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案集合14篇.doc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16992868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47 大小:5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六年级数学教案集合14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集合14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六年级数学教案集合14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教案集合14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教案集合14篇.doc(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六年级数学教案集合14篇六年级数学教案集合14篇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4,练习十一第914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探究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试题。2、使学生在探究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络。3、培养学生分析p 、推理和归纳、总结等思维才能。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展计算;并能总结、归纳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那么。教学过程:一、教学例41、出例如4,学生读题,列式。提问:这是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2、怎样列式?板书:9/103/10 =2、引导探究:分数除以整数怎么算呢?1请大家画图探究一下9/103/10得多少?各自在书上的长方形里分一分,画一画。2指名到黑板上画一画,使大家清楚地看出是3瓶。3讨论:分数除以整数,能不能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呢?板书:9/0/3请大家计算一下它的积,看得数与我们画图的结果是不是一样?一样得数一样,你能猜测到什么?板书:9/103/10=9/0/33、练习,验证猜测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再长方形中涂色表示3/5,看看3/5里有几个1/5,有几个3/10,再计算。你发现了什么?4、概括方法联络前面学习的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你能说出分数除以分数

3、的计算方法吗?根据学生的讨论,板书:甲乙=甲1/乙乙0二、练习1、做练一练第2题。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2、完成练习十一第10题。各自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3、讨论练习十一第11题。独立计算后,引导比拟,启发考虑:什么情况下,除得商比被除数小?什么情况下,除得的商比被除数大?4、讨论练习十一第12题: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判断左边的式子和右边数的大小。各自判断后指名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三、总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练习十一第9、13、14题。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页的内容,练习十四1,3,4,5,6,9,10题。教学目的1让学生

4、参与系统、全面整理知识的过程,梳理本单元的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络,构建知识网络。2通过本单元知识的复习,比拟纯熟掌握比例知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自主归纳、整理知识的兴趣和才能。教学重点整理本单元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络。教学难点能灵敏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准备回家先整理本单元知识,作好交流的准备。老师准备视频展示台。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提醒课题老师:我们已学完了本单元知识,今天来进展整理与复习。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二、梳理单元知识,形成知识网络1方法回忆1以前我们是怎样整理单元知识的?2你们昨天回家是这样整理的吗?3四人小组进展交流。2学生汇报交流1

5、抽2位汇报整理结果投影标出。2根据学生的整理,大家提出建议并进展修改。3展示老师整理的结果,说出整理思路展示。比例意义、根本性质、解比例正比例意义x/y=k一定应用反比例意义xy=k一定应用3老师小结整理知识的情况三、复习本单元知识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假如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并指出这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生齐练。老师:通过前面两个题的复习,你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在这里使学生明白比表示两个数,有两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2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老师:什么叫做解比例?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指名板演,学生练习后讲

6、评。2正、反比例关系的判断1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假如成比例,成什么比例?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行驶一段路程,车轮的直径与车轮转过的转数。y=5x,y和x。yx=24,y和x。2说出以下各组中的三种量在什么条件下能组成什么比例关系。速度,时间,路程。汽车每次运货吨数,运货的次数和运货的总吨数。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积。3说一说什么叫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反比例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络和区别?梳理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的考虑步骤。先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和一个定量。根据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关系。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比例关系。4用比例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练习十四第6题。学校举行方阵

7、团体操表演,排成5列需要90人,排成24列,需要多少人?学校举行方阵团体操表演,假如每列16人,要排27列,假如每列18人,要排多少列?老师:说一说,用比例知识解容许用题的关键是什么?解题的步骤有哪些?注意什么问题?学生1:设所求问题为x。学生2:判断题中的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关系及成什么比例关系。学生3:列出比例式。学生4:解比例,验算,写答语。老师:用比例知识解容许用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所以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做出正确判断。四、拓展应用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集体评议。老师:航程和相对应的飞行时间的比值表示什么?成什么比例

8、?为什么?老师:用图像把它们的变化规律表示出来。老师:观察图像有什么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图像是一条直线。从这个图像可以直观看到航程和相对应的飞行时间的变化情况,航程增加,所需飞行时间也随着增加,航程减少,所需飞行时间也随着减少。老师:观察图像,估计飞行2 000千米需要多少时间?老师:根据图像估一下,7时大约飞行多少千米?学生答复,老师可以通过课件同步显示。2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五、全课小结,评价今天我们一起进展了正、反比例这一单元的整理与复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3教学目的:1、能用方程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2、在解方

9、程中,稳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重难点:1、能自觉用解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2、正确进展分数除法计算。学情分析p :分数除法运用问题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尤其是在解决分数乘除法混合问题时,学生难以判断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解答。为了打破这个难点,教材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因此教学时,我让已经养成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的学生利用这幅主题图做充分预习,然后把所有信息设计成开放式,让学生根据信息大胆找到关系,提出问题,并出示探究指导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这样让学生思之有法,学之有据,并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反应时,学生会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要适时引导,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此类问题。

10、假如有学生选择用除法计算,要引领学生做好分析p ,可借助线段图的功能沥青思路。课前预习作业:1、 读一读、想一想:P292、 写一写、填一填:操场上有 人参加活动; 跳绳的有 人;踢毽子的有人;打篮球的有人;跑步的有 人;踢足球的有 人。3、 说一说、做一做:感到认识模糊的与父母和同学说一说,试做名校。4、 质疑:教学流程:一、创景激情:同学们,你们喜欢课外活动么?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课外活动?你们的课外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在课外活动中也能发生数学故事那,今天就让我们这节课进展一次快乐的数学活动好么?1分钟预习检测:5分钟1、 判断谁是整体1,说出个数量关系。1书的价钱是钢笔价钱的2/5。2一种书

11、包打九折出售。3参加跳绳的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2、解方程:8x=4/75/8x=1/43、前面的填一填。二、自主探究:1、同学们观察很仔细,预习很认真,这些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么?可能会出现: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的4/9等等 随即板书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可能会出现:踢足球的有多少人?等等。 随即板书3、同学们你们想解决哪个问题?选定探究问题,出示探究指导:独立考虑我能行:3分钟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我们提供的哪些条件?找到整体1,等量关系是什么?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合作交流我最棒:做完后与同座交流列式的根据是什么?2分钟4、汇报交流方程: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

12、少用乘法。提倡除法:可借助线段图理解。5、探究其余问题。6、总结方法:分数应用不算难,掌握方法是关键;是、占、比、与、相当于,后面数量看作1;知一求几用乘法,知几求一用方程。三、运用进步:生活处处用分数:1、某月双休日共有9天,是这个月总天数的3/10,这个月有多少天?2、丑小鸭超市让利大酬宾,商品一律八折,一件衬衣现价40元,这件衬衣原价多少元?四、小结升华: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五、课尾小测。10分钟略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4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象特征,并能根据图象解决相关简单问题。2、通过练习,稳固对正比例意义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

13、步浸透函数思想。重点难点:能根据数量关系式或图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新课讲授教学第46页内容。老师出示表格(见书),根据表中的数据描点。(见书)师: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生: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看图答复以下问题假如铅笔的数量是7支,那么铅笔的总价是多少?总价是4.0的铅笔,数量是多少?铅笔的数量是3支,那么铅笔的总价是多少?描出这一对应的点,它们是否在同一直线上?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会?组织学生分小组汇报,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利用正比例图象不用计算,可以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二、练习讲授1、

14、根本练习。(1)投影出示教材第49页第1题。老师引导学生回忆正比例的意义及判断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要求学生从两个方面说明为什么成正比例。a.电是随着用电量的增加而增加;b.电费与用电量的比值总是相等的。师生共同订正。(2)投影出示: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km,2小时行驶180km,3小时行驶270km,4小时行驶360km,5小时行驶450km,6小时行驶540km,7小时行驶630km,8小时行驶720km出示下表,填表。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填表并考虑发现了什么?老师点拨: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也在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老师

15、:根据计算你们发现了什么?指出: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 路程时间 =速度(一定)。老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成正比例的量,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和练习。2、指导练习。(1)完成教材第49页第2题。(2)完成教材第49页第3题,先由学生独立做,后由老师抽查。在抽查第(1)小题时,多让不同的学生答复。做第(2)小题时应多让学生们交流。第(3)小题汇报时要求说出,你是怎样估计的,上台在投影仪上展示估计的思维过程。(3)解决教材49页第4题:投影出示书中的表格,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探究。a.动手画一画,指名汇报图象特点。b.组织学生说一说

16、,互相交流。提示: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先要判断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判断它们的比值是否一定。三、课堂作业1、根据x和y成正比例关系,填写表中的空格。2、看图答复以下问题。(1)在这一过程中,哪个量没变?(2)路程和时间有什么关系?(3)不计算,从图中看出4小时行驶多少千米?(4)7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课堂小结:老师: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三个要素是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板书设计:正比例图像图像: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5教学内容:P702 75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可以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2、

17、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考虑,探究规律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我们已学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谁能来说一说:1、路程、速度、时间;2、单价、数量、总量;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二、先观察、后概括:1、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如下表:时间小时123456路程千米60120180240300360观察上表,答复以下问题:、表中有哪两个量是相关联的?、路程是怎样随着行车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从上表可以看出: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是相等

18、的或一定的,这个比也就是速度。写成关系式是:=速度一定2、新改例2:一种铅笔,支数与总价如下表:支数123456总价元0.30.60.91.21.51.8由上表可以发现什么特征?哪几个量是相关联的?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写成关系式是:=单价一定比拟例1、例2,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概括:、两种相关联的量,假如其中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几倍,这两种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那么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假如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比值一定,那么数量关系可以概括下面的式子:= K一定结合例1

19、、例2说一说3、练一练P75三、稳固练习:1、 P76看后判断,并连起来说一说。2、 P76 2先观察,再分析p 。3、 P76 3四、小结:要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根据什么来判断?1、两个相联的量?2、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它们的比值一定。五、作业:P76 3 4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6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1和练习十一第1题。教学目的:1、综合运用统计知识,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简单的预测。2、理解统计图中各个数据的详细含义,培养同学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你们知道家里的电视是

20、什么品牌吗?今天我们就去彩电市场看看各种彩电的市场占有率吧!出示教科书第68页例1的扇形统计图二、探究交流,总结规律1、小组研讨、交流。根据这幅统计图,你们理解到哪些信息呢?A牌彩电是市场上最畅销的彩电吗?根据提出的问题,让同学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同学可能会发生两种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会认为A品牌最畅销,而另一部分那么认为A品牌不是最畅销的,从而引起认知抵触。2、引导释疑。在同学讨论交流的根底上,老师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统计图里“其他”部分可能包括了哪些信息呢?可让同学分别说说“其他”的详细含义,从而明确“其他”里面可能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品牌。3、小结。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比拟模糊,不

21、够完好,我们无法得到有关彩电市场占有率的完好信息,所以从本统计图中不能得出A牌彩电最畅销这样的结论。引导同学认识到:在利用统计图作判断和决策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注意从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信息动身,不要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7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采用法定计量单位的重要意义2复习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单位3复习各种计量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汇总整理学过的计量单位,结实掌握各种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难点掌握各种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及进率,正确使用计量单位教学步骤一、直接导入提问导入:同学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自由

22、答复老师归纳:我国从1990年起废除原来的计量单位,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法定计量单位,目的是为了便于国际交流,扩大开放,不断开展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经济因此,我们要认真学好有关计量的知识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习量的计量老师板书课题二、归纳整理一启发学生回忆:我们学过了哪些量的计量?老师板书:长度 质量 时间面积体积容积二复习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及进率1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每个长度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2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每个面积单位实际有多大?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讨论: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都是100?师生归纳:面积单位是根据长度单位确

23、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就是1003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考虑: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0?老师说明:面积单位体积容积单位都是根据长度单位确定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络与区别,在实际计量时做到准确无误4练习1在 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名称一枝铅笔长176 一个篮球场占地420 一张课桌宽52 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1 一间老师的面积是48 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 2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3用棱长

24、1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堆成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需要多少块?把这些小正方体木块排成一行,有多长?三复习质量单位1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并填写下表2练习10麻袋大米约1 l个鸡蛋约6.5 1棵白菜约2.5 1名六年级学生体重是40 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8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答方法,并能解答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p 解容许用题的才能,及迁移类推触类旁通的才能。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工程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教学难点: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及工作效率所表示的含意。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设计情境,复习铺垫:1谈话:同学们,你发现最近我

25、们南雄城发生了哪些变化?生答:略师:假如我们要把新建沿江路人行道两边进展绿化。这项工程方案1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几分之几?假如这项工程每天完成 ,几天可以完成全部工程?2、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像搞绿化、修马路、盖房屋、造桥、运货等各种工作,统称为工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工程问题。二尝试探究、讨论新知:1谈话:假如我们将新建路两旁的绿化工程进展招标,应聘单位有三个,他们都承诺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但甲工程队单独完成需10天,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15天,丙工程队单独完成需18天。请问:你选择哪个队施工?为什么?为了加快工程完成速度,又该做怎样的选择?2投影出例如题,进展研讨。1要绿化30公顷土

26、地,甲队单独完成要10天,乙队单独完成要15天,两队合作,几天可以完成?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分析p 题意:明确:3010 、 3015与3010+3015各求出的是什么?怎样求合作时间?2把30公顷改为10公顷、1公顷。这时分别怎样求合作时间?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板书: 303010+3015=6天100+5=6天1110+115=6天问:通过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工作总量在变化可用的时间都一样怎样求出合作时间呢?板书:工作总量效率和=合作时间为什么绿化面积加大了,可用的时间却都一样呢?3出示去掉详细绿化面积是多少的题目通过读题看看如今这道题与前面三道题有什么不同?、学生独立解答,互相交

27、流。、弄清:表示什么?表示什么?又表示什么?要求合作时间,为什么要用1 + ?讨论:条件中去掉了详细的数量也能求出问题,这种做法与前面详细的数量计算结果的方法比拟,有什么一样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不同:一是详细的工作总量,另一题是没有详细的工作总量,而是用单位1表示。一样:解题的思路是一致的,数量关系也一样,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把全部工作量看作单位1是工程问题的特点,这个1可代表一项工程,一块地,一堆煤,一段路程等等。再看一看:为什么绿化面积水逐渐加大,可用的时间却都一样呢?明确:工作总量虽然变化了,但每天完成工作量的几分之几没有变。把工作量30公顷、45公顷、60公顷都可以看作单位1

28、,这三个算式实际就是例题的后一种形式,所以工作时间不变。三、综合应用、稳固进步:1为了加快工程速度,三个工程队一起完成这项工程需几天?2根据上面给出的情境,绿化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10天,乙队单独完成需10天,丙队单独完成需18天。大家提问,共同解答。甲乙合做几天完成全工程的一半?甲乙合做几天后,还剩全工程的 ?甲乙合做2天后,剩下的丙队来完成还需几天?甲、乙、丙合做3天后,还剩全部工程的几分之几?4、看书质疑。三、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工程问题这类应用题,理解了工程问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方法,同时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通过学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和见解。四、课外理论:编题练习:五

29、、回归评价:希望同学们可以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我们南雄建立得更加美妙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9学习目的: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2、让学生经历探究圆柱根本特征的过程,进步学生观察、操作、分析p 和概括的过程。3、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一定的空间想像才能。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教学难点:1、建立空间观念2、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式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教具准备:PPT,剪刀,圆柱模型教学过程整体感知圆柱老师:同学们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呢?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老

30、师出示:岗亭等,你们还见过这样的物体吗?形如这样的物体在生活中你能举几个吗?学生:圆形的柱子、罐头等老师:你们举得这些物体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直直的、圆的、上下一样粗细老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直直的、圆的、上下一样粗细的物体。我们把这样的物体叫做圆柱。板书:圆柱的认识一、认识圆柱各部分(摸一摸)1、老师:同学们,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学生:美观、实用、平安、可滚动2、老师:请各个小组拿出你们桌上的圆柱体,摸一摸说说发现了什么?各小组交流汇报,老师补充学生:有3个面老师:用手平摸上下两个面,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它们是完全一样的两个圆。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老

31、师:其他组还有补充的吗?同学们看看这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你有什么方法证明呢?学生:量一量直径,把两个底面剪下来比一比老师:看看这个侧面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它是一个弯曲的,光滑的面。老师:我们这个弯曲的,光滑的面叫做圆柱的侧面。老师补充:圆柱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底面,一个侧面(是曲面)2.圆柱高的含义。(量一量)老师:请各个小组量一量,找一找圆柱的高在哪里吗?(学生指)老师划一条侧面上的斜线,这是圆柱的高吗?为什么?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是高吗?高有多少条?学生:两个底面之间的间隔 处处相等,也就是说圆柱有无数条高。老师补充: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间隔 叫做圆柱的高。圆柱有无数条高。圆柱的高矮与圆柱两个底面

32、之间的间隔 有关。课堂练习(课件出示)1、指出图形中哪些是圆柱?2、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二、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剪一剪)1、老师: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呢?学生:想知道动手操作:老师:请各小组小组拿出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翻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学生大胆猜测:不同的剪法会有哪些形状呢?各小组分别发言(1)沿着高剪开,(长方形)(2)斜斜的剪开,(平行四边形)(3)随意乱剪开,(不规那么的图形)老师指出:讨论:平行四边形能否通过什么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引导小结:不管侧面怎样剪,得到各种图形,都能通过割补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学生

33、:当圆柱的底面圆的周长等于圆柱的高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就是一个正方形。老师小结: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剪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斜斜的剪开是一个平行四边形,随意乱剪开是一个不规那么的图形。三、寻求发现.圆柱侧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操作概括)老师: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这个圆柱的什么有关?学生: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1、老师: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复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学生再观察电脑演示上述过程.(用彩色线条突出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转化成长方形长和宽的过程。)同学交流后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老师补

34、充: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这个底面圆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四、稳固练习1、判断(1)圆柱的高只有一条。( )(2)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相等。( )(3)圆柱体底面周长相等和高相等时,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侧面是一个正方形。( )2、填空1、 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9厘米,高是5厘米,那么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2、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是3厘米,那么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3、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是12.56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 )厘米,高是

35、( )厘米。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六、理论作业用硬纸做一个圆柱,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101、教学目的1、在活动中将已学的“比的认识”进展梳理、分类、整合,从而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络。2、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可以正确纯熟化简比、求比值,并能合理地应用比的意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向学生浸透对各类知识点的整合、梳理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2、新设计1、串联信息,整合单元复习内容。2、沟通联络,自主搭建知识网络。3、聚焦比照,分析p 说理易混知识。4、数形结合,提炼方法优化思路。3、学情分析p 厦门市群惠小学六4班学生擅长考虑,

36、思维活泼,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更好地以学定教,我通过前测,对学生平时学习中的薄弱知识进展查缺:求比值和化简比混淆了;比的应用中,没有掌握解答的关键与窍门。针对学生学情和复习目的,本课设计融入四元素:激趣+梳理+补缺+挑战,并利用电子白板的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掌握知识,培养才能。4、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本单元的知识进展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学生可以纯熟的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建构知识网络图;可以纯熟比的化简以及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11一、教学内容化简比。教材第5051页例1二、教学目的1、能运用比的根本性质化简比。2、理解求比

37、值和化简比的区别。3、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络,浸透类比思想。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难点:理解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把下面的分数化为最简分数。课件出示题目4/8 6/30 12/18 14/56点名学生答复,并说一说什么是最简分数。2、六二班共有学生50人,今天出勤人数为46,总人数与出勤人数的比是多少?课件出示题目,点名学生答复3、师:比的根本性质是什么?4、引出新课。师:为了使数量间的关系更明确,我们经常要应用比的根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内容。二、学习新课1、认识最简单的整数比。师:谁知道什么样的比可以称作最简单的整数

38、比?引导学生联络最简分数的概念,讨论什么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进展归纳:最简单的整数比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二是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指名学生举出几个最简单的整数比。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12一、单元分析p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等知识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内容包括分数乘法、利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倒数的认识。这些内容都属于分数中的根本知识和技能。利用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以及百分数知识的重要根底。二、单元学习目的1建立分数乘法的原型,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可以比

39、拟纯熟地进展计算。2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展一些简便计算。3会利用分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三、单元课时总数:9课时课题:分数乘整数1课时上课时间:年月日教材分析p 这部分教材是在已学的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只是这里变成了分数。因此,教材通过人跑一步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问人跑3步的间隔 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这一情境来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在此根底上再进展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学习。通过分数加法来进一步学习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

40、法。学情分析p 学生已学过整数乘法的意义,约分和分数加法计算。学生可以利用分数加法导出分数乘整数时只需把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在此根底上总结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在刚学习分数乘法时可能会有时想不到先约分。所以老师在教学时在这方面还要加以强调。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原型,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可以正确地进展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才能。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爱学习数学。教学过程备注活动一:创设情境,初步理解分数乘法的原型老师出例如1:人跑一步的间隔 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人跑3步的间隔 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审题后独立试做。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做法:1学生

41、用连加法列式2用乘法列式借助于分数加法来理解理分数乘法的原型。活动二:教学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1、师:和3都是求3步的间隔 是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你又都是怎样计算的呢?全班交流,感觉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总结分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2、教学例2:6=让学生试做,然后老师强调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老师板书。活动三:反应练习1、完成9页中的做一做。老师注意强调学生的书写格式以及能约分的要先约分。注意体会在什么情况下用分数乘法来解决问题。2、完成练习二中的1、2题。活动四:质疑总结。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13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

42、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处2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教学重点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答复以下问题教学难点制条形统计图的第2、3步,即分配条形的位置和决定表示降水量多少的单位长度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我们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统计数据除了可以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详细,使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入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拆线和扇形统计图用投影器逐一显示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已初步认识了条形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二、探求新知一介绍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及特点意义: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

43、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特点:从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老师提问:l、图中统计的内容是什么?2、图中画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请你看看程度射线和垂直射线分别表示什么?3、每个车间多少人?哪个车间人数最多?哪个车间人数最少?二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教学制作方法,师边示范边讲解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老师讲述:要制的统计图有年份和降水量两方面的内容,需要用两条射线来表示先画一条程度的射线向右表示年份,再画一条与程度射线垂直的射线表示降水量老师说明:程度射线下面及垂直射线左面都要留有一条空白,因为程度射线下面要注明每个

44、直条所表示的内容,垂直射线旁要注明各直条的数据,两条射线不能画在图纸的中间部位,因为那样会因高度不够画不下,或排不下五个直条在程度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老师提问:例1的统计表中有几个年份?那么图中要画几个直条?在垂直射线上根据数的大小详细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老师讲述:年降水量最高的数据是1005毫米,垂直射线的高度要略高于最大的数量在垂直射线上方要注明单位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老师讲述:为了准确地表示各个数据,还应在每个直条的顶上注明数量三引导学生看图分析p 1、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1998年降水量最多,1005毫米2、哪一年的降水量最少?是

45、多少毫米?1999年降水量最少,670毫米3、最多年降水量是最少年降水量的几倍?1005670,是1。5倍老师提问:对照统计图和统计表说一说,用哪种方式表示的数量关系更直观?六年级数学教案 篇14教材简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课本第45-46页的例4、5及相应的试一 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练习九第1-5题。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知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那么也适用于整数和分数相乘,把分数乘法统一成一个法那么。进一步稳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那么。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拟、分析p 、推理的才能,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整数乘分数的计算法那么。教具 长方形纸、水

46、彩笔一、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下面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贴的长方形纸,涂色部分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随着学生的答复,老师继续对它们进展操作,并引出新课二、组织探究1、教学例4 出现教材中的图形然后问:画斜线部分是1/2 的几分之几?又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由此明确:1/2 的1/4 是18 ,1/2 的3/4 是3/8启发学生进一步考虑:求1/2 的1/4 是多少,可以怎样列式?求1/2 的3/4 呢?师问:你能列算式并看图填写出书中的结果吗?翻开书P45完成提示:根据填的结果各自想想怎样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学生进展讨论得出:分数与分数相乘,分子相乘做分子,分母相乘做分母2、教学例

47、51 让学生说说2/3 1/5 和2/3 4/5 分别表示2/3 的几分之几?你能用前面得出的结论 计算这两道题吗?学生试做订正完后问: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呢?2验证比拟让学生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纸上先涂色表示23再画斜线表示2/3 的1/5 和2/3 的4/5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对学困生进展指导看看操作的结果与你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学生观察比拟3、归纳总结比拟刚刚计算的每个积的分子、分母与它的因数的分子分母,讨论有什么发现?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 ,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三、练习1、完成P46的试一试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时,能约分的要

48、先约分在计算,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计算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四、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的推广同学们,下面着几道题你回计算吗?出示:211 3=456 =请同学们先完成P46的填空,提醒学生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来计算讨论: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2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拟简便师生共同总结。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展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老师进展示范如P462、练习完成P46的练一练引导学生用直接约分的方法进展计算五、综合练习1、做练习九的第1题先在图中画一画再列式计算2、做练习九的第3题说出错的原因3、做练习九的第4题看谁算的最快六、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七、作业练习九的第2、5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后记: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拟简便第 47 页 共 4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