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源远流长的赏石文化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216645053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漫谈源远流长的赏石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漫谈源远流长的赏石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漫谈源远流长的赏石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漫谈源远流长的赏石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漫谈源远流长的赏石文化(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漫谈源远流长的赏石文化 安阳 周水滨 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石文化史。人类的祖先从旧石器时代利用天然石块为工具和武器,到新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从营巢穴居时期简单的利用石头为建筑材料,到现代化豪宅中大量应用的花岗岩、大理石装饰材料;从出土墓葬中死者的石制饰物,到后来的精美石雕和宝玉石工艺品。各种石头始终伴随着人类从蛮荒时代逐步走向现代文明。赏石文化的发展在我国更是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当前我国的赏石文化活动此起彼伏,方兴未艾,还要伴随着我们走向久远的未来,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赏石文化这朵石文化史中的奇葩,无疑将进一步推动赏石文化发展前进的步伐。

2、2-12-1616:上传下载(214.78b) 一:考古证明了赏石文化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考古发现。距今2.8万年的前峙峪人制作的石墨装饰品;距今.3万年至2万年的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了赤铁矿碎块、玩赏用的玛瑙、滑石、绿松石、碧玉、软玉、蛋白石;距今1.1至.2万年的安阳小南海遗址发现带孔石珠;距今至6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度文化层中发现陪葬用的石子;距今千年的南京北阴阳营遗址发现石头陪葬品、石头装饰品和6枚雨花石。这些发现反映出了我国远古时期石文化的萌芽。 二:历代文献记录见证了我国赏石文化发展的历程 早在殷商时代,石玩市场已具一定规模,据记载,周武王灭商时“得宝石一万四千、佩玉有八万”。春秋战国

3、时代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记录了当时各地名山所产观赏石,有珉石、婴石、采石、文石、硌石、怪石、磐石等,其中关于矿物的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赏石文献资料。另外,当时还有一部著作尚书中的禹贡篇中记载了泰山谷中盛产怪石,并已作为地方向中央上缴的贡品。如青州的“铅松怪石”、徐州的“泗滨浮磬”等。 作为真正意义的奇石收藏赏玩起始于魏晋时代。据阔子记载:“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现焉”。这一段文字就很具体的描述了这一点。魏晋时代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博学善文,喜爱雅石。他自家后院有一块山石,名曰“醉石”。每逢微醉朦胧时,便下榻石上。这块醉石是历史记载最早的被名人雅士命名的观赏石,现放

4、于庐山南麓虎爪崖下。后来清朝一个赏石家写诗赞曰:“先生容易醉,偶而石上眠,谁知一拳石,绝传千万年。金床玉几世恒有,眠者一过人知否。不如此石占桑,胜似穹碑万丈长”。南北朝梁代的“建康同泰寺”(现南京鸡鸣寺)前有五块那个时期的奇石,其中有四块曾被赐封为“三品”,俗称“三品石”,另一块叫“奇礓石”,长一丈六尺。是梁武帝与大臣在溉下下棋赢的,又叫“到公石”。一千年后,清朝袁枚诗曰:“到公有奇石,曾向华林朴。千年幽人得,风丹一起古。当作石交看,摩挲日三五”。 观赏石赏玩及观赏石文化的发展成熟于唐宋时期。唐代由于经济繁荣,建筑业特别是庭院建筑的发展,相应促进了石艺事业的发展。文人雅士在民间开始广泛收集、赏

5、玩奇花异石,同时流入宫廷府邸,成为宫苑装饰和赏玩珍品。当时,士大夫以玩奇石为时尚,许多文人雅士爱石成癖,四处搜罗奇峰异石,大者放置庭院,小者置几案作供石,以领略自然之趣。唐代有三位曾任宰相的赏石家,一是李员卿,藏有名石“罗浮山、海门山”。二是曾为太子之师的牛僧孺,对太湖石偏爱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他在洛阳的府邸中收藏了很多太湖石,还把太湖石按大小分为甲、乙、丙、丁四类,每类又评出上、中、下三等。据记载,牛僧孺痴石到了“游息之时,与石为伍”的地步,赏石进入了“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的境界。三是李德裕,在洛阳城他的平泉山庄中,聚各地奇花异木、珍松怪石于一园,成为当时的一大景

6、观,来自各地的奇石在他的园中被精心布置成名山大川模样,而且都有命题,如:礼星石、狮子石、华岳掌、仙人迹等,其中最有名和最为他珍爱的是“醒酒石”,比东晋时代的陶渊明的“醉石”还要出名。据说此石有醒酒之效,所以李德裕喝醉了酒就要睡在上面。据记载这块石头奇妙的地方还在于“以手摩之,皆隐现云霞、龙风、草树之形”。古人推测其为云南大理石,今人考证其为洛阳黄河石。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是赏石大家,他十分喜欢太湖石,曾赋写天竺记、太湖石记等著名诗篇,指出:“石有聚族,太湖为甲”;“太湖石奥妙就在于三山五岳、万洞千谷尽收在一块石头上”。白居易是最早从“形、质、姿、势、怪、丑、老、灵、气、色和纹”诸多方面提出赏石

7、之美理论观点的赏石家。白居易在洛阳履道坊宅园中点缀了数块奇石,有五块是从苏州离任时带回的,有两块天竺石是从杭州带回的,有白居易的诗作为证:“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到了宋代,观赏石已成为知识阶层和上流社会的普遍审美对象,观赏石收藏赏玩的深度和广度有了全新的面貌,观赏石的赏玩标准开始了最初的系统的研究,出现了许多赏石专著,最早最突出的就是杜绾编撰的云林石谱。这本书收录了各地产的观赏石16种,介绍了每种观赏石的产地、特征、质量、评价、开采方法,其中还涉及到矿物晶体和化石观赏石。另外还有范成大编撰的太湖石志、常懋的宣和石谱、渔阳公的渔阳石谱等。 北

8、宋时期四大书画家:米芾、苏轼、蔡襄、黄庭坚同时又是四大赏石家。其中米芾号称“石癫”。米芾最早提出赏石“瘦、皱、透、漏”的赏石标准。米芾“爱石成癖”,每见奇石必纳头便拜。曾有一次一连三天抱着一块奇石入眠。传说他有一块柿形雨花石,随身携带,随时把玩。一次在南京燕子矶舟把玩,不慎掉入水中,直至第二年才从水中打捞出来。米芾嘱其家人待其死后与此石同葬。爱石至死,可谓一往情深。从古到今,“米芾拜石”一直是传统国画的绘画题材。苏轼、苏东坡是众人皆知的文墨大家,也是一个赏石大家,不少关于他的爱石佳话流传至今。如:苏轼在河北定州为官时,在其住所附近发现一块奇石,黑底白纹,遂取名为“雪浪石”,并称自己的住所为“雪

9、浪斋”,还作有一首诗和一篇铭文流传至今。“雪浪石”也由于苏东坡的喜爱成为历史上的北方名石。 元代流传下来的赏石记载资料不多,只有少数上层人物。官吏、画家、佛道参与奇石收藏赏玩和石谱编写。 从明清两代开始,我国赏石文化的发展逐渐进入鼎盛时期。明清时期赏石文化全面向文人雅士的庭园、书斋亭阁和文化领域渗透,与丝竹之声相配,融入文章、书法、美学、绘画。玩石队伍中增加了“学者”,这些学者成了玩石队伍的带头人,从此“雅”与“俗”分野,明代的徐霞客就是比较突出的代表。他曾考察了北起津、冀,南抵粤、桂、黔、滇的广大地区,研究了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和成因。徐霞客特别钟爱大理石,对大理石评价很高。听一听他说的一句话就

10、可知评价有多高了。他曰:“故知造物之愈出愈奇,从此丹青一家,皆为俗笔,而画苑可废矣”。有一次徐霞客到当时的一个藏石家叫张顺宁的家中观赏其收藏的大理石后写道:“新石之妙,莫如张顺宁所寄大空山楼间诸石,中有极其神妙更逾旧者-张石大径二尺,约50块,块块皆奇,俱绝妙着色山水,危峰断壑,飞瀑随云,雪崖映水,层叠远近,笔笔灵异,云皆能活,水如有声,不特五色烂然而已”。 明代还有三位赏石家不能不了解。一位是明朝大司马芦若腾,赴台湾因病滞流于澎湖,每日浸滩拣拾“五彩夜光文石”,并与宝剑供一处,十分喜爱。还写有“澎湖文石歌”。一位是明朝名士米万钟。当时在京城的三座别墅里安放的奇峰怪石是最有名的。为玩奇石,他还

11、有一个不惜倾家荡产的真实的故事:米氏在房山县相中一块巨大的园林石,就倾其所有雇人运往京城,因那时的路不好走,修桥铺路,非常艰难,终因家财耗尽弃于良乡郊野。该石被人称为“败家石”。清乾隆皇帝后来听说后,由皇家出钱运回安放于颐和园,并取名为“青芝岫”。现在仍存放于颐和园中。乾隆皇帝还有一个故事,北京颐和园长廊西端北侧有个“石丈亭”,里边有一快太湖石,高4米,宽1.5米,是京华传世名石中独峰最高的,原在扬州的九峰园内,乾隆南巡见到九块太湖石爱不释手,选了两块运往京城。一块置于园明园,一块置于清漪园(颐和园前身)。乾隆亲自命名放奇石的院子为“石丈亭”。既表达了爱石之情,又反映了对米芾的推崇。(米芾曾称

12、无为县衙门口的一块奇石为“石丈”,并跪而拜之)。明代还有一位叫钱惟善,曾在南京附近的栖霞山得到一方奇石,将其供石室内,并模仿东坡居士,将其住所命为“栖霞山房”。栖霞山的造型石,兼太湖、灵壁之美,至今仍有人去栖霞山捡石。 清代画家林有麟,著有素园石谱,这一洋洋四卷的石书,记录了许多有关赏石的诗词文章。历史上许多名石能流传至今,林有麟潜心临摹奇峰异石并著书立说功不可没。清代官吏中有一位叫徐昆的,曾任金华太守,他在豚斋偶笔中对金华的硅化木作了精彩描述。他写道:“余守金华,见金华出此石,皮癣酷似枯松,几不能辩,举之不能动,方讶为石。然莫知其所由成也,大者及丈,小者数尺。置园中极可玩,土人亦贵重也”。“

13、极可玩”三个字很生动,与当前玩石概念一脉相承。“亦贵重”三字反映出了作为观赏石的硅化木在当时当地的崇高地位。清朝的文人雅士赏石水平较高,如袁枚、黄元治、曹雪芹等。袁枚写过不少赏石的诗作,如前文介绍的诗句。黄元治十分喜爱大理石,曾写点苍山石歌,他在文中赞道:“石质石纹确奇绝,白如戴脂如积雪,绿青浓淡间微黄,山水草木尽天设。”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作家曹雪芹,儿时常去雨花台玩,对拣雨花石和当时的村姑向游人兜售雨花石十分熟悉。所以有红学专家认为红楼梦中的“贾雨村”的名字可能就来源于雨花村;贾宝玉、林黛玉可以看作两快雨花石的化身。特别是红楼梦第八回对贾宝玉口里衔的宝玉的描写:“大如雀卵,灿若明霞,

14、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恰是雨花石的四个特点,这充分显示了曹雪芹赏玩雨花石的水平。 202X12-1616:36上传下载(67.kb) 清末到民国时期,由于连年战争和社会动荡,观赏石文化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但由于科学的发展,对观赏石的科学性的研究却有了相当大的进步。 另外新中国建国前后有几位赏石名人的赏石轶事值得了解。开国总理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在南京同国民党谈判期间,和邓颖超每次去雨花台凭吊烈士时,都要检些雨花石回来,特别是把那些白中夹红的,如鲜血凝聚的雨花石放在中共代表团会客室桌子上的大碗内,用清水供养,以石励志,对大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郭沫若曾为此题词:“雨花石的宁静、明郎、坚实、似乎象

15、征着主人的精神”。解放后,郭沫若在访南京一诗中对总理收藏的雨花石这样描写:“雨花有石凝鲜血,养以清泉岂禅劳”。郭沫若也是一位赏石家,喜爱赋诗咏石。961年在云南大理参观访问时,对大理石画称赞不已,遂赋诗两首。一首大理石厂“三塔矜高古,回思贞观年。苍山韵风月,奇石吐云烟。相在心胸外,凉生肘腋间。天功人力代,海外竟珍传”。一首洱海月“拾来洱海月,上有乌云玷。黑白两分明,月云不相染”叶剑英元帅也是一位赏石名人,曾赋诗赞美山东蓬莱庙岛列岛的北长山岛的“珠矶石球”,他诗曰:“内长三岛月牙湾,勤事渔民并石田。昂价石球生异彩,妇孺岂惜指头艰。”叶帅诗赞的石球是在海水冲刷溶蚀下的五彩卵石,十分漂亮,不过现在长

16、山岛的砾石滩已建成公园,不在允许成千上万的人们随便拣拾,但如果去旅游,不妨进园一试。我国的著名文人、宗教界的领袖人物赵朴初也和总理一样,喜爱雨花石。他诗曰:“花非花,石非石,暮之霞,朝之光。千磨坚石见丹心,百拂园融昭素质。”诗句不多,却深刻揭示了雨花石的象征和品质。另外原中国民盟主席、著名社会活动家沈钧儒,非常钟爱特种石,他曾收藏过四块有意义的纪念石。一是到原苏联访问时,在列宁躲藏过的拉兹里夫草棚旁拾了一块长圆形的红石头,上面有灰色、黑色斑点,夹着金色星光;二是在鸭绿江旁国界桥附近拾的一块石头;三是在罗盛教烈士墓拾的一块石头;四是友人送的从原苏联伊塞克湖边拾的一块长圆形的白石头。伊塞克湖是唐僧

17、在大唐西域记一书中记载的大清池。还有一位赏石家,叫朱启钤,曾担任过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协委员。现北京中山公园内置放的四大名太湖石“青莲朵、青云片、绘月、搴芝”原在圆明园,860年英法联军毁坏圆明园中得以幸存,是朱启钤慷慨出钱,组织人力将这四块巨石运到中山公园加以保护,才使今天我们能一睹四大名石的风采。 三: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观赏石文化的飞速发展新中国的建立为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文革十年使石文化的兴起又受到了重创,在那一场可以被称为浩劫的运动中,几乎所有文化形态的收藏和鉴赏都被斥之为封资修的残渣余孽,被贬为没落阶级的“低级趣味”。但国人潜意识中永远没有也不会排斥观赏石文化这朵

18、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观赏石文化的迅速兴起就是有力的证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民间对观赏石的爱好和赏玩活动一浪高过一浪,从开始的小型石展到现在的大型国际性石展,从个人赏玩到国家、省、市、区县、企业纷纷成立观赏石赏玩组织。各种级别的奇石展销会此起彼伏,各种石报、石刊、石书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版发行,当前的观赏石赏玩已渐入佳境,奇石收藏和石头装饰已成现代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专家教授、公务员、教师、公司白领,还是各级政府官员、将军、市民、农民、个体业者,观赏石爱好者几乎遍布于社会的各个阶层。观赏石还登上了互联网的高速信息平台,现在上网点击“奇石”二字,马上就能检索到国内外大量的观赏

19、石信息。我国的台湾省观赏石文化活动非常活跃,有“中华雅石会、中华观赏石文化协会、春秋雅石会”等百余个群众性赏石组织,约有三十万爱好者。台湾称观赏石为“雅石”,提倡“素、雅、简朴”的赏石观和形意交融的“石人合一”观。台湾将赏玩水平分为“五道段次”,即:石道初段(趣味观)、石道二段(美术观)、石道三段(道德观)、石道四段(抽象观)、石道五段(哲学观)。我们河南近几年观赏石文化活动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在省观赏石协会大力支持下,市、县、区、企业的观赏石爱好者纷纷成立了民间组织,安阳也于02X年元月成立了“赏石根艺学会”,并举办了数次展览和展销活动。 四:观赏石赏玩热正在向全球漫延 也许是由于文化底蕴的关

20、系,亚州赏石热度较高。亚洲赏石活动较活跃的国家主要有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等。其中韩国和日本赏石文化比较兴盛。韩国早在公元七世纪就受到中国唐代赏石文化的影响,奠定了赏玩奇石的社会和文化基础,后几经兴衰中断,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又兴起现代赏石热。韩国称观赏石为“寿石”,民间的赏石组织称为“寿石会”和“爱石人总联合会”。韩国石友赏玩的观赏石的石质一般要求硬度在5左右,其奇石的种类有:山水景石、象形石(包括造型石和图纹石)、色彩石、抽象石、传来石(即外国的奇石)、珍奇石(化石、钟乳石等)。日本自十三世纪开始,在我国唐宋观赏石文化影响下,掀起了赏石热,此后时断时续。上世纪0年代随着经

21、济振兴,迅速普及。日本石友称观赏石为“水石”,全国大大小小的石协组织约有30多家,规模大的有“全日本爱石协会、全国爱石联合会、日本水石协会”。日本石刊办的较好的有“爱石之友、树石”。日本石友主要崇尚山水景观石为特色的水石文化,讲究将禅宗思想融入本土文化,营造寂静、空灵、内省反观的审美气氛,强调一种安定感和平衡感。 西方国家赏玩观赏石与我国有些区别,西方国家石 友赏玩的主体和东方国家相比较石种较少,主要局限于矿物(晶体)、化石、陨石。西方赏石活动的兴起实际上是科学研究工作的延续或是科学家们工作之余的爱好,是探索矿物岩石的产状、用途过程的延伸。因此,西方观赏石文化关注科学和历史的内涵,有比较直观和

22、明确的科学理念,是地球科学知识在石头中的展示和印证。比如,面对一方化石观赏石和一块陨石标本,东方人往往先从审美角度来欣赏,西方人则是先问从哪里来。为什么。这样深层次的科学历史问题。另外西方国家如欧洲、美国、加拿大等有专门的矿物标本公司,专营矿物晶体和陨石的业务,在西方,陨石的经济价值比黄金贵重得多。目前观赏石的美好已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所认识。国际性的观赏石文化交流活动十分活跃,我国举办的几次大型国际性石展,日本、韩国和一些西方国家的收藏家送展的外国观赏石的数量都占到了2%以上。巴西的紫水晶、日本的菊花石和神居古潭石、缅甸的翡翠和硅化木、印度的赤玉石等深受各国奇石爱好者青睐,各国间的石种交流大受欢

23、迎。在国内外交往中,观赏石文化的味道也越来越浓。1988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将雨花石作为“幸运石”带到汉城奥运会上。1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桂林受赠一方题名为“还珠洞”的彩 202X-12-1616。3上传下载(139.7k)陶石。澳门回归祖国,重庆赠澳门一方大型三峡石,题名为“三峡百年情思”。我国东北抚顺煤矿所产矿物晶体“煤晶”已作为国礼用于国际交往活动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市附近有一个“十二门徒公园”,把海边的十二块孤石演绎为耶稣的十二门徒的故事,其文化味已十分浓厚了。我们国家的广大赏石爱好者不光继承了源远流长的传统赏石文化,目前已把观赏石赏玩的范围扩大到了矿物晶体、化石和陨石,

24、东西方的赏石文化正在日益交融,“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健身、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世人的共识。 20X-12-161:3上传下载(19673k) 本主题由lu于02X-1323:46移动 第二篇:企业文化源远流长的古井文化源远流长的古井文化 古井酒厂建于57年。建厂初期,共有3名职工,2间简陋厂房,l口酿酒锅甑,条发酵池。193年“古井贡酒”被评为8大名酒第二名,30多年来荣获各种奖项近100种。目前,古井酒厂已发展成为以名优白酒生产为龙头,致力多元化经营和国际化发展、集科工贸为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拥有50多家子公司。古井隼团现有员工000余人,总资产约25亿元,净资

25、产15亿元。 近2年来,古井集团乘改革的风帆,凭借现代化的经营管理,以人为本,强化管理,开拓市场,取得了卓越的经营业绩。近年来,公司每年的投资规模大约2亿元左右,其中国有资金0。先后投资建设的项目有:合肥古井大酒店、九方制药公司项目、热电站项目、乳制品项目等。值得一提的是,古井集团还积极利用收购、控股、兼并等经营手段,来扩大集团资产经营规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古井集团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保持了企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实现了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古井集团在从一个传统的手工酿酒作坊向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以“效忠古井、业绩报国”的使命,树立了“敢为人先”的古井精神,通过“两场效应”管理

26、法,走出了一条“名牌、名企、名人”的发展道路,培育了独具特色的“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古井文化。 一、”四子”立业学说 所谓“四子”立业学说就是“抓班子、立柱子、上路子、创牌子”。这是古井文化的凝炼。董事长王效金认为,企业家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企业家并非企业中的某一个人,而是由具有帅才、将才、管家、参谋和监督等才能且博与专相结合的一群人所组成的领导班子集体。企业要想取得良好发展,首先得有一个好领导班子。王效金强调“立柱子”思想,高度重视企业的支柱性产品的发展,并形成支柱产品群,以支撑企业发展。古井人的“上路子”思想是指管理规范化、高效化、现代化,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强调企业管理练内功只有日积

27、月累,执著追求,坚持不懈,才能不断优化。古井人力创民牌与名牌的统一,铸就属于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金牌,属于人民大众的名牌。 二、“三层文化”的系统运作 在精神文明层面上,古井人以“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建设“富有、文明、民主”的新古井”的经营哲学思想为指导,讲求“业绩报国,双向效忠”的企业道德,以“爱国、爱厂、爱岗位”的爱国思想和敬业精神塑造企业全体员工的灵魂,树立企业的精神支柱。在制度文化层面上,古井人极力强化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生产工艺法规、产品质量法规、现场管理法规等15种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以约束员工行为,维护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秩序。同时,古井人还坚持“以人为本”,讲求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28、、以德信人的“情、理、德”相结合的柔性管理,做到软硬结合,优化企业管理行为。在物质文化层面上,古井人在厂容、厂貌、产品构成和包装、装备特色、建筑风格、厂旗、厂服、厂标、纪念物、纪念性建筑物等方面大作“文化”文章,创建了“花园式工厂”。“古井亭”、“古井”、“古槐”、“古井酒文化博物馆”向人们展示了千年古井酒文化的历史渊源。 三、“两场效应”的管理文化 古井的“两场效应”管理法,简单来说就是“抓市场、促现场,抓现场、保市场”。利用现场与市场之间的“促保”互动关系,下真功夫做实做细。古井人抓市场就是抓经营,把眼睛向外,开辟市场、培育市场、建设市场,不断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覆盖率和品牌美誉度;抓现场

29、,就是抓管理。古井人实行综合管理,质量、成本、设备、技术、人事、信息、纪律、工艺安全等系统运作,达到整体优化,形成了“一严、二细、三洁、四无、五不准、六统一”的十四字现场管理标准。市场的深入发展,不断向企业管理提出新要求,古井人始终围绕着市场需要不断改进管理,进而保证满足市场需求,两场彼此促进,周而复始,螺旋上升,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篇: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 政治组 马艳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懂得如何再创中华文化辉煌。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我国一些传统文

30、化现象产生和发展历程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初步懂得从我国的文字和史书典籍中收集、整理和提炼中华民族文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 一、如何复兴中华文化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激发学生发展中华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方法 调查法、访问法、探究法、讲授法、实例教学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关于我们的中华文化

31、,有这个一个材料: 辜鸿铭是现代中国的怪才,他生在南洋,婚在东洋,学在西洋,仕在北洋,他精通英、法、德、希腊等九种语言,十分了解西方文化.当时的西洋人声称: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不可不看辜鸿铭.他用英文骂英国人“博大而不精深”,用德文嘲笑德国人“精深而不博大”,在美国报纸上说美国人没什么文化,只有爱伦坡的一首诗,但他特别称道自己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教师。从中可以看到我们中华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引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今天我们从纵向上学习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二)进行新课 教师。要理解我们中华文化的特征,就必须和其它的文化对比来看。我们把目光拉回到五千年前

32、,在古代和中华文化一样辉煌的还有哪些文化。 学生: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 教师。加上中国。就是我们讲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作为文明古国,有哪些辉煌的文化呢。有请三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他们查找的资料。 学生展示(学生自做的pt) 教师:让我们用掌声感谢三位同学。这么辉煌的文化现在还在吗。学生: 教师。古巴比伦王国被波斯人攻灭,文化消失;古印度文化被雅利安化;古埃及文化面目全非。那我们的中国文化呢。有请一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他查找的资料。 学生展示(PP)殷周有古色斑斓的青铜器、甲骨文;春秋战国著名诗篇有诗经与离骚;秦朝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秦陵兵马俑、修筑长城;汉代儒家学说的至尊地位

33、;秦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九章算术的问世、张衡的地动仪,表明中国的科技水平走在世界前列;高亢充满青春气息的圣唐之音:京杭大运河;龙门石窟;敦煌壁画;唐诗歌、书法艺术,这是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近5万首;唐朝发明了火药;理学、宋词、元曲、北宋毕升的活字印刷术,宋代航海已普遍使用指南针;故宫、明清小说、民间绘画。 教师。从思想的角度再补充中华文化的内容。我们一起来概括一下我们的中华文化(注意每个朝代对中华文化有什么影响)。 殷周(早期)春秋战国(初步形成)秦朝(促进)汉朝(进一步发展)隋唐(全盛)宋元明(延续)清(面临冲击) 师生共同: 龙腾东方春秋景色战国风云秦汉气象隋唐情韵两宋文章元明清遗风

34、,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始终显示出无穷的魅力,源远流长。 教师:0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场景之一:“和”。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要给世界介绍“和”。我们想表达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补充概括: 1、和,首先就承认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在这种差异性下,各种事物要共同存在和发展,这体现了一种宽大的胸怀和包容性,正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强大包容性。 、和,体现在各国家、各民族之间就成了“和平”。各国家、各民族在和平、友谊、平等的环境下不断追求和超越人类自身的极限。这正是奥运会的主要宗旨之一, 3、和,这也符合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和谐社会的内容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

35、和谐。 教师。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到和文化的内涵以及它悠久历史的。 生可能答。看书(看什么书。历史书,从历史资料中获得;看无字天书吗。有文字的;老师教的;看电视获得,历史剧根据什么来拍摄的。历史资料;大量的学术著作、文化作品等,凝成了一部特殊的历史教材。) 引导到汉字和史书典籍 教师: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见证之一:汉字(板书) 教师:大家来猜猜看。(多媒体展示:“龙”字)教师:有哪些字体。 生。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还有两种辅助性的字体,草书和行书。 教师。不管汉字的字体如何改变,始终保持着方方正正的特色,汉字被称为“方块字”。横、竖、撇、捺、点,汉

36、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艺术,在世界各种文明中,只有中华民族把字的书写提升到如此高的境界(中国书法)。但是, 教师:汉字对于文化有哪些作用呢。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综合探究:余光中关于汉字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的观点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用汉字记录着自己的辉煌与苦难,也为我们留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第二个见证史书典籍。 教师:你知道的史书典籍有哪些。生:史记、春秋、论语、汉书、资治通鉴、左传、战国策、续汉书、竹书纪年、后汉书 教

37、师:猜猜看教师:史书多不多。(多。)不胜枚举。 还有二十四史,像史记,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下限到汉武帝时期,跨越了三千多年。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教师:可见,我们的史书典籍有什么样的特点。生:规模大,存留丰,为世界所仅有。教师:我们为什么能编撰这么多的史书。 生。相传我国夏商时期就设置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了史官。古代史官大都终身世袭,这使他们能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下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师。如果可以穿越时空的隧道,你最愿意回到哪个朝代。最不愿意回到哪个朝代。请给出你的

38、理由。访问学生(略)。 教师:视频(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在哭泣,中华文化在哭泣;我们的青铜器、瓷器、玉器、书画等2万多件躺在大英博物馆里;3万多件古董在法国的枫丹白露宫;我们30人参与纂修,前后历时三年的永乐大典问世以后,正本去向不明;美国的博物馆收藏着艺术品中最珍贵的乾隆皇帝和1位妃子肖像;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 教师:看了以上资料,你有什么感受。生:略 教师:我们不禁要问,中国古代的文化是如此的灿烂辉煌,为什么近代遭遇了这样的命运。探究:中华文化为什么会衰微。 生。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39、内因与外因,说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结论:国家衰落决定文化衰微 教师。我们古代文化灿烂辉煌;近代文化逐渐衰微,历史的车轮又转过了0多年,那么在今天,在当代我们中华文化在繁华与衰弱的起伏之间又将何去何从呢。 教师:当前文化现象中让人欣喜的和令人担忧的有哪些。喜的:剪纸艺术 中国功夫和中华美食已成为西方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国学受重视忧虑: 外来文化的撞击主要是身边感受到强健的欧美风、韩日风。日本文化:日本的动漫。 韩国文化。韩剧如可爱的四兄弟。 美国文化:好来坞大片如功夫熊猫、花木兰。传统节日的淡漠: 传统文化的丢失。汉语在国内流失,人们以说洋话为

40、荣,有人甚至用英语胎教,大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薄弱。 教师。展示胡主席剪纸回娘家为第二届中国剪纸艺术展而作。中国剪纸目前也正在积极申请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胡主席百忙中作这么一幅作品,让我们感到欣慰,感觉到了国家领导人对文化复兴的重视. 教师:面对当前的文化现状,我们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使之能够源远流长。参考思路: 1.如何保护、传承、创新我们的传统文化。 2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冲击。 .“国弱则文化弱”,复兴文化最根本因素是什么。 .我们学生可以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做些什么。同学们从各个角度阐述如何复兴中华文化(略)教师总结:(1)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只有在党

41、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教师:基辛格三次参观兵马俑后说:“能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光辉的未来”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实现中华文化的腾飞,我相信中华文明的千古圣火,将与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我们将用我们情感、智慧中特有的创造力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感受了古老中华文化的辉煌,经历了近代的衰微从发展的历程看,有辉煌也有苦难,历经沧桑,但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四大文

42、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到现在而没有中断的文明,源远流长(基本特征之一),有汉字和史书典籍为见证。 板书 中国古代的辉煌历程 汉字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见证 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 史书典籍 第四篇。拣石玩石赏石心得拣石玩石赏石心得假日闲暇之余,下河拣石玩石是一种磨练意志,锻炼身体的好办法,拣石玩石赏石心得。拣石能强身健体,玩石能增强活力,赏石能修身养性。 众所周知,拣石头要下河坝、闯戈壁、进深山。可谓是跋山涉水,不分寒暑,风雨无阻。进入拣石状态后,精神放松,心态平和,一切私心杂念和烦恼置之九霄。凡是出产奇石的地方,都远离城市,有山、有水、有树、有鸟鸣,空气新鲜,给人

43、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哪怕是您没拣到理想的“宝贝”,您一定能收获一份快乐。一旦您拣到了一块喜欢的石头,兴奋的心情难以言表,您想喊、您想唱、您想让石友一块来分享。拣石头就要在高低不平的石头上走来走去,一走就是几个小时。刚开始学拣石头的人,都会感觉脚疼腿酸,有时走不稳还会摔倒。可几个月坚持下来,您不但能在石头地上走得稳,甚至还能健步如飞,脚也不疼了,腿也不酸了,您会感到很轻松、很有劲。石友们说:“常在石头上走,可以按摩脚板穴位,起到了治疗疾病的效果。”难怪有些石友的陈年老病不治而愈了,这样的例子在各地石友中屡见不鲜。 近半年来,我通过拣石玩石赏石,却玩出了情趣,玩出了心得,也玩出了激情。其实“玩石”

44、就是玩一种爱好,玩一种心情,玩一种乐趣,玩一种心境,也是玩一种精神上的充实和拥有。当一个人对自己喜欢的东西而达到了忘我的程度时,就会忘记时间、忘记忧虑,忘记烦恼以及来自工作上、生活上的牵绊,而上升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繁杂的精神境界,生活的满足感就会出现,那么来自精神上的幸福感也随之就拥有了. “人是要有点嗜好的。”这是作家贾平凹的说法。“没有嗜好的人不可交。”这是贾平凹引用古人的说法。玩石人的嗜好,在于“摸着石头过河”。心有烦恼,你就去河滩摸石头。不管白石头、黑石头,让心陶醉就是好石头。陶醉的忘我状态,是最“和谐”不过的。所以,很多值得纪念的照片,都是在河滩上的杰作。觅石之间,对一块石头,有时很难

45、取舍。你看不上的,不等于别人看不上,就算别人看不上,它还是个老天爷留下的物品,心得体会拣石玩石赏石心得。看不上它可以不要,可以扔到河里,但不能故意击碎它。若那样,它不是石头了,你也就不是人了。因为你缺了“石德”。 石头是大自然的产物,它因天地孕育而成,历经着风,霜,雷,电的岁月洗礼。无论是烈日猛水,也或是柔风细雨,它都默默地滋养着自己,它记录着岁月的痕迹,也倾吐着大自然的情怀。古往今来,爱石、玩石、赏石、悟石者不乏其人。赏石是一个综合活动,要求人们要在文学、地理、历史、人文等诸方面都要有所造诣。 石头不是一般物品,它能呼吸,会变化,是有生命的灵物。人把石当朋友,石就会向着你,你就有石缘。是你的

46、石头,抬脚随便踢一下,它就主动入你的“法眼”。不是你的,它背着你躲着你,在你眼皮下你也看不见。甚至拿钱买你也买不到它,这就是“缘”。 我们在在玩石赏石中,既赏石头之美,又赏古诗词之美,边玩边学,也添加了不少乐取。如果取名应用得恰如其分,也能大为赏石增色。 目前玩石的人常常附会风雅,赏石过程中吟诗作对写赏析文章,这对玩石的深化大有好处。石的图像,动静之间,疏密之形,莫不如人生的起伏一脉相通。如石头中的象形石、图案石中吉祥、祈福、避邪、招财等主题,大家比较喜欢的,这中华文化的历史传承相关。如今,号称“石痴”的大有人在,虽觉精神可嘉,但在下不敢完全苟同。爱好只是“闲”情,业余兴趣,有瘾也要适当控制,

47、不能够主次不分。玩石不要过分痴,也不要过分偏。有石友专买别人剩下的,哪怕是破石,说要收齐所有的石种,让他的每块石头,都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名人说过,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你最好把全世界的树叶都买下,建个博物馆。那时我就专门扫树叶,全给你好了。 玩石为石而喜,为石而忧,爱石而恨石,因为玩石并不能真正满足人的愿望和需要,有时是为了追求财富的结果,就是想拥有更多的极致奇石并从中得到炫耀和快乐。 无论我们“玩石”玩成了富翁,玩成了学者,玩成了藏家,玩成了名人,生命活动的所有路程就是要体现生命中的满足,玩石是心情抚慰也好,生活中的牵挂也好,学习中的修身养性也罢,无论是魅力无穷,精华无限,对人最大的效益

48、不是财富,而是精神上的满足,最直接的就是幸福本身,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资源也是有限的,财富的机会也不能被每个人所拥有,但是幸福的感觉和快乐的心情都是我们每个人都想能拥有的,珍惜你的幸福感觉吧,拣石也不一定要为独一无二的奇石去折腾,玩石也不一定要极致精品,赏石也不一定要自己得到,我想,只要我们对石的爱和喜欢,一切的一切都己拥有了 第五篇。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哲学思想。“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和精髓,从哲学角度看,它揭示了社会事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和精髓,从哲学角度看,是多样性的统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与“谐”两字同义,“和,谐也”。(广

49、雅释诂三)“和谐”在中国古代是以“和”的范畴出现的。“和”在中国古典哲学中由来久远,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作为古典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和”积淀和凝聚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从哲学的角度看,它揭示了社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 “和”思想体现了事物既对立又统一。“和谐”意义的形成与“阴阳五行”等观念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易传明确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所谓“道”,是指万物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这就是说,它把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概括为阴阳这对范畴,认为阴阳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它一方面说两者“分阴分阳,迭用柔刚”(说卦),强调差别和对立在错综复杂的变化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说“阴

50、阳合德,而刚柔有体”(系辞下),强调综合统一在事物形成中的作用,认为在这种分合作用中,正是阴阳这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因素的“相推”、“相摩”、“相荡”,促成了世界的无穷变化,很明显易传把和谐概括为阴阳之道。苟子指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交而变化起。”指万物因和谐而生,因和谐而长,因和谐而变化,因和谐的流失和缺损而消亡。“和”即是这种对立统一的平衡、稳定状态。“和”思想说明了宇宙万物存在是以“不同”、“差别”为前提和基础的,没有差别就没有一切事物的存在;但又不是绝对的等同,是同中见异,异中有同。“和”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杂多、矛盾、对立为前提的,是差异的综合、多样性的统一。“和”是万物的根本,“同”就是单一事物的相同,不可能产生新事物。 第 25 页 共 2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