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学试题2及答案

上传人:zou****hua 文档编号:216940624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3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冶金学试题2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冶金学试题2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冶金学试题2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冶金学试题2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学试题2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05年度冶金学考试题(A卷)概念题任选 5题,每题 4 分,总 20 分)1. 铝酸钠溶液分子比2. 铝电解质分子比4. 漂浮状态熔炼5. 焦比6. 拉速二、简述题(任选 6题,每题9分,总54分)1、高炉区域可划分哪几个区?并阐述各区的主要反应及特征。2、在转炉吹炼过程终了时,为什么钢液中会有“余锰(残锰)”,余锰含量的高低受 哪些因素的影响?3、与模铸相比,钢的连铸体现哪些优越性?1.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基本原理。2. 为什么用拜耳法工艺处理A/Si较高的铝土矿比较合理?3. 氧化铝生产过程中,含硅矿物所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密闭鼓风炉的床能率和冰铜品位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简述粗铜

2、火法精炼中氧化过程的基本原理。6. 稀土精矿分解概括有几种方法,各方法适用于分解那类矿物?工业中应根据那些原则 选择适宜的工艺流程?三、综合题(任选 2题,每题13分,总26分)1. 已知:铜冶金炉渣的Fe/SiO2比R = 2.0, T = 130OC,a CuOO.5=0.04, 3(S(sl)=“%,3 (Cu(mt)=38%o求:3 (Cu(Sl)2. 混合稀土矿配分的氯化稀土原料,经以镨钕为界线分离后,反萃液中稀土浓度为1.4mol/L,其中各稀土元素的摩尔百分比为:Nd2O3 89.3%, Sm2O3 7.0%,Eu2O3 10%,Gd2O3+重稀土 2.7% o现用酸性磷型萃取剂

3、提取Nd2O3,并要求其纯度PB1M 99.99%,收率YBM99.5%。已知B Sm/Nd邙“ Sm/Nd=80o试计算分馏萃取的优化工艺 参数。2005年度冶金学考试题(A卷)标准答案一、概念题(任选 5道题,每道题 3分,总15分)1. 指铝酸钠溶液中氧化钠与氧化铝的分子个数比(摩尔数比)。2. 指电解质体系中氟化钠与氟化铝的分子个数比(摩尔数比)。3. 指氧化铝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的反应。4. 铝电解的阳极反应主要是氧和碳的反应。(3O2-+15C6e=15CO2)5. 高炉利用系数:一昼夜每立方米有效容积所生产的合格铁水量,单位 t/(m3.d)。6 拉碳法:就是熔池中

4、含碳量达到出钢要求是停止吹氧,即吹炼终点符合终点的具 体目标,不需要再专门向熔池中追加增碳剂增碳。二、简述题(任选6道题,每道题85分,总51分)1 答:拜耳法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两条:(1) 用NaOH溶液溶出铝土矿所得的铝酸钠溶液在添加晶种,不断搅拌和逐渐降 温的条件下,溶液中的氧化铝便呈Al (OH) 3析出;(2) 分解得到的母液,经蒸发浓缩后在高温下可用来溶出新的一批铝土矿 2 答案要点:(1) 硅主要以水合铝硅酸钠的形式脱除,铝土矿中的硅造成铝、钠的化学损失,1kg硅会造成1kg铝的损失。(2) 铝的理论溶出率,n=(A-S)/A若a/s越小,n较低,氧化铝回收率低,不利于氧化铝生产。

5、3 答案要点:( 1)硅主要形成水合铝硅酸钠,造成铝、钠损失;( 2)形成结疤,降低传热系数;( 3)影响产品质量。( 4)大量水合铝硅酸钠生成会增大赤泥量,影响赤泥分离和洗涤。4 答:冰铜吹炼分两个阶段,造渣期和造铜期。造渣期主要反应:2FeS + 3O2 = 2FeO + 2SO2 ; 2FeO + SiO2= 2FeO SiO2 造渣期主要反应: 2Cu2S + 3O2 = 2Cu2O + 2SO2 ; Cu2S + 2Cu2O = 6Cu + SO2 5 答案要点:湿法炼锌浸出过程中为了使浸出液中的Fe2+尽可能地全部氧化成Fe3+除去,采用 空气鼓风的方法进行搅拌,而净液过程中为了除

6、 Cu、Cd、Co 等杂质加入锌粉,考 虑到空气搅拌会使锌粉氧化损失,因此净液过程中采用的是机械搅拌。6 答:精矿分解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酸分解法、碱分解法、氧化焙烧法 和氯化法四大类,即:( 1)酸分解法包括硫酸、盐酸和氟氢酸分解等。硫酸分解法适用于处理磷酸盐 矿物(如独居石、磷钇矿)和氟碳酸盐矿物(氟碳铈矿)。盐酸分解法应用有限,只 适于处理硅酸盐矿物(如褐帘石、硅铍钇矿)。氢氟酸分解法,适于分解铌钽酸盐矿 物(如褐钇铌矿、铌钇矿)。酸分解法的特点是分解矿物能力强,对精矿品位、粒度 要求不严,适用面广,但选择性差,腐蚀严重,操作条件差,三废较多。(2)碱分解法主要包括氢氧化钠分解和

7、碳酸钠焙烧法等,它适合对稀土磷酸盐 矿物和氟碳酸盐矿物的处理。对于个别难分解的稀土矿物亦有采用氢氧化钠熔合法 的。碱法分解的特点是:工艺方法成熟,设备简单,综合利用程度较高。但对精矿品 位与粒度要求较高,污水排放量大。(3)氧化焙烧方法主要用于氟碳铈矿的分解。焙烧过程中氟碳铈矿被分解成稀 土氧化物、氟氧化物、二氧化碳及氟的气态化合物,其中三价的铈氧化物同时被空气 中的氧进一步氧化成四价的氧化物。该方法的缺点是氟以气态化合物随焙烧尾气进入 大气中,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优点是焙烧过程中无须加入其它的焙烧助剂,并且利 用四价铈与三价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上的差别,可以采用硫酸复盐沉淀或盐酸优先溶 解三价

8、稀土元素的措施,优先将占稀土配分约 50%的铈提取出来。这使得进一步的 稀土萃取分离工艺过程简化,生产成本降低。碳酸钠焙烧法、氧化钙焙烧法以及在焙烧过程中具有三价的铈氧化物被进一步氧 化成四价的氧化物特点的分解方法都具有优先分离铈的优点。(4)氯化法分解稀土精矿可以直接制得无水氯化稀土,便于熔盐电解制取混合 稀土金属。氯化工艺是将碳与稀土精矿混合,制团,在竖式氯化炉的高温下直接通入 氯气,根据生成不同氯化物的沸点差异,可同时得到三种产物:稀土和钙,钡等金属 的氯化物,呈熔体状态流入氯化物熔盐接收器;将底沸点的氯化物(钍,铀,铌,钽, 钛,铁,硅等)为气态产物,收集在冷凝器内,并送综合回收;未分

9、解的精矿与碳渣 等高沸点成分则为残渣。氯化法目前由于设备的耐氯腐蚀材料较难解决,放射性元素 钍分布在三种产物中,所得熔盐成分复杂,劳动条件较差等问题的存在而在我国尚为 被工业采用。稀土精矿的分解方法很多,通常根据下列原则选择适宜的工艺流程:(1) 精矿中稀土矿物的化学性质、稀土品位、其它非稀土化学成分等特点, 以求得高的分解率。(2) 产品方案、原材料的供应和价格以及消耗情况,以求得高的经济效益。(3)便于回收有价元素和综合利用。(4)有利于劳动卫生与环境保护。7. 答:570C Fe2O3Fe3O4FeOFeV57(TC咧一吨Fe8. 答:熔渣氧化性在炼钢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在对熔渣自身的影响,

10、对钢水的影响和对炼钢操作工艺影响三个方面。(1)影响化渣速度,渣中 FeO 能促进石灰溶解,加速化渣,改善炼钢反应动力 学条件,加速传质过程;影响熔渣粘度,避免炼钢渣“返干”;影响熔渣向 熔池传氧。(2)影响钢水含氧量O,熔渣氧化性强,则钢水含氧量高;影响钢水脱磷,熔 渣氧化性强,有利于脱磷。( 3)影响铁合金收得率,氧化性强,降低铁合金收得率;影响炉衬寿命,熔渣 氧化性强,炉衬寿命降低;影响金属收得率,熔渣氧化性越强,金属收得率 越低。三、计算题(每道题 17分,总34分)1. 解:Dd = nFDCi / d =Vp / C1+Vp ) =2 828/ (1+2.828) =0.739 根

11、据表3-5中的判别原则,本题的萃取过程属于萃取段控制。( 4)计算优化工艺参数和级数遵照表 3-5所示的程序,工艺参数计算如下:Em=1/ J B =1/ J 8=0.354Em = Em fB /( Em-fA )=0.354 X 0.889/(0.354-0.111)=1.296S= EmfB /(1- Em)=0.354 X 0.889/(1-0.354)=0.488W=S-fA 0.488-0.111=0.377n= lnb/lnp EM=ln1198.089/ln(8.0X 0.354)=6.8097 级 m+1= lna/ln(B /EM )=ln199.849/ln(8.0/1.

12、296)=2.93 级 m2( 5 )计算流比当有机相饱和萃取量Cs=020mol/L,洗液酸度CH=4.5mol/L,并已知料液稀土浓度 CF=14mol/L,可将质量流量换算为体积流量。VF=MF/CF=1/ 1.4=0.714L/minVS=S/CS=0.488/0.20=2.44L/minVW=3W/CH=3X 0.377/4.5=0.251L/min流比为:VS/ VF : 1 : VW/ VF=3.417 : 1 : 0.352( 6)计算浓度分布题中PB1=0.9999为高纯度,则M1= fB =0.889; PAn+m=096不是高纯度,因 此Mn+m=MFfAYA/Pn+m=1X 0.107 X 0.999/.96=0 111。水相出口 (M)1=M1/( VF+VW)=0.889/(0.714+0.251)=0.921mol/L 萃取段(M)i=(MF+W)/( VF+VW)=(1+0.377)/(0.714+0.251)=1.427mol/L洗涤段(M)j=W/VW=0.377/0.251=1.502mol/L有机相出口 (M)n+m=Mn+m/VS=0.111/2.44=0.045mol/L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