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提取技术与酶法提取

上传人:m**** 文档编号:216846243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5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药提取技术与酶法提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药提取技术与酶法提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药提取技术与酶法提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中药提取技术与酶法提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提取技术与酶法提取(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中草药所含成分十分复杂,既有有效成分,又有无效成分和有毒成分。为了提高中草药的治 疗效果,就要尽最大限度提取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及有毒成分。因此,中草药提取对于 提高中药制剂的内在质量和临床疗效最为重要。但常用的提取方法(如煎煮法。回流法、浸 渍法。渗漉法等)在保留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方面,存在着有效成分损失大、周期长、 工序多。提取率不高等缺点。近10年来,在中药提取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这些 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使得中草药提取既符合传统的中医理论,又能达到提高有效成分的收 率和纯度的目的。本文就这方面作一综述。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简称SCFEFE)是一种以超

2、临界流体(简称SCF)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 中草药有效成分进行革取和分离的新型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流体(溶剂)在临界点附近某区 域(超临界区)内与待分离混合物中的溶质具有异常相平衡行为和传递性能,且对溶质的溶 解能力随压力和温度的改变而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变动,利用这种SCF作溶剂,可以从多种液 态或固态混合物中萃取出待分离组分。常用的SCF为CO。,因为CO。无毒,不易燃易爆,价 廉,有较低的临界压力和温度,易于安全地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超临界CO。萃取法与传统 提取方法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近常温的条件下提取分离,几乎保留产品中全部有效成 分,无有机溶剂残留,产品纯度高,操作简单,节能。廖周坤等

3、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夹带剂,对藏药雪灵芝进行了总皂苷粗品及多糖的苹取试 验,与传统溶剂萃取工艺相比较,收率分别提高至旧.9倍和1. 62倍。何春茂、梁忠云利 用超临界CO。卒取技术从黄花蒿中革取所得的萃取物中杂质(蜡状物)含量低,青蒿素提纯 精制简单,收率高产品质量好。雷正杰等利用超临界CO。流体萃取技术,对厚朴的有效成分 进行萃取和分离,革取物为淡黄色膏状物,经分析该萃取物由厚朴酚等11个化学成分组成, 其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相对含量高达46.81和45.00。葛发欢等探讨了从黄山药中萃取 薯预皂素的最佳条件,同时进行了中试放大,证明应用超临界CO。萃取薯预皂素进行工业化 生产是可行的,与传统的

4、汽油法相比较,收率提高15倍,生产周期大大缩短,避免使用汽油 有易燃易爆的危险。葛发欢等研究了超临界CO。萃取柴胡挥发油和皂苷的工艺,SThCO。 法提取柴胡挥发油,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较,能大大提高收率,缩短提取时间,而挥发 油组成一致,只是各成分含量有差异。原永芳等通过五因素一四水平正交试验法,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对川穹的挥发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结果最佳萃取 条件为压力34. smPa,温度60C,改性剂乙醇0. 3ml,静态苹取时间10min,动态萃取量 10ml,以水作为吸收。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较,该法具有耗时少,提取安全等优点。SCFE技术对于提取分离挥发性成分、脂溶性物质、

5、高热敏性物质以及贵重药材的有效 成分显示出独特的优点,但SCFE设备属高压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因此这 一技术目前在工业生产中还难以普及。2. 超声提取技术超声提取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加速植物有效成分的浸出提取, 另外超声波的次级效应,如机械振动、乳化、扩散。击碎、化学效应等也能加速欲提取成分 的扩散释放并充分与溶剂混合,利于提取。与常规提取法相比,具有提取时间短、产率高、 无需加热等优点。郭孝武考察了超声提取时间和超声频率分别对从黄苓中提取黄苓苷提出率 的影响,结果表明用20kHZ以上的超声频率提取1 Omin以上,其黄苓苷提出率都比煎煮法提 取计时的提出率高

6、,且两种方法所提取的黄苓苷结构是一致的。林翠英等用超声波提取白头 翁总皂昔,大大简化了操作程序、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产品产量和纯度,改进了既繁琐 费时又易乳化的常用提取方法、郭孝武、杨锐以95乙醇为溶媒,分别用不同频率的超声波 及不同的提取时间从益母草中提取益母草总碱,并与回流提取法作比较,超声提取法工艺简 单,无需加热,只用110kHZ超声波提取40niin,其提取率比回流法提取Zh所得提出率约高 1 倍。郭孝武用不同频率的超声从大黄中提取大黄蒽醌类成分,与常规煎法提取相比,结果 表明超声无需加热,且随超声频率下同而得率不同,尤以20kHZ频率超声提取后的大黄蒽醌 类成分得率最高。李美琴、

7、张敏红比较了超声法与浸渍法对排毒养颜胶囊内容物提出率的影 响,结果用超声波提取()。山1比浸渍法提Zh的提出率还、高,并且超声波对浸出物的 成分无影响。李益福、张美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煎煮、超声、半仿生提取方法,对四 物汤中阿魏酸和芍药苷的溶出量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技术提取方法简单,提取率高,低耗高 效,作为提取的一种手段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超声提取技术能避免高温高压对有效成分的 破坏,但它对容器壁的厚薄及容器放置位置要求较高,否则会影响药材浸出效果。而且目前 实验研究都是处于很小规模,要用于大规模生产,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有关工程设备的放大 问题。3. 微波萃取技术微波萃取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

8、萃取率的一种最新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的原理是在微波 场中,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使得基体物质的某些区域或萃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 从而使得被革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进人到介电常数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对差的萃 取剂中;微波萃取具有设备简单、适用范围广、萃取效率高、重现性好、节省时间、节省试 剂、污染小等特点。目前,除主要用于环境样品须处理外,还用于生化。食品、工业分析和 天然产物提取等领域。在国内,微波萃取技术用于中草药提取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 王威等采用微波破壁法从高山红景天根茎中提取红景天苷,该方法具有快速、高效、安全、 节能等优点,与传统的乙醇回流提取相比,该方法在保持较高

9、的提取率的同时,大大缩短了 提取过程所用的时间,并且显著降低了提取液中杂蛋的含量。范志刚等研究微波技术对槐花 中芸香苷浸出量的影响,对药材粒径、浸出时间及微波输出功率进行正交试验,优选槐花中 芸香苷最佳浸出方案,结果表明微波技术对槐花中芸香苷的浸出量明显优于常规煎煮方法, 这一技术应用于药材浸出是一种省时便捷,值得推广普及的中药浸出新方法。微波萃取技术与传统煎煮法相比较,克眼了药材细粉易凝聚易焦化的弊病,提取时间极 短,设备简单,投资较少。但这一技术用于中草药提取尚属起步,其萃取机理还需进一步研 究。4 .酶法中药制剂的杂质大多为淀粉、果胶、蛋白质等,针对杂质可选用合适的酶予以分解除去。 酶反

10、应较温和地将植物组织分解,可以较大幅度提高收率,故酶解不失为一种最大限度从植 物体内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之一。这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新技术。在国内,上海中药一厂首先 应用酶法成功地制备了生脉饮口服液。目前,用于中药提取方面研究较多的是纤维素酶,大 部分的中药材的细胞壁是由纤维素构成,植物的有效成分往往包裹在细胞壁内;纤维素则是由pD 葡萄糖以1, 4p葡萄糖昔键连接,用纤维素酶酶解可以破坏pD 一葡萄糖键,使植物细胞壁破坏,有利于对有效成分的提取。吕卫明等介绍了一种从黄苓中提取分离黄苓素的新方法一酶水解法,并且和直接提取法 相比较,结果新方法所得粗品中黄苓素达75. 67,收率为246。侯嵘峤等首先

11、将工业 纤维素酶应用于中药及药渣中,使中药及药渣的纤维素酶解为p葡萄糖,变渣为药,变废 为宝,这对中药制药工业是一个开源节流的创举。马田田用黄柏提取小壁碱之前经纤维素酶 进行预处理,可提高小壁碱收率,并与未加酶的提取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因而考虑是 否将纤维素酶用于其它天然产物的提取。张彩霞等将纤维素酶应用于穿山龙提取薯预皂苷元, 其工艺只比原工艺多了一步对原药材饮片的酶解处理,但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提高了薯预 皂苷元的收率,两种方法对比有显著性差异。马桔云等在穿心莲提取穿心莲内酯之前,经纤 维素酶进行酶解,与原提取工艺相比较,提高了穿心莲内酯的含量和提取量,经薄层层析检 测,两种提取工艺所

12、得成分没有差异,说明酶的加人对所提有效成分没有影响。马桔云、赵 晶岩等选用黄连提取小壁碱,研究了其加酶组和未加酶组对有效成分小劈碱提取的影响,新 工艺比原工艺只是多了一步向其中加人纤维素酶的酶解过程,但两种工艺提取的小壁碱含量 有显著差异,而提取的成分一致,因此,考虑是否将新工艺用于黄连提取的工业化中。纤维素酶用于以纤维素为主的中药材提取有效成分,的确能提高有效成分的收率,但要 拓宽其应用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温度、酸碱度、抑制剂和 激动剂等对提取物有何影响。诚然,酶法目前在动物类药材提取方面应用得较为广泛。5 . 半仿生提取法半仿生提取法(简称SBE法)是将整体药物

13、研究法与分子药物研究法相结合,从生物药 剂学的角度,模拟口服给药及药物经胃肠道转运的原理,为经消化道给药中药制剂设计的一 种新的提取工艺。即将药料先用一定pH的酸水提取,继以一定pH的碱水提取,提取液分别 滤过。浓缩,制成制剂。它将分析思维与系统思维统一起来,形成观察问题的新思路,即在 中药提取中坚持了“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机体的药效学反应。”这种新提取法可以提取和保留更多的有效成分,能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多种复方 制剂的研究提示,“SBE法”有可能替代“WE法”(即水提取法)。而且这种提取方法在中药饮 片颗粒化的研究中,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张兆旺等以阿魏酸、苦参碱、苦参总碱及干浸

14、 膏为指标,采用SBE法和WE法对当归苦参丸的提取工艺进行比较研究,经4个指标综合评价 SBE法优于WE法,因此,当归苦参丸改制成其他口服制剂或选用SBE法提取。战旗等采用SBE 法和WE法对麻黄的提取液成分含量进行比较。b麻黄总生物碱。麻黄碱、浸膏得率为指标, 结果SBE法显著优于WE法。张兆旺以乌头总生物碱、酯型乌头生物碱、浸膏得率为指标,对 川乌用2种提取方法迸行比较,结果SBE法优于WE法、孙秀梅等对甘草“饮片颗粒化”研究, SBE提取工艺只是将WE提取工艺中PH7. 0的水分别改用.0的水作第1煎PH6.5的水作第 2煎,PH9. 0的水作第3煎,依法制得SBE液,并且以甘草次酸、甘

15、草总黄酮、浸膏量为指 标,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表明SBE法优于WE法,甘草饮片颗粒化以采用SBF法为佳。 张学兰等以小壁碱、总生物碱、干浸膏量为指标,对黄柏作SBE法和WE法相比较,结果表明 黄柏5种提取液中,以SBEI液明显优于WE液,因此,黄柏饮片制备口服颗粒剂,以采用SBE 法盐酸调至水为PH作第1煎,饱和氢氧化钙溶液调三水为PH7 0和PH10 0作第2,第3煎为佳。“半仿生提取法”能体现中医临床用药的综合作用特点,符合回服给药经胃肠道转运吸 收的原理。但目前这方法仍沿袭高温煎煮法,长时间高温煎煮会影响许多有效活性成分,降 低药效。为此有人建议将提取温度改为近人体的温度,并且引进酶

16、催化,使药物转化成人体 易综合活性混合物,这样更符合辩证施治的中医药理论。6. 破碎提取法袁珂等在分析各种传统溶剂提取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一种新的提取方法一 破碎提取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对植物材料在适当溶剂中充分破碎而达到提取的目的。他们根 据流体力学原理,参照国外先进技术,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破碎提取器,这种提取器主要由高 速电机、破碎刀具、容器、底座、主柱及调速开关等组成。电机转速分快、慢两档,破碎提 取1次仅需1 2min,提取后药材被破碎成匀浆状。通过选用各种性质的药材,分别进行冷 浸提取法、渗漉提取法、回流提取法和破碎提取法所得提取物收得率和薄层层析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破碎提取

17、法提取快速、完全,且不需加热,从而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溶剂和能 源。袁珂等对冬凌草不同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以冬凌草甲素为指标分别对其进行了含量 测定,研究表明,破碎提取法较其它提取法提取的冬凌草甲素含量高。胡润淮等对忍冬叶不 同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用薄层扫描法分别对不同提取工艺所得提取液进行绿原酸含量测定, 在不同提取工艺中,破碎提取法从收率上看略低于回流提取法,但所提取的绿原酸含量比较 高,且杂质较少,因此,忍冬叶的提取工艺应优选破碎提取法,袁珂等对车前草采用5种不 同的提取方法,对提取物的收率进行比较,并以乌苏酸为考察指标分别对其进行含量测定, 结果破碎提取法所提取的乌苏酸含量较高,且这种

18、方法具有提取快速完全,不需加热,节省 时间等优点。破碎提取法虽然操作简单,避免了高温加热,提取时间也极短,但提取物的收率并不是 最高,且也局限于实验研究,要应用于大生产,还需进一步研究。许多研究报道表明,这些 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药提取方面确实具有提出率高、有效成分损失少、周期短等优点,这些 优点显示出它们在中药制剂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当前,应加强对这些新技术、 新方法用于工业生产方面的研究,以便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酶法提取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应用进展中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中一朵盛开的奇葩,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药成分复杂 且很多贵重有效成分含量很低,因此中药开发中的关键工序即为如何有效

19、地提取中药中的有 效成分。传统提取方法如煎煮、回流、浸渍、渗漉法,存在着周期长、工序多、提取率不高 等缺点。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在中药提取中,对中草药细胞壁的有效成分进行分解破坏, 从而降低传质阻力,提高提取率;可改变中药目标产物的生理生化性能,优化产物效用,并 且酶法提取操作简单,条件温和,环保无毒,现已将其用于中药提取过程。本文就酶法的提 取技术及其应用进展方面进行综述。1 酶法提取的基本原理大多数中药为植物性草药,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多存在于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在 中药提取过程中,溶剂需要克服来自细胞壁及细胞间质的传质阻力。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半 纤维素、果胶质等物质构成的致密结构,选用合

20、适的酶(如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 对中药材进行预处理,能分解构成细胞壁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果胶,从而破坏细胞壁的结 构,产生局部的坍塌、溶解、疏松,减少溶剂提取时来自细胞壁和细胞间质的阻力,加快有 效成分溶出细胞的速率,提高提取效率,缩短提取时间1。而且,在中药提取中酶法可作用于目标产物,改善目标产物的理化性质,提高其在 提取溶剂中的溶解度,减少溶剂的用量,降低成本;也可改善目标产物的生理生化功能,从 而提高其效用。2 酶法提取的特点2.1 反应条件温和,产物不易变性酶法提取主要采用酶破坏细胞壁结构,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高的特点,而酶 的专一性可避免对底物外物质的破坏。在提取热稳定

21、性差或含量较少的化学成分时,优势更 为明显。杨云龙等2用酶法提取洋葱中黄酮类化合物,采用酶解法来处理洋葱皮,避免了因 高温对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的破坏,提高了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2.2 提高提取率,缩短提取时间 酶法预处理减少了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及溶剂提取时的传质阻力,缩短了提取 时间,提高了提取率,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张文森3使用复合酶法提取茉莉花中有效成分, 相比较传统的水提取,提取温度由8590C降至50C,提取时间由3h降至lh,提取率由55% 60%升至 65%70%。2.3 降低成本,环保节能 酶法是绿色高效的植物提取技术,可利用相关的酶制剂来提高提取物的极性,从而减少有机溶剂的

22、使用,降低成本。2.4 优化有效组分 酶法不仅可以应用在中药材的提取过程,也可对中药提取物进行酶法处理,优化有效组分,提高目标产物的药用价值。肖连冬使用碱性蛋白酶对啤酒糟麦芽蛋白进行水解,在 最佳酶解条件下,麦芽蛋白的起泡性、溶解性和乳化性分别达到167%、22.68%和13.8%,比 未改性前的麦芽蛋白分别提高了735%、 247%和27.8%。 42.5 工艺简单可行酶法提取在原工艺条件上仅增加了 1 个操作单元,反应条件温和易获得,不需要对 原有工艺设备进行过多的改变,对反应设备的要求较低,操作简单。姚晓琳等5在研究酶法 提取柑橘黄酮时,与原有醇提工艺相比,仅在乙醇浸取提取步骤前增加了一

23、个步骤适量 酶液酶解提取。总黄酮提取率可达2. 670. 06%,提取率大幅提高。3 酶法提取的影响因素3.1 药材颗粒度为利于酶解,需对药材进行预处理。如用粉碎机作预处理,粉碎颗粒越细,越易悬 浮在酶解液中,增加有效面积而易被酶水解,加快水解速度。但粉碎过细,吸附作用过强, 反而会影响扩散作用。因此通常在提取前适当粉碎,可提高酶解效率。3.2 提取溶剂酶法提取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溶剂。溶剂选择适当,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将需要的 成分提取出来,并且可溶解较多的有效成分。选择溶剂主要注意以下3点:(1)溶剂对有效成 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2)溶剂不能与中药的成分起化学变化;(3)溶剂要经济、

24、易 得、使用安全等。现在工业生产及实验室主要采用水、乙醇等作为提取的溶剂。3.3温度及pH温度增高,分子运动加快,溶解、扩散速度也加快,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提出,所以 热提常比冷提效率高。但温度过高,有些有效成分被破坏,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失活,同时 杂质的溶出也增多。故一般加热不超过60C,最高不超过100C。过高或过低的pH都会导致 酶失活,pH不仅影响酶立体构象,也影响底物解离状态。在最适宜的pH下进行提取,效率 最高。3.4 酶解时间有效成分的提取率通常随提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直到药材细胞内外有效成分的浓 度达到平衡为止。所以不必无限制地延长提取时间,一般用水加热提取以每次0.5lh为宜,

25、用乙醇加热提取每次以lh为宜。3.5 酶的用量随着酶的浓度的升高,与底物的接触面积增大,酶解反应速率增大。但当酶的浓度 达到过饱和时,底物浓度相对较低,酶与底物竞争,会对酶产生抑制作用,酶得不到充分利 用,造成浪费。4 酶法提取在中药领域的应用实例4.1 酶法作用于植物细胞壁植物细胞壁及细胞间质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具有大分子结构的物质是中 药提取中传质的主要阻力来源。所以采用酶法提取,分解破坏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多采用纤 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1) 纤维素酶。纤维素是由B-D-葡萄糖以1,4-B葡萄糖苷键连接,用纤维素酶酶 解可以破坏B-D-葡萄糖苷键,使细胞壁破坏,有利于对有效

26、成分的提取。项雷文等6通过 正交实验法研究了纤维素酶法提取杭白菊中总黄酮的主要工艺参数(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 解温度和pH)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得到纤维素酶法提取的最佳条件为:酶添加量0.5%、 酶解时间2.5h、酶解温度55C、pH5.0,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比对照组提高了19.2%。(2) 果胶酶。果胶酶是作用于果胶复合物的酶的总称。果胶酶有两种:果胶甲酯酶和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周向荣等7利用盐渍藠头提取其风味物质,考查了 pH值、温度、加热 时间、商品果胶酶添加量对盐渍藠头中蒜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在果胶酶同原料比为 0.6% 1.2%,pH3.4、温度50C、提取时间24h的条件下,蒜

27、素的提取率可达到较高水平(0.21 0.27g/100ML),且出汁效果较好(90%92%),固形物含量较高(19.219.8Brix),能较好地 保持藠头特有的香气。(3) 半纤维素酶。戴瑜等8研究了半纤维素酶法提取杜仲叶中主要有效成分,即苯 丙素类的绿原酸(CHA),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确定了半纤维素酶法提取杜仲 叶中绿原酸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加入996U / g半纤维素酶0.45%、pH4.0、温度40C, 得率最高可达 38.01mgg。(4) 复合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酶按一定比例进行组合,进行中药提取,可以较 大地加快提取速率,提高提取率。吴国卿等9研究了复合

28、酶法提取野木瓜汁的工艺。以野木 瓜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提取野木瓜汁。确定了果胶酶与纤维素酶的最佳添加比例为1:6。 复合酶提取野木瓜汁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添加量1.0%,酶解温度45C, pH4.0, 酶解时间2.5h,在此最佳条件下,野木瓜出汁率可达56.7%,比空白样的出汁率13.7%高出 43.0%。4.2 酶法作用于目标产物对于有效成分中立体结构大的物质,可使用葡萄糖苷酶、转苷酶、淀粉酶等进行分 解糖苷键等,改变理化性质,增大极性,减少有机溶剂的用量,降低成本,且改变生理生化 性质,提高效用。(1) 转苷酶。许明淑等10在提取银杏叶黄酮时,使用Suhong475转苷酶和糖基配体

29、 对银杏叶进行处理,提高黄酮苷元、黄酮苷的极性,进而在 30%乙醇溶剂中提取。此时的提 取率相当于60%乙醇提取条件下的提取率。郁军等11使用淀粉酶和环糊精转糖苷酶(cGTase) 处理甜菊糖作用于甜菊糖苷,破坏了甜菊苷的结构,与未用酶法处理过的甜菊糖相比较,有 效地改善了甜菊糖的后苦味。(2) 葡萄糖苷酶。殷涌光等12从松针中提取松针黄酮,即 8-葡萄糖苷酶松针总黄 酮(PNF),使用葡萄糖苷酶酶解PNF,酶解温度40C,酶添加量1 / 1000,底物质量浓度0.6g /L,酶解时间5h,经过修饰后的PNF对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清 除率及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都有明显地提高

30、。(3) 复合酶。两种以上的酶的应用,既可以对植物细胞壁进行作用,也可以对有效成 分进行优化。董捷等13在研究油菜花粉萌发孔通透性时采用了复合酶法中温淀粉酶和复合 纤维素酶的组合。结果表明:用中温淀粉酶和复合纤维素酶处理花粉后,每克花粉上清液中 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可达到(0.3650.017g),与空白相比提高了53%。5 酶法提取技术与其他技术的联用某些中药采用酶法提取时收率明显提高,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但该技术同时也存 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酶法的最佳反应条件需要严格控制,条件微小的波动,也有可能引起酶 活性的大大下降。实验中的酶有可能会与实验中其他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会影响反应速率 和产物的纯

31、度。故实验室或工业生产中,多采用酶法与其他技术的联合进行中药提取,可扬 长补短,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5.1 酶法协同超声波赵玉等14采用复合酶法协同超声波提取南瓜水溶性多糖,试验将两种独立的提取 方法进行协同作用,考察协同作用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与单一超声波法、复合酶解法相比 较。原料经复合酶酶解处理,超声10min后,多糖提取率为25.94%,提取率明显高于单一使 用超声波、复合酶法的提取。5.2 酶法协同超高压提取超声波在使用时,在破碎细胞的同时,会引起温度急剧上升,费用较高。而超高压 提取可在低温条件下应用,不会引起温度的剧烈变化,不会引起酶的活性降低,在热敏物质 的提

32、取中应用将会更为广泛。奚海燕等15在超高压辅助酶法提取大米蛋白的研究中,首先 在400MPa下对大米进行预处理,后加碱性蛋白酶量1.4%,温度58C, pH8. 3,时间4h及液 固比9 : 1进行处理,大米蛋白质的提取率为78.72%,而只用碱性蛋白酶进行处理的提取率 为 70%,提取率提高显著。5.3 酶法协同微波提取与传统的溶剂提取法相比,微波法批处理量较大,萃取效率高、省时,而且选择性 较好,可提高萃取效率和产品纯度。王文平等16首次采用微波辅助酶法提取薏苡仁粗多糖, 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了探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其工艺,得到的最佳 提取工艺为:微波功率560W,料液比1 :30,提取时间4min,提取得率达22.61%。6 酶法提取技术的应用前景 酶法强化中药提取由于反应特异性强、条件温和易获得、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绿色节能等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必将成为中药开发的重要手段,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且随 着对酶法技术的不断研究,酶法与其他技术如超声波、超高压、微波等技术的联用也将成为 中药提取的另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