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体位管理的临床应用

上传人:m**** 文档编号:217070208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0.8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危重患者体位管理的临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危重患者体位管理的临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危重患者体位管理的临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危重患者体位管理的临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重患者体位管理的临床应用(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危重患者体位管理的临床应用一、概述: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在病人休息和适应医疗及护理 需要所采取的一种姿势。适当的体位护理对治疗疾病、减轻症状、进行各种检查、 预防疾病的并发症、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疲劳、使病人更加舒适、安全、早日康 复均具有良好的作用。 尤其是外科手术患者本来就存在恐惧和紧张心理,担心丧 失生活和工作能力,当术后又不能随意活动肢体,会进一步加重心理压力,此时护 士要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优质护理服务,保证护理人员在病房的时 间,为病人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做到与患者有效沟通,让患者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 心里的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因素,同时,护理人员要

2、针对患者的不良晴绪进行 心理干预和疏导,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治疗,缩短病人的住院时日, 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尽早痊愈出院。主要的护理措施包括:体位转换、减轻局部压力和剪切力、压 力减缓用具的使用、皮肤护理、增强营养及健康教育。二、体位分型:1、主动体位: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见于正常人,疾病早期或病情较轻的病 人。2、被动体位:被检查者不能随意调整或变换体位,见于极度衰弱或意识丧失患者。3、被迫体位:临床上以被迫体位多见,即指病人因为疾病的需要被迫保持一种姿 势。常见的被迫体位: 仰卧位、抬高床头半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去枕平卧位、中凹卧位、端坐位、 头高足低位以及头低足高位、体位

3、的不断变换。三、受压的部位:卜骨禹彳血坐姿確更營面(n梅骨四、体位变化时对人体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影响。循环系统:1. 平卧位、水平仰卧位时,重力对于循环系统的作用减少,回心血量增加;颅 内压将增高,由于心脏、膈肌的压迫,肺容量会减少,顺应性也减少,平卧位适用 于循环血量不足、血管扩张致静脉回流减少的病人,如休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 下肺野有病变的病人 右心衰竭、肺水肿、颅压增高、有呼吸功能障碍、肥胖者不宜 采用此体位。2. 半卧位常见于腹部有炎症或腹部手术的病人,采取这种体位的目的是减少伤 口处张力,缓解疼痛,半坐卧位有利于食物通过幽门进入小肠,减少胃内容物潴留, 从而有效减少反流及误吸;半

4、卧位还可使膈肌下降,减少呼吸时的阻力,增加吸气 肺扩张时胸膜腔的负压,有利于肺扩张和改善通气功能。半卧位是防止胃内容物反 流入呼吸道及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重要措施。常用于心肺疾患所引起的 呼吸困难、机械通气、颅内高压、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头面部手术后的病人, 半卧位也可能导致骶尾部发生压力性溃疡的危险性增高,低心脏指数、低血压、外 伤性脑损害,医嘱规定禁忌等情况。3. 侧卧位的优点是可防止意识不清的病人误咽呕吐物和血液,侧卧位对血压的 改变个体差异很大,对低心输出量、低体温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的病人影响比较明显; 单侧肺疾患的病人应采用健侧卧位;肺脓肿、肺出血及间质性肺气肿禁忌健侧卧

5、位。4. 俯卧位时氧和明显提高,但心输出量、有效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均没有 明显改变,俯卧位通气能有效改善大部分ARDS/ALI病人的氧和状况,可减轻脊背肌 肉的紧张程度,见于脊柱疾病。禁忌症为休克、急性出血、复合伤、怀孕、颅内高 压、近期腹部手术、脊柱部稳定,并发症为神经压迫、肌肉压伤、静脉淤血、视网 膜损伤、气管插管脱落,受压部位褥疮、膈肌运动受限。5. 休克体位,头部抬高30,下肢抬高10-20,目的是增加回心血量,进而 增加心输出量,以减轻休克危险。6. 持续转动体位是采用自动摇摆气垫床取代静态床,将病人的体位在左右两 侧之间连续来回地旋转,每侧最大的高水平线角度位40,每小时完成6

6、-8次的左 右来回转动,使用持续转动体位较传统方法,可显著减少VAP的发生,可应用于昏 迷、部活动等易感高危人群。持续转动体位期间可能出现输液管脱落,血压波动, 心律失常、颅内压增高等并发症,不宜用于休克、严重低氧血症、严重心律失常、 严重脊柱损伤及极度烦躁者。呼吸系统: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为预防医院获得性肺炎(NP)建议将机械通 气患者床头抬高 30-45,作为临床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规体位,可减少回心血量; 减轻肺淤血;可使膈肌下降;胸腔容积相对增大;患者肺活量增加,减轻心肺负担。1. 半卧位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措施,可有效降 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提高呼吸通

7、气疗效,缩短住院天数。流行病学研究显 示,头部抬高大于30,可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2. 体位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抬高床头30-45,有利于食物靠动力作用通过 幽门进入小肠,减少胃内容物潴留,利于胃内容物排空和食物消化。可有效减少或 避免反流与误吸,明显降低胃内细菌的逆向定植。3. 对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抬高床头25-30,治疗效果较好,缺血性 则用平卧位。五、更换卧位的时间。长期卧床时:1.至少每2个小时翻一次身。2.捋平床单、后背衣服,衣服弄湿后及时更换。 坐位时:1.每次坐的时间最长不超过1个小时;2.每15分钟要把臀部抬起来一次减压。床头抬高有利于增加肺部潮气量,减轻腹部张力,减少误吸

8、的风险。摇床时先摇高 床尾15,避免下滑,再摇高床头30。避免长时间床头摇高超过30,增加骶 尾部受压情况。如果家中的床无法摇起,使用多个枕头帮助抬高。六、协助翻身时的注意事项:1. 双手置于腹部,屈膝,手扶肩部及髋部同时进行翻身2. 不要抓握单侧肢体、避免手指用力3尽可能增大面积,使用托起动作4使用翻身单抬起,避免拖、拉、拽的动作(如下图)。用来抬高足跟的枕头可竖着摆放,沿小腿全长垫起,使患者膝盖微曲5-10度,以避免腘静脉受压,增加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七、文献总结:多功能翻身枕的设计及其在I期压力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压力性损伤一旦出现破溃,形成的溃疡疮面愈合难度大,若I期压力性损伤判断 准确并

9、及时采取正确护理措施, 可阻止其发展至坏死溃疡期并向正常功能逆转。 翻身用具的设计和改良仍是以长期卧床患者为主的相关科室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研究以人体工程学的原理为理论依据, 本着安全、舒适、有效的原则,自行设 计制作了“一种多功能翻身枕”,经过数次调整与改进,应用于临床后对I期压 力性损伤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7月一2018年6月内蒙古包头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I 期压力性损伤患者, 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2017 年 712 月入院的患者 纳入对照组,2018 年 16 月入 院的患者纳入观察组,2 组各 60 例。观察组 60 例,男 3

10、2 例,女 28 例,年龄(72.4010.60) 岁,急性生理与慢 性健康TI(APACHE-II)评分为(22.405.30)分,其中,脑梗死23例,脑出 血 25 例, 吉兰-巴雷综合征 12 例;对照组 60 例,男 35 例,女 25 例 ,年 龄(69.709.80)岁,APACHE-II评 分 为(18.406.70)分,其中,脑梗 死 20 例,脑出血 29 例, 吉兰-巴雷综合征 11 例;2 组患者人口学及临床资 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医院人体试验 伦理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观察组患者使用多功能翻身枕具

11、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背部侧卧倚靠于多功能 翻身枕的棒状 凸起面上,保持患者身体冠状面与床面呈 30;(2) 将患者手臂 置于枕芯本体上底面上, 保持上肢功能位;(3)将枕套两端的拉绳固定于床档两 侧。(4)污染时,将外部包裹的布套进行分体或整体清洗消毒。对照组翻身枕患者翻身后使用传统三角枕作为翻身枕进行护理,其规格为40 cmX 27 cmX 13.5 cm,坡度为45,呈立体长三角形,内层为整块的海 绵,外层为棉 布包裹11观察组患者使用多功能翻身枕 具体操作步 骤如下:(1)将背部侧卧倚靠于多功 能翻身枕的棒状 凸起面上, 保持患者身体冠状面与床面呈 30;(2) 将患者 手臂置于枕芯

12、本体上底面上, 保持上肢功能 位;(3)将枕套两端的拉绳固定于 床档两侧。(4)污染 时,将外部包裹的布套进行分体或整体清洗消毒。结果3.1 2 患者翻身枕应用 2 h 有效卧位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翻身枕应用 2 h 有效 卧位率为93%,对照组为78%,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51,3.2 2组患者翻身枕应用24 h I期压力性损伤愈合总有效率的比较观察组患者翻身枕 应用24 h I期压力性损伤愈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1。*12组唐者翻身杭应用24 h I期压力性损估愈合总有融率的比较(制临)组别息后蜒6025(42)21(35)14(2

13、3)46(77)603457)24(40)2( 3)58(7J10 3S50.0012 组患者翻身枕应用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 者对翻身枕使用的接受度、舒适性、 灵活性、安全性4个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及总体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见表 2。ft 2 仝组患者翩身枕应用满肓JS的比较国土品涓:童愼4.C2i.43.1.gfl.5950.001鼾适性號曲57氐65冇戻话性U52ztiJ.622.6517.718u.oai安全性斗如皿573.62zt0.697.3684.35.683.83fl.4C54.8(52o.oni多功能翻身枕可提升I期压力性损伤患者治疗

14、24 h后的总有效率造成压力性损伤 的直接因素是压力、摩擦力及剪切力等力学因素18,传统翻身枕在使用过程中, 虽然分散解除了局部压力,但却增加了皮肤与枕面的摩擦力,同时透气性差,对I 期压力性损伤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9。 本研究结果显示, 传统翻身枕与多功能 翻身枕在应用24 h后I期压力性损伤愈合总有效率分别为77%、97%,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可能的原因是:多功能翻身枕的棒状凸起设计可减少枕面 对皮肤的大面积摩擦;同时凸起内充有气体,由于气体具有可流动性,进一步促进 局部压力的分散和血液循环; 另外棒状凸起间隙 1520 cm 设计进一步提高透气 性,减少局部潮湿,有利于皮肤

15、恢复。4.3 I期压力性损伤患者对使用多功能翻 身枕的满意度较高 观察组患者对多功能翻身枕使用的接受度、舒适性、灵活性、 安全性 4 个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及总体满意度得分均高于传统翻身枕, 且差异均具 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调整卧位方法:调整参与人员为:ICU护理人员,人员未发生变化;每2 h进行一 次调整。在进行调整前,需首先进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体位调整的重要性、 作用,使患者积极配合调整卧位。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翻身、调整卧位法。1 名护士站于患者健侧,一手位于肩膀处,另一只手位于腰部,另外一名护士需拖住 患者的大、小腿,2名护士互相配合,将患者的身体缓慢的调整为一

16、直线,再调整 好肢体位置。患者体位上移或下滑时,由两名护士(或当人力充足时,由四名医护 人员)分别位于患者两旁,护士双前臂分别托起患者肩部、腰臀部同时用力将患 者抬移至舒适卧位。观察组:采用节力巾翻身法。在患者的背部至腘窝下面放置 长110 cm,宽90 cm纯棉双层翻身巾,患者翻身时,一护士位于患者一旁分别拿 着翻身巾的上下两个“耳朵” 行轴线翻身,翻身时,需应用中单辅助,将患者患 侧向上、向健侧拉,动作需缓慢,使身体轴线缓慢翻转,保持身体与床面呈垂 直 状况;护士另一手将软枕移动到患者的腰部;移动位置或搬运时,两位护士分别位 于患者两侧,两脚与肩同宽,重心下移,同时拿着“耳朵”同时将患者抬

17、起将患者 抬至舒适卧位。在每张病床床头边上安放床头抬高角度量角器,根据病情要求将床 头抬高至3045;同时,将弧形软枕垫至患者臀部,防止患者由于抬高床头导 致身体下滑。结果表L两组恿者谓整酬立玦皓率统计比较甘卧位要求不达h疗苕卧位上移/卞術商娶券人由助耗时50195432722SIXI牡741.61342.71121.6*718.688工沏0.U0D0.001GLM35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调整卧位缺陷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V0.05),另外,节力 翻身巾的运用减少了护士的人数,从而保证了在值班护士少的情况下,也可对患者 进行翻身。综上所述,节力翻身巾用于骨科重症患者中,大大降低了卧位要求不达 标、患者卧位上移/下滑、需要多人协助等卧位缺陷事件发生率,节省了人力与时 间,临床推广价值高。参考文献1 吕永红.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 & 9(9):180-181.2 林淑华,王素华,李玉珍.单人节力翻身法在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92-94.3 杨立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1(23):30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