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失效机制终于有人总结全了

上传人:feng****ing 文档编号:216640960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6.6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失效机制终于有人总结全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失效机制终于有人总结全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失效机制终于有人总结全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失效机制终于有人总结全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失效机制终于有人总结全了(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失效机制,终于有人总结全了导读: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如NMC和NCA,广泛应用于电动汽 车和储能领域。人们普遍认为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电池失 效机理为:正极材料的二次颗粒中形成的微裂缝导致阻抗增加、活性 材料减少;同时,电解液渗透进入裂缝中发生反应,进一步导致电池 性能下降。如当升总经理李建忠就提到过:充放电过程中,高镍三元 材料体积膨胀/收缩导致的颗粒粉化;表面劣化导致化学稳定性差;晶 格塌陷等;导致容量衰减、安全性变差。因此,颗粒裂缝成为科研工 作者改善富镍正极材料性能的切入点。但是正确理解锂离子电池体积 变化以及它对富镍正极材料的充放电循环造成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因

2、 此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著名教授Jeff R. Dahn教授利用原位X射线衍 射和充放电测试,通过对一系列不同组成的高镍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 能和结构进行表征,得到相应的高镍正极的循环保持率与能达到的容 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了它们与锂离子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 变化的关系。文章亮点1 对于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电池发生体积变 化发生的规律几乎一样。2 建立不同组成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容量与其容量保持率之间的 关系,提出了一个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共同失效机理。图文解读1.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结构分析图 1(a) LiNiO2,以 Ni(OH)2为前驱体;(b) LiNi0.95Mg0.05

3、O2,(c)LiNi0.80CO0.15Al0.05O2的SEM 图像表1半电池循环测试数据(点击放大)MHp4 MVricdkioMrtaNl3AJbMnM LI r* 4*1iMuip:Cj* 甘 hJiht3 3 dw.hrSfth t,r3rtMLvA tfhrl 痢*daM LftL缶MMAJ MeTme出q/iffiC IW;l-J-j. I1MKQflTJfcjr rzW*rai诲FIN A竹占Q*?v+IOflrtpar n3JWJn 7UZawmsM1 - ililJFL .呻弊i说hJ-J. IJM7fxwnwv-llri4曲:MHXL$L.-44AJi*1IMJITljf

4、lan沖YdWWf 沁FTjC hak&j1.1 Xt血.1li MJnZmiwt IU4.40FfL IWM7433&.rZMT199.1HHMI7J.Troww M425阳尺柑碎沖/aFK PMS5h-H*班,IW.I151啊屮耳J&NMWfE*15H丽*乌BC BUC1LU如ifj 4KtlAS7iw*w-lld少hl. IWX:LIhW?NilJll JJ啪A血:iwELBLklilMWVW j 珂4.:tIdnr ray M4.1.15rww5UK IJNtMS5LJ19IIJiT册*1994砧mZXMflTn IM+JiB幽戚啦 DMA:砧$UtT也丄2l -l lS.uJvTTL

5、&1M2umwT-IU+ .4L7押删4SFUC WK1L彌I29J10J.iai171.#ft-rrjw1-WMIM4Ji1#W4声剧ffiC PMCWli却3JBJ1I4J-2026W.7咙!W7KHIM441曹NA*a75v1JSFEC PMjCM.TiIJ5J159.414t.t21111砒ft-MCEU4J苗IMMCOU FtSPEC DTD ECiwezo*gZJWJIT?*179emu7?lPJ4.431CM1 #C*EFEC DTD bCMC:20Wl.E2tlJi191*1811IEmiadT-QMI.M+.RJETWa?町*TJ7盘暫科442J映:All _眈.E | 3h

6、K-3注1*榭hIMPI4t,4CL-M*1TIJ啊宀14J対NftiCaill SC-kU! UMlh/A.IU2OLV1即jOI#SjAx2edii*玄 LHJbIVttJQUll:亠 EMwAkx 1JIMil HL曲 Inu :KO注h/A上12z*jhmjAKltf!vihIlv 144LUii|udHi图1为本次研究中主要测试的三种高镍正极材料,包括原始的LiNiO2 和部分 Ni 取代的 LiNi0.95Mg0.05O2 和 LiNi0.80Co0.15Al0.05O2。 从 SEM 图像中可以看出,其中 LiNiO2 富镍正极材料为球形,而其它 两种材料则为椭球。表 1 中列出

7、文献中不同高镍正极材料的电池循环 数据,后面的讨论部分会将本文工作与文献工作进行对比。2. LiNiO2容量衰减因素Cyclo MurrulMrCvcifi N uimlMr5MlhIWfl图2 LiNiO2在不同截止电压下的循环性能:(a)比容量,(b)归一化的容量;LiNiO2半电池的首圈(黑)和末圈(红)的容量/电压 微分曲线(dQ/dV ):( c1-c5 ) C/5, ( d1-d5 )C/20。所有测试温 度为30 CNMC和NCA材料都由LiNiO2原子取代得到的,因此探究LiNiO2 的失效机理能够为NMC和NCA材料带来启迪。研究表明在锂离子脱 出过程中, LiNiO2 通过

8、动力学受阻区( KH)、H1 相转变为单斜相(M)、单相M区转变为H2、H2在相变为H3四个过程。为了探究 相变的影响,本实验中五组半锂离子电池在不同低截止电压和高截止 电压在 C/5 条件下循环 50 圈的情况,循环前后都在 C/20 条件下 34.3 V 之间循环两圈。由图 2c 可以看到当锂离子电池进行完整循环时 包含 KH,H1,M,H2 和 H3,而当电压在 3.55-4.3 V , 3.65-4.3 V , 34.1 V和3.55-4.1 V之间则分别没有KH,KH和H1-H2相变,H2-H3 相变,KH和H2-H3相变。由图2可知当UCV限制在4.1 V时电池拥 有良好的容量保持

9、率,而当 UCV 为 4.3 V 时,无论 LCV 电压数值多 少,容量都按照相似的速率衰减,说明 KH,H1-M-H2 相变过程不会 引起容量衰减,而在4.1-4.3 V之间的H2-H3相变是对LiNiO2正极材 料有害的。dQ/dV中,q-c3的循环前后的变化比c4-c5的更多。在d-d5中 电池在C/20进行完全充放电。当电池进行H2-H3相变时,电池会在 放电顶端极化增加,且在3.8 V 观察到更多还原(蓝色圈标注)。相 反,当UCV限制为4.1V时,极化减小,且dQ/dV中的峰都保持,说 明材料的退化更少。H2-H3相变的有害影响被认为是由相变过程中能 造成晶格失配而产生应力和应变的

10、晶胞体积的各向异性急剧收缩造成。3. 容量变化与体积关系?斗xAP6P123 644 4 3 23.B44.4 3.23.644.4Voltage (vs. Lbe 3VNA9W5 MJVmpeamQ pbzl-畑 EJ0 需图3 dQ/dV与V的关系以及体积随电压的变化:(a) NMg9505 , (2) NA9505,(3)NCA900505 ; NMg9505、NA9505和 NCA900505电池 的容量随循环圈数的变化:(d-f)比容量,(g-i)归一化的容量。所 有测试温度为30弋众所周知,利用Al,Mg或Mn原子取代Ni原子,LixNiO2的相变 可以得到抑制,但是锂离子电池在深

11、度充电过程中,依然观察到锂离 子电池体积的连续快速变化。为了说明晶胞体积变化的影响,图 3 为 不同元素取代正极材料在不同 UCVs 的循环情况。在图 3 中观察到当 高截止电压为4.4 V时,锂离子电池在4.2 V处有完整的dQ/dV峰, 这与LiNiO2观察到的H2-H3相变一致,此时锂离子电池的体积迅速 下降。当锂离子电池循环到4.3 V时,NMg9505在4.2V处的dQ/dV 峰只有原始的3/4,而NA9505和NCA900505则几乎完全保持,且在3- 4.1 V之间循环时则4.2 V处的峰完全消失。在图d-i中,三个电极均 随着高截止电压的增加而得到更高的容量,同时体积增加,容量

12、保持率更差。4.容量保持率uislcioQt:&URCLH0 GKfIJj 显co-c- -52 3口* V-Endor 1 LiieraturifliftAA(b)表1中的电池在C/5iM900505,1DaK图 4(a)NMg9505,NA9505 和NCA循环50圈后与C/20首圈放电时相比的容量保持率从图 4a 中可以看到,在 C/20 的放电情况下,蓝色圈中的部分锂 离子电池随容量增加容量保持率恒定,而红色圈中容量则迅速衰减。而图 4b 中则展示了其他 26 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容量变化趋势,这 和图 4a 中类似,这说明锂离子半电池的容量保持率主要由比容量密度 决定的,而与电池材料

13、和电解液无关。因此如何得到高容量且兼具稳 定容量保持率的富镍材料存在一定的挑战。5.机理探究-dQ/dVabI cjt 1 j. it ji IL . 1 it 一IB 44鼻 323.e4 1 4.4 3 J44.4VqHge (V .-a*e- app3立4 4A 123.64虬电 22 塞& 44(V v*. Li)图5 (a-h)所有电池的dQ/dV变化,黑色线为首圈C/5,红色为第 50圈。同一颜色的实线和虚线表示对电池。所有测试温度为30弋。 其中a-c的截止电压为4.3 V , d-f的截止电压为4.2 V , g-h的截止电 压为4.1 V。为了检测图4b中趋势的有效性,图5展

14、示了所有电池在C/5的首 圈(黑)和第50圈(红)的dQ/dV曲线。可以观察到,NA9505和 NCA900505在UCV为4.4 V时极化较大,NMg9505的极化较小。当 UCV为4.3 V时,所有材料的极化均减小。当4.2 V处的峰消除时, NA9505和NCA900505都几乎没有极化。6.机理探究-结构变化34 3f 3J 44244Voltage (V vs. Li)34 s.e 3 e 442Voltage vs. L*oEnoA pa.!_EuuaN0 UNriDj H1.H?Q LdNfOj W PlMH七uEdBuffd- 。诟dz4nmH*a匚3=0*-G=m4ZoOmw

15、cDa* Dal Ecopro Vendor 1 c Literature IihJ 住 g1 .A 7AMftk图6LiNi0.95Al0.05O2/LiNi0.95M 门0.05O2丄iNio.95Mgo.o52,LiNi0.9Co0.05Al 0.052,Li0.8Mn0.1 Co0.12 和 LiNi0.5Mn0.3Co0.22 随电压 发生的结构变化:(a)a-轴晶格参数,(b)c-轴晶格参数,(c )晶 胞体积;(d) LixM nO2的归一化体积随x的变化;(e) LixM nO2循 环50圈(C/5)后的容量保持率随x的变化图 5 的 dQ/dV 曲线分析说明锂离子半电池的容量

16、衰减主要与极化 有关,但引起极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图 6 比较了不同的高镍正极材料 的晶胞参数随电压的变化的关系。在相同的高截止电压中,Ni含量更 高的正极材料更容易出现c-轴坍塌和体积变化。有意思的是,从图6d 中Li1-xMO2的归一化体积随x的变化中发现,在Ni含量50%-95%中 的正极材料,无论Ni含量的多少、还是不同阳离子取代,所有的正极 材料经历的体积变化趋势都几乎相同,而且体积变化的起点与LNO中 观察到的H2-H3相变起点几乎一致,这就说明体积变化是LNO衍生 物内在的性质。结论:基于 LiNiO2 在不同低截止电压和高截止电压下的锂离子半 电池循环测试表面H2-H3相变是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LiNiO2的Ni 原子被部分替换后,如NCM和NCA正极材料,则可以消除H2-H3 相变的体积变化。但是在相同组成范围内锂离子电池的体积收缩几乎 都依赖于锂脱出的程度。从26 套不同的锂离子电池的半电池循环数据 中可以知道,容量衰减与锂离子电池的总容量有关,这就为高镍正极 材料带来不可避免的挑战。通过这次工作,为研究者们理解高镍正极 材料的容量衰减本质提供了帮助,并能为进一步对改善高镍正极材料 提供指导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