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座工艺规程及夹具课程设计

上传人:feng****ing 文档编号:21728078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61.8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套筒座工艺规程及夹具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套筒座工艺规程及夹具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套筒座工艺规程及夹具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资源描述:

《套筒座工艺规程及夹具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套筒座工艺规程及夹具课程设计(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井冈山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班 级 :09 机制本(1)班学 生:袁成飞指导老师 :周太平学 号:90611013井冈山大学机电学院二零一二年三月目录1 课程设计任务书32 课程设计要求43 零件的分析53.1 分析零件的作用及技术要求53.2 零件的工艺分析53.3 分析零件的材质、热处理及机械加工工艺性54 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初步确定毛坯形状65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75.1 选择定位基准75.2 工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85.3 制定加工工艺路线85.4 必要工序尺寸,加工余量及公差的计算105.5 确定切削用量、时间定额156.专用夹具设计316. 1设计要求316. 2夹具

2、设计的有关计算316. 3夹具结构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337 设计小结348 主要参考文献351 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 机械制造技术题 目 批生产“套筒座”零件机加工工艺规程及其夹具设计学 院:机电学院 教研室: 机制专 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班 级:09机制本(1)班学 号:90611013学生姓名:袁成飞起讫日期: 2012-3-19 至 2011-4-3扌旨导教师:周太平分管主任:审核日期:2 课程设计要求1、总体要求1)能熟练地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的解决一 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及合理安排工艺路线等问题,以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2)

3、能完成基本的结构设计。学生通过亲手设计夹具(或量具)的训练,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 设计出高效、省力,既经济合理,又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结构设计能力。3)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及出处,并能够做到熟练运用。4)按时完成规定的设计工作量2、零件图和毛坯图要求1)在分析产品零件图纸的基础上,完成零件图的绘制。注意审查图纸上结构和技术要求。2)根据产品零件图和给定的材料,设计产品毛坯制造结构及尺寸。3、工艺规程设计1)确定所有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链)。根据表面加工要求、零件结构,参照教材和工艺设计手册,形 成合理的工艺路线。注意生产纲领影响加工节拍、设备、加

4、工工艺等诸方面的先进性。工艺方案必须与指导 教师审查,接收审查的方案中应该用工序简图表示加工方案。2)完成给定格式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的填写。4、专用机床夹具设计1)在审定工艺方案后经指导教师同意并指定某一工序的专用机床夹具(或装备)的设计。2)夹具方案的设计。夹具方案包括原理方案和结构方案。夹具原理方案指根据六点多为原理审定工艺 规程中确定的定位方案,并确定相应的定位元件,对于精加工工序要求计算定位误差判断方案的合理性;夹 具结构方案根据加工要求参照相关的夹具图册(图例)设计。夹具草图(非精确图)要求与指导教师讨论并 作方案审定。3)夹具总装图绘制。按照总装图绘制要求完成。5、课程

5、设计说明书要求:参见给定的模板。6、成绩评定成绩评定采用申报+核定工作量+核定错误数。工作量:优,完成1235678,良125678 (CAD绘图),中,12478,CAD绘图,及格,12478,无CAD绘图要求。存在原则性错误成绩降档。3 零件的分析3.1 分析零件的作用及技术要求套筒座顾名思义就是支承套筒的作用,起定位、夹紧套筒的作用。技术要 求有套筒座的圆角为R3-R5,倒角1.5x45。,套筒支承孔是重要表面,所以其精 度要求很高。而加工套筒支承孔需要底面作精基准,所以底面的粗糙度也有很高 的要求。底面的 6 个螺栓孔上表面也有表面粗糙度的要求,还有套筒支承孔自身 有个圆柱度要求。具体

6、的要求是:套筒支承孔对底面的平行度为 0.01;套筒支 承孔的圆柱度是 0.01;支承孔中心到底面尺寸为 800.02,支承孔尺寸要求为50H7套筒支承孔内表面粗糙度R值为1.6;底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是R值为aa1.6;底面 6 个螺栓孔上表面粗糙度要求是 R 值为 12.5;还有套筒支承孔两断a面表面粗糙度是R值为6.3;顶面螺纹孔上表面粗糙度要求是R值为12.5。aa3.2 零件的工艺分析套筒座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套筒支承孔和底面、支承孔两端面。因为这是与其 他零件直接接触的表面,对加工及加工精度有很大的影响。套筒支承孔的内表面 必须要有足够的粗糙度才能保证零件的加工要求同时必须相对于底面又要

7、有很 高的平行度,因为支承孔的轴线与底面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底面要有足够 的粗糙度才能保证与支承孔轴线的平行度。支承孔两端面的表面粗糙度没有前面 的要求高,能达到6.3就可以了。3.3 分析零件的材质、热处理及机械加工工艺性本零件的主要作用是支承作用,根据零件的复杂程度,我们选择铸造制作毛 坯。选择HT250,其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均较好,减振性良好,铸造性能较优。 需要进行人工时效处理,即将铸件重新加热到 530-620C。,经长时间保温(2-6h),利用塑性变形降低应力,然后在炉内缓慢冷却至200C。以下出炉空冷。 经时效退火后可消除90%以上的内应力。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性我觉得很好

8、, 因为其结构工艺性良好,需要精加工的内孔相对于不加工的内孔有台阶,便于退 刀。另外还有 2 个加强筋。重要加工面都有技术要求,符合使用性能。零件图如图所示:150=&!njqmca我機求玉擁删1,或45*菲血111 1 Jt3150-01-014 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初步确定毛坯形状根据生产纲领的要求,本零件是中批、大批大量生产,还有零件的复杂 程度及加工表面与非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我们选择毛坯的制造方式为铸造。锻 造难达到这样的形状要求,生产成本也较高。铸造可以大批量生产,成本较低, 能够造出这样零件形状复杂的铸件。根据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机械 工业出版出版社、哈尔滨工业大学李益民主

9、编) 零件材料为 HT250 钢,采用金 属型铸造,精度可达到 3.210,因此毛坯的加工余量比较小。 毛坯图如图所示:5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5.1 选择定位基准该零件的重要加工表面是支承孔e 50H7,其与底面A有平行度关系,所以底 面自然就成了精基准面,粗基准的选择应是未经加工的面,第一步工序是粗铣底 面A,根据以重要加工表面为粗基准的选用原则我们选择毛坯支承孔和底面台阶 孔平面作为粗基准,考虑到第二基准面选择的方便性,同时底面的一对螺栓孔成 为工艺孔,并将其精度由原来的e 10.5提高到e 10.5H7,该定位基准组合在后 续底面台阶孔及支承孔上径向孔的加工中都将作为精基准面,自然应该

10、在工艺开 始阶段安排加工将来作为精基准的底面和底面工艺孔。支承孔为重要加工表面, 精度要求高,故采用左右支承孔互为基准,反复加工,可以保证零件图技术要求 所以粗基准就是毛坯支承孔和底面台阶孔平面,精基准就是底面A和底面上的一 对工艺孔以及支承孔本身(互为基准)。5.2 工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加工表面粗糙面度尺寸精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加工方法支承孔Ral.6IT750 +0.0250平行度0.01圆柱度0.01镗底面ARa 1.6IT780 土 0.02无铳支承孔左右端 面Ra 6.3无35无铳底面两工艺孔Ra 1.6IT7 10.5 +0.0180无钻、扩、铰4个底座孔无无 10.5无钻、扩底面

11、台阶面Ra 12.5无15无铳螺纹孔平面Ra12.5无3无铳螺纹无无M6无攻丝5.3 制定加工工艺路线方案一:工序 10: 铸造毛坯;工序20: 对要加工的 6 个底面孔及 2 个螺纹孔进行划线;工序30: 以毛坯支承孔和底面台阶孔平面定位,粗铣底面 A;工序40:以左支承孔D及底面A定位,粗镗右支承孔EQ49+025mm; 0工序50:以右支承孔E及底面A定位,粗镗左支承孔D49+025mm;0工序60:以粗镗支承孔和底面台阶孔平面定位,半精铣底面A;工序70: 以半精铣后的底面 A 定位,粗铣底面台阶孔平面;工序80:以半精铣后的底面A定位,钻底面孔e 9.8,扩其中四个底面孔至尺 寸e

12、10.5,扩一对对角底面工艺孔至e 10.4,铰一对工艺孔至尺寸e 10.5H7 ;工序90:以左支承孔D及底面定位,半精镗右支承孔E49.7 +o.io mm;0工序100:以右支承孔E及底面定位,半精镗左支承孔D49.7 +o.io mm;0工序110:以右端面C和底面A定位,粗铣左端面B至尺寸;工序120:以左端面B和底面A定位,粗铣右端面C至尺寸;工序130:以支承孔和底面台阶孔平面定位,精铣底面A至尺寸80土0.02mm;工序140:以精铣后的底面A及一对工艺孔定位,粗铣螺纹孔面;工序150:以精铣的底面A和一对工艺孔定位,钻两螺纹孔至尺寸e 5mm,攻螺 纹至尺寸 M6;工序160

13、:以左支承孔D及底面定位,精镗右支承孔E50 mo25 mm;0工序170:以右支承孔D及底面定位,精镗左支承孔E50 mo25 mm;0工序 180: 检验入库;方案二:工序 00: 铸造毛坯;工序10:以毛坯支承孔和底面台阶孔平面定位,粗铣底面A;工序20:以粗铣后的底面A定位,粗铣底面台阶孔平面及上面的螺纹孔面;工序30:以粗铣后的底面A定位,钻底面孔e 9.8,扩其中四个底面孔至尺寸 e 10.5,扩一对对角底面工艺孔至e 10.4,铰一对工艺孔至尺寸e 10.5H7;工序40:以粗铣后底面A和一对工艺孔(一面两孔定位)粗镗支承孔 49 +0.25mm; 0工序 50: 以右端面和底面

14、 A 定位,粗铣左端面至尺寸;工序 60: 以左端面和底面 A 定位,粗铣右端面至尺寸;工序70:以支承孔和底面台阶孔平面定位;半精铣底面A;工序80:以半精铣的底面A和一对工艺孔定位,半精镗支承孔0 49.7 +0.10 mm;0工序90:以支承孔和底面台阶孔平面定位,精铣底面A至尺寸80 土 0.02mm; 工序100:以精铣的底面A和一对工艺孔定位,钻两螺纹孔至尺寸0 5mm,攻螺 纹至尺寸 M6;工序110:以精铣的底面A和一对工艺孔定位,精镗支承孔至尺寸050 go25 mm并0倒角;工序 120:检验入库。方案对比:方案一和方案二在实际加工中均可性,但经过与饶老师讨论,方案二中存在

15、 以下几个问题:在重要加工表面即支承孔的加工中,转换了工艺基准(底面A), 存在基准不重合误差。可能会影响加工精度。而方案一在加工支承孔时,采用了 左右支承孔互为基准反复加工,可以保证技术要求。且方案二在钻底面台阶孔及 螺纹孔前没有进行划线找正工序,会给工人实际生产时造成诸多不便。故综合比 较,选择方案一为机械加工工艺路线更为合适。5.4 必要工序尺寸,加工余量及公差的计算套筒座的支承孔和底面A是重要的表面下面我们进行工序尺寸的计算。5.4.1 支承孔的工序尺寸及公差计算支承孔孔径50H7,表面粗糙度为1.6,加工方案为粗镗、半精镗、磨削, 下面求解各道工序尺寸及公差。(1)用查表法确定各道工

16、序的加工余量及毛坯总余量如下(见课程设计手册表 5-375-48)毛坯总余量=4mm精镗加工余量=0.3mm半精镗加工余量=0.7mm粗镗加工余量=3mm(2) 计算各工序尺寸的基本尺寸 精镗后孔径应达到图样规定尺寸,因此磨削工序尺寸即图样上的尺寸D = Q 50 +0.025. mm (设计尺寸)。其他各道工序基本尺寸依次为30半精镗 D =( 50-0.3) mm=49.7mm2粗镗 D =(49.7-0.7)mm=49mm1毛坯 D =( 49-3) mm=46mm0( 3)确定各道工序尺寸的公差及其偏差。工序尺寸的公差按各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确定,查阅相关“机械 制造技术基础”教

17、材中各种加工方法的经济加工精度表或参阅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图2-9 进行选择。精镗前半精镗取IT10级,查表得T =0.10mm(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23-4)粗镗取IT12级,查表得T =0.25mm(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3-4)1毛坯公差取自毛坯图,这里查阅机械零件工艺性手册(GB/T 6414-1999), 取 T = 土 0.7mm。0( 4)工序尺寸偏差按“入体原则”标注精镗:0 50 +0-025 mm0半精镗: 0 49.7+0.10 mm0粗镗: 0 49+0.25 mm0毛坯孔:0 46 土 0.7 mm为了清楚起见,把上述计算结果汇于表5-1中。表 5-1

18、 孔的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mm工序名称工序间双边余量工序达到的公差工序尺寸及公差精镗0.3IT7Q 50 +.25 (H7)0半精镗0.7IT100 49.7 +0.100粗镗3IT120 49 +0.250毛坯孔土 0.7 mm0 46 土 0.75.4.2 底面 A 的工序尺寸及公差计算底面A经过了粗铣、半精铣和精铣。(1)用查表法确定各道工序的加工余量及毛坯总余量如下毛坯总余量=4mm精铣加工余量=0.5mm(见课程设计手册表5-52)半精铣加工余量=1.5mm(见课程设计手册表5-51) 粗铣加工余量=2mm(见课程设计手册表5-49)(2)计算各工序尺寸的基本尺寸。精铣平面后应该达到

19、规定的尺寸,因此精铣工序尺寸即是图样上的尺寸, 表面粗糙度1.6,精铣能达到的等级取H= 80土0.02mm。其他各工序基本尺 寸依次为半精铣 H=(80+0.5)mm=80.5mm粗铣 H=(80.5+1.5)mm=82mm毛坯 H=(82+2)mm=84mm(3)确定各工序尺寸的公差及其偏差。 工序尺寸的公差按各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确定,查阅相关“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材中各种加工方法的经济加工精度表或参阅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图2-10进行选择。精铣前半精铣去IT11级,查表得T =0.22mm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表22-1)粗铣取IT12,查表得T =0.35mm (互换性

20、与测量技术基础表2-1)毛坯公差取自毛坯图,这里查阅机械零件工艺性手册(GB/T 6414-1999),取T = 土 0.8mm。0(4)工序尺寸偏差的标注(按入体原则)精铣:80 土 0.02 mm半精铣: 80.50 mm-0.22粗铣: 820 mm-0.35毛坯:80 土 0.8 mm为了清楚起见,把上述计算结果汇于表 5-2 中。表 5-2 底面的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mm工序名称工序间余量工序达到的公差工序尺寸及公差精铣0.5IT880 土 0.02半精铣1.5IT1180.50-0.22粗铣2IT12820-0.35毛坯一土 0.8 mm80 土 0.85.4.3 一对工艺孔的工序

21、尺寸及公差计算工艺孔经过了钻孔、扩孔、铰孔三道工步(1)用查表法确定各道工序的加工余量及毛坯总余量如下由于铸造时无法铸出毛坯孔,故毛坯总余量=10.5mm铰孔加工余量=0.1mm(见课程设计手册表5-52)扩孔加工余量=0.6mm(见课程设计手册表5-51)钻孔加工余量=9.8mm(见课程设计手册表5-49)( 2)计算各工序尺寸的基本尺寸。因为是为了做精基准而加工出的工艺孔,故其精度要求为10.5H7其他各工序基本尺寸依次为扩孔D=(10.5-0.1)mm=10.4mm钻孔 D=( 10.4-0.6) mm=9.8mm毛坯为凸台面 D=0mm(3)确定各工序尺寸的公差及其偏差。工序尺寸的公差

22、按各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确定,查阅相关“机械 制造技术基础”教材中各种加工方法的经济加工精度表或参阅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图2-10 进行选择。铰孔前扩孔为IT10级,查表得T =0.07mm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表2-1)2钻孔取IT12,查表得T =0.18mm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表2-1)1毛坯因为是平面,无公差要求。(4)工序尺寸偏差的标注(按入体原则)铰孔:0 10.5H7mm扩孔:0 10.4 +0.07 mm0钻孔: 0 9.8+0.18 mm0为了清楚起见,把上述计算结果汇于表5-2中。表 5-2 底面的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mm工序名称工序间余量工序达到的公差工

23、序尺寸及公差铰孔0.1IT70 10.5H7扩孔0.6IT100 10.4 +0.070钻孔9.8IT120 9.8 +0.1805.4.4 其他加工面的加工余量的确定具体可以根据相应的表查出结果如下粗铣底面工艺孔凸台平面(3.5mm)及螺纹上表面(3.5mm)。 粗铣支承孔的两个端面及底面右端面( 3mm)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画出零件的毛坯图,见上图。5.5 确定切削用量、时间定额5.5.1 选择机床及对应夹具、量具、刃具。选择机床(1)工序30、60、70、110、120、130、140 是铣削加工,各工序的工步数 不多,成批生产不要求很高的生产率,根据工件尺寸选用 X5020A 立式铣床。

24、(机 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5)(2)工序 80、150 是钻孔、扩孔、铰孔、攻螺纹。根据工件尺寸可以选用Z5125A型立式钻床。(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5-6)(3)工序 40、50、90、100、160、170 是粗镗、半精镗、精镗支承孔,根 据工件尺寸可以选用T618型卧式镗床。(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5-9)选择夹具由于生产纲领为 10 万/年,为大批大量生产,故均采用专用夹具;选择量具本零件属成批生产,一般情况下尽量采用通用量具。根据零件表面的精 度要求、尺寸和形状特点,参考本书有关资料,选择如下。(1)选择加工孔用量具。0 50H7mm孔经粗镗、半精镗、精镗三次加工

25、。粗镗至 0 49+025 mm,半精镗 0 49.7 +oo mm。 00 粗镗孔049+0-25mm,公差等级为IT12,选择测量范围0mm-60mm的内径千0分尺即可。 半精镗孔049.7 +0.10mm,公差等级为IT10,选择测量范围0mm-60mm的内0径千分尺即可。 精镗孔0 50 +0-025mm,由于精度要求高,加工时每个工件都需进行测量, 故宜选用极限量规。根据孔径可选三牙锁紧式圆柱塞规(GB/T 6322-1986)。(2) 选择加工工艺孔量具。0 10.5H7工艺孔经钻孔、扩孔、铰孔三次加工 钻孔至9.8 +0.18mm,扩孔至0 10.4 +om mm。选择测量范围0

26、mm-20mm的内径千分尺00即可。(3) 选择测量底面至支承孔轴线距离的量具。由于是测量底面至支承孔轴 线距离,故需要与支承孔相匹配的标准芯棒,其尺寸为0 50h7,然后测量轴线中 心至底面距离选择测量范围0mm-100mm的游标卡尺即可。当然由于加工时每个工 件都需进行测量,也可以设计一个专用量具(通规止规)来测量,这样可以大大 减少劳动时间。选择刃具(1) 铣削底面时,选用硬质合金端面铣刀,直径D=0 60mm(2) 铣削底凸台面和螺纹孔面时,选用硬质合金端面铣刀,直径D=0 40mm(3) 铣削端面时,选用硬质合金端面铣刀,直径D=0 100mm(4) 镗孔时选用机夹单刃高速钢镗刀直径

27、D=0 40mm(5) 钻孔9.8mm时,选用直柄麻花钻,直径9.8mm。(6) 钻孔5mm时,选用直柄麻花钻,直径5mm。(7) 攻螺纹时用 M6 的螺纹刀。(8) 扩孔10.5mm时,用直径是10.5mm的高速钢锥柄扩孔钻。(9) 扩孔10.4mm时,用直径是10.4mm的高速钢锥柄扩孔钻。(10) 铰孔10.5H7mm时,选择10.5mm,精度等级为H7级的直柄机用铰刀。5.5 2 确定切削用量、时间定额(A)确定切削用量a确定背吃刀量粗铣时,为提高铣削效率,一般选择铣削背吃刀量等于加工余量。一个工作行程完成,所以粗铣底面A的加工余量为2mm,选择背吃刀量a = 2mm。pb确定进给量根

28、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5-72,选择每齿进给量f为0.3mm/z.zc选取切削速度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5-72,选择切削速度V = 34.6m/c(2)确定铣刀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9.4-6,磨钝标准为0.5mm,由表9。4-7查得 刀具的耐用度T二180min。(3)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1000v 1000 x 34.6n = 184r /min兀 d 3.14 x 60(B)确定时间定额(2个工位)一个工位基本时间 T = 1 +1 + 2 = 0.614min=37s b fMz其中/ = 124mm为切削加工长度;1为刀具切入长度;1为刀具切出长度;

29、f1 2 Mz 为工作台水平进给量。1 = O.5(d - d2 一 a 2) + (1 3) = 7.633mm其中 d=60mm; a = 35mm ; k = 90 er1 =35,取1 =4mm22f = f zn = 0.3x4x184=220.8mm/minMZ z工序60 半精铣底面 A(A)确定切削用量a. 确定背吃刀量半精铣时,背吃刀量一般为0.5 2mm,所以取背吃刀量等于其在此工序 的加工余量,即 a=1.5mm。b. 确定进给量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5-72,选择每齿进给量f为0.2mm/z. zc. 选取切削速度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表 5-72, 选

30、择切削速度v 二 40.0m / min。c(2)确定铣刀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9.4-6,取磨钝标准为0.5mm,由表9。4-7查 得刀具的耐用度T二180min。(3)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1000v 1000 X 40.0n = 106 1r /min兀 d 3.14 x 60(B)确定时间定额(2次走刀)一次走刀基本时间Tb=号旦Mz= 1.55min=93s其中/ = 120mm为切削加工长度;/为刀具切入长度;/为刀具切出长度;f1 2 Mz为工作台水平进给量。l = 0.5(d - (d2 一 a 2) + (1 3) = 7.633mm其中 d=60mm; a

31、 = 35mm ; k = 90 erl =35 ,取 l =4mm22f = fzn=0.2X4X106.1=84.88mm/min MZ z工序 130 精铣底面 A(A)确定切削用量a. 确定背吃刀量精铣时,精铣时一般为 0.11mm 或更小,所以取背吃刀量等于其在此工序的加工 余量,即 a=0.5mm。b. 确定进给量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5-72 ,选择每齿进给量 f 为z0.12mm/z.c .选取切削速度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5-72,选择切削速度。v二49m/min c(2)确定铣刀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9.4-6,取磨钝标准为0.5mm,由表

32、9。4-7查 得刀具的耐用度T二180min。(3)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1000v 1000 x 49n = 260.1r / min兀 d3.14 x 60。(B)确定时间定额(2次走刀)一次走刀基本时间Tb=号旦Mz= 1.05min=63s其中/ = 120mm为切削加工长度;/为刀具切入长度;/为刀具切出长度;f1 2 Mz为工作台水平进给量。l = 0.5(d - (d2 一 a 2) + (1 3) = 7.633mm其中 d=60mm; a = 35mm ; k = 90 erl =35 ,取 l =4mm22f = f zn = 0. 1 2 x 4 x 260.1 =124.

33、 8mm/min MZ z工序 40、50 粗镗左、右支承孔(A)确定切削用量a 确定背吃用量粗镗时,为提高效率,一般选择镗削背吃刀量等于加工余量,一个工作行程镗完,所以粗镗大孔时加工余量为3mm,选择背吃刀量a二3mmpb.确定进给量和切削速度(1)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5-69,选择进给量为 f=0.5mm/r 切 削速度为 0.5m/s.(2)确定镗刀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3-7 取粗镗时单刃镗刀刀具的耐用度 T=50min。60000V 60000x0.5_ _ ./c、 虫、t 站宀、4丄44、士n = 238.9r/mm(3)确认机床王轴转速s

34、 兀d 3.14x40(B)确定时间定额基本时间 T =12 = 0.39min=23.3sb fn其中l = 38mm为切削加工长度;/为刀具切入长度;/为刀具切出长度;f12为王轴每转刀具的进给量。a/ 二 sp + (2 3)二 4.29mm1 tan kr其中 a 二 1.5mm; k 二 40sprc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69 ,选择进给量为 0.4mm/r 切削速 度为 0.6m/s.(2)确定镗刀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3-7 取半精镗时单刃镗刀刀具的耐用度 T=50min。(3)确认机床主轴转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60000V 600

35、00 x 0.6“厂厂 /.n = 286.6r /mms兀 d3.14 x 40(B)确定时间定额基本时间 T =L = 0.39min=23.5sb fn其中l = 38mm为切削加工长度;/为刀具切入长度;/为刀具切出长度;f 12为主轴每转刀具的进给量。al = + (2 3) = 2.917mm1 tan kr其中 a = 0.2mm; k = 40sprl =35 ,取 l =4mm22工序 160、170 精镗左、右支承孔(A)确定切削用量a 确定背吃用量取背吃刀量等于其在此工序的加工余量,即a=0.3mm。b 确定进给量和切削速度c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69,选

36、择进给量为 0.3mm/r 切削速 度为 0.4m/s.(2)确定镗刀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3-7 取半精镗时单刃镗刀刀具的耐用度T=50min。(3)确认机床主轴转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60000V 60000x 0.4 “I / n = 191r /mms兀 d3.14 x 40(B)确定时间定额基本时间 T = 1 + li +12 = 0.727min=43.6sb fn其中1 = 35mm为切削加工长度;1为刀具切入长度;1为刀具切出长度;f12 为主轴每转刀具的进给量。a1 = + (2 3) = 2.68mm1 tan kr其中 a = 0.15mm;

37、 k = 40spr1 =35 ,取 1 =4mm22工序 70、140 粗铣底面台阶孔平面及上面的螺纹孔面(A)确定切削用量 a确定背吃刀量粗铣时,为提高铣削效率,一般选择铣削背吃刀量等于加工余量。一个工作 行程完成,所以粗铣底面台阶孔平面及上面的螺纹孔面的加工余量为3.5mm,选 择背吃刀量a = 3.5mm。pb确定进给量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72,选择每齿进给量 f 为 0.3mm/z. zc选取切削速度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5-72,选择切削速度 V = 34.6m / c(2)确定铣刀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 9.4-6,取粗铣高速钢镶齿圆

38、柱铣刀磨钝标准 为0.5mm,由表9。4-7查得刀具的耐用度T = 180min。(3)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1000v 1000 x 34.6n = 276r /mm兀 d 3.14 x 40(B)确定时间定额1、底面凸台面:(2 个工位)一个工位基本时间T = 1 +11 = 0.328min=20sb fMz其中1 = 100mm为切削加工长度;1为刀具切入长度;1为刀具切出长度;f1 2 Mz 为工作台水平进给量。I】=0.5(d .:d2 -a 2) + (13) = 4.68mm其中 d=40mm; a = 20mm ; k = 90。er1 =35,取1 =4mm22f = f

39、zn = 0.3x4x276=331.2mm/min MZ z2、螺纹孔面(1 个工位)一次走刀基本时间 T = + +12 = 0.398min=24s b fMz其中1 = 125mm为切削加工长度;1为刀具切入长度;1为刀具切出长度;f1 2 Mz 为工作台水平进给量。1 = 0.5(d -pd2 a 2) + (13) = 2.915mm其中 d=40mm; a = 12mm ; k = 90。er1 =35,取1 =4mm22f = f zn = 0.3x4x276=331.2mm/min MZ z工序110 粗铣左端面 B(A)确定切削用量a确定背吃刀量粗铣时,为提高铣削效率,一般

40、选择铣削背吃刀量等于加工余量。一个工作 行程完成,所以粗铣左端面的加工余量为3mm,选择背吃刀量a二3mm。pb确定进给量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5-72,选择每齿进给量f为0.3mm/z.zc选取切削速度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5-72,选择切削速度V = 34.6m/c (2)确定铣刀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9.4-6,磨钝标准为0.5mm,由表9。4-7查得 刀具的耐用度T二180min。(3)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1000v 1000 x 34.6n = 110 4r /min兀 d3.14 x 100(B)确定时间定额基本时间 T = + +12 = 0.6

41、8min=41sb fMz其中1 = 70mm为切削加工长度;1为刀具切入长度;1为刀具切出长度;f1 2 Mz为工作台水平进给量。I】=0.5(d -.-d2 -a 2) + (1 3) = 16.29mm其中 d=100mm; a = 70mm; k = 90 er1 =35,取1 =4mm22f = f zn = 0.3x4x110.4=132.48mm/minMZ z工序120 粗铣右端面 C(A)确定切削用量a确定背吃刀量粗铣时,为提高铣削效率,一般选择铣削背吃刀量等于加工余量。一个工作行程完成,所以粗铣右端面的加工余量为3mm,选择背吃刀量a二3mm。pb确定进给量根据机械制造技术

42、基础课程设计表5-72,选择每齿进给量f为0.3mm/z.zc选取切削速度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5-72,选择切削速度V二34.6m/c (2)确定铣刀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9.4-6,磨钝标准为0.5mm,由表9。4-7查得 刀具的耐用度T二180min。(3)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1000v 1000 x 34.6=110.4r /min兀 d 3.14 x 100(B)确定时间定额(2次走刀)一次走刀基本时间T= b2 = 1.08min=65sMz其中1 = 120mm为切削加工长度;1为刀具切入长度;1为刀具切出长度;f1 2 Mz 为工作台水平进给量。1 =

43、 O.5(d - d2 一 a 2) + (1 3) = 18.93mm其中 d=100mm; a = 75mm; k = 90 er1 =35,取1 =4mm22f = f zn = 0.3x4x110.4=132.48mm/minMZ z工序80 钻、扩、铰孔工步1:钻9.8底面凸台孔;( A) 确定切削用量a. 确定背吃刀量因为第一次钻孔的加工余量为9.8mm。一次工作行程钻完,所以选择背 吃刀量 a=9.8mm。b. 确定进给量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64,(HT250 硬度为 180HBS) 选择进给量 f 为 0.45mm/rc. 确定切削速度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

44、计表5-66,选择切削速度Vc=0.45m/s (2)确定麻花钻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3-7, 取钻削时麻花钻刀具的耐用度 T=100min。(3)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60000V 60000x 0.45o_ . / .n = 877.4r/mm兀 d3.14 x 9.8(B)确定时间定额(6个工位钻6个孔)一个工位基本时间T = + 1 * =14,取 1 =3mm22工步2:扩4个105底面凸台孔;a. 确定背吃刀量因为扩孔的加工余量为0.7mm。一次工作行程扩完,所以选择背吃刀量 a=0.7mm。b. 确定进给量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64,(HT

45、250 硬度为 180HBS)2 = 0.1min=6s b fn其中/ = 17mm为切削加工长度;1为刀具切入长度;1为刀具切出长度;f12 为主轴每转刀具的进给量。1 = (D / 2) cot k + (1 2) =20mm1r其中 D=9.8mm; k = 15r选择进给量 f 为 0.8mm/rc. 确定切削速度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66,选择切削速度 Vc=0.18m/s (2)确定扩孔钻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3-7,取钻削时麻花钻刀具的耐用度 T=150min。(3)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60000V 60000x0.18.n = 327

46、.6r/mm兀 d3.14 x 10.5(B)确定时间定额(4个工位扩4个孔)一个工位基本时间 T = =24,取 1 =3mm22工步3:扩一对10.4底面工艺孔;a. 确定背吃刀量因为扩孔的加工余量为0.6mm。一次工作行程扩完,所以选择背吃刀量 a=0.6mm。b. 确定进给量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64,(HT250 硬度为 180HBS) 选择进给量 f 为 0.8mm/rc. 确定切削速度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5-66,选择切削速度Vc=0.18m/s2)确定扩孔钻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 + - + 2 = 0.089min=5.5sb fn其中/ = 17mm为切

47、削加工长度;1为刀具切入长度;1为刀具切出长度;f12为主轴每转刀具的进给量。icot k + (12)=3. 3mmr其中 D=10.5mm; d = 9.8mm ; k =151r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3-7,取钻削时麻花钻刀具的耐用度T=150min。(3)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60000V 60000x 0.18 ccc r / .n = 330.7 r /mm兀 d3.14 x 10.4(B)确定时间定额(2个工位扩2个孔)一个工位基本时间T =匕匕 l2 = 0.084min=5s b fn其中/ = 17mm为切削加工长度;/为刀具切入长度;/为刀具切出长度;f 12为主

48、轴每转刀具的进给量。i cot k + (1 2) =2. 2mm r其中 D=10.4mm; d = 9.8mm ; k =151rl =24,取 l =3mm 22工步4:铰一对105H7底面工艺孔;a. 确定背吃刀量因为扩孔的加工余量为0.1mm。一次工作行程扩完,所以选择背吃刀量 a=0.1mm。b. 确定进给量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68,(HT250 硬度为 180HBS)选择进给量 f 为 1.5mm/rc. 确定切削速度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5-66,选择切削速度Vc=10m/min(2)确定扩孔钻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3-7,

49、取钻削时麻花钻刀具的耐用度T=150min。(3)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1000v1000 x 10=303r /mm兀 d 3.14 x 10.5(B)确定时间定额(2次走刀铰2个孔)一次走刀基本时间T = 1 * - L = 0.071min=4s b fn其中/ = 17mm为切削加工长度;/为刀具切入长度;/为刀具切出长度;f12 为主轴每转刀具的进给量。i cot k + (1 2) =2. 2mm r其中 D=10.5mm; d = 10.4mm ; k =151rl =13mm2工序 150:钻、攻螺纹孔工步1:钻5螺纹孔;( A) 确定切削用量a. 确定背吃刀量因为第一次钻孔的加

50、工余量为5mm。一次工作行程钻完,所以选择背吃 刀量 a=5mm。b. 确定进给量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5-64,(HT250 硬度为 180HBS)选择进给量 f 为 0.3mm/rc. 确定切削速度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5-66,选择切削速度Vc=0.45m/s (2)确定麻花钻的磨钝标准及耐用度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 3-7, 取钻削时麻花钻刀具的耐用度 T=100min。(3)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60000V 60000 x 0.45/ .n = 1720r /mm兀 d3.14 x 5(B)确定时间定额(2个工位钻2个孔)基本时间 T =l2 = 0.05m

51、in=3sb fn其中/ = 13.5mm为切削加工长度;l为刀具切入长度;l为刀具切出长度;f 12为主轴每转刀具的进给量。/ = (D/ 2) cotk + (12) =9.33mm1r其中 D=5mm; k = 15rl =14,取 l =3mm22工步2:攻M6内螺纹(P=0.75mm);( A) 确定切削用量a. 确定背吃刀量因为第一次钻孔的加工余量为1mm。一次工作行程攻完,所以选择背吃刀量 a=1mm。b. 确定进给量进给量应为螺距P,故f=0.75mm/rc. 确定切削速度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5-83,选择切削速度Vc=8.9m/min(2)确定麻花钻的磨钝标准及耐用

52、度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表3-7,取丝锥的耐用度T=100min。(3)确定机床主轴转速 n1000v 1000x8.9n = 4724r /min兀 d 3.14 x 6(B)确定时间定额(2次走刀攻2个内螺纹)一次走刀基本时间Tb = * + f =0.1min=6s其中1 = 13.5mm为切削加工长度;l为刀具切入长度;l为刀具切出长度;f 12为主轴每转刀具的进给量。l = (1 3)P =2.25mm ; l = (2 3)P =2.25; n = n=472.4r/min1 2 06.专用夹具设计6. 1 设计要求本次设计的专用夹具为屮50H7孔车夹具设计。根据零件的特点,

53、选择角铁 式车床夹具(角铁式车床夹具其结构不对称,用于加工壳体、支座、杠杆、接头 等零件上回转面和端面)。该角铁式车床夹具由螺栓、压板、摆动 V 型块、过渡 盘、夹具体、平衡块、盖板、固定支撑板、活动菱形销、活动支撑板组成。对专用夹具进行定位原理分析:本工件在加工顶面螺纹孔平面时采用一面两孔作为定位基准,易于做到工艺 过程中的基准统一,保证工件的相对位置精度,且具有支撑面大,支撑刚性好等 优点;本工件采用底面和一对对角工艺孔作为定位基准,工件底面为第一定位基 准,限制了 x、y 方向转动, z 方向移动三个自由度;圆柱销为第二定位基准限 制了 x、y 方向移动两个自由度;菱形销为第三定位基准,

54、它和圆柱销联合限制 了z方向转动自由度,所以此定位方案符合六点定位原理,采用对称压板将工件 压紧。夹具主要设计过程如下:6. 2 夹具设计的有关计算a.定位销尺寸及定位误差计算1. 确定两销中心距及尺寸公差(中心距公差需采用对称公差的标注形式)两销中心距基本尺寸L =两孔中心距基本尺寸L二802 +1082 =134.4mm,公 dD差按划线等级取 0.4mm两销中心距的尺寸公差T =(1/31/5) Td =1/4X 0.4=0.10mm两销中心距尺寸及公差的标注:L 6 /2=134.40.05mm2. 确定圆柱销的尺寸及公差 d Ld圆柱销直径的基本尺寸d二工件孔1的最小极限尺寸D =1

55、0.5mm1 1min圆柱销按g6制造(T=0.011mm)即 d =0 1O.5-o.oo6 mm1-0.0173. 查表确定削边销尺寸b及Bb=4mm B=10.5-2=8.5mm4. 确定削边销的直径尺寸及公差汶(T + T d ) x b_ (0.4 + 0.1 - 0.006) x 4O=dd imn =0.188mm2mind10.52按 h6 级确定公差: d =0 10.50.188 mm20.1995. 计算定位误差目的是分析定位方案的可行性因为定位方向与加工尺寸方向垂直,且被加工表面无尺寸公差要求,为次要 加工表面,只要保证粗糙度为Ra12.5,故只需进行转角误差计算即可。

56、人X + X(0.018 + 0.199)+(0.018 + 0.017) ”A0 二 arctg imx2max 二 arctg沁 32L2x134.42 x A9 =6转角误差很小,符合定位要求,可以使用。定位方案设计如图所示:134.40.05b平衡块的计算:毛胚中支撑孔部分:S =n R2二n X 352-n X232=2186mm21V=SL=2186X33=72156mm21 1 1V=SL=2186X 123=268945mm22 1 2凸台:6Xn R2=6X3.14X 102=1884mm2V4=S4X8.5=16014mm3底座:V3=S3L1=1736X123=21352

57、8mm3肋板:57 X 60=3420mm3一个肋板体积:8X 3420=27360mm3X 方向:X=(268945+16014+213528)X 61.5+27360X 2X 73=34651510mmY 方向:Y=(268945X 84+213528X 49+16014X 18+27360X 2X (28+6)/V =35202984/553207=63.6mm毛胚重心坐标:Xc=(553207X 62.6+72156X 84)/(553207+72156)=71mmYc=(553207X 63.6+72156X 84)/(553207+72156)=65.95mmV 夹底=160 X

58、180 X 20=576000mm3V 夹紧二 n R2X 190X2+25X30X 180=254380mm3V 总=254380+498487+54720+576000=1383587.5mm3 力矩平衡:F1X89X34=F2X80X30 1383587.5X89X34=VX80X30得 V=139557mm3弧长 139557/ (60X40) =58mm6. 3 夹具结构设计及操作简要说明1、工件夹紧方式的确定 从夹紧动力源选择:手动夹紧确定主夹紧机构: 螺栓压板2、结构设计及操作说明 本夹具按底面一面两孔定位,可以限制6个自由度,属于完全定位方式。工件加工出了2个工艺孔,分别以圆柱

59、销和菱形销定位,工件靠压板用螺栓和螺母 压紧,夹具靠两个定位键定位和两个 U 型槽与铣床链接。夹具装配图如图所示:WWJiMTt附HT25U:-2.45 4WHT200 仲nHT25U7 设计小结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机械制造工艺学方面的知 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 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 足。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 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 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 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 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 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