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学习方法

上传人:feng****ing 文档编号:217193152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孔子的学习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孔子的学习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孔子的学习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孔子的学习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的学习方法(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孔子的学习方法论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在长期的学习和教育实践中,对如何搞好 学习有深切的体会,对学习的规律有较为科学的把握,对学习的辩证法也有相当精到的总结。 认真清理和研究孔子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对我们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一、学而时习 孔子主张把“学”和“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搞好学习的重要方法。“学”就是接受教 育,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习”就是对已学过的知识反复地学,如鸟之反复练翅。孔子说:“学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学的同时及时地、时常地进行温习、练习,是令人高兴的。书读百 遍,其义自见。只有“学而时习”,才能对所学内容不

2、断加深理解,熟练掌握,产生“说”的效 果。这是孔子从学习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_-,、人 E L二、学思并重 孔子认为学习必须与思考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学,也要重视思,二者不可偏废。他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机械练习,而 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如果只是一味地学而不加以思考,就会迷惘不解。但思考又不能是离 开学的冥思空想,而要以学为基础。孔子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 如学也。”只是冥思空想而不学习,那是“无益”的。只有把学与思辩证地结合起来,在学的同 时积极地进行思考,把思考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甚至

3、升华所学内容。所 以孔子在教学实践中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倡导启 发式教学,要求学生独立地积极地进行思考,能做到举一反三,“告诸往而知来”。四、下学上达 孔子曾在其弟子子贡面前感叹没有人懂得他,并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 我者其天乎!”孔子认为自己之所以不被别人理解,就是因为自己的认识已由低层次的基础性 的学问通过深入的理性思考上升到了对高深道理的把握,这就是所谓“下学而上达”。在孔子 看来,他不只是“多学而识之者”,而是由“多学而识”的“下学”通过理性思考“上达”于“一以 贯之”之“道”,即由多闻多见等低层次认识上升到把握事物本质的高层次认识、

4、达到了由感性 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境界。宋代程子十分推崇孔子的“下学而上达”,把它誉为“学者须守” 的“学之要”。我们今天治学也应不满足于低层次的认识,要做到“下学而上达”,不断进入认 识的更高境界。五、学以致用 孔子认为,要做到学有成效,必须坚持学以致用。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 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在孔子看来,学诗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应用 于“授之以政”、“使于四方”的实践;如果诵诗三百首,却不能成功地应用,诗学得 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可见,孔子是十分重视学以致用的,也只有通过学以致用才能检验出学习 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六、学以进德 孔子特别看重学以进德这一点

5、。他教育学生不仅重视“学而知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增 长知识,而且更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把德育放在首位。论语?先进记载了孔子所开 的四方面课程第一就是“德行”,其后依次是“言语”、“政事”、“文学”。在孔子孔子谈学习方法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前479 年),在学习方法上他主张“学而时习 之”,“温故而知新”.他要求学生学习时,要学,思结合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就是说,光学习而不积极思维,就会迷而不知所向;如果思维不以学习为基础,就会流于空 想,会带来知识上的危机.因为学习是人类独特的活动,是人类知识的继承活动.这种继承不 能是简单的兆焯和模仿,要通过独立

6、思考,学思结合,才能在接受前人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 造,有所发展.祖冲之的学习方法(密率:pi=355/113 约率:pi=22/73.1415956pi3.1415927font) 爱因斯坦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1879-1955 年),东年是智力发展迟缓,上小学、中学时,老师认为他是 “笨头笨脑的孩子”。也许是他 12 岁时第一次读到欧氏几何的书,那严密的逻辑给他留下了深 刻印象,激发了他数学学习的兴趣。1896 年 17 岁的爱因斯坦进入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学习理 论物理,1902 年在伯尔尼专利局工作。这段时期他的思想十分活跃,经常和伯尔尼大学哲学 系的学生索洛文等五人常在一起阅读各种书籍,

7、无拘无束地自由讨论各种问题,他们阅读了休 漠、马赫、庞加勒、黎曼、狄更斯等许多人的作品。有时只念了半页,甚至只念了一句就争论 起来。他们亲切地称这种聚会为“奥林匹亚科学院”。这种“疯子式”集会是他的恩维十分活 跃。1902 年他就发表了第一篇论文,1905 年仅 26 岁的爱因斯坦竟发表了五篇极为重要的 论文,提出了光量子假说和狭义相对论,并通过对布朗运动的研究证明了原子的存在。1916 年又完成了广义相对论,取得了宏伟的成就,被科学界誉为“人类历史上一颗明亮的巨星”。爱因斯坦的学习方法,大致可概括成:依靠自学,独立思考,穷根究底,大胆想象,强 调理解,重视实验,弄通数学,研究哲学等八个方面。

8、朱熹提倡的学习法1他的弟子将朱子读书法归纳为以下六条: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虑心涵咏;切已体察; 着紧用力;居敬(收心集中注意)持志。2名人谈读书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 郑燮自序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致颜黎民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 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 究的,究竟是怎么一

9、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鲁迅鲁迅全集在我们懒惰的人看来,多以为省出来的时间,只是为休息休息,那知人家工作之外,还要读书。省出来的时间愈多,就是读书的时间愈多。使工不误读, 读不误工,工读打成一片,才是真正人的生活。 李大钊 李大钊选集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 积累的。知识就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都不应该像“过眼烟 云”。邓拓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郭沫若郭沫若谈读书我自从此次住馆读书以后,深信人要有两个老师,一为活老师,二为死老师即图书;活老师固然可贵,而死老师的可贵又超过

10、活老师,活老师也是从 死老师来的,死老师是“太上老师”,图书馆是“太上研究院”。蔡尚思 引自治学集因为世界上的书总是读不完的,一个人总能当一个会走路的图书馆。这时就要学会查书,一旦要用的时候就可以去查。在工作中,在解决某个问题的过 程中,需要某种知识,就到某一部书中去找,查到你要看的章节。遇到看不懂的地方,你再往 前翻,而不必逐节从头到尾去看完整部书。如果“闭上眼睛”,能够“看到”某本书在某个部分 都讲到什么,到要用的时候能够“信手拈来”,那就不必预先去看它背它了。事实上,许多书 只是备人查,而不值得供人读的。严济慈 引自学者论学图书馆使我得以有恒地研习而增进我的知识。每天我停留在里面一两个钟

11、头,用这个办法相当地补充我失掉的高深的教育。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自传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 益不少。卢梭 忏悔录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里面反映出来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卢保克读书的乐趣 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 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都德 引自1984年第1 期夜读 3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很难是非常精湛的。柯南道尔 福尔摩斯探案集血字的研究 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 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

12、以热 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高尔基 高尔基论青年4 篇三:孔子的教学方法孔子的教学方法孔子是一位“以德服人”的教育家,是中国历史上教师的光辉典范,他所体现的“学而不 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已成为中国教师的优良传统。孔子的教学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四 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孔子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并将因材施教作为一个教育原则, 贯穿于日常的教育工作之中。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因材施教者,也是他在教育上获得成 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实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孔子 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谈话。孔子说

13、:“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他有目的地找学生谈话,有个别谈 话,也有聚众而谈。如有一次有意识地向子路提出一个假定性的问题:“道不行,乘桴浮于 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并未说话,仅以高兴默认,孔子便说:“由也,好勇过我,无所 取材。”二是个别观察。他通过多方面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由表及里地洞察学生的精神世界: 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单凭公开场合的表现作判断还有片面性,就要 “退而省其私”;只凭一 时的行为作判断还不够,还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就是要注意学生的所作所 为,观看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的感情倾向,这就可以把一个人的思想面貌了解透彻了。他在 考察人的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认为不

14、同的事务、不同的情境都可以考察人的思想品质。第二,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孔子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之中。把学到的知 识要 “笃行之”,他要求学生们说话谨慎一些,做事则要勤快一些,“君子欲讷其言而敏于 行”,应当更重视行动。由学而思而行,这就是孔子所探究和总结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与人的一般认 识过程基本符合。这一思想对后世的教学理论、教学实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启 发诱导,循序渐进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与悱是内在心理 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就是说,在教学时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 还想不通

15、,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经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词表达出来,此时 可以去开导他。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再思考,获得 进一步的领会。孔子在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的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三种,即由浅入深,由易到 难;能近取譬,推己及人;叩其两端,攻乎异端。第四,以身作则,树立师范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将毕生精力贡献于后一代的教育工作,敏 而好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是一位尽职的好教师。他回答子贡的提问时说:“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他也曾在学生面前评价自己说:“若圣与 仁,则吾其敢。抑为(学)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

16、云尔已也。”他为后世的教师树立了五 个方面的典范:2、温故知新。教师既要了解掌握过去的政治历史知识,又要借鉴有益的历史经验,认识 当代的社会问题,知道解决的办法。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在这里所讲 的温故而知新是指老师全面掌握知识,理解要深刻正确。3、诲人不倦。孔子30 岁左右开始办学,40 多年不间断地从事教育活动,就是在从政 的5 年间,也仍然从事传授,周游列国时,也随处讲学。有的学生品德很差,起点较低,或 屡犯错误,他也不嫌弃,耐心诱导,造就成才。对学生的爱和高度负责,是他有诲人不倦教学 态度的思想基础。4、以身作则。孔子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有言教,而且注重身教。他“发奋忘食

17、,乐以忘 忧,不知老之将至”,通过严以责己,以身作则来感化学生。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 古,敏以求之者也。”“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当然,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并不是要复制古董,而是要从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吸取积极因 素,比如孔子重视德育,包括师德,讲究教学方法等等,并赋予其时代气息,弘扬孔子教育思 想,培养新时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篇四:重温经典 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态度、方 法、内容及目的高一5 班主题班会讲稿提纲重温经典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态度、方法、内容及目的万旭红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鉴。这 些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

18、以下几点:一、关于学习的态度1学为已好,以学为乐。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 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 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2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里仁)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 世俗所累。同时,他 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

19、程,要敢于知难而进,“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雍也)针对冉求在学习问题上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思想,孔子认为所谓能力不够的人, 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来,你现在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底的缘故。在这里 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事实上孔子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的人(述而)。3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 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 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

20、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 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 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 能偏废。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三、关于学习的内容四,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 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21、?”(子路)也就是说,熟读 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 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 能改,是吾忧也。”(述而)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 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由此可见,读书 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关于 这一思想,在孔子的学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现出来。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路)也就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我们现在可以理

22、 解成为做事)。这一思想实质上也体现了学与用的关系,要想当好官(做成事)必须学习,学 习的目的应是更好地当官(做成事,做大事),这种学用关系也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目的,即 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们直接登上政治舞台或作教师培养政治人才和对社会有益 的人。有了这些人的努力做事就会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当然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 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因为“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篇五:名人学 习方法孔子读书法名人学习方法孔子的“四结合”读书法“千古读书方法之善,当首推孔子”(近代著名学者胡朴安语)。孔子作为古代大思想家、 教育家,其读书方法科学适用,自成体系,特别是“四

23、个结合”读书法,更为人们所推崇。下 面就把这种读书法介绍给大家,供同学们参考。一、学与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话极其概括地道出了“学 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只学习,不思考,是学不到知识的;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空想 的境地,最终一无所获。“学”离不开“思”,“思”必须有利于“学”,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才 能在良好的阅读心理上,根据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阅历,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 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比较分析、归纳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从而获得真知灼 见。可见,学与思是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二、学与问结合凡学必有问。清代大学者刘开说得好:“君子

24、之学必好问。学与问,相辅 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知识浩如烟海,学习没有止境,要想真正学到知 识,除了刻苦之外,还应该有孔子提倡的“切问”“每事问”的精神。人非生而知之,学习书本 一定会发现问题,产生疑问;社会的大课堂中更是问号叠出,不解重重。这就需要我们认认真 真地向工具书、老师、同学及其他有专长的人请教,寻根追底,通过“问”搬掉块块“绊脚 石”。孔子在治学中是非常重视“问”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问”的身体力行者。三、学与习结合孔子以其读书治学的切身感受,提出“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方法,即,要 经常温习学过的知识,以增加记忆、加深理解。心理科学实验表明:学习、理解、掌

25、握知识并 不是一蹴而就的,人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巩固所学知识、防止遗忘进而循序渐进的过程。读 书不仅先要学,而且还要反复温习,不断复习强化,这样才能利于后边的学习。因为旧知与新 知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学习就是要把旧知与新知联系起来,并很好地理解、巩固进而掌握乃至 运用。正如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四、学与行结合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在履行“孝、悌、信、仁” 等道德行为的同时,要学习文化典籍。可见,孔子十分重视学与行的结合。他认为“学”是为 了“行”,而且“行”是首要的。孔子还曾强调指出:要“讷于言而敏于行”。他的话就字面意思 看,是说说话要谨慎,行动要果敢,实际上是在强调学与行的结合即儒学的另一位代表人 物子思所说的“笃行之”,也就是要踏踏实实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接受实践检 验的同时,使理论知识得到丰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