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一般规律和认识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216815204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改革的一般规律和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改革的一般规律和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改革的一般规律和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资源描述:

《改革的一般规律和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的一般规律和认识(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改革”的一般规律和认识 一、变法或改革的含义改革或变法,是指统治者运用国家政治力量,对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进行全部或部分的变革与调整,以适应新形势下统治的需要。 二、改革或变法的主要类型 、按性质分: 奴隶社会的改革:如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梭伦改革等; 封建性质的改革: 、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如魏文侯变法、商鞅变法、日本大化改新; 2、挽救统治危机和自我完善的改革,如彼得一世改革、阿里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洋务运动等; 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的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忽必烈改革。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1、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如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清末戊戌变法;

2、、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改革,如美国罗斯福新政; 3、思想文化领域的改革,如欧洲的宗教改革。 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中国改革开放。 、按结果分。成功的改革,如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周世宗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 完全失败的改革,如王莽改制、戊戌变法(但戊戌变法仍有积极影响) 取得一些成效但最终失败的改革,如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洋务运动、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等。 说明。判断改革成败的依据,不是看改革者本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的作用是否得以维持。新建王朝的改革比较容易成功,因为王朝初期,有强大的皇权作保障,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教训,政策调整一般符合各阶

3、层的共同要求,旧势力受到巨大冲击。 王朝中后期的改革多失败,因为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复杂,政策调整涉及利益再分配,必然遭到旧势力的反对。 3、从改革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等,有的兼而有之。 三、改革与革命的区别 1、背景。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革命时社会背景相对动荡。从原因上看,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的结果。 2、手段。革命是用暴力打碎旧的上层建筑,往往伴随着国家政权的更替;改革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在旧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对其中某些环节进行局部的改造,实现某种制度的自我完善,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一般采用和平方式进行。 3、目的。革命的目的是

4、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更好地维护自身的统治。 4、领导力量。革命一般由下层群众发动,采用自下而上方式;改革一般是国家和政府的行为,是统治者主动自上而下进行的。 5、对生产力影响。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革命之后对国家机器、生产力等进行重建,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改革是对以外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对生产力的破坏较小,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改革与革命和战争一样,都是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 四、改革的一般原因 1、旧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需要。如商鞅变法,俄国农奴制改

5、革,日本大化改新、明治维新等。 2、缓解社会危机,巩固统治的需要(抑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收入,实现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缓和民族关系等)。如雅典梭伦改革,埃及阿里改革,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3、吸收其他民族的特长。少数民族为吸收汉族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加速本民族封建化进程的需要,如北魏孝文帝改革。也有汉族吸收少数民族特长的改革,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4、达到特定目的的改革。如管仲改革(实现富国强兵),欧洲宗教改革(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罗斯福新政(应对经济危机的需要)。 五、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 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2、改革派和反对派力量对比。 3、

6、最高统治者的态度及改革者的素质。 、是否讲究改革的策略和技巧。 5、用人是否得当。 6、改革措施是否切实可行。 7、是否触犯人民的利益,增加人民负担。等 六、改革的一般启示 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2、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 、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愿望的改革,推动着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改革总会触及一些既得利益者,因而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 5、改革的措施必修行之有效,用人要得当。 6、改革家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学习。 7、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等。 第二篇。和认识规律和认识规律,形象直观,训练扎实,效裹还是比较显著

7、的。 17.自选商场的教学反思 在上自选商场一课之前,我让学生搜集食品、鞋子、饮料和各种各样的商品包装盒、包装纸,在班级里摆一摆,认一认,如果想得到这样东西,必须认得上面的字,把它读出来。这样,把识字教学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课堂上不断给学生展示在生活中识字的机会,学生识字的兴趣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图片等识字。教室里有很多现成的实物,如门、窗、课桌、椅子、讲台、黑板、幻灯机、录音机,我都在上面贴上词语卡片,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认表示该实物的字,还分类进行识字比赛,比一比谁认识的字多。如学习用品类、生活用品类、水果类、蔬菜类、植物类、动物类等。 18.自己去

8、吧教学反思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语文实践中,我们既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地位,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和组织活动,自己去评价活动效果。上这一课时,当学生读通课文后,我便让学生,自编,自导,来表演课本剧,学生通过富有想象力和生动有趣的表演,进入意境,想他所想,去体验角色的感觉,通过参与者扮演活动的过程,学生从所承担的角色角度和立场去理解和表达,真是妙不可言。 19.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反思 课文语言简练,内容浅显易懂,充满童趣,便于教师创设情境,感受小燕子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渗透,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小燕子,在反复的朗读体

9、验中体会小燕子学习的快乐,而不是脱离学生感情基础的空泛说教。通过情境的营造,视听感官的感受,将学生的心灵与文字相沟通。 教学中,我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如。师生对读、生生对读、分角色朗读、指读评议、齐读),在反复的美读中,让学生有所感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别扮演小燕子和燕子妈妈,演一演,把学生引领到一个童话的世界中,丰富其心灵的体验。 20.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本课可以立足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感悟书中的精美语言,被伟大与神气的自然所吸引。在充分感知课文后,我引导学生课后找一找,在冬天,还发现了哪些“小秘密”,亲身体验,寻

10、找冬天的小秘密,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学习的快乐。由此教师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增加学生创造性学习与实践的机会,鼓励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亲近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学生用眼、耳、鼻、手等器官去感受自然,最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尽管学生的语言有些稚嫩,但那是学生真实的感受,自由的表达,心灵的花朵在尽情绽放。 第三篇:学校管理的一般规律学校管理的一般规律 掌握学校管理的一般规律,明确按教管规律办学是学校教育质量的保障 领会学校管理的一般规律的精神实质,掌握并运用四个基本环节 学校管理的一般规律是什么。这需要仔细分析学校管理过程,从管理过程中寻找答案。有的学校管理论著把学校管理过程叫做学校管

11、理程序、学校管理的基本职能、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学校管理过程,如果细加分析,包括很多环节。所谓基本环节,就是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一般认为,基本环节有四个,即制订计划、组织执行、督促检查、总结提高。简称为计划、执行、检查、总结。 一制订计划 (一)制订计划的意义和作用 计划是进行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通过计划进行管理,是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计划就是提出目标,明确任务。不论什么计划,长远规划也好,短期安排也好,都规定了在一定时间内要完成的任务。 计划是管理过程中的起始环节,学校管理者从事管理活动,首先要抓好计划,做到心中有数。可以这样说,没有计划的管理,是盲目的管理。计划是执行的纲领

12、。按计划行事,才能使学校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做到忙而不乱。 制订计划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做到有目的的管理,井然有序地管理,主动地管理,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二)制订计划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制订计划,不能闭门造车,要有根有据。这样,制订出来的计划,才能起指导作用。制订计划的依据是什么。主要有两个方面: 1.上级指示。其中包括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具体指示。这是保证学校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方面。 .学校实际。包括前段学校管理工作中的成绩、缺点和问题。哪些成绩要发扬,哪些缺点要克服,哪些问题要列入计划加以解决。更重要的是学校当前的实际,如新的任务是什么。如何去完成。哪些是当前工作

13、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以及主客观条件如领导力量、师资水平、校舍、设备、经费、学生来源等对完成任务的可能性。 (三)制订计划的方法和步骤 学校计划有多种类型。按工作性质分,有常规性计划和临时性计划;按时间分,有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按范围分,有整体计划和局部计划。全校性的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属整体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总务处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共青团、少先队工作计划,属局部计划。局部计划既要服从整体计划,又要发挥独创性。 制订计划常见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组织教工讨论新学年或学期的任务和完成任务应该采取的措施, 学校领导事先不定任何框框,让大家畅所欲言。在

14、教工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校主要负责人起草计划初稿,交群众议论,然后修改定槁。另一种是学校领导人先拿出计划初稿,交群众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在群众讨论的基础上修改定稿。这两种方法均可采用。在时间比较紧的情况下,多半采用第二种方法。不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吃透两头。制订计划的依据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上级指示,二是学校实际。在制订计划之前,学校领导和教工都必须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指示,领会文件精神,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以保证学校工作正确的方向。同时,要认真分析校情。对前段工作总结出来的成绩、缺点、经验、教训,要和新计划的制订有机地联系起来。特别要认真分析当前的实际,“吃透两头”的目的

15、是为了使计划订得切合实际。 2.上下结合。学年计划、学期计划,是时间比较长的、全局性的计划。制订这样的计划,必须上下结合,调动两个积极性;一是领导的积极性。学校主要领导人要深入调查研究,深思熟虑,亲自动手写好初稿;二是教工的积极性。教工参加制订学校工作计划,是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要使制订计划成为教工的自觉要求,使教工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不是被动地接受任务,执行任务。 3领导决策。学年计划、学期计划,经过上下结合,几次反复,学校主要领导人要善于集中群众中的正确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后,作为正式计划下达。 (四)制订计划的基本要求 计划要成为行动纲领,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超前制订。强调制

16、订计划的超前性,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提高管理效率不可缺少的条件。学年计划或学期计划,必须在开学前两周拿出初稿,开学前一周向教工宣布。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便于各单位、各部门根据学校的总计划来制订分计划;二是新学期要有一番新气象,这需要在预备周内,使全校每个成员知道在半年和一年内要干哪些事情,要实现什么目标。这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好的作风。 2目标明确。所谓目标,是指一定时期内要完成的任务。全校有全校的任务,各教研组、各年级、各班乃至每个教工都有自己的任务。首先是全校性的任务必须非常明确,然后逐级具体化,这样才能增强每个成员的责任感,鼓舞和激励群众前进。 .针对性强。计划要有的放矢,体现特

17、色,体现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 4切实可行。计划中提出的任务,要实现的目标,必须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5便于检查。计划不仅要执行,还要检查。从订计划的时候起,就要考虑到计划的执行和检查。因此计划的内容,既要具体,又要简明扼要。切戒说空话、套话。因为计划不需要讲很多大道理,不需要作理论上的阐述。一般说来,计划应包括的主要项目是:任务要求、完成措施、完成时间、执行人等。 6.富有弹性。制订出的计划,应具有相当的弹性,或预先拟订出处理不同问题的多种工作方案,以备将来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发展。 二组织执行 (一)执行在管理过程中的意义 “执行”这个环节,有的管理学论著称之为“组织”、“实行”、“实施”。执

18、行就是把群众组织起来,落实计划。执行是管理过程的中间环节,比之计划、检查、总结,工作量更大、花的时间更长,领导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更多。计划在执行之前只是一种设想,“执行”这一环节的任务,就是使计划变为行动,使设想成为 现实。要想完成任务,取得成绩,达到目标,主要是通过执行这个环节来实现。 (二)学校领导人在执行过程中的职责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领导人的主要任务,就是领导群众执行计划。那么,在执行阶段,学校领导人主要应该抓些什么呢。“执行”这个基本环节,是由一系列子环节组成的,如组织、指导、协调、教育、激励等。领导者的职责,不是埋头执行计划,而更主要是做好组织、指导、协调、激励等工作。 1.要

19、做好组织工作。学校领导者是统管全局的。全校的人力、物力、财力如何统筹安排,各得其所,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领导者带领群众执行计划的第一步。做好这一步并不容易,有许多细致的工作要做。要深入实际,掌握第一手资料;要通盘考虑,不搞平均主义;要解决当前困难,又要想到长远利益;要做好财与物的调配,更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 2.要做好指导工作。在执行过程中,领导者有责任指导各类人员的工作。指导,并不是以权威自居,指手划脚,包办代替,甚至动辄训人。领导者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冷静的观察和分析,及早发现问题,指明工作方向,端正下属态度,采取各种措施,避免或减少执行过程中的失误。指导,包括指挥、引导。要善于指导

20、,如思想上的疏导、工作上的点拨、感情上的交流,以及和群众共商大计。要敢干指导,凡属领导者看准了的问题,要坚决果断,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指挥必须有权威。这样做,不叫“指手划脚”、“动辄训人”;不这样做,就是软弱涣散的表现,就会给工作带来损失。 3要做好协调工作。协调的目的,是把各种关系处理好,使机构与机构之间,彼此配合;人与人之间,通力合作;事与事之间,互相促进。所以协调是学校领导人在执行阶段中的重要职责。 4.要做好激励工作。执行阶段工作的好坏,取决于群众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领导者的积极性,没有群众的积极性,任务不可能完成,目标 4不可能实现。因此,在执行阶段,学校领导人要善于激

21、发群众的工作热情,鼓励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激励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精神鼓励,一是物质鼓励。应以精神鼓励为主,而精神鼓励不能离开理想教育。要把学校的蓝图和教工的个人理想结合起来。激励的目的,就是增强教工的责任感,从而使他们在精神上受到鼓舞,激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组织、指导、协调、激励,是学校领导者在执行阶段自始至终都重视的管理活动。这些活动是互相联系、互相配合、交叉进行的,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督促检查 (一)督促检查的意义和作用 检查是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检查既是执行计划的保证,又是总结工作的前提。 督促检查具有双重作用: 一是监督和考核下属人员的工作。任何时候都有三种情况。有的人严守岗位,兢兢

22、业业,严格地、富有创新精神地执行计划,成绩显著;有的人按部就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能一般地完成计划;有的人则干劲不足,消极应付,完成不了任务,甚至失职。谁优谁劣,只有通过督促检查,才能发现。发现问题,并不是检查的目的。检查的目的是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使工作避免或减少损失。 二是检验和考查领导人本身的管理水平。学校领导人在计划阶段所采取的种种措施是否恰当。计划内容是否符合实际。在执行阶段的管理活动,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要坚持。哪些要扬弃。哪些责任应由领导承担。客观有效的督促检查,就会像一面镜子,把学校领导人的管理实绩照得清清楚楚。 (二)检查的类型和方法 .检查的类型从检查时

23、间来分,有平时检查和阶段检查(或叫经常性检查和定期检查)。只有平时检查,没有阶段检查,便不可能深入发现问题;只有阶段检查,没有平时检查,便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但比较起来,平时检查应是基本的检查方法。平时检查如能持之以恒,防患未然,就不会使工作造成重大损失。从检查范围来分,有全面检查和专题检查(或叫重点检查)。全面检查包括德、智、体、行政、总务诸方面。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的检查,实际上是全面检查,只是侧重点和深度有所不同。全面检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工作的全面情况,对计划执行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但这种检查,不易深入发现问题的本质。为了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还必须进行专题检查。专题检查的内

24、容决定于检查的目的。例如为了深入了解某个问题发生的原因,为了总结某个优秀教师的经验,为了吸取某次重大事件的教训,为了从理论上研究某个教育、教学上的问题等,都有必要进行专题检查。这种检查,必须组织一部分力量,集中一段时间,由学校领导人亲自主持,才能有效。这种检查有利于提高学校领导者的管理水平。从检查方式来分,有自上而下的检查、相互检查和个人自查。自上而下的检查,即领导者对下属的检查。这种检查有监督、考核的作用。前面谈到的平时检查、阶段检查,全面检查和专题检查均属于这一类,都是领导者对下属的检查。这是最常见的不可缺少的一种检查。管理过程的检查环节,主要是指这种检查而言。但是光有这种检查是不够的。真

25、正起调节作用的是相互检查和个人又查。相互检查是学校成员之间互相进行的一种检查方式,如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相互检查教学笔记和学生作业、班级之间相互检查清洁卫生、遵守纪律情况。这样检查比之领导对下属的检查,更为具体和深入,运用得好,能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鞭策、共同勉励的作用。学校领导者对相互检查这种方式不要以为是群众之间的事而放任不管,要有意疏导,使之经常化。对学生来说,相互检查是培养他们自治习惯的好方式。个人自查,是学校成员的自我检查。这种检查又有两种,一是按上面布置的提纲来进行。全面检查时,往往采取这种方法。二是学校成员自觉地自我回顾,如很多认真负责的教师在教完一课或一单元后写“教后感”

26、,检查自己在教完一课或一单元之后有哪些心得体会,有哪些缺点、问题和今后改进措施。个人自查是有强烈的责任感的表现,要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才真实可靠。 .检查的方法检查的类型不同,检查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一般说来,平时检查即经常性的检查,主要是为了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因而多半采用这样一些方法:巡视观察、个别交谈、参加活动和随堂听课。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听课在学校领导人的时间表上应占有重要地位。听课的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经常性的、事先不通知教师的听课更能了解到教与学的真实情况。 (三)检查的基本要求 这里说的基本要求,是指阶段检查而言。要使阶段检查有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客观,不要先

27、入为主。 要深入,不要蜻蜓点水。 3.要依靠群众,不要搞孤家寡人。 4.要有改进措施,不要坐而论道。 四总结提高 (一)总结的意义和作用总结是管理过程的终结环节,说明一个管理周期告一段落。总结是对前面几个基本环节计划、执行、检查的总分析和总评价,同时又与下一个管理周期紧密相连。总结的成果是下一个管理周期的基础。因此,总结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是为了提高,既要肯定成绩和经验,又要指出缺点和教训,从而发扬成绩,吸取教训。总结就是回顾过去,把在实践中的大量素材加以概括、提炼,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使今后的管理活动减少盲目性。总结的过程,是领导者提高认识的过程,提高管理水平的过程。 (二)总结的类型

28、和方法按时间分,有学年总结和学期总结;按性质分,有全校性的总结、各部门的总结、专题总结和个人总结。 (三)总结的基本要求 .总结要靠平时积累资料。 .总结要与计划相对应。 3.总结要突出中心。 4.总结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着眼于未来。 .总结忌“吹”。 6.总结忌“拖”。 计划、执行、检查、总结这几个基本环节的有机结合,构成学校管理的全过程。正常的学校管理,就是遵循这一程序来进行,全部管理过程构成一个循环,也就是一个管理周期。这个管理周期结束,第二个管理周期也就紧接着开始。管理过程的几个基本环节,顺序不能颠倒,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互相关联、互相促进、互相依存、互相交叉的。 计划统帅着整个管

29、理过程;执行是为了实现计划;检查是对计划的检验、对执行的监督;总结是对计划、执行、检查的总评价。但是,这几个基本环节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阶梯式地螺旋上升,不断前进。 五学校管理过程中常见的弊端 学校管理过程中常见的弊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管理过程不完整。不是缺了这一环,就是缺了那一环,或者存在着薄弱环节。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这就是说,第一个基本环节就没有,或者脱离实际,要求太高或太低;或者空洞无物,无法执行。产生这种弊端的原因是学校领导人对制订计划不重视,把制订计划看成是走过场、应付上级的差事,不是自己动手,而是委托给中层干部去办。克服这个弊端的办法是,学校领导人要充分

30、认识制订计划的重要性。 (二)执行与计划脱节所谓执行,就是实现计划,把计划变为现实。但有的学校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计划根本不管用。报告计划以后,把计划束之高阁,计划是一套,执行的是另一套。出现这种弊端的主要原因是学校领导人计划观念不强,没有养成按计划办事的习惯,也是责任感不强的一种表现。克服这个弊端的办法是,在执行中常常想到计划,用计划指导行动。领导人不仅自己要养成按计划办事的习惯,还要教育下属也养成这个好习惯。 (三)有计划,无检查人们常说的“有布置,没检查”就属这一类,这是管理过程中最常见的弊端。所谓 检查,主要是针对计划来的。订的计划是否符合实际。是否需要修改。计划执行得怎么样。能否按时

31、完成。必须通过检查才能发现。有计划、无检查,计划就将失去作用。出现这一弊端的原因,是学校领导人对检查在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原因是计划订得不具体,无法检查。克服的办法,除了领导人深刻认识检查的重要性以外,还必须注意把计划订得简明而又具体,便于检查。例如可根据学校工作的总计划,将全学年(或学期)的重要工作和重大活动按周次排列,规定完成时间和负责人,这叫学校“行事历”,或叫“行政历”。领导人应将“行事历”公之于众,让群众都夹督促检查。 (四)有检查、无总结,或总结不及时,不深入检查和总结,是两个紧密相连的环节。检查是总结的基础,检查的成果,有很大一部分应体现在总结上。检查重在发现问题,总

32、结重在解决问题。有检查、无总结,实际上是只发现问题而不解决问题,这是管理过程的严重弊端。产生这一弊端的原因,是领导者在检查阶段目的不明确,为检查而检查,以致在总结阶段,觉得没有什么可总结的。总结不及时、不深入,更是常见的。从以上弊端可以看出,学校管理过程,不是简单的几个基本环节的问题,涉及工作作风问题。学校领导人,即使懂得了学校管理过程的几个基本环节,如果没有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还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者。 第四篇:钢琴伴奏的一般规律左手钢琴伴奏(所有歌曲通弹)公式一:45公式二:16251公式三:625公式四:63(3升5)6公式五:423(3升57)6公式六:547

33、3(3升57)6公式七:625.23(先是63后是3升573)公式八:15634公式九:136343251公式十:1345公式十一:1(725)5(513)4(51)21 第五篇:感受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感受性变化的一般规律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是教师资格考试中高频考点之一,同时也是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定义中去整体把握每一条规律,同时与其他规律进行区分从而加深理解。 一、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也就是说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等适应环境的一个过程。比如说我们经常说地“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我们刚进入到一个香的环境之中,会

34、有一种香气扑鼻而来地感觉,但是在这个香的环境之中待久了,慢慢就觉得没那么香了,这种变化就是一种嗅觉的适应,香味持续作用于我们的嗅觉所引起的变化。 除了嗅觉的适应典型的还有视觉的适应,视觉适应有两种,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指的是我们从明的环境到暗的环境中,视觉对暗环境的适应。比如我们白天走进电影院的时候,刚开始什么都看不到,但是会发现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看到东西了,这就是暗适应。为什么在黑暗的环境中慢慢就可以看到东西了。可以把我们的视觉比作一台照相机,在暗的环境中要拍到影像的话需要接收更多的光线,所以我们的视觉在暗的环境中对光的感受能力逐渐提高。 相反,明适应指的是我们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中,视

35、觉对亮环境的适应。比如我们看完电影走出电影院的时候,会觉得特别刺眼,但是慢慢就会好一点。这个过程就是明适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视觉不需要接收那么多光照就可以看到东西,所以我们视觉对光照的接收能力要适度降低。比如说刚刚从废墟中出来,眼睛都要遮一块布,就是一个明适应的过程。 因此,在感觉适应这里,抓住定义中的特点,重点把握明适应和暗适应。 二、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指的是不同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对比。从定义中我们要知道,感觉对比会出现两个刺激物。感觉对比又分为了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同时对比,是两个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所引起的变化。比如说,秋香和石榴姐同时出现时

36、,我们会发现秋香更加的漂亮,这就是两种刺激同时出现所引起的变化。 继时对比,是两个刺激先后出现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所引起的变化。比如说,先吃药再吃糖会发现糖更甜,这个变化就是糖和药两个刺激物先后出现所引起的。 因此感觉对比要把握一个特点他有两个刺激物出现,并且同时出现所引起的变化叫做同时对比;有先有后出现叫做继时对比。 三、感觉后效 感觉后效,指的是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从定义中抓住它的关键点,也就是“停止”两个字。也就是说,刺激物已经对我们不起作用了,但是它还会对我们的感觉有影响。比如,我们盯着灯泡看一段时间,然后闭上眼睛,会发现眼前仍然有一个小亮点存在。这就是感觉后效,闭上眼睛意味着灯光对我们的视觉已经停止作用,但是眼前还有一个小亮点,说明它的作用还会保留一定时间。 四、感觉的相互作用和补偿作用 感觉的补偿作用,是当某些感觉失却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来弥补。比如当我们视觉受损以后,听觉或者触觉特别灵敏,这就是感觉地补偿作用。 感觉的相互作用也叫做联觉,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比如我们夏天看到蓝色会觉得特别清爽,蓝色作用于我们视觉,同时觉得清爽是引起了肤觉;再比如说,我们用刀片划铁棍的时候,听到刺耳地声音,会引起一种全身发冷地感觉。有时候我们听到一首歌会觉得非常甜蜜,这也是一种联觉。简而言之,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就是联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