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技能操作流程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217532513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急救技能操作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技能操作流程(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急救技能操作流程成人气管插管(经口)一、成人气管插管(经口)操作流程(一)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用抬颏推额法,以寰枕关节为转折点使头部尽量后仰,以便使镜片和气管在 一条直线上。(二)加压去氮给氧: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交予助手给病人吸100 纯氧 23 分钟,使血氧饱 和度保持在 95 以上,插管时暂停通气 三准备导管:选择相应规格的气管导管,用注射器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在导管内放入导丝并塑型, 在气管导管前端和套囊涂好润滑油(四)准备喉镜:气管导管准备好后,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喉镜镜片,检查光源后关闭,放置备用(五)准备固定胶布和听诊器(六)暴露声门:打开喉镜,操作者用右手拇、食指拨

2、开病人上下齿及口唇,左手紧握喉镜柄,把镜片送入 病人口腔的右侧向左推开舌体,以避免舌体阻挡视线,切勿把口唇压在镜片与牙齿之间,以免造成损伤然 后,缓慢地把镜片沿中线向前推进,暴露病人的口、悬雍垂、咽和会厌,镜片可在会厌和舌根之间,挑起会 厌,暴露声门(七)插入气管导管:操作者用右手从病人右口角将气管导管沿着镜片插入口腔,并对准声门送入气管内, 请助手帮助将导丝拔除,继续将导管向前送入一定深度,插管时导管尖端距门齿距离常在 2123cm 注意 气管导管不可送入过深,以防止进入单侧主支气管造成单侧通气操作过程中如声门暴露不满意,可请助手 从颈部向后轻压喉结,或向某一侧轻推,以取得最佳视野(八)确认

3、导管位置:给导管气囊充气后,立即请助手用简易呼吸器通气,在通气时观察双侧胸廓有无对称 起伏,并用听诊器听诊双肺尖,以双肺呼吸音对称与否判断气管导管的位置正确无误(九)固定导管:放置牙垫后将喉镜取出,用胶布以“八字法”将牙垫与气管导管固定于面颊 二、成人气管插管(经口)操作比赛评分标准(一)准备 (共 25 分)1、病人体位摆放得当,抬颏推额,气道开放满意(2.5 分)。体位保持好、无回位(2.5 分)。2、去氮给氧:动作正确,面罩位置恰当,通气时无漏气(5 分) 。3、准备动作流畅、操作轻柔(2.5分),相关物品放置有序(2.5 分)。4、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1分),检查充气套囊是否漏气(1

4、分),气管导管塑形满意(1分),充分润滑气管 导管(1分);喉镜镜片选择得当(1分),检查喉镜灯光良好(1分),关闭灯光备用(1 分);准备牙垫(1分); 准备胶布(1 分);挂听诊器(1分)。5、准备时间不超过2 分钟(超过扣25分)。6、准备顺序颠倒(扣2.5 分),未发现套囊漏气的导管用于插管(扣10 分)。(二)操作(共75 分)1、喉镜使用得当,手柄握位恰当(5 分),镜片深度适中(2.5 分)。不能有撬动门齿的声音(5 分),声门暴 露充分(2.5 分)。2、气管导管进入深度适当,模拟人未出现单肺通气(10 分)。3、气管导管准确进入气管(20 分);重复操作动作(扣 10 分);

5、误入食道(扣 20 分)。4、充气气囊压力适中(2.5 分)。5、听诊双肺尖确认导管位置正确(2.5 分),正确放置牙垫(固定翼不可压迫口唇)并撤出喉镜(2.5 分); 轻柔复位头颅无摔响(2.5 分);正确固定导管(胶布长短合适、粘贴牢靠、不可粘住嘴唇)(2.5分)。6、插管时间:从开始插管(打开喉镜)至插管完毕、开始第一次有效气囊通气全操作过程不超过20 秒(15 分)。7、奖励分:插管时间10秒(奖 2.5 分);1015秒(奖 1.25分)。8、惩罚分:插管后套囊未充气就进行通气(扣10 分),未听诊确认插管成功即放置牙垫、退出喉镜(扣10 分)。基础生命支持一、基础生命支持(BLS)

6、操作流程(一)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1 、评估周围环境安全2 、判断意识:拍肩、呼唤病人,确认意识丧失。3、启动BLS,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4 、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病人跪地,双膝与肩同宽5 、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无异物,压额抬颏。6、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病人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通气二次, 并可看到胸部起伏。7 、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10 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病人面部反 应.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 )双手扣手,两肘关节伸直(肩肘腕关节呈一直线);( 2 )以身体重量垂直

7、下压,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3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 4 )按压频率 100 次分;( 5 )按压深度 45 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基本相等.8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30 :2 .9 、首轮做 5 个 30:2 ,历时约 2 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迅速开启除颤仪,调 试除颤仪至监护位置,安放除颤电极板显示“室颤”,进行电除颤.10 、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击板上.11 、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

8、极板上缘放 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板中心在腋中线上,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仍为室颤心律.1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 ,直线双相波用12OJ ,双相指数截断(BTE )波用150 -200J .若 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 J。13 、按压除颤器充电按钮,使除颤器充电.14 、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以压力,确定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15 、除颤仪显示可以除颤信号时,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手控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16 、放电结束,移开电极板,关机.17 、擦干胸壁皮肤,继续按压、人工呼吸2 分钟后复检呼吸、脉搏出现,心肺复苏成功.(二) 儿童基础生

9、命支持操作流程1 、评估周围环境安全.2 、判断意识:拍肩、呼叫,确认病人意识丧失.3、启动BLS,请助手准备除颤监护仪和简易呼吸器、面罩.4 、摆放体位:病人取仰卧位,置于地面或硬板上;靠近病人跪地,双膝与肩同宽.5 、开放气道: 观察口腔无异物,压额抬颏.6、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病人有无呼吸5-10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 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7 、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颈动脉搏动5 -10 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病人面 部反应.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l )用一手掌根或双手扣手,肘关节伸直; 2 )以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

10、使用瞬间力量;( 3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 3/1 处;( 4 )按压频率 100 次分;( 5 )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3/1-1/2 ,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基本相等8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不论单人或双人均为 30:29 、首轮做 5 个 30: 2 , 历时约 2 分钟,复检呼吸、颈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迅速开启除颤仪,调 试除颤仪车监护位置,安放除颤电极板显示“室颤”,准备电除颤。10 、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胶,并均匀分布 于两块电极板上。11 、确定手控除颤电极板正确安放位置,前电极板放在胸骨外缘

11、上胸部、右侧锁骨下方;外侧电极板上缘放 在左下胸、乳头左侧. 电极板中心放在腋中线上,并观察心电波型,确定仍为室颤。12 、按儿童每公斤体重 2J 选择除颤能量。13 、按压除颤仪充电按钮,使除电仪充电。14 、除颤电极板紧贴胸壁,适当加以压力,确走周围无人员直接或问接与患者按触15 、除颤仪显示可以除颤信号时 ,双手拇指同按压手控电极板上的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16 、放电结束,移开电极板,关机17 、擦干胸壁皮肤,继续按压、人工呼吸 2 分钟后复检呼吸、脉搏出现,心肺复苏成功(三) 婴儿墓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l 、评估周围环境安全2 、判断意识:拍足底、呼叫患儿,确认意识丧失。3、启动BLS:

12、准备简易呼吸器、面罩.4 、摆放体位:患儿取仰卧位,置于桌面或硬板床上5 、开放气道:观察口腔无异物,压额抬颏6 、人工呼吸:用视、听、感觉判断病人有无呼吸510 秒,如无呼吸,立即使用简易呼吸器、面罩加压给氧 二次,并可看到胸部起伏.7 、建立人工循环检查有无舷动脉搏动5 一 10 秒,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时观察患儿面部 反应.胸外心脏按压方法( 1 )二指按压:单人用中指、无名指或中指、食指按压,双人用双手拇指环抱按压;( 2 )压力均匀,不可使用瞬间力量;( 3 )按压部位在胸骨中线、双乳头连线略下方;( 4 )按压频率 100 次分;(5 )按压深度约为胸廓前后径的 1

13、/3 1/2 ,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与松开时间基本相等.8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婴儿单人为30: 2 ,双人为 15: 2 。9 、首轮做 5 个 30: 2 ,历时约 2 分钟,复检呼吸、肱动脉搏动,如没有呼吸、脉搏,继续心肺复苏. 二、创伤现场生命支持1、基本创伤救命术 (basic traumatic life support , BTLS)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基本急救技能.2、基本生命支持(BLS):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主要检查致命的因素:A气道一-呼吸道阻塞 B呼吸一-反常呼吸、开放性气胸、B大出血一-开放性伤口 C脉搏一-失血、休克、心 胸外伤 S 意识

14、-严重颅脑伤、临床死亡 ;骨折-疼痛、失血、神经损伤;进一步检查-伤势检查,检出体 表出血、骨折、其他严重伤的具体情况,从头到脚、从上到下、两侧对比 、有无出血、痛、肿、畸形、 除去 衣物与鞋袜,尊重隐私,必要时剪开、减少移动、除非危险进一步检查的顺序: 1.头部 2.耳朵 3.眼睛 4.鼻 5.口腔 6.面部 7.颈部 8.肩部及锁骨 9.胸部 10.腹 部 11、髋部 12. 下肢 13. 双脚 14. 上肢三、操作要点:(一) 、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1、评估周围环境安全2、判断意识3、启动BLS4、摆放体位5、开放气道:观察口腔,并报“口腔无异物”,清除口腔异物;压额抬颏6、人工呼吸:判

15、断呼吸+简易呼吸器人工呼吸交予助手继续操作7、建立人工循环:判断脉搏+胸外心脏按压8、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9、复检+心电检查10、准备除颤11、安放除颤电极板+观察心电情况12、选择除颤能量13、充电14、确定周围无人员与患者接触15、放电16、放电结束,移开电极板,关机;擦干患者胸壁皮肤;口头报告:继续心肺复苏,2 分钟后再次复检(二)、儿童基础生命支持操作与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比较与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大致相同比赛评分标准“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术” 一3、选择电量:除颤能量选择正确,为60J(三)、婴儿基础生命支持操作婴儿基础生命支持操作流程1、评估环境安全2、判断意识3、启动B

16、LS,请助手准备4、摆放体位5、开放气道:检查口腔异物+压额抬頦6、 人工呼吸: 6、人工呼吸:判断呼吸+简易呼吸器人工呼吸交予助手继续操作7、人工循环:判断脉搏+胸外心脏按压8、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9、复检急救止血技术、急救止血技术操作流程(一)环顾四周,评估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并报告。(二)戴乳胶手套,认真检查伤员伤情及出血情况。(三)如为大的动、静脉出血或创面出血凶猛,立即用指压止血法止血,接着用止血带止血,检查止血效果(们 远端动脉搏动),记录上止血带的部位及时间。如为单人操作,使用止血带之前,指导伤员用健肢协助指压止 血止血带止血法操作要点指压止血后先将患肢抬高 2 分钟,指导伤员用健

17、肢指压止血,在扎止血带部位(上 肢在上臂上 1 / 3 段,下肢在大腿上2 / 3 段)垫衬垫,扎止血带压力均匀、适度,以刚阻止动脉血液流动 为度,手法正确,扎止血带的部位和时间要有明显的记录(四)对上肢软组织损伤创面,用加压包扎止血法包扎创面并用三角巾悬吊上肢 80 - 85 度,并检查止血效 果螺旋形加压包扎止血法操作要点:首先检查伤口,排除异物和骨折情况,然后用敷料按无菌操作原则(敷 料手接触面不能接触创面,敷料应大于创面)覆盖在创面上,再用弹力绷带先在敷料远端环行扎两圈使其牢固, 然后螺旋形向上包扎,每一圈适度加压压住上一圈的三分之二,使绷带卷边缘保持整齐,最后平绕一圈,在伤 肢外侧用

18、绷带扣固定,包扎完毕敷料不能有外露(五)有异物的伤口:不能拔除异物,先固定异物,再进行包扎 头部有异物的伤口包扎操作要点:先检查伤口及异物情况,用适当的敷料覆盖异物周围,用三角巾制作 固定圈固定异物,再进行三角巾帽式包扎。三角帽州式包扎操作要点:伤口覆盖敷料,除去眼镜及头饰,将三角巾底边向内摺起数厘米,置于眉弓上 方和头顶将三角巾两端经耳上方往后收,在枕下交叉,再绕回前额中央打结,将结尾摺入带边内,将三角巾 顶角轻轻拉紧固定后摺入带内二、止血方法 包扎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间接压迫法(指压止血法)、加垫屈肢止血法、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法止血操作要点尽可能戴上手套;如无, 用敷料、干净棉片、塑料

19、袋为隔离层。脱去或剪开衣物,暴露伤口、检查出血 部位。根据出血部位,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不要对嵌有异物或骨折断端外露的伤口直接压迫止血。肢 体出血应抬高。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止血带止血。外出血止血方法选用加压包扎止血,患肢抬高,可 与指压止血法同时使用。 间接压迫法 (指压止血)的特点:头面部、四肢,临时应急、短时间应用,准确掌握动脉压迫点,要求用 一定的力量压住伤口近心端的血管 止血带止血法:不常规使用,只作为控制大出血。止血带压迫静脉,因此有时会使得出血增多,肢体肿胀,连续止血带使用不超过60 分钟,否则损伤神经、肌肉、血管。扎止血带的位置:按照原理,应在四肢出血部位的近端,离伤口35 厘

20、米。实际上:上肢:上臂上1/3 下肢:大腿中上, 注意:前臂、上臂中部、小腿不宜上止血带。上止血带之前将患肢抬高23 分钟。 扎止血带的注意事项:避免直接勒扎皮肤、要加衬垫;松紧适合、止血即可;记录扎止血带的时间和放 松时间,受伤部位、并向接诊医生交待。连续使用超过 50 分钟,放松一次,每次30 秒1 分钟。 包扎止血法:包扎开放伤口,帮助止血,保护创面,减少污染和感染颈推损伤的固定与搬运、颈推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一)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原则 急救员正面走向伤者,表明身份;告知伤者不要做任何动作,初步判断伤情,简要说明急救 目的; 先捷定自己,再固定伤者,避免加重颈椎损伤,用“五形拳”

21、的方法徒手固定后再用颈托固定;统一协调,整 体搬运,在移动过程中保持脊柱维持成一条直线(二)“五形拳”徒手固定操作规范1 、头锁:伤者仰卧位,术者双膝跪在伤者头顶位置,并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固定自己双手手肘(放在大 腿上或地上),双掌放在伤者头两侧,拇指轻按额,食指和中指固定其面颊,无名指及小指放在耳下,不可盖 住耳朵助手中指指在胸骨正中,以便术者调整位置2 、胸背锁:术者位于伤者身体一侧,一手肘部及前臂放在伤者胸骨之上,拇指及食指分别固定于面颊上,另 一手臂放在背部脊柱上,手指锁紧枕骨上,双手调整好位置后同时用力手掌不可遮盖伤者口鼻。3 、胸锁:伤者仰卧位,术者跪于伤者头肩位置,一手肘及前

22、臂紧贴伤者胸骨之上,手掌固定伤者面颊另一 手肘稳定后,手掌固定伤者前额不可遮盖伤者口鼻4 、斜方肌挤压法:伤者仰卧位,术者位于伤者头顶部,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固定双手肘(放在大腿或地 上)双手在伤者颈部两侧,拇指和四指分开伸展至斜方肌,掌心向上,手指指向脚部,锁紧斜方肌,双手前 臂紧贴伤者头部使其固定5 、改良斜方肌挤压法:伤者仰卧位,术者双膝跪于伤者头顶部,与伤者身体成一直线,先稳定自己双手手肘 (放在大腿或地上),一手如斜方肌挤压法般锁紧其斜方肌,另一手则像头锁般的固定伤者头部,手掌及前臂 须用力将头部固定。(三)颈推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1 、术者固定伤者头颈部;2 、助手在放置颈托

23、前测量伤者颈部长度,用拇指与食指分开成直角,四指并拢,拇指于下领正中,食指置下 颌下缘,测量下颌角至斜方肌前缘的距离;3 、调整颈托,塑型;4 、放置颈托时先放置颈后,再放置颈前,保证位置居中,扣上搭扣,松紧度适中;5 、颈托固定后,术者进一步检查判断伤情检查伤者头面部、耳、鼻、气管是否居中,胸骨有无骨折,胸廓挤 压分离试验,骨盆挤压分离试验,腹部、会阴部、背部、四肢有无损伤6 、搬运( 1 )移动伤者:急救员动作统一协调,搬动必须平稳,防止头颈部转动和脊柱弯曲。 2 )固定伤者:伤者躯体和四肢固定在长脊板上,按从头到脚顺序固定,头部固定器固定头部,胸部固 定带交叉固定,髓部、膝部固定带横行固

24、定,踝关节固定带绕过足底“8 字固定( 3 )急救员平稳抬起伤者,足侧的助手先行,术者在头侧,同时观察伤者头颈部情况二、颈椎损伤固定比赛要点 颈椎损伤固定是院前急救创伤常用重要固定技术之一,需要3-4 人熟练配合操作,本次比赛项目-3人配合 1、准备物品1 助:外科急救包(颈托、头部固定器等)、2 助:脊椎板、带手套(参赛小组向评委报告) 2、现场评估、判断现场环境安全(医生)询问伤员:我是120 急救医生,请问您现在那里不舒服.伤员是高处坠落,神志清、诉颈部疼痛、下肢感觉障 碍,怀疑颈椎损伤。3、调整颈部位置医生:按脊椎损伤处理,助手准备颈托 及脊椎板。(告知伤员配合),上头锁:注意体位、手

25、形和位置,调整头 颈部:医生与助手配合,助手食指置伤者胸骨正中指示4、检查头颈部 助手头胸锁固定头颈部,医生检查头枕部,(颈椎形状、压痛)上头锁5、上颈托 助手检查测量伤员颈部的长度,调整所需尺寸,正确上颈托6、全身检查判断伤情(医生或医助) 头颈胸腹背部外生殖器下肢上肢(未发现其他伤情)7、上脊椎板助手头胸锁、(2 助准备脊椎板及约束带完毕),医生头肩锁(肩锁在侧翻的同侧)8、整体侧翻医生指挥,2位助手左右手交叉抱伤员的肩、髂和膝 部,将伤者轴位整体侧翻于侧卧位 ,保持脊柱在同一轴线。 助手检查背部及脊柱。9、放置脊椎板 助手拉脊椎板注意摆放在背部合适的位置。将伤者轴位放置回仰卧位 。10、脊椎板平移(推)伤员 助手用胸锁手法固定头颈部,医生用双肩锁,助手左右手交叉,将伤者在仰卧位平移,推至脊椎板合适位置。11、头部固定1 助头胸锁,2 助准备头部固定器,医生上头部固定器。12、脊椎板约束带固定 助手对胸部、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顺序以约束带固定。13、再次检查伤员14、搬运伤员 医生指挥,平稳抬起伤者,足先行,术者在头侧,同时观察头颈部情况 。要求 医生指挥及报告:口令简洁, 整体配合:选手操作手法规范,动作交替流畅 ,配合默契,过程紧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