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洞入门知识必读:洞穴的成因、分类及其他

上传人:daj****de2 文档编号:217542798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探洞入门知识必读:洞穴的成因、分类及其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探洞入门知识必读:洞穴的成因、分类及其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探洞入门知识必读:洞穴的成因、分类及其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探洞入门知识必读:洞穴的成因、分类及其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洞入门知识必读:洞穴的成因、分类及其他(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洞入门知识必读:洞穴的成因、分类及其他洞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个充满神秘的区域,欧洲人认为洞穴是通向地狱的通道,藏民认为洞穴是邪恶的地方,从不轻易进入。电影中描述的洞藏宝藏 和守卫的巨蟒,还有各种附加在上面的神秘咒语,撩起了人们对洞穴的向往,也 产生了恐惧的影响。经常有人问我:你们在里面遇到过鬼没有?你们在里面遇到 过老虎没有?你们找到过宝藏吗?等等。这些都不奇怪,因为对洞穴的恐惧和好 奇,在人们的心中被无限的放大了。对洞穴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它,它有其可怕的一面,因为对地底世界的探索 是真正的探险,但又只是正常的地质现象,很多人其实都去洞穴游览过。我希望 能通过以下的交流,让大家对洞穴有个初

2、步的明确的了解。说起洞穴,就不得不从喀斯特地貌说起:喀斯特是前南斯拉夫西北的一个高 原名,那里是石灰岩覆盖区,而南斯拉夫的学者又是最先对其进行研究的,按国 际惯例,就以地名来命名。在我国是岩溶的代名词。那么喀斯特洞穴是不是就代表了所有的洞穴呢?显然不是,它只是洞穴的 一 钟。让我们看看国际洞穴联合会对洞穴的定义:人能进入的天然地下空间这就把人挖的矿洞、地道什么的就区分开来了。随着对洞穴的研究,人们已经较全面的对洞穴进行了分类,我们做个简单的介绍。按地下空间的形成分为:生洞穴和次生洞穴原生洞穴是地下空间与周围围岩是同时形成的。一般来说,与地下水没有关 系。主要有熔岩隧道(俗称火山洞)和钙华洞。火

3、山洞穴的形成是由于流动的岩 浆内外温差造成的,外面的冷却快,就结成硬壳,而中部的岩浆保持高温继续流 动,就不断的先前形成洞道。次生洞穴是指先形成岩石,而后岩石又受各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洞穴。下面就 让我们看看有哪些外力作用岩石,并形成什么样的洞穴溶蚀作用形成的洞穴,有岩溶洞穴和半岩溶洞穴。岩溶洞穴在我国十分常见, 也是现在洞穴科学考察和研究的主要对象。半岩溶洞穴比如四川绵延的砾岩喀斯特洞 穴。机械侵蚀作用形成的洞穴,比如海浪拍打侵蚀形成的海蚀洞穴,干旱地区的 风成洞穴,土层中的潜蚀洞穴等。按洞穴的空间形态(也就是走向) 分成水平的,倾斜的,垂直的和综合的 四种。按洞穴规模来分类 分成四个等级小型:

4、长度小于 50 米 ,垂深小于 50 米中型:长度 50 米 500 米 ,垂深 50 米 200 米大型:长度 500 5000 米 ,垂深 200 1000 米巨型:长度大于 50000 米 ,垂深大于 1000 米按水纹情况分为干洞和水洞 水洞又分为出水洞和进水洞。 目前最流行的分类方法就是按规模来分的。一个探洞者的成绩,也是通过探 洞长度或深度的数据和来体现的。洞穴的成因:水和可溶性的石灰岩是形成岩溶洞穴的前提条件。水将可溶性基岩溶解为重 碳酸钙,年复一年,洞道空间不断增大,到无法承受顶部重量的时候,产生坍塌, 坍塌只改变空间的形状,并不改变空间大小。坍塌物又随水流被带出,水流继续 溶

5、蚀基岩,如此反复,洞系也就形成了。以下的化学反应式就是洞穴形成的原理, 但它又是可逆的。CaC03 +H2O+CO2 - Ca(HC03)(岩石溶解形成洞穴)Ca(HC03) - CaCO3 I +H2O+CO2 T (析出沉淀形成钟乳石)岩溶洞穴也要经过形成、发展和衰亡的过程。坍塌天坑的形成,就是洞穴发 展的表现。钟乳石的分类岩溶洞穴中,最直接的资源就是它的钟乳石。那么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形态, 我们怎么去区分呢?重力水沉积:这是洞穴中最常见的和数量最多的沉积物。它也有更细的分 类滴水沉积:有鹅管、石钟乳、石笋、石柱。鹅管向下 生长,很细,中空, 管壁洁白,透明。钟乳就是鹅管长粗,长大后的形态

6、,多是圆锥形。石笋在滴水 的作用下,由下向上生长,中心无孔,成叠帽状 。石柱就是石钟乳和石笋连在 一起后的形态。流水沉积从洞顶流下来的叫天流石 ,如石旗、石幔等。沿洞 壁流下来 的叫壁流 石,如石维幕、石瀑布等。产生与洞底的称为底流石,如流 石坝最为明显。池水沉积:有边石、晶花、穴珠、月奶石、穴筏 等形态。边石常形成边石 坝,形状和流石坝相似,要根据形成方式不同注意区分。非重力水沉积:由洞壁或钟乳石中析出的毛细水和薄膜水沉积而成。如石枝 (卷曲石)、穴发等不常见的形态。他们的出现很有意思,给洞穴增色不少,我 喜欢叫它们为“洞穴精灵”。一般出现在较封闭的洞段。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鹅管和石钟乳在生长

7、了一段时间后也发生了变向,这是 风力的作用造成的,所以不要被大自然的手法欺骗了。协同沉积:由两种或以上不同运动方式的水流,交互协同作用形成。如莲花 盆、棕榈状石笋、晶锥等形态。上面没有详细说明的形态,都可以顾名思义。区分完各种形态后,我们就要 说说为什么钟乳石有白色、黑色、棕红色等颜色。钟乳石的颜色和形成是密不可分的,方解石的可能颜色中就有白、黄、黑色。 石膏的颜色中也有白色、黄色和棕色的可能。而一般呈棕红色的,多是含有三价 铁的原因。如果水通过了煤层,则会形成全黑的颜色。其他的颜色成因可能有氧 化还原反应、风化、人为破坏等因素。一般的探洞者并不需要知道其确切成因, 我们在这里也就不多讲了。人

8、们在发现石钟乳的时候,多会问到年龄问题。石钟乳必须在洞道脱离全充 水状态后,才能生成,所以岁数一般都比洞穴的形成年龄小的多。一般来说,洞 中最古老的石钟乳大约在 35 万年以上, 100 万年以内,这类的外表都表现为 严重的风化剥蚀状态;年龄在 1530 万年的,外表色泽较深(褐色或灰黑色), 表层轻微风化但未成层脱落且已经停止生长。 10 万年以内的,色泽较浅而且 表面光滑坚实;最年轻一代的年龄是 200020000 年。在一些洞中,科学家们 监测的结果是,石笋一般的生长速度大约是一万年增高 0.6 1.2 米 ,而且各类石钟乳的形成过程中,石笋的沉积速度最快。所以任何方式的损坏,都是无法挽

9、回和弥补的,也是不可原谅的。关于洞穴中是否有怪兽和巨蟒,我们先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说起:大家都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那么在没有阳光的地底,是否也会呈现原始 森林里万物繁荣的景象呢?回答是肯定的:不可能。洞穴越往深走,食物链越简 单和低级。所以肯定不会出现异形、巨蟒之类的大体型怪物(人为的不算),洞 中全是巨石和泥土,它们如果长期生活在里面,吃什么呢?建立了这样的概念后, 我们就说说洞中到底有些什么生物按照生态特点,洞穴动物可以分成以下三类:真洞穴动物:只生存于黑暗世界中,在洞外环境无法存活。一般有体内缺少 色素,视觉器官退化或消失,新陈代谢慢等特点。如洞穴盲鱼、洞 螈 、洞穴蟋 蟀、洞穴 蜈蚣、

10、洞穴 蝌蚪等。喜洞穴动物:在洞中完成生命循环,也能在洞外黑暗环境中生存。如洞鼠、 蚯蚓、某些蠑 螈 。寄居性动物:临时寄居在洞中的动物,如蝙蝠、雨燕、 蛇及一些 昆虫。在最近的报道和探险中,又发现不少的动物。在神秘的地下世界中,不知到 底还有多少的未知动物在等待我们去发现、认识。以上动物就勾绘了一个食物链的轮廓:在水中,洞穴蝌蚪吃水中的微生物,洞穴盲鱼吃蝌蚪,蝙蝠又捕食盲鱼,微 生物又分解蝙蝠粪便和 盲鱼 的尸体。在陆地,洞穴蟋蟀和洞穴蜈蚣以老鼠或蝙蝠的粪便为生,老鼠或蝙蝠又会捕 杀洞穴蟋蟀和蜈蚣,而尸体和粪便又会被微生物分解。洞穴有自己的气候现象,主要是通过流动的水和对流的空气来调节的。洞穴

11、 内实际上是个相对恒温的环境。海拔对洞穴的平均温度有一定的影响,但一般都 在11-15 C之间。这才有洞穴“冬暖夏凉”的由来。洞中的空气流动,除了调节气候,对洞中钟乳石的生长也影响很大,所以在 进行洞穴探险或洞穴开发的时候,不要轻易的去打通洞道,这样的后果往往是毁 灭性的破坏。进洞的人往往在进入一段窄小通道的时候,会感觉到很急的风,可一走完就 立刻风平浪静了。这就要说一下“烟囱效应”,它是由于洞口(或裂隙)高度不 同,造成洞内外不同温度的空气自然对流的现象。“烟囱效应”显示很强的季节 变化,冬天洞中的热空气由下而上的运动,夏天则相反;而春秋天,在洞内外压 力接近的时候,随洞外昼夜温度的变化,出

12、现每日不同时刻的风向变化。地下河的流动,也会产生空气流动,这种现象叫“乘车效应”。 说到这里,就可以回答一个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了。那就是洞中到底有 没有毒气?洞中的氧气会不会不够?真正应该关注的是氧气是否够的问题。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大气中 CO2 的 平均含量是 0.03% ,人在 3% 或以上 CO2 含量的环境中就有危险了,具体 生理反应是呼吸增快、脉搏加快、头痛、眩晕、耳鸣等。蜡烛和火柴火焰闪烁。 由于 CO2 密度是空气的 1.53 倍,所以它常常沉在洞底。那也不是所有洞底 CO2 含量都很高,按我的经验,洞内突然变的温暖了,或鼻子能感觉到有异味, 就说明洞道不通或不畅通,这样的地方就

13、要注意点了。而凉爽、通风和有水流动 的洞道一般都是很安全的。洞穴中有很高的负离子,能够刺激人体呼吸道的自我净化作用,提高免疫能 力,这也是为什么进入洞穴后会有兴奋的感觉。洞中还会有很微量的放射性元素,纯碳酸岩比其他岩石的放射性要低。但长 期在洞中工作和停留的话,还是要注意停留的累计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开发利用 的洞穴都要进行放射性监控的原因。洞穴环境对人体会引起的综合性生理变化,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 生物韵律的破坏-洞中没有季节、时间上的变化因素,使“生物钟”被破 坏,并且周期拉长。2. 气候混沌化-洞中没有温度、湿度的变化,长时间在洞中,可能产生混沌 状态。3. 感觉混沌化-长时间处于静、黑的环境中,没有习惯的视力和听力的刺激, 造成功能减退,导致中枢神经产生紧张,直至产生幻觉。4. 冷的作用-会导致在人的机体内适应紧张和 超紧张 的保护机制,产生慢 速和快速的应激反应。人类的祖先有很长时间的居住经历,人对洞穴应该是有特殊情结的。洞穴里 不断发现的人文遗迹,都说明了人与洞穴长期且密切的关系。北京周口店发现了猿人,长江三峡的峭壁洞穴中发现了悬棺,欧洲各地发现 的洞穴壁画,各地在洞穴中发现的各种文物,还有洞中到处可见的硝坑,都反应 了人类对洞穴的利用是有史以来的。硝坑是 我国洞穴中特有的现象,也是先民 从硝土中提炼硝的方法,反应了先民的聪明,也折射了工业的落后。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