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217844699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8.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教师资格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师资格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1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一、简答题: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 (P10-12)1. 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2.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3.教育:通 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二、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 (P13-16)1. 高等教育的高级性;2.高等教育的专业性;3.高等教育的学术性;4.高等教育的公益性;5.高等教育 的主体性。三、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20)1.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推进科学技术发展;3.服务社会发展需要。四、选择题:(P19页)1810年,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与科研相 统一

2、” “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在洪堡和柏林大学的影响下,“洪堡原则”迅速传至西欧、美 国、东欧、日本和中国,成为现代大学共同遵守的一条原则。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一、简答题: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具有哪些总体特征?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二、选择题(P24)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 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三、选择题(P26)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教育中心,其任务是为帝国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教学内容以七艺为基础,七艺 之上设哲学、法律学和修辞学三种。四、

3、选择题(P27)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五、选择题或名词解释(P30)1862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 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 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六、选择题(P30)1904-1918年,威斯康星大学率先提出大学应具有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将德国大学拥有的培养人才、发展 科学职能又向前拓展了一步。七、选择题(P32)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百日维新”的仅存硕果。(北京大学的前身)八、选择题(P34)1917年蔡元培

4、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对校内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改革。九、选择题(P36)从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来看,1952年的院系调整应当说基本上是成功的(多科制学院和单科制 学院),若以是否符合高等学校自身发展规律来评价,答案就不那么肯定了。十、选择题(P37)1961年1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重点高校工作会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提出对 全国高等学校实行“定规模、定任务、定方向、定专业”十一、选择题(P38)从1999年开始,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等口号的推动下,开始了3年扩招。第四章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一、论述题(开放性)(P58)注:可参考书中两部分

5、章节的思考题。1. 什么是高等教育的现代化?2. 高等教育怎样体现以人为本?3. 如何保持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第十七章高等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一、论述题(开放性)(P320)注:可参考书中两部分章节的思考题。1. 如何理解教育模式的内涵及其生成机制?2. 中国高等教育模式变革与创新的根本目标是什么?3. 你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有何建议?后记:由于第四章和第十七章可能出的题目为开放性论述题,因此大家需要通读一下教材, 对所有内容有个大概的印象,在自行整理回答上述参考题目。第五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规定性(简答题P59)教育目的的一般规定性围绕人的发展,教育目的的规定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6、。(1)其一是所培养的人具有何种社会功能,即在社会上居于何种地位,发挥什么作用。之所以必须作出 这样的规定,一方面为受教育者能够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并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创造条件。 同时也是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的集中体现。为此我们将这方面的规定表述为服务方向。(2)其二是所培养的人应具有何种素质,或者说培养具有何种质量规格的人。这种规定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作为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对受教育者的素质及其结构提出总的要求;第二个层次,是将教育 目的的总要求具体化为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两个方面的内容是不可分割的,“对教育目的所作的功能分析,总是要伴随一定的结构设计, 因此不

7、存在没有结构的功能和没有功能的结构。表现在教育结果中的人的社会功能,规定了他的内部素质 构成,人的一定素质结构也总是决定了他在社会上所发挥功能的性质及水平。”2、教育目标系统的规定性(简答题P61)教育目标是由多种发展要素、多种发展层次所构成的具有可检验性的指标体系,而不是一般的口号与原则 要求。教育目标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规定:(1)具体身份的规定,是受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后所获得的身份,如教师、医生、工程师等职业身份, 以及中小学、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文化身份。这种规定是对“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具体化。(2)质量规定,是与上述职业身份与文化身份相应的素质结构与发展水平的规定,这是教

8、育目标体系的 核心部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其质量规定是不同的,但都必须有自已的质量规定。(3)时间规定,指为了达到质量要求所需要的时间,包括学制的规定,培养计划中各种环节的时间规定、课时规定等,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时间条件。(4)层次规定,教育有高等、中等、初等教育层次之分;有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分。各级各类教 育皆有自已特定的教育目标,在制定教能目标时必须有明确的层次类型定位。3、教育的功能(简答题P69-70)教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之一,对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具有促 进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双重功能。(1)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教育四因素)教育

9、的对象是一个个个体的人。影响个体发展的有遗传、 环境、教育与个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环境是个体生存的条件并 对个人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教育在诸因素中起着主导作用。 此为教育的育人功能。(2)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其一,教育的文化功能其二,教育的经济功能其三,教育的政治功能4、教育的双重价值(选择题P70)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双重功能,当教育的这种双重功能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体发展 需要时,便会形成教育的双重价值,即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在教育的社会价值中,同功有相对应,可分为教育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与政

10、治价值。教育的这三种社会 价值,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又不是可互相取代的。5、我国的教育方针(名词解释P74)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 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 提出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原有教育方针作了重要的补充。第八章高等教育目标系统的构建1、高等教育目标系统计的原则(简答题P78、79)(一)全面性原则(二)适应性原则(三)可行性原则(

11、四)可测性原则(五)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相结合的原则2、全面认识高级专门人才的内涵(简答题P79-81)1高级专门人才的全面性2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性3 高级专门人才的创造性3、高等教育目标系统构建四要素:(P83)1. 知识2 能力3.思想品德目标4体质(1)知识:知识是人类创造的认识成果,在长期积累过程中被客体化,成为庞大的知识体系。知识素质 是个体对人类知识的掌握,有选择地将客体知识转化为个体所需要的知识。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必备知识并 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成为决定知识素质要求的内容,科学知识的分类则是设计知识素质要求的根源(2)能力:能力是指顺利完成一定活动任务的心理特征或本领,是智力的外化或

12、外显。智力同一定的活 动任务相结合就表现为能力。能力有独立性(独立完成任务)、适应性(随环境变化而应变)、创造性(创 新能力)和差异性(个体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等特点。从心理结构上可分为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和创造 能力,从认识与实践的功能上可分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思想品德:以心理的情感因素为基础,在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由具体行为到自觉信念的逐步 递进,具体分类包括健康的情感与意向心理品质,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以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内 容的思想观念,政治信仰和政治态度四种(4)体质:人类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性,包括体格、体能和 身体适应能

13、力,可通过观察和测量身体形态、生理和心理功能的一定指标和医学检查判断。4、知识的分类(简答题P83)(1)按研究对象,可分为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两大门类及其下属分支学科。(2)按同实践的关系,可分为基础科学、技术科学与工程技术,或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3)按学科之间的交叉,可分为综合学科、边缘学科与横断学科,此种分类打破了上述两种分类的边界, 反映了现代科学的特点。(4)按学科的历史发展,可分为经典学科(过去的学科)发展中的学科(现在的科学)新兴的学科(未 来的科学)。(5)按知识的形态与复杂程度,可分为事实的知识,即描述性知识;处理具体事物方式方法的知识,即 技术性知识;学科领域中的普遍原

14、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即理论知识,5、能理与智力的关系(简答题、论述题P84)智力是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包括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记忆,观察、想象等方面的能力。能力是指顺 利完成一定活动任务的心理特征或本领。智力是内在的,能力是外显的,是智力的外化,智力同一定的活 动任务相结合就表现为能力,所以能力同能力是不可分的。为了便于观察、培养与检测,因而提出能力素 质。6、高等教育目标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P86-P89)1学习与发现的关系2.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3德与才的关系4身与心的关系7、普通素质(简答题P91)普通素质:指不分专业和层次,每个大学生都必须具备的素质,反映了对人与人才素质的普遍要求,包

15、括 a科学素质(科学知识、信仰、创新精神、研究能力、科学伦理的总体体现)、b人文素质(人文知识与 人文精神的统一)、c身体素质三项。其中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8、专业素质(简答题P92)专业素质:指学生为适应本专业的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主要要求包括:a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 专门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b掌握专业方法技能,c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与科学研究的能力,d 了解和 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的发展,e对本专业价值的认同和热爱,f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必须的职业道德,g具 备从事本专业所必须的心理和身体条件。9、普通素质与专业素质的关系(简答题P92)普通素质与专业

16、素质的关系:不可分割性。两者的结合是现代高级专门人才综合素质的体现,普通素质是 专业素质的基础,专业素质是普通素质在一定方向上的强化和提升。10、寓于普通素质与专业素质中的创造性(简答题P92) 寓于普通素质与专业素质中的创造性:两者中都包括对科学创新精神、科学研究能力与方法的要求,即是 受教育者创造性的培养。创造性渗透于两者之中,又是两者的最高表现。第七章高等教育的基本结构1、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名词解释、选择题P93)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 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宏观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

17、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即布局)、管理体 制结构等;微观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2、层次结构(名词解释P93重点,其它几个结构了解)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为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 次及相互关系。(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3、科类结构(名词解释P94)即不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一般以高等教育机构所授学位、文凭与证书的科类划分为准。4、形式结构:(名词解释P94)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5、能级结构(名词解释P94)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

18、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6、地区结构(名词解释P94)指高等教育结构在地区分布上的结成状态。7、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简答题P95)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从内部联系、外部联系两个方面反映了高等教育系统的特性。一方面高等教育 系统的结构的整体功能取决于它与社会的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程度,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首先表现为与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模相适应。另一方面,结构和功能虽联系紧密,但并不存在必然的一一对应的关 系。8、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分析(简答题P96-98)1经济因素。在高等教育结构的诸多制约因素中,经济因素的作用是基础性的。2文化、传统要素。主要包括社会文化的总体水平,由历

19、史传统形成的民族文化特点及观念。3科学技术因素。主要包括科学技术的总体发展水平与速度、科学技术系统的规模结构等。4教育因素。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各级普通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和结构。5区域因素。当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经济发展的区域化。9、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简答题P110-113)1. 专科层次独立性不强首先,要改变人们对专科层次教育的认识。其次,要突出专科层次教育的办学特色。第三,要调整专科内部的科类比例。2. 研究生层次较为薄弱10、高等教育科类专业结构的优化(简答题P119)具体来说应把握以下几点:1、优先发展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等高新技术类本科专业。2、大

20、力发展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3、鼓励高等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新机制。4、提倡部分高等学校,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高等学校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5、重视人文社会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6、要求高等学校加强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革和改造。11、从1996年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学科专业进行第四次重大调整。这次调整旨在减少一级学科设置 不够规范、二级学科划分过细的弊端,以科学、规范、拓宽为基本原则,做出学科专业大调整:一级学科 坚持按学科体系设置,力求宽窄适度,扩大了15%,二级学科由原来的654种调整到近380种,比原先压 缩40%; 75.4%的二

21、级学科范围得到不同程度的拓宽,增大了学科容量。在本、专科专业教育中则强化文化 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专业数由原来的504种减少到249种。(P117)第八章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第八章二、运用祛制规范政府与学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軒谓现代学粳制度一是学校举办 的制度,二是政府管理学校的体制, 三杲学校内部管理治理绪构.一、用绕大学基本任务建聂现代大学制度三、通过中介组织调节政府、 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四、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应 当以培莽人才为中心,开展數 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保证載 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嶷规定的标1、大学去彳亍政化2、制定大学章程3.程化丈学教授治学4.建立更为积孤

22、有效的用人机制5、改进高等教育质量评鉴方式筑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兀扩大学校与社会合作名词解释现代学校制度(参见结构图或教材P122简答和论述1、试述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意义。答:构建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使我国高等教育在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走向国际化。教材P1222、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学校、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答: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三个层次来看,学校举办的制度和政府管理学校的体制,主要涉及的是政 府和学校之间的关系,而学校内部的管理治理结构,则包括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关系以及学校与社会之 间的关系。“政府” “学校” “社会”,如同三角形一样,共同制约高等

23、教育的运行。而我国传统高等 教育管理体制中,仅仅涉及“政府”与“学校”的关系,“社会”这一要素基本上没有主动介入高等教 育领域,只是被动接受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和提供的科研成果。经过多年教育改革后形成的“政府宏 观调控,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管理体制,已经初步确立了 “社会”这一要素的地位和作用, 表现为“社会”通过中介组织对高等教育施加影响。比如,部分社会评估机构已经建立起来,对高等 学校的办学质量进行评估,向社会提供高等教育的信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明确要求在高校推进专业评价,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以保障高等教育的质 量。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将

24、把发挥地方评估机构、行业协会、专业学会等第三方力量的作用,促进管、 办、评三者分离。教材P124-1252、如何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参见结构图或教材P126-128第九章大学的学术追求和科学研究1高等就育吒兗首光要站稳讲台大学在学术发展中 的地也与柞用对我国丈学科研工 柞问题的思考大学科学硏究的特 点与原则現代科学研究的特 点三、青年教 师如何处理 教学与科研 的关系哋吁究要以课题为 导向学术追求是大学组 飙的本质蒔证-、大学的学术追求蔡元培;“丈学者,研.究高滦学问者也b ”2.大学学术至上酬如企业和润至上3.大学学术追求的层次性覚识、行动)1、丸学是基咄帀覚的兰力军2.大学杲应用开岌硏

25、兗的宣要方面军高度创新性、援盍性、综合性、组织性、风险性章的追科究 九学术和研 第大学求学二、大学的科学研究将点:1、学科植、门类农參.具有高度组探性炭满足犬料学交叉综合研兗的需要匸2、大学学术思想活祇巨备力虽充足,能满足大科学摆累和创新的勰:乩大学是信恳祟制生能满足大科学对洁息的需瞿:尢学硏轧啟电国家亘大基吧性研笑课题,适宜三原创性研兗;、大学戦艸L泛开屋自由选腿的研咒,是小科学的研究基地。康贻 抖研与敎学铳一,课題中心原则、团期则1、大学科研组织模式利运行机制需要创新2.大学科肝姿费需旻开拓新的渠道,提高姿费便用效率3.制定科学的大学及大学載师绩效评怖标推u大学应当研究自Mb问題旺兗教学研

26、究1.款幵玄、ei-:r;2.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1、娶形成稳宅旳科研方向2, 要增强自沁发扬坚挣不廉的科学希神3. 要爹争取学术交流和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4、填写项目申报书要敝到椎益求梏、3项总申抚要紧扣项总申鞭指南,痰到有的职矢/名词解释:1、大科学(现代科学):教材P140-141或教辅P1061963年美国科学史家普赖斯在其名著小科学大科学一书中这样阐述“大科学”的概念:“现代科 学不仅硬件如此璀璨,而且国家用于科学事业的人力和物力的支出,也使科学骤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 要环节。现代科学的大规模性,面貌一新且强而有力,使人们不得不以大科学一词来美誉之。相 对于传统的小科学而言,大科学

27、科研难度大,需要复杂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庞大的信息支持系统,依赖 国际间的技术合作与资金资助,表现出高度的创新性、探索性、综合性、组织性和风险性等特点。2、基础研究:教材P137或教辅P105科学研究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前者的目的在于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后者的目的在于 改造世界和创造世界(第二自然)。两者是源与流的关系。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会带来科学与技术 的革命,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基础研究没有明显的功利性,有赖于多学科的合作,研 究周期长,需要“十年磨一剑”。3、应用开发研究:教材P138或教辅P10520世纪以前欧洲大学的科学研究为纯学术研究,即基础研究。二十世纪初

28、,美国以威斯康星为代表的 州立大学通过社会服务,开拓研究领域,从纯学术研究扩展到应用开发研究。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 部分大学参与雷达、原子弹等军事科学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进一步增强了各国大学开展应用开发 研究的信心。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从事科学研究的大学教师人数的增加, 大学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的加盟,大学在保持基础研究优势的同时,积极开展应用开发研究,成为推 动社会法阵和经济进步的重要力量。4、问题研究:教材P148或教辅P109高等教育研究有两条路径,一是学科建设,一是问题研究。问题研究是大学管理干部和教师研究高等 教育的基本路径。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空前发

29、展,但也存在相当问题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健康 发展。围绕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最终能全部或部分地解决问题,这就是“问题研究”简答和论述:1、如何理解大学学术追求的层次性?教材P136或教辅P105答:大学学术追求有追求意识和追求行为两个层次。学术追求意识指大学具有浓郁的学术氛围,教师 具有强烈的创新和求真的理念,能将科学精神、科研方法自觉地引进到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 养。学术追求行为是指学校拥有一流的学术队伍和科研条件,能够争取足够多的科研经费,承担高水 平的科研课题,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学术追求的意识具有隐蔽性和普遍性的特点。所谓隐蔽性,是指学术追求寓与校园文化、教师观 念、教

30、学过程之中,但却很可能被人视而不见,错误地认为只有教学而没有科研的教师就不存在学术 追求。所谓普遍性,是指所有大学生和大学教师都应该有学术追求,也能够做得到,它是培养具有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前提条件。学术追求的行为具有外显性和条件性的特点。所谓外显性,指学术追求的成果是以论文、著作、 专利、科研开发等形式表现,具有显著的学术价值、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谓条件性则指的是学术 追求的行为必须具备一定的人员条件和物质条件,如科研团队、课题经费、手段设备等。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大发展时期,各大学在处理科研与教学关系时要特别慎重,不要盲目地追求科 研课题和经费,以本科教学为主的大学对学术的追

31、求应主要体现在学术追求的意识这一层次上。2、现代科学研究的特点有哪些?教材P140-141答:(1)高度创新性(2)高度探索性(3)高度综合性(4)高度组织性(5)高度风险性3、大学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教材P141-142或教辅P106答:(1)学科齐全、门类众多,具有高度组织性,能满足大科学交叉综合研究的需要;(2)学术思想活跃,后备力量充足,能满足大科学探索和创新的需要;(3)大学是信息集散地,能满足大科学对信息的需要;(4)大学研究承担国家重大基础性研究课题,适宜于原创性研究;(5)大学教师广泛开展自由选题的研究,是小科学的研究基地。4、大学科学研究应遵循什么原则?教材P143或教辅P1

32、07答:第一,科研与教学相统一原则。教师在科研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科研选题首先要考虑教学 需要,问题来自于教学,使科研与尽可能与教学保持一致;(2)将科研成果引进到教学之中。充实教 学内容,将科研方法、科学精神寓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3)为学生参与科研创造条件, 特别是要吸收研究生进入科研过程,通过科研实践使学生得到真正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第二,课题中心原则。以课题为中心,保持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第三,团队原则。大科学时代的科研需要团队协作才有竞争力,才可能出大成果。大学教师应主动 地融入一个团队,以团队利益为重,齐心协力,最终实现多赢。5、大学教师绩效评价中存在哪

33、些问题,如何解决?教材P146-147或教辅P108答:现行的评价标准是,评价一所大学、一个教师的工作绩效,首当其冲是科研课题、经费、成果等。 政府和社会在评价大学时强调的是科研,大学科研水平高,政府的投入就多,大学科研水平与社会对 大学的排名直接相关。相应的,大学在评价教师时也是如此。总结起来就是政府专项投入与科研挂钩, 大学教师职称评聘以科研成果唯一。事实上,这种看似重视科研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损害了科研 的正常发展,这种评价机制一方面滋生助长了当前的学术腐败,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术团队的形成, 而且轻教学的结果必然会拖科研的后腿。解决办法是,对大多数大学和大学教师的评价,应以教学质量为主

34、,科研成果为辅,回归“教学为 本”,真正实现教学和科研的统一。总的来说,评价标准要有利于提高科研水平,推出重大成果,同时 要保证学校上下对教学的重视,保证科研能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6、大学为什么要研究自己?教材P147或教辅P108答:西方高等教育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而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从西方移植来的,至今才100余年。 中国办高等教育,总体上还是摹仿和借鉴他国。然而,中国的国情十分复杂,高等教育又关涉千家万 户,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息息相关是一项好大的系统工程,任何照搬照抄都是行不通的。必须在“拿 来主义”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所以说,中国的大学必须要研究自己。

35、6、为什么说学术追求是大学组织的本质特征?教材P134-136或教辅P104答:学校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知识性,学校通过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大 学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学校,则在于它的知识的高深性,大学通过传播高深知识培养高级专门人 才,并通过科学研究发现高深知识。传播和发现高深知识离不开大学教师对学术的追求。所以说,学 术追求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组织本质特征的表现。5、青年教师如何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材P149-152答:首先要站稳讲台。青年教师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充满活力,对自身发展的期望值很高,但对教 学往往缺乏足够的认识,课堂经验不足

36、,有的过分依赖现代多媒体教学而导致对课堂的掌控力不够好。 如何提升这些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已经引起高等学校的普遍关注。对此可以从两方面加以改良,一是 解决好“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教什么”属于学科专业知识,“如何教”属于教育专业知识, 但学科专业知识还不能完全和课堂教学知识划等号,“教什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作教学设计,要精心 备课,实现知识从书本到课堂的转化。而解决“如何教”的问题,也不能仅仅依靠课时量有限的教师 岗前培训,还需要青年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积累和总结。因此,青年教师要站稳讲台,首先 有赖于个人的潜心探索和刻苦钻研。第二,有必要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助教制度。助教制度能够加

37、强 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使其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增强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 命感。通过教学团队也能够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促进教学研讨,提高教学水平。其次要以课题为导向进行科学研究。教学无止境,青年教师在站稳讲台后,要尽快进入科研之中。 在这方面要注意如下几点:(1)要形成明确稳定的科研方向;(2)要增强自信心,发扬坚持不懈的科 学精神;(3)要多争取学术交流和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4)填写项目申报书要做到精益求精;(5) 项目申报要紧扣项目申报指南,做到有的放矢。因此,青年教师做研究要通过项目尽快凝练自己的研 究方向。本章内容结构:第章大学教学特点与教学整体改革与过 学

38、孰程 熱墩程点学过特大学的教整革 学 IEU-A-学体第十章大学教学特点与教学整体改革教学过程的癌律性大学戟学的专业性学习和科研相结合.大学生)的独立性改草的策眶名词解释:1、教学:教辅P55教学与智育不能划等号:教学不是数育 的陀一遂径;“教书WAP不是“既教 书又育人”、而是“通过救书来育7/la? iLr LI L-I 丄 * r -*亠 H nA Jr il J-K I I r我学悬空育1呈不曲径:疋强叩廷 导下的学习活动.有有计划、有目 的、有组觀进軒的人为的可以控制、飽系红1.在教学过握中注童傲发学生的求知敝望和追求真理的措神;大学教学的內容要反映最新科学技术的成果和斫光动态;3.

39、实打載学方注和科研方法的密切结合;4.大学生直接进入科研领域自主性、自制力、批判性二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喊高.势必要求教学惟出用应变革:2、知识豆新的速誉越来越快,科学内容岀现克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趋勢,导致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的矛盾日益尖税;囂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必然促进畝学手段的更新:、氣教育与教学理论上的发展与究皈必燃拒动救学发展1、教育思想:传承和创新.m单範学习转向学工巧发现相结台2载育目标;以全面发屣再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裁能力为重点儿毅学内容:科学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知识休系从封闭走向开放4.教学方法:从讲授到W学、学习和科硏相结合、从自学到治学5、教学管理:统一要

40、求和牛性发岳变刚性.萱理为弹性管理1、整体改昼与单项改革相结合;2.教学改皐业须经过实验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人为 的可以控制的系统。2、教学过程:教辅P55-56教学过程是教学条件下学生获得认识和发展的过程,其核心问题是教学条件与教学目标的相关 性,其特点是阶段性和联系性。简答和论述:1、怎样理解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教辅P54答: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属于教育途径的范畴。2、 教学条件构成的因素有哪些?教辅P56答:主要包括: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课程(即教学活动的内容)教学方法与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时间、教学

41、环境、教学的物质条件。3、 如何理解教学条件与教学目标的相关性?教辅P56答:首先,教学目标决定教学所需的条件,即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并创设所需的教学条件;同时,实际的教学条件又决定学生现实发展的结果,即教学目标实现的实际强度。4、 为什么说大学教学是在改革中发展的?教辅P57答:首先,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势必要求教学作出相应的的变革;第二,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内容出现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趋势,因此使教学时 间和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第三,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必然促进奇偶学手段的更新。第四,教育与教学理论上的发展 与突破,必然推动教育的发展。5、 为什么说大学

42、教学改革必须经过实验?教辅P59答:进行教学改革的实验,首先必须从实际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的原则与设想,确 定改革的目标与措施,即设计出改革实验的方案,然后创设必要的条件,采取一定的方法步骤来 实施实验方案,并在实验过程中修正和完善实验方案,最后依据实验的结果作出科学的结论形成 正确的决策,将改革由点到面推广开去。如果改革主张是错误的,未经试验而全面推行,势必带 来损失。实验因为范围小而不至造成重大损失,易于纠正。通过实验可以鉴别正误,否定错误面, 完善并推广正确的方面。若改革主张基本正确,不实验势必增加摸索时间,乃至出现原本可以避 免的失误。实验可增强说服力和可操作性,加速改革进程

43、,少走弯路,不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6、 大学教学过程有何特点?教材P164-165或教辅P57答:围绕大学教学的专业性、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三方面展开论述。(1) 专业性。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之上的专业性教育,可用“高” “专”二字概括。大学 教育的专业性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处理好专门化和综合化的问题。(2)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研结合是实现大学生学习和发现结合的主要途径,也是大学教学古城 特殊本质的重要表现。大学教学中的教研结合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针对教师而言,一针对学 生而言。针对学生者具体表现在:a、在教学过程注意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追求真理的精神;b、大 学

44、教学的内容要反映最新科学技术的成果和研究动态;c、实行教学方法和科研方法的密切集合;d、大学生直接进入科研领域。(3) 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只有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独立性、 自主性充分结合,才能实现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自主性、自制力和批 判性三个方面。7、 结合实际谈谈青年教师在推进大学教学整体改革中的应为与可为。教材P167-169教辅P58答:围绕教学改革的五项目标和两条策略来回答。教学改革的五项目标:(1)在教育思想上,认识和处理传承和创新的关系,使大学教学过程由单纯的学习过程转变为 以学习为主、学习和发现相结合的过程;(2)在教育目标上

45、,正确认识和处理全面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克服片面发展和平均发 展的倾向,确立以全面发展为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目标;(3)在教学内容上,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关系,使教学内容从封闭的知 识体系转变为开放的知识体系;(4)在教学方法上,正确认识和处理讲授与自学、学习和科研的关系,使教学方法从讲授为主 转变为自学为主,并使科研真正进入大学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由学习到科研,由自学达到治学。(5)在教学管理上,正确认识和处理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的关系,变刚性管理为弹性管理。教学改革的两项策略:(1)整体改革与单项改革相结合;(2)教学改革必须经过实验。第十一章大

46、学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论述题:如何看待大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P185-188)(一)师生关系的主要类型1 传承关系2导学关系3. 合作关系4.相长关系(二)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1. 了解和研究学生。2.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第十二章大学课程结构的优化与教学内容的更新、名词解释1.课程:教学科目和教学进程的总和。(P191)课程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课程指课程计划,也称为显性课程,是经过组织的教学内容, 是有目的有计划实施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课程即是这类

47、课程;广义课程除包括课程计划外,还包括非计划课程,也称为隐性课程,包含学生通过课外活动、人际关系等获得的 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2. 课程的作用:课程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P192)(1) 课程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蓝图;(2) 课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依据;(3) 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的程度,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具体尺度。二、简答题1、编制课程的四要素?或者制定课程的依据? (P192-195)(1) 高等教育目标(2) 科学知识体系(3) 学生个性化的需要与接受能力科学知识体系(4) 课程设置的内在逻辑2、课程设置的内在逻辑:(P195)课程的完整性、

48、条件性、稳定性、发展性。3、课程结构的优化(P195-201)(可能为简答题或者论述题,每个课程名称又可能是名词解释)(1) 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的关系a. 两类课程皆应重视而不可偏废b. 两类课程应以专业教育课程为主(2) 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3)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4) 理论课程与教学实践环节的关系a. 应以理论学习为主b. 在坚持以理论学习为主的同时,必须使学生不断积累与扩大实践经验(5)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6)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7) 主修专业课程与第二专业课程的关系(8) 先行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关系4、教学内容的更新(P201)(1) 教学内容更新的

49、多种层次a. 论证材料的更新b. 理论观点的更新c. 学科体系的更新(2)教学内容更新的多种途径a. 讲授内容的更新b. 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扩充新知识c. 教材的更新(3)应将科学前沿的介绍纳入教学内容第十三章大学教学方法的运用、名词解释1、教学方法概述(P205-209)教学方法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取的途径、手段和工具。(一)大学教学方法的本质1大学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联系的方式2大学教学方法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方法,具有科学方法的性质3大学教学方法的本质在于师生联系方式与科学方法的统一(二)大学教学方法的作用1直接影响教学目标能否实现2. 直接影响教学目标实

50、现的程度和效率。(三)大学教学方法的结构1与教学认识过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2. 与学生认识独立性程度相适应的教学方法3 教学认识活动中的智力方式和方法以上是教学方法的一般结构,它反映了教学方法系统共同的本质特征,而作为大学的教学方法, 在其结构上还具有以下特点:1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统一2教学方法与学科研究方法的统一3大学教学应以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学习为主2、讲授法(P21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重要方法,从学生角度讲,听讲是获得间接知识的重要途径。二、简答题1、什么是讲授方法,在教学中如何应用与

51、贯彻?( P211-216)(1)讲授方法的作用(2)讲授内容的处理a. 讲授内容应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b. 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应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c. 讲授内容要有思想性d. 讲授内容应是以教材系统为依据的重点讲授(3)讲授方法的运用a. 运用问题法(或叫矛盾分析法)b. 运用逻辑方法c. 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及直观的方法d. 教学语言的运用e. 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f. 学生听课方法的指导(4)备课这里有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一是讲稿与教材的关系;其二是讲稿同讲课时的临扬发挥的关系2、什么是自学方法,在教学中如何应用与贯彻?(P218-225)(一)自学与自学能力的概念(二)自学的意义及

52、其教学条件(三)自学的基本方法(四)自学指导的基本途径1 课堂讲授对自学的指导作用2辅导与答疑3、什么是实验方法,在教学中如何应用与贯彻? (P225-228)(一)实验方法的作用与类型(二)实验课的安排与设计(三)实验课的组织与指导(四)实验成绩的评定4、什么是科研训练方法,在教学中如何应用与贯彻? (P228-234)(一)科研训练的任务与意义(二)科研训练的形式与方法1经常性的科研活动2.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三)科研训练的组织与指导1加强教师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结合,是实施科研指导的前提条件2.应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与学生的发展水平,对科研训练进行统筹的合理的安排3教师对学生的科研训

53、练应实施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四)科研训练的物质条件与社会条件三、论述题:结合实际,谈谈教学方法的选择、组合与运用?(P235-241)(一)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以下几点1教学目标2. 学科性质与知识形态3. 学生发展水平4. 时间条件与物质条件(二)教学方法的组合1教学方法组合的层次性2.教学方法组合的形式(三)教学方法的运用1教学法的基本修养2. 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3. 教学方法运用中的灵活性与创造性4教学方法运用中的情感因素第十六章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教育评价一、名词解释1、高校教育质量管理概述(P271-273)(1)教育质量的概念:一般意义上的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

54、和特征的总和;作 为价值范畴的教育质量,指的是教育条件下学生发展的优劣程度,也是教育结果的优劣程度,学生是教育 质量唯一的载体与评价的对象。(2)高等教育质量观:包括适应性质量观、多样化质量观、发展质量观。2、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地位和作用:(P274-276)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教育(培养)目标而进行的一切管理性质的活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地位和作用:(1)质量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对高校实施宏观调控的首要职能;(2)质量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的核心内容;(3)教育评价是实施高校教育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3、高等学校教学评价(P284)教学评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评价指对影响教学活动的

55、所有因素的评价,它既包括高等学校办 校水平(如教学管理的评价等),又包括教学质量的评价(如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双边活动的评价)。狭义的 教学评价则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教师的教进行系统检测,并评价其价值及优缺点,以求改 进的过程。它既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所有有效教学与成功教学的基础。二、简答题1、高校学校教学质量管理(P278-284)(1)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系统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系统主要由教学工作各要素管理、教学进程各环节管理和现代教学技术管理等几部分组 成。(2)高等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高等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由教学质量决策、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实施、教学质量信息获取与反馈、 教学质量信息发布等5个子系统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