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设计审查要点指导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217060614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81.9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初步设计审查要点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步设计审查要点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步设计审查要点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描述:

《初步设计审查要点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步设计审查要点指导(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两阶段初步设计文件审查要点指导意见(试行)1 总则1.1 为规范设计文件审查,提高审查质量,特制定本设计文件审查要点,供我 处技术人员审查文件时参考,具体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进行设计文件 审查。1.2 本审查要点根据现行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以下 简称 “编办”),相关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规范,和福建省交通 厅关于进一步简化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审核审批事项的通知 (闽交建 200623 号文),以及上级有关的文件和规定制定。本审查要点若与国家 新颁规范,办法,以及上级有关规定冲突时,服从其规定。1.3 本审查要点可用于国省干线公路项目(特大桥,特长隧道等技术难度高的 项目除外)

2、初步设计和重大变更设计的审查和审批。2 初步设计文件完整性审查2.1 本条文的审查内容主要在设计文件第一册和路基,桥梁,隧道设计部分, 以及基础资料部分。审查的依据是“编办”。2.2 应审查设计文件中有否提供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如省厅“工可” 行业审查意见,外业测设验收纪要,设区市初审意见,审查纪要的反馈 意见,特别是“工可报告”批复文件。2.3 应审查设计文件中有否提供必需的地质勘探资料。如桥梁,隧道等大型构 造物,及软基等不良地质的处理路段设计中有无提供可供设计的地质勘 探资料。3. 工程规模审查3.1 本条文的审查内容主要依据是“工可报告”批复件,及“工可行业审查意 见”。3.2

3、 审查初步设计阶段路线长度是否在“工可报告”批复长度的允许范围内, 若超出较多,设计单位有否说明增加长度的理由。3.3 审查路基路面设计宽度,路面设计类型是否与“工可报告”批复相一致。3.4 应审查工程概算有否超出工程估算的 110%,若超出不得审批初步设计。 对工程概算超出工程估算的,应请设计单位说明超出的原因。3.5 应审查路线总体走向是否与“工可报告”批复路线走向相一致。具体审查 中可核对设计文件中所经过的主要控制点是否与“工可报告”批复的主 要控制点大体一致。3.6 应审查路线起终点位置是否合理,具体可审查路线起终点有否与现有路网 相联通,能否发挥本项目建成后的交通功能等。3.7 应针

4、对项目建设性质,审查该建设项目的新、改建里程、以及路面重铺里 程、桥梁隧道的长度和宽度等指标,设计文件总说明应有交代。4 技术标准审查4.1 本条文的审查依据是“工可报告”批复件。4.2 应审查设计文件中的公路等级,设计速度,及桥涵设计荷载是否与“工可 报告”批复的相一致。5 路线方案比较审查5.1 本条文的审查内容主要在设计文件第一册的设计文件总说明及路线平面 和纵断面设计图中,比较的依据主要是经济技术指标等方面的比较。5.2 审查时应统计出比较路段的路线累计长度,审查其长度是否达到本项目设 计路线长度的三分之一。5.3 应审查各比较方案路线取舍的合理性。具体审查中应结合各设计方案的路 线长

5、度,平纵面技术指标,工程造价,方案可行性程度,设计单位意见, 以及业主意见等因素后,经综合考虑提出推荐方案的倾向性意见。5.4 应审查各比较方案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具体审查中应注意各个方案的工程 造价是否与其工程数量相匹配,以确定工程造价计算中有无出现工程数 量漏算的错误。5.5 应审查各比较方案中设计路线技术指标的合理性。具体审查中应注意各个 方案的路线设计有无进一步优化设计的可能性。6 路线设计审查6.1 本条文的审查内容主要在设计文件第一册的路线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图。审 查的主要依据是“路线设计规范”6.2 路线平面设计中应审查有关技术指标不应或不宜违反路线设计规范的要 求,具体可审查路线纵

6、断面图中的相应技术指标,并可结合路线平面图 审查。审查中应注意:(1)圆曲线的最小半径应符合第7.3.2 条的要求;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圆曲线一般值100070040020010065最小半极限值6504002501256030径(m)表 7.3.2 圆曲线最小半径203015(2)圆曲线需设置缓和曲线的情况应符合第7.4.条的要求;7.4 回旋线7.4.1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的直线同小于7.4.1 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径相接处,应设置回旋线。表 7.4.1 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小圆半径大于表 7.4.1 规定时。 小圆半径大于表7.4.

7、2规定,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表7.4.2 复曲线中小圆临界曲线半径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圆临界曲线半径(m)21001500900500250130 小圆按最小回旋线长度设回旋线时,大圆与小圆的内移值之差小于0.10m时; 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80km/h,大圆半径(R)与小圆半径(R2)之比小于1.5时; 设计速度小于80km/h,大圆半径(R)与小圆半径(R2)之比小于2时。7.4.3回旋线最小长度规定如下7.4.3。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回旋线最小长度(m)1008570503525表7.4.3 回旋线最小长度注:四级公路为超高、加宽

8、过度段长度。2020回旋线长度应随圆曲线半径的增大而增长。圆曲线按规定需设置超高时,回旋线长度还应大于超高过度段长度。(3)平曲线的长度应符合第7.8 条的要求;7.8 平曲线长度7.8.1 平曲线长度规定如表7.8.1。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圆曲线最小一般值600500400300200150长度(m)最小值2001701401007050表7.8.1 平曲线最小长度注:“一般值”为正常情况下的采用值;“最小值”为条件受到限制时可采用的值。2010040(4)当路线转角等于或小于7时,平曲线的长度必须符合第7.8.2 条的要求;7.8.2 当路线转角等于或小于7时,

9、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其长度规定如表7.8.2。表7.8.2 路线转角等于或小于7时的平曲线长度设计速度(km/h)平曲线长度(m)12010080604030201400/A1200/A1000/A700仏500仏350/A280/A注:表中为路线转角值(),当厶2时,按4=2计算。(5)夹直线的长度应符合第9.2.1.6 条的要求,并宜符合第7.2.2 条的要求;7.2.2 两圆曲线间以直线相连接时,直线长度不宜过短。 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 60km/h 时,同向圆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 m 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以 km/h计)的6倍为宜;反向圆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以m计)以不小于设计速度

10、(以km/h计 的 2 倍为宜。 设计速度小于或等于40km/h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921.6设计速度等于或小于40km/h双向车道公路,两相邻反向圆曲线无超高时可径相衔接,无 超高有加宽时应设置长度不小于10m的加宽过渡段;两相邻反向圆曲线设有超高时,地形条件特 殊困难路段的直线长度不得小于15m。(6)采用S型曲线时的曲线参数A# A2应符合924.3的要求。9.2.4.3 两反向圆曲线径向衔接或插入的直线长度不足时,可用回旋线将两反向圆曲线连接组合为 S形曲线。 S形曲线的两回旋线参数A1与A2宜相等。 当采用不同的回旋线参数时,A1与A2之比应小于2.0,有条件时以小于1.5为宜。

11、当A2W200 时,A1与A2之比应小于1.5。 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以R/R2W2为宜(R/为大圆曲线半径;R2为小圆曲线半径)。6.3 路线纵断面设计中应审查有关技术指标,不得违反路线设计规范的要求。 具体可审查路线纵断面图中的相应技术指标。审查中应注意: (1)路线设计最大纵坡应满足第8.2.1 条的要求;8.2.1 公路的最大纵坡规定如表8.2.1.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最大纵坡()345678表 8.2.1 最大纵坡20设计速度为120km/h、100km/h、80km/h的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条件情况限制时, 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可增加

12、 1。设计速度为40km/h、30km/h、20km/h的公路,改建工程利用原有公路的路段,经技术经济论证, 最大纵坡可增加 1。 四级公路位于海拔2000m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的路段,最大坡度不应大于8%。2)设计纵坡的最小坡长应符合第8.3.1 条要求;8.3.1 公路纵坡的最小坡长规定如表8.3.1.表 8.3.1 最小坡长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4030最大纵坡()3002502001501201003)不同设计纵坡的最大坡长应符合第8.3.2 条要求8.3.2 公路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规定如表 8.3.2表 8.3.2 不同纵坡最大的坡长(4)缓和坡长的设计应符合第8.3

13、.3 条要求。8.3.3 公路连续上坡或下坡时,应在不大于表 8.3.2 规定的纵坡长度之间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 坡应不大于 3,其长度应符合表8.3.1 最小坡长的规定。6.4 沿溪路线或滨海路线纵断面图中应注意审查纵断面图中是否根据“编办”3.2.3.2 条的要求标出设计水位标高,以及是否满足“路线设计规范”第8.1 条的要求。具体可根据路线平面图及纵断面图审查。8.1 一般规定8.1.1 纵断面上的设计标高,即路基设计标高规定如下: 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采用中央分隔带的外侧边缘标高;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宜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路段为设超

14、高、加宽前该处边缘标高。 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宜按新建公路的规定执行,也可视具体情况而采用中央分隔带中线或 行车道中线标高。8.1.2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规定如表 8.1.2表8.1.2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设计洪水频率1/1001/1001/501/25按具体情况确定 沿河及可能受水浸淹的路段,按设计标高推算的最低侧路基边缘标高,应高出表8.1.2规定洪水频率计算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袭高和0.50m的安全高度。 沿水库上游岸边的路段,按设计标高推算的最低侧路基边缘标高应考虑水库水位升高后地下水位 壅升,以及水库淤积后壅水曲线抬高及浪高的影响;在寒冷

15、地区还应考虑冰塞壅水对水位增高的影响。 大、中桥桥头引道(在洪水泛滥范围内)的按设计标高推算的最低侧路基边缘标高,应高于该桥 设计洪水位(并包括壅水和浪高)至少0.50m ;小桥涵附近的按设计标高推算的最低侧路基边缘标高应 高于桥(涵)前壅水水位至少0.50m (不计浪高)。6.5 越岭路线纵断面图中应注意审查纵断面图中的平均纵坡是否满足“路线设 计规范”第8.2.7 条的要求。合成纵坡具体可根据路线纵断面图审查。8.2.7 平均纵坡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 均纵坡不应大5.5%;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且任意

16、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 不应大于 5.5。6.6 路线设计中应注意审查合成纵坡有无超出第8.5 条的要求。合成纵坡值计 算式为:1= (2乜2)1/2。具体审查中应注意采用接近极限半径的平曲线 与接近极限纵坡值路段相重合处的合成纵坡值是否超标。8.5 合成坡度8.5.1 公路最大合成坡度值规定如下 8.5.1。表 8.5.1 公路最大合成坡度须小于 8%。 冬季路面有积雪、结冰的地区; 自然横坡较陡峻的傍山路段; 非汽车交通量较大的路段。8.5.3 在超高过渡的变化处,合成坡度不应设计为 0。当合成坡度小于 0.5时,应采取综合排 水措施,保证路面排水畅通。6.7当平曲线设计中采用S型曲线时

17、,宜注意审查回旋线参数A是否满足设计 规范第 9.2.4. 3 条的要求。具体可审查路线纵断面设计图。9.2.4.3 两反向圆曲线径相衔接或插入的直线长度不足时,可用回旋线将两反向圆曲线连接组合为 S 形曲线。 S形曲线的两回旋线参数与A2宜相等。 当采用不同的回旋线参数是,A与A2应小于2.0,有条件时以小于1.5为宜。当AW200时, A与A2应小于1.5。 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以R/R2W2为宜(R为大圆曲线半径;R2为小圆曲线半径)6.8当平曲线设计中采用卵型曲线时,应注意审查两回旋线参数A1和A2是否满足设计规范第9.2.4.4 条的要求。具体可审查路线纵断面设计图。9.2.4

18、.4 两同向圆曲线径相衔接或插入的直线长度不足时,可用回旋线将两反向圆曲线连接组合为 卵形曲线。 卵形曲线的回旋线参数宜选R/2WAWR2 (R2为小圆曲线半径)。 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以R1/R2=0.20.8为宜。 两圆曲线的间距,以D/R2=0.0030.03为宜(D为两圆曲线间的最小间距)。6.9路线审查中应注意起终点处的平纵面线形是否示出能按设计规范的要求与 现有道路相顺接。6.10 当设计有公路上跨铁路,或铁路上跨公路时,审查中应注意设计净空是 否满足规范第12.2.5条,或12.2.6的要求。12.2.5 公路上跨铁路时的设计要点 公路跨线桥的跨径与净高必须符合1435mm标准轨距

19、铁路建筑限界的规定。 公路跨线桥的跨径与布孔应根据地形、地质、桥下净空、铁路排水体系、沿铁路敷设的专用管线 位置等综合确定。 公路上跨电气化铁路时,其跨线桥结构型式应按不中断电力输送的施工工艺与方法确定,以不致 危及公路施工和铁路行车的安全。 公路跨线桥及其引道的排水系统应自成体系排除。跨线桥桥面雨水不得直接排至铁路道渣界范围内。 四车道及其以上的公路上跨铁路时,考虑到公路,铁路弯、坡、斜及超高之因素,应对跨线桥的四个周边的铁路建筑限界予以检核。 公路跨越铁路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140km/h地段时,其跨线桥应设防撞护栏和防落网。12.2.6 铁路上跨公路时的设计要点 铁路跨线桥的跨径与净

20、高必须符合公路建筑限界的规定。 铁路跨越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时,严禁在行车道上设置中墩。 铁路跨越四车道高速公路时,不得在中间带设置中墩。铁路跨越六车道及其以上高速公路时,若须在中间带设置中墩时,中墩两侧必须设防撞护栏,并留 足设置防撞护栏和护栏缓冲变形的安全距离。 铁路跨线桥所跨越的宽度应包括该路段公路标准横断面宽度及其所附属的变速车道、爬坡车道、 边沟等的宽度。 铁路跨线桥的跨径与布孔应留有足够的侧向余宽,不得将墩、台设置在公路排水边沟以内,并满 足公路视距和对前方公路识别的要求。不能满足公路视距与对前方公路识别要求时,应设置边孔。 铁路跨越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时,其铁路跨线桥应设置

21、防落网。 铁路跨线桥及其引道的排水系统应自成体系排除,跨线桥桥面雨水不得直接排至公路建筑限界范 围内。7 路基路面审查7.1 本条文的审查内容主要为路基和路面设计部份。审查的主要依据是“公路 工程路基设计规范”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7.2 路基审查中应注意路基用地范围是否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第 1.0.6.1 条的要求,具体审查内容为“标准路基设计图”。1.0.6.1 公路用地范围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或 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坡顶)以外不小于1m范围内的土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 3m、二级公路不小于2m范围内的土地为公路

22、用地范围。7.3 路基设计审查中当出现路基中心填方高度超过 20 米,或中心挖方深度超 过 30 米时,宜按路基设计规范第 1.0.7 条的要求增加桥梁或隧道方案的 比较。具体可审查路线纵断面图。1.0.7 国家建设必须贯彻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并符合以下规定。 公路环境保护应贯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 公路建设应根据自然条件进行绿化、美化路容、保护环境。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有特殊要求的公路建设项目应作环境影响评估。 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或因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环境近期难以恢复的地带,应作环境保护设计7.4 路基上边坡或下边坡设计坡率审查中应注意设计坡率能否路基设计规范 第 3.

23、3.4.1 条或第 3.4.1.1 条的要求。具体可审查设计文件说明部分和“一 般路基设计图”。3.341当地质条件良好,边坡高度大于20m时,其边坡坡率不宜陡表3.3.4的规定值表3.3.4路基边坡坡率填料类别边坡坡率上部高度(HW8m)卜部咼度(H W12m)细粒土1: 1.51: 1.75粗粒土1: 1.51: 1.75巨粒土1: 1.31: 1.53.4.1.1 土质路堑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排水措施、施工方法,并结合自然稳定山坡和人工边坡的调查及力学分析综合确定。边坡高度不大于20m时,边坡坡率不宜陡于表3.4.1的规定值。土的类别边坡坡率粘土、粉质粘

24、土、塑性指数大于3的粉土1: 1中密以上的中砂、粗砂、砾砂1: 1.51: 0.751: 1胶结和密实卵石土、碎石土、圆砾土、角砾土中密7.5 路基设计审查中当路堤边坡高度,或路堑边坡超过20 米时,应要求按路 基设计规范第 3.3.4.2 条或第 3.4.1.2 条的要求进行路基设计。具体可审查 路线纵断面图部分。3.342对边坡高度超过20m的路堤,边坡形式宜采用阶梯形,边坡坡率应按本规范第3.6节的规 定由稳定性分析计算确定,并应进行个别设计。3.4.1.2路堑边坡大于20m时,其边坡形式及坡率应按本规范第3.7节的规定.。7.6 软基路段的路基设计中应注意审查设计文件中是否按“编办”的

25、要求提供 了“特殊路基设计工程数量表”和“特殊路基设计图”。并审查图表中是否按有关规定标注地质资料,路基高度,处理措施等。7.7 路面设计审查中应注意设计文件中是否根据路面设计规范第 3.0.5 条的要 求提供设计交通量,并按该条款的要求确定交通分级。具体可审查设计 文件说明及路面结构设计图。3.0.5 水泥混凝路面所承受的轴载作用,按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所承受的标准轴载累计次数分 4 级,分别范围如表 3.0.5.表 3.0.5 交通分级父通等级特重重中等轻设计车道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e (104)200010020003 1003注:交通调查和分析及Ne计算,参照本规范附录A。7.8 路

26、面混凝土材料性能设计中应审查其是否满足路面设计规范第3.0.6 条的要求。具体可审查设计文件说明及路面结构设计图。3.0.6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以28d龄期的弯拉强度控制。当混凝土浇筑后90天内不开放交通时,可采用90d龄期的弯拉强度。各交通等级要求的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不得低于表3.0.6的规定。表 3.0.6 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父通等级特重重中等水泥混凝土的弯拉强度标准值(MPa)5.05.04.5钢纤维混凝土的弯拉强度标准值(MPa)6.06.05.54.05.07.9 路面结构的基层厚度设计审查中应审查各结构层的厚度是否满足路面设 计规范第4.3.5 条的要求。4.3.5 各类基层厚度的

27、适宜范围见表4.3.5.表 4.3.5 各类基层厚度的适宜范围基层类型厚度适宜的范围贫混凝土或碾压混凝土基层120200水泥或粉煤灰稳定粒料基层150250沥青混凝土基层40 60沥青稳定碎石基层80 100级配粒料基层150200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排水基层100140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80 1007.10 对路面结构采用级配碎石垫层设计的,审查中宜将其改为填隙碎石,以 降低工程造价,并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具体可审查设计文件说明及路 面结构设计图。7.11 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设计审查中应审查其厚度是否满足路面设计规范第4.4.6 条的要求。具体可审查设计文件说明及路面结构设计图。4.4.6

28、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连续配筋混凝土面层所需的厚度,可参照表 4.4.6 所示参考范围并按照 4.4.9 条规定计算确定。表 4.4.6 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的参考范围交通等级特 重重公路等级高速一级二级高速一级二级变异水平等级低中低中低中低中面层厚度(mm)三260三2502240270240260230250220父通等级中等轻公路等级二级三、四级三、四级变异水平等级高中高中高中面层厚度(mm)2402102302002202002301m 时,Er =1mLR RRR 建筑高度,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为5.0m,三、四级公路为4.5m。 当设置检修道或人行道是,不设余宽

29、;当不设置检修道或人行道时,应设置不小于25cm的余宽。 隧道路面横坡,当隧道为单向交通时,应取单面坡;当隧道为双向交通时,可取双面坡坡度应 根据隧道长度,平、纵线形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一般可采用1.5%2.0%。 当路面采用单面坡时,建筑界限底边线与路面重合;当采用双面坡时,建筑界限底边线应水平于 路面最高处。 单车道四级公路的隧道应按双车道四级公路标准修建。表4.4.1公路隧道建筑横断面组成最小宽度(m)公路等级设计速度车道宽度 侧向宽度l 余宽人行 检修道J建筑界净空 连拱隧道的左侧可不设检修道或人行道,但应设50cm (120km/h与100km/h时)或25cm ( 80km/h 与

30、 60km/h 时)的余宽。 设计速度120km/h时,两侧检修道宽度均不宜小于1.0m;设计速度100km/h时,右侧检修 道宽度不宜小于 1.0m。9.7 隧道洞门墙设计图审查中应注意其有关构造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规范第 7.3.3.1 条以及第7.3.3.3 条的要求。7.3.3.1洞口仰坡坡脚至洞口墙背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5m,洞口端墙与仰坡之间水沟的沟底至衬 砌拱顶外缘的高度不小于1.0m,洞门墙顶高出仰坡脚不小于0.5m。7.3.3.3 洞门墙基础必须置于稳固地基上,应视地形及地质条件,埋置足够的深度,保证洞门的稳 定。基底埋入土质地基的深度不应小于1.0 m,嵌入岩石地基的深度不应

31、小于0.5m ;基底标咼应在最大 冻结线以下不小于0.25m;地基为冻胀土层时,应进行防冻胀处理。基底埋置深度应大于墙边各种沟、 槽基底的埋置深度。10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审查10.1 本条文的审查内容主要为交通安全设施部份。审查的主要依据是“公路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10.2 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中应注意护栏的设计路段及形式是否符合“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的要求。具体可审查“安全设施工程数量表”和“护 栏设置一览表”11. 平面交叉11.1 本条文的审查内容主要为平面交叉设计部份。审查的主要依据是“公路 路线规范”。11.2 平面交叉审查中应注意审查交叉设计的个数和桩号等数据在提交的设计

32、 文件中是否一致。具体可结合“路线平面设计图”,“平面交叉设置及工 程数量一览表”,以及平面交叉布置图“平面交叉布置图”进行审查。11.3 平面交叉的平纵面线性设计审查中应注意其线形设计是否符合设计规范 第 10.2 条的要求。具体可审查“平面交叉布置图”。10.2 平面交叉处公路的线形10.2.1 平面线形 平面交叉范围内两相交公路应正交或接近正交,且平面线形宜为直线或大半径圆曲线,不宜采用 需超高的圆曲线。 新建公路与等级较低的现有公路斜交时,交角不应小于70 若交角过小,则次要公路在交叉前 后一定范围内应作局部改线。10.2.2 纵面线形 平面交叉范围内,两相交公路的纵面宜平缓。纵面线形

33、应满足停车视距要求。 主要公路在交叉范围内的纵坡应在0.15%3%的范围内,次要公路紧接交叉的引道部分应以 0.5 %2.0%的上坡通往交叉。 主要公路在交叉范围内的圆曲线设置超高时,次要公路纵坡应服从主要公路的横坡。10.2.3 立面设计 平面交叉的两相交公路共有部分的立面形式及其引道横陂,应根据两相交公路的功能、等级、平 纵线形、交通管理方式等因素而定。采用“主路优先”交通管理方式的交叉,应使主要公路的横断面贯 穿交叉,而调整次要公路的纵断面以适应主要公路的横断面;当调整纵断面有困难时,应同时调整两公 路的横断面。 分隔的右转弯车道或右转弯附近路面上,各处的标高和横坡应满足相交公路共有部分

34、机器相邻的 局部段落的岔路的立面、转弯曲线所需的超高、整个交叉范围内的路面排水和路容的需要。 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路面排水应流畅,并以此作为立面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应包括隐形岛在 内的任何部分路面不得有积水。12其它12.1 环保与景观设计审查中应重点审查设计文件是否按“编办”第 3.2.9 条的 要求编制,以及有无“取土场,弃土场处理设计图”。3.2.9 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 环境敏感区一览表。列出沿线环境敏感区(如水源、文物保护单位、居民区、医院、学校、疗养 院等,以及自然保护区和湿地)的位置(桩号 、重要影响因素、影响范围和采取的工程措施等。 环境保护工程数量表。 降噪设计图。绘出降噪设施

35、(如声屏障、降噪林等)的位置、结构类型、主要尺寸及规格等。比 例尺用1: 51: 200。 污水处理设计图。比例尺用1: 201: 500。 取土场、弃土场处理设计图。 其他环境工程设计图。 植物配置表。 景观工程数量表 景观设计表。绘出典型路基段断面、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区、隧道洞口等典型公路区段的景观 设计图。高速公路重要区段及硬质景观应绘制效果图。12.2 筑路材料设计审查中应重点审查设计文件是否按“编办”第3.2.11 条的 要求编制。3.2.11 第十篇 筑路材料 沿线筑路材料料场表。列出材料名称、料场编号、位置、桩号、上路桩号及运距、材料及料场 状况、材料品质(指满足工程设计需要情

36、况)、储藏量、供应量、覆盖层种类及厚度、成料率、开采运 输方式,所需便道、便桥长度等。 材料试验资料表。分别列出砂、土、石、水、石灰、粉煤灰等不同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必要 时包括化学性质)及路基、路面、桥梁、防护、隧道等工程设计中所需的混合料的试验结果,并列出各 种材料的料场或产地、取样地点、取样时间等。试验项目应根据设计所需而定。路基填料应有击实及 CBR试验资料等。 沿线筑路材料供应示意图。示出路线的桩号、主要工程和按施工组织方案布置的路面混凝土和粒 料集中加工场及路线两侧主要料场的位置,材料(包括外购材料)上路桩号及距离。特大桥、大桥、隧 道、互通式立体交叉等重点工程及施工场地应各自分

37、别计算运距,路面及其构造物等可全线或分段计算 筑路材料平均运距。12.3 施工方案设计审查中应重点审查设计文件是否按“编办”第3.2.12 条的 要求编制有关图表。3.2.12 第十一篇 施工方案 工程概略进度图。根据项目工可批复的施工期限、施工条件以及施工方案按年和季度进行概略安 排。列出工程项目单位、数量,按年和季度示出各项工程施工起止时间、浮动时间、衔接时间。 施工便道主要工程数量表。列出施工便道的长度、宽度、防护工程圬工数量、便桥数量等。 其他临时工程一览表。列出工程名称(独立便桥、预制场、拌和场、钢梁、电力线等)、地点或 桩号、工程项目及数量等。 公路临时用地表。列出位置或桩号、工程名称、隶属(县、乡、个人)长度、宽度、土地类别及 数量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