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

上传人:feng****heng 文档编号:217248043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32.0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5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古诗鉴赏的九种答题格式。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无论是鉴赏还是评价,实质上都是考查考生对于诗 歌的想象能力。考生从哪些方面去想象,怎样去想象,如何结合诗歌本身、命题者所问、自 己所想,不枝不蔓,按要求写出来,这是答题的关键。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一、形象:身份+性格例 1.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 问题。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 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 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把 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

2、羞、好奇以及爱恋 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在我们 心中立起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带 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二、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例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意简析涓涓细流不辞辛苦,汇集成 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 涧的挽留,继续向前,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 波涛。 (表层含义)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 不惧艰难、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 身。 (深层含义)象。三、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例 3.阅

3、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简析通过“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 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恶和否定。 从诗中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四、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例 4.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 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简析“凉”。“

4、凉”字既写天凉,又 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 上之月,过渡(顶真)巧妙;愁情、凉床、月 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 境。 (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简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人炼字妙 用的理解阐释。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 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 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卜. t - 卜- t. t. 卜 F 1 A 上-让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 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 盎然、生机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五、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

5、+文意+主旨情感)例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简析“日”喻帝王,“浮云”喻小人,比 喻修辞格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注此诗作于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感情。表达皇帝被奸邪蒙蔽而自己报国无门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的伤痛,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七、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例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简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

6、动漫成一绝杜甫描写了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光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笼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 美景。八、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例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 辞方法?请具体说明。(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 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 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简析(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

7、对“春 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 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 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 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 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九、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 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例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偶成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试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这首诗。简析这首诗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一二两句写景:天空中

8、有淡淡的白云、 柔和的春风、和煦的日光,地上有红花、绿柳、碧水。上下辉映,生机盎然。三四句抒发春 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1、【2009 年广东卷】阅 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 问题。(7 分)月 杜甫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注】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 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 亮。故故:常常,频频。(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主要抒发了杜甫遭 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乡 怀归的感情。(3 分) 补充:只答“漂泊

9、流离”或“思 乡怀归”,各给 1 分;答漂泊流离”或“思乡怀归”,再加上“遭逢战乱”或“安史之乱”、“妻离子散”、“自己流落”、“望 月怀远”等),给 2 分。只答“困居”不给分。根据诗中的“乌鹊”意 象,答“怀才不遇”及与 之相应的意思给 1 分。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 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 达意方面的作用。(4 分)“万里”表示空间的 距离(1 分),寓含作者离 家万里的漂泊感。(1 分)时时”表示动作的频率,字面意义是“屡屡”、“常常”(1 分),言外之 意是作者一次次望月思归的期盼。夜久”表示时间的延续(1 分),暗示作者因 思乡怀归而夜深难寐。(1 分)2

10、【2010 年广东卷】阅 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 问题。(7 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 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 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 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阑:阻隔; 阻拦。直饶:纵使。分付:交付。(1)简析“隔”字的双m1重意蕴。(3 分)(1)(客观上)视觉的阻 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 (主观上)情感的阻隔, 思念之情无法传递。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 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 下片。(4 分) 答案一:上片前两句实写 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 两句梦中相见慰几回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 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孤 独。答案二:下片

11、前两句实写 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 两句寻得大雁传信的虚 写(想象);想象中的暮 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的 情感阻隔。3【2013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 问题。(7 分)鹧鸪天 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 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 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饬时,故 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 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 设祭。卖饧:清明前后 卖糖粥。苏堤:作者家 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 名。(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 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1)词的开头,玉笛声唤起作者的哀怨之情。春水茫茫,暮云低垂,使作者心情变得黯淡。分)看到远飞的燕子,作 者不禁想起

12、自己飘零千 里之外;看到雨打过后稀疏的梨花,作者感到自己 孤寂无依。(2 分)(2)作者为什么说“不 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 词的下片分析。(3 分) 清明节前后,作者思 乡情切,在夜晚折下江头 的柳技以寄托思乡之情。 虽然那不是家乡苏堤的 柳枝,也让作者皱眉伤 感,所以说“不是苏堤也 皱眉”。(3 分)。 4、(2012 年安徽卷)阅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本诗为雪后 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 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 中诗人的形象。(4 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

13、 歌的形象的能力。从诗句 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 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 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 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 对如此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 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 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 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 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 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 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 忘我的诗人形象。(2)请赏析“软红光里 涌银山”中“软”、“涌” 二字的妙处。(4 分)IE【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 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 诗歌的表现手法修 辞作用。解答这两字,要 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 及表达效果上回答。答案示例:“软”字以触 觉写视觉,生动地写

14、出了 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 温暖的独特美感;“涌” 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形象地描绘出在夕阳红 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 东山如银涛涌出的奇丽景象。5、(2013 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 分)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 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 息机。(选自宋诗精华 录)【注】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 停止世俗活动。(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 分) 参考答案:“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 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 的?请

15、简要赏析。(4 分)参考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 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 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 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 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 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 生活的向往。6. (2012 年天津卷)阅 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 作答。(8 分)野菊 【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 分)(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 分)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

16、达了作者怎 样的志趣?(3 分) 【解析】第(1)题考查 对诗歌中形象的把握情13况。赏析诗歌中的形象, 首先要立足诗歌内容,然 后再结合诗中的文字。第 (2)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其实对诗句的赏析,也要 体现在对诗句中具体的 字赏析。第(3)题是分 容的理解与把握。答案参考: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 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 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 改变内心的高洁。(2)修辞:对偶、借 代 炼字: “逢”“忙” 色彩: “碧”“黄” 情感:喜 爱之情率性自然 超凡脱俗7. (2012 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 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

17、声急,岁晚客程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 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 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 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 分) 参考一:【答案】描写了 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 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 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答案】孤舟联结者雁、 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 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 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 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 之感。参考二:【答案】:(1) 思路:诗歌开关两句写了 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 中赶路的情形。天刚破 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 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 风声

18、萧萧,江南水乡便满 天飘舞树叶。营造了冷清 萧条的氛围,后文抒发羁 旅思乡做了铺垫。(2)思路:孤舟,即写 舟,又代指人;即写景 又写情。照应题目上文 表达情感。(本题未找到答案原版 给出两种答案,自己挑 选。)解析】 (1)景色先总答,再分答。回答关注 事件地点人物,再解释诗 歌。(2)思路:a)解 释: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 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 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b)修辞效果:点出该字的修 辞及其作用。C)表现效 果:点出该字的表现手法 及其作用。d)结构作 用:点出该字对题目、开 头、上文、下文、结尾的 作用。e)意境情感主 题: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 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 感情。f)探讨

19、词语的深层含义。 【考点定位】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 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E (鉴赏评价);评价文 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鉴 赏评价) 8、(2012 年江西卷)阅 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 面的题目。(8 分)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动 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 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 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 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 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 又指美好的春光。变 做:纵使。(1)概括“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 词表达的情感。(4 分) 答:“杨柳”“飞 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 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 无依、离愁别绪。(2 分) 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 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 别恨。(2 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 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 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 同。(4 分) 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 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 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 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2 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 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