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

上传人:m**** 文档编号:217070195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1.8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响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响,即木郁 土虚或土壅木郁;肝病还可以影响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为木侮金;影响肾,为子病及 母。肝病是这样,其他脏器的病变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乘侮的关系,说明它们在病理上 的相互影响。2、如脉要精微论曰 :“春日浮 ,如鱼之游在波 ;夏日在肤 ,泛泛乎万物有余 ;秋日下肤 ,蛰虫将去 ; 冬日在骨 ,蛰虫周密。”以上认识形象地描述了四时的正常脉象是“春弦、夏洪、秋毛。 阴胜则阳病讲的是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3、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 约和相互排斥.阴阳

2、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是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 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等.阴阳双方即使对立的 又是统一的,统一是对立的结果.如果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关系失调,动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则标志着疾病的产生. 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过于亢盛,则过度制约另一方而致其不足,即素问阴阳应象 大论所谓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可称为制约太过.4、脾主升清,是指脾把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吸收,并上输于心、肺、头目,通 过心肺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故有“脾以升为健”之说。脾主统血,即脾 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脾的运化功能,不仅是脾的主要功能,而且对于整个人体的生命活

3、动至关重要, 故称脾胃为“后天为本” “气血生化之源”。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转输营养物质,运化水液,统摄血液。脾和肌肉、四 肢、口唇有关。5、由于肺司呼吸,故可称肺为人体的呼吸器官。但在中医藏象学中,肺不仅仅是一个呼吸 器官。一方面,由呼吸功能延伸出去产生了“肺主气”的概念;另一方面,肺对人体水液代谢 有极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与肺气的运动方式有关,故形成了“肺主通调水道”的概念。肺与心 同居胸中,而肺覆心之上以维护之,形如华盖,故古言肺为华盖。“肺”字右半为“巿”而非“市”。 说文解字云:“上古衣蔽前而已,市以象之。”肺有两叶下垂,蔽心之前,故名。由于这 一点,确立了肺为相傅之官的地位。6、

4、心为阳脏而主通明。心为阳中之太阳,以阳气为用。心脏阳热之气,不仅维持了心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又有温养作用。心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在窍为舌。心在志为喜。心在液为汗。心与夏气相通应。心外应胸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肺在志为悲忧。肺在液为涕。肺与秋气相通应。肺外应大腹。“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五脏之脾脾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脾在体合肉,主四肢。脾在窍为口。脾在志为思。脾在液为涎。脾与长夏相通应。脾外应小腹。“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1. 肝喜条达:条达,舒展、

5、条畅、通达之意。抑郁,遏止阻滞。肝为风木之脏, 肝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宜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的特性,才能维持 其正常的生理功能。2、肝为刚脏。肝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在窍为目。肝在志为怒。肝在液为泪。肝与春气相通应。肝外应两胁。“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五脏之肾肾与形、窍、志等的关系:肾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肾在窍为耳及二阴。肾在志为恐。肾在液为唾。肾与冬气相通应。肾外应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六腑人体内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个脏器的合称。腑,古称府,有库府 的意思。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泌别清浊,传化精华,将糟粕

6、排出体外,而不使之存留。所以六腑以和降通畅为顺。六腑的生理功能具体为: 饮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下移小肠,进一步消化,并泌别清浊,吸收其中的精 微物质,大肠接受小肠中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的水分,其余的糟粕经燥化与传 导作用,排出体外,成为粪便。在饮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胆排泄胆汁入小肠, 以助消化。三焦不但是传化的通道,更重要的是主持诸气,推动了传化功能的正 常进行。胆胆附于肝之短叶,与肝相连,呈中空的囊状器官。胆既是六腑之一,又是奇恒之 府之一。其主要功能为:1. 贮存和排泄胆汁,味苦,呈黄绿色,具有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的作用。胆汁 由肝之精气所化,贮存于胆,故称胆为“中精之府”、“清净之府”

7、。胆汁的排 泄必须依赖于肝的疏泄功能的调节和控制。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畅达, 脾胃运化功能健旺。若肝气郁结,胆汁排泄不利,则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可见 胸胁胀满、食欲不振、或大便失调;若肝的疏泄太过,胆气上逆,则见口苦、呕 吐黄绿苦水;若湿热蕴结肝胆,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则见黄疸;胆汁排泄 不畅,日久则导致砂石淤积。2. 主决断决断属于思维的范畴。胆主决断,是指胆具有判断事物,并作出决定 的作用。胆的这一功能对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以维持和控制气 血的正常运行,确保各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肝胆相互依附, 互为表里,肝主谋虑,胆主决断,所以肝胆的相互协调,共

8、同调节着精神思维活 动的正常进行。临床上常见胆气不足之人,多易惊善恐,遇事不决等。胃胃位于膈下,上接食管,下通小肠。胃的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胃分为上、 中、下三部分,即上脘、中脘、下脘,因此胃又称胃脘。胃的主要功能为:1主受纳、腐熟水谷受纳,接受和容纳;腐熟,是胃将饮食物 进行初步消化变成食糜的过程。胃主受纳、腐熟水谷,是指胃能够容纳由食管下 传的食物,并将食物进行初步消化,下传于小肠的功能,故胃有“水谷之海”、“太仓”之称。胃的受纳、腐熟作用为脾的运化功能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常 把脾胃同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把脾胃的功能概括为“胃气”。人 体后天营养的来源与“胃气”的强弱有密

9、切的关系,临床上常把“胃气”的强弱 作为判断疾病的轻重、预后的一个重要依据,治疗上注重“保胃气”。如若胃的 受纳、腐熟功能失常,则胃脘胀痛、纳呆厌食、暧气酸腐、消谷善饥等;胃气大 伤,则饮食难进,预后较差,甚则胃气败绝,生命垂危,故有“人有胃气则生, 无胃气则死”之说。2主通降通降,是指胃气以通畅下降为顺。饮食物入胃,经 胃的腐熟后下传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清者由脾转输,浊者下传大肠,化为糟粕 排出体外,整个过程是靠胃气的“通降”作用来完成的。因此,胃主通降就是指 胃能够将食糜下传小肠、大肠,并排出糟粕的过程。胃主通降就是降浊,降浊是受纳的前提条件。因此,胃失通降,不仅使食欲下降, 而且因浊气上

10、逆而发生口臭、脘腹胀满疼痛,或暧气、呃逆、大便秘结,甚则出 现恶心、呕吐等症。小肠小肠位于腹中,上端通过幽门与胃相接,下端通过阑门与大肠相连,为中空的管 状器官,呈迂曲回环叠积之状。其主要功能为:1.主受盛、化物受盛:是接受、 容纳之意。一是指小肠接受由胃初步消化的食物起到容器的作用;二是经胃初步 消化的食物,须在小肠内停留一段时间,以便进一步消化吸收。化物:即消化、 变化,是指小肠将初步消化的食糜,进一步消化吸收,将水谷化为精微。若小肠 受盛、化物的功能失调,则可见腹胀、腹痛,或为腹泻、便溏。2泌别清浊,泌, 分泌;另U,分别;清,指水谷精微;浊,指食物残渣。大肠大肠位于腹腔,其上口通过阑门

11、与小肠相连,下端与肛门相接,是一个管道器官, 呈回环叠积之状。大肠的主要功能为传化糟粕。传化,即传导和变化之意。大肠 接受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并吸收其中多余的水分,使之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 体外,故称大肠为“传导之官”。大肠的传导变化作用,是胃的降浊功能的延伸, 且与脾的升清、肺的宣降、以及肾的气化功能密切相关。大肠传导失司,则可导 致排便异常如大肠湿热,气机阻滞,则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脓血;若大肠 实热,则肠液干枯而便秘;若大肠虚寒,则水谷杂下,肠鸣泄泻。膀胱膀胱位于小腹部,为中空的囊状器官,上有输尿管与肾相通,下通过尿道开口于 前阴。膀胱的主要功能为贮存和排泄尿液。尿液为津液所化,尿液

12、的形成依赖于 肾的气化作用,下输于膀胱,并调节膀胱的开合,最后排出体外。所以说,膀胱 气化功能的发挥,是以肾的气化作用为生理基础。肾和膀胱的气化功能失常,膀 胱开合失司,则小便不利,或为癃闭,或尿频、尿急、尿痛以及尿失禁等。三焦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总称,为六腑之一。在人体脏腑中三焦最大,有名无实, 有“孤腑”之称。从部位上来划分,膈肌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膈肌以下脐以 上为中焦,包括脾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三焦与心包相表里。三焦的具体功能为:1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化活动。三焦为人中医脏腑理论中医脏腑理论 体元气通行的道路。元气发源于肾,必须通过三焦输布全身,以发挥其激发、推 动各脏腑

13、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作用,从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元气是 组织气化活动的原动力,而三焦通行元气又关系到全身气化功能的正常进行。因 此说,三焦“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化活动”。2为人体水液运行的道路。是指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人体水液 的代谢,虽有赖于各脏腑的共同作用来完成,但又必须以三焦水道的通畅为条件 才能正常进行。若三焦水道不利,则肺、脾、肾等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难以发挥。 因此,三焦在水液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胃者,仓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 变化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6、肺主治节:治节,即治

14、理调节。肺主治节是指肺辅助心脏治理调节全身气、血、津液及 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心为君主之官,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肺为相傅之官而主治节。“肺与 心皆居膈上,位高近君,犹之宰辅”。心为君主,肺为辅相。人体各脏腑组织之所以依着一 定的规律活动,有赖于肺协助心来治理和调节经络病机是致病因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经络系统而引起的病理变化,主 要表现为联系功能、气血运行及信息传导的异常。由于经络内属脏腑, 外络肢节,当人体感受外邪或由于其他原因而导致气血失调时,经络及 其所络属的脏腑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病理变化。因此,学习经络病机,应 与脏腑气血病机相互参照。经络所反映出来的病理变化,一方面与各经脉所络属的脏腑的病理

15、变化 有关;另一方面与各经络的循行路径和经脉气血运行通达与否也有关。一、十二经脉病机经脉各有不同的循行路径,当致病因子侵袭机体后,机体的生理功能发 生异常变化,经络就会通过它所循行的有关部位,反映出各种症状和体 征来。例如,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桡侧,沿食指桡侧上行,循臂 入肘,上肩,其分支从缺盆(锁骨窝)向上到颈,贯颊,入下齿中,还 出挟口,交人中。所以当手阳明大肠经有了病变,就可能出现齿痛、颈 肿、肩胛及上臂痛、食指活动不灵活等,甚至出现红肿灼热或寒冷感等。因此。在学习中应当熟悉各经脉的主要病证。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皆有一定的络属关系,因此,十二经脉有病就会影响到相应的脏腑,从而出现脏腑的

16、病理变化。如足太阴脾经人腹属脾络胃,并与心、肺及肠有直接联系,故足太阴脾经有病,则会弓I起脾胃升降失常,纳运失职之候,如胃脘痛、呕恶、纳食减少、腹胀便溏,或完谷不化,或黄疸、肿胀等。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并与肝、肺、心等脏有直接联系,所以足少阴经有病,就可出现水肿、泄泻、腹胀、阳痿,以及眩晕、目视模糊、气短,心烦等症。所以分析经络的病理变化,必须与它相络属的脏腑联系起来。(一)经气虚实病机经络气血的虚实是经络病理变化的一种反映。经络的气血偏盛,可引起 与其络属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过亢,破坏各经络、脏腑生理功能 的协调平衡而发病。经络的气血偏衰,则能引起与其络属的脏腑组织器 官的生理功能减退

17、而发病。如足阳明胃经的病变,其经气盛则身热、消 谷善饥、小便黄赤、癫狂等;其经气虚,则现寒栗、肠鸣胀满及足痿、 胫枯等。因此,经络的气血盛衰,可直接影响着与其相络属脏腑的气血 衰盛。(二)经气郁滞病机 在正常情况下,经气通达则经脉气血的运行畅达。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 是由于经气不利,影响及气血的运行,常可累及所络属之脏腑以及经络 循行部位的生理功能。例如,表证常有遍身肌肉酸痛的症状,就是由于 外邪束表,机体浅表经络的经气不畅所致;足厥阴肝经的经气不利,常 是形成胁痛、瘿瘤、梅核气、乳房结块等的主要原因。五官九窍,乃五脏之外窍,故经气不畅也常影响到孔窍,出现相应的症 状。如肝开窍于目,肝郁化火,

18、经气郁滞,则现目赤肿痛等;肾之经气 不能上充于耳,贝U出现耳聋等。此外,情志的变化,也常常影响到经脉气血的运行,出现不同的病理变 化。如抑郁伤肝,肝失疏泄,常可出现胁痛;思虑伤脾,脾之经气失畅, 则不思饮食等。经气不利,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又是某一经络气滞、 血瘀的主要成因。在经络病变中,最早出现的是经气不利,气血运行不 畅,然后才会导致血瘀等病变。(三)经气逆乱病机经络的气血逆乱,主要是由于经气的升降逆乱,从而影响气血的正常运 行,导致气血的上逆或下陷而致病;反之,气血的运行失常,亦必然导 致经气的逆乱,二者常互为因果。经络的气血逆乱,多引起人体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发为厥逆。如足太 阳膀胱经

19、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人络脑,故足太阳经的经气逆乱,则 气血循经上涌而致头重而胀,甚则发为眩晕欲仆,昏不知人。经络的气血逆乱,又可导致与其络属的脏腑生理功能紊乱。例如,足太 阴脾经的经气逆乱,可以导致脾胃功能紊乱,以致清气不升,为泄泻; 浊气不降,上逆为呕;清浊混淆,发为霍乱吐泻。另外,经气的逆乱,又是导致出血的原因之一。如气火上逆所致的咯血、 吐血、衄血,实质上也与经气上逆有关。如肝火犯肺所致的咯血,实际 上就是通过肝经的火热,引发经气逆乱,上犯于肺所致。(四)经气衰竭病机经络的气血衰竭,是指由于经气的衰败至终绝,气血也随之衰竭而出现 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变化。由于各经循行部位不同,所属脏腑的

20、功能各 异,故各经的气血衰竭时所出现的证候各有特点。如,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目行于背,其气外营一身之表,故太阳经气衰竭则目失其系而戴 眼(眼睛上视,不能转动),筋失其养而拘挛抽搐,卫外无能而绝汗出。 由于十二经脉之经气是相互衔接的,所以,一经气绝,十二经气亦随之 而绝。临床上通过观察经络气血衰竭的表现,即可判断病变的发展和预 后。二、奇经八脉病机奇经八脉联系于十二经脉之间,起着调节十二正经的气血的作用。所以,奇经八脉的病理亦关系到全身。(一)督脉病机 督脉上络于脑,下络于肾,总督一身之阳。所以,阳经的病证多关系于 督脉。另外它与冲脉同起于胞中,所以其病理又常与妇科疾患有关。故 曰:“督脉为病,

21、脊强反折其女子不孕”(素问骨空论)。他如背寒伛偻、椎尻气坠、脊强癫痫等,亦责之督脉。(二)冲任病机任脉与冲脉,同起胞中,上络于唇口,隶属于肝肾。冲任二脉的病理, 主要反映在性机能及生殖机能方面。如男子先天性性器官机能异常,责 之冲任。故曰:“其有天宦者其任冲不盛,宗筋不成,有气无血, 唇口不荣,故须不生”(灵枢五音五味)。冲任病理在妇科方面 尤为重要。冲任为病,如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流产、恶露不 尽、乳汁减少,天阉、须不生,疝瘕、奔豚、虚劳失精等。故曰:“任 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冲脉为病,逆气里急”(素 问骨空论)。(三)带脉病机带脉为病和妇科有关,如胎漏、滑胎、带下等

22、。带脉为约束胞胎之系, 带脉无力,贝U难以提系,必然胞胎不固,故带弱则胎易坠,带伤则胎不 牢,带下为湿证,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故以此为名之。他如肾 著、癫疝等均与带脉有关。如“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难 经二十九难)。(四)维脉病机阳维为阳脉的维系,阴维为阴脉的维系,所以阳维表现为三阳经的病变, 阴维表现为三阴经的病变。如“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难 经二十九难),“阳维寒热,目眩僵仆;阴维心痛,胸胁刺筑”(四言举要)。(五)迹脉病机阴挢和阳迹二经所表现的病变,一是筋肉屈伸运动的异常,一是眼睑开 合的失常。故曰:“阴骄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迹为病,阴缓而阳急”(难经二十九难),“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灵枢脉度)。这是因为阴骄为足少阴之别,阳骄为足太阳之别。阳人于阴,阴出于阳,营卫之气通过少阴、太阳二经,合于阴娇、阳骄,其脉气能濡目养筋以司其运动的缘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