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功能检查法》PPT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21712257 上传时间:2021-05-07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1.6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神经功能检查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神经功能检查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神经功能检查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资源描述:

《《神经功能检查法》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功能检查法》PPT课件(9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六章神经功能检查法脊柱与四肢的创伤和疾病常伴有神经系统的损伤。神经功能检查对诊断骨伤科疾病和创伤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感觉检查v一、检查内容v(一)浅感觉(痛、温、触觉)v 1痛觉用针尖刺皮肤,确定痛觉减退、消失或过敏区域。v 2 温度觉以盛有冷水(510)和热水(4045)的两试管,分别接触病人皮肤,询问其感觉。v 3 触觉以棉花、棉签轻触病人的皮肤,询问其感觉。v(二)深感觉v 1 位置觉嘱患者闭目,医者用手指从两侧轻轻夹住病人的手指或足趾,作伸屈动作询问其被夹指、趾的名称和被扳动的方向。v 2 震动觉将音叉振动后,放在病人的骨突起的皮肤上,询问其有无震动及持续时间。 v 3实体感觉嘱患者

2、闭目,用手触摸分辨物体的大小、方圆、硬度。v 4 两点分辨觉以圆规的两个尖端,触及身体的不同部位,测定患者分辨两点距离的能力。 v二、临床意义v 感觉障碍的程度和范围,有助于确定神经损害的部位。v 1神经干损害深、浅感觉均受累,其范围与某一周围神经的感觉分布区相一致。v 2神经丛损害该丛分布区的深、浅感觉均受累。v 3神经根损害深、浅感觉均受累,其范围与脊髓神经节段分布区相一致,并伴有该部位的疼痛,称为“根性疼痛”。v 4脊髓横断性损害损害节段以下深、浅感觉均受累。v 5半侧脊髓损害损害节段以下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两侧触觉往往不受影响,同时伴有同侧运动功能障碍,称为“半侧脊髓损害综合

3、征” v三、记录方法v 1 感觉记录图对脊髓横贯性损伤、半侧损伤、周围神经根性损伤,可按“感觉记录图”绘出感觉异常的性质及分布区。v 2 局部图对神经干性损伤,如感觉障碍需要精细绘出,可在病历上画一肢体的局部图,标明感觉障碍的性质与范围。 第二节肌力检查v一、检查内容v(一)肌容量v 观察肢体外形有无肌肉萎缩、挛缩、畸形等。v(二)肌张力v 定义:在静止状态时肌肉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度。v 检查方法:令患者肢体放松作被动运动以测其阻力,亦可用手轻捏患者的肌肉以体验其软硬度。如肌肉松软,被动运动时阻力减低或消失,关节松弛而活动范围扩大,称为肌张力减低;反之,肌肉紧张,被动运动时阻力很大,称为肌张力

4、增高。 v(三)肌力v 定义:肌肉主动运动的力量、幅度和速度。v 肌力测定标准可分为以下六级:v 0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v 1级肌肉有微弱收缩,但不能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v 2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吸引力(重度瘫痪)。v 3级能抗地心吸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v 4级能抗地心吸引力运动肢体,但不能抵抗阻力(接近正常)。v 5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 各部肌肉肌力测定法v(一)颈、肩、背部肌力检查v1、胸锁乳突肌肌力测定v2、斜方肌肌力测定v3、胸大肌肌力测定v4、肩胛提肌肌力测定v5、菱形肌肌力测定v6、前锯肌肌力测定 v7、

5、冈上肌肌力测定v8、冈下肌肌力测定v9、肩胛下肌及大圆肌肌力测定v10、背阔肌肌力测定v11、三角肌肌力测定 (二)上肢肌力检查v1、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肌力测定v2、肱三头肌、肘后肌肌力测定v3、旋前圆肌、旋前方肌肌力测定v4、桡侧腕屈肌肌力测定v5、掌长肌肌力测定 v6、指浅屈肌肌力测定v7、拇长屈肌肌力测定v8、指深屈肌肌力测定v9、拇短展肌肌力测定v10、拇指对掌肌肌力测定v11、拇短屈肌肌力测定 v12、尺侧腕屈肌肌力测定v13、拇收肌肌力测定v14、小指展肌肌力测定v15、小指短屈肌肌力测定v16、小指对掌肌肌力测定 v17、蚓状肌、骨间肌肌力测定v18、骨间背肌肌力测定v19、

6、骨间掌侧肌肌力测定v20、肱桡肌肌力测定v21、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肌力测定 v22、旋后肌肌力测定v23、指总伸肌肌力测定v24、尺侧腕伸肌肌力测定v25、拇长展肌肌力测定v26、拇短伸肌肌力测定v27、拇长伸肌肌力测定 v(三)脊柱及腹部肌力检查v1、骶棘肌肌力测定v2、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肌力测定v3、腹直肌肌力测定 v(四)下肢肌力检查v1、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肌力测定v2、股薄肌肌力测定v3、髂腰肌肌力测定v4、缝匠肌肌力测定v5、股四头肌肌力测定 v6、梨状肌、闭孔内肌、肌、股方肌肌力测定v7、臀中肌肌力测定v8、阔筋膜张肌肌力测定v9、臀大肌肌力测定v10、半腱肌、半膜肌、

7、股二头肌肌力测定 v11、腓肠肌肌力测定v12、比目鱼肌肌力测定v13、胫骨前肌肌力测定v14、胫骨后肌肌力测定v15、趾长屈肌肌力测定 v16、拇长屈肌肌力测定v17、趾短屈肌肌力测定v18、拇短屈肌肌力测定v19、拇展肌肌力测定v20、跖方肌、小趾展肌、小趾短屈肌肌力测定v21、蚓状肌肌力测定 v22、骨间肌肌力测定v23、腓骨长肌肌力测定v24、腓骨短肌肌力测定v25、趾长伸肌肌力测定v26、拇长伸肌肌力测定 三、临床意义v2、肌萎缩肌肉萎缩多见于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而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则无明显肌肉萎缩,但如瘫痪过久,可出现轻度的废用性萎缩。v1、肌麻痹运动神经元损害,可产生肌力的减退或丧

8、失,出现部分或完全瘫痪。v3、肌张力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时,肌张力减低;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时,肌张力增高。 第三节反射检查v一、生理反射v 1、深反射v定义:腱反射和骨膜反射是刺激肌腱、骨膜和关节内的本体感受器所引起的反射。v常检查的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腱反射和跟腱反射。v反射程度的表示:消失(),减退(),正常(),增强(),亢进甚至出现阵挛() 深反射分析表反射检查方法反应肌肉神经节段定位肱二头肌叩击置于患者二头肌腱上的检查者的手指肘关节屈曲肱二头肌肌皮神经C5-7肱三头肌叩击鹰嘴上方的三头肌腱肘关节伸展肱三头肌桡神经C6-8膝反射叩击髌骨下股四头肌腱膝关节伸展股四

9、头肌股神经L2-4跟腱反射叩击跟腱足部跖曲腓肠肌胫神经L4-S2 v2、浅反射v定义:刺激皮肤所引起的反射。v常检查的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和肛门反射。v记录方法:消失(),迟钝(),活跃(),亢进(。 浅反射分析表检查方法反应肌肉神经节段定位上腹壁反射迅速轻划上腹部皮肤上腹壁收缩腹横肌肋间神经T7-8中腹壁反射迅速轻划中腹部皮肤中腹壁收缩腹斜肌肋间神经T9-10下腹壁反射迅速轻划下腹部皮肤下腹壁收缩腹直肌肋间神经T11-12提睾反射轻划大腿内上侧皮肤睾丸上提提睾肌生殖股神经L1-4肛门反 射轻划肛门旁皮肤肛门收缩肛门括约肌肛门神经S4-5 二、病理反射v定义:中枢神经受到损害时肢体所出现

10、的异常反射。v常检查的病理反射:v1、弹手指征霍夫曼(Hoffmann)征。快速弹压被夹住的患者中指指甲,引起诸手指的掌屈反应为阳性。v2、划跖试验巴彬斯基(Babinski)征。轻划足跖外侧,引起拇趾背屈,余趾呈扇形分开为阳性。 v 3、压擦胫试验奥本海姆(Oppen heim)征。以拇指用力沿胫骨前嵴内侧面从上而下压擦,反应同上为阳性。v 4、捏腓肠肌试验戈登(Gordon)征。用力捏腓肠肌,反应同上为阳性。v 5、踝阵挛检查者一手托住腘窝,一手握足,用力使其踝关节突然背屈,然后放松,可以产生踝关节连续的交替的伸屈运动,则视为阳性。v 6、髌阵挛患者仰卧,检查者以一手的拇食指二指抵住髌骨上

11、极,用力向下急促推动髌骨,然后放松,引起髌骨连续交替的上下移动为阳性。 三、反射检查的临床意义v1、深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反射弧的抑制或中断。反射弧中断时,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因中枢的抑制释放而反射增强,亦可因超限抑制而反射消失。v2、浅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反射弧的抑制或中断。反射弧未中断时,如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可因浅反射的皮层反射通路受损,亦表现为反射减弱或消失。 v3、反射对比检查反射时一定要两侧比较,对称性的反射减弱和增强,未必都是神经损害的表现,而反射的不对称性是神经损害的有力指征。v4、腹壁反射可因腹壁松弛、肥胖或腹胀而消失,提睾反射可因年老、阴囊睾丸疾患而消失,正常情况下也可以两侧不

12、对称。v5、病理反射它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但在2岁以下小儿,正常亦可引出。v6、少数症例正常情况下,少数人亦可引出双侧弹手指征。 第四节植物神经检查v一、植物神经功能检查内容v1、神经损伤分布区检查神经损伤分布区的皮肤色泽、粗糙程度、汗液分泌情况,有无脱屑、营养性溃疡、褥疮等。v2、脊髓病变脊髓有病变时,检查有无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霍纳Horner综合征),表现为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轻度下陷,面部无汗。 v3、脊椎及骨盆病变应注意有无括约肌功能及性功能障碍等情况。有无尿潴留或尿失禁,有无便秘或大便失禁。是否已形成自主膀胱、反射性膀胱或随意性膀胱。v(1)无张力性膀胱:尿潴留,排尿需

13、导尿引出。v(2)自主性膀胱:膀胱充满时无感觉,压迫下腹部始能排尿,但不能排空。v(3)反射性膀胱:膀胱充满时下腹部有胀感,有时出现轻微头胀,出汗或其他不适,抓摸大腿内侧、腹股沟或会阴部皮肤等刺激,常可诱起排尿。 v(4)随意性膀胱:为正常情况,能随意控制排尿。v4、皮肤划纹试验刺激皮肤引起的血管反射,称为皮肤划纹试验。可分两种:v(1)白色皮肤划纹:以钝针轻快地划过皮肤,数秒钟后出现白色条纹,持续数分钟。v(2)红色皮肤划纹:以钝针较重较慢地划过皮肤,数秒钟后出现红色条纹,持续数分钟。 v二、植物神经检查的临床意义v(1)周围神经损伤及脊髓损伤节段以下皮肤缺少光泽,出现粗糙、无汗、脱屑,甚至

14、发生营养性溃疡和褥疮。v(2)颈交感节或C8、T1脊髓病变,可以出现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v(3)骶神经损伤及急性脊髓损伤休克期(一般数日至6周内恢复),呈现出无张力性膀胱;休克期己过,呈现自主性膀胱,骶髓节段以上的脊髓损伤,可形成反射性膀胱;近似随意性膀胱为部分损伤的表现。v(4)周围神经和脊髓损伤节段以下皮肤划纹反应减弱或消失,有助于病损定位。 第五节四肢神经损伤检查v一、桡神经检查解剖: 臂丛神经后束延伸,最高分支在腋窝部分出肱三头肌肌支,继此分支之后,桡神经绕过肱骨桡神经沟,在三角肌粗隆下方出现,穿过肌间隔,分出运动支和感觉支,在肘上部旋前圆肌部分出四个分支:肱桡肌支、桡侧腕长伸肌支、

15、桡侧腕短伸肌支和旋后肌支,桡神经损伤多发生在此段。感觉支在肱骨中段分出上臂后侧皮神经,支配上臂后侧皮肤感觉。在肘关节附近分出桡神经浅支,支配前臂后侧、手背桡侧两个手指的感觉。当桡神经损伤时,上述部位感觉丧失。 v神经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运动神经损伤:前臂伸肌群肌萎缩和腕下垂。检查方法:伸腕运动,检查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力的肌力。检查时嘱患者屈肘90,手掌向下,半握拳,医者一手托住前臂,令患者作伸腕动作,并给予阻力,可根据肌力大小判断桡神经损伤的程度。除伸腕肌检查外,还可检查指总伸肌、拇长伸肌、旋后肌等。感觉神经损伤:上臂后侧皮肤感觉及前臂后侧、手背桡侧两个手指的感觉迟钝或消失

16、。 v二、正中神经检查v解剖: 从臂丛神经的前束,在上臂伴随肱动脉而下,没有分支,在肘部分出旋前圆肌支、桡侧腕屈肌支、指浅屈肌支、指深屈肌支、拇长屈肌等肌支。正中神经进入腕管后,又分出拇短屈肌支、拇短展肌支、拇指对掌肌支等。感觉神经支:手掌的桡侧三个半指和手背桡侧三个指的末节。 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运动神经损伤:肘部以上:前臂的旋前动作,桡侧屈腕动作,13指的屈指动作完全丧失,手的大鱼际肌萎缩,对掌肌麻痹,掌心凹消失,明显变平,称之为“猿手”。腕部:指浅屈肌无麻痹而只有手的内在肌麻痹。感觉神经损伤:手掌的桡侧三个半指和手背桡侧三个指的末节感觉迟钝或消失。 v检查方法: 检查旋前圆肌时嘱患者屈肘

17、90,上臂靠近胸壁,医者握住患者的手,嘱患者作旋前运动时,医者施以旋后阻力,可测出肌力的大小。 v三、尺神经检查v解剖:从臂丛神经的内侧束延伸,在腋部随肱动脉而下,在上臂无任何分支,经过肱骨下端尺神经沟,到前臂分尺侧腕屈肌支,然后下行到腕豆骨桡侧转入掌心。v运动支:尺侧腕屈肌,骨间肌,小鱼际肌,示指,小指蚓状肌。v感觉支:手的尺侧皮肤,包括掌侧面的一个半指和背侧面的两个半手指皮肤。 v临床表现v运动:骨间肌萎缩,各掌骨明显隆起,掌骨间呈沟状凹陷,小鱼际肌萎缩,掌心变平,示指、小指掌指关节过伸,而指指关节屈曲,即“爪形手”。v感觉:手的尺侧皮肤,包括掌侧面的一个半指和背侧面的两个半手指皮肤感觉障

18、碍。v检查:尺侧腕屈肌和拇指内收肌。方法:尺侧腕屈肌:患者屈肘90,掌心向上,半握拳位,前臂旋后,医者一手托住前臂,一手握手部,嘱患者向尺侧屈腕,并给予阻力。拇指内收肌:位置同上,将手指伸直,拇指外展,然后嘱患者作拇指内收动作,观察拇指是否能向食指并拢,可测知有无拇指内收肌麻痹。 四、股神经检查v解剖:来自腰神经丛,在腰大肌和髂腰肌之间下行并在此二肌发出分支,再从腹股沟韧带下,经肌裂孔达大腿前部。v运动:股四头肌、缝匠肌、耻骨肌。v感觉:小腿内侧的皮肤。v临床表现:伸膝功能障碍,小腿内侧的皮肤感觉障碍。 v检查:v 1、运动:髂腰肌和股四头肌。v髂腰肌:患者坐于诊察床边,双腿并齐,两小腿自然下

19、垂。医者一手扶住患侧膝部,另一手扶住肩部,嘱患者向上抬起大腿,作屈髋动作,如能抬起大腿,再进行抗阻力检查,判断肌力。v股四头肌:患者平卧两腿伸直并齐,医者一手托住腘窝,将膝部抬高屈曲90。然后嘱患者将小腿伸直,如能完成伸膝动作,医者另一手可按压踝部给予阻力,测定肌力。v膝腱反射:为检查股神经和腰24神经损伤脊髓损伤的一种方法。 五、坐骨神经检查v解剖:来自腰45和骶13神经根组成的骶丛神经。从坐骨大孔穿出骨盆,从梨状肌中点下缘穿出,下行至臀大肌下缘,在大腿后方被股二头肌和半膜肌、半腱肌所覆盖。行走过程中向这些肌肉发出运动支,再向下延续分出腓总神经和胫神经。v运动支:股后侧肌肉:股二头肌和半膜肌

20、、半腱肌。v感觉支:无 v检查:v1、肌力:患者俯卧位,双下肢伸直并拢,嘱患者将小腿抬高,作主动屈膝运动,然后再在足跟部给予阻力,叫患者抗阻力屈膝,测定肌力大小。v2、反射:跟腱反射:体位同上,将双膝屈曲90医者一手扶住双足底前部,另一手持叩诊锤叩击跟腱,正常可引起踝跖屈,应作两侧对比观察,观察有否反射减弱或消失,从而判断坐骨神经损伤的程度。 六、腓总神经v解剖:由坐骨神经在大腿中部下方分支而来,至腘窝部向外走行,绕过腓骨小头到小腿外前方分为深浅两支:v深支:运动:胫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趾短伸肌。感觉支:支配第一、二趾之间皮肤感觉。v浅支:运动:腓骨长肌,腓骨短肌。感觉:足背的大部皮肤。

21、 v检查:1、肌力:患者坐于诊察床上,两腿伸直,嘱患者作足背伸动作,医者可用手按压跖骨远端部,嘱患者抗阻力背伸,以判断胫前肌肌力;嘱患者作拇背伸动作,医者可用手按压拇背侧部,嘱患者抗阻力背伸,以判断拇长伸肌肌肌力。v2、感觉:腓深神经:第一、二趾之间皮肤感觉。腓浅神经:足背的大部皮肤。 七、胫神经v解剖:是坐骨神经的主要延续部分,在大腿后侧中下部与腓总神经分开,从腘窝向下穿过比目鱼肌腱弓,在肌层内伸延到足跟部,然后入足底部。v运动:腓肠肌、比目鱼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v感觉:小腿后外侧和足底部皮肤。 v检查:v肌力:腓肠肌:患者取直立位,单腿站立,然后将足跟抬起,前足着地,如不能抬起足跟,侧

22、说明和、有腓肠肌麻痹或肌力不足。v拇长屈肌:患者坐于诊察床上,两下肢伸直,嘱患者作拇趾跖屈运动,然后医者给跖屈阻力,测肌力大小。v感觉:小腿后外侧和足底部皮肤。v腱反射:跟腱反射。 第七章关节镜检查v关节镜是医务人员对关节内进行检查和手术操作的一种内窥镜系统。它由不同规格的内窥镜、光源系统、显象和录象系统组成。v关节镜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应用于临床,但近20年才广泛应用。最初仅用于诊断,70年代后才有手术的报道,国内最早于1978年开始应用。目前关节镜已发展成为检查、诊断与治疗关节内病损的一种的效器械,常用于膝、肩关节等全身各关节。 一、构造与用途v 1、构造一般镜管直径在5mm以下,细者

23、为1.7mm。有直视镜、前斜视镜及侧视镜三种类型。v 2、用途检查:关节镜常用于膝关节,也用于肩、肘、腕。掌指、髋、踝及下颌关节等各全身关节,甚至作为脊髓镜进行脑脊膜膨出的检查。除观察关节腔内各种情况外,尚可连接内诊镜照象机录象。v活检:用专用的活检钳可采取组织标本作病检。v治疗:电灼、切断粘连、松解滑膜皱襞、切除损伤的半月板、摘除关节内游离体、搔刮关节软骨面及修复十字韧带等。 二、关节镜检查术 二、关节镜检查术 注意事项v1、严格无菌技术要求,操作轻柔,避免损坏关节镜。v2、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内科疾病及皮肤有感染病灶者,禁用或慎用关节镜。疑有感染存在时,可注入适量抗生素于关节腔内。v

24、3、避免损伤关节软骨面,应注入生理盐水,使关节腔充分扩张,移动套管时可插入钝头针芯。 v4、若1周后检查,穿刺仍有血性渗出液时,可用生理盐水加止血剂冲洗关节腔。v5、检查后,膝部反应一般在23天内消退,长者一周左右,故术后1周内应禁止剧烈活动。v6、术前检查关节镜及有关零件有无故障,保证电路通畅,避免灯泡松脱,落入关节腔内。 第八章影象学检查v第一节X线检查法v一、x线照片阅读方法v阅片时既要注意宏观的改变,也要注意细微的变化;既要观察主要部分,也不能忽视相关的部位;既要重视骨与关节,又要注意软组织。为了防止顾此失彼,避免误诊和漏诊,阅片时一定要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读片的习惯。 v(一)软组织v

25、正常x线的表现是:其密度比软骨组织为低,皮肤、皮下脂肪、肌肉、肌间隔、肌间脂肪的正常x线征象可以形成自然对比,当软组织有病变时,正常的密度关系就发生了改变。v骨与关节的疾患常可引起软组织肿胀、破溃、萎缩、钙化等改变。而软组织病变亦可波及骨与关节组织,引起骨质破坏或增生。v如急性骨髓炎,骨的x线变化出现较晚,而软组织变化于发病后24小时至数日内即可出现。 v(二)骨外形v骨骼外形应与解剖相一致,骨骼大小应与发育和性别相适应。许多疾病可以引起骨骼外形及大小的改变,如肿瘤、巨人症发育性骨畸形等。v(三)骨结构v骨结构按以下顺序进行观察。v1、骨膜骨膜是结缔组织,因此x线不显影。如骨皮质外见到骨膜骨化

26、增生,即表示骨膜有变化。v2、骨皮质骨皮质的正常x线所见: v(1)密度:密度高,包绕在骨的周围。骨干中部骨皮质最厚,向两端则逐渐变薄,至关节面时,仅有一层很薄的骨皮质。但某些关节由于功能关系,关节面皮质可以稍厚,如指骨诸关节。v(2)界线:皮质内缘与海绵骨相连,无明显的交界线。v(3)边缘:皮质外缘光滑锐利,肌肉附着处有局限性凹陷或隆起,边缘不光滑,称为骨沟。骨嵴、结节或粗隆。 v3、骨松质骨皮质内的骨质称为骨松质 二、骨与关节x线照片的分析v骨与关节的疾病很多,x线表现也较复杂,同一种病变可以有不同的x线所见,而不同的病变又可有相似的x线表现,所以仅仅笼统地观察形态,或机械地背诵骨病的变化

27、,都会导致错误的诊断。v(一)软组织疾患的x线表现v1、溃疡或痿管于皮肤的表面显不规则象或内陷象,为慢性炎症的征象之一,尤其是骨结核或慢性化脓性感染。 v(2)软组织肿胀炎症、水肿、出血、脓肿及肿瘤都可显出软组织肿胀象。v(3)软组织高密度影象可为金属、药物或碎骨片等造成密度较高的影象。v(4)软组织内钙化象由于血管、淋巴管、脓肿壁、寄生虫或肿瘤等钙化所致,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程度的密度增高钙化影象。v(5)软组织内气体象气胸、气性坏疽或开放性创伤缝合口残存气体。 (二)四肢骨疾患的x线表现v 1、外形异常外形扭曲、膨大、纤细、缺损、边缘不规整均属于异常范围。v 2、大小的异常表现在骨骼大小及长短

28、与正常解剖不一致。v(1)内分泌疾患如肢端肥大症、侏儒症、v(2)神经营养性病变局限性见于先天畸形,如巨肢症。巨指症、小肢畸形等,以及发育期骨骺损害。v(3)局部血运供应失常见于骨营养障碍性损害。 v 3、骨膜的异常正常的骨膜不显影,骨化而显影则属异常。v(1)骨及周围病变骨本身或周围组织慢性刺激,如感染、外伤及肿瘤等。v(2)骨膜病变骨膜掀起后钙化,如骨膜下出血、渗出、肉芽组织及向外生长的骨肿瘤。v(3)氧化障碍如慢性肝、肺疾患(如肺性骨关节病),血管瘤。v(4)全身性疾患先天性发育障碍、营养不良、维生素过多症、血液病及原因不明性骨疾患。 4、骨质异常v(1)密度减低影响骨的正常结构与密度有

29、多种因素,如骨细胞的正常功能,营养状况、内分泌的平衡失调及神经系统、肾脏、胃肠道有无疾患等。v()骨质疏松:v定义:为在一定的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减少。vx线表现:松质骨:骨小梁数目减少,变小,间隙增宽。皮质骨:皮质变薄,髓腔增宽,骨的密度明显减低。但骨组织脱钙达 x线才有表现,因而不能作出早期诊断。 ()骨质软化:定义:骨内的无机盐不足,致骨骼内骨样组织钙化不全,未钙化的骨样组织相对增多,骨骼失去硬度而软化。 x线表现: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细,骨的密度减低,骨结构显示模糊,骨骼变形。()骨质破坏:定义:局限性的骨质缺损,骨组织被肉芽组织、脓肿或肿瘤组织所取代,形成局部骨质的溶解吸收或为其压迫形成

30、缺损。 x线表现: 局部的骨质密度减低,骨皮质与骨小梁模糊以至消失。 ()密度增高()骨质增生硬化:定义:在一定的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 x线表现: 骨干皮质增厚,轮廓增粗,髓腔变窄。骨小梁增粗,甚至硬化致密失去其海绵状结构。()骨压缩:定义:骨体积压缩使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加而密度增高。 x线表现:骨外形变扁、窄,骨密度增高。 (三)关节疾患的x线表现、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 x线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层次模糊、组织间隙消失、软组织内脂肪层移位或消失。、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萎缩 x线表现为关节腔狭窄、骨骼变细、骨端变形、骨纹理粗大、周围软组织薄弱、肢体变细。、关节腔增宽见于关节积液或积血。、关节腔狭窄()软

31、骨退变: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分裂溶解,弹力消失,代之为纤维组织,导致关节狭窄。()软骨破坏由关节软骨破坏而引起。 v、关节脱位骨端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解剖关系。v、关节内游离体又称关节鼠,系由碎裂的关节软骨。关节面脱落的碎块或滑膜所形成。如含钙质则显影。v、关节骨质增生和硬化 x线表现为关节面有唇样变、骨刺形成。附着韧带钙化或骨化、关节面下骨松质硬化等。v、关节强直v()骨性强直关节间隙显著变窄或完全消失,并可见骨小梁贯通其间。v()纤维性强直关节功能丧失但x线仅见间隙变窄,且无骨小梁通过。 第二节穿刺及造影技术v一、关节穿刺术及关节液检查v定义以空心针刺入关节腔,达到吸出关节内容物、注入药物

32、或造影对比剂等目的的一项医疗技术。v(一)适应证v、诊断需要吸出关节液化验、细菌培养或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v、治疗需要吸出关节液作引流,并注入造影剂,摄片检查。 v(二)操作方法v、穿刺前准备常规准备皮肤,操作必须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进行。用龙胆紫标出穿刺点后,再进行皮肤消毒,术者和助手均戴口罩、帽子与无菌手套。v、操作过程原则:在距离关节腔最近的皮肤表面处穿刺,注意勿损伤周围重要器官、血管及神经。方法:穿刺点局麻,用备妥的注射器和号针头垂直穿入皮肤,并徐徐向前推进,当穿刺针头进入关节腔时,术者有阻力消失的感觉,并可抽出液体。如关节内液体较少而欲吸出,可由助手按压关节周围,以便吸出,吸完后应迅

33、速拔出针头。v、穿刺标本送检。 v、术后包扎对渗出性积液或关节内出血者术后应包扎。 第三节电子计算机x线横断体层扫描(CT)v一应用范围v(一)骨科疾病的诊断脊椎、骨盆、四肢骨关节及骨髓腔的检查。v(二)骨肿瘤的诊断v、已知或怀疑有原发性骨肿瘤或骨肿瘤复发者。v、患者有可疑、但不明确的骨转移性病灶,用常规检查方法未能确诊者。 v、已知或怀疑患者软组织病变。v、常规方法发现关节病变有困难者。v、指导活检。 v(三)脏器疾患的诊断v、胸部脏器v、腹部脏器v、盆腔脏器 第四节磁共振显象(MRI)v一、原理v根据不同组织在MRI图象上可显示不同的灰阶,其信号强度表现如下:v 1、高信号强度脂肪、髓质骨。v 2、非常低的信号强度皮质骨、空气、韧带和肌腱。纤维软骨。v 3、较低的信号强度肌肉、透明关节软骨。v 4、可变化的信号强度充满液体的结构(关节渗出、鞘膜囊)、炎症或水肿的组织、新生物的组织、血肿。 二、应用范围v1、颅脑病变在显示颅底及后颅凹的疾病方面优于CTv2、脊椎及椎管内病变v3、骨关节及软组织病变 第五节放射性核素显象(ECT) 第六节超声诊断法 第七节肌电图检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