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科举制的演变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217368559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0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宋代科举制的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宋代科举制的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宋代科举制的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宋代科举制的演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科举制的演变(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分类号(中门奎1历史一胡鸣焕密级公开咸紡師筋學院木科毕业设讣(论文)宋代科举制的演变The Song Dynasty imperial examinationsystem evolution作者姓名专业名称学科门类指导教师 提交论文日期 成绩评定摘要科举是隋唐以來我国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釆用分科 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唐王朝的帝王 对它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它对当时的社会影响很大,却很少有人知道宋代科举制 不仅对当时社会、文化、风俗、婚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今天的人才选 拔制度也有很好的研究参考价值。科举影响还波及国外,对朝鲜、越南、日

2、本及欧洲都有影响,共至影响到了 西方各国,为西方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经验。“科举制度后为西方文官制度 所借鉴,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可与四大发明相媲美。”故此有人称科举是中国文明 的第五大发明。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举制度的延续。那么,宋代科举制究竟作了哪些变革,使其影响古今中外?关键词:科举;分科取士;变革;影响AbstractSui and Tang Dynasties Imperial Chinas feudal dynasty through the examination official selection of a system. Due to the adoption

3、 of the division of people get method, so called the imperia1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n ancient China originated in the Sui Dynasty, Tang Dynasty emperors, it was further improved It is the social impact is very big, but very few people know the Song Dynasty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not

4、only on the society, culture, custom, marriage produced far-reaching effec t, but also for to days talent selection system also has the very good reference valueThe impact has spread abroad, to North Korea, Vietnam, Japan and Europe have influence, even to the western countries, for the western civi

5、l service examination system set up to provide experience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for the western civil service system, it s contribution to world civilization with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of comparableIt is said that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is the fifth great inventions Todays exam system

6、 in a certain extent still is the continuance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Then, the Song Dynasty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s made what changes, so that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countries?Keyword2Imperial Examination; Branch take person;change;impact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III前言-1 -一、科举考试形式的改革-2-1、

7、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2-2、提高了科举及第后的地位和待遇-2-3、“三舍法”的制定-3-4、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3-5、确立殿试制度-3-6、限制大官僚及世家子弟的考试-4-7、从宋代开始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4-8、限制知贡举(主考官)的权力-4-二、科举考试内容的改革-5-1、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5-2、词科之设-5-三、科举对古今学子的影响-5-四、科举对婚姻的影响-6-五、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7-结论-8-参考文献-9-谢辞-10-前言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 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

8、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 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次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从西汉开始,选拔官吏的方法主要是“察举”和“征辟”,后來发展成曹魏 的“九品中正”制。“察举” “征辟”或九品中正”都是以“乡举里选”的办 法來甄别人才,是一种选举制度。从隋开始,历唐宋元明清的科举制,以考试成 绩区分高下,是一种考试制度。“察举”或九品中正”制的实施,易为门阀士 族地主所操纵。铃选官吏的大权在士族地主手中,不利于封建统治者扩大政权基 础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因此,到了隋朝,便有科举制的产生。科举考试是封建 统治者对选拔人才方法的一种改进。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

9、帝为了适应封建 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 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釆用分科考试的 方式选拔官员,他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隋朝灭亡后,唐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來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 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 的关键人物。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 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为制科。宋代的科举,大体上沿袭唐朝,分贡举和制举两种。贡举由礼部主持,由进 士九经五经明经明法等科。投考的士子,先经本周考试及格,报送至礼部

10、,这叫 做“发解”。礼部考试及格,再参加殿试;殿试及格,方为“及第”,而授“官 职”。宋初每隔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考试,到英宗时,始定为三年一试。制举, 亦名特科,是贡举的一种补充。因为贡举三年举行一次,对于优秀分子,仍恐有 遗漏,所以由皇帝临时下诏,不定期举行,赴考者亦不必经过地方的保荐。“宋承唐制,抑乂其焉”。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 武举。宋代官吏的考选,虽然大体上是沿用唐的科举考试制度,但比较起來却有 不少的变化。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但后期导致选官过冗 过滥;相比之下,宋代的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 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

11、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进士之 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当时有焚香礼进士之语。进士科之外,其它科 目总称诸科。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人文思想、教育,莫不受到宋 代科举制度演变带來的影响。一、科举考试形式的改革1、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 少则几人、十儿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其至五、六百人。对于屡考 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

12、,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 皇帝开恩,赏煬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2、提高了科举及第后的地位和待遇唐代科举考试录取后,只是取得做官的资格,还要经吏部再次考核后选优授 予官职。宋代一经考试及第即可授官,不需经吏部考核。宋代初期,在殿试时还 淘汰一些人,后來凡在吏部考核及格者,殿试只是评定他们的等第,一律授予官 职。而且这些科举出身的人,所授的多是高官。“本朝自太平兴国以來,以科举 罗天下士,士之策名前列者或不十年而至公辅。”东坡送张子平序,以谓仁宗一 朝,十有三榜,数其上之三人,凡三十有九,其不至于公卿者,无人而己。3、“三舍法”的制定王安石执政时期,重视学校教育,重视学校

13、在培养人才输送人才方面的重要 作用。由其主持,制定了 “三舍法”。具体方法,是将国家最高学府一一国子监 的学生分为三等,即上舍生、内舍生、外舍生。考至上舍中等,可以免科举的省 试,直接进入殿试。考至上舍的下等,可以免科举的州、县试,直接进入省试。 它将学校教育、考试制度与科举考试制度结合在一起。4、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 的省试。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乂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 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 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

14、不须再经吏部考 试,直接授官。殿试后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后,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 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苑,故称琼林宴,以后各代仿效,遂成定制。宋代科举,最 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二年不定。宋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 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5、确立殿试制度皇帝亲自主持考试称作“殿试”。殿试在唐代武则天时曾举行过,但未形成定 制。宋太祖开宝六年在讲武殿命题重试,从此以后,殿试便成为定式。殿试推行 之前,全由考官助考,一经取录,考官称为考生的“宗师”或“座主”,进士也成 自己为考官的“门生”,私结恩惠。改由皇帝殿试后,“御试进士不许称

15、门生于私 门”,都称为“天子门生”,改变“自唐以來,恩出私门,不复知有人主”的故习。 这也是封建专制皇权加强的反映。6、限制大官僚及世家子弟的考试食禄之家子弟初试后还要复试一次。主考官的子弟、亲戚赴考时,另设考场, 另派考官,称为别头试”。这种做法唐代己有,但只限于省试,也不是定制。到 宋代,“别头试”成为一种制度,范围为也扩大了,州试、省试,都开始实行。7、从宋代开始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眷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从隋唐 开科取士之后,徇私舞弊现象越來越严重。对此,宋代统治者釆取了一些措施, 主要是糊名和眷录制度的建立。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

16、起 來,乂称“弥封”或“封弥”。宋太宗时,根据陈靖的建议,对殿试实行糊名制。 后來,宋仁宗下诏省试、州试均实行糊名制。但是,糊名之后,还可以认识字画。 根据袁州人李夷宾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眷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不知道 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这种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 确产生了很大的效力。但是,到了北宋末年,由于政治日趋腐败,此项制度也就 流于形式了。宋代在考试形式上的改革,不但没有革除科举的痼疾,反而使它进 一步恶化。8、限制知贡举(主考官)的权力唐代基本上规定吏部考功郎中、吏部员外郎或礼部侍郎为主考官,而宋代的 主考官则是临时差遣,年年不同,任何官员均可充当,而且

17、还有“权知贡举”,也 就是副主考若干人,使其互相监督。宋代对主考官的限制,还有一种叫做“锁院” 的办法。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下令,规定知贡举官一旦接到命令,马上 要住进贡院里去,不能回家,避免别人的请托,这叫做“锁院”。二、科举考试内容的改革1、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进士科考帖经、墨义及诗赋,弊病很大。进士以 声韵为务,多昧古今;明经强记博诵,而其义理,学而无用。王安石任参知政事 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 策取士。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 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

18、革,在于通经致用。熙宁八年,宋 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 并把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 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 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 王安石的改革,遭到苏轼等人的反对。后來随着政治斗争的变化,三经新义被 取消,有时考诗赋,有时考经义,有时兼而有之,变换不定。2、词科之设宋代科举考试的科目,大都沿袭唐代。在旧有科目之外,乂创制了词科。宋 神宗之前,沿袭唐风,科举考试颇重诗赋。哲宗上台,重视文学,创制宏词科。 徽宗改宏词科为词学兼茂科。考试内容为制、

19、诰、檄、布、铭、赞、序等文体, 考察考生的文学表达能力与知识结构。南宋时词科改称为博学宏词科,亦称词学 科。三、科举对古今学子的影响在宋代,由于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科举制度空前繁荣。学子不论出身、贫 富皆可参加。这样不但大为扩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 的知识份子,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 起了相当的作用。历來千万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 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拢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 其统治。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 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当然其中并

20、非全是有识之士,但能过五关斩六将, 通过科考成进士者,多数都非等闲之辈。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虽然这种 推动是出于一般人对功需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灵性的渴望;但客观上由于科 举入士成为了风尚,中国的文风普遍得到了提高。而且由于这些读书人都是在相 同制度下的产物,学习的亦是相同“圣贤书”,故此亦间接维持了中国各地文化及 思想的统一和向心力。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科举考试内容僵化, 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份人以 通过科考为读书唯一目的,读书变成只为做官,光宗耀祖。另外科举亦局限制了 人材的出

21、路。就算在科举被废除以后,它仍然在中国的社会中留下不少痕迹。另外,时至 今日科举的一些习惯仍然可以在中国大陆的高考中看见。例如分省取录、将考卷 写有考生身份信息的卷头装订起來,从而杜绝判卷人员和考生串通作弊、称高考 最高分者为状元等等,俱是科举残留的遗迹。四、科举对婚姻的影响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代科举,宋英宗治平三年,正式定 为三年一次。公认的可能找到的最好的女婿是科举考试发挥出色、即将担任高官 的人。虽说我们都知道宋代以科举考试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渠道而著称,但在竞争 很激烈的政治环境里,特权和个人关系仍然很重要。随着文官体制的规则逐渐形 成,出现了一种持续的趋势即釆用各种方式

22、让自己偏爱的人得到特殊、优惠的入 仕途径(通过“荫”、“推”、恩”或考试“回避”制度等)。因而,有政治抱负的 家庭着意安插有用的姻亲,或尽力保持与已证实令自己满意的人的联系,上层社 会垄断仕途也就不奇怪了。五、科举制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现代西方文官制度源自中国的科举制。欧美各国在18世纪以前,文职官员的 选用,或实行贵族世袭制、君主恩煬制,或实行个人赡拘制、政党分肥制。这些 文官任用办法不可避免都会导致任人唯亲,带來结构性的腐败,使各种无能之辈 充斥政府之中,而因政党更迭大批撤换官员还会引起周期性的政治震荡,影响工 作的连续性。而我国的科举制度倡导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标 榜公平

23、取士,唯才是举。因此,当西方了解了我国的这么一种文官制度后,大为 赞赏,进而仿效,成为近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胚胎。因为科举制度体现“机会均 等”原则,这正适合了在资本主义启蒙时期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思 想家的思想,比起贵族等级制、君主赐官制等选官制度,科举选士无疑具有优越 性。由于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以及文官考试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驱使,西方 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欧美各国在18世纪以前,文职官 员的选用,或实行贵族世袭制、君主恩赐制,或实行个人赡拘制、政党分肥制。 这些文官任用办法不可避免都会导致任人唯亲,带來结构性的腐败,使各种无能 之辈充斥政府之中,而因政党更

24、迭大批撤换官员还会引起周期性的政治震荡,影 响工作的连续性。而我国的科举制度倡导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 标榜公平取士,唯才是举。因此,当西方了解了我国的这么一种文官制度后,大 为赞赏,进而仿效,成为近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胚胎。因为科举制度体现“机会 均等”原则,这正适合了在资本主义启蒙时期倡导“自由、平等、t専爱”的启蒙 思想家的思想,比起贵族等级制、君主赐官制等选官制度,科举选士无疑具有优 越性。由于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以及文官考试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驱使,西 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1791年,法国首先试行文官考 试,到1875年文官系统基本形成。1806年

25、,英国成立东印度学院,1829年为东 印度公司选用文职人员实行公开考试,1855年,英国政府开始推行文官考试,并 在1870年使其制度化和正规化。由于英国当时国力强盛,所实行的文官考试制度 乂较系统且卓有成效,因而成为其它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国效法的榜样。1883年, 美国也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并于1893年进一步完备。科举制对欧美现代文官制 度建立的影响,堪称为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结论一个国家,一种制度,它的产生都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它的发展也是有其 历史必然性的,如果忽视这种客观的历史必然性,那么它最终只能走向失败。一 种制度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也总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

26、。 但纵观整个历史过程,尽管科举制度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是难以治愈的,但我 们还是得说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选士制度,英至说一种政治制度,它是值得我们去 探究的,因为它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可以说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对我们的文 化产生的影响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这种影响将永远持续下去!参考文献1陈振:宋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2陈长琦:中国政治制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3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第册,卷一四三至卷一六O (志)。4庄昭:宋史论集M,中州书画社,1983年8月第1版。5王溥:唐会要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6毕沅:

27、续资治通鉴M,线装书局,2009年12月。7王连升:中国往事一一讲述宋朝M,山西出版集团,2011年12月30Ho8关履权:宋代科举考试制度扩大的社会基础及其对官僚政治的影响J,中州 书画社,1983年。9徐松:宋会要缉稿M.中华书局1957年影印本。10马端临:文献通考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9月。11李秦:续资治通鉴长编M,中华书局,1979年。12王林:燕翼诒谋录M,中华书局,1981年9日。13张邦炜:宋代婚姻家族史论M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1日。14梁沈约:宋书M中华书局,2012年4月25日。15唐群.宋代“榜下捉婿”之风及影响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4年4月。谢辞本论文是在指导老师胡鸣焕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本论文从选题到完 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心血。再在此,谨向 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同时,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老 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其次,我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参考了许多有关的书籍教材、论文和专著, 对论文的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在此对作者们表示感谢。也对这四年学习中辛 勤栽培和无私付出的各位任课老师表示感谢。此外,还要感谢一直相互帮助和 支持的同学朋友们。最后,在本论文顺利完成之际,再次对所有的老师同学和有关作者们表示 我深深的谢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