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总复习讲义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1732471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PDF 页数:129 大小:23.50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中化学总复习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初中化学总复习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总复习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总复习讲义(1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 单 元 走进化学世界一、第一单元内容提要1.认识化学研究的对象,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初步了解学习化学的方法。2.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以及对空气和呼出气体成份的探究,了解和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3.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和操作要求,练习并初步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二、重点难点内容讲解(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1)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利用物质的好象变化,使其向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2)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的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并合成新物质。(3)应用化学,

2、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4)研究新物质,新能燃,生命现象,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等前沿科学。2.化学研究的对象(1)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2)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如半导体,超导体,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纳米材料等。(3)研究文章内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3.怎样才能学好化学(1)(2)保持并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要学好化学,理解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和理解的新东西较多,如:分子和原子 元素符号 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 基本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 勤记忆更进

3、一步加深理解。(3)(4)勤于动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化学学习中,学习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 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的分析推理能力,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5)重视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区别。学好化学,除要注意化学的学科特点外,更要注意多学科间的渗透与联系,学好数学 物理 生物等是学好化学的重要保证。当今世界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想在化学这门科学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4、,有所突破,除做好化学实验外,还要利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和测试思想,同时通过了解世界上关于环境、生命、科学、材料、能源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深入理解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6)关注现代化学科学的新进展,立志为化学科学做出自己的贡献。时刻注意浏览有关化学发展的前沿信息,深入了解现代化学的研究进展情况,选择自己感兴趣、,对社会有益的方向进行深入研究。(7)规范使用化学用语:化学用语是化学独特的语言符号,要学好化学,就要规范使用化学用语,要逐步积累,对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化合价符号、化学方程式的熟悉和应用。4.绿色化学(特点)(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

5、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的排放;(3)提高原子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活动与探究: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在点燃前后有什么变化。提供资料:澄清的石灰水遇二氧化碳气变浑浊。所以,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蜡烛的组成:石蜡、棉线烛芯。填表问题和讨论1.对探究活动如何观察和描述?(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活动与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

6、么不同?提供资料:光、热、颜色、状态、气味、沉淀、气体等现象的发生,都可以帮助判断物质发生的变化。(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2)氧气可以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探究过程:填表2结论: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高于吸入空气中的含量。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远远的小于吸入空气中的含量。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明显高于吸入空气中的含量。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3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1)取用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

7、)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应严格按规定的用量取药品;若无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ml2 m 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内。(2)固体药品的取用:粉末状:试管横放(倾斜)一盛满药品的药匙伸入试管底部一试管直立(注悬防沾)。块 状(密度较大的颗粒):试管横放一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部一试管缓缓竖起(注意防破)。(3)液体药品的取用:倾倒:取下瓶塞,倒放T 试管倾斜一与瓶口紧挨(手心向着标签)T 缓缓倒入。量取:量筒倾斜且与瓶口紧挨一缓缓倒入接近所量刻度量筒放平稳,视线平视所量刻度T 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直到达到所要量

8、取的体积(注意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吸取或滴加:捏紧橡胶乳头,排出空气一滴管伸入所吸液体中一放开手指,即被吸入T取出滴管悬空放置在被滴入的容器口上方一拇指、食指捏挤橡胶乳头,滴 入 容 器 中(注意胶头滴管不能平放倒置;及 时 清 洗;不要乱放;专管专用)。2.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检:a.检查灯蕊是否平整;b.检查灯里是否有酒精(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点:用火柴点燃,绝对禁止用燃着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5熄: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火焰结构:酒精灯分为焰心、b.盛固体加热仪器:试管、蒸发皿等。c.直接加热仪器:试管、蒸发皿。d.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

9、烧杯、烧瓶。(需垫石棉网)e.不能加热仪器:集气瓶、水槽、量筒。加热操作及注意事项:a.玻璃仪器外壁有水,加热前先擦干再加热,以免容器炸裂。b.加热时玻璃仪器底部不能接触灯芯,否则易破裂。c.烧的很热的玻璃仪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可能破裂。d.加热时应先要均匀加热,然后再集中加热,否则易破裂。e.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必须略微向下倾斜、防止产生的水倒流,试管破裂。f.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倾斜(与桌面约成 4 5。角),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别人。g.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打开试管夹,然后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3)洗涤仪器:洗涤原因:不干

10、净会影响实验效果。洗涤方法:a.振荡:用手腕的力量。b.试管刷刷洗:上下移动或转动试管刷,不要用力过猛。洗涤干净标准:玻 璃 仪 器)A.颜色为绿色的无害化工产品B.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出有利环保的产品C.绝对不含任何化学元素的无害产品D.只能使用不能再生的化学产品【解析】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根据“绿色化学”的特点,可知答案为B。

11、【答案】B【例 2】下列各项)A.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解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A项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属于生物研究的范围;B项指南针则是物理学中磁铁的应用;D项设计电脑新程序属于电脑软件的开发,与物质无关。【答案】C【例 3】(2 0 0 3 2 大连)化学研究物质的变化,能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如:新型半导体;电阻儿乎为零的超导体;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能骤冷骤热又轻又透气的特殊衣料,下列选项属于新型研究项目的是()A.B.C.D.【解析】本题体现的是化学

12、与社会密不可分的关系。题中所给材料均是近几十年来科学高度发展所研究出来6的新材料。【答案】D例 5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填写下列空格。蜡烛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对蜡烛燃烧的观察可以按照点燃前、点燃中、熄灭后的顺序进行观察和叙述,观察到的现象越多,描叙越详尽越准确就越好,得出的结论也越多。蜡烛的颜色、状态,燃烧时火焰的颜色以及放热等平时见过,但它的密度、硬度、在燃烧时火焰的温度检测方法、生成物的检验等平时忽略了或者不知道如何进行,学习化学时要认真观察实验。【答案】(1)小;(2)处于火焰最外层;外焰;(3)水;二氧化碳。例6 (2 0 0 3 2天津)下图所示是

13、实验室常用的1 0种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1)常 用 于 给 物 质 加 热 的 是,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常用作溶解固体物质的仪器是 o(2)涉及量的问题的仪器是 0(3)测水的沸点必须用的仪器是 o【解析】题中所给1 0种仪器从左至右分别是:漏斗、酒精灯、集气瓶、水槽、烧杯、试管、量筒、玻璃棒、托盘天平、铁 架 台(带铁夹、铁圈)。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酒精灯;试管、烧杯可用作反应容器,固体物质溶解时在烧杯中进行,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测定水的沸点时,应在烧杯中盛水,用酒精灯隔石棉网加热。量筒和托盘天平是涉及量的仪器。【答案】酒精灯,试管,烧杯。(2)量筒、托

14、盘天平。(3)烧杯、铁架台、酒精灯。单元小结1 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1 .道尔顿原子论,阿佛加德罗分子学说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7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2 .物质的性质:3.物质的变化:(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1.道尔顿原子论,阿佛加德罗分子学说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2.物质的性质:3.物质的变化:4.变化规律:变化前变化过程中变 化 以 后(生成物

15、)(三)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结论:(1)石蜡是白色、有轻微气味、硬度较小的固体。(2)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3)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4)石蜡可燃,燃烧时放热产生火焰,火焰分为外焰、(3)人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水蒸气含量高。(四)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1.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有关用品重点了解试管、试管夹、玻璃棒、酒精灯、烧杯、量筒、漏斗、集气瓶、胶头滴 管(滴瓶)、铁架台等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操作原理,并初步学会其操作技能。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实验室药品取用规

16、则(2)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物质的称量液体的量取给物质加热 仪器的装拆仪器的洗涤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实验的重要场所,要遵守实验室规则,特别要注意安全,并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这是你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同步测试1、能使正常燃烧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是()A.空 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氧气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8A.水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 D.碳3、下列物质,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是()A.久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B.食盐水C.新制的澄清石灰水D.肥皂水4、下列仪器中,能用作较大量的试剂反应和配制溶液的容器,且只能间接加热的是()A.试管 B.烧杯 C.集气瓶 D.水槽

17、5、按下列的实验方法能达到要求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25.31g B.用 100mL量筒可量取98mL水 C.用10mL的量筒量取8.5mL水 D.用 100mL的量筒量取8.5mL水6、下列各仪器中,不可以加热的是()A.试管 B.量 筒 C.燃 烧 匙 D.蒸发皿7、酒精灯的火焰温度最高的部分是()A.焰心 B.C.外焰 D.)A.实验若没有说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取1mL 2mL B.手持试管用酒精灯 D.实验剩余的化学药品不应放回原试剂瓶9、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与试管体积的关系及试管跟桌面的角度应该是()1121A.不超过45中.不超过,45.不超过,60D.不超过30

18、。323210、实验室用试管盛放固体物质并加热,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时,应该()A.试管竖直放置 B.试管水平放置C.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D.试管口略向上倾斜11、(200平上海)科技文献中经常出现下列词汇,其中与相关物质的颜色无联系的是()A.赤色的海潮 B.绿 色 食 品 C.白色污染 D.棕色烟气12、(20022河南)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是指()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C.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材料13根据你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知识,简单写出区别以下各组物质的方法。(1 )木 头 和 铜 片:(2)食 盐 和 白 糖:(3)氧 气 和 二 氧 化

19、碳:(4)白酒和白糖:1 4 据报载,某酒店一名服务员在顾客就餐过程中,向酒精炉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 食 问 题(2)若你是一名化学家,针对我国所面临的挑战,你想通过什么样的化学方法来解决?研究哪几方面的课题?答案1BC2C3C4B5BC6B7C8B9A10C 11 B 12C 13(1)把木头和铜片放在水里,浮在水面上的是木头,沉在水底的是铜片。(2)用品尝法,有甜味的是白糖,有咸味的是食盐。(3)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燃着的木条火焰 更 旺(4)用闻气味法,有酸醋味的是白醋,有酒精味的是白酒。1 4在酒精炉内有火焰时添加酒精时,酒精蒸气遇明火而引发燃烧。915(

20、1);。(2)略。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第二单元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曾把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得到了红色粉末氧化汞,又把这种红色粉末加热,得到了汞和氧气,这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2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组成(2)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可用专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具有固定的组成,有确定的性质。如 氧 气(0 2)、氮 气(N2)、二氧 化 碳(C 0 2)o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没有固定的组成,各成分都保持各自的性质,相互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如:空气是混合物,是由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成

21、分组成。1 0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 J I j主要是供给呼吸(医疗急救、登山、潜水、航空)和 支 持 燃 烧(炼钢、气焊、化工生产、宇宙航行)。这些用途一般都是利用氧气易于跟其他物质起反应并放出热量的性质。2.氮气的性质和用途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熔点和沸点都很低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食品防腐,液氮冷冻麻醉,液氮低温环境下,超导材料显示超导性能。3.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稀有气体都是无色、无味、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曾被称做“惰性气体”。用途有:作为保护气;焊接金属时用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制成多种电光 源,如航标灯、闪光灯、霓红灯;用于激光技术,医疗

22、麻醉;用于制造低温环境。4空气污染及防治(1)空气中有害物质烟 尘(可吸入颗粒物)(2(3)空气质量日报从1 9 9 7年5月起,我 国4 7个重点城市将陆续分批开展空气质量日报,周报工作。什么是空气质量日报呢?我国环境监测部门根据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对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几种主要污染物已经开展了长期的例行监测,以掌握和评价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和污染变化趋势。开展空气质量日报就是对一日的空气质量进行回顾性的评价,并以空气污染指数的表征形式定期向社会发布,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环境信息。我国发布的空气质量日报目前采用 空 气 污 染 指 数(A PI,A i r Po l l u t i o n

23、 In d e x)的形式报告。所谓空气污染指数是一项可以定量和客观地评价空气环境质量的指标,是将若干项主要空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参照一定的分级标准,经过综合换算后得到的无量纲的相对数。它具有综合概括、简单直观的优点,有利于普通公众了解空气环境质量的优劣。根据国家环保局的有关技术规定,结合各市区特点,现在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今后,随着环保工作的深入和监测技术水平的提高,还将调整增加其它污染项目,以便更为客观地反映空气质量状况。我国目前采用的空气污染指数(A PI)分为五级,A PI值小于等 于5 0,说明空气质量为优,相当于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符合自

24、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A PI值 大 于5 0且小于等于1 0 0,表明空气质量良好,相当于达到国家质量二级标准。A PI值大于1 0 0且小于等于2 0 0,表明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相当于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长期接触,易感人群病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A PI值大于2 0 0,表明空气质量较差,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一定时间接触后,对人体危害较大。(-)氧气1氧气的性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有 害 气 体(二 氧 化 硫(S O2)、一氧 化 氮(N O)、一氧化碳(C O)o(-)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

25、化学反应。1 1如:天然气燃烧,钢铁生锈等。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干冰升华。*.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发生能量变化,如:放热、发光。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3.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4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以上三个反应中的生成物:5.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觉察,这种氧化叫缓慢氧化。如: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钢铁生锈。6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三)氧气的制取都是氧化物。氧气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较好方法三 中考链接过氧化氢

26、例1下列情况可能引起空气污染的是:煤和石油的燃烧;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燃放鞭炮;飞机、汽车尾气的排放。(A)只有(B)只 有 (C)只有(D)提示: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变了空气的成分,造成对空气的污染,造成对空气污染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参考答案:D说明:煤和石油的燃烧易产生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工业废气一般是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燃放鞭炮易产生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飞机、汽车尾气易产生一氮化碳、二氧化氮例2:标 准 状 况(0,I.OFIO帕)下,某气体的

27、密度是1.98克/升(标准状况下空气 的 密 度 为L 29克/升),该气体易溶于水,在实验室收集此气体时应用()A、排水集气法 B、向 上 排 空 气 法C、向下排空气法 D、以上方法均可以提示:12 5应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M为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题中给出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且易溶于水,故收集方法只能为B。参考答案:B【例3】下列关于空气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空气中大约含有21%的氧气是指100g空气中含有21g氧气。(B)人类呼吸排放的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最大的污染源。(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D)空气的主要成分比较固定,主要是由氮气和氧

28、气组成。提示:这是一道关于空气知识的综合问题,该题涉及到空气的成分,物理性质及空气污染等。解此题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平时应善于对生活中的相关知识的观察与了解。答案:D说明:空气是混合物,一般说来成分比较固定。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氮气 是78%,氧 气 是21%,而不是按质量计算。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除空气外,还有一些气体也是无色无味的,如氢气、氧气、一氧化碳等,所以说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是不确切的。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燃料用量的增加,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人类呼吸排放的二氧化碳并不是大气的污染源,所 以 答 案 选(D)。例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

29、是A、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B、加热碱式碳酸铜生成了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氧气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 不 易 溶 于 水D、白磷自燃提示: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物质的色、味、态、密度、硬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而化学性质则主要包括物质的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参考答案:C说明:A是镁条的化学性质;B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变化;C是0 2的物理性质;D是白磷自燃是化学变化例6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句话是指氧气的:(A)物理性质(B)物 理 变 化(C)化学性质(D)化学变化提示:解答此类问题应从概念入手,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在发生

30、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同样,物质的性质也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是物理性质。说明:本题"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这句话,显然是氧气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答案应选(A)例7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至可分为下列步骤:a、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b、检查装置气密性;c、将高镒酸钾装入试管,用带导气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e、熄 灭酒精灯;f

31、、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操作的顺序是()(A)b c a d e f(B)c-b-a-d-ef(C)b c a d f e (D)c-ba d f e提示:进行实验一定要以安全,不发生意外事故,现象明显,结果正确,且节约药品为原则。所以实验室制取气体应按照一定的正确步骤顺序进行。参考答案:C1 3说明: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实验开始时的操作顺序尤为重要。首先应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再向试管中装入药品,用带导气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如果两者顺序颠倒,一旦仪器的气 密性不好,则造成药品的浪费。实验室完成时应先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然后熄灭酒精灯,如果两者的顺序相反,则易使水槽中的水

32、沿导气管进入热试管提示:这是一组对比实验,做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要联想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运用化学知识理解一些简单化学问题。并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实验能力,发扬探索精神。参考答案:未洒香烟灰的白糖点燃时不燃烧。洒满烟灰的白糖点燃能够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把燃烧后的剩余 物质,洒在另一块未燃烧的白糖上面,再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白糖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烟灰在这个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烟灰是这个反应中的催化剂。说明:洒满烟灰的白糖能够被点燃,未洒烟灰的白糖不能点燃,这说明烟灰能改变白糖着火点。把燃烧后的剩余物质,洒在未燃烧的白糖上面,白糖依旧可以被点燃,这说明烟灰在白糖燃烧前后化学性质没

33、有改变。所以说烟灰在这个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烟灰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例9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试回答:(1)能否用制氧气的装置制甲烷,为什么?(2)可以用哪些方法收集甲烷,为什么?提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是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及被制取气体的物理性质来决定的。制取装置分为两部分:一是气体的发生装置,二是气体的收集装置。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初中学习了两种,一种是反应物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一种是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在常温下进行。气体的收集装置是由气体的物理

34、性质,主要是该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来决定。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采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可采用瓶口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可采用排水法收集参考答案:(1)能用制氧气的装置制甲烷。因为实验室制甲烷所用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条件都和实验室制氧气所用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条件相同。所以能用制氧气的装置制甲烷。(2)因为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口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又因为甲烷极难溶于水,还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说明:(1)实验室制氧气是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镒的混合物或加热高镒酸钾。反应物的状态均为固态,反应条件为加热。实验室制甲烷用加热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其反应物状

35、态与反应条件和制氧气相同,所以能用制氧气的装置制 甲 烷。(2)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故可采用口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又因为甲烷极难溶于水,还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单元小结1、空气(1)空气的成分:氮 气7 8%,氧 气2 1%,稀有气体0.9 4%,二氧化碳0.0 3%,其他气体及杂质0.0 3%(体积分数)。(2)空气污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粉尘等污染源以及温室效应,臭氧层被破坏都形成大气污染。2、氧气3、有关实验(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量: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消耗氧气,容器内压强减小,使水进入容器,测定进入容器中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1 4氧气(2)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注意有无火焰

36、,火焰的颜色,生成物的状态、颜色及气味。(3)实验室制取氧气过 氧 化 氢(液态)水+氧气 高 镒 酸 钾(固态)镒酸钾+二氧化锦+氧气加热二氧化镒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用高镒酸钾制氧气时,按“查、装、定、点、收、离、熄”的步骤进行操作。有许多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氧化铁都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1、正确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变化也叫物质的运动。物质运动有两种基本形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物质的状态、形状等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如铁生锈、米饭烧焦等都属于化学变化。所

37、谓新物质指的是与原物质组成和结构不同的物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应注意它们的本质区别(即判断某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在于前者不生成新物质,而后者有新物质生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这些现象都不是化学变化的本质,也不是化学变化中所特有的。例如通电时灯丝的发光、放热,无色的氧气在约一1 8 3(9 0 K)时变为淡蓝色液体,温度升高时溶解在水里的气体放出,石灰水受热时有白色固体(氢氧化钙)析出,在这些变化中虽然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在这些变化中并无新物质生成,

38、故都是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稳定性等。如镁能在空气中燃烧,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等,就属于镁、铁的化学性质。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这些性质是可以被感知和被测量的,如可用眼看,用仪器测量。总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就在于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物质的物理性质一定不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这里的不经过化学变化不能说是经过物理变化,因为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等用眼一看便知,并没有经过任何变化。2、以氧气的性

39、质和制备为本单元主线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重点是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其中也穿插了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碳、硫、磷、铁、镁、石蜡都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产生不同的现象。这些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在反应中能提供氧,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的氧化剂。实验室常用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镒作催化剂)或加热高镒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室常用这种方法鉴定氧气。同步测试1.食油在锅 B.将 锅C.向 锅D.立即盖严锅盖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儿个"口"的位置错误的是()A.

40、装药品的试管口应向下倾斜 B.进入试管的导气管口应露出胶塞少许C.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口应向下 D.用排水法收集时,导气管口应伸入集气瓶的口部3、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食物腐烂 B o呼吸作用 C o火药爆炸 D o蜡烛燃烧4.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 原 因 是()A.使蜡烛着火点降低 B o供给氧气减少 B.供给氧气增加D o温度低于蜡烛着火点5、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大米酿酒 B.生米煮成熟饭 C.湿衣晾干D.食物腐败6、区别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A.分别测量三瓶气体的密度 B.将三种

41、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15C.将带余烬的木条分别伸到三瓶气体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到三瓶气体中7.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A.C.B.D.8.蜡烛燃烧和铁生锈都是化学变化,其变化的共同特点是()A.都需要达到着火点 B.都有发光发热现象 C.都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 D.都是氧化反应9.下列有关稀有气体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做保护气B.氮用于制造低温环境C.稀有气体用于潜水、登山 D.舔用于医疗麻醉10.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B.煤 的 燃 烧C,植物的光合作用 D.汽车排放的尾气11、某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却不

42、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A.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B o空气中含有大量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B.空气中含氧气量少 D o空气散热快,温度难达到其着火点12、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空气 B.氧化铝 C.红磷D.铝箔13某学生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有四处明显错误,请指出。(1)(2)(3)(4)14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2)空 气 是 制 造 氮 肥 的 主 要 原 料 说 明 空 气 中 含 有;(3)酥 脆 的 饼 干 在 空 气 中 放 置 会 逐 渐 变 软 说 明 空 气 中 含 有;(4

43、)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1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请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和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试题答案】1 D 2 C 3 D 4 D 5 C 6 D 7 D 8 D 9 C 1 0 C 1 1 C 1 2 B 1 3、试管口向上倾斜试管夹夹在试管中部导气管进入试管太长用焰心加热。1 4 (1)氧气;(2)氮气;(3)水蒸气;(4)二氧 化 碳1 5略。一、第三单元内容提要L认识水的组成,认识电解水的实验装置,记住实验的现象和反应产物。2 .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3.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4 .认识分子、原子的特征,并能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

44、象。5.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6 .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7、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储等净化水的方法。1 68、初步掌握过滤、蒸储等混合物分离的实验操作技能。9、了解水体污染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1 0、了解氢气的性质,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氢气。了解氢气的用途。二、重点难点水的组成 实 验3 1 接通电源,观察电极上和试管 水在通直流电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氢气的验证方法:这说明水中含有氢(H)、氧(O)两种元素。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如气体量少,可能发出爆鸣声),这是氢气。(二)单质和化合物举例

45、学过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举例学过的:物叫化合物。物质分类:(三)水的物理性质纯 水(H20)是无色、无嗅、清澈透明的液体。自然界中的天然水,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因此常呈混浊。(四)净化水的方法:沉淀、吸附、过滤、蒸储。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1.静置沉淀法:利用明矶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2.吸附沉淀法:用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过滤液体,可以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如: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的。但是经过

46、净化后的水虽然变澄清了,但所得的水仍然不是纯水。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3.过滤:等这种组成中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等都是单质。17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且无气泡。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里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靠紧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一端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过滤液体4.蒸储:把相互溶解的液体物质,根据沸点不同的原理进行分离的方法。操作要点:(1)加沸石防爆沸。(2)装置要检查气密性。(3)沸腾不能太剧烈。(4)开始饵出的液体弃去。*制取蒸储水的过程是物理变化。蒸偏水是纯度较高的水。制取蒸偏水的

47、简易装置(五)软 水 和 硬 水1.硬水:水壶长时间烧水后,内壁形成一层水垢,这是因为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钩和镁的化合物,这样的水叫硬水。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3.如何鉴别软水、硬水?肥皂水加到软水中产生较多的泡沫,加到硬水中产生的泡沫很少,但有较多的浮渣。4.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带来哪些麻烦?(1)洗衣服时,不但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服,长时间使衣服变硬。(2)锅炉用硬水形成锅垢,浪费燃料 使锅炉局部过热,引起变形,甚至引起爆炸。5.怎样使硬水软化:(1)加入化学试剂,除去钙、镁离子。(2)加热煮沸。天然水都不是纯净水,通过沉淀、吸附、过滤、蒸储等方法可以使水不同程

48、度地得到净化。小结:对于水的净化方法,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静置沉淀、过滤、吸附沉淀、蒸储,综合运用上述四项操作效果更好,其先后顺序是相反的。(六)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地球上哪些地方有水?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地球又称为水球,从遥远的太空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蔚蓝的美丽的水球,地层、大气、动植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水的总量很大。但大部分是海水,海水含盐量高,淡化海水成本高。海洋也有利用价值,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富 含8 0多种元素。其中还含有陆地上没有1 8的一些元素。如:浸、碘、金、银、钛等,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只占全球水储量的2.5%

49、,其中大部分是难以利用的两极冰川与积雪。2、水污染的成因:(1)、工业污水的任意排放(2)、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3)、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以上这些原因都造成的水体的污染,污染的水如饮用则对人体和动物产生巨大的损害。3、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1)、加强水质监测(2)、工业污水处理后达标再排放(3)、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七)分 子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1个水分子质量为:1滴水大约有:2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实验:碘的扩散碘的扩散(1)淀粉溶液跟碘直接接触时立即变蓝。(2)稍待,湿润的浸有淀粉溶液的滤纸,自下而上逐渐变蓝。碘使淀粉变为蓝色。利用碘的这个特性,可以鉴定碘的存在。实验:

50、氨水的挥发A、B烧杯中的溶液会发生变化吗烧 杯A中的酚酗溶液变红,B中的酚酿溶液不变色。以上两个实验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氨气在空气中的扩散,水在常温下的挥发,碘的扩散等都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增大,就是水受热蒸发快的原因。3 .分子间是有间隔的为什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明显减小呢?水跟酒精混合前 水跟酒精混合后证实分子之间有一定空隙的实验可看到,水和无水酒精充分混合后,总体积明显缩这是由于分子间相互穿插和相互作用所致。可知分子间有一定的空隙。如果分子间的空隙大,分子间作用力小,所占体积大,物质小呈气态,所以气态物质分子间的空隙大,而液态和固体物质的分子间

51、空隙都很小。1 9个水分子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分子间的空隙发生变化。(十)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例如:氧分子 氧化汞分子分子是由同种或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电解水,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呢?水的蒸发仅是水分子运动而不断扩散到空气中,并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而水的分解是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每两个氢原子组合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生成了其他物质,是化学变化。可用下图表示:水分子 氢气分子 氧气分子水分子分解示意图水在电解时,水分子破裂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再保持水的

52、化学性质,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可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 不断运动,质量不可再分 体积小(十一)氢气的性质、用途与制取氢气的性质与用途:氢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无色、无味所气体,极难溶于水,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氢气能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有水珠生成。点燃不纯的氢气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等可燃性前都要验纯。还原性:氢气还原氧化铜现象:黑色的氧化铜变成光亮红色,

53、试管口有水珠生成。步骤: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2 0原因:实验前:先灯后氢会爆炸,实验后,先氢后灯会氧化。氢气的用途: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燃烧产生大量的热还原性和多种物质直接反应氢气的制取;用途充灌探空气球作高能燃料;用于焊接、切割金属冶炼金属;用作保护气作化工原料。(1)原理:锌(Z n)+硫 酸(H 2 S O 4硫 酸 锌(Z n S O 4)+氢 气(H 2)(2)装置:固液反应不需加热的类型三、中考链接例1: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于1 9世纪初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如果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你认为上述哪几点存在明显的不足。(A

54、)(B)(C)(D)都正确提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的认识也会逐步深入。从有关原子的组成、性质,及物质组成的知识考虑本题答案。标准答案:(C)。说明: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等微粒构成的。也就是说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氧气就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而硫就是由硫原子直接构成的。显然“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 的说法是不对的。原子虽小,但它还可以再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还可以再分。原子弹的爆炸,不就是利用原子核变化时所放出的巨大能量吗?例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

55、构成物质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提示:从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考虑正确答案。标准答案:D说明:分子和原子虽都是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但都具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物质的分子之间,原子之间都有一定空隙。分子和原子作为两种不同的微观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时,构成该物质的分子一定会被破坏分裂成原子,这些原子再重新组合,即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例3、利用所学习过的氢气实验室制法的有关知识解决以下问题:实验室常利用石灰石(主要化学成份为CaC03)固体与稀盐酸溶液混合发生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成份

56、为C02);又知道二氧化碳气体是一种无色无味能溶于水,且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请你依据上而后信息来分析一下:(1)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时,应该选用下列哪套装置?为什么?它与你学过的哪种气体的发生装置类似?(2)若想收集一瓶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应采用下列中种收集方法?为什么?21提示:这是一道信息给予题,要求我们根据题目所给的二氧化碳气体制取的发生原理及其物理性质,选择适宜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解这类题,首先要将重要的信息提练出来,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药品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等;然后在已学知识中搜索相关信息,如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知识;再后要将已知知识、给予信息及未和问题三者联系起来

57、,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最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实验装置,再结合以上分析结果,选择出适宜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解这道题的关键是,要较熟练地掌握已学过的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氢气的原理、装置及方法,并且能总结出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原则,再加以灵活应用。标准答案:(1)应 选 择 装 置(B)。因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采用固体石灰石和盐酸溶液,在不用国热的条件下进行反应,所以可用锥形瓶做反应容器,不需要用酒精灯。这套装置类似于实验室制备氢气的发生装置。(2)应选择瓶口向上排空气取气法收 集(B)。因为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取气法收集;又因为其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1)实

58、验室制备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要依据的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由于二氧化碳是用固体与液体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制得,与制氢气所需的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一致,所以可以采用大试管、锥形瓶等仪器做反应容器,且容器一般竖直,口向上,不需要酒精灯等热源。2)实验室收集气体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制取气体的物理性质,其中水溶解性决定了是否可采用排水取气法,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不能采用排水取气法;与空气的密度比决定是采用哪种排空气取气法,二氧化碳比空气密度大,所以可采用口向上排空气取气法。例4 (1)实验室制取氢气时,一般选用的药品是 和;反应加热。(2)利用铁架台、试管、单孔塞、导气管组装发生装置制取氢气时,还存在

59、一些缺限,请你指出这些缺限,并写出解决 方 法(可以用装置图表示)。提刁:这道题是关于氢气实验室制法的习题,(2)不能随时加酸上2 2不能随时停止反应 在橡胶管处夹一个止水夹,试客内用筛板,将锌粒放在筛板(其它合理答案均可,提供以下设计方案供参考)说明:(1)实验室制备氢气可以采用金属与酸的反应,但考虑到成本和反应速率等因素,一般采用锌粒与稀硫酸;由于反应在常温下可进行,所以不需要加热;发生氢气的最简单装置是以大试管为反应容器,利用单孔塞和导气管可以把气体导出,再配上铁架台固定大试管。(2)以上这套装置的特点是组装和操作都比较简便,比较适合于氢气需要量少,使用时间较短的情况。如果要求氢气量较大

60、,而且装置使用时间较长的时候,这套装置就有了较大缺限。需要氢气量大,酸反应完后,无法加酸。如果加酸,就要拔出塞子,又要重新检查气密性。解决方法之一是国一个可以随时加酸的漏斗,一般采用长颈漏斗。在使用长颈漏斗时,一定要将漏斗底端插入液面下,否则气体会从漏斗口逸出。药品比较多时,要想在反应进行过程中暂停反应无法实现。要想使反应停止,必须使锌粒和稀盐酸分离开,利用筛板可以将二者隔开。筛板是中间带孔的塑料板,加酸前将锌粒放在筛板上。同时,要在橡胶导气管上加一个止水夹,打开止水夹时,加入稀硫酸,酸与锌粒接触可以产生氢气。关闭止水夹时,试管雨水和土壤接触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 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

61、放(A)提示:水对于人类生活、工家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会造成灾难。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很多,阅读教材,并结合生活常识,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答案。标准答案:C说明:人类活动会给水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主要包括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等。洁净的雨水与土壤接触不会造成水污染。所以是水污染的主要来源,选项(C)正确。例6从人类长远的角度考虑,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A、煤 B、氢气 C、天然气 D、酒精分析:煤、天然气、酒精等都是含碳元素的物质。当它们不充分燃烧时都会产生一氧化碳而造成环境污染,且这些燃料有限,H2与它

62、们相比较具有来源广,热值高,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因此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燃料。答案:BS 7利用氢气还原灼热氧化铜的实验测定水的组成。实验记录如下:(B)(C)(D)23请你根据实验前后的实验数据确定水由哪些元素组成,水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提示:这是一个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测定水的组成的实验。首先,我们必须掌握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原理,即有水生成。然后,分析实验记录的数据。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水的组成和水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但解本题时不能把它当做已知条件,要学会利用实验数据分析确定未知物组成的方法。先由反应物的变化推断水由哪些元素组成,然后由氧化铜减轻的质量和生成水的质量推断出生成的水中氢、

63、氧元素的质量,计算出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标准答案:(1)氢气+氧化铜 铜+水,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2)生成的水中氧的质量=65.6克-59.2克=6.4克生成水的质量=108.0克-100.8克=7.2克则生成水中氢的质量=7.2克-6.4克=0.8克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0.8克6 4克=1:8说明:(1)实验结果是氧化铜与氢气发生反应,生成了铜和水,可见水是氧化铜中氧化元素被氢气夺取后生成的,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氧化铜中所含氧元素全部被氢夺取而形成水,所以氧化铜在反应前后减轻的质量就是氧元素的质量,即氧化铜加玻璃管总质量在反应前后减轻的数值就是生成的

64、水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65.6克-59.2克=6.4克)。(3)在U型管中盛放的是氯化钙(CaC12)固体,它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生成的水全部被干燥剂吸收,所以氯化钙加U型管在反应前后增加的质量就是生成水 的 质 量(7.2克-6.4克=0.8克)(4)已分析得知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又通过计算得出水的质量和氧元素的质量,二者的差即是水中氢元素的质量(7.2克-6.4克=0.8克)。(5)根据以上得出的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二者的比值即是质量比(0.8克:6.4 克=1:8)。例7根据近日“”网上新闻上报道一则信息:“2月5日,宜宾市商业街橄榄树歌舞厅传来声沉闷的巨响,该歌舞厅二楼一个

65、包间临街的墙被巨大的气浪冲垮,砖头、水泥块、玻璃飞到了街上。据警方调查,该歌舞厅爆炸的原因是包间内的客人将携带来的100余个氢气球拍破,火星引燃气球中的氢气造成的。”我们根据这则新闻报道,可以得到哪些启示。提示:这是一道信息给予题,信息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通过仔细阅读,可以得到以下信息:引燃氢气球易发生爆炸。根据我们已学的氢气的化学性质,可以很清楚地明白事故发生的原因。所以,由于氢气可燃性带来危险,限制了氢气在日常娱乐中充灌气球方面的用途。标准答案: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所以广泛用来充灌气球,但同时氢气又具有可燃性,在与空气混合时容易发生爆炸,所以使用氢气球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远离火源

66、。说明: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人们常用氢气填充气球。同时,氢气具有可燃性。实验测定,空气里如果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因此,当可燃性气体(如氢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等)发生泄漏时,24应杜绝一切火源、火星,以防发生爆炸。正因为使用氢气有一定的危险性,人们逐渐使用的高空探测气球。当然,氢气还具有成本低,易获得等优越性,所以在人类生活实践中还广泛应用。单元小结:儿个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分子与原子混合物与纯净物水物理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水的组成电 解 水(原理、现象、结论)水的净化:沉淀、吸咐、过滤、煮沸法、蒸储爱护水资源:水的应用:工业、农业、生活水的污染的原因防治水污染的措施氢气性质、制备、用途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C这两个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D.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已进入操作原子的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