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实现警务效能警力无增长改善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216821242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7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浅谈如何实现警务效能警力无增长改善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浅谈如何实现警务效能警力无增长改善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浅谈如何实现警务效能警力无增长改善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实现警务效能警力无增长改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实现警务效能警力无增长改善(4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浅谈如何实现警务效能警力无增长改善 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日照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刘明 【摘要】 :随着交通管理和服务群众任务的日渐繁重,公安交警部门警力需求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日照市公安机关在增人增编还一时难以实现的情况下,通过管理创新、自我变革,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有效地提升公安机关合成战斗力,有效提升道路交通管控水平。 【关键词】 :道路交通管理创新警力无增长改善 警力是开展警务工作的第一要素,也是关系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资源。由于警力紧张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公安交警部门现有警力明显不足和民警工作量日益加大的矛盾进一步凸显,成为当前各地公安交警部门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公安

2、交通管理工作开展的症结。就如何化解这一矛盾,笔者从日照交警现状、警力无增长改善可能、日照公安机关的实践等方面加以论证,力争能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有益借鉴。 一、目前日照市公安交警警力基本情况 日照公安交警支队共有正式在职民警440人,工勤1人,其中,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4人、大学本科学历1人,大专学历14人,中专学历39人,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72人;岁以下141人,3至35岁9人,3至40岁64人,4至45岁5人,46至0岁35人,50岁以上54人。 (一)现有民警数量与承担的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任务不相适应。全市40名交通民警,占全市总人口总数约万分之一点一,远远低于与我市规模相仿的地级市莱芜(万分

3、之二点二)和威海(万分之二点四)的水平,还不如诸城市(县级市)交警大队的民警总数,却担负着20 4、206两条国道(分别为646公里和83.公里)、9条省道(414公里)、2条县乡道(129公里)、2条高速公路(143.公里)合计98.4公里的交通秩序管理、事故处理和54万台机动车、4.8万名驾驶人的管理任务,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广大民警承受着精神、家庭和身体上的巨大压力,不少民警感到身心俱疲。 (二)大队和乡镇中队警力严重匮乏,民警工作量大。目前,全市基层乡镇中队正式民警最多为5人,个别乡镇中队正式民警仅有3人。由于警力严重不足,大队以下民警平均每天加班2个小时以上,中队

4、的民警和大队事故处理科的民警在值完夜班后,第二天还要上班,长此以往,使民警的体力和精力得到很大消耗,已近极限。 (三)高速公路交警人员配备数量与上级要求有很大差距。按照公安部公交管9910号高速公路公安交通警察队人员装备标准规定(试行)第三章第四条“高速公路长度为25公里(含25公里)以上的,交通警察队编制按每公里1-1.5人确定的要求,我市境内日兰、同三高速公路全长为14.3公里,最低编制应为43人,实际现有民警仅为38人。 (四)市区及各区县城区秩序管理警力严重不足。目前,市区道路总里程为46公里、共有平面交叉路口135处,其中有交通信号控制的路口只有31处,中小学校门前路口3处,承担市区

5、交通管理、护送学生及交通安全警卫任务的直属大队一线执勤民警仅有37人;莒县城区道路总里程为74公里,共有平面交叉路口9处,其中有交通信号控制的路口只有16处,中小学校门前路口5处,城区执勤正式民警仅有18人;五莲城区道路总里程为56公里,共有平面交叉路口32处,其中有交通信号控制的路口只有1处,中小学校门前路口处,城区执勤正式民警仅有1人。市区和各区县城区执勤民警在完成日常交通管理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大量的交通警卫任务,因此他们的工作量非常大。为缓解警力不足的问题,各单位只好招收部分协勤员,由于他们不具备执法资格,只能协助我们的民警执勤,不利于执法,并且给交通管理带来很多不便,有时还易引起群众

6、对执法权的争议和投诉。 (五)各单位综合科室警力不足。目前,直属、东港、莒县、五莲、岚山大队办公室仅有1名正式民警,市车管所、办公室仅有2名正式民警,他们除要搞好单位内部科室队之间的工作协调和处理日常事务外,业务上还要与支队的办公室、政工科、装备科等科室进行协调,承担的工作量很大,往往只能疲于应付,没有时间对基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很难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二、警力无增长改善的可行性分析 警力,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警力是指警察的绝对数量;广义警力是指警察的数量、质量和综合能量。随着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任务的加重,公安工作对警力的需求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大量招兵买马固然可解

7、一时之需,但仅是治标之策,况且在短期甚至更长时间内还不可能实现。在此情形下,运用无增长改善理论,改革警务体制和运行机制,成为我们目前警务改革的优选之路。 世界现代警察的发展,经历了四次大的警务革命。第一次以警察的职业化为标志;第二次以警察的专业化为标志;第三次以警察的现代化为标志。这次革命发生在世纪至70年代,当时的欧美国家警察数量与人口总量的比值很高,但犯罪量仍然有增无减并导致公众不满。在这种背景之下,第四次警务革命孕育而生。这次革命打破了人多物好就是现代化的思维桎梏,倡导实施社区式警务、提前式警务。“无增长改善论”正是在此期间应运而生的。196年,英国警务改革的旗手约翰安德逊提出了“无增长

8、改善论”,英国德文郡警察局长约翰.安德逊在他的从人力资源到观念的转变的著作中提出“无增长改善”的观点。所谓无增长改善论,就是警察在不增加人员编制、器材装备的前提下改善与提高警力,也就是在不增加警察数量的情况下努力提高警察素质,从而增强警力的理论。结合我国公安工作实践,这一理论可有四层含义。 (一)增加实战警力。习惯性的理解,警力是指警察队伍的编制人数,进一步的理解应该是警队中能干工作、干好 4工作的警察人数。美国警学专家沃克曾指出。“警力不是多少人,而是这些人在干什么”。在总量恒定的情况下,通过对警力布局的调整,将能执法、会执法的向一线转移,同时最大限度削减后方的辅助力量,以此提高一线实战警力

9、和整体作战水平,就是在无增长前提下的一种改善。 (二)优化系统功能。公安机关本身是一个大的系统,由诸多子系统及要素组合而成。“无增长改善论”就是在没有外力作用的前提下,调整内部各系统及要素之间存在的内外、上下、左右关系,将各种力量溶合成为新的力量,产生+12的效果,从而实现公安系统整体功能的放大化。 (三)以质量胜数量。人的需求决定人的行为。通过施以必要的物质动力和精神激励,充分调动每名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到人尽其才、各尽所能,一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达到改善警力的效果。此外,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和教育培训,提高警察素质,也是“无增长改善论”所渗透的要义之一。 (四)借助社会资源。

10、这是第四次世界警务革命的特质。充分相信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是公安工作的优势和传统,群众中蕴藏着巨大能量和资源,借助群众的力量,利用好社会资源,警力问题将会得到极大缓解。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三大建设”,坚持一手抓硬件、一手抓软件,对改善和提高警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运用“无增长改善论”,改革警务体制和运行方式,建立“三大建设”的长效机制,将有助于实现公安工作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5借鉴无增长改善论,在不增加警察数量的情况下,努力提高警察素质,挖掘现有警力的最大潜能,合理配置警力,科学进行警务运作,把有限的警力用在刀刃上,提高警务效能,

11、以缓解当前2( 面对警力不足、机动车和驾驶人快速增长、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加大对交通管理工作提出的挑战,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公安局立足我市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完善“一警多能、综合执法”合成化现代警务体系这一主线,创新推行“合成化、人性化、社会化、智能化”交通管理模式及配套长效机制建设,积极构建“大交通”管理工作格局,确保了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率和交通事故4项指标实现连续4年下降,未发生一起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人民群众对交通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持续提升,在02X年、202X年全省公安机关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均位居全省第一,202X年又同比提升1.25

12、个百分点,市局在全市行风评议中连续4年名列前茅。 一、推行合成化交通管理模式,提升路面管控能力 我市交警数量在全省7地市中占总人口的比例最低,单靠交警一家难以实现对道路管理的“全覆盖”。市局党委着力向警力创新要警力、要战斗力,把交通管理提升为“全警工程”,切实纳入各警种日常警务工作,形成了全警动员、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实现了警务效能“警力无增长改善”。一是实行路段交通安全承包责任制,实现交通管理“责任化”。在现有警力编制不变的情况下,将全市国道、省道、 6高速公路和城区主干道层层承包到各级交警部门和分县局、派出所,实行“定路段、定民警、定职责、定奖惩”和“包路段交通秩序管理、包路段事故处理、包

13、路段安全预防”的“四定三包”责任制。包段民警按照责任分工,认真开展所包路段的路面巡逻、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工作,切实将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延伸到每一个警种、延伸到每一名民警,提高了路面见警率和民警管事率,实现了交通安全管理与社会治安管理“路段化”,进一步提高了路面管控力度。二是实行点线面结合巡逻管控机制,实现执勤执法“一体化”。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上街面,以派出所、交警中队为单位,划片分段、点线结合,实行网格化布警;组织机关民警成立特别行动队,常态化参与夜间巡逻防控,全市每天有950余名民警和巡防队员巡逻在城乡街面。按照“一警多能、综合执法、归口办理”的要求,实行“一体化”执勤,将日

14、常交通管理、查处交通违法行为纳入各级街面巡逻力量的工作范围,做到在盘查疑人疑车、打击违法犯罪的同时,先期处臵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并实时移交交警部门处理,扩大了交通管理工作的覆盖面。在省际、市际、县际交界处设立10处跨警种治安检查站,组织交警、派出所联合执勤,常态化盘查过往可疑人员、车辆,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建立道路交通管理区域警务合作机制,第一时间对肇事逃逸等嫌疑目标进行布控、查堵。今年全市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率达100%,其中通过多警种联动合力侦破的占30%。三是实行交通安全问题标本兼治,实现交通秩序整治“常态化”。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哪里问题突出就整治 7哪里”的原则,以开展创

15、建交通秩序示范路、畅通安全行星级路活动为契机,不间断先后开展了春运、创文明城市暨迎旅游旺季交通秩序集中整治、集中整治酒后驾驶、机动车涉牌涉证、“三超一疲劳”专项行动等活动,集中消除一批客运安全隐患,整改一批公路危险路段,查处一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全力遏制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开展接送学生车辆治理整顿,先后整改不合格车辆9台、取缔非法营运车辆5台;继续推行客车、校车交通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受理举报2起;推动实施“生命防护工程”,2国道日照段基本实现中间隔离,北海路交通安全设施与道路主体工程实现“三同时”,对摸排的9处危险路段逐一提出整改建议,20国道与潮石路交叉路口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得到李同道

16、市长充分肯定;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酒后驾驶、客车超员超速、肇事逃逸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重拳出击,严管重罚,交警部门每月开展1至次集中整治行动,各警种联合统一开展了7次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形成了人人参与、协同作战“长期性整治,常态化管理”的良好工作局面。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共出动警力12.8万人次,查纠违法行为74万起,其中酒后驾驶7起、醉酒驾驶52起。今年8月,全省文明交通示范公路暨畅通安全行星级路创建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并给予高度评价。 二、推行人性化交通管理模式,提升服务民生能力 市局党委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为出发点和落

17、脚点,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创新服 8务措施,落实服务制度,不断拓宽民生服务渠道和延伸服务触角,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一是完善车管便民举措,打造亲民服务品牌。坚持“首问负责制”、“一窗式”、“一站式”等服务项目,简化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限,大力推广“一次清限时办结制”(即政策咨询一次讲清、表格资料一次发清、申请手续一次办清);为进一步满足社会各界对号牌资源的需求,报请省厅新增小型汽车c字母号段及时发放,聘请市阳光公证处对号牌选取全过程进行公证,组织纪委、督察部门现场督察,确保了选号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群众反响热烈;依托公安服务在线,投资5万元建立“网上车管所”,群众足不出户可以通过互联

18、网下载表格、办理预约号牌、补换证等4项车驾管业务;科学布局便民服务网点,在奎山汽车城、郑州路社区等新车销售点、旧车交易市场及社区设立服务站和便民点4处,购臵6台流动车管服务车进社区、下乡镇上门服务,在7个乡镇中队开展车驾管业务,缩短车管服务半径。今年月,全省车管部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观摩点评活动对我市做法给予好评。二是完善事故处理中心功能,化解矛盾纠纷。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要求,投资1300万元,在市区、东港、莒县、岚山建立了4处集事故处理、保险理赔、事故法庭、法律服务、物价定损、检验鉴定、现场救援七项职能的道路交通事故综合处理中心,公安、法院、司法、物价、保险等部门一体化办公、一站式服务,针对事

19、故的特点和当事人的诉求,引入保险公司提前介入,采取联合调解或分别调解、法院速裁的方式处结事故损害赔偿事宜,有效提高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已调解结案 1368起。省公安厅先后两次在日照召开现场会推广、市人大检查组给予充分肯定;开展事故积案大会战和网上追逃“清网行动”,坚持领导包案责任制,坚持合成化作战,加大快侦快破和追逃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维护受害者合法权益。今年共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35起,调处积案3起,抓获肇事逃逸人员36名,交警支队是全省“追逃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唯一自202X年以来无去省进京上访的支队,省公安厅多次发贺电通报表场、市信访办发专刊全市经验推广。三是完善交通管理细节,提升社会满意度

20、。积极回应社会各界诉求和意见建议,从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小事”做起,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深入开展全警大走访活动,通过包村入户、在线交流、警营开放、警民恳谈、走进直播间等形式,充分征求群众对执法工作的意见;积极推行“告诫式”执法,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对轻微交通违法行为,不作罚款处罚,指出违法行为和危害,警告或教育后予以放行;根据城市道路实际,设臵“左转弯待转区”9处,在万平口景区青岛路与海曲路路口采取旅游高峰外围分流单行,对市区部分主要道路三轮车进行限行,在公园路口试行“高峰期禁止左转”,提高通行效率,均衡交通流量,减少交通事故和交通延误;在市区所有交警大队和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增设交通违法处

21、理大厅或窗口4处,减少了群众来往奔波和等候时间;针对群众反映部分路段停车难的实际,呈请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市区停车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停车场建设、管理、使用作出规范,施划停车位5个,缓解了停车难的问题;针对群众反映部分货运车辆遗洒、飘散,特别 10是石块坠落易引发事故的问题,先期在岚山区试点,集中对400余台货运车辆进行了密封式改装,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货车不覆盖、超载等交通违法行为,得到解世增副市长的充分肯定。 三、推行社会化交通管理模式,延伸管理覆盖面 我市通车里程近700公里,机动车65.4万台、驾驶人438万名,交通安全管理任务异常繁重。市局党委把推进社会化管理创新作为破解交通管

22、理难题的突破口,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借用各种社会资源,有效夯实了交通安全基础工作,逐步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迈上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的轨道。一是坚持以平安畅通为根本,建立党委政府领导下的事故预防工作机制。全市各级公安机关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将交通管理由部门管理上升为政府管理,加强对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提高管理层级、拓展管理幅度。市政府和各区县(管委)先后召开了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会议,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区县政府(街道、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市政府、东港区、岚山区和五莲县将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工程列为202年全市(区县)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明确由市、区县政府分管领导分包、有关部门配合、全力

23、进行推进。充分发挥交通安全联席会议的作用,与安监、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督促运输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所属车辆和驾驶人“户籍化”管理;加强与教育部门的联系,全面做好本地接送学生车辆整治工作;加强与住建部门的沟通,在城市规划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充分提供意见和建议。我市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公安牵头、各司其职、齐 1抓共管”的交通社会化管理格局,市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连续六年保持地级城市优秀管理水平,今年月,我市被省政府授予“全省交通安全管理先进市”。二是坚持以文明出行为目标,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模式。深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市文明委成立了由市委常委毛继春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公安部门加

24、强对社会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指导,司法行政部门将道路交通安全法作为全民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门将道路交通安全纳入中小学校法制教育内容,宣传部门在新闻媒体设立固定的交通安全宣传栏目,农机部门结合农村特点加强对拖拉机驾驶人的安全宣传教育,安监部门对发生特大交通事故的单位公开曝光追责;深入开展”五进“宣传活动,积极营造“人人重视交通安全,人人遵守交通法规”的浓厚氛围。实行“警校共建”,组织中小学开展“文明出行从我做起”征文比赛,组织中小学生参观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东港区涛雒二中被评为“省级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动员社会力量,组建交通安全宣传车

25、队,聘请热心宣传工作的驾驶人担任交通安全员,巡回各区县向群众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提醒群众时刻绷紧安全弦;针对农村地区群众交通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的实际,组织开展“交通安全镇村行”活动,将各乡镇、村接受交通安全宣传的人数和次数,纳入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的评价指标。已建设交通安全村16个,省级优秀交通安全单位(社区)个。三是坚持以警民和谐为主线,建立群众广泛参与的交通安全社会共管方式。市局立足本职,最大程度的发动 1和整合社会资源支持和参与交通安全管理。开展了“酒后不驾车、驾车不饮酒”万人签名活动,在50余家餐饮单位开展了酒后驾驶劝诫活动,9%的餐饮单位通过摆放温馨提示牌、悬挂标语等响应,有条件餐饮单

26、位还推出代驾服务;为解决沿海景区旅游旺季车辆乱停乱放、道路拥堵“老大难”问题,与沿线4个村居协作,由村居出资招收14名景区交通秩序协管员并提供住所、配备4台电动巡逻车进行不间断巡逻,景区沿线乱停乱放及其他各类违法行为较往年大幅减少;整合社会力量,与团市委、义工联合会合作,在新营小学、金海岸小学、实验学校启动了“牵手斑马线”爱心护学行动,0余名交警、40余名义工、90余名爱心家长一起共同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进校园,学校周边道路拥堵问题得到极大改善,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目前,“牵手斑马线”爱心护学行动已在全市推广,“牵手你我,平安万家”主题口号和服务品牌logo深入人心;依托林海社区、万平社区,

27、聘请社区领导为交通安全联络员,积极探索“三通四联”工作模式(即理顺交通安全联络员、社区交通引导员、交通安全志愿者三条联系群众渠道;打造社区车辆驾驶人管理系统、社区驾驶人短信联络系统、社区交通安全家园、交通安全联络员系统四大平台)。通过安全联络员网站和日常工作,加强社区和交警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定期开展各项交通安全宣教活动,集中为社区居民提供驾驶证预约报名、年审换证等上门服务,真正实现警务前移、延伸工作触角,促进社区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被社区群众亲切称为“家门口的交警队”。 四、推行智能化交通管理模式,提升科技管理水平市局党委坚持“以科技促工作,向科技要警力,用科技保安全”的目标,充分发挥科技在

28、交通管理上的支撑、保障、服务和推动作用,真正实现运用科技手段强化交通管理、服务社会、方便群众的目的。一是推动交通安全设施建设,提升交管科技含量。投资500余万元,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提高道路交通科技管控能力。建设了迎宾路、海曲东路、碧海路沿线交通“绿波带”,实现了区域性线控;建成市区、莒县、岚山3处交通指挥控制中心,实现指挥调度、视频巡视、勤务管理、交通违法行为抓拍等“八大功能”;增设交通标志24面、交通信号灯3套、视频监控系统68套、公路卡口系统46套,维修、更换视频监控系统5套,对市区道路、高速公路基本实现“全覆盖、无缝隙”管控,机动车遵章率从以往的8%上升到现在的95;研发“

29、号牌自动识别系统”,各治安检查站实现车辆信息与盗抢数据库自动比对、自动报警,并将系统探头前臵0-20公里,实现以空间换时间,让治安检查站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做好精确查堵。二是推动科学监督机制建设,提升规范执法透明度。全面加强警综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建立起“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执法档案网上建立”的网上执法管理模式;推进驾驶人考试智能监控和评判,从科目一理论考试、科目二桩考、场地考试全部使用指纹、视频、录音等监控手段,全部采用计算机自动评判结果、自动成绩上传,彻底改变以往“人为评判”可能造成的不公正现象的发生;完成车辆和驾驶人信息服务 14中心建设,推

30、广应用驾驶人培训学校和机动车检测机构远程监管平台,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对驾校驾驶人考试全过程实时监控和机动车检验数据自动比对、异常业务实时预警、车辆外观远程查验,进一步规范车辆和驾驶人业务工作流程;在执法办案场所安装同步录音录像设备,实现讯问、监控一键通,确保规范执法、文明办案;配齐配全科技执法装备,给巡逻警车安装了gp定位系统、1处警车辆安装无线视频回传系统、一线民警全部配发现场执法记录仪、交警中队装备了测酒仪、测速仪等装备,实现一线执法活动全程录音录像和证据采集、固定。5月省交警总队在我市召开全省交警系统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会、0月来我市观摩点评,肯定交流我市经验做法。三是推动交管信息呼叫中心建

31、设,提升便民服务功能。发挥手机短信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势,交警支队开通了01000122交通安全信息呼叫中心,以客运驾驶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驾驶人、校车驾驶人为重点,及时告知驾驶人和车主的交通违法行为,及时通报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布道路通行情况、交通管制信息,重点时段、恶劣气候、复杂路况条件下安全出行提示等服务信息;交警直属大队开通了131598912短信群发业务,及时提醒辖区驾驶人换证、年检、出行注意安全、天气预报、路况信息等;在社区居委会的协助下,收集、整理社区车辆和驾驶人详细信息,在“四个创建”单位中开通了社区驾驶人短信联络服务系统,及时发布守法出行、文明出行等提示信息,切实增强驾

32、驶人安全出行意识。同时,广大市民通过发短信的方式可以表述自己的意见、建议,以利于交警部门听民声、取民 15意、化民怨、解民忧,营造“和谐交通”氛围。 五、完善保障机制,确保新管理模式长效运转实践证明,只有责任明晰、监督到位、违责必究,工作措施才能落实到位。市局借鉴现代先进管理经验,建立起奖罚严明的激励机制,实现了工作制度刚性化、队伍管理科学化、工作运转长效化。一是严格落实绩效考核机制。市局将交通管理列为对各分县局和交警部门及每名民警的工作绩效考核的重点内容,严格实行“台账化”管理和“排行榜”制度,坚持每周一调度,每半月或每月一通报,定期在网上公布战果“排行榜”,建立起完善的网上绩效考核系统,实

33、现考核依据“实物化”、考核排名“阳光化”、考核工作“信息化”,有效调动和激发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在此基础上,严格奖惩兑现,市局把绩效考核结果与立功受奖、晋职晋级、调整交流、经济待遇等直接挂钩。近年来,新提拔的基层单位负责人全部是表现突出或受表彰多的民警。二是严格落实督导检查机制。建立了日常巡查制度,组织督察、交警等部门成立督导组,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先后10余次深入到各基层所队督导检查,对督促检查发现的问题,落实“找差距、找问题、找隐患,定措施、定责任、定期限”的要求,坚持做到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落实不放过,切实推动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并取得实效,进一步提高

34、精细化管理水平。期间,对问题较多、工作不力的,责成“一把手”向市局党委作检查,所在单位一律取消评先创优资格,进一步增强督导检查实效。三是严格落实责任追究机制。坚持把责任追究作为推进各项工 6作的抓手,制定日照市公安机关领导干部“一岗双责”问责办法,明确规定:因工作失职、渎职导致辖区内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1人以下交通事故的,市局对交警支队支队长、分管支队长和相关分县局局长、分管副局长、路段承包责任人进行诫免谈话、作出书面检查或全局通报批评;对辖区交警大队长、分管副大队长全局通报批评、停职检查或引咎辞职;对交警中队长予以免职。同时,对隐患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问题,采取定人定责、限期整改的办法,签订

35、责任状,领导负责、部门跟进、狠抓落实。对措施不落实、未及时整改、整改不达标或标准低而发生问题的,向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问责,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在全市予以通报批评。凡被通报批评一次的民警,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被通报批评两次的民警,待岗培训一年;科所队中两次被市局通报批评的,主要负责人就地免职。通过以上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在全市公安机关形成了变”要我干”为“我要干”的良好工作氛围。 (1)htp:/ww.xiexibang.cm/ztrd/zmyn/ly/6/8866.sht曹力伟大庆市公安局无增长改善警力是我国警务改革的优选之 路 第二篇:公安装备无增长

36、改善1优化保障、提高效益 实现公安装备“无增长改善”初探 公安装备是指公安机关及其公安民警所配备使用设备、器材、武器和警械等装备的总称,是保障公安工作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是衡量公安工作的重要标志,也是公安机关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结合本地实际,从优化公安装备保障、发挥装备最大效益的角度出发,对如何实现公安装备的“无增长改善”,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正是以警察现代化为标志的第三次警务革命后年,当时的欧美国家警察,装备的现代化程度和警力的绝对数量相对都达到了峰值,但犯罪量仍然有增无减并导致公众不满,在这种背景之下,第四次警务革命孕育而生。这次革命打破了“人多物好”就是现代化

37、的思维桎梏,“无增长改善论”正是在此期间应运而生的。97年,英国警务改革的旗手约翰安德逊正式提出了“警力无增长改善论”,主要内容是警察机关在不增加人员编制和装备器材的前提下改善与提高警力。笔者认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公安装备”无增长改善”的重点,就是在公安人财物绝对数大幅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警用装备资源的科学配臵、科学管理,发挥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益。现结合我市公安机关实际,浅谈在现有装备保障程度已接近饱和的情况下,如何发挥公安装备的最大效益,实现无增长改善。 一、公安装备建设和装备保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经费保障水平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公安装备实现了从单一型装备向复合型装备、一般装备向高

38、精尖装备、零散配备到标准化配备的转变,呈现出专业化、系统化、多元化、科技化、实战化、人性化等特点,为圆满完成各项公安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以我市公安机关为例,主要体现在完善装备种类、提升科技含量和倾斜基层一线等方面: 一是装备种类日趋完备。全市公安机关在装备建设上每年投入都在几千万元以上(不含警用直升机,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等信息化建设),202X年达810.87万元。五年来,累计投入装备经费已经超过个亿。装备保有量逐年大幅递增,现有各类装备近5万件套,指挥通信、侦查技术、执法勤务、反恐处突、教育训练等装备种类日趋完备,基层一线执法执勤条件明显改善,公安工作如虎添翼。 二是装备科技含量显著提升。五

39、年来,市局在“三侦”建设上累计投入经费6965.8万(不含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造),诸多技术手段不断转型升级,“杀手锏”作用日益凸显。警用直升机、装甲运兵车、反恐突击车、卫星通信车、宣传照明车、冲锋舟陆续投入实战。拐弯枪、高精度狙击步枪、弓弩,以及各类反恐、防暴、排爆装备,切实满足了在不同环境下以及执行特殊任务的实战需要。 三是一线执法执勤装备不断加强。202X年,我局购臵的1辆流动警务车、52辆多功能执法车分批配备到位并投入使用,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和社会反响,省厅在全省推广我市经验。单警装备从几年前的全局不到10套,到目前的7600余套。全市公安机关计算机保有量超过1万台,对讲机、车载台超过60

40、00台,执法记录仪近5000台,指纹采集仪183台,各类警用车辆(含摩托车)达2841辆,防弹衣等防护装备约00件/套。02X年,我们以全面推进所队装备室规范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了一线实战单位执法执勤装备配备。涵盖市区66个所队的标准化装备柜及配套的常用装备已经配备到位。以长丰县局、肥东县局被省厅确定为“全省基层派出所装备达标工程建设首批示范单位”为引领,各县(市)局正在全面推进一线实战单位装备室规范化建设。 二、当前公安装备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及成因 相对于装备建设的速度和力度,各地公安机关在装备管理和使用上的一些共性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主要集中在观念、意识和体制机制等方面: (一)公安装备

41、建设管理的观念不到位。一是“重投入、轻效益”问题。有的片面追求投入总额,而不注意公安工作的实际需求如何,公安战斗力转化如何,导致投入与公安工作效益不匹配,投入大,效益低。二是“重建设、轻规划”问题。有的实行“大干快上”,注重装备项目数量,没有统筹规划,没有注意装备的合理架构,导致重复建设、共建共享程度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三是“重使用、轻管理”问题。在公安装备管理方面,除枪弹管理外,大部分单位对其他警用装备的管理普遍不够到位。一些单位和个人只管使用,不注重维护与保养,大大降低使用寿命;一些基层单位的装备损坏后不及时报修,甚至从不报修;一些基层单位的部分单警装备,存在较为普遍的人为损坏和丢失情况

42、,如强光手电、手铐、警棍、急救包等。 (二)装备配备标准还有待完善。目前,我市公安基层的装备配备标准主要是依据公安部县级公安机关基本业务装备配备指导标准(试行)、安徽省县级公安机关基本业务装备配备实施标准等。尽管标准的制定全面、细致,充分体现了装备配备的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配备标准上缺乏针对性,没有考虑地域之间差异、城区分局与县局差异等情况,各地公安机关结合本地实际灵活掌握的幅度相对较小。二是在配备标准中,有些配备的项目不适应实战需要,部分装备虽有需求,但不是很大,若强制配备,易造成装备长时间闲臵,造成浪费。三是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新时期新形势对公安工作提出了更高

43、的要求,部分配备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 (三)对装备的监督管理缺乏必要抓手。在现行管理体制下,装备保障部门对基层一线单位警用装备的管理使用情况,缺乏统 一、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公安装备配发后使用效益如何、存在什么问题、问题根源在哪里、出现问题后如何解决等,缺乏规范的追踪问责和后续服务。 (四)装备管理人员配备不够合理。 近年来,随着装备种类、数量和科技含量的大幅增加,装备管理人员缺乏、素质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也是警用装备不能发挥最大效能的原因之一。目前,在装备管理人员的配备上,除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设有专职人员外,基层所队一般由内勤兼任或聘用人员担任,对装备管理只停留在一般的领用、

44、发放和保管层面;同时,各级装备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对多数装备性能不甚了解,在高精尖装备的应用管理上尤为薄弱。 三、实现公安装备无增长改善的建议和设想 公安装备无增长改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现有装备的使用效益。效益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较,就是以最优的资源投入,产出尽可能多的有用成果,我局当前提出的“保障优化”工程,正是在此前提下提出的。下面,本文将围绕优化配臵、规范管理、队伍建设、模式创新等几个方面,结合我局实际,谈一些粗浅的建议和设想。 (一)向优化配臵要效益,在科学制定标准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装备资源配臵。 一是因地制宜,贴近实战,进一步完善细化公安装备配备标准。“无规矩不成方圆”,实

45、现公安装备的无增长改善,首要的就是要装备配备标准更加科学合理、更加贴近实战、更加突出效益。近年来,公安部陆续出台了一些相关警种的业务装备配备标准,如县级公安机关基本业务装备配备指导标准(试行)、公安责任区刑警队装备配备标准技术、公安派出所装备配备标准和特警队装备配备标准等,为公安装备的归类配备奠定了基础,但还是存在上述缺乏针对性、不适应实战需求、更不上形势发展等问题。因此,作为市一级公安机关,应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逐步制定、细化和修改完善涵盖本市各层级的公安装备配备标准和武器、警械、民警防护装备、技术侦查装备、警服等技术标准,形成完善的、符合本地实际的公安装备配备标准体系和产品技术标准体系

46、。要认真调研论证,充分考虑工作需求,注重贴近一线、贴近实战,按照民警个人装备优先、警械装备实用、科技装备侧重的要求,坚持适用、质优、超前的配备原则,做好公安装备配备工作,以适应当前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目前,我局正积极联系市财政部门,召集各警种多次调研、反复论证,研究制定合肥市公安机关基本业务装备配备标准,充分考虑各警种纵向和横向之间的装备需求,加强装备资源整合,在标准上凸显各警种和各部门之间装备的共建共享。 二是源头控制,共建共享,推进警用装备科学合理调配。“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牢固树立“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意识,认真编制公安装备预算,强化预算约束,杜绝随意浪费。对必要性和共享

47、性进行严格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市场预测、技术考察,充分分析论证设备的性能和升级换代的可能,确保好中选优,优中选精。同时,基层公安机关在装备管理上,还应该注重整体配臵和系统整合,注重各部门间的综合配臵,注重装备资源的共享共建。在全面掌握基层公安机关现有装备的基础上,整合资源,优化配臵,对警用装备进行科学合理调配,健全管用协调、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打破装备管理使用权限,盘活闲臵装备,在装备资源配臵上真正实行集中调配,跨部门、跨区域共享,提高装备综合利用率。近期,我局拟利用市、县专项资金,建立市、县共建共享项目,如实验室、信息中心和科研机构等,供刑侦、技侦、网侦等相关警种及县(市)公安局共同使用,发挥

48、有限装备资源的最佳效能。 三是急需先配,突出重点,加强重点单位和重点装备的配备。要合理利用中央和省级装备转移支付资金,规范装备采购的申报项目,对急需又可共享共用的装备优先购臵;对应予购臵,但因资金紧张不能马上购臵的,纳入装备建设项目库排队,适时加以解决。只有将资金侧重于基层公安机关最需要而又最缺少的执法勤务装备,才能切实有效的发挥装备最大效益。首先要重点加强指挥系统、网络侦控、行动技术、刑侦技术、信息通信等公安技术手段建设。并针对手段建设的薄弱环节,按照装备配备实施标准和年度实施计划,优先保障基层公安机关的实战需要。其次是重点加大对公安特警队的投入力度,配强特警队通信、运输和生活保障装备,切实

49、增强特警队整建制跨区域调动能力,规范特警队装备配备品种、规格、型号,提高特警队之间装备共享共用水平,提高协同作战能力。最后要抓好各分县局、支队的装备配备示范单位建设,通过总结经验,以点带面,促进全市公安装备建设总体水平的提升。 (二)向规范管理要效益,在完善制度、狠抓落实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装备管理使用情况检查长效机制。 所谓“大智治制,中智治人,小智治事”,通过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落实到位,规范管理,才能切实发挥装备效能。对公安装备要进行全系统、全寿命过程的管理,包括对公安装备的发展规划、配备标准、采购使用、维护保养以及固定资产登记、转移等一系列活动的管理。同时,落实管理责任,按照“谁使

50、用谁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区分、细化管理内容,明晰管理人员的责任分工,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管、管什么”的问题,真正将公安装备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全面清查,掌握家底,实现公安装备动态化管理。以公安装备资产管理平台为支撑,将各所队科室的各种公安装备按照资产类别、装备名称等内容分门别类录入系统,从而建立起资产装备管理档案,部门之间固定资产转移要及时更改信息或上报装备管理部门,逐步实现装备的网上信息化、动态化的科学管理。 为扎实、全面的做好装备资产动态管理工作,我局制定了详实的装备资产清查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市局分管副局长为组长,后勤部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先期对全市公安机关装备资产进

51、行了一次全面、彻底地清查。目前,我局已完成工作动员、基础培训、各单位自查和市局核查等工作,近期,我局将根据省厅统一部署,逐步开展系统操作培训和录入工作。 二是建章立制,狠抓落实,完善警用装备三级管理体系。在市局层面,坚持“严格管理、合理使用、考虑细微、留有余地”的总体原则,始终以服务实战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尤其在公安装备的登记、保管、使用、日常检查、维修保养规章制度上,要更加注重落实。用制度规范行为,努力实现装备管理的“科学、精细、高效、节俭”。 在市局二级机构层面,依托公安装备资产管理平台,建立健全公安装备各类管理台帐。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基层所队装备管理的监督和指导

52、,尤其要注重公安装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要确保各类装备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最大限度地降低使用成本,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保障运行安全。如我局特警支队,现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安装备保养日制度:每周五集中开展一次装备保养活动,包括枪弹清查、装备保养、车辆保养等内容;活动时,支队后勤科现场指导,纪委监察室全程参与监督;结束后,支队召开分析会,对各大队和科室的装备管理情况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通报全支队。 在基层科所队层面,按照集中保管、分类存放、领用方便的基本原则,各所队要建立规范化、现代化的装备室,加强对装备管理员的培训和管理,加强装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严格落实专人管理、按需申领、出

53、入库登记等相关管理措施。 三是建立健全警用装备管理使用检查长效机制。日本著名经济学家石川磐曾说过,“不需要检查的管理是理想化的管理”。在公安基层一线,公安业务繁重,大多基层所队对公安装备的理解依然停留在“只要能保障正常工作使用即可”、“损耗、丢失了再想办法补充”的层面,对于如何改善装备管理、提高装备效益的考虑,显然不够。因此,要充分发挥公安装备的使用效益、实现无增长改善,仅仅依靠下级单位的自觉和努力是不够的,站在市局的高度,对全市公安机关装备管理使用情况定期开展检查,十分必要。在装备检查形成长效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奖惩机制,进一步将装备管理使用、维护保养工作纳入单位和个人绩效考核范围,充分调

54、动民警对装备使用和日常保养的积极性。 近期,针对我市公安机关警用装备设备建设中存在的“使用不合理、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市局党委审时度势,提出“要在近期对全局警用装备、设备进行一次大检查”的指示要求。为此,市局专门成立了分管副局长任组长、后勤部长任副组长的警用装备设备大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监督对全局各单位的警用装备设备大检查工作。 检查前,各单位对现有警用装备设备进行全面自查,对照市局每年配发的装备设备类型和数量,如实填写现有数量、品牌型号、实际状况、使用效果等相关信息,建立备查台账及电子台账,确保信息准确、完整。 检查时,市局纪委、政治部、警令部、后勤部、警务督察支队各

55、1名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组成联合检查组,先后深入各分局、支队基层一线,重点针对交通类、通信类、执法执勤类、武器类、防护类、设备类等警用装备设备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实物检查。 检查后,市局对大检查工作进行总结验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装备设备保管不当、使用不善造成损坏、丢失的,管理使用不科学造成大量闲臵的,相关制度未建立或未落实的,在全局范围内通报。 通过检查,对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固化下来,加以推广;对一些共性的普遍性的问题,逐一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这一举措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局各单位在装备管理上的效益意识、规范意识和勤俭意识,有了显著提高,装备资源的使用效益得到明显

56、改善。下一步,我局将认真总结经验,仔细梳理相关问题,逐步形成全市公安机关装备检查长效机制。 (三)向队伍建设要效益,以业务培训和廉政建设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强装备管理队伍建设。 一是深化装备管理队伍业务能力建设。精通装备业务,才能更高效的管理和使用。结合省厅警保部“大学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以及市局教育训练工作的总体部署,突出我市公安后勤工作的实际需要,我局深入开展后勤保障岗位“大培训、大比武”活动,以此为载体,在全市公安后勤队伍以及专兼职人员中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实现“三懂三会”(懂方针政策、懂公安工作、懂后勤业务,会当家理财、会保障服务、会沟通协调)的目标。二是强化纪律作风建

57、设和廉政建设。严守纪律、清正廉洁,是防止内耗,保证警用装备发挥实效的前提。要把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三十条规定、市委十项规定以及公安部党委十项规定、省公安厅党委二十条规定等一系列新政新规与公安装备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抓好纪律作风教育和廉政教育,坚决防止在采购、配备等环节出现违反财经纪律问题。在完善监管机制的同时,强化纪律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教育,确保队伍凝聚力、执行力不断增强。三是加强后勤(综合)科室建设。后勤(综合)科室是市局、后勤部和基层一线、广大民警之间的桥梁,要充分发挥上传下达的作用,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一方面要把装备建设和管理使用的有关要求切实传达到基层一线并贯彻落

58、实,同时做好基层所队和民警的操作培训工作;另一方面要及时收集反映基层一线和民警对装备管理使用的意见和建议,积极高效地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四是加强基层装备管理员队伍建设。基层科所队是警用装备管理的“终端”,基层装备管理员素质高低、业务能力强弱、是否有责任心,是装备能否发挥最大效益的关键。通过观念教育、业务培训、制度约束和科学管理,打造一支业务精通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装备管理员队伍,是实现公安装备无增长改善的基础和前提。 (四)向模式创新要效益,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不断探索装备管理新思路。 管理模式是决定管理工作能否充分发挥最佳效能的关键之一。在装备主管部门统筹全局、优化配臵的前提下,敢

59、于打破原有“自上而下”的单一采购配备模式,突出装备使用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切实畅通实战需求和问题反馈渠道,探索出一条“管理部门与使用单位双向互动”、“装备资源无增长改善”的新模式。 以我局被装管理工作为例。在原有的被装采购和发放模式下,随着公安工作不断发展,任务分工日趋细化,不同警种、不同工作性质的民警,对被装种类和数量的需求差异越来越大,经常有单位和民警反映“有些服装一年穿不了几次,却每年都发,越累越多形成浪费,而有些服装却根本不够穿”。因此,原有的被装管理模式,没有发挥出被装经费应有的效益,显然已不能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局决定对被装管理模式进行一次重大改革,即开创被装

60、按需申领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创建一个被装管理平台,根据警种不同设定不同的经费额度,在强制某几类必购被装的前提下,由民警自行选择每年发放的所需被装。 在探索、建立和完善被装按需申领模式上,我局装备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且成效显著:一是前期调研工作扎实全面。从02年起,通过多次问卷调研和现场座谈,全面了解了目前被装配备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充分征询了全局各单位及广大民警意见和建议,反复探讨了被装按需申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二是系统开发工作务实高效。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和筹划,结合全局各项业务工作特点,设计并开发完成了“公安被装按需申领管理系统”软件平台。以设臵科学、操作快捷和管理方便为重点,将系统集成了民警个人

61、申领、新警着装标准、着装经费换算、人员交流和被装管理员审核统计等内容,并以最简化的界面表达给操作者,最终完成一个适用不同年龄和文化层次、符合民警操作习惯的软件系统。三是按需申领工作卓有成效。202X年12月,我局“公安被装按需申领管理系统”开发成功后,得到省厅的充分认可,并被确认为原型拟向全省推广。申领工作启动后,通过制定实施方案、试点运行使用、组织操作培训、指导各单位录入、核对人员信息和解决突发问题等一系列工作,圆满完成我市公安机关202年度按需申领工作,实现了被装经费的最优化的配臵,受到广大民警的一致好评。 第三篇:试论基层民警实践创新如何改善警力资源试论基层民警实践创新如何改善警力资源

62、亘明 【摘要】 当前公安机关面临警力短缺、经费不足、科技投入效益低等现实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创新实践观、警力无增长改善论、群众路线等理论为我们改善警力资源提供了方法支持。在社会管理创新潮流下,警力改善的重点应放在基层,放在社区。各级领导对民警创新工作的重视将充分激发基层民警的主观能动性,沟通交流平台的建立、奖励考核机制的完善、一些典型案例的示范,都会在基层得到实践。基层民警实践创新工作的进步发展将极大缓解当前警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基层实践创新警力资源公安工作 当前,基层警力不足已成为限制公安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警力下沉虽优化了警力资源配置,但因其机制不够健全,下沉的警力通常是年老

63、缺乏战斗力的,无法满足基层所队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我们既不能忽视警力下沉的意义,又应积极寻找解决基层警力不足的新方案。基层民警实践创新工作旨在通过民警创新工作方法的形式,快速而有效地完成日常工作任务。 一、警力资源的含义及其改善的现实要求 191年1月日的人民公安报文章认为,“警力”是警察(或警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维护社会治安的能力,,它包括警员的数量、素质、物质装备、管理水平、公安科技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警力资源就是指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在内的体现警力战斗力的一个综合性范畴,而本文所说的警力资源侧重于对警察人力的论述。警察人力资源在现实条件下必须得到改善,其改善的现实要求主要有以

64、下四点。 (一)警力短缺却又不能盲目增长。目前,我国警察数量与人口的比例约为万分之十二,国际平均数约为万分之二十至三十,西方发达国家则更高。1不得不承认中国警力的短缺,但面对资源短缺,盲目投入大量的人力并不是最佳的方法,也是极不科学的。一些地区盲目增加警力,不考虑现实状况,警力虽然增加了,但不能起到好的作用。二十公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强调警察队伍建设。但是,盲目增加警力,警察队伍建设的要求将走低,警察素质得不到提高,必然影响日常的工作,甚至将公安工作陷入被动当中。警力增长不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要循序渐进。 (二)“小政府,大社会”的建设要求。由于在市场条件下,国家为建立“小政府、大社会”运行机制的需要,警察的数量总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要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必须打造精简效能的政府机构,即人员、机构都要能发挥其最佳的效果。在当前发展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一方面不能随意增加警察人数,另一方面,还要在警力资源的调配下,积极努力改善警察队伍质量。在不能仅仅依靠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