、的多种生物种群的有规律的组合,具有复杂的种间关系,因而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2.【解析】选C。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反映的是数量特征的“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也属于种群数量特征,而某种植物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反映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3.【解析】选C。由题干中“将鼠放在一定大小的笼子中饲养并且给予足够的饲料和水”分析知,笼内鼠的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因此选C项。4.【解题指南】1.知识储备(1)种群基本特征的内涵。(2)种群增长曲线中某一时间的特征描述。2.题眼: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表示此时种群数量维持在K值。【解析】选D。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阶段时,种群增长速率约

10、等于零,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各个年龄阶段个体数量比例相当;种群数量稳定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此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不是均为零。5.【解析】选B。由图分析,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死亡率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和天敌等环境阻力因素所致;要合理利用该种动物资源,应将种群密度始终控制在B点K/2时;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而D点时种群才达到环境容纳量。【误区警示】由于不能准确识图和正确判断K/2和K值时对应的点,而误选选项D。6.【解析】选C。由图可知该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在时间值小于3的范围内其自然增长率0,即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标志重捕法适用的条件是动物的个体较大、活动能力

11、较强,故可以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分层现象体现的是群落中不同种群的分布,而玉米为一个种群,其合理密植与分层现象无关。7.【解析】选C。 A项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可发生改变,种群数量最大值是在K值附近波动;B项K值前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到达K值,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项鱼群的捕捞应在大于K/2时进行,且剩余量应维持在K/2。8.【解析】选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因此在生活过程中,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氧气的消耗量小于二氧化碳的产生量。一段时间内酵母菌呈“J”型增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相同时间取样才能说明问题。应该振荡混合均匀后再取出培养原液稀释后进行计数而不

12、是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样。9.【解析】选D。因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因而对其丰富度的调查一般采用取样器取样法;标志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Mn/m,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即m值减小,N值会增大;通过两次捕获情况,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捕获次数过少,偶然性较大),可知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10.【解析】从题干中获取的信息有:对种群密度调查的对象为双子叶植物,采用的方法为样方法;给出了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然后进行组织答案。(1)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指导生产、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及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如害虫防治。

13、(2)取样调查要求随机取样才具有科学性,要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所有个体。(3)要大胆舍弃特别悬殊的数值,取多组邻近数据的平均值。该块地中苦买菜的种群密度为:。答案:(1)害虫防治(只要合理均可)(2)只要是计数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个体的均正确(提示:统计边角的原则一般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3)3株/m211.【解析】分析图中曲线可知: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因而该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在t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此时种群的数量为N,即为最大值,而在t1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则此时种群的数量为N/2,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当种群数量增长速率

14、最大时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因而在大于t1时为捕捞的最佳时期。答案:(1)S N/2 增长型(2)大于t1 在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捕获该鱼获得的量最大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3)不增加 种内斗争加剧 捕食者数量增加【方法技巧】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种群增长速率曲线(1)图乙的Of段相当于图甲的ac段;(2)图乙的f点相当于图甲的c点;(3)图乙的fg段相当于图甲的cd段;(4)图乙的g点相当于图甲的de段。12.【解析】(1)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方法是抽样检测法。(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25时,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最大,因而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2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随时间的

15、增加,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3)据图中数据可画出柱形图,注意柱形图的分布以及数值比例情况。(4)无关变量是与自变量同时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培养液的营养物质种类和浓度、pH、溶氧量、接种量等,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将增加种群繁殖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减少;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即培养液中营养物质适当增加,酵母菌的数量会因此而增加,则该组别的K值将增加。答案:(1)抽样检测(2)25 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长;达到最大值后,随时间的延长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逐渐下降(或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先增后减)(3)如图(柱形分布合理、数值大致正确即可)(4)培养液的营养物质种类和浓度、pH、溶氧量、接种量 减少 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