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1

上传人:m**** 文档编号:216743609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6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1(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 卷)2014学年第2学期考试科目: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考试类型:(开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学号 2014201521 姓名 年级专业作物遗传育种以下六题选做五题(每题20 分,共 100 分)一、以一作物为例,描述其品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并提出改良的栽培技术 措施。(20 分)答:以水稻为例,水稻品质主要指标包括: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 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卫生品质六个指标,主要由遗传特性和环境条件决定。1. 碾米品质:指稻谷在碾磨后保持的状态。包括: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 加工精度、光泽度。2. 外观品质:一般指精米的形状(粒形)、垩白性状、透明度、大小

2、等外表物理 特性。3、蒸煮品质:指稻米在蒸煮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主要包括:直链淀粉 含量、糊化温度、胶稠度、米粒伸长性 。其中前 3个指标受环境影响较大, 特别受生育后期温度影响较大。4. 食味品质:指米饭在咀嚼时给人的味觉感官所留下的感觉,如米饭的粘性、 弹性、硬度、香味等。5. 营养品质:稻米中含有营养成分的程度。营养成分包括淀粉、蛋白质、脂 肪、维生素、氨基酸等。淀粉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籼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比粳米高,糯米中 的淀粉几乎都是支链淀粉。米中蛋白质是品质良好的植物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生物价高达75。稻米蛋白质含量有50%75%是由环境控制的,它易为栽培措施特别是

3、 抽穗后的施氮量所改变。精米中脂肪含量较低,但多为优质的不饱和脂肪酸及淀粉脂肪复合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米饭的光泽、滋味及口感。另外,稻米中还含有多种挥发性物质,还含有钾、磷、镁、钙、钠等矿质元 素和维生素等。6. 卫生品质:稻米中的农药残留量,砷、泵、铅等重金属的含量以及黄曲霉 素等指标。改良的栽培技术措施1. 水分充足。研究表明,水分不足会使稻米食味变坏 例如,陆稻糙米中的蛋 白质含量高于水稻;水稻用旱田灌溉方式栽培,其食味比灌水栽培差。此外, 提早搁田会降低稻米食味品质,收割是否适时也会影响稻米食味。2. 氮肥适量,多施氮素会使米中的蛋白质含量提高 特别是灌浆期间氮素过 多,米中的蛋白质含

4、量显著提高,粒肥可使蛋白质含量增加达 30,而使米饭 的食味下降。3. 施氮会使稻米垩白率降低 追施氮肥后,整个稻株的氮含量和生理活性明显 提高,延缓了剑叶的衰老,延长了光合时间,增高了光合速率,进而促进了 光合产物向谷粒输送,使淀粉和蛋白质在胚乳细胞中充实良好,从而使垩白 的程度下降。4. 多施磷肥会使食味提高 施磷肥有利于光合产物向淀粉转化,使食味提高。5. 科学调控有效分蘖及生育转换期的管理水稻完成有效分蘖以后,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从而进入幼穗分化期。 所以,以幼穗分化为中心的前后一段时间为生育转换期。生育转换期是水稻 生育中的一大转折,是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由氮代谢为主转向碳代

5、谢 为主、由茎叶生长为主转向穗粒生长为主。适期进入生育转换期是确保安全 抽穗的前提,在寒地水稻稳产高产中具有重要意义。生育转换期田间管理, 需通过调整氮素,状根状株,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控制无效分蘖 调整长势长相,为后期壮秆打穗、提高粒重奠定基础。6. 防治病虫害水稻生产经常发生的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 斑病;主要害虫有:潜叶蝇、负泥虫等,近年来稻螟蛉又有多发的趋势。防 治措施应以预防为主,一旦病虫害发生就会对水稻生长有影响进而影响产 量,要及时拔出田间大草,割净埂、堤上的杂草,保持田间清洁。防治病害 时应首先确定是真菌病害、还是细菌或病毒病害对症下药。二、分析

6、北方粳稻“短枝立叶直立穗”株型模式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 “叶里藏 金”株型对穗型要求不同的原因。(20 分)答:穗型包括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穗形等多个因子。杨守仁提出“短枝立叶,大穗直穗”的株型模式,其强调对穗型的要求 是直立穗,每穗粒数为150200粒;直立穗型有利改善群体结构和受光态势, 群体温度升高, 湿度降低, 有利 CO2 的扩散。 植株耐肥抗 倒,营养生长量 较大,穗部结构与茎叶结构处于协调状态,有利光合作用的进行 和同化产物 能较多运转到谷粒。分蘖力偏强,生长前期分蘖不会过度猛长,但又 可产生 较多的颖花,扩大穗的规模。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叶里藏金”株型是袁隆平提出的,培育高冠层

7、低穗 层,即所谓的“叶里藏金”株型是达到超高产育种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对穗 型的要求,穗重5g左右,穗数18万/亩左右;修长而直挺的叶片,不仅叶面 积较大,而且可两面受光和互不遮蔽;窄而略凹的叶片,所占的空间面积小 但整叶的面积并不因窄而减小;较厚的叶片光合效率高且不易早衰。袁隆平 初步提出下面的超高产稻株形态模式,株型:适度紧凑,分蘖力中等,灌浆 后稻穗下垂, 穗尖离地面 60 cm 左右,冠层只见挺立的稻叶而不见稻穗,即 典型的“叶下禾”或“叶里藏金”稻。三、从水稻源、库理论角度,结合株型理论,阐述水稻高产改良的途径。(20 分)答:源是指生产或输出物质的部位,如绿色的茎、鞘、叶等,其中功能

8、叶及叶鞘 是主要的源。库是指吸收和利用同化物或其他营养物质的部位,穗部籽粒是水稻的主要 库。源是籽粒发育的物质基础,源的不足是限制水稻产量的主要因子,水稻要高 产,就必须提高适宜的叶面积指数,增强叶的光合速率。叶片是主要的光合源, 要增加产量,必须提高适宜的叶面积指数。水稻育种理论认为只有大群体的形态 结构,才能积累相应足够的化合营养物质,充足库源,并通过优良的农艺经济性 状,输送到强大的穗粒器官,使之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以获取高额的产量。水稻 籽粒灌浆物质来源于抽穗前茎鞘贮藏物质和抽穗后的光合产物,可见,源是产量 形成的基石。稻谷产量物质来源之一是次库贮藏物,抽穗前茎鞘贮藏物对库的充 实作用意

9、义重大,水稻抽穗期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抽穗至成熟期增加的 干重相比,前者对结实率和产量的作用更重要。水稻籽粒积累的糖分主要来自于 抽穗后叶片的光合物。水稻后期干重每增加1 g,产量就增加0.6 g。如果后期 光照不足或叶面积减少,就会大大降低籽粒的产量。库是产量的直接构成者,并且产量库容对源的生产具有反馈作用,要提高产 量必须依靠不断地扩大库。在水稻中,谷壳限制谷粒大小而每穗颖花数限制谷粒 数,其贮藏能力是产量的限制因子。许多高产品种的结实率可达 85%以上,但仍 有可利用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残留在叶片和茎鞘中,不能被库调用,甚至中后 期还有相当量的营养物“回流”至茎鞘,这暗示着库容的不

10、足。水稻的单位库体 积严格受谷壳的机械限制。切除颖壳的先端时,米粒长度变长、千粒重增加,表 明库容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量的高低,而且最高产量严格受总库容量 的制约。要提高产量必须不断地扩大库。而理想株型直接影响植株的源,采用理想株型,增加源,扩大库,这样才能 达到高产改良。四、你认为大豆高产栽培中的瓶颈在哪里,为什么,如何突破?(20 分)大豆高产栽培中的瓶颈1. 品种混杂,退化严重,更新换代慢目前,生产中应用的大豆品种多为冀豆 7 号、黑脐黄及当地农家品种。这 些品种大都在20 世纪 80 年代前育成,且很少进行过有效的种质复壮及提纯 筛选。新育成的品种由于受数量少、价格高或适种区域

11、受限等因素影响,多 数农民不愿意购买,多采用自留种子或自行调剂、串换,致使生产中大豆品 种混杂,退化严重。2. 品质较差,市场竞争乏力近年来,尽管有不少新品种上市,但由于缺少产量、品种、抗性等综合 性状表现优异的当家品种,加之长期以来农民有自留种的习惯,时常出现新 老品种混种、混收,多个品种当家种植的“乱象”。不仅严重影响了大豆的品 质和产量,还会造成常年种植的大豆专业性不强,应用价值及经济附加值降 低,市场竞争力下降,生产效益低下。3. 产量低而不稳,年际变幅较大大豆是抗旱性较强的作物,极易受旱地降雨量年际变化及分布不均的气 候因素影响,特别是采用春播方式时,生育期延长,负面影响因素增多,产

12、 量稳定性降低,年际变幅更大。经调查,一般正常年份,平均产量 1 350 kg/hm2 左右,丰产年份的高产纪录在2 250 kg/hm2以上,灾害年只有350600 kg/hm2。4. 机械化程度低,比较效益不足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紧张的矛盾日渐凸显, 大豆生产过程中,缺少先进配套的管理作业机具,机械化作业能力不足、劳 动强度大、比较效益差的问题也是妨碍大豆生产发展的“瓶颈”之一。5. 投入不足,管理粗放,栽培技术落后生产过程中,部分农民误认为大豆是养地作物,不需要施肥或只在苗期 少量施肥,肥料投入量严重不足,更谈不上配方施肥,不仅缺乏高产的物质 基础,还会造成植株抗逆

13、性下降。目前,由于多数农户一直沿用宽垄散播的 传统种植方式,出苗后不能及时间苗、定苗,盲目增加留苗密度,致使单株 发育不良,结果稀少,常会造成后期管理困难,植株徒长、疯长严重,病、虫、草害高发、频发,致使产量下降甚至绝收2。如何突破瓶颈1. 品种选择要根据水肥、生产条件选用品种。在高水肥地块应选用耐肥力强、茎杆硬、 韧性好的抗倒品种,一般以种植有限或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为宜;干旱瘠薄 地应选用植株高大、分枝多、生育繁茂、耐瘠薄、无限或亚有限结荚习性品 种。2. 轮作倒茬因为重迎茬会导致土壤养分单一及分布不均衡,同时重迎茬会使土壤酸 度增加,致使根瘤生育不良。此外,重茬大豆发芽迟缓,根系发育不良,

14、田 间病虫害严重,造成大豆减产。应合理耕作,科学轮作,避免重茬。3. 选种与微肥拌种播前进行选种,挑除杂粒、碎粒、秕粒、霉粒、病虫粒,使种子的粒形 粒色、脐色、大小基本一致,保证品种的纯度,以使大豆出苗整齐一致,确 保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微肥能促进根瘤形成与生长,提高固氮量,促进大豆 增产。当前生产上常采用钼、硼、锰、稀土微肥等拌种的方法。使用钼肥拌 种时,用钼酸铵2030 g,先加少量温水,溶解后再加水0.751.00 kg,制 成1%2%溶液,用喷雾器喷在50 kg种子上,边喷边拌,使溶液全被种子 吸收,阴干后即可播种,拌种时切忌日晒,以免种皮破裂影响发芽。4. 播种春播大豆区的播种期应根据

15、地温而定。一般认为当土壤 5 cm 土层内日平 均温度达到1516 C时为播种适期。播种过早,发芽迟缓,并易受晚霜危 害;播种过晚,晚熟品种不能正常成熟。加之春季干旱少雨种子不易出苗, 一般在4月20日至5月15日播种为宜。确定大豆的播量要根据密度要求、 种粒大小、发芽率高低及播种方法而定。通常密植比稀植、大粒比小粒播量 要大些,点播比条播要少一些,播量控制在7590 kg/hm2。一般土质疏松、墒情稍差时播种宜深些,土质黏重、墒情较好时播种宜浅些,通常播深以35 cm 为宜,过深则子叶出土困难,过浅则容易落干。5. 田间管理科学施肥。施肥应考虑大豆需要,基肥多施有机肥或有机肥加过磷酸钙, 或

16、磷酸二铵。大豆花荚期是需肥关键期,花荚肥一般于大豆初花期结合中耕, 追施75 kg/hm2左右。据试验,初花期追肥比不追肥的百粒重提高1.4 g。磷 肥最好根外喷施,可有效提高利用率,氮、磷配合施用,效果更佳。如土壤 肥力较高,基肥和种肥充足时可不追肥,以免造成徒长引起倒伏。如播种时 未进行钼酸铵拌种,也可在大豆盛花前进行叶面补喷钼肥,用钼酸铵 150 g/hm2 对水 600 kg/hm2 左右于下午喷施。由于大豆生育后期根系吸收能力下 降,土壤施肥不能很好地发挥肥效,因此鼓粒肥多采用根外叶喷的方法。大 豆结荚后,每隔710 d适当交替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05%的 钼酸铵溶液

17、,可明显促进大豆后熟,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和品质。查苗补苗。大豆出苗后,应抓紧时间逐行查苗,发现缺苗断垄,及时补种 或移苗移栽。补种用的种子,应选用同一品种,墒情不足时要浇水造墒。大 豆移栽从芽苗至2片复叶前都可进行,移栽时间选在傍晚或阴天较好。间苗 前,利用出苗过密地方的苗移栽,移栽时注意尽量少伤根,带土坨移苗。间苗定苗。及时间苗、定苗,可使幼苗分布均匀,单株均衡生长,防止幼 苗纤弱,徒长,确保合理密植,利于培育壮苗。中耕除草。通过中耕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加速有机质分解,有效防除 杂草,同时也有益于大豆根瘤菌的发育和根瘤的形成,提高根瘤菌的固氮能 力,促进大豆生长发育,防止大豆后期早衰。6.

18、 病虫草害防治化学除草。苗前除草时,选用 48%氟乐灵乳剂进行播前土壤处理。播种 前57 d施药,施药后2 d内及时混土。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以下时,用 药0.901.65 kg/hm2,对水稀释后进行土表喷施。苗后除草时,选用12%拿 捕净乳油6001 000 mL/hm2,或5%精禾草克乳油7501 200 mL/hm2,对 水稀释后进行茎叶喷淋。施药时应注意,施用过氟乐灵的地块,次年不宜种 植高粱、谷子等禾本科作物,以免发生药害。如兼防禾本科杂草与阔叶杂草 时,应先防阔叶杂草,后防禾本科杂草。喷药时应注意风向,以免危及邻地 作物的安全。苗后使用的除草剂一般在大豆23片复叶期施药。春季土壤

19、水 分好的年份,施药可适当早些,用药量一般采用下限;春季干旱,施药可适 当晚些,用药量一般采用上限。虫害防治。大豆的主要虫害有食心虫和大豆蚜虫。大豆食心虫以幼虫钻 入豆荚,蛀食豆粒危害,严重时会残食豆粒,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防治大豆食心虫,重点是抓准防治适期,即在成虫发蛾盛期,田间有成团飞 翔时进行防治。防治大豆蚜虫,关键是早发现早防治,一般可用 40%乐果乳 油 800 倍液,或 40%氧化乐果乳油 1 000 倍液,或 2.5%敌杀死乳油、5%来福 灵乳油、3%富尔唏虫眯乳油,用药225300 mL/hm2,对水600750 kg/hm2 喷雾防治,均能收到较为理想的杀虫、灭虫效果

20、。五、简述甘蔗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20分)一、选用良种,合理轮作。推广应用甘蔗良种是提高甘蔗单产的最有效途径, 必须选用与蔗区环境条件相适应、抗逆性好、宿根性强的良种,才能获得高产。由于甘蔗生长期长、植株高大、产量高、对土壤养分消耗较多,长期连作或宿 根年限较长,土壤肥力下降,养分失去平衡,病虫草害也较严重。合理轮作对甘 蔗稳产高产的作用很大,有两种方式:(1)水旱轮作,可使土壤疏松,不易板结, 蔗稻兼益;(2)旱地轮作,甘蔗新植1年并宿根12年后轮种花生、大豆、芝 麻、蚕豆、甘薯、玉米、谷子等短期作物,有利于改善土壤物理性能。二、蔗地深耕,重施基肥。一般采用牛犁翻耕或机械深松耕。前者实行两

21、犁两 耙,犁至30厘米,耙碎土壤;后者用没有犁壁的硬土层破碎器深度松土,犁35 45 厘米深至底土。通常在整地时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适量的磷、钾化肥为 辅。一般用 1000千克1500千克/667平方米,腐熟农家肥和10千克15千克 /667 平方米过磷酸钙及硫酸钾,均匀撒施于蔗田;也可在下种前将土、肥拌匀施 于植蔗沟内,边施肥、边下种、边覆土。三、精心选种,浸种消毒。选择蔗茎粗壮、不空心、不蒲心,蔗芽饱满,无 病虫为害的蔗茎做种。通常采用生长点以下5067厘米的一段蔗梢做种,用利 刀砍成单芽段、双芽段或多芽段,切口要平整,避免破裂。浸种能增强种苗吸水能力、促进发芽,也可杀灭种苗上的部分病虫

22、害,包括 清水浸种、2%石灰水浸种和药剂浸种。不同方法浸种时间各不相同,长则 12 小时、短则510分钟,药剂浸种可用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浸泡5 6 分钟。催芽能缩短种苗萌发出土的时间、提高萌芽率,有堆肥酿热催芽法和蔗 种堆积催芽法两种。催芽时间大约1 周,当种苗上的根点突出、蔗芽胀起呈“鹦 鹉嘴”状时,即可下种。四、适时下种,深沟栽培。甘蔗下种有大田直播和育苗移栽。根据下种期的 不同,分成春植蔗、秋植蔗和冬植蔗等栽培制度。春植蔗下种在立春至清明节令 之间,适当早植有利于甘蔗提高产量。秋植蔗在立秋至霜降期间,下种不宜太早 也不宜太迟,以中间时期为佳。冬植蔗在立冬至立春两头温度较高

23、时下种最好, 温度较低时要用地膜覆盖,保证蔗苗安全越冬。深沟栽培可以确保前期种苗萌发和后期土壤积蓄水分,利于生长,增强抗旱能力。1. 深沟浅种法。沟深5040厘米,下种时再挖沟底710厘米,施入底肥后下种, 然后盖土1015厘米,效果较好。2. 深沟板土法。边开植蔗沟边下种,在开挖第 2 沟的蔗沟时,用其沟底湿土盖 第1 沟的种苗,而后进行镇压。3. 穴植聚土法。在坡地上免耕(或者耕犁1 次后)挖穴,后一穴挖起的耕层熟土 聚于前一穴内,将深层生土置于穴外风化,穴深40厘米,穴与穴距离100120 厘米,穴直径7080厘米。4. 槽植法。沿等高线深开沟,然后闭垄成槽。槽深和宽各 30 厘米,每隔

24、 1020 厘米留1个20厘米宽的隔埂,形成槽状。五、合理密植,覆盖地膜。旱地甘蔗出苗率较低,分蘖少,应加大下种量保 证有效茎数。行距在1米1.2米,比水田种植密度大8%16%,下种量在 12 万13.57个/公顷有效芽,或者移栽7.5万9万株/公顷有效苗。新植蔗种植后, 应全部喷施芽前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先喷种植沟,盖膜后喷膜外裸露地 面。每公顷用阿特拉津750毫升加乙草胺1500毫升对水900 千克均匀喷施。芽 前除草剂应选择阴天且土壤湿润时喷施,药效可持续50 天,防效达 95%以上。 选用厚 0.005 毫米、宽 45 厘米的地膜,盖膜前要求土壤持水量 85%以上,地膜 充分展开

25、并且紧贴种植沟两侧,边缘用碎土压好,透光面在 20 厘米以上,无通 风漏气现象,达到增温保湿的效果。六、抓好宿根蔗护理。宿根蔗要选上一年高产、蔗株分布均匀、无病虫害的 蔗地。砍后710天将蔗叶隔行还田,并破垄松蔸。出现断垄30厘米以上的蔗 行进行补种或移蔸补缺,确保无断垄现象。松蔸应彻底掘净蔗头周围的泥土,但 不挖离原位,保证蔗芽能够萌发。施基肥后及时覆盖地膜和进行化学除草。七、查苗补苗,追肥培土。在萌芽末期检查蔗田,发现有30厘米以上的缺 株断行,就需补苗。补苗与间苗相结合。追肥以有机肥配合一定量的氮素化肥为宜,一般34 次。在施“攻苗肥”时 小培土3厘米可促进分蘖;在施“攻蘖肥”时中培土6

26、厘米能保护分蘖;在施“攻 茎肥”时大培土2030厘米,能抑制分蘖;部分高产蔗田还需补施“壮尾肥” 并高培土,可有效防止倒伏,为翌年宿根蔗栽培奠定基础。八、中耕除草,合理排灌。甘蔗封行后,应及时铲除杂草。人工除草与中耕 松土同时进行。雨后中耕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增产 28.8%,增糖 3.6%。用 化学除草剂代替人工除草,减少耕作次数和施肥次数,使土壤少受干扰和破坏, 也具有保水抗旱的效果。九、防治虫害、鼠害。秋、冬植蔗及冬管宿根蔗开春追肥小培土和春砍宿根 蔗破垄松蔸施肥时,按每公顷用量 60 千克 75 千克要求施放呋喃丹或特丁灵, 可预防二点螟、条螟、蔗龟和其他地下害虫。条螟防治也可在“花叶期”初期用 甲胺磷1000倍液喷雾防治。57月发现绵蚜虫为害时,用40%乐果乳油对水700 倍喷雾,或用50%霹蚜雾750克对水600千克喷施。在生长后期,注意防治鼠害, 一般用灭鼠剂拌谷,分点施放于田间诱杀。十、适时砍收,保护蔗蔸。高糖早、中熟品种和淘汰蔗地须在2 月中旬前砍 收完毕,按照先熟先砍,即秋植一宿根一冬植一春植顺序,先砍淘汰蔗,后砍留 宿根蔗。宿根性稍差的高糖品种如新台糖 1 号、10 号等适宜在 12 月 15 日前或 翌年立春后砍收。因为这2个品种在12月中旬至1 月底期间的低温阴雨天气出 苗较差。砍收时宜用锋利蔗斧砍入泥35厘米,并尽量减少蔗蔸破裂,做到增 收保蔸。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