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比容测定讲稿ppt课件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21703875 上传时间:2021-05-07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24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血细胞比容测定讲稿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血细胞比容测定讲稿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血细胞比容测定讲稿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资源描述:

《血细胞比容测定讲稿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细胞比容测定讲稿ppt课件(8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血细胞比容测定 一、概念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或packed cell volume,PCV)是指一定容积血液中红细胞在全血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二、检测原理(一)、温氏法 : 将EDTA-K2抗凝血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由此而测出其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二)、微量法:是采用一次性使用的经肝素化的干燥毛细玻璃管(每支含肝素2)直接采集末梢血,以相对离心力1000g(1100012000r/min)离心5min,取出后用尺量取血液总长度和血细胞层的长度,或用微量血细胞比容测定读数器报告结果。 (三)、血液分析仪法:目前绝大多数血液分析仪使用电阻抗法进行细胞计数和

2、血细胞比容测定。其原理是利用血浆是电的良导体,而相对血细胞是电的不良导体,当细胞通过小孔时,形成相应大小的脉冲,脉冲的多少即为血细胞的数目,脉冲的高度代表血细胞的体积。 使用血液分析仪法的血细胞比容是由测定红细胞平均体积和红细胞计数两项指标后导出,即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X红细胞计数) (四)、相对离心力 1、相对离心力(RCF)g=1.118x10-5 x有效离心半径(cm)x转速2/min 2、温氏法测定时以相对离心力2264g(即有效离心半径22.5cm,3000r/min)离心30 min,读取红细胞层的高度。 3、微量法测定时以相对离心力1000g(1100012000r

3、/min)离心5 min,取出后用尺量取血液总长度和血细胞层的长度。 三、检测方法及方法学评价(一)、检测方法 1、温氏法:压积容量管长11cm,内经2.5cm,管上刻有0100mm刻度的平底管,其读数一侧由下而上供测红细胞容积用,另一侧由上而下供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用) 2、微量法:按常法消毒、穿刺手指,将血液经自然毛细现象进入特制的毛细玻管中(肝素),用套塞或橡皮泥堵塞一端,放入专用离心机中,以1100012000r/min高速离心5min。测量红细胞层和全层的长度,计算比值,即为红细胞比积。 (二)、方法学评价1、温氏法:中速离心3000r/min,离心30min;离心沉淀过程中不能完全排除

4、红细胞间残留的血浆,使结果偏高;所用时间长、标本多,已属淘汰之列。 2、微量离心法:高速离心11000-12000 r/min,离心5min;离心力较大,红细胞间残留的血浆量平均较温氏法低2%(约含1%-3%残留血浆);标本用量小,操作简便,现被WHO定为首选常规方法。 3、血液分析仪法:目前血液分析仪提供的参数中包括Hct测定,由于结果是仪器测定数万个细胞体积产生的脉冲叠加后换算而来的,避免了血浆残留引起的误差。但应当注意患者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明显增多、患者血浆中有异常蛋白质或血浆渗透压异常时,仪器法常会出现误差。 四、质量控制(一)、手工法:应注意以下因素1、抗凝剂量不准确或抗

5、凝剂与血液混匀不充分致血液凝固。2、离心速度不够或时间过短均会产生误差。3、所用器材必须清洁干燥,避免溶血 4、红细胞形态改变时应注明(如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等),变形性减低的红细胞可使血浆残留量增加6%。不能使用改变红细胞容积的抗凝剂。 5、 红细胞增多症时,血细胞比容明显增加,血浆残留量亦会增加。6、避免血液稀释(静脉三通管抽血)7、离心条件必须恒定。 (二)、血液分析仪法:1、避免溶血2、避免血液稀释(静脉三通管抽血)3、应注意Hct与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平均体积测定值的相关性。 五、参考值1、温氏法 男40%54 % 女 37%47%2、微量法 男38%48 %

6、女36%47%3、血细胞分析仪 六、临床意义(一)、增高1、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大手术后、腹泻、失血、大面积烧伤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3、用于临床补液及输液量的依据 (二)、减低1、见于各种贫血。红细胞减少,红细胞比积随之减少,但不同原因的贫血,红细胞体积大小不同,两者减低不一定平行,故临床常用计算红细胞平均容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有助于贫血的鉴别与分类。 2、可用作计算MCV、MCHC的基础数据,是影响全血粘度的决定因素之一(例血液粘度增高致休克)。 3、大量饮水 红细胞平均指数 一、红细胞平均指数包括:1、红细胞平均容积

7、(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指每个红细胞平均体积的大小,以飞升(fl)为单位; 2、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MCH),指每个红细胞内平均所含血红蛋白量,以皮克(pg)为单位; 3、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指平均每升红细胞中所含血红蛋白浓度(g/L)。 二、检测原理 对同一抗凝血标本同时计数红细胞、测定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由此可进一步计算出红细胞3个平均指数。 1、 MCV(fl)=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每升血液

8、中红细胞数=Hct/RBC 例:红细胞为3.50*1012/L,红细胞比容0.36则: MCV=0.36/3.50*1012/L=103 fl 2、 MCH(pg)=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个数=HB/RBC 例:红细胞为3.50*1012/L,血红蛋白为120 g/L,则: MCH=120g/L/3.50*1012/L=34.20 pg 3、MCHC(g/L)=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 HB/ Hct 例:血红蛋白为120 g/L,血细胞比容为0.36,则: MCHC=120 g/L/0.36=333 g/L 三、方法学评价1、MCV 仪器法CV1%,手

9、工法CV值在10%左右。许多血液分析仪设定的MCV值最大域值是360fl,因此可能包含红细胞团块,当红细胞凝集如冷凝集综合征可引起MCV假性增高;严重的高血糖症(葡萄糖高于33.3mmol/L)可引起红细胞肿胀,使MCV假性增高。 2、MCH 高脂血症或白细胞增多症因血浆浊度增加而使MCH假性增高,手工法测定可先离心以消除浊度,测定结果可以得到纠正。仪器法CV为0.6%1.2%,手工法CV值在10%左右。 3、MCHC 这个值和血红蛋白的溶解度有关,血红蛋白浓度高于该值可能会产生结晶。此外,手工法MCHC的测定受到Hct(血浆残留或出现异常红细胞)和Hb(高脂蛋白血症、白细胞增多症)的影响。仪

10、器法CV为1%1.5%, 四、质量控制1、手工法 由于红细胞3个平均指数都是间接算出的,因此,做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细胞比容的测定必须用同一份抗凝血标本,且所测定的数据必须准确,否则误差很大。 2、血液分析仪法 必须注意红细胞3个平均指数之间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测定3个检测指标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必须注意不能溶血。 五、参考值1、手工法: MCV80-92fl; MCH27-31pg; MCHC320-360g/L;2、仪器法: MCV80-100fl;MCH27-34pg; MCHC320-360g/L; 六、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贫血分类 MCV MCH MCHC 贫

11、血正细胞性贫血 正常 正常 正常 再障、急性失血性 贫血、某些溶贫大细胞性贫血 增高 增高 正常 各种造血物质缺乏 或利用不良的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贫血 减低 减低 正常 慢性感染、慢性肝 肾疾病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减低 减低 减低 缺铁性贫血及铁利 用不良贫血、 慢性失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红细胞直径和厚度测定 一、器材及使用(一)、器材1、接目测微器:这是一圆形玻片,正中刻有50或100等分格,每小格相当于多少微米,必须根据当时所用显微镜镜筒长度以及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而改变。 2、镜台测微器:这是用以校正接目测微器,外观与载玻片相似,正中有一圆形盖片封有标准尺,总长为1mm

12、,分为100等分,因此每格为10um。 (二)校正 1、接目测微器的校正:(1)将接目测微器放在接目镜内,镜台测微器放在镜台上,用低倍镜找到标准尺,并移至视野中央,换用测量所用物镜,校正目镜测微器,测量红细胞直径则换油镜。 (2)移动载物台,使镜台测微器标准尺与目镜测微器的刻度平行,使左侧线与零重合,然后观察刻度与标准尺右侧的重合线,分别记录其格数,计算目镜测微器在此放大倍数下每格的微米数。 (3)如目镜测微器40格与镜台测微器6格重合,则目镜测微器每格的微米数=6*10um/40=1.5 um 式中:6为镜台测微器实测格数;10 um为镜台测微器每小格的长度;40为目镜测微器实测格数。 (4

13、)目镜测微器经校正后,不得更换物镜、目镜,也不能改变镜筒长度。变换显微镜后,必须重新校正。 二、红细胞平均直径测定(一)、方法与步骤 1、按常规制备一张薄血膜涂片,立即干燥固定,瑞氏染色。 2、 把镜台测微器换为被检血片,选择细胞分布均匀而较稀疏的区域,依次测量每个红细胞的直径,共测500个红细胞。 3、 测量时,按红细胞直径所占目镜测微器格数做记录,对异性红细胞应测量长、短径,取其平均值。记录方式以0.5格为一记录单位。 4、 计算红细胞平均直径 红细胞平均直径=被测细胞总格数/被测细胞数*目镜测微器每格相当微米数 如:被测细胞总格数为980;被测细胞数为200;目镜测微器每格的微米数为1.

14、5 u m,则红细胞平均直径=980/200*1.5 um=7.4 um 5、绘制红细胞直径曲线。以红细胞直径微米数为横坐标,红细胞百分率为纵坐标将各种不同直径的红细胞百分率连接起来,即成红细胞直径曲线。它可以清楚地反应红细胞的大小和其分布情况。 (二)、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直径6.7-7.7 um (三)、临床意义 1、正常人红细胞直径大小差别不大,直径曲线基底窄,呈突出的尖峰状,其顶点位于7-8 um之间,红细胞直径曲线基底愈宽、顶点愈低,表示红细胞大小不均,差异愈大。 2、主要用于贫血的鉴别诊断。(1)小红细胞贫血时,平均红细胞直径小于正常参考范围,平均直径6.26.7 um,曲线基底略宽

15、,顶峰左移,如有红细胞大小不均时,使曲线的基底部增宽。 (2)大细胞性贫血时,红细胞平均直径大于正常参考范围,红细胞平均直径7.59.6 um,红细胞直径曲线的顶峰偏右,底部明显变宽,曲线平坦。 (3)如果在正常细胞性贫血时,其红细胞平均直径及其曲线图形与正常相同。如急性失血性贫血。 (四)、方法学评价 1、红细胞直径测定简单易行,不须特殊设备,对贫血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但由于血涂片厚薄不同及推片技术差异,常使红细胞产生人为的变化;推制的学涂片必须厚薄适宜,无红细胞重叠,血片制成后,应迅速干燥固定,以免红细胞皱缩变形。病理形态的红细胞也影响准确的直径测定,取其平均值记录。 2、 目镜测微器一

16、旦校正后,就不能任意更换镜头,也不能任意改变镜筒的长度,以免改变放大倍数,否则应重新校正。 3、 测量时应选择红细胞分布均匀的体尾交界处,依次测量200500个红细胞的直径,不能任意取舍。 4、血细胞分析仪可根据测量的单个红细胞体积,计算出体积的变异系数即RDW,能客观地、正确地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程度,结合红细胞体积直方图分析,对贫血的鉴别诊断更有价值。 三、红细胞平均厚度的计算 红细胞平均厚度=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直径/2)2 例如:红细胞平均体积88 fl,红细胞平均直径7.2 um 则:红细胞平均厚度=88/3.1416*(7.2/2)2=2.16 um 临床意义: 1、正常红细

17、胞平均厚度为2 um左右。 2、患遗传性球性红细胞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时,较正常略厚; 3、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和阻塞性黄疸时,较正常略薄。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一、概念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一个较新的红细胞参数,由血液分析仪根据红细胞体积的直方图导出,反映所测标本中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异质程度,常用变异系数(CV)表示。 二、检测原理 检测原理与血液分析仪红细胞计数相同,多采用电阻抗原理,当红细胞通过计数小孔时,取代了相同体积的电解质溶液,使原来恒流的电路上孔电阻瞬时增加,于是产生脉冲信号,有多少个红细胞

18、通过小孔,就有多少个脉冲信号产生,且脉冲信号的强弱和细胞大小成正比。对被检测的所有红细胞体积进行统计学分析,则导出RDW值。 三、方法学评价 1、对红细胞体积大小的评价,过去主要靠推片对红细胞形态的观察,这种观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血涂片制作技术、血片的厚薄以及观察者的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且不能定量。 2、仪器法测定数万个红细胞后,由直方图导出RDW值,是一个定量的值,同时克服了人工观察的各种主观和客观误差,能更准确 更客观地反映红细胞体积的异质性的程度。 3、相比较而言,MCV值只反映红细胞体积平均大小,不能代表红细胞之间体积的差异,如只用MCV作为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参考依据,则可能会掩盖

19、病理性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异质性实际情况,从而影响贫血分类的准确性。 四、质量控制 红细胞分布宽度结果判断应结合临床及红细胞直方图的变化,同时分析RDW异常是否是由于红细胞碎片 红细胞凝集或双相性红细胞引起。 五、参考值 成人:11.6%-14.6% 六、临床意义 1、进行贫血形态学新的分类 2、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早期筛选诊断和疗效观察 3、鉴别缺铁性贫血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两类贫血患者RDW变化:(1) 缺铁性贫血100%(53/53)RDW增高(2)88%(38/44) 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RDW正常 提示RDW可作为两类贫血的

20、鉴别诊断指标. 4、用于贫血病因学鉴别诊断,肾性贫血RDW正常,肝性贫血RDW增高。 注意:RDW单独指标不足以鉴别诊断贫血,应结合其他检验才能明确诊断。 红细胞直方图在贫血中的应用不同贫血红细胞体积的变化,使红细胞体积分布图形发生变化,结合其它参数对鉴别诊断颇有价值。 一、小细胞性贫血1、RDW正常:红细胞主峰左移,分布在55100fl,顶峰在75fl,基底较窄,为典型小细胞均一性图形,提示为小细胞低色素。见于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血涂片红细胞体积变小,大小一致。 2、RDW轻度增高:红细胞主峰左移,分布在55100fl,顶峰在65fl处。提示为小细胞低色素和细胞的不均一性,见于缺铁性贫

21、血,血涂片红细胞体积变小,大小不一致。 3、RDW明显增高:红细胞显示两个细胞峰,小细胞峰明显左移,峰顶位于50fl处,较大细胞峰顶位于90fl,基底较宽,提示小细胞低色素和细胞的不均一性。见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经治疗有效时。血涂片红细胞偏小,明显大小不均。 二、大细胞性贫血 1、RDW正常:红细胞主峰明显右移,分布在75130fl,顶峰在100fl,提示为大细胞性,见于溶血性贫血、白血病前期、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血涂片红细胞体积较大,大小一致。 2、RDW轻度增高:红细胞峰明显右移,基底增宽,主峰分布在75150fl,顶峰约在105fl,提示为大细胞、不均一性。见于叶酸

22、、维生素B12缺乏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血涂片红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大小差异不明显。 3、RDW明显增高:红细胞峰明显右移,出现两个峰,以100fl处细胞峰为主,提示大细胞不均一性。血涂片红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大小差异较明显。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维生素B12治疗初期。 三、正细胞性贫血1、RDW正常:红细胞分布在55110fl,顶峰在88fl,为正常红细胞分布直方图,见于慢性病、急性失血、骨髓纤维化、骨髓发育不良等。血涂片红细胞形态正常,大小一致。 2、 RDW轻度增高:红细胞主群分布在44120fl,顶峰在80fl,提示红细胞不均一性,见于血红蛋白异常、骨髓纤维化等。血涂片红细胞体积正常,大小差异不明显。 3、RDW明显增高:红细胞主群分布在4050fl,顶峰在90fl,提示红细胞不均一性,见于早期或混合性营养不良。血涂片红细胞体积大,大小差异明显。 重点: 1、血细胞比容原理、方法、临床意义 2、红细胞指数3个指标、计算方法、 临床意义 3、红细胞直径和厚度的方法、意义 4、红细胞分布宽度原理、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