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人类理想新能源

上传人:daj****de 文档编号:217686214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核聚变——人类理想新能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核聚变——人类理想新能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核聚变——人类理想新能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核聚变——人类理想新能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聚变——人类理想新能源(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核聚变人类理想新能源班级序号姓名专业教师2班41 号胡俊茹视觉传达计 赵老师(66326)课程总结人类与能源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地球上的卑微生命来说,太阳是一切的源泉 我们崇拜太阳,依赖太阳。它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辐照大地滋养 万物,给我们带来食物,甚至我们呼吸的氧气。从物理的角度来说, 太阳是地球上几乎一切活动的能量之源。这些能量来自于氢到氦的聚 变。获取光明,获取温暖,获取能源是人类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 求。人类文明诞生到现在,主要靠火来满足这一要求。从中国的燧人 氏到西方的普罗米修斯,他们因为引来了火而被人们称道感激。但是 他们引来的火并不是真正的太阳之火,而是化学之火。化学之火催生

2、了人类文明,帮助我们走过石器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一直到 现在的信息时代。我们今天的一切,几乎都要化学之火。可是,当人 类发展到今天,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生存能力最强的优势种类之后, 对化学之火的依赖也深深改变和伤害了地球。从今往后的一两百年内 化学之火的大规模能源将逐渐用尽,可人类还需要生存,需要发展, 这就需要找到新的火,新的能源。新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的核能。可再生能源在利用 的时候有很多问题。核能虽然不可再生,但是总量巨大,其中聚变核 能资源可以供人类以目前的能源消耗速度生活上百亿年。裂变核能因 为安全性问题,在聚变核能大规模投入使用之前,是一个不得已的选 择。人类要继续

3、生存和发展,一定要掌握聚变核能。 聚变发电究竟还有多远?无论是磁约束还是惯性约束,应该说,从理论的角度,聚变发电 是可以实现的,主要的技术障碍也在逐项消除。目前除了第一壁材料 问题还不太确定之外,以前认为很难解决的一些问题,比如不稳定性 问题,磁约束中的电流驱动问题,加热问题等,原则上都不应该有问 题,只是需要在计划的实验上演示验证。实际上,ITER项目的正式 目标就是为了示范托克马克磁约束方案的科学和技术可行性。太阳的能量来自它中心的热核聚变。核聚变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 主要是指氘或氚,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发生原子核互 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

4、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原子核中蕴藏巨大的能量,原子核的变化(从一 种原子核变化为另外一种原子核)往往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如果是由 重的原子核变化为轻的原子核,叫核裂变,如原子弹爆炸;如果是由 轻的原子核变化为重的原子核,叫核聚变,如太阳发光发热的能量来 源。目前人类已经可以实现不受控制的核聚变,如氢弹的爆炸。但是 要想能量可被人类有效利用,必须能够合理的控制核聚变的速度和规 模,实现持续、平稳的能量输出。科学家正努力研究如何控制核聚变, 但是现在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要的几种可控核聚变方式:超声波核聚变,激光约束(惯性约 束)核聚变,磁约束核聚变(托卡马克)。1. 可控核聚变的发生条件。产生可控核

5、聚变需要的条件非常苛刻。我们的太阳就是靠核聚变 反应来给太 EAST 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阳系带来光和热 其中心温度达到 1500 万摄氏度,另外还有巨大的压力能使核聚变正 常反应,而地球上没办法获得巨大的压力,只能通过提高温度来弥补, 不过这样一来温度要到上亿度才行。核聚变如此高的温度没有一种固 体物质能够承受,只能靠强大的磁场来约束。此外这么高的温度,核 反应点火也成为问题。不过在 2010 年 2 月 6 日,美国利用高能激光 实现核聚变点火所需条件。中国也有“神光2”将为我国的核聚变进 行点火。2. 核聚变的反应装置。目前,可行性较大的可控核聚变反应装置就是装置。托卡马克是 一

6、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环性容器。它的名字托卡马克来 源于环形、真空室、磁、线圈。最初是由位于苏联莫斯科的库尔恰托 夫研究所的阿齐莫维齐等人在 20 世纪 50 年代发明的。托卡马克的中 央是一个环形的真空室,外面缠绕着线圈。在通电的时候托卡马克的 内部会产生巨大的螺旋型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到很高的温度 以达到核聚变的目的。我国也有两座核聚变实验装置。3. 核聚变的优劣势。 优势:(1)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比核裂变更大。(2)无高端核废料, 可不对环境构成大的污染。(3)燃料供应充足,地球上重氢有 10 万 亿吨。劣势:反应要求极高,技术要求极高。从理论上看,用核聚变提供部分能源,是非

7、常有益的。但目前人类还没有办法,对它们进行较好的利用。磁约束聚变的方案有很多种,但目前主要集中在 ITER 相关的研 究中。这一项目在以后二、三十年内的研究路线图已经确定。根据路 线图,到2019 年 11月,装置基本建成,可以产生和约束高密度的等 离子体,各项系统可以工作,然后安装聚变反应条件下的冷却和真空 系统,到2023 年可以开始等离子实验,2027 年开始短脉冲氘氚燃烧, 2028 年实现长脉冲全功率输出氘氚燃烧。也就是说,最迟到2030 年 左右,应该能够按计划实现磁约束聚变。但是要注意,ITER只是一 个研究堆,尚不能发电。该装置没有设计发电子系统,也加不上去。 商业发电不在 I

8、TER 研究目标之内。各国将自行设计和建造自己的聚 变发电装置。即使一切进展顺利,而且材料问题也得到解决,考虑到 系统的复杂性和装置的建设周期,估计也还需要 20 年时间才能建成 能稳定运行的聚变电站。而经济性要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并大规模 取代其它能源,可能还需要二、三十年时间。也就是说,大概还要六 十到七十年时间,磁约束聚变能源才能大规模进入社会。如果再保守 一点,从磁约束的角度来看,大致需要100 年时间,到下世纪初才能 进入聚变能源时代。虽然看起来现在离聚变发电距离还很远,但是与 20 年前相比, 现在的很多成就也是当时难以想象的,例如激光能量,激光校准,靶 丸生产等。举一个靶丸跟踪定

9、位的例子。激光聚变要求靶丸定位非常 精确,允许的误差只有几个微米。但是靶丸要通过一支注入枪高速射 入反应室。当靶丸正好走到激光汇聚点的时候,超高功率激光脉冲到 达,点燃靶丸。这是非常难实现的,精心设计的注入枪只能达到几毫 米的控制精度,比允许值大一千倍。但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设计了一 套弹丸注入与跟踪修正技术,用一套弱激光跟踪和调整靶丸运行轨迹 目前可以将弹丸定位在 28 微米误差范围内。20 年后,激光聚变 能 不能发电,很难说。但是无疑我们会离目标更近。磁约束聚变由于装置更加复杂,成本更高,需要找到紧贴高温等 离子并承受高通量高能中子轰击的材料,需要的时间应该要多一些。 究竟哪一种方案能够最

10、先获得成功,现在还很难说。目前除了主流的 几种方案外,还有几十种聚变能源方案在研究,甚至一种新的方案出 现并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但可能性最大的无疑是上面说的几 种。未来会怎么样?利用核能是大势所趋。近几十年来,核能已经为人类解决能源短 缺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核能作为一种清洁、稳定且有助减缓气候变 化影响的能源,正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在可预见的将来,在人 类能源供应中会占有更重要地位。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显示,未来 20 年内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 50%,利用核能是大势所趋。2008 年以 来,全球开工建设的核电站逐年上升,目前全世界共有 60 多个国家 考虑发展核能发电,预计到 203

11、0 年,将又有 10 个至 25 个国家拥有 核电站。聚变能源需要建立一整套新的工业和技术体系,如高功率高重复 频率激光器,大型超导 线圈,抗极端辐照条件材料,氚生产等,也 需要培养大量相关人才,这些都需要时间。我们可能会认为 40 年 50 年很长,但对于人类历史来说,一两百年也只是短暂的一瞬。我们用 火已经有几十万年了,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使用有一千多 年历史,而大规模开发利 用,成为社会主要能量来源只有两三百年。 如果花一两百年过渡到聚变能源,可以保证人类以后非常长时间的生 存和发展,付出再多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当然,目前的能源形势已 经很严峻了,那么这一两百年怎么办?一两百年内

12、,世界的发展也不 是很好预测,但是如果人类有足够的智慧,能够控制自身整体的行为, 化石能源加可再生能源还是足够支持我们度过这段时间的。实在不行 如果我们愿意冒一点风险,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还可以大量利用丰 富的裂变核能。一两百年内能进入聚变能源时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这项成 就的意义不仅仅是能源得到保障,而在于为人类下一次革命打下了基 础。我们用火,得到了大量食物,拓展了生存空间,用化石能源拓展 了自己的能力,完成了工业化、信息化。而一旦实现了聚变,再结合 现在已经基本拥有的一些技术,我们可以获得独立于自然的生存能力 我们将能抵御大规模自然灾难,将能迈出地球,走向宇宙空间。地球 历史上几十、几百、几千万年一轮回的大规模灾难曾经一遍又一遍地 大规模灭绝地球的生命,这些将不再威胁人类整体的生存。我们常把聚变堆比喻为人造太阳,主要是从它的工作原理来说的 这里其实隐含着一层 更深刻的意义。因为我们也知道,太阳是生命 之源,是万物之父,如果说地球是万物之母的 话。如果我们造出了太阳,我们人类作为地球生命的代表,就终于长大了、成熟了可以离开父母,可以自立、自生、和繁衍,去开拓新的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